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

的案例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以中国光大证券公司“8.16”事件为案例,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探讨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1. 引言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几年来,我国证券公司频繁发生安全事件,给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将以光大证券公司“8.16”事件为案例,分析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 光大“8.16”事件回顾

2011年8月16日,中国光大证券公司发生了一起巨额资金外

逃案件,金额达600亿元人民币。这一事件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经过调查和审判,几名光大证券公司员工被认定为主要犯罪嫌疑人。然而,事件的发生也暴露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3.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问题

3.1 内部控制不完善

光大“8.16”事件揭示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首先,对于业务操作的监管不严格,员工可以利用职权进行违规操作。其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第三,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无法对疑似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这些问题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和巨额的资金外逃。

3.2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证券公司在风险意识方面存在欠缺。过去,我国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时间较短,风险意识的培养相对滞后。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风险管理意识有所提升,但仍存在问题。证券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认知,注重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3.3 技术手段滞后

随着犯罪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证券公司需要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风险监测和控制的效果。此外,也需要加强与相关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

4. 基于光大“8.16”事件的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4.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科学的制度和规范,包括风险分类管理、审计制度建设、内控流程优化等,以提高对内部操作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4.2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培养

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和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协同作用。

4.3 推动科技创新应用

证券公司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应用,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5. 结论

光大“8.16”事件是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揭示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证券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光大“8.16”事件揭示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证券公司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内部操作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和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协同作用。此外,证券公司还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此外,加强与相关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也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证券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

光大证劵8.16案例分析报告

背景介绍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2009年8月4日公司成功发行A股股票,共计募集资金109.62亿元,并于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事件简介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1、光大证劵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概括为筹资、投资、运营资金、利润分配四个大方面。具体为1)证券经纪;(2)证券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自营;(6)证券资产管理;(7)其他证券业务。 2、以“光大证劵8.16事件”为例分析其财务管理目标? 以股东财富值最大化为目标。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创造价值。光大证券对策略投资部的定义是:以衍生品交易为主的跨市场、跨资产的复杂交易平台。这个部门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结构性产品、股指期货套利等。 通过光大8.16事件,分析以下问题: 1、光大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为什么? 抛售股票套现难度很大。按照光大证券以及策略投资部的规定,通过“卖空期指”进行风险对冲,这是最为可行的办法。根据事后监管层的调查和处罚认定,当光大证券发现误操作后,相关人员不是第一时间披露信息,而是利用内幕信息反向操作,规避损失,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光大证券在期现货市场上的套利行为让众多跟风买入的无辜投资者受损。最后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选择了上述操作。 2、光大816事件的内在动因? 触发原因 触发原因是系统缺陷。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一个错误的交易指令,引发A股“史上最大乌龙”,也将“肇事者”光大证券推至风口浪尖。 继8月16日策略投资部套利系统出错致A股异常暴涨之后,8月18日光大证券再摆“乌龙”,其证券固定收益部交易误操,导致以超低价卖出10年期国债。 接连的乌龙事件,让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缺陷暴露无疑,也引起业界对券商内控有效性的审视。 有缺陷的“高速公路” 当汽车全速行驶在一条路面窄、坡度大、视线不清的高速公路上,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把信息系统视为一条支撑内控高效运转的高速公路,那么,光大证券的这条路显然存在先天不足。 光大证券称,“8.16事件”产生的原因是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的高频交易系统的订单生成和执行系统存在错误,并被“连锁触发”,“滚单”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海证券交易所。 所谓高频交易,是指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在毫秒之内自动集中大额买卖谋取高额收益。而高频交易信息系统一旦出现错误,将会在短时间内给股市带来毁灭性冲击。 当26082笔订单、234亿元巨额交易在2秒钟内从高频交易系统直接发至交易所,2分钟内成交72亿元,沪指瞬间暴涨6%,创年内最大日涨幅。 一时之间,股市内外的投资者们都惊呆了。 “8.16事件”的真实原因到底是高频交易系统缺陷引发的失控,还是其原本就完全在公司风险控制系统之外“裸跑”?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方红星指出,如果信息系统基本架构、程序设计和调用、权限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那就需要券商进行深刻反思和切实改进。 在信息技术时代,任何一家券商的正常运营与内控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这把“双刃剑”——管控得当,信息系统令内控“如虎添翼”;管控不当,则“雪上加霜”。 “尤其是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的信息系统,处理的都是大规模、高精度的复杂数据,其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质量、内控的有效性,是其生命力所在。”方红星说。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 的案例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光大“8.16”事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以中国光大证券公司“8.16”事件为案例,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探讨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1. 引言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几年来,我国证券公司频繁发生安全事件,给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将以光大证券公司“8.16”事件为案例,分析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 光大“8.16”事件回顾 2011年8月16日,中国光大证券公司发生了一起巨额资金外 逃案件,金额达600亿元人民币。这一事件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经过调查和审判,几名光大证券公司员工被认定为主要犯罪嫌疑人。然而,事件的发生也暴露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3.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问题 3.1 内部控制不完善 光大“8.16”事件揭示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首先,对于业务操作的监管不严格,员工可以利用职权进行违规操作。其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第三,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无法对疑似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这些问题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和巨额的资金外逃。 3.2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证券公司在风险意识方面存在欠缺。过去,我国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时间较短,风险意识的培养相对滞后。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风险管理意识有所提升,但仍存在问题。证券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认知,注重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3.3 技术手段滞后 随着犯罪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证券公司需要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风险监测和控制的效果。此外,也需要加强与相关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 4. 基于光大“8.16”事件的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4.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科学的制度和规范,包括风险分类管理、审计制度建设、内控流程优化等,以提高对内部操作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4.2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培养 证券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和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协同作用。 4.3 推动科技创新应用 证券公司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应用,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5. 结论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光大“乌龙指”事件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光大“乌龙指”事件 摘要: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由于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给予适当的重视。而证券业更是需要内部控制的一个高风险行业,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深度分析光大证券"乌龙指"导致5亿赔偿的案件,使其他企业可以引以为戒。 关键词:内部控制;光大证券"乌龙指"; 事件概要: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指数最高报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事后证监会判定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属内幕交易,处以罚款逾五亿元。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暴露出了光大内部控制中的多个漏洞。 内部控制分析: 一、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在COSO制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对控制环境的定义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的测定、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对胜任能力的要求等。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效果有着显著

而关键的基础性影响。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控制环境,再好的内控制度都是流于形式,一切内控措施都是空谈。 在这里,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光大控制环境进行分析,一个是涉及到经济、法律、政策、文化、技术和行业等因素的外部环境,另一个则是包涵经营理念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内部环境(也就是COSO所强调的控制环境)。 光大事件我们必须关注的外部环境因素有: (1)政策、法律环境: 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建设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市场秩序法律的执行效力不强,存在选择性执法现象,且法律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严。违法经营,制造虚假信息等事件任然是屡见不鲜。而且光大证券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红二代"企业,具有一些政府背景,有一些有恃无恐的心理。所以光大此次的乌龙事件与我国的法律环境不健全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2)技术环境: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而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而显然,光大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正是网络操作系统出了问题。 (3)行业环境:

操作风险管理案例从光大乌龙事件看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管理案例从光大乌龙事件看金融企业的风险控 制 光大乌龙事件是指2024年11月23日中国光大银行(以下简称光大 银行)在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交易错误,导致公司损失巨大的事件。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对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光大乌龙事件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光大银行的交易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 以及人为操作失误。在当天下午,一名交易员在公司交易系统上输入了 51个错误的交易指令,导致光大银行遭受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此次事件暴露了金融企业在交易系统设计和操作流程上的不足,也引发了 对于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的深度思考。 首先,这起事件表明金融企业在交易系统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存在重大 风险。光大乌龙事件暴露了光大银行的交易系统存在技术问题的同时,也 揭示了公司在操作流程方面的薄弱环节。公司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和风险 控制措施,导致错误交易指令居然能够通过交易系统并最终成交。这提示 金融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上不断提升,还需要建立更严格的操作流程 和审核机制,以确保错误交易指令能够及时被发现和纠正,从而降低潜在 交易风险。 其次,金融企业需要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培养。光大乌龙事 件的发生与一名交易员的操作失误密切相关。交易员在输入错误的交易指 令时,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更没有主动纠正错误。这表明金融企业不仅需 要在技术和操作流程上加强风险控制,还需要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 素养。通过加强员工的风险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 素养,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此外,金融企业还应注重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光大乌龙事件的发生部分原因是公司内部控制不到位,严重违反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金融企业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交易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通过引入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交易行为和内部流程的审核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类似失误的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光大乌龙事件从侧面展示了金融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金融企业应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加强技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审核机制,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并加强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通过持续不断的风险控制和培训提升,金融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公司的健康发展。

葛小波-对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对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葛小波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财务总监 各位领导、行业同仁: 大家好。下面我想就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谈几点理解和认识,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流动性风险已经逐步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风险来源 经过过去几年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与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回购等融资类业务规模迅速增加,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经超过5000亿。这些融资类业务已经越来越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而规模的快速增加,带来对资金的快速消耗,证券行业迅速从资金富余转变为资金不足,行业杠杆水平快速上升,对外融资依赖越来越大。 但由于证券公司在外部融资方面一直存在的“先天不足”,造成了行业普遍的融资短期化的现象,大量的外部资金来源期限很短,必须通过持续滚动融资进行维持。然而,证券公司所时刻面对的融资环境,又不断出现阶段性的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尤以去年6月份“钱荒”最为突出。证券公司自身资金体量的不足,又进一步增加了应对外部融资市场大幅波动的难度。 光大8.16事件,更是给证券公司敲响了警钟:即使证券公司拥有充足的资本,能够承受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而

一旦面临外部流动性来源枯竭的严峻局面,将会直接引发足以影响公司生存的重大危机。 这些都说明,流动性风险已经成为国内证券公司必须重视的风险因素,而证券行业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能力也亟待提升。二、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流动性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重要性。因此,自危机以来,国际金融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持续加强。巴塞尔委员会在2008年即发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为管理流动性风险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之后,又在2010年底制订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作为补充。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在今年 3月份,结合国内证券行业的特点,发布了《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明确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作为监管标准。 在监管加强的同时,证券公司作为流动性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也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就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体系而言,可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各部门或专业委员会的管理职责,整个组织结构应以实现公司对流动性风险的统一管理、流动性风险信息的顺畅传递和各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为目标。 2、建立对整个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状态的评估机制与监测体系,准确、及时的监测公司风险状态。尤其是应通过压力测试的方法,

光大证券816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816事件分析 以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证券)816事件为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和证券市场机制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标签:光大证券;816事件 F83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其中证券公司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上市公司一季度报显示,券商及券商集合理财跻身于68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共计持仓54.60亿股,环比增长22.76%。然而,伴随着证券行业的高速发展,证券公司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1 案例简介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2009年8月18日,光大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788,成为2003年后首个通过IPO上市的证券公司。 2013年8月16日上午,中国A股市场出现惊奇一幕,仅仅两分钟之内,上证指数突然直线拉升近100点,暴涨596%,创下股市低迷以来的历史最高点。包含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等在内的多只股票一度涨停。伴随着大盘的疯狂暴涨,多个股指期货合约也相应上涨。一时间有关股市异常变动的原因众说纷纭,后经证实此次事件系由光大证券内部套利系统存在缺陷造成。光大证券也于当天下午发布正式公告,称其策略投资部门在使用其自营业务的独立套利系统时出现了问题。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据光大证券8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8月16日在使用独立套利系统时发生故障,导致光大证券在短时间内向上交所提交了26082笔市价委托订单,累计申报买入权重股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由此造成上证指数短时间内大幅波动的现象。当日下午,为了对冲股票持仓风险,将损失减到最少,光大证券采取申购ETF卖出和卖空股指期货合约的措施。对此,上海证监局对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责令公司整改,暂停相关业务,依法追究内部责任。同时,中国证监会也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 2 事件暴露的问题分析 此次事件是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被称为“816事件”或光大“乌龙指”事件。这是一起突发的极端个别事件,但其中暴露出的我国证券公司内控不足以及证券市场机制缺失等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期货行业的高度警觉。本文将

证券风险案例

案例分析一:华夏证券 一、违规操作风险 华夏证券有限公司青岛营业部: 最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对华夏证券有限公司青岛营业部(以下简称“华夏青证”)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已查实华夏青证以下违规行为: 1996年5月至9月,华夏青证利用从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拆借资金累计6500万元,通过18个个人股票帐户申购新股,共获利33.4万元。华夏青证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同业拆借管理的通知》(银发[1993]27号)第四条关于“严禁用拆入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购买有价证券”的规定,构成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第(十)项所述“其他非法从事股票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行为。 为严肃证券法纪,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依照《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 1.对华夏青证处以警告,罚款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3.4万元。 2.对华夏青证总经理聂铎新处以警告。 3.责令华夏青证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撤销申购新股所用的18个个人股票帐户。 华夏青证应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罚没款汇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城建支行月坛南街分理处,帐号2610044690,由该银行直接上缴国库)。华夏青证和聂铎新如对本处罚决定不服,可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上述决定不停止执行。 二、违规股改、包装处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山东会计师事务所、中银律师事务所、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 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山东会计师事务所、中银律师事务所、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 最近,我会对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明公司)、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山东会计师事务所、中银律师事务所、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在大明公司申请股票发行及上市过程中的严重证券违规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已查实大明公司及其他涉案单位以下违规行为: (一)大明公司的违规行为 1.大明公司的所谓“调整溢价比例”事实上是缩股行为,违反了我会证监发字[1995]1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大明公司在今年4月4日向我会报送的招股说明书中称“1993年4月10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公司筹委会工作报告、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貊鹏涛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26期 The Economic Analysis about the Risk Disposition of China Securities Companies Mo Pengtao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摘要:在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中,自1996年,我国对高风险证券公司进行了集中综合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初步建立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文章通过对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机制模式的介绍,分析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理论依据,对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论证,并得出了经济学理论对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的启示。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securities market, since 1996, our government launched a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on high-risk securities companies,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relevant legal system, initially establishedLong-term risk disposition mechanism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The issue reviews the key models of risk disposition on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problems. Meanwhile, the issue uses the econom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risk disposition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about securities companies, gets some enlightenments.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经济学分析 Key words: securities companies;risk disposition;econom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15-02 0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证券公司的经营与监管比较混乱,经过数年的发展,遗留很多诟病和历史问题。1996年爆发“327国债期货事件”,上海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合并,监管机构开始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至2002年这种风险处置工作并不普遍,然从2002年起,证券公司风险事件井喷并大量爆发,此后,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风险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整治,通过不同的模式和方式,三十多家证券机构被集中处理。这种集中对证券公司风险的集中处置工作在

「816光大事件的由来及自己的评价」

816光大事件的由来及自己的评价 816光大事件的由来 2013年8月16号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国的股市灾难,业内人士称之为816事件,816事件使很多股民损失惨重。事情的起因是光大证券的一个操作系统发生故障,使得光大证券71亿的资金全都买进股市,使得股市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涨了100多点,众多个股因此冲到涨停。到了下午开盘时,股市知道了光大证券的乌龙后马上下挫,直到收盘大盘还降了十多点。真是坐山车式的涨跌,很多人见有重金拉大盘就跟着投入了资金,可是下午的下跌让很多人亏大了。 证监会经调查认定光大证券异常交易构成内幕交易,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使 用的策略交易系统,包括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均存在严重的程序设计错误。其中,订单生成系统中ETF套利模块的“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报),在设计时错误地将“买入个股函数”写成“买入ETF一篮子股票函数”,订单执行系统错误地将市价委托订单的股票买入价格默认为“0”,系统对市价委托订单是否超出账户授信额度不能进行正确校验。证监会将没收光大证券违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罚没款金额总计5.23亿元。 816光大事件的影响 光大证券"816"事件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其中,以券商行业的风控薄弱尤为凸出,券商板块周一也因此大幅收跌。此外,对于光大证券业绩上的冲击也较为负面,光大证券平仓也可能给市场带来波动。 透过这一乌龙事件,我们也看到市场近期表现不佳或是缺乏增量资金的入场,蓝筹股当前抛压相对较小,以成长股占较大权重的中小板和创业板面临较大的回调风险。另外,在十八界三中全会之前,市场对于利好政策的预期也较为强烈。 但是正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事件虽然让弱不禁风一派頽象的A股又经历了一次颠簸,然而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现阶段一味看空和做空,风险极大,指数期货等杠杆工具更是把这种风险放大到极致,空头弄不好就会倾家荡产。816也许就是多空转换甚至是牛熊交替的分水岭,股指后市可能逐步上攻,填补跳空缺口,收复失地。有人把8.16的长上影看成仙人指路,不是没有道理。 816光大事件的反思 8.16事件是一起极端事件,为A股诞生以来罕见,对中国证券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暴露的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警觉,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如何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如何让A股成为投资者而不是投机者的乐园?……这些都亟待解决,管理层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增强活力,切实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促使中国证券市场走向良性的运行轨道。 中国证监会表示,针对光大证券“816”事件暴露出的制度问题,证监会拟于近期出台五项措施,以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和基础设施。这些措施包括:进一步研究、明确证券期货交易中关于异常交易的定义和标准;加强对相关交易技术系统的管理;加强交易系统前端控制;研究建立错单交易取消制度;推动建立异常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个人评价

信息技术风险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风险案例分析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信息技术中的风险管理探究 【第一章】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研究绪论 【第二章】信息技术风险分析 【第三章】信息技术风险案例分析 【第四章】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现状与模型 【第五章】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的应用与挑战 【结论/参考文献】风险管理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结论及参考文献 第三章信息技术风险案例 本章节主要研究信息技术质量和信息技术缺陷,并分析光大“8.16”事件中信息技术风险的发展过程。开发人员引入信息技术缺陷到软件系统中,在特定场景下被业务人员触发,导致业务损失,继而引发更多的违规操作。 一、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质量 信息系统通过软件产品形式交付使用,软件过程管理中定义了质量和度量方法,如功能、效率、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携带性等①。度量软件系统主要是指度量最终产品、软件开发活动以及独立于开发活动的过程。软件的质量是由一组特定的品质要素组

成,每个质量元素和一些措施都有对应的描述指标,质量度量贯穿于整个软件过程中②。在信息系统软件交付前的相关质量测量,主要包括功能性测试、兼容性、系统性、接口等测试;在软件交付后的质量测量主要包括客户缺陷,客户增长的需求和系统的可维护性等③。 软件度量是针对软件开发项目、软件开发过程及最终产品的活动。首先要进行数据类型定义、分析收集的数据、并且不间断的进行可量化的跟踪。软件度量主要包括质量度量工作和任务度量工作两大部分。度量主要是以最终发布的产品质量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监控和量化④,并通过专家组综合评估客观结果⑤。分析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专家活动,主要是采用一些模型函数处理数据,挖掘数据中的潜在问题,发现问题并且对未来有一定的预测,对软件的最终质量保证和开发过程的管理都有非同小可的意义。软件度量的目的一般在于: 1. 量化:量化软件功能点和需求,量化软件开发过程。 2. 比较:比较软件产品的周期或软件开发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 3. 控制管理:根据a 和b 获得的量化且标准化的数据信息,及时有效地管理,采取措施控制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 4. 预测:采用科学的方法,数理统计的数学方法和历史专家知识库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5. 回归改进:根据度量信息和科学的预测模型的结果,确定软件系统改进的过程和方法。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监测与防范措施分析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监测与防范措施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证券公司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角色,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 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证券公司的业务 范围逐渐扩大,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对证券公司财务管 理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和防范,成为当前金融监管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拟对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与 研究,探讨其监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旨在为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 有效防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监测与防范措施分析 引言 本文旨在探讨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监测与防范措施的实施情况,深入剖析财务管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监测方法 和防范措施,以此为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具 体目的包括: 1. 分析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揭示其对公司 经营活动的影响;

2. 探讨影响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内外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3. 比较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监测方法,评价其优缺点,为证券公司选择适合的监测工具提供参考; 4. 提出具体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内部控制建设、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的建议; 5. 评估所提出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为证券公司进一步改进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证券公司更好地理解和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 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监测与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证券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的稳定与风险控制直接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监测和防范,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证券公司是投资者资金的重要载体,如果其财务管理出现风险,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通过研究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监测与防范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建立起健全的市场秩序。在加强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监测与防范的研究中,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还可

证券公司的交易风险控制研究——以中信证券为例[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证券公司的交易风险控制研究——以中信证券为例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证券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受政策保护;证券公司数量多而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证券公司对风险没有清醒认识,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机构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作为保障。 证券公司交易风险指的是证券公司因为本身内部各种原因原因而导致交易过程中产生风险。证券公司的交易风险有别于普通的证券交易风险,证券公司因为其本身的资产规模,营业规模,一旦出现了问题所引发的交易风险是相当巨大的,其危害性也是较普通散户的交易风险不可同日而语的。证券公司的交易风险往往伴随的着的是经济诈骗,暴露的是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完善,证券公司对外的信息披露不完全,操纵市场价格等问题,以及外部监管的不力更让证券公司交易发生风险有了可趁之机。 面对证券公司及证券市场诸多的风险因素,应该借鉴国外证券市场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自从中国加入了WTO以后中国证券公司便面临着国外同行的竞争压力,证券公司的发展举步维艰故而这篇文章希望能通过一些列的分析帮助证券公司完善自己的体制改善目前的困境。 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监管手段,在我国更有其采用的必要性。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国有股东对上市公司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力,其他股东已失去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对于广大中小股东而言,要想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营运状况必须借助于信息披露。因此,从保护投资者合理利益出发,证券市场监管必须要防止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一些强势群体利用信息优势从事各种欺诈活动。这样,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就成为必然了。 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在证券发行中,发行人必须向投资者及时、准确和真实地公开有关证券发行的全部资料,如公司情况介绍、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

光大证券案例分析——证券市场监管6100字

光大证券案例分析——证券市场监管6100字 第1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1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性程度的提高,证券市场进程的不断推进,证券投资业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证券公司连接着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意义重大。但证券公司的经营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通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方式为自己谋取高额利益,与此同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的缺乏,不利于证券业的发展,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对资金的筹集,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证券业的监管的完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被监管部门认定为恶意市场操纵,目前已经进入追究刑事责任阶段,光大事件是偶发的个案,如何从偶发的事件中发现其必然性,进一步的从事件中发现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漏洞与缺陷,完善监管,提高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机制意义重大。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带动了上证指数三分钟内暴涨5%,一两个大单瞬间把多只权重股拉升,整个股指和其他权重股在巨额买单的带动下上涨,59只权重股被封涨停,广大投资者和股东出现了巨大的亏损。8月16日上午光大证券公司通过大批买进蓝筹股的方式拉升大盘并且打掉空头。下午将股票转化为ETF卖出,沽空股指,有操纵市场的嫌疑。证券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和信用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在经济体制转型情况下,庄家操纵市场的行为时有发生,股市剧烈波动也随处可见。光大证券事件表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相差甚远。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中国资本市场在30多年的发展中,经过法制建设、市场洗礼、监管规范,曾经作为大张旗鼓、司空惯见的市场操控、"坐庄";现象已经鲜有发生了。但光大乌龙指事件的突发,像一个震耳警钟,警示社会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规范问题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光大事件的分析,进一步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揭示公司内部控制的存在的不足,完善交易所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加大公司内部控制的力度,使证券市场稳健发生。规范发展利用得好,充分发挥其能起到融通资金、分散投资风险、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资产流动性,促进资产重组和资源合理配置等作用。然而如果证券市场利用得不好,就会出现市场过度投机,财富的重新分配、经济泡沫化、两极分化、最终引起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改革受阻或夭折,使经济和社会生活承担巨大风险。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该案例分析,探索这一偶发事件背后的必然因素,研究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1.2相关文献综述1. 2.1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文献综述1.关于国内外证券市场监管刘晶、冯国滨(2003)、窦勇(2003)从各国监管制度内容和方式的不同,阐述了监管模式也各不相同,得出了如何修补证券监管。胡志勇、李惠(2003)从不同的市场但参与者主体类似,分析了HK市场在监管上的特点,得出中国证券市场可以仿效HK市场的监管模式。陈菁泉,米军(2010)分析了俄罗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发生的演变过程:从财政部监管职能,过渡到财政部、证券市场委员会和中央银行共同履行监管职能,再到全能监管。虽然俄罗斯证券市场的监管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但在衍生品市场上法律法规的监管存在缺陷,不利于俄罗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由于证券市场交易缺失统一的结算机制,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扩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在俄罗斯的虚拟股票市场的问题,监管部门要逐步转变成更全面的监管部门。通过分析俄罗斯股市监管体系的有效运作的影响,应建立统一的清算中心,以确保解决清算机制。徐颖变(2011)通过对现有的内幕交易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问题和方法。王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 ——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 摘要: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操作风险是不确定因素最多的。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道步骤,正确地识别出风险才能后续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控制。本文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对案例进行剖析,并从风险识别的层面上对证券公司管理作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操作风险;识别;“乌龙指” 一、引言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流程的不完善或者失效、人力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导致的风险。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操作风险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流程、人员、系统、外部因素。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称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风险。 对于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研究远少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以我国为例,从立法层面上看,2014年1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具体的风险颁布的管理办法,但对证券公司以及存在的风险的法律法规或办法仅限于包含在各管理办法之中。从我国实践看,从1987年到2012年,证券公司涉及操作风险事件共57起,涉及金额达到1734476.74元(以1978年CPI=100计算)[1]。可见,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操作风险识别是操作风险控制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明确识别对象风险的存在性,并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为后面的风险评估和制定管理对策奠定基础。[2]因此证券公司应该重视对操作风险的识别。 本文将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乌龙指”事件是一起因为操作风险导致投资人损失的案件。操作风险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光大证券内部控制流程缺陷,二是交易执行系统故障,三是缺乏对外部系统提供者的沟通。在下文将通过对案件的回顾,具体来分析“乌龙指”事件因操作风险酿成不良后果的原因,并从识别操作风险的层面,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策略论文(2)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策略论文(2)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篇三 《证券公司战略风险管理》 摘要:战略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战略风险管理是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经济资本进行战略性配置,以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证券公司战略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着眼于短期风险管理,还要对长远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从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上进行风险控制,还要从战略层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局部风险进行控制,还要对全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还要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证券公司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的全面、高效发展。因此,战略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战略风险管理是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经济资本进行战略性配置,以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战略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证券公司目前并没有明确开展战略风险管理,只是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提及风险防范措施。战略规划也仅仅是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至于战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战略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等更是无从谈起,证券公司的战略风险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证券公司进行的战略规划主要是市场竞争策略,缺乏对战略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