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江苏省响水中学杨敏

一、教材分析

《人间生活》是湘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围绕“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分析了表现世俗题材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等。由于本课所列举美术作品的内容来自对世俗的描绘,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场景,故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相关作品的图像识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美”有主观的认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出现的种种原因,以及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宋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

世俗生活的;

3、通过本课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学习用图像学的方法来研究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了解一些唐宋时期的历史,及准备本课教学用具

课堂导入(3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5秒的速度)展示

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和世俗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

1、师提问:这些美术作品的题材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有的题材是宗教的、鬼神的,而有些是世俗生活的。

2、师总结: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削弱,艺术的内容也

出现了创新,艺术家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

容。他们开始描绘人们的风俗习惯、日常劳作和生活中的喜怒

哀乐,那么这节课就带领大家从云端走向凡间一起去感受这个

熙熙攘攘、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 (出示课题)第四课,人间生

活(板书)

通过回顾以

往作品,了解历

朝历代美术作品

的特点,为本节

课所学内容做铺

垫。

仕女生活(15分钟)1、教师播放视频片段《仕女画》,对仕女画做简要了解。

2、简明介绍唐代中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

周昉等.

3、在你的印象中唐代的社会状态、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4、教师展示图片:《捣练图》张萱

①作品简介: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作者唐代宫

廷画家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

起居、劳动的画。

②画面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她们在干什么?

(表现唐代宫廷仕女捣练缝衣时的情景。全画分三部分:一、

捣练;二、理丝缝合;3、熨练。)

以《捣练图》

为主,其余两幅

作品为辅,对唐

代仕女画做深入

了解。此处假如

“熨烫”情景再

现小游戏,有利

于加深学生了解

画家对生活细节

的刻画。

③艺术家如何在画面中融入生活的情趣?

细节1:挽袖 2:理线3:扇火 4:调皮 5:后倾

④画面运用了什么样的构图形式。

⑤情景再现

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5、进一步理解主题:再欣赏二件仕女作品

6、《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通过任务探究一表格对此作品做简要总结)。

7、教师小结: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

贵族

官员生(小组讨

论)(12分钟)1、教师展示《韩熙载夜宴图》引导学生鉴赏并思考:这幅画一

共可以分为几部分?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共分为5个部分。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

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

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用屏风为间隔。通

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

宴的全部情景。

2、教师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

教师提问: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

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

重。

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

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3、任务探究二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课件当中连连看题目。

4、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

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

地位低下。

5、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

致的了解——五代“失意大臣”的社会生活,是画家深入生活

的观察,使作品在当时满足了南唐后主李煜想了解到另一个人

的私密空间的要求,同时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

供了宝贵真实的史料。

欣赏《韩熙

载夜宴图》长卷,

在画卷中感受我

国古代唯一可见

的宴会场景,通

过连连看小题,

感受大臣韩熙载

在整场夜宴中的

喜怒哀乐。

引导学生明

确:表现世俗题

材的作品冬季并

不完全相同。

1、通过一首诗来猜测接下来展示的作品是什么?

教师演示:前几幅作品都是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到北宋

期间,风俗画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

2、教师提问:此画描绘了几个部分?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

学生回答: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

猜谜底的形

式揭晓作品,引

发学生学习兴

趣。指导学生结

合作品诞生的社

会历史文化背景《簪花仕女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清明上河图(10分

钟)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教师总结: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

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清明上河图》是一幅

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2、知识质疑深入探究:

你知道《清明上河图》有多少人物、动物、车马吗?

3、教师小结:可见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

察,画家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

进行思考,对学

生的回答进行汇

总,指出《清明

上河图》堪称北

宋民俗生活的百

科全书。

课堂总结(2分钟)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原来,美是无处不在的;原来,真实的生活美正是被我们所熟视无睹的;原来,从一滴水里也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拓展欣赏

(2分钟)通过图片,欣赏身边描绘现实生活的作品。

回归现实,了解身边的作品。

课后作业(1分钟)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观察,和同学说一说你观察到的“世俗生活”,课后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四、板书设计

人间生活

一、仕女生活

二、贵族官员生活

三、平民生活

高中美术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美术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美术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A、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B、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C、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D、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设计并制作动物黑白木刻作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动物的设计与印制。 建议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版、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二、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 一上课,教师利用投影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画面里画的是什么内容(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是演戏的人,有的说是神仙等等,在回答了一连串的答案之后,我逐步提示:画面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的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你们想做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木刻版画。 2、感授新知(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 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此时学生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让他们自己尝试在简单的图形上练习木刻线条组合的感受与技巧。 (投影出示上图) 幻灯片出示效果强烈的黑白木刻: 一、对比“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学生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教案】人间生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 《人间生活》 一、教学目标 【图像识别】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美术表现】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 【文化理解】感受中国的美,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以及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难点】画家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社会学式鉴赏法、提问法等。 四、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捣练图》-10分钟 (一) 图片+实物的导入 通过图片的展示,总结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画作内容从绘制宗教文化以及政治文化开始转向绘制世俗生活。而这些画家他们绘画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展示百子闹春人物盖罐互动以此揭示课题,书写板书—人间生活、捣练图等。 (二)图像识别 播放《捣练图》图片以及影视片段《唐宫夜宴》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以及视频内容如何表现唐朝女性的雍容华贵和美艳风姿,《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

(三)美术表现 1.教师展示《捣练图》引导学生鉴赏并思考: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艺术家如何描绘生活中的情趣?贵族体现在哪里? 教师总结: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在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淘气的小女孩因为个子不够高,干脆钻到娟的下面向上看,尽显顽皮可爱。高耸的发鬓、华丽的服饰等。 课程拓展:唐三彩的美学 教学过程2- 《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 (一) 图片的导入 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书写板书—韩熙载夜宴图。 (二) 图像识别 播放《韩熙载夜宴图》图片介绍作品的艺术水平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三)美术的表现 1.教师展示《韩熙载夜宴图》引导学生鉴赏并思考: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 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进行回答,共分为5部。 教师总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用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教师继续总结,画家是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画出如此逼真又富有生活情趣的画作。 (四)文化的理解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4课 人间生活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教案纸 课题: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革影响艺术家们关注世俗生活,直接导致他们的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表演等语言描述、分析和动态演绎、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怎样表现世俗生活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情境导入、设问存疑、自主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目标引领自主探究 1、播放古典音乐,创设情境、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图表展示:青铜器-石雕-陶俑-金字塔-雕塑等 大家回忆前课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作品主要是在为宗教信 仰和统治者服务,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 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 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 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 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即描绘人间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人间生活》这一课。 3、视频唐人生活(注意对照表格进行讨论) 表格:填表(唐朝的故事) 服饰特点体型款式色彩头饰丰腴 领口 低、 长裙 华丽花 生活观念生活观念比较开放、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反映了唐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向后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古代社会生活。 备注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绘画所 表现的隋唐宋时期,了解一下 当时人的真实的人间生 活。。。。 观看图表,体会美术 作品表现内容的演 变; 思考1、欣赏一组图 片,注意它们在表现 内容上有一些怎样 的共同点?宗教、统 治者、王权等 思考2、这些图片所 反映的内容是不是 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反映了当时人 的真实生活写照? 不是 观看视频; 思考: 1、剧中讲述的是什 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 是胖还是瘦? 3、她们穿戴的服饰 有何特色?(分小 组,讨论完成表格, 展示本小组最具代 表性成果。)

高中美术_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任务】 1、教师问:古时候在没有摄影摄像的条件下,要非常直观而形象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会用到什么方式? 学生答:……… 2、导入课题,展示学习任务。 二、【人间生活作品】 “仕女画”代表作 《捣练图》(宋摹本)中国画绢本唐张萱 (1)自主学习并思考 什么是练?唐朝人的审美风尚是怎样的? (2)合作探究 在《捣练图》里艺术家融入了哪些与现代生活相近的细节?你觉得哪个生活片段最有趣味呢? 捣练环节、织修环节、熨烫环节中分别指出哪些动作最传神? “宫廷贵族画”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绢本五代顾闳中 1、自主学习并思考

(1)感受一下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2)哪个是韩熙载? 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 (3)画中不同人物身份的动作表情,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4) 大家从画面中再找找还有哪些人物在专注地倾听音乐? (5)作品中歌女等女性形象在画面中的比例说明了什么? 2、合作探究 五个段落中韩熙载都出现一次,服饰、动作各不相同,为什么表情都是一样呢? “百姓生活画”代表作 1、展示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欣赏,每组选一个人把了解到的画面内容说出来。 2、自主学习并思考 作者凭借什么把《清明上河图》画的如此真实逼真? 三、【经典欣赏】 现代陈丹青和艾轩的作品 四、【课堂回顾】 贵族生活 A、贵族仕女生活 张萱《捣练图》 B、贵族官员生活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平民生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五、【知识小结】 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画家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的。 六、【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画一幅画,内容是表现我们身边的生活,比如:班会、我们的美术课。 《人间生活》学情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会欣赏中国美术名作、风俗画、人物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人间生活这一主题进行分析,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最后的动手画画中更深一步的了解了这一课的主题。 二、存在问题 1、学生之间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想狭窄,缺乏表现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2、能力: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3、情感:培养审美情操,促进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对中国悠久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五、教学措施 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对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带动学生张开想象力,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审美兴趣。 《人间生活》效果分析 一、观看视频并提问 《韩熙载夜宴图》五个段落中韩熙载都出现一次,服饰、动作各不相同,为什么表情却都是一样的呢? 二、学生观看记录 通过视频和收集的资料我们了解到,韩熙载为了免遭不测,便纵情声色,以放浪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政治上的无所作为,逃避政治迫害,所以韩熙载端坐在榻上,神态深沉、矛

2021-2022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中国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新授课 【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 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 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 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 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 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具体问题】第4课:花鸟画中的情趣和人物画中的情性。 〖图像识读〗第4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大写意花鸟画《荷石水鸟图》《墨葡萄图》、小写意花鸟画《墨梅图》《墨竹图》《墨兰图》,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壁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工笔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大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人物画《油荒坐啸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灸艾图》,涉及朝代众多,都是典型作品。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花鸟画如何在写生的基础上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如人物画是如何传神写照的。 〖美术表现〗第4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带来的不同特征。 〖审美判断〗第4课结合形、神的塑造,以不同的鉴赏角度理解作品。 〖创意实践〗第4课结合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熟悉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巧。 〖文化理解〗第4课理解在花鸟画“情趣”之中的缘物寄情、托物言志,人物画“情性”体现的社会阶层、价值观念、特定身份、精神气质。在比较作品中理解,创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和组成也会有差异,这就造就了个人、时代与地域的美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人间生活》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教案是针对高中一年级的美术鉴赏教学案例。计划两课时完成。根据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大纲要求,实践新课改理念,合理设计课堂。重在体现学科特色,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美好,提升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帮助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二、教学课题 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三、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本单元整体是以历史顺序向大家介绍从古至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美术文化有个纵观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本课《人间生活》是第四课内容,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了解我国隋唐、五代、宋代的绘画风貌; 第二课时:了解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十七世纪两大典型流派、日本十九世纪浮世绘画的风采 3、教学目标 认识美术作品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和代表性的作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四、教学方法 结合我校“211”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法、问题探究法、图表法、图片视频等给学生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引导点拨。做到当堂清。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知识,自然导入新课 师: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样式。 生:建筑有石窟寺(四大石窟)、教堂、神庙、清真寺、佛塔等;以及宗教壁画、彩塑、大理石雕塑等 师:宗教美术作品是让人们仰视的,蒙着神秘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大多数人的热情和生活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艺术家的创作又该面临怎样的挑战了呢?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就从表现真实生活的角度关注艺术家的创作。 师:早期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创作的。幻灯图示 《戈射、收获画像砖》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学科:高中美术授课年级:高二讲课题目:《人作与天开——中 国古典园林艺术》 章节名称《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 林艺术》 学时一课时 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本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主题,观察搜集园林素材,构思创意 游戏环节检验教学评价设计环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取西 方钱伯斯吸收中国园林造园思想的内容,与文学、绘画跨学 科融合,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师 法自然的思想。 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 析 本课选自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中的主题二园林艺 术。在本单元建筑、园林与城镇建设三大内容中,园林相对 独立又与其他两大主题相互关联。通过对园林的造园理念、 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等内容进行讲授,准确完成了整个大单 元里以建筑为明线的园林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感受到了以中 华传统文化传承为暗线的文化情怀。本课既突出了园林的精 神性和文化传承特征,强调了其艺术性,同时也增强了文化 自信意识。 学习重 点 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意境营造手法,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初步鉴赏能力,建立自身对中国古典 园林的审美观。

学习难点克服无法实地参观教学的困难,使学生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分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园林艺术。 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基本的审美感知力,基于现有对园林艺术的了解,通过课堂师生间的内容讲授与接收、课前自主查阅与探究和课后以本地实例为对象进行剖析与知识落地,完成本单元主题二的内容传达,掌握中国园林的精神文化表征。 学习目标审美感知方面:通过学习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理念。 艺术表现方面:掌握具体园林意境营造的造景手法,认识园林意境与绘画、文学之间的关系,交流掌握跨学科间的文化关联性,确立自己的观点。 文化理解:理解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感受中国园林艺术对外传播的深远影响。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钱伯斯在中国的经历,自我总结概括钱伯斯丘园中国塔与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异同。

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单元第三课 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中第四单元第三课。现代化进程与我国的人居传统之间存在普遍又繁杂的矛盾与联系,本课涉及问题多,覆盖古建保护、历史城镇保护,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建筑设计等方面,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将有助于解决学生在现代化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问题理清脉络,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深化课本内容。建议设置2个课时。课时1,古建筑和历史城镇保护;课时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学生将通过这两课由问题至现象,再在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地了解、感受,探索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迸发的灵感与火花。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对身边存在的与美有关的问题也十分敏锐,但仍需要掌握正确的美术鉴赏知识才能顺利将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但在文化理解方面,需要在课程和教师的帮助下,建构新的知识框架,以此为基础,才能增加其探索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保护的内容和方式,感受其历史沿革,领悟古建保护的内在精神; 宏观把握历史城镇保护的主旨,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身边历史城镇的续存; 基本了解北京和巴黎在城市规划的历史,掌握城市轴线的相关知识; 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居环境的回归和新发展,联系实际试作相关思考。 【教学设想】 1.学生课前完成“学习任务一”,即回忆、收集身边有古建筑或历史城镇的资料,并按其保存状况的四种状态:一拆了之、修缮一新、修旧如旧,异地重建予以分类。 2.教师要掌握以下两点学情:(1)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模糊认知;(2)北京和巴黎城市规划的不同之处宜准备相应视频资料,以保持课堂活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深圳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城市面貌切入,回溯深圳曾经作为历史城镇的起点,并结合课前的“教学任务一”,请同学们考察,了解深圳建设中古建筑和历史城镇的状态,并在课堂上作简单陈述。 【设计意图】 用深圳作为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沉浸感,避免开头进入古建和历史城镇保护这种里学生尤其是深圳学生生活太远的话题,学生身边的社区或多或少有些祠堂类古建筑,引入情景非常方便。 二、古建保护的方式 1.通过几组使用不同修复思路和方法的古建筑对比,概述从“风格修复”到以“原真性”为首要原则的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和逐渐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揭示遗产修复和保护的现代

4.2.1指数爆炸与指数衰减教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4.2指数函数 4.2.1指数爆炸和指数衰减 新课程标准解读核心素养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意义数学抽象 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会应用指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 教学设计 一、目标展示 二、情境导入 [问题](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则经过2个小时,这种细胞能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2)如果将上述问题改为“经过x次分裂,这种细胞能由1个分裂成y个”,你能用分裂次数x表示个数y吗? 知识点二指数增长和指数衰减 1.指数增长:当底数a>1时,指数函数y=a x的值从a u增长到a u+T的增长率(a u+T-a u)÷a u=a T-1是一个常量时,这个量被描述为指数式增长也称指数增长. 2.指数衰减:如果底数00,且a≠1. 对指数函数概念的再理解 知识点二两个集合的并

两个集合并运算的性质 A ∪ B =B ∪A ;A ∪A =A ;A ∪∅=A ;A ∪B =A ⇔B ⊆A . 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是否等于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个数之和? 四、精讲点拨 [例1] (1)下列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y =2·(2)x ;②y =2x -1;③y =⎝⎛⎭⎫π2x . (2)若函数y =(k +2)a x +2-b (a >0,且a ≠1)是指数函数,则k =________,b =________; (3)若函数f (x )是指数函数,且f (2)=9,则f (x )=________. [例2] (链接教科书第105页例1)某林区2020年木材蓄积量为200万立方米,由于采取了封山育林、严禁采伐等措施,使木材蓄积量的年平均递增率能达到5%. 若经过x 年后,该林区的木材蓄积量为y 万立方米,求y =f (x )的表达式,并求此函数的定义域. [例3] (链接教科书第106页例2)灌满开水的热水瓶放在室内,如果瓶内开水原来的温度是θ1 ℃,室内气温是θ0 ℃,t min 后,开水的温度θ可由公式θ=θ0+(θ1-θ0)e -kt 求得,其中k 是与热水瓶类型有关的正的常量.现有一个某种类型的热水瓶,测得瓶内水温为100 ℃,1 h 后又测得瓶内水温变为98 ℃.已知某种茶叶必须用不低于85 ℃的开水冲泡,现用这个热水瓶在早上六点灌满100 ℃的开水,问:能否在这一天的中午十二点用这瓶开水来冲泡这种茶叶?(假定该地白天室温为20 ℃).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各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是( ) A .y =(-3)x B .y =-3x C .y =3x -1 D .y =⎝⎛⎭⎫13x 2.若函数y =(m 2-m -1)m x 是指数函数,则m 等于( ) A .-1或2 B .-1 C .2 D .12 3.已知函数f (x )=a x (a >0,且a ≠1),f (2)=4,则函数f (x )的解析式是( ) A .f (x )=2x B .f (x )=⎝⎛⎭⎫12x C .f (x )=4x D .f (x )=⎝⎛⎭⎫-12x

2019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心灵的幻象教学设计

2019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心灵的幻象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幻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理解幻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通过欣赏和分析幻象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幻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幻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幻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幻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的学习内容,铺垫幻象艺术的概念。 2.介绍幻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幻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幻象艺术在不同文化和艺术流派中的表现形式。 3.课堂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幻象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和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二课时:幻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1.复习 回顾幻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2.介绍幻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幻象艺术的特点和常用表现手法,包括透视、色彩变化、光影效果等。

3.实践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幻象艺术作品进行模仿和创作,要求他们使用所 学的表现手法来营造幻象效果,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第三课时:幻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1.导入 通过欣赏一幅幻象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思考和感受。 2.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幻象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透视效果等要素,并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主题。 3.创作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幻象艺术作品,并与同学共同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评估 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并给予评价。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教学: 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

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13.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14.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二”,要求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15.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16.学生思考并回答。 17.教师总结。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

湘版美术鉴赏教学计划(最新)

湘版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美术课堂已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本学期我主要负责高中美术的课程教学,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本着以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美术鉴赏(高一)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从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中学会感受艺术的语言美。2)、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3)、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3)、理解和体会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艺术语言。 三、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尝试 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1、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2、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3、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4、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

2.1流水侵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流水侵蚀地貌》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型授课人班级 梁爱莲211 新授 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的第一课,对之后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的学习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基础地貌类型经有了基本认识,但是对于典型地貌的类型、分布及形成过程缺少科学认知,只停留于表面的特征区分;对于不同地貌的区域分布差异,内在的形成机理认识不足。本节内容的安排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地貌景观图入手,让他们观察其典型特征,推理其地理形成过程,并分析该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 在第一章学生已经知道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旅游、纪录片等形式,接触过大量典型的地貌景观,对风力、流水作用有基本认识。学生已经具备通过观察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借助工具模拟真实环境,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融入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知识生成过程。 【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常见的河流地貌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2.理解不同河段的外力作用方式及不同河段的分布的侵蚀地貌类型及能描述常见的侵蚀地貌的特点从而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重点) 3.通过野外模拟实验和竞赛的形式,利于学生能认出河流的凹、凸岸;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难点)(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不同河段的外力作用方式及河流地貌特点; 难点: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案】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教案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本课题选自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情感世界是如何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授课班级高二(1)班为汽修专业男生班,美术课作为素质课程,虽然不是考试科目,也无关将来就业,但是学生们可以通过本课学习增加对于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的了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上所展示的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外作品的展示与评论,掌握美术鉴赏中的社会学式鉴赏法和比较式鉴赏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美术史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家表达情感的方式,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与古代画家产生情感共鸣。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①回顾上节课内容——明代“吴门四家” 之一的唐寅真实人生完全不同于影视作 品,虽富有才气,人生却屡遭变故,他 在仕女画代表作《秋风纨扇图》里,把 自己比作一把秋日扇子,不合时宜却仍 默默期待夏天的到来。 ②引出主题——通过对一件物品的人格 化,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在中国美术史上屡屡可见。 明·唐寅·秋风纨扇图 【设计目的】 引出本课主 题。

(二)赏析①徐渭与葡萄——植物的人格化 A.徐渭的人生经历——自幼聪颖, 但屡遭挫折,八次科举落榜,牵连进胡 宗宪之案,多年牢狱,晚景凄凉,满怀 抱负无以施展。出狱后的徐渭寄情诗文 书画,大胆创新,破坏规矩,开泼墨大 写意花鸟画之风。 B.《墨葡萄图》——现收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的《墨葡萄图》展现了徐渭 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题墨葡萄诗》 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 之情,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本该 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的怅惘与 不平。 C.植物的人格化——“四君子”题 材在绘画中大量运用,它们是中国传统 文化中固定的情感象征。但是也有像徐 渭这样的画家,一些原本没有特殊含义 的植物也有了特定的情感,看着他笔下 的墨葡萄,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位落魄 的文人。 ②朱耷与白眼鱼——动物的人格化 A.朱耷的人生经历——1644年,清 兵入关、明朝灭亡。从皇族到明朝余孽, 前朝贵族朱耷,变着法儿表达自己要复 国的心情,他将“朱耷”去掉“牛耳”, 给自己取号为“八大山人”。 B.《鱼》——八大山人的画,达到 了中国水墨画“简单”的极致,他的画, 空白很多,通过“空白”给人无数想象。 他画的鱼、鸟,常常使人觉得有人的表 情,好像孤独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 看着这个世界。 明·徐渭·墨葡萄图 元·王冕·墨梅图 清·朱耷·鱼 【设计目的】 赏析明代画家 徐渭、清初画 家朱耷的花鸟 画作品。了解 美术作品与艺 术家人生经历 的关系,体会 中国古代艺术 家表达情感的 方式。

2019年(春)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1课《一路轻骑》教案 湘美版

2019年(春)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一路轻骑》教案湘 美版 课题与教学内容:三、自行车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了解自行车的基本构造,通过观察,能够大胆的对自行车进行描述与用线描绘画。 过程方法:通过多角度观察、分析,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使学生体验观察与发现的乐趣,感受线条的神奇,培养他们用线条表现形象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师们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你们见过什么样式的自行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行车的基本构造。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回忆自行车的构造,它有哪几部分来组成?(揭示课题) 2.欣赏图片,加深学生对自行车结构的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自行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回答:学生描述自己见过的自行车样式(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欣赏自行车的图片如果学生回答其它的交通工具,如公交、摩托车等,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然后介绍自行车,把学生的思路转到本课。 3.欣赏学生作品,请同学们把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条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4.如果让你把自己家里的自行车画出来,你打算怎么画?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5.教师补充学生的回答,强调绘画步骤,提出作业要求。 三、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对绘画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帮助 四、学习活动一: 选择好一个角度对自行车写生,画出自行车的完整结构。 五.小结:

展示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欣赏图片: 手握车把脚儿蹬,骑着自行车路上行。车轮滚滚吻大地,一路轻骑快乐的风。会骑自行车令人羡慕也很惬意,让我们把这种快乐的场景画下来吧。 二、探究新知: 1.观察自行车的车把、车座、车轮等局部细节,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2.写生时,注意自行车各部件之间相连或遮挡的关系。既要把握整辆车的造型特征,又要画出所看到的把手、车刹、链条等局部细节。 3.画骑自行车的人时,要注意把握人的身体与自行车之间的大体倾斜程度,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吧.。 三、学习活动一: 1.欣赏学生作品, 2.画一幅骑自行车的记忆画,并添画出场景。 四、小结: 展示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附送: 2019年(春)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动物的花衣裳》教案人教版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学习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