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

中学篇

1. 简述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 请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3.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5. 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6. 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7.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9.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10. 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

(2)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3)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

11.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学生、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12. 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

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13.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14. 简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5. 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1)间接性与概括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引导性与指导性

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达到认识的目的。

(3)简捷性与高效性

通过学习间接知识,可以减少探索的时间,避免探索更多的弯路,尽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

(4)交往性与实践性

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同时具有实践的性质。

(5)教育性与发展性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在掌握知识与提高认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

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1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7.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8.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9.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时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

巩固与深入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20. 简述科学性和思想性想统一原则的实施要求。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1.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年龄是 0 ~ 2 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

年龄是 2 ~7 岁,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

年龄是 7 ~11 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

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是 11 ~16 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

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2.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3.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

品质。

24. 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并认为个体在每

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者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 ~ 1.5 岁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

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1.5 ~ 3 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

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3 ~6、7 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

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7 ~12 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

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第五阶段:12 ~18 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18 ~30 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

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30 ~60 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

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或颓废感。

第八阶段:60 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

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25.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 ~ 5 岁)

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 ~8 岁)

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 ~10 岁):

自律道德的开始阶段,开始按照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道德是可以修改的,即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

(4)公正阶段(10 ~12 岁):

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26.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第一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第二个水平为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第三个水平为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27. 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8. 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29. 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0.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小学篇

1.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为教育提供了不断丰富的教育内容、不断发展的教育手段。(2)社会条件。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

(3)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人类社会日益积累和丰富的文化、文明成果提供了文化基础。

2.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

(2)全民性。从广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4)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3.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5.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6.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7.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8.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9.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10. 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1.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三个类型,双轨制、单轨制、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1)双轨制:其主要实施国家是西欧。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

(2)单轨制: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

(3)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最早产生于苏联国家。

1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3.简述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14. 简述注意的种类。

注意种类产生条件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客观事物本生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的新异性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④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人的主体状态:①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期待②人们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合理地组织有关活动;

(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使人们的活动更加持久;

(4)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个体的意志品质。

15. 简述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效

(4)感觉的补偿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16.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1)知觉具有选择性

(2)知觉具有整体性

(3)知觉具有理解性

(4)知觉具有恒常性

17.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思维发展的特征。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18.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19.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20.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5岁):儿童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2)权威阶段(5~8岁):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3)可逆性阶段(9~11岁):儿童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4)公正阶段(11以后):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21. 简述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 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榜样示范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 口诀:个体(本体功能)+社会(派生功能) 2.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口诀:龟速够防守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两权一目的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7.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考50道

简答题必考50道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依法治教(义务教育的产生 (2)建立了完善的学制 (3)班级授课制度产生 (4)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重视幼小衔接 (2)普及和延长义务教育 (3)普通与职业教育双軌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为谁服务(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影响(人オ、興论、民主) 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決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8、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9、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況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0、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1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12、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 观点: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 个人的价值。 13、教师的情感智力与品质 (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 (2)心中要有爱 (3)做自律的榜样 (4)有热心和幽默感 (5)有可信任感 14、教师的知识结构 (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 (2)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资格证考试100道简答题(附答案)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2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査知识 23、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话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表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责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话言直观 2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5、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6、简述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话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话言艺术 27、简述谈话法及基本要求 答: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间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间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桃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手启发诱导

教资常考简答题

教资常考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观察法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 (2)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数据; (3)可以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缺点: (1)取样小,教育观察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 (2)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 (3)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关系。 3.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设计研究方案;(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4.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 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6.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道

1.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件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 简述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 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 4.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 (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方式单一。 5. 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 (3)专制性;(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 简述近代学校教育特点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7.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8.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9.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生。 10.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1. 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

教资笔试必须背的50道简答题 中学篇 1. 简述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 请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3.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5. 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6. 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7.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必背简答题77条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简答题高频考点 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口诀:龟速构防守+两再一新促生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起到促进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③教育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口诀:体内(教育内容+管理体制)性质两权(领导权+受教育权)一目的/5个决定】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体制和教育的内容; 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 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口诀:人鱼(舆论)公主(民主)促政治】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④教育能够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④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口诀:三人一社会】 1)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口诀:社会+人+学制】 社会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教师资格证必刷的50道简答题

小学 1.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1)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为教育提供了不断丰富的教育内容、不断发展的教育手段。(2)社会条件。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3)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人类社会日益积累和丰富的文化、文明成果提供了文化基础。 2.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2)全民性。从广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3)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4)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 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5.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6.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7.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8.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9.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传递、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 (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 简答50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 1、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简述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 (1)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式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参考答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教资笔试中小学科目二必背84道简答题

1、原始社会教育有哪些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3)没有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4)没有阶级性 (5)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形态 口诀:两生三没 2、古代教育有哪些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口诀:阶道专刻象 3、近代教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口诀:公义世法 4、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5、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口诀:段容摸狗(结构)肚(速度)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口诀:两权一目的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口诀:宣(选)传融创 8、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口诀:三有教师控 9、学校教育影响人的发展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速时开饭(规范) 10、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1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方向,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2)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智育是核心,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其它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 (3)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

教资简答题库(41道)

教资简答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题] 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答案解析: 2、德育过程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正确答案:1、导向原则2、疏导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原则4、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正面教育与尊重学生原则8、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解析: 3、教学的基本规律——[简答题] 正确答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解析: 4、教育原则——[简答题] 正确答案:1、直观原则2、启发原则3、巩固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8、量力原则 答案解析: 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简答题] 正确答案: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答案解析: 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简答题] 正确答案: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工作5、组织学生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8、操行评定 答案解析: 7、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简答题] 正确答案: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必考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了哪些调整; 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简述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5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6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性 7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何影响 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9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1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15.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16.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17.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18.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9.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 20.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2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22.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23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5.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26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27.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 28.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29.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0.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31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3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3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34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3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36.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37.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38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39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0 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1.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 (1)查找文献资料; (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本国历史+外国经验) 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020教资科目二50道简答必背诵

科二简答汇总 1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持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口的足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 (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 •简述占代教育的特点. (1) 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 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 身份地位的彖征性 (5) 教学方法足崇尚书木.耍求学生死记硕背 (6) 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巾•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尤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木特点. (1)教育对線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而性 记忆口诀:意面待饥海 上卜•滑动査看剩余45道简答6.(各种研兗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 (1)课題选择: (2)査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处•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 •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 教育性 (2) 实践性 (3) 可行性 (4) 适宜性 (5) 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 顺查法: (2) 逆查法: (3) 引文査找法: (4) 综合査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査文综 9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耍求・ (1)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 (2)全面、/E确的检索教育文献 (3)以分折•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10•行动研究的特征 (1)口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简答题50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简答题50题 1.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1)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①发音的准备-前言语阶段。 I .言语发生的准备表现在两个方面: A.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B.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 II.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 A.简发音阶段(出生-3月)。 B.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4-8月)。 C.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 (2)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 这一时期,儿童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①不完整句阶段。 I .单词句阶段(1-1.5岁)。II.双词句阶段(1.5-2岁)。 ②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I .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II.词汇量迅速增加。 2.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 (2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4 )情绪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 3.幼儿园的任务。 (1)幼儿园具有双重任务。 第一,幼儿园要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幼儿园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保教结合”是保证幼儿园任务完成的首要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表现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表明了幼儿园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区别,幼儿园担负着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 4.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1)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可概括为:① 自我活动;②强调游戏的价值;③社交活动。 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有内在的动机支配的。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发展是无效的,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发展。 (2)幼儿园课程。 福禄贝尔根据直观性、自我活动与社会参与的思想,建立起一个以活动

2021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50道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资笔试幼儿园教师资简答题50题

1.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策略。 2.幼儿思维的类型。 (1)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又叫动作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幼儿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奶奶总是白头发的,儿子总是小孩。 (3)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是大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 3.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清晰地感知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便成为知觉对象,其余的成为背景,对象是感知的中心,背景则是衬托部分。为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教师应注意: (1)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教师应该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语言与直观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5.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2)好奇好问; (3)喜欢交往; (4)独立性不断发展; (6)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7)易冲动,自制力差,同时自制力不断发展。 6.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幼儿具体的生活环境来起作用;(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集锦

教师资格证考试42道简答题汇总 1.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1)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使他们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磨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3)对于黏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在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而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勇敢参加公开活动。 口诀: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黏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 3.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3)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口诀: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口诀: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5.简述义务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2)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有智力障碍和肢残的儿童、少年。(3)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杂费。(4)公共性。所谓公共性是指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的范畴。(5)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口诀:强制(强制性)普及(普及性)面(免费性)积(基础性)公(公共性)式6.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1)道德素养。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