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农产品业务发展规划

农家福公司农产品业务发展规划 2017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再创新高,总量达到211828.25万吨。农产品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收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500亿元,生鲜农产品电商达到1391.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超过50%,预计生鲜农产品2018年将超过1500亿元。农产品电商正成为电商领域的新的"蓝海"。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3C三大电商热潮后,现已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即农产品电商时代。农产品电商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首的电商知名平台纷纷跨界打劫进入农业圈,以期抢占未来的市场。2012年5月19日顺丰优选悄无声息上线;6月,淘宝农业频道上线;7月,京东开通生鲜频道;8月,联想控股成立佳沃集团拉开了各行跨界征战农业的序幕。 一、公司农产品业务现状 作为安徽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家福公司抢抓时代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以农资连锁为依托,以农业技术服务为抓手,以新型农户联谊会为纽带,借助“互联网+农资农品”项目,积极探索“互联网+联谊会+农产品”发展新模式。自2016年以来,相继开发了农家福生态富硒鸡蛋、寿州粉皮、“两优817”生态大米、临泉三粉、小市香菜籽油、六白猪肉等系列农特产品。2017年10月“农家福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现已拥有注册会员2082人,线上销售10万元多元。

二、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农家福”品牌优势 一是“农家福”品牌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二是涉农品牌联想度高。 2.农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优势 我公司深耕农资市场已近17年,现有连锁店1000余家,成立新型农户联谊会18家,会员1300多人,辐射土地面积30多万亩,这为公司开发农产品资源与构建销售渠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社会资源优势 因为业务关系,公司与省农委以及商务厅沟通交流较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为公司争取涉农政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供应链优势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农资产品销售,而这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农资产品切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更好的管控产品质量,增加客户粘性。 (二)劣势: 1.公司资金紧张,资金投入有限。 2.公司虽然对农产品业务进行近两年的摸索,受制于定位不清晰,产品资源无优势,质量无法把控等因素制约,农产品业务经营管理尚未走上正轨。 2.销售渠道、客户资源与产品资源有限,难以上量。(目前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要紧依据和条件 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进展潜力。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依照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要紧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进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进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紧密。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

确定优势产区。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不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进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进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要紧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进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紧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进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1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 (一)基本情况 1.生产稳步发展。1978年至,全国小麦总产量由5384万吨增至9964万吨,增长85%,年递增3%,高于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幅1个百分点;平均亩产由123公斤增至249公斤,提高1倍以上;播种面积则由 4.4亿亩降至近4亿亩,减少4000万亩。 2.产区趋于集中。中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它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在全国各大产区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黄淮海麦区小麦面积2.5亿亩、产量714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2.2%和71.7%。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生产大省,小麦面积达2.3亿亩、产量达680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7.9%和68.3%。 3.专用小麦发展迅速。1985年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 1996年面积只有1600万亩。1998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的同时,专用小麦面积快速扩大。全 2

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加74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2-1999和GB/T17893- 1999)的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专用小麦的进口。 4.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当前,全国各类面粉企业达4万多家,年加工能力 1.7亿吨以上,其中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9883家;方便面生产线1800多条,年产量360多万吨;挂面生产企业2500多家,年产能力410多万吨;饼干、糕点的年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和144万吨;饺子、包子、馒头等传统食品加工业稳定发展。 (二)主要问题 1.小麦品质不高。中国现有小麦品种中间品质类型偏多,既缺少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又缺少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与进口强筋小麦相比,国产小麦品质的主要问题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定时间较短,拉伸面积较小。中国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拉伸面积平均在52平方厘米左右,而国外在100平方厘米以上。 2.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生产过程重品种、轻管理,使专用小麦的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加上混收、混储、混销,影响了商品小麦质量的稳定。 3.生产成本较高。1990年至,中国每亩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 3

农产品电商商业计划书

导读: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粮食行业应加强全链条过程控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但目前粮食行业整体供应链环节太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信息的滞后,改善的空间巨大。 以下是一份农产品电商商业计划书范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项目简介: 农产品电商商业计划书范文 2、团队介绍: 梁有声 CEO 前中粮集团市场总监,主导多个大型项目,后建立粮食信息网,专注于行业信息的整合和行业供应链的打造。15年粮食行业从业经验,深耕于粮食的每个环节 罗一群 COO 曾任万达集团农业事业部部长,负责投资、并购及战略布局。两年后与梁有声共同创业,并担任粮食信息网的COO,负责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和社区运营,熟练掌握互联网运营思路徐浩 CTO 前亚马逊中国CTO,曾任腾讯资深系统构架师,负责千万用户级别的游戏产品王者风云和社交产品扣扣的产品研发。20年丰富的行业经验,精通大数据构架 章衡 CFO 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注册会计师。前国家开发银行评审经理、负责大型公司上市融资评审

3、痛点分析: 信息不及时:目前粮食行业产销模式是北方产粮南方卖粮,粮食输送距离遥远,信息不及时、不透明 物流跟踪差:由于北方到南方距离遥远,信息的更新不及时导致了买卖双方无法准确跟踪物流信息 财务结算环节多:传统模式下由于运输时间长,账款结算整个流程长达一个月,资金流动性不足 供应链混乱:市场上供应链上下游各自为政,流程也不清晰,运营整体状况十分散乱

4、解决方案: 构建信息平台:建立了基于平台业务的包括白糖、玉米、小麦等专业品种的信息推送平台,覆盖行业上下游所需的生产、流通、销售、价格、食品安全等各个环节的资讯及信息 物流环节优化:整合上下游客户及第三方物流搭建了供应链物流核心平台,成为国内农产品陆运、海运、内河航运、冷链物流采购信息和需求信息的交互中心,提供仓储、运输、质检、报关等一体化物流服务 平台做担保:粮食之家通过整合融资和物流资源,为交易双方做担保,重构资金结算、支付系统 供应链整合:为客户提供交易、信息、金融、质检、结算、物流等线上线下全程供应链服务。上游粮商和下游需求方只需要对接平台,其他都由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对供需进行及时匹配 5、市场概况: 1.市场规模巨大 目前我国农粮贸易环节市场规模就达5万亿元。仅饲料厂每年消耗原粮就达到2亿吨,年产值约6000亿。 2.供应链太繁琐 整体供应链环节太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信息的滞后,改善的空间巨大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一、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区,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

农产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一是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业,产业链向前延伸,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新的空间。二是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会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镇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与区位 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和东南部等地区;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3)土壤(肥力、盐碱性,酸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影响实例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 产的类型和规模 “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 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 交通运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 发展,扩大了生产地和消费 地的距离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 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 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 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政策通过政府对农业补贴或给出 收购指导价格等手段,影响 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 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 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 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 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手 段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 响农业区位分布。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 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 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 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 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 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 生产 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 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营方案设计(参考模板)

农产品电子商城项目运营方案 一、平台定位 网站定位:24小时不打烊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网上超市。 项目理念:绿色、助农、至诚、共赢。 网站目标:全国最大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食品安全:无公害有机农副产品为主,可溯源;严控残农达标、绿色、有机为公司核心品质保证。 目标人群:中、高档消费群体;网络购物习惯和行为的家庭主妇;企业及政府单位团购;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的人群。 天下丰收农产品商城项目作为一个全新的B2B2C+O2O电子商务平台,致力打造为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实现24小时不打烊的农产品网络超市。 主要目的:让更多的特色、无公害、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厂商入驻网上商城,让农民再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让消费者放心、安全购物。 网上商城产品以绿色、助农、至诚、共赢的理念,将超市搬到网络上来,让会员以更低的价格、方便快捷地购买到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培养会员的消费习惯;同时通过自有资源及产品引进建立自己的线下直营实体店,做大做活网上商城,营造良好购物环境,严把产品质量关,提升商品品质,树立企业品牌?的项目。形成“买放心农产品、上天下丰收网”的商务形态。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通道。通

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绿色、有机产品。扩大销售网络,协助政府

提高食品安全,提升在当地政府的影响力,逐步申请大型种植基地、物流中转仓储配套用地,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城市直营旗舰店、城市加盟分销店、社区平价便利店、网络平价直销平台、移动端直销平台、移动端分销平台等6种农产品平价直销模式。 二、网上商城项目运营战略定位 1、内部团队整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严格把控网上商城入驻供货商和产品的质量。 3、快速在一线城市开设直营旗舰店,迅速扩大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以及用户群。通过线下实体店为线上导流。 4、增加大宗企业团购订单,量身为企业定做节日礼品、活动礼品等商务服务; 5、通过线上下单、农产品展销中心、社区加盟店线下取货的方式,同时有效利用线下店铺开展各种宣传手段,扩大网上商城知名度 6、以城市旗舰店为核心,开拓社区加盟服务店,形成真正的1公里商业圈;做到线上支付、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 7、如此循环,不断增加商城入驻商户和网站用户。复制成功模式,把网上商城推广到全国,打造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网上商城。 8、加大对网上商城的宣传与推广,突出商城的特色与亮点,让更多商家入驻网上商城;

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农产品摆脱长期短缺局面,实现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跨跃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农产品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我部在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规划重点放在切需要加工转化的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果、蔬、茶、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同时,对于到2015年的远景目标进行了初步展望。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特点有以下几个。

1.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00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达21070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值的24.6%。其中食品工业总产值8434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值的9.8%。“九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百分比,2000年达到84.6%,比1995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每次加工业的大发展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2.产品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中,食品工业比重上升,2000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9.7%,超过纺织类而居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位。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初级加工品和高级制造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原料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3.产加销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 据调查,目前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已超万家。1文中加工业产值及增长速度均指统计口径的五大类12个行业的范围,非本规划所指主要农产品。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进展现状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 (一)差不多情形 1.生产稳步进展。1978年至2000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由5384万吨增至9964万吨,增长85%,年递增3%,高于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幅1个百分点;平均亩产由123公斤增至249公斤,提高1倍以上;播种面积则由4.4亿亩降至近4亿亩,减少4000万亩。 2.产区趋于集中。我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在全国各大产区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2000年,黄淮海麦区小麦面积2.5亿亩、产量714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2.2%和71.7%。专门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生产大省,小麦面积达2.3亿亩、产量达680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7.9%和68.3%。 3.专用小麦进展迅速。1985年农业部提出进展专用小麦,1996年面积只有1600万亩。1998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的同时,专用小麦面积快速扩大。2001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加74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2-1999和GB/T17893- 1999)的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专用小麦的进口。

4.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各类面粉企业达4万多家,年加工能力1.7亿吨以上,其中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9883家;方便面生产线1800多条,年产量360多万吨;挂面生产企业2500多家,年产能力410多万吨;饼干、糕点的年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和144万吨;饺子、包子、馒头等传统食品加工业稳固进展。 (二)要紧问题 1.小麦品质不高。我国现有小麦品种中间品质类型偏多,既缺少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又缺少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与进口强筋小麦相比,国产小麦品质的要紧问题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固时刻较短,拉伸面积较小。我国小麦面团稳固时刻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拉伸面积平均在52平方厘米左右,而国外在100平方厘米以上。 2.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生产过程重品种、轻治理,使专用小麦的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加上混收、混储、混销,阻碍了商品小麦质量的稳固。 3.生产成本较高。1990年至2000年,我国每亩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115元上升到265元,提高了1.3倍。其中,物质费用平均由75元上升到169元,提高了1.25倍;物质费用占亩产值的比例由48%上升到60%,提高了12个百分点,阻碍了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4.产业化进展滞后。这是制约我国专用小麦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不能实现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农民进展专用小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等措施难以落实,阻碍了专用小麦产业化的进展。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新媒体运营策划书范文|电商运营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特色江西,创新电商--大学生电商运营大赛 二、活动目的本届大赛继承前几届电商运营大赛的创新实践精神,总结经验并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将此次比赛侧重于产品选择、管理以及销售模式方面的创新。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电子商务实践平台,让同学们切身体会电商运营整个流程,真正锻炼同学们的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届大赛是经济系第五次举办,不仅要突破前四届的风采同时也要展现本届的特色,还要加强各个系各个专业之间的交流;要体现出电子商务的文化,把电商行业的朝气蓬勃、大胆创新的一面展示出来。 本届大赛举办适逢学风建设活动月,能更好地塑造积极、活跃的校园学习氛围,打造形式多样文化竞技平台,推拉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协作意识。 三、活动预计效果同学们通过这个开放性的平台,将自身所学、所了解的电子商务知识应用于实战,提高同学们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和网络营销能力,让

同学从这个平台真正得到学习和锻炼; 激发和展示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的个性与意志表达力、创新行动力和影响力; 树立广大同学的信息化意识、市场意识和网络意识,同时也为今后的走向工作岗位培养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四、大赛的相关要求(一)主要参赛对象 全院各系大一至大三的学生; (二)参赛形式 全院学生可以自由组团,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对学科结构、人员配置进行优势互补,进行跨专业、跨年级、跨系组队。团队成员为3-6人,团队成员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三)参赛内容 (1)本次活动以“特色江西,创新电商”为主题,参赛团队需要在突出江西特色是我产品范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或者服务展开创意构思,可以涉及

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计划()doc

附件4: 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8年) 大豆是世界最主要的油料作物,是人类优质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为促进国内大豆生产恢复发展,提高农民收益,稳定市场供给,在总结《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整体形势日趋严峻,消费不断增长,国内生产滑坡,国际依存度过高。但东北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为今后大豆产业的发展探索了路子。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在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生产缓慢增长,加工业快速发展,进口急剧增加,已占供给总量的60%以上。 1. 生产波动下滑,自给率下降。近五年来,受市场价格及重大灾害的影响,我国大豆生产波动较大,总产四年

减一年增。2003年和2005年,在面积有所扩大的情况下,由于重大灾害的影响,导致总产下降。2006年和2007年,由于市场价格下跌,种豆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调减种植面积,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连续两年减产。2004年,由于价格高、气候好,大豆获得丰收,总产达到174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总产的波动下降难以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尽管高蛋白和菜用大豆能满足自需,但油用大豆基本依赖进口,大豆自给率大幅下降,2001年我国大豆国内自给率为52.5%,2007年下降到29.2%,6年减少了23个百分点。 2. 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农民收益和市场供给不稳。受国际市场影响,近5年国内大豆及制品价格波动剧烈。2001年国内市场大豆价格约每公斤2元,2004年上涨到3- 3.2元,上涨幅度达到50%以上;2006年大豆价格又回落到每公斤 2.3元,下降近30%。2007年下半年,大豆价格再次迅速上涨,到2008年5月,达到 5.6元,上涨幅度高达240%。2008年东北大豆收获后,大豆价格又迅速回落至3 .2元。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大豆种植收益忽高忽低,农民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影响其种植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市场的稳定。 3. 加工业快速发展,外资控制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我国大豆加工业进入了调整、“洗牌”的巨变时期。布局

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运营项目商业计划书

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项目商业计划 书 第一章公司简介 1.1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河北九州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 股东情况:

经营期限: 基本情况:公司现有职员20人,其中软硬件工程师5人,其他均为大学以上学历;下分办公室、策划部、技术部、制作部、商务信息部五个部门;公司办公面积550平方米。 《农商》网是农业产业综合门户网站 《太经合》网是中国与沿太平洋周边25个经济成员体开展经济、贸易、文化的信息平台 1.2公司发展历史 ?1996年08月,河北九州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10月,九州公司在国际互联网中的窗口《河北之窗》开窗 ?1997年6月22日,河北省对外宣传局、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下达关于积极支持并利用《河北之窗》做好对外宣传的通知[冀外宣字(1997)8号] ?1997年12月30日,河北省农业开发办下达关于组织参加《河北之窗》的通知[冀农开办函(1997)91号] ?1998年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中外宣三局函(1998)4号]文件的形式,正式批复同意河北省委外宣局关于选择河北九州公司为网络外宣品制作单位的报告 ?1998年10月22日,荣获第二届河北省国际信息技术产品展示会暨河北省信息化建设项目招商会银奖 ?1998年12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认定九州公司为99年度域名注册代理单位

?1999年1月1日,经九州公司创意、制作的《燕赵都市报》电子版开通,开创河北报纸上网的先河。 ?1999年4月,九州公司被省科委授予“河北省科技型企业”称号 ?1999年9月20日,荣获河北省第三届信息成果展示会暨第一届电脑节银奖?1999年11月25日,九州公司运作的《农商网》开通 ?1999年11月25日,九州公司与深圳罗湖区、澳门之窗、深圳之窗、武汉之窗在深圳共同发起成立了“ICP-中国联盟” ?2000年8月24日,我司与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工商委员会签署协议,由我司为其制作、管理、运营PECC网站,并确定我司为该国际组织在河北的唯一成员单位。 1.3 主要大股东简历(略) 1.4 公司业务 四年来,公司由小到大,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无形资产达****万元。公司目前服务项目:建立虚拟网站、空间租赁、国际国内域名注册、网页制作、数据库开发、动态主页程序开发、企业内部网络系统集成、系统维护、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工程、虚拟现实技术、新闻报道、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技术培训等。 1.5 社会关系 1.公司是1999年11月成立于深圳的中国首家ICP协会“ICP中国联盟”的五大常委之一; 2.目前与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技术监督局名牌办公室、省农业厅、省建材局、省专利局、省供销社、省名优产品推广中心、省各体私营协会、省经贸委、省旅游局、省青年商会、省农业开发办、省司法厅、省环保局、省民间艺术协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作者:宋修伟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宋修伟 农业部日前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之后,农业部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特色农 产品发展的文件。就本轮《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笔者提问。 问: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 类144 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 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 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 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 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 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 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问: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 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 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上一轮规划品种 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14 种特色农产品,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44 种特色农产品,保留的品种有110 个,新增的品种有34 个,调减的品种有4 个。新增的品种 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特色果品中的槟榔,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特色花卉中的 园林花卉,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特色草 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 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 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 问:《规划》中提出的特色农产品建设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从强化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入手,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一是特 色农产品品种选育。我国现有农业育种投入主要面向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优种率低。应加 强品种选育,建立品种资源库,通过提纯、复壮等措施保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加大野生 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品种资源储备;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苗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应在优势产区内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着 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产业化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产品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形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9)(1)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 (一)基本情况 1.生产稳步发展。1978年至2000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由5384万吨增至9964万吨,增长85%,年递增3%,高于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幅1个百分点;平均亩产由123公斤增至249公斤,提高1倍以上;播种面积则由4.4亿亩降至近4亿亩,减少4000万亩。 2.产区趋于集中。我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在全国各大产区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2000年,黄淮海麦区小麦面积2.5亿亩、产量714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2.2%和71.7%。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生产大省,小麦面积达2.3亿亩、产量达680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7.9%和68.3%。 3.专用小麦发展迅速。1985年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1996年面积只有1600万亩。1998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的同时,专用小麦面积快速扩大。2001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加74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2-1999和GB/T17893- 1999)的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专用小麦的进口。

4.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各类面粉企业达4万多家,年加工能力1.7亿吨以上,其中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9883家;方便面生产线1800多条,年产量360多万吨;挂面生产企业2500多家,年产能力410多万吨;饼干、糕点的年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和144万吨;饺子、包子、馒头等传统食品加工业稳定发展。 (二)主要问题 1.小麦品质不高。我国现有小麦品种中间品质类型偏多,既缺少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又缺少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与进口强筋小麦相比,国产小麦品质的主要问题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定时间较短,拉伸面积较小。我国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拉伸面积平均在52平方厘米左右,而国外在100平方厘米以上。 2.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生产过程重品种、轻管理,使专用小麦的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加上混收、混储、混销,影响了商品小麦质量的稳定。 3.生产成本较高。1990年至2000年,我国每亩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115元上升到265元,提高了1.3倍。其中,物质费用平均由75元上升到169元,提高了1.25倍;物质费用占亩产值的比例由48%上升到60%,提高了12个百分点,影响了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4.产业化发展滞后。这是制约我国专用小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不能实现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农民发展专用小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等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了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样本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规划

待补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 - ) 第一章发展现状 一、概况 待补镇位于会泽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邻鲁纳、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境内有国道“213”线、会曲路和嵩待、待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会泽南部重要的交通通道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镇辖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38亩,全部为旱地,主产玉米、马铃薯。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2277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水量1074mm,森林覆盖率为43%。末,全镇有人口12068户47343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367万元,人均有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1723.5元。地方财政收入44万元。 二、发展条件 (一)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 ,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7.8% ;现价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8.5% ,全镇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万吨以上,粮食总产量达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出栏 63 万头,家禽出栏 980 万只,水产品产量 6000 吨,农产品实现了总量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到,已建成中药材基地 0.5万亩,香料基地 2.8 万亩,花卉基地 0.3 万亩,出栏家畜达30万头。

经过“公司+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培育建成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建立了以蔬菜、水产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万亩,经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2个、绿色食品品牌认证1 个。注重产业扶贫,贫困人口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7100 人次,集中连片开发培育支柱产业,在贫困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种植、养殖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同时,深化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入社农户户,开通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全镇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 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面临六大发展机遇: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嵩待高速公路的开通,待补进入2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农产品加工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作用。四是待补是会泽1小时经济圈南部承接昆明主城核心区产业转移条件最好的镇,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五是待补经济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将继续保持。六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更加重视作为发展稳定基础的农业,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和基础条件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些新的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待补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农村农业及农产品加工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一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一 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 发展规划 (2003~2007年) 甘肃省农牧厅

二○○四年九月

规划审定首席专家:张福泉 规划编制技术负责:贾克礼 执笔:张学斌 修订:种植业管理处 规划组织编写:发展计划与市场信息处

目录 一、发展现状 (2) (一)基本情况 (2) (二)主要问题 (7)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9) (一)市场前景分析 (9) (二)主要问题 (13)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14) (一)发展思路 (14) (二)发展目标 (15) 四、优势区域布局 (17) (一)优势区域划分依据 (17) (二)苹果优势区域的划分 (25) 五、主要建设项目 (30) (一)优质苹果基地建设 (30) (二)良种及苗木繁育体系建设 (32) (三)采后处理及贮藏、加工设施建设 (33) (四)苹果信息网络系统和服务体系建设 (34) (五)科技培训基地建设 (35) (六)苹果非疫区监测体体系建设 (35) 六、计划进度 (36) (一)2003~2005年 (36) (二)2004~2005年 (36)

(三)2005~2007年 (37)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7) (一)投资估算 (37) (二)效益分析 (38) 八、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40) (一)保证措施 (40) (二)政策建议 (42) 附图 1 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2 庆阳市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3 平凉市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4 天水市(含礼县、西和县)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依托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215户,比年净增11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较年年均增长1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5%;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58.9亿元,较年年均增长21.7%,占全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34%。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随着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整体培育和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张加快,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81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37.7%,实现销售收入201.5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77.8%,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三)产业聚集初步显现。以园区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李记酱菜、吉香居食品、味聚特为龙头,年加工达85万吨的蔬菜加工集群;以蒙牛、新希望、菊乐为龙头,日加工鲜奶能力达1400吨的乳制品加工集群;以金锣、玉泉、碧海为龙头,年加工达220万头的生猪加工集群;以西龙纸业、丰华纸业为龙头,年加工竹浆达20万吨的竹浆加工集群;以通威、新希望、永祥、丰美为龙头的饲料加工集群;以爱心木业、申宇木业为龙头的竹木加工集群。 (四)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充分发挥各区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初步布局形成了以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为主的粮油、果蔬加工业;以东坡区、仁寿县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洪雅县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彭山县为主的饲料加工业;以洪雅县为主的茶加工业;以洪雅县、彭山县、青神县为主的中药业;以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青神县为主的竹木加工业等特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时 期性成效,为应对“入世”挑战,促进农业稳定进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进展。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进展面临着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适应形势的进展变化,立足资源禀赋,接着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必须进一步充实优势农产品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必须进一步适应农产品产业带进展规律,明确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时期性要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进展,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按照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接着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在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的要紧成效与问题 (一)要紧成效 通过五年的努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进展目标差不多实现。《规划》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开发和重大农业项目安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导向作用,促进了我国优势农产品空间布局、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强化了资源合理利用,明显提升了优势区域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有效减缓了“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 1.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来,优势农产品生产日益向优势区域集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进一步打破。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分不达到98%、80%、70%和59%。经济作物优势区域在全国地位稳步上升,棉花、甘蔗、苹果、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