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场的教案

磁场的教案

磁场的教案

电流的磁场教案篇一

一、电流的磁效应

说明:人类很早就留意到了电流的磁效应。例如:①一名英国商人发现,雷电过后,他的一箱新刀竟然带上了磁性②富兰克林也在实验中发现,在莱顿瓶放电后,附近的缝衣针被磁化了

说明:那么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9 世纪,随着对摩擦生热等现象认识的深人,人们逐步相信自然界各种运动之间存在m.huzhidao. 着广泛联系。除了表面上的一些相似性之外,电和磁之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深刻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实验中寻找这种联系,就成为他们的探索目标。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获得成功。1820 年,奥斯特发现:把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就好像磁针受到磁铁的作用一样。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问: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系呢?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直导线、硬纸板、细铁屑、直流电源

实验过程:①使直导线穿过一块硬纸板

②给导线通电

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

④轻敲硬纸板

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直线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安培定则,具体内容是:右手握住导线,伸直的拇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问:直线电流的磁场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一系列的同心圆)

问:这些同心圆有何特征?(内紧外松)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环形导线、硬纸板、直流电源、细铁屑

实验过程:①把环形导线穿过硬纸板

②给导线通电

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

④轻敲硬纸板

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环形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握住环形导线.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圆环中心周线上的磁感线的方向

问:螺线管可以看成由多个环形导线组成,那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十分相似,如果把它看做一个条形磁体,那如何判断螺线管的N极?(拇指的指向是条形磁体的N 极)

《磁场》教案篇二

本文是关于介绍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的范文,老师们参考并加以修改,便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了,一起看看具体的内容吧。

本课是高二物理《磁场》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本人通过探究式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具体讲,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到比较满意。

一、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合理

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11个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什么运动?

2、实验演示:没磁场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垂直射入磁场时做圆周运动。

3、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提问学生,老师点拨引导,用上节课有关洛伦磁力的知识和高一有关向心力的知识,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匀速圆周运动。

4、课件模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特别注意向心力(洛伦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让学生推导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

6、实验演示:改变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应强度B,观察半径的变化

7、课件模拟:改变m、v、q、B,观察半径的变化

8、课件模拟:两个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样的磁场中运动,观察周期是否相同。

9、通过例题一(题目略),巩固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让学生先演算,老师把学生做的情况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然后点评。

10、讲评课本的例题,让学生先思考,提问学生回答解题思路,老师再讲评,并指出这就是质谱仪的原理。老师进一步详细讲解质谱仪的构造、原理及应用。

1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恰当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章节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要选择最有利于开展整合的章节内容来发挥整合的优势,而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整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rarr;猜想rarr;实验验证rarr;理论分析rarr;例题巩固,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推导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公式,再通过分层次的问题设计,理解质谱仪可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在现实中的运用。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着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四、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猜想,然后又创设一系列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做匀速圆周运动,接着让学生推导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讲解例题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提问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演算,并把演算结果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无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后认真反思,也有不太如意的地方。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部分的内容花的时间过多,后面讲质谱仪时显得太匆忙,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二、课堂小结不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小结,还要包含学法的小结,本人忽视了这一点。应该把这节课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一小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

高二物理磁场教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实验方法

(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

(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

实验可行性讨论。

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

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F 与q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

(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实验具体操作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得出库仑定律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20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近30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

启示一:类比猜想的价值

读过牛顿著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现这种特性的相互作用都应服从平方反比定律。这似乎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正是这样的类比,让电磁学少走了许多弯路,形成了严密的定量规律。马克·吐温曾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科学家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

然而,英国物理史学家丹皮尔也说“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启示二:实验的精妙

1785年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设计的扭称精确验证得到了库仑定律。(库仑扭称实验的介绍: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微小力放大为力矩,将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从而得到静电力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讲解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

(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真空中(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也近似适用);

(2)静止的;(3)点电荷。

(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达标训练

例题1:(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明确对于微观带电粒子,因为静电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万有引力。)

(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

(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一方面巩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铺垫。)

(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

电流的磁场教案篇四

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确认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2.了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矩形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情况。

4.知道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了解换向器的作用。

5.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有关

教学难点: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分析;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分析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1.磁场对电流有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和有关。

2.直流电动机的构造:磁极、线圈、换向器、电刷。

3.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时,

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位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向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转速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互动突破:

活动一: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

(2)给直导线通电,会发现直导线。

(3)磁场方向不变,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会发现直导线。

(4)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会发现直导线。

实验表明:磁场对电流,力的方向与和有关。

活动二:观察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用漆包线绕成线圈,将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后放入磁场,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电线圈(能/不能)在磁场中转动;

通电线圈(能/不能)在磁场中持续转动下去。

活动三:怎样才能使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持续转动?

(1)信息快递:

通电线圈的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线圈受到磁场的作用力是一对,这个位置称为。

(2)分析: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如果立即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通电线圈就能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继续转动下去。完成这一任务的装置就是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它工作时将能转化为能。

三、当堂评价:

完成“WWW”

四、总结提高:

五、当堂训练: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跟和有关.如果这两者其中之一的方向改变,则力的方向;如果这两者的方向同时改变,则力的方向______。

2.电动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电动机工作时主要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直流电动机是用定期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而使电动机能够连续不停地转动.

3.下列设备中没有使用电动机的是()

A.电风扇、收录机B.空调器、计算机

C.电冰箱、微波炉D.电话机、电视机

4.通电导体在磁场里所受力的方向()

A.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B.只跟电流方向有关,跟磁感线方向无关

C.只跟磁感线方向有关,跟电流方向无关D.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都无关

5.电动机的作用是:

《磁场》教案篇五

下面是2篇关于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的范文,内容条理清晰,是篇不错的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一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点:第一是磁场的概念。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对初中学生不能深讲,对这个问题,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比喻、类比战场或风,让学生领会。第二,磁感线是学生遇到的又一难点,难在学生搞不清楚磁感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以及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到把演示实验该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做好三个分组实验。即1、通过演示磁针在磁体周围受到磁力的作用,其指向跟平常不同,说明磁体周围和非磁体周围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2、通过演示磁体周围的若干磁针都不再指向南北,其N极都有各自新的指向,使学生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3、通过演示细铁屑在磁场作用下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引入磁感线,使学生知道,仿照细铁屑在磁体周围有规则排列的图样而画出的有方向的曲线,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出磁极在磁场中各点所受磁力的方向。这三个实验作为三个层次,是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磁场分布的物理图景的基础。

(二)教师行为的反思

1、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

教师语言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富有哲理,会给人一种无穷的回味,也能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不过要做到语言的生动,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一下子做到的,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性格,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教师若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的积累,短时间是难以使自已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教师的学识建立在平时对生活的关心,对文化的进修,对各种问题思考的综合,它是构建教师语言生动的丰富的土壤,如同一个相声演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是难以说出让人心悦赏目的段子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语言反映了教师个人的风貌,只有提倡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有现代化气息,也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理想的氛围,使学生的听课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

上课时,我笑着走向讲台。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友好的眼神影响每一位学生。有学生说,上物理课提神,不是学科本身提神,而是他愿意以一种欢乐的气氛去学习。我故意把指南针说成指北针,学生回答问题失误时,我开玩笑地说恭喜你答错了。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说一句废话,其他学生就被逗乐了,我也没有责怪的意思,总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肯定废话中的有用的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达到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由于有我的宽容,语言的生动风趣,学生们积极发言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较好。

下课后,学生们似有感慨地说这个老师,有点不一样。

2、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已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通常情况下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者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以及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引入新课时更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的磁悬浮以及利用磁力推车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做利用小磁针和条形磁体探究磁场的分组实验,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应是以教师的教为辅,学生的学为主的双边活动,所以我们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注重。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

中学阶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我们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的教育。例如,把磁场与战场和风类比,把磁感线和光线类比;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转换成小磁针的偏转来体现磁场的存在;引入磁感线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法等。这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4、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例如,在引入新课

时,我提出若没有磁场会是什么现象呢?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当探索多次失败时,启迪学生要持之以恒;当探索成功时,则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把学生从纯知识的学习导向知识、能力、思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便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二

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是非常抽象的。磁感应线并不存在,是人们为研究磁场方便而引入的假象的曲线,为了描述看不到的磁场而画出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磁的知识在头脑中还非常有限,空间抽象的想象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磁场的知识,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本堂课需要继续改进和加强。

本节讲解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磁场,另一个是磁感线。本节的特点是比较抽象,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却看不到,磁感线本身是不存在的,为了分析看不到的磁场用磁感线这一概念描述,而画出的。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磁感线的概念。强调磁感线是人们为形象表示磁场而假定的一组曲线,其实并不存在。

本节的磁场、磁感线教学相对比较抽象,磁场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同时利用投影,巧设提问,使学生的观察方向化。通过改变小磁针位置观察其指向的变化,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磁场的分布。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认识磁场。通过演示实验应当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形象看到磁体空间磁场的分布。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想到用一组曲线--磁感线。利用多媒体将现象重复,组合;学生类比理解很快明确各种情况下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并用磁感应线来描述。

明确强调磁场的客观存在和磁感线并不存在只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想到一组假想的曲线,让学生会观察并学会分析和归纳。这比记住什么是磁场、什么是磁感线更重要。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因此,选用实验的方法,尽可能使内容形象化。讲授的关键是:第一、紧扣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第二、做好演示实验,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第三、类比空气流动成风、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可以认识的,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它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此借用为:教学中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开采资源的妙手和妙笔。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及时调整预设方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电流的磁场教案篇六

一、教学设计思想

“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探究磁场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在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四、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风力演示仪(自制)、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

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二)新课教学

问题导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

结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

问题导引:看不见摸不到的现象怎样研究呢?

实验演示:拿出风力演示仪,引导学生研究怎样确定是否有风、各点风的方向。

问题导引:你能否把风力演示仪中的风的状况描述出来?能利用图表示更好。

结论: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风的状况,每一根曲线的方向都代表风吹动的方向,在一些漫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方法启迪: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磁场能够对磁针发生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磁针来认识磁场。

实验演示:把磁针放在磁场中的A点,观察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在A点放置不同的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

问题导引: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我们发现:磁场很有“个性”,它把放在A点所有磁针的N极都“吹”向同一方向(见图1)。

方法启迪:如果风把纸片吹向东方,我们就说风是向东吹的,同样,放在A点的磁针N 极都被磁场“吹”向图示方向,在物理学中就把这个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问题导引:我们利用磁针确定了A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B点、C点的磁场方向又如何呢?

实验演示:在磁场的B、C点都放置磁针,观察磁针N极所指方向,每个磁针都显示了

该点的磁场方向,

问题导引:怎样让磁针更小,显示的点更多呢?

实验演示: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观察铁屑形成的图案。

方法启迪: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被磁化成一个个细小的磁针,磁场“吹”动每个铁屑的N极,形成了奇妙的图案,这和风吹落叶的景象多么相似呀!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铁屑排列的图案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表达出来,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条形、碲形、同名、异名)

问题导引:观察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结论:从N极出发回到S极等。

问题导引: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你能说出地球的南磁极在哪里吗?

介绍地磁场、磁偏角、沈括的贡献。

问题导引:你认为地磁场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略)

2、方法概述(略)

(四)巩固(略)

(五)作业

思考题:在物理学中,把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如果我们把S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本课中的哪些说法会有所改变?你能否按着新说法把这节课重新讲述?

(六)板书设计(略)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展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如对生活中“风”的研究。另一条主线是物理场景的展现,对磁场进行研究。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是后一条主线“迁移”的素材,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之中。

电流的磁场教案篇七

一、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学生的分析

初四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一分为二去看待,初四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一初二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

三、教学理念:

(1)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和谐发展。

感动不了自己的演员就演不出感动观众的戏,同样感动不了自己的老师也感动不了自己的学生。教师不是千人一面,也都有自己各自的风格。教师的多样性会给学生新鲜的感觉,但是不管是什么风格的教师都要有自身的魅力。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首先要品德高尚、业务精通,钻研教材,学识广博,热爱学习和生活,喜欢和学生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不管这位教师是慈爱的还是严肃的、是幽默的还是平易的,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现在很多的教育者都能够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落实到实际当中,很多学生依然还是学习的奴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班级教学的模式依然还在,考试和作业的压力依然还在,老师的框框依然还在,学生被逼迫学习的往事记忆还在。如果老师一味做秀,强迫学生非要表现的很活跃,也是不现实的。那些有创造性的学生即便处在填鸭教学中,他们也是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那些不爱思考不爱表现的学生,即便处在民主的环境中,也不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说课改无益,只是说明了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是更好的尊重人性。因材施教才是为师的根本。

教材作为一种学习的必要资源和导航,是人类很好的朋友。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读书千遍,其意自现”虽是一句古话,但是在现代教育中也还是适用的。一些时髦的教育者常常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源,很少看到公开课中教师让学生看书。其实教师给学习必要的阅读指导恰好体现在对教材的阅读指导上。至于网上查找资料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环节。尽管如此,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可以不必完全遵照教材的设计。同时也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深入思考,不去尽信。

有的教师常常觉得要好好珍惜课堂四十五分钟,一定要尽力多说一点,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给学生,这样心理才会塌实。学生探究一节课没探究出个结果来,有的老师就会想这节课上的失败了,还浪费了时间。其实,学生真的学会了多少和老师说了多少是不成正比的。结果并非不重要,但是过程永远是重于短期结果的。过程会有更长期的影响。

另一种类型的教师会让学生做一切工作。整节课一直是学生在实验、学生在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教师成了大道具、大摆设,调整出一个最美丽的笑容站在一边。做为教育者都很明白这样的课,学生也不是主人,而是主演。这样的课很是热烈,但是不够和谐。

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和谐发展十分必要。苛求结果不见得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和谐自然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2)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学反馈调节课堂。

结构决定功能。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是对教学结果的无形的力量。同一节课,同样的教学环节,将顺序调整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应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本人曾经很精心地设计了一堂课,后来又听取老教师建议根据试讲的情况进行了修改,觉得设计的比较完美了。正式讲课那天,学生们很紧张,失去了往日的活跃。我依然按部就班着那套几经修改“比较完美”的教学过程,最后的效果是完全背离了我“快乐物理”的初衷。这节课的失败让我知道,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指的就是获得最好教学效果的过程,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体现的也许是教师的理性智慧但是更体现的是临时对教学过程的运筹帷幄。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里重要的一环。好比打铁,高温加热,然后锻打出一个需要的形状来,只有淬火才知道真成败。打铁不是打给围观的人看,而是真的要打出好铁器。及时的反馈,及时的评价,及时的纠错,这样才会让学生从一团混沌中拨云见日,同化知识,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3)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孔子对他的学生有这样的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做计算,有的学生擅长实验,有的学生擅长作图。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鼓励。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4)实验和教学媒体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结论的得来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比如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比如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都需要做实验。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仪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比如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用铁屑排步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效果的。如果没有实物投影仪,那么学生只能是到实验操作台参观一下(容易造成混乱),否则就看不清楚。所以实验和教学媒体都是教学的得力助手。

(5)给学生以思想教育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物理的极至是哲学。物理教材中渗透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诸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实践的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等。而这些深刻的思想并不是通过形象的描绘而是通过逻辑思维,通过推理,通过实验的出的。然后这些深刻的思想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

寻求科学之路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科学的追求也唤起了人们的蒙昧,激发了人们的情感,使人更加高尚。如果教材中没有思想教育的因素也不必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但是如果有思想教育的因素,教师就应该深层发掘,并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

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1、奥斯特实验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安培定则

难点:安培定则的使用

教具:实物投影仪、奥斯特实验器材、通电螺线管

五、教学过程

1)复习:1.电流的效应?2.简单的磁现象

2)新课

实验1:使每个同学用一组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小磁针、磁铁来做实验。

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发现:在磁体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

在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也发生偏转。

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反向偏转

也就是说: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给学生讲述简单的物理学史

在历史上,人们对电和磁现象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认为电和磁互不相关。19世纪初,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认为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相互有联系。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的方法寻找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起初他的实验都失败了。直到1820年4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终于发现通电导线周围磁针的偏转。他看到这个现象后,做过几十个不同实验,成为发现电和磁之间关系的第一个人被载入史册!今天所进行的实验正是当年奥斯特的实验,所以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磁现象磁场教案

磁现象磁场教案 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2. 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磁现象和磁场的特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2.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磁现象和磁场的特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磁铁吗?磁铁和铁有什么区别?

2. 实验展示(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与磁现象相关的实验,如:利用磁铁吸引物体,实验铁钉受到磁场的作用等。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3. 实验与探究(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实验内容可以包括磁铁与铁砂的实验、磁场的形状实验等。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认识磁现象和磁场的特性。 4. 总结(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总结磁现象和磁场的特性。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5.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和认识,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并提出问题和疑惑,共同探讨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课堂练习的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 磁现象:磁铁能够吸引其他物体 - 磁场:磁铁周围存在一个特殊的力场 - 磁场的特性:磁铁有北极和南极 -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 磁场的形状:磁力线的形状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磁铁、铁砂等 2. PPT课件:包括实验展示、沟通问题的引导和课堂练习等 3. 教辅资料:选择题和填空题等

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引入】 1. 引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磁铁?磁铁有什么特点? 2. 引出目标: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磁现象和磁场的知识。 【内容】 1. 什么是磁现象? 说明:磁现象是指磁体能吸引铁等物体的现象。 展示:通过将磁铁靠近钉子,发现磁铁能吸引住钉子。 2. 磁现象的两种性质 a. 吸引性:磁铁能够吸引铁等物体。 b. 指向性:一根磁针在自由悬浮状态下会朝着特定方向指向。 3. 什么是磁场? 说明:在磁体周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物理场,称为磁场,用 B表示。 展示:通过将铁屑撒在磁铁周围,发现铁屑会排列成一定形状。 4. 磁场的两种性质 a. 磁场的磁力线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b. 磁场的方向由南极指向北极。 5. 磁场的磁力线的实验验证

a. 制作磁力线实验装置,将纸上铁屑与玻璃管固定在一起。 b. 将磁铁塞入玻璃管的一端。 c. 用水平灯光照射纸上铁屑,观察铁屑排列的形状。 d. 结果显示,铁屑排列成从磁铁南极到北极的曲线,形状类 似“8”。 【实验】 磁场的实验验证 实验目的:验证磁场的性质。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个磁铁放在一块硬纸板上,再用透明玻璃管套在纸板上,并用胶带固定。 2. 在玻璃管上撒上一层铁屑。 3. 轻轻敲打玻璃管,观察铁屑的变化。 4. 结果显示,铁屑排列成一排排的弧形线,形状类似多个U。实验原理:根据铁屑的排列形状,可以得出磁铁的磁场呈现出连续、闭合的曲线状。 【讨论】 1. 你们观察到的铁屑在磁铁附近的排列形状是什么样的? 2. 为什么磁铁的磁场呈现出连续、闭合的曲线? 3. 你们有没有观察到磁铁有北极和南极?磁场的方向是怎样的? 【总结】 1. 磁现象是磁体能吸引铁等物体的现象,有吸引性和指向性两种性质。 2.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物理场,具有连续、闭合和方向性

磁现象磁场教案

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标题: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磁现象及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1. 磁现象的引入和讨论: a. 引导学生回顾铁磁物质的特点,如铁钉被磁铁吸引等。 b.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其他的磁现象?请举例说明。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磁现象?磁现象与什么有关? 2. 磁场的引入和讨论: a.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与磁场有何关系?磁场是什么? b. 讲解磁场的概念和特征,如磁力线的方向和形状等。 c. 展示磁力线的实验,如将铁屑撒在磁铁附近,观察磁力线的分布情况。 3. 磁场的实验探究: a. 实验一:研究磁场的方向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磁场的方向。 - 实验步骤:使用指南针在磁铁周围进行实验,记录指南针的指向。 - 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指南针的指向,得出结论。 b. 实验二:研究磁场的强度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磁场的强度。 - 实验步骤:使用磁力计在不同位置测量磁场的强度。 - 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磁场的强度,得出结论。 4. 磁场的应用: a.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b. 讨论磁场在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中的应用原理。 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磁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磁场的特征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评估方法: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解答题,检验学生对磁现象和磁场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1. 磁铁、铁钉、指南针等实验器材。

《磁场》教案-最新公开课

《磁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能力目标 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教学难点 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下面我们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的附近,它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先猜猜,再做,最后讨论,说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猜和做后,热烈地讨论,可能提出“场”(预习结果,可学生说不清什么叫场). [生甲]小磁针偏转,不再指南北了. [生乙]拿开磁体,小磁针恢复了原来的指向. [生丙]小磁针受到了磁体的吸引力. [生丁]小磁针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师]两位同学一位说小磁针受到磁体的吸引力,一位说小磁针受到磁场的力的作用,到底是哪个?小磁针和磁体并未接触.我们看屏幕(用微机展示关于磁场的课件,在磁场周围时隐时现一些小人,小人都说:“我们是场,是我对磁针发生了作用,但你们看不见,摸不着我.”)我们知道了“场”.那么,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却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们在讨论: [生甲](通过讨论)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生乙]电流使灯丝发光.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场,谁来说什么是磁场?

磁场教案幼儿园

磁场教案幼儿园 标题:磁场教案幼儿园 教案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磁力的方向。 教学准备: 1. 磁铁若干。 2.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夹、橡皮、铁钉等。 3. 一些小玩具,如纸片、小球等。 4. 纸板、彩色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磁铁,如冰箱磁铁、玩具磁铁等,并询问幼儿对它们的认识和用途。 探究: 2. 展示一个磁铁,并让幼儿用手触摸、观察,并描述磁铁的特点。 3. 让幼儿尝试用磁铁吸引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磁铁只

能吸引铁质物体。 4.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将一根铁钉放在磁铁上,观察铁钉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验结果。 总结: 5. 通过幼儿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幼儿总结出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以及磁力的方向。 拓展: 6. 制作简易的指南针。给幼儿提供一根细而轻的棍子,让他们用一根磁铁将其磁化,然后将棍子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观察指南针的指向,并解释指南针的原理。 展示与实践: 7. 让幼儿自由探索,提供一些小玩具和磁铁,让他们尝试利用磁铁进行吸引、排斥等操作,观察不同材质的反应。 游戏与巩固: 8. 设计一些游戏,如找出隐藏在教室中的磁铁、用磁铁吸引特定物体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评价: 9. 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游戏中的表现,记录他们对磁场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教学延伸: 10. 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观察和探索磁铁的特性,并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学反思: 11. 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幼儿的反馈进行调整。

《磁场》教案【优秀8篇】

《磁场》教案【优秀8篇】 《磁场》教案篇一 一、__思想 “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本节课的__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四、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风力演示仪(自制)、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 【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磁场教案美术

磁场教案美术 教案标题:磁场的美术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和认识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2. 掌握磁场与美术创作的结合方式,以及磁场对视觉艺术的影响。 3.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在美术作品中运用磁场元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室中保持整洁,开放空间用于学生的创作活动。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以展示相关图片和示例作品。 3. 准备磁铁等磁学实验工具。 4. 为学生提供绘画和装饰所需的艺术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彩色粉末等。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些具有强烈磁场感的艺术作品或图片,如马格利特的《人与磁石》等,引发学生对磁场与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简要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并提出问题,如"你认为磁场 可以在美术作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你能想象出利用磁场元素进 行美术创作的方式吗?" 讨论活动: 1. 鼓励学生对磁场的属性进行探究,如吸引和排斥,将磁体分成南 北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是否与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有关。 鼓励他们就这些元素如何表示磁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出身边存在磁场的 物体,并描述其中的艺术元素。 4. 回顾学生的观察结果,以展示他们对磁场与美术创作的理解。为 学生提供奖励和反馈。 创作活动: 1. 向学生展示一些利用磁场元素进行美术创作的示例作品,如利用 铁粉在磁场下呈现不同形状的艺术作品。 2. 向学生介绍使用磁场来控制颜料流动的方法,如将有磁性颜料放 在画布上,再在下方使用磁铁控制颜料的运动,创作独特的艺术效果。 3. 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磁铁和金属粉末来创造磁场纹理,例如在画 布上撒上金属粉末,然后在附近靠近磁铁,观察金属粉末在磁场作用 下的移动和形成的图案。

幼儿园物理教案:认识磁场的作用

幼儿园物理教案:认识磁场的作用认识磁场的作用 第一章:引言 磁场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有着巨大 的影响。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磁场的概念,帮助孩子们对身边的磁性物体及其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认识磁场的作用,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理论知识 2.1 什么是磁场 磁场是指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磁力的影响区域。我们周围的很多物体都具备磁性,比如铁、镍、钴等。当这些物体受到磁力的作用时,它们会产生磁场。 2.2 磁场的作用 磁场的作用非常广泛。它可以使物体产生磁性,也可以用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以下是磁场的一些常见应用: 2.2.1 磁力的吸引和排斥 磁场可以使物体之间发生吸引和排斥的现象。当两个磁性物体的磁极相同时, 它们会互相排斥;当磁极相反时,它们会互相吸引。通过引入磁场的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吸引和排斥的力。 2.2.2 磁感应线 磁感应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种方法。通过将铁末洒在磁铁周围,幼儿可以观 察到线条状的铁末排列。这些排列形成的图案就是磁感应线,它们展示了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第三章:教学活动 3.1 动手制作简易磁罗盘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磁力的作用,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动手制作简易的磁罗盘。首先,准备一根细木棒和一个小磁针。将细木棒固定在一个小瓶盖上,并将磁针通过戳进细木棒的一端。接下来,让幼儿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将瓶盖放在纸上。当磁针静止时,它将指向地球的北极。通过旋转磁罗盘,幼儿可以观察到磁针指向的变化,并理解磁场对磁针的影响。 3.2 探索磁性物体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索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磁性物体。将一些常见的磁性物体,如铁钉、回形针、磁铁等放在一个容器中,让幼儿用磁铁分别测试它们的磁性。通过亲自实践,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物体的磁性程度,并观察到磁性物体受到磁力的作用时的变化。 3.3 磁性游戏 为了增加幼儿对磁性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磁性游戏。比如,通过将磁性物体隐藏在盒子里,然后让幼儿使用磁铁找到它们;或者将多个磁性物体放入一个大容器中,让幼儿使用磁铁将它们一个个取出等。这些游戏既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磁场作用的理解。 第四章: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应该对磁场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磁场对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到磁力的影响。此外,通过制作简易磁罗盘和探索磁性物体等活动,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幼儿园物理教学中,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非常重要。通过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有趣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并为他们

空间内的磁场教案

空间内的磁场教案 教案标题:空间内的磁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理解空间内磁场的形成原理。 3. 能够应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 4. 掌握磁场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磁铁、磁铁、指南针、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铁屑等。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地球磁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磁场?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探究(15分钟): 1. 展示一个磁铁和一个电磁铁,并让学生观察其吸引铁屑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和电磁铁能吸引铁屑?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磁场?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磁铁和电磁铁的磁场形成原理。 讲解(10分钟): 1.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磁场的形成原理:磁铁和电磁铁中的电子运动形成了磁场。

2. 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方向与磁力线的走向的关系。 3. 介绍右手定则,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 实验(20分钟): 1. 将一根导线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形成一个简单的电磁铁。 2. 让学生使用指南针测量电磁铁的磁场方向,并利用右手定则进行验证。 3. 引导学生观察磁场的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 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磁场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形成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与电流、磁场与磁铁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 拓展活动: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磁场在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中的应用原理。 2.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装置,如电磁钟等。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磁场形成原理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磁场应用的理解和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讲解、实验和总结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空间内的磁场。通过实验和应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辅导,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磁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感线、磁力线和磁通量等。 2. 掌握磁场的性质,如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等。 3. 能够应用磁场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磁场对运动带电粒子的影响等。 教学重点: 1.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磁场的方向与磁感线的表示方法。 3.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磁场的方向与磁感线的表示方法。 2.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磁铁、铁屑、指南针等实物。 3. 相关实验器材,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演示装置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磁铁和铁屑的实物,引发学生对磁场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磁铁为什么会吸引铁屑?” Step 2:引入磁场概念(15分钟)

1.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感线和磁力线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利用课件和实物演示,展示磁感线和磁力线的形状和分布规律。 3. 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方向与磁感线的表示方法。 Step 3:磁场的性质(20分钟) 1. 讲解磁场的性质,包括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等。 2. 利用实物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磁场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磁场的性质。 Step 4: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25分钟) 1. 讲解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包括洛伦兹力的概念和公式。 2. 利用课件和实验演示,展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力的情况,并解释其轨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规律。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Step 6:总结与评价(5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通过改变磁铁的极性或距离等条件,观察磁场的变化。 2.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磁场相关的知识,如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

高中物理磁场教案 篇一:高二物理选修3-1磁场教案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基本的磁现象;(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3)知道磁场及其特征;(4)了解地球的磁场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磁场的基本知识概念与特征,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奠定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三、教具 1.演示软磁铁被磁化的实验:铁架台,条形磁铁,软铁棒,大头针。

2.演示磁性材料的实验:电源,通电螺线管,可被轻绳吊起的小磁针,塑料棒,铜棒,铅棒,软铁棒,硅钢棒,扬声器,磁电式仪表,继电器,变压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磁现象: 1.生活中的磁现象以及我国古代在磁方面的贡献 2.天然磁体的成分:Fe3O4; 现在使用的磁体的构成:铁、钴、镍等金属或用某些氧化物制成的 3.磁性、磁极---N极、S极 N极、S极的规定: (二)电流的磁效应 1.磁体的相互作用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人们的猜想 电荷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人们的猜测: 2.人们的发现:铁质物质可以被电流磁化(富兰克林的发现) 奥斯特的贡献: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现在重复奥斯特实验的注意点:小磁针应该如何摆动,为什么) (三)磁场

1.引入磁场的原因 解释磁体没有接触就能产生力的作用(在物理学中认为物理不直接接触就不能产生里的作用,如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发生力的作用的) 2.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作用示意图为 3.存在的范围 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以及电流周围 4.磁场的特性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四)磁性的地球 1.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 2.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的两极位置关系 地球磁极在慢慢移动,磁偏角也在变化 3.地球磁性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4.人类认识地球的磁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指南针与航海事业的发展 5.宇宙中存在磁性的星球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 (五)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 我国古代在磁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优先于世界 (六)小结本节要点

《磁场》教案共3篇

《磁场》教案共3篇 《磁场》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 2.了解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磁场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 2.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 3.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磁场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 3.以磁场为主题的实例题和案例 六、教学过程 1.引入环节 (1)通过一组有关磁场的实例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注意磁场的存在和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磁场的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的运动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2.知识讲解 (1)定义:磁场是由电荷在运动中所产生的磁效应的表现,是一种物理量,与电荷运动相关。 (2)磁力线 磁力线是描述磁场的工具,它们是磁力的矢量表示。磁力线的性质如下: a. 磁力线始终指向磁场的方向 b. 磁力线不会交叉,始终呈封闭曲线 c. 磁力线密集程度代表了磁场强度。

(3)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度的物理量,用B表示,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感线的区域内磁通量ϕ的比值。 (4)安培定则 以右手法则或者洛伦兹力公式,通过电流、电荷、磁通量等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磁场中电荷、电流、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5)洛伦兹力 洛伦兹力描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它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3.实验环节 通过给学生展示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的运用,体验并验证磁场的存在和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4.案例分析 通过介绍一些实际问题,如电动机的运行原理、MRI的成像原理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磁场的运用。 七、教学总结 通过此次授课,基本完成了磁场相关的知识学习任务。不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需要继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磁场》教案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课时磁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磁场的概念. 【教学难点】 磁场和磁感线.

【教具准备】 磁感线演示仪(自制)、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 1 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 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 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师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磁场和磁感线 1.磁场 (1)磁场的概念:

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 验证:我们是通过磁体间有相互作用力而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这种物质,两磁体靠近时根本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2)磁场的基本性质: 师磁场有怎样的特点呢? 演示:在一个静止不动的小磁针周围放一块条形磁体,会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条形磁体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结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应用:利用磁场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空间是否存在磁场.如果将小磁针放到某空间,它的偏转方向没有改变,则该空间没有磁场,如果发生了改变,则这个空间一定存在磁场. (3)磁场方向: 师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有固定的方向吗? 演示:在磁场中的某点,把不同的小磁针放到该点处,发现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力方向都是一致的,这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 这个力使得小磁针的N极与S极的受力方向正好相反,所以我们规定小磁针的N极所受力的方向为磁场方向. (4)磁场的分布: 师岡磁场中各个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一样吗?对小磁针产生的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共3篇初中物理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共3篇初中物理磁现象教学 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共1 磁现象、磁场教案景燕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2.掌握磁极的存在,属性,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 3.掌握磁场的存在,属性,理解磁感线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过程与方法: 1.选用奇妙故事——司南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磁学世界。 2.通过设问,导读,释疑,实验,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概念,发现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司南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欲望。 2.通过设问、导读、分析、释疑、实验等方法突显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概念,发现规律。 3.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2.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磁极的命名。 3.磁场的存在、显示、属性,磁感线对磁场的描述。教学难点: 1.磁化的概念,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区别。

2.磁场的概念,磁场的显示和描述,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地磁场的分布。 3.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磁场的方向与强弱。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磁学的开篇,电磁学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概念抽象,规律难得,面对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运用类比、经验、实验、画图等比较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生,,以降低学生探究理解的学习难度。 学法指导: 根据设问,积极思考,自读教材,结合自己经验思考理解,在小组间交流心得,讲出疑难,共同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器材: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指南针。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引入: 公元843年,一只帆船从浙江温州出发,穿越茫茫大海,日夜兼程,没有航标,没有明确航道,聪明的中国人用司南指示方向,司南就是罗盘,现代人叫指南针。黑板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阅读教材。(三分钟)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性: 3.磁极: 4.磁化: 释疑小结:区别磁体与非磁体,看物体是否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上不同的点吸铁能力不同,最强的两个地方就是磁体的两极。磁化指物体利用磁铁或电流使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缝衣针在磁铁上沿一个方向磨几次,就被磁化,获得磁性)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 1.一把小刀,放在条形磁体两端,由条形磁体两端向中央靠近,观察小刀受力大小有无差别,说明什么?小组讨论(磁极在磁体最突出的两个尖端)。

磁场教案5篇

磁场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磁场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电流的磁场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知道磁场对电流存在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能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2、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3、培养、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首先做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的演示实验,接着提出问题: 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并通过磁场对磁体发生作用,即电流对磁体有力

的作用,再让我们逆向思索,磁体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即磁体通过其磁场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沿着这一逆向思索所形成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板书:四、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演示实验 板书: 1、实验研究: 1、介绍实验装置的同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实验器材,渗透实验的设计思想。 2、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如下: 3、按照实验过程,把课本1、2两个实验,用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提出问题的方式,连续完成。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和思考回答表中的问题: “通电铜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做,一是引导学生发现磁场对电流也存在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巩固、深化力的概念。 4、对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的结果,要做小结:(板书小结如下)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不论是改变电流方向,还是改变磁场方向,都会改变力的方向

高二物理磁场教案5篇

高二物理磁场教案5篇 高二物理磁场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三、教具 1.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弹力的小车、弹簧片、细线;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 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力的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

4.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 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小车、绳; 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 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磁场教案7篇

磁场教案7篇 磁场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2.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3.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4.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归纳、概括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具 小型直流电动机一台,学生用电源一台,大蹄形磁铁一块,干电池一节,用铝箔自制的圆筒一根(粗细、长短与铅笔差不多),两根铝箔条(用透明胶与铝箔筒的两端相连接),支架(吊铝箔筒用),如课本图12-10的挂图,线圈(参见图12-2),抄有题目的小黑板一块(也可用投影片代替)。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本章主要研究电能;第一节和第二节我们研究了获得电能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我们研究了电能的输送。电能输送到用电单位,要使用电能,这就涉及到用电器,以前我们研究了电灯、电炉、电话等用电器,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种用电器--电动机。 出示电动机,给它通电,学生看到电动机转动,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问:电动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讲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通过它产生的磁场对磁体施加作用力(如电流通过它的磁场使周围小磁针受力而转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流对磁体施加力时,磁体也应该对电流有力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推断。 2.进行新课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板书课题:〈第四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介绍实验装置,将铝箔筒两端的铝箔条吊挂在支架上,使铝箔筒静止在磁铁的磁场中(参见课本中的图12-9)。用铝箔筒作通电导体是因为铝箔筒轻,受力后容易运动,以便我们观察。 演示实验1:用一节干电池给铝箔筒通电(瞬时短路),让学生观察铝箔筒的运动情况,并回答小黑板上的题1:给静止在磁场中的铝箔筒通电时,铝箔筒会,这说明。 板书:〈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教师说明: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里的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2:先使电流方向相反,再使磁感线方向相反,让学生观察铝箔筒运动后回答小黑板上的题2:保持磁感线方向不变,交换电池两极以改变铝箔筒中电流方向,铝箔筒运动方向会,这说明。保持铝箔筒中电流方向不变,交换磁极以改变磁感线方向,铝箔筒运动方向会,这说明。 归纳实验2的结论并板书:〈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提问:应用上面的实验结论,我们来分析一个问题:如果把直导线弯成线圈,放入磁场中并通电,它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呢? 出示方框线圈在磁场中的直观模型(磁极用两堆书代替),并出示如课本上图12-10 的挂图(此时,图中还没有标出受力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通电时,图甲中ab边和cd边都在磁场中,都要受力,因为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受力方向也肯定相反。提问:你们想想看,线圈会怎样运动呢? 演示实验3:将电动机上的电刷、换向器拆下(实质是线圈)后通过,让学生观察线 圈的运动情况。

《磁场》教案

《磁场》教案 《磁场》教案(精选5篇) 《磁场》教案篇1 本文是关于介绍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的范文,老师们参考并加以修改,便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了,一起看看详细的内容吧。 本课是高二物理《磁场》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本人通过探究式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详细讲,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到比较满足。 一、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合理 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11个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什么运动? 2、试验演示:没磁场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垂直射入磁场时做圆周运动。 3、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提问同学,老师点拨引导,用上节课有关洛伦磁力的学问和高一有关向心力的学问,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匀速圆周运动。 4、课件模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特殊留意向心力(洛伦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让同学推导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

6、试验演示:转变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应强度B,观看半径的变化 7、课件模拟:转变m、v、q、B,观看半径的变化 8、课件模拟:两个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样的磁场中运动,观看周期是否相同。 9、通过例题一(题目略),巩固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让同学先演算,老师把同学做的状况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然后点评。 10、讲评课本的例题,让同学先思索,提问同学回答解题思路,老师再讲评,并指出这就是质谱仪的原理。老师进一步具体讲解质谱仪的构造、原理及应用。 1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恰当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并不是全部学科、全部章节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要选择最有利于开展整合的章节内容来发挥整合的优势,而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培育探究力量 老师在整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理论分析例题巩固,让同学自己分析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推导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公式,再通过分层次的问题设计,理解质谱仪可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在现实中的运用。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老师着意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学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