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

《围城》上打过这么一个比方,大致是听音乐如看书,音乐本身的品质高低像书那样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品味。我断然没有超凡脱俗的音乐品味,但在这学期的西方音乐史话课堂上多少也受了些熏陶,总算有些进步。太纯的音乐还是难以听懂,但像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剧这样有具体情节的音乐,多少可以在故事的提示下,听出点意思来,下面我以《睡美人》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

《睡美人》是《格林童话》中的名篇,讲的是一个国王和王后一直为没有孩子而苦恼,后来终于有了一个女儿,她们因此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邀请亲友参加,包括这个国家中13名女巫中的12名。当12名女巫为小公主祈福时,因未被邀请而发怒的女巫来到了,她许下毒咒:公主将在15岁生日时接触到纺锤而死去。大家大惊失色,这是还没来得及祝福的第12名女巫说,公主只是昏睡一百年而已。

国王下令把全国的纺锤都销毁掉,但还是漏掉了一个,于是,公主在15岁生日那天碰到了那个纺锤,立刻沉睡了过去,不仅如此,国家里的一切,国王王后,子民女巫,飞禽走兽也都沉睡了过去。去多王子听说了公主的事情都前来探险,但都无功而返,100年过去了,又一名王子来到这里,他穿过荆棘,进入城堡,看到了熟睡中的公主,他忍不住吻了她,公主终于醒了过来,而这一刻,王国里所有的人和动物也都恢复了百年前的生机。

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被柴可夫斯基搬上了舞台,用音乐表现了童话世界中的正义与邪恶,浪漫与温柔。

将《睡美人》谱写成芭蕾舞剧,最初是沙俄皇家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总监伊万·弗赛沃洛耶斯基提议的,他期望能创造出一种路易十四宫廷式的表演风格。柴可夫斯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按照伊万的设想,创作出了他最华贵的芭蕾舞剧。相比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睡美人》的音乐更突出了沙俄时期的风格,充满了盛宴般的气氛节奏旋律,特别是旋律丰富多彩富于变幻。柴可夫斯基的谱曲细致深刻,将各种角色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引子”部分很简短,揭示了善与恶的斗争,以激烈急速的乐队全奏表现出了第13名女巫的恶毒的诅咒,引子中间部分温柔而抒情,表现了善良女巫的保护咒语,并以热情洋溢的旋律结束。

序幕在优雅的进行曲中拉开竖琴开场,轻柔而甜美,轻松愉悦的曲调突出了童话的美妙

幻境。

进入第一幕后,会有一支非常著名的圆舞曲,首尾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激情奔放的音乐,然后进入圆舞曲的主要部分,风格抒情而细腻,气质高贵,旋律怕是无人不晓吧。

之后有一段小提琴主奏的情节舞,包含“玫瑰慢板”“舞蹈”“黎明变奏曲”“尾声”。木管乐器和竖琴的演奏,引出了美妙的“玫瑰慢板”,如丝般的旋律不断发展,直到热烈的高潮。随后是轻快的“舞蹈”。小提琴的演奏出现在“黎明变奏曲”的开始,温柔而舒缓,最后,乐曲进入激情奔放的“尾声”。在这一幕中,公主沉睡了过去。

进入第二幕,竖琴和长笛的演奏如仙乐一般,王子终于吻了公主,万物也在那一刻恢复了生机,这段音乐具有叙事性,以温柔的大提琴主奏,之后是一段轻柔恬静的音乐,给人以温馨梦幻的感觉。随后一段间奏在小提琴独奏中展开,管乐器甜美而温暖的音色在小提琴的旋律中若隐若现。“交响间奏曲与场景”表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弦乐的弱音演奏开始,木管乐器的吹奏突出了宁静的氛围,竖琴的出现带来了波动,最终,音乐爆发出充满活力的全奏,进入一片欢腾的“结束曲”。这一幕是整个舞剧的高潮,音乐也是最美妙的。

进入第三幕主要表现王子和公主的婚礼,首先是一个渲染隆重气氛的“进行曲”,然后是波兰风格的“波罗乃兹舞曲”激情奔放的闯了进来。接下来是四组小型组曲。全局的“终曲”使这场华丽的婚礼达到了最高潮,“公主和王子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像别的童话故事一样。

完成本文时,我从网上找来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仔细听,不过《睡美人》唱片经世界上多家乐团灌制过,我并不清楚自己搜到得是哪个版本。同时借鉴了《爱乐》杂志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终成本文,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这台精彩的芭蕾舞剧!

柴可夫斯基作品列表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Scherzo à la russe 降e小调即兴曲Impromptu Op. 2哈普萨的回忆Souvenir de Hapsal, 3 pieces for piano (1867) Op. 3The Voyevoda, opera (1868) Op. 4随想圆舞曲Valse-caprice in D major, for piano (1868) Op. 5f小调浪漫曲Romance in F minor, for piano (1868) Op. 6 6 Romances (1869), including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Op. 7谐谑圆舞曲Valse-scherzo in A, for piano (1870) Op. 8降G大调随想曲Capriccio in G-flat, for piano (1870) Op. 93首钢琴小品 3 Morceaux, for piano (1870) Op. 102首小品 2 Morceaux, for piano (1871) Op. 11第一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 in D (1871) Op. 12The Snow Maiden(Snegurochka), incidental music (1873) Op. 13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Winter Daydreams(1866) Op. 14Vakula the Smith, (revised as Cherevichki), opera (1874) Op. 15Festival Overture in D on the Danish National Anthem, for orchestra (1866) Op. 166首浪漫曲 6 Songs (1872) No. 1Lullaby (Cradle Song) No. 2Wait! Op. 17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little Russian(1872) Op. 18The Tempest, symphonic fantasia in F minor, after Shakespeare (1873) Op. 196首钢琴小品 6 Pieces, for piano (1873) 1. Rêverie du soir [Вечерние грезы] (G minor) 2. Scherzo humoristique [Юмористическое скерцо] (D major) 3. Feuillet d'album [Листок из альбом] (D major) 4. Nocturne [Ноктюрн] (C-sharp minor) 5. Capriccioso [Каприччиозо] (B-flat major) 6. Thème original et variations [Тема и вариации] (F major) Op. 20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 ballet (1876) Op. 216首单主题小品 6 Morceaux, for piano (1873) Op. 22第二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2 in F (1874) Op. 23第一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1875) Op. 24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era (1878) Op. 25 6 Songs (1874) No. 2As When Upon Hot Ashes (Over Burning Ashes)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如歌的行板》,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2、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3、能够用忧伤、压抑、冥想的情绪演奏《如歌的行板》。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和歌曲教学理解旋律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2、用连贯统一并带忧伤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四小天鹅》,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吗? 生:柴科夫斯基。 师:是的,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伟大的浪漫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对音乐的痴迷使他放弃了做律师而从事音乐创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又一首著作,乐曲名称叫做《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是《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素材来源于《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思考: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 师: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地位。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二、新课教学。 1、聆听《如歌的行板》,熟悉主题。 师:在聆听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请大家听完后,用“M”哼唱乐曲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旋律。 出示音乐主题。 注意主题一和主题二,教师哼唱讲解气息要连贯,声断气不断。 2、分析主题(完整听赏乐曲)。

师:我们在聆听和进一步哼唱感受后来对比分析两主题的节拍、节奏、音色、旋律等特点。 3、作品结构分析。 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主题和它的变奏组成,幽静的切分音引出第二部分,构成第二主题,第三主题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加尾声组成。可见,这首作品是由两个主题反复交融而成的,主题音乐的个性也就是整个乐曲的特点。这部分作品用弦乐器来演奏,属于室内乐。 4、弦乐四重奏和室内乐简介。 师:弦乐四重奏大家以前接触过吗?通过听赏这部作品,你能说说吗? 生: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的乐曲。师:你认为室内乐指什么样的演奏形式? 生:室内乐指适合室内表演的音乐。 师:那么大剧院演出,属于室内乐吗? 总结:室内乐与适合在室外或剧院内表演的音乐相比较而言,现在一般指人数不多的演奏者演奏的器乐曲,每个声部都只有一个演奏者。 5、分段聆听,思考作曲家的作曲意图和乐曲表现出来的情绪特征。 A段:用a表示第一主题,c表示它的变奏。 第一部分aca′,情绪:忧郁、伤感、压抑。 B段:用b表示第二主题,特别注意听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忧郁,焦躁不安的情绪。 第二部分 bb′,情绪:忧郁、悲愤不安。 C段:第一主题再现+尾声,通过音量变化,递进加强起伏感,乐句中间停顿、反复来表达越来越痛苦的情绪,尾声运用了宗教音乐的变格终止方法。 6、尝试为《如歌的行板》填词。 学生分组表演,要求声音轻柔暗淡,速度徐缓,表现忧伤与思乡的音乐情绪。 三、总结。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 第五交响曲 崔 昊 ? 彼得 伊里奇 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 古典 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 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 正常 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 强力集团 ,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 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关于第五交响曲 ? 小调第五交响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于 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 西欧派 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 命运 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 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 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 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 与命运斗争 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第一乐章

如歌的行板教案

教材分析 (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1、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音乐神童”。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汲取奥地利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作品清新,充满诗意,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 2、《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这部分音乐用主、属***的分解***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其一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其二:这段旋律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受。 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只有20小节。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开头是主部主题的引伸: 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后,主要是将副部主题的后半部分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展变化。其素材是: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二)《如歌的行板》 1、柴可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最早获得广泛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曲家,在俄罗斯文化史和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浪漫乐派代表之一。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有着巨大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感人,有时催人潸然泪下,有时又令人热精洋溢,但他的作品中总带有一种孤独压抑感。在他的音乐中,处处充溢着深沉悠远、壮美动听的俄罗斯民歌的旋律。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2、《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 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段旋律构成。其一: 其二:这两段旋律,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 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历史科_表格式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Ⅲ) 科目:历史必修(Ⅲ)教学对象:高三复习课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来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的专题八《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习价值体现在①世界文化时代性 和多元化,②各民族文化间的融合交流,③世纪年文学艺术、科技及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欣赏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等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列举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生养成科技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比较:对比各类艺术流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互联网手段同学们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学生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教师整理利用收集到的经典材料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和音乐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利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文学艺术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托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的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传统 、感受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避免娱乐色彩掩盖历史教学目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也能通过网络收集到资料。但大多仅停留在语文常识上的认识。本课题目的在于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文学艺术,如:利用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作曲家作品目录_柴可夫斯基_钢琴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作品目录 Pyotr Il'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Catalogue of Works Piano Music 安娜斯塔西-圆舞曲(1854年)(Anastasie-Valse (1854)) 在河边,在桥旁(1862年)(By the River, By the Bridge (1862)) f小调小快板(1863年-1864年)(Allegro in f minor (1863-64)) 主题和变奏(1863年-1864年)(Theme with Variations (1863-64)) b e小调即兴曲,作品第Op. 1号之2(1863年-1864年)(Impromptu in e flat minor, Op. 1, No. 2 (1863-64)) #c小调奏鸣曲,作品第Op. 80号(1865年)(Sonata in c sharp minor, Op. 80 (1865))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作品第Op. 1号之1(1867年)(曲Scherzo á la russe, Op. 1, No. 1 (1867)) 回忆哈普萨尔,作品第Op. 2号(1867年)(Souvenir de Hapsal, Op. 2 (1867)) 随想圆舞曲,作品第Op. 4号(1868年)(Valse-Caprice, Op. 4 (1868)) 浪漫曲,作品第Op. 5号(1868年)(Romance, Op. 5 (1868)) 歌剧《市长(又译“总督”、“司令官”)》中的集成曲(1854年)(Potpourri from the opera The Voyevoda (1867-68)) 谐谑圆舞曲,作品第Op. 7号(1870年)(Valse-Scherzo, Op. 7 (1870)) 随想曲,作品第Op. 8号(1870年)(Capriccio, Op. 8 (1870)) 小品3首,作品第Op. 9号(1870年)(Three Pieces, Op. 9 (1870)) 小品2首,作品第Op. 10号(1871年-1872年)(Two Pieces, Op. 10 (1871-72)) 小品6首,作品第Op. 80号(1873年)(Six Pieces, Op. 19 (1873))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概述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音乐鉴赏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信阳师范学院 音 乐 鉴 赏 论

文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班级:2010级1班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周宪法 学号:20105031115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好象从昏睡病中醒了过来,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沙皇政权慑于席卷全国的农民骚动,采取了废除农奴制的改良措施。在阴暗的俄罗斯大地上,出现一线“曙光”。俄国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潮,又在微幕的晨光中萌发出盎然春意。 然而,乍暖还寒。沙皇专制的严酷风雪很快摧毁了人们心田中刚刚泛起的春色。俄罗斯又陷入压抑、窒息的“黑暗王国”。时代在俄国知识分子心灵中投下巨大阴影。 柴可夫斯基陷于苦闷、忧郁之中。他痛切地说:“我惋惜过去,期望未来,永远也不满足于现在:我的整个生活就是这样渡过的。” 此时,作曲家的个人生活又掀起悲剧的波澜。1877年7月,他同自己学生安·伊。米柳科娃草率成婚。婚后生活使柴可夫斯基感到痛苦。他说:“可怕的生活又挨过了几天。我喝了很多酒。”作曲家身心交瘁而病倒。他先在日内瓦湖畔的克拉伦斯居住一个时期,又到意大利休养。这期间,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叹息:现在“俄国人谈不上快乐”。 在因个人遭遇和社会压抑的极度苦痛时期,柴可夫斯基写出了著名的《第四交响曲》。那时正是作曲家被厄运折磨的1877年。精神上的巨痛使他的写作时断时续。他说:“我以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从来不曾给我带来过这样的困难”。但是,他最终创造出来的音符,凝聚了作曲家心血,具有更高、更广的普遍意义,表达出当时一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与命运。

《第四交响曲》写成之后,题献给作曲家敬重与仰慕的梅克夫人。这位被柴可夫斯基称为“挚友”的贵夫人,曾对作曲家给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很大支持,使他得以解脱某些痛苦的心境与经济上的窘况而安心于音乐创作。 柴可夫斯基不止一次地称呼这部交响曲为“我们的交响曲”,并在写作过程中曾写下遗言:“如果我死去,请把原稿送给梅克夫人。”他在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道:我们的这部交响曲是“纯粹抒情的过程。这是心灵的音乐自白,它充溢于心,按照自己的特性、借助声音渲泄而出,就如同抒情诗人借助诗句倾泻衷曲一般。不同的只是音乐在表现千变万化的内心感情时拥有无与伦比的有力手段和细致入微的语言。” 柴可夫斯基深情地说:“它将永远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它是一座纪念碑,代表着这样一个时代:在深重的苦难、悲哀和绝望之中,忽而射出了希望的光解——这光辉就是这一作品所题献的那人所射出的。”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于年1878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梅克夫人在座。次日,她给作曲家发来电报,祝贺成功。随后又致函叙述了首演情况:“听众是能够接受你的交响曲的,对于诙谐曲一乐章尤表欢迎。掌声很热烈,最后大家要求见一见作者,大概是鲁滨斯坦代你答谢的……” 《第四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稳重的行板,活泼的中板。 圆号和大管奏出威严的号角声,揭开整部交响曲的帷幕: 这个阴森的主题,象阴影笼罩着第一乐章,也贯穿整部交响曲;它阻止人们对幸福光明的向往与追求。作为序奏,它象一颗种子,播植在《第四交响曲》的阔野上,成为音乐戏剧性发展的基础。柴可夫斯基说;“这就是命运”!“它象达摩克利斯的剑,悬在头上,无时不刻不在折磨人们心灵。”_在“达摩克利斯的剑”下,人们“只好顺从,只好毫无结果地忧伤”——一如提琴和大提琴在重压之下呻吟着,奏出哀叹的主部主题。半音下行的模进音调,动荡不定的延留节奏,造成柴可夫斯基所特有的叹息音型: 在心灵的哀吟中,命运化为咄咄逼人的短句轰然震响。不堪忍从的重压使吟叹变成呼号。管弦乐队凝聚了愈益强烈的愁绪,进发出暴烈的音响。这是痛苦的哀鸣,也是奋力的抗争。但是,人们无法摆脱命运的网罗。作曲家只好引导人们规避现实,沉而于虚幻的梦境之中…… 单簧管以神秘的色用吹奏出一支怪诞的音调。长笛和大管以忽明忽暗的音色,奏出快速的装饰性的经过句。此刻,一种奇妙的迷幻气氛升腾而起,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之外。 柴可夫斯基为这个副部主题写下一句简明的解释:“暗淡的、失望的感情愈来愈剧烈,愈来愈残酷。回避现实而沉入幻梦不是更好些吗?” 接着,长笛和双簧管奏出一文明朗的旋律。“啊,欢乐!至少是温柔甜美的幻梦出现了。”人们在梦境中遇到了幸福女神。她轻轻招手,把人们引向光明的世界。这是第二副部主题,音乐中充满虚幻的柔情蜜意。 第一乐章由上面三个主题为基本形象。 序奏象征命运。它威胁着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又不断把人们从梦幻中唤醒。 主部主题在哀叹。它表达出对于命运的无奈顺从和深痛比伤的情绪。 两个副部主题虚构出一个空幻渺茫的甜梦。它从开一侧面表现出对于命运的屈服与回避。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例:(第50 小节——51 小节)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例(第52 小节)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三)再现部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四)尾声(第83 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三、总结这首作品没有采用船歌特有的音乐节拍6/8 拍子,但4/4 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拍,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乐曲。船歌运用的是三生中部的负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呈式部式部(第12 小节——第24 小节),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它又分为。1 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2 中部这一句较前一句更为明朗,但在全曲的色彩来看,还是没有脱离小调的控制,之后,余缺回到了3 再现部,和主题大致相同。整个第一部分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歌唱性极强,最开始的旋律是一节上行,小调的赋予了这一主题黯淡的色彩,在小船在这一旋律中缓缓前行。乐曲在再现部和主部之间出现了插部,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第32 小节——第36 小节)(第40 小节——第45 小节)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小船好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音乐更具有流动性,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

编号:82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 姓名:聂俊毅学号:20113576 学院:会计学院一、柴可夫斯基的生平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91年他出访美国。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斯基担任指挥。几天后,他感染了霍乱,于11月6日在圣彼得堡逝世。 柴可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我的交响曲中的每个音符,都是出自我的内心深处。”他的创作之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的音乐的基调是以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柴可夫斯基还采用了不少俄国和其他国家的名著作为创作的题材,而且能够把原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从芭蕾音乐《天鹅湖》看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

音乐欣赏曲目(mp3目录)1

音乐作品辨析曲目及音响 江苏版音响包——1 第一册 l 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郑路词马洪业曲 童声齐唱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 (聂耳,1912~1935,云南人,代表作品还有义勇军进行曲,铁踢下的歌女,大路歌,毕业歌等) 2 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李汴编曲 民族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曲 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瞿综词郑秋枫曲 女中音独唱宝贝印尼民歌 女低音独唱黑娘娘美国歌曲 3 男高音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 男中音独唱魔王 (德) 歌德词 (奥)舒伯特曲(舒伯特,1797--1828,代表作品还有野玫瑰,小夜曲,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等) 男低音独唱跳蚤之歌 (德)歌德词 (俄)穆索尔斯基曲 4 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荻帆词金砂曲 对唱什么秸子高又高选自歌舞剧(《刘三姐》) 5 二胡独奏阳关三叠古曲 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陈钢曲 女声重唱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梅少山等词敬安等曲 6 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合唱游击队之歌贺绿汀曲(1903一?,代表作品还有《嘉陵江上》,《晚会》,《牧童短笛》) 童声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王小龙词奚其明曲 领(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 齐(轮)唱社会主义好希扬诃李焕之曲 7 小提琴独奏牧歌沙汉昆曲 无伴奏合唱牧歌东蒙民歌海默词瞿希贤编曲

8 管弦乐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陕北民歌改编 女声独唱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9 歌曲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陕西民歌 合唱与管弦乐曲欢乐颂 (德)席勒词 (德)贝多芬曲(贝多芬,1770--1827,代表作品还有多部交响乐曲,《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热情》,《月光》及《悲怆》等32曹钢琴奏呜曲) 女声独唱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 (马可,1918—1976,徐州人,代表作品还有《咱们工人有力量》、《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 男声小合唱澧水船夫号子湖南民歌 10 民族管弦乐曲下山虎冼星海曲 (1905-1945,代表作品还有《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男声独唱土地还家山西民歌 (小调) 女声独唱锈金匾山西民歌 (小调) Ll 琵琶独奏天山之春乌斯满江曲王范地改编 男声独唱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 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回族民歌 女声独唱在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民歌 男声独唱手挽手维吾尔族民歌 12 女声小合唱打麦号子江苏靖江民歌 女声独唱唱唱扬州三把刀扬州民歌(小调) 女声独唱无锡景无锡民歌(小调) 女声独唱搭凉棚昆山民歌(山歌) 江苏版音响包——2(续第二册) 1 民族管弦乐合奏茉莉花扬州民歌 二胡独奏战马奔腾陈耀星曲 合唱乌苏里船歌郭颂、胡小石词汪云才郭颂曲瞿希贤改编 女声独唱太湖美任红举词龙飞曲 吹管乐与打击乐太阳出来喜洋洋张小夫编曲 2合唱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男声独唱梭罗河印尼民歌 领(合)唱缆车 (意)丹查词曲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简介 (2006-01-07) 柴可夫斯基简介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首次记录柴可夫斯基涉足音乐的是1844年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他帮助母亲创作了一首歌《妈妈在彼得堡》。小时候,他就有机会一直在家里听他母亲唱民歌、流行咏叹调和浪漫曲,还能听到管风琴演奏的乐曲,其中就有莫扎特的《唐.爵凡尼》(莫扎特是柴可夫斯基毕生最爱戴的作曲家),这一切在柴可夫斯基幼小的心灵中早早的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柴可夫斯基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50年—1859年,他就读于法律学校,在校期间,他在由盖利.罗玛科执导的合唱团帮忙,师从鲁道尔夫.肯蒂居学钢琴,并向肯蒂居的哥哥学习和声。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被分配到司法部,但他仍然忘不了音乐。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在安东.鲁宾斯坦和赞瑞巴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废寝忘食的钻研学习,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 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他还与民族主义作曲家的“强力五人集团”(尤其是跟其中的巴拉基列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建立了密切联系。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斯塔索夫称柴可夫斯基为“强力集团里的第六号成员”。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梅克夫人的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她本人酷爱音乐,喜欢弹钢琴。在一次听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乐曲之后,她不禁心醉神迷,对作曲家本人也心驰神往。但他俩却约定“永不见面”,而且确实从未违反。不过,梅克夫人每年提供的那笔钱对柴可夫斯基意义重大,使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心操劳而专心至志地从事音乐创作。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88年,沙皇亚力山大三世授予他年俸。柴可夫斯基多次出访外国,使他名闻遐迩,圈内外人士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和作曲家。1891年他出访美国。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

爱和乐《全能全脑教育音乐》曲目表

爱和乐《全能全脑教育音乐》曲目表: 第一辑:《全能全脑教育音乐精华篇》CD1:美乐1 1:幽默曲(德弗乍克) 2:小夜曲(海顿) 3:梦幻曲(舒曼) 4:泰伊思冥想曲(马斯内) 5:最缓板(韩德尔) 6:圣母颂(古诺) 7:圣母颂(舒伯特) 8:小夜曲(舒伯特) 9:美丽的梦仙(史提芬.拂斯特) 10:桑梓故人(史提芬.拂斯特) 11:摇篮曲(布拉姆斯) 12:天鹅(圣桑) 13:g大调第十三号小夜曲第二乐章(行板)(莫扎特) 14:那会响遍他拉大堂的竖琴(穆尔) 15:常常在静夜里(穆尔) 16: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凯泰比) CD2:美乐2 1:伊丽莎白小夜曲(宾基) 2:学生王子小夜曲(龙贝格) 3:叹息小夜曲(托赛里) 4:苏尔维格之歌(葛利格) 5:维莉亚之歌(雷哈尔) 6:春之歌(孟德尔颂) 7:F调旋律(安东.鲁宾斯坦) 8:降E大调夜曲(肖邦) 9:乘着歌声的翅膀(孟德尔颂) 10:金发的珍妮(史提芬佛斯特) 11:绚丽的家园(美国民歌) 12:绿袖子(美国民歌) 13:秋夜吟(伦敦德里歌调) 14:忆旧游(苏格兰民歌) 15:安妮罗莉(苏格兰民歌) 16:你的秋波使我陶醉(意格兰民歌) 17:归来苏澜多(意大利民歌) 18: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CD3:美乐3 1: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韩德尔) 2:降E大调第三号法国号协奏曲第二乐章(浪漫曲)(莫扎特)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贝多芬) 4: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莫扎特) 5:C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行板)(莫扎特) 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布拉姆斯) 7: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稍快些的慢板)(贝多芬) CD4:全能全脑教育亲子名歌集(陈功雄博士作曲) 1:小风铃2:大家欢笑3:欢乐歌4:美丽的春天5:珍惜好晨光6:老鼠嫁新娘7:花开大地8:爸爸的心9:给妈妈的歌10:生日礼物11:小宝贝做蛋糕12:小皮球13:爱上你 14:窗15:道情16:梦17:月夜船歌18:牧童情歌19:情书20:偶然21:你是一首情歌22:你的头发23:望郎24:小诗25:梦里的小河26:乌鸦27:慈母颂28:一支草仔一点露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柴可夫斯基写四季钢琴套曲是应一个杂志编辑的邀请,为他杂志的副刊编写的。每月写一首符合当月特点的曲子。 1875 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尼古拉·马特菲耶维奇·贝纳德从俄国的诗中选出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各月份的诗,按月在刊物上登出。同时,他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能描写各月份性格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作品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6月和11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用他先前创作的《船歌》作为6月的一曲,用《雪橇》作为11月的一曲。这两曲竟成为了十二首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首。柴可夫斯基在这些乐曲中,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地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反映着俄罗斯民间音乐语言的音调。这些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范例。 俄罗斯的音乐月历 这一部钢琴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于1875~1876年,在创作芭蕾舞音乐「天鹅湖」,受到委托所写的钢琴小品集。在诸多钢琴小品当中,舒曼的「森林情景」是以大自然的描写为宗旨,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则是以对诗的印象,转化成音乐。在创作的笔法上,可以感受到他所流露出对俄罗斯土地的情感,以及对于爱的歌颂。这部曲集共有12首,以每一个月份、并冠以标题作为主旨,从这种种素材看来,祖国的每一项自然与风土民情,都是他创作的原点。 《四季》The Seasons Op.37b ,副标题是“十二种性格的小品”,全曲由十二首富有标题的独立小品组成。 1、一月——壁炉边 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金 作品采用升f小调,3/4拍,朴素而有表情的中板,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中段速度渐慢,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炉火边:这是描写冬天的夜里,在屋内的火炉边取暖的安静气氛,曲风也带有民谣的风格。曲式结构: 三段体,A + B +A +尾声: A 段旋律优美如歌, 给人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