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诉法期末复习

民诉法期末复习

民诉法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诉讼标的(36):指当事人之间争议并且由法院审判的对象。

2.既判力(50):又称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指法院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和法院都受该判决所判定的内容拘束。

3.先予执行(171):指法院对某些民事案件作出判决前,为解决当事人一方生活或生产的紧迫要求,根据其申请,裁定另一方当事人给予申请人一定的钱物,或者停止实施某种行为,并立即执行的一项制度。

4.财产保全(168):指法院针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

5.缺席判决(197):指在一方当事人经法院传票呼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制度。

6.撤诉(196):指当事人向法院撤回起诉,不再要求法院对其诉讼请求进行审判的诉讼行为。

7.公益诉讼(218):指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8.支付令(278):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督促债权人履行义务或提出书面异议的命令,是一种司法文书,也是督促程序的核心内容。

9.公示催告程序(282):指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将申请的票据以公示的方式,催告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间内申报权利,如逾期无人申报,则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失权的一种非讼程序。

二、简答题

1.诉的类型(33)

①给付之诉,指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原告所主张的给付包括被告的金钱给付、物之给付及行为给付。给付之诉可分为现在给付之诉和将来给付之诉。

②确认之诉,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诉。其中,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是积极确认之诉;主张法律关系不存在的,是消极确

认之诉。

③变更之诉,指原告请求法院变更某法律关系之诉,也称形成之诉。变更之诉的特点是,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原来的法律关系就发生了变化。

2.起诉条件(186)

①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或由其依法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直接受到他人的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了争议。

②有明确的被告。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④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的管辖。

3.协议管辖的条件(111)

①协议管辖只适用于第一审案件,不适用于第二审、再审和重申的案件。

②协议管辖的案件必须是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等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不得协议管辖。

③约定的管辖法院必须为法定范围内的法院,即必须是在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

④协议管辖不得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⑤协议管辖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协议无效。

4.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144)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指根据法律就要件事实所规定的证明责任分配或虽无法律明文规定而根据相关法律要件说所确定的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民诉法解释》第91条规定:

①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②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5.处分原则(56)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

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处分原则的内容包括:

①处分权的享有者限于当事人及其法定诉讼代理人。

②处分权的对象是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中,当事人都可以行使处分权。

④处分权的行使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6.上诉程序(235)

①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判,提起上诉的,原则上应向原审法院提交上诉状。

②上诉状并不是必须通过原审法院提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把通过原审法院提起上诉作为原则的同时,又允许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同时,送达上诉状副本及答辩状副本等工作还需要原审法院去做。

③无论当事人向原审法院提起上诉还是直接向第二审法院提起上诉,都应按对方当事人或诉讼代表人的人数提出上诉状副本。

7.免于证明的对象(139)

①当事人在诉讼中自认的案件事实

②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

③众所周知的事实

④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⑤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⑥已为生效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⑦已为生效仲裁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⑧已为有效的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8.简述移送管辖与管辖权转移的区别(114)

①性质不同,管辖权转移是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了变动,而移送管辖移送的仅仅是案件而非管辖权。

②作用不同,管辖权转移发生在上下级法院之间,移送管辖主要是为了纠正同级法院之间地域管辖的错误。

③程序不同,管辖权转移表现为上级法院的单方决定,移送管辖则仅表现为

移送法院作出裁定的单方行为。

三、论述题

1.判决的效力(203)

判决的效力分为形式上的效力和实质上的效力。

①判决形式上的效力,也称为判决的形式效力,是判决产生的程序上的效力,包括判决对法院的拘束力和对当事人的确定力。判决对法院的拘束力,指判决经法院宣告以后,无论是生效判决还是未生效判决,非经法定程序,法院不能随意更改或者撤销,对法院具有拘束力。判决对当事人的确定力,指判决生效以后,当事人不得再争执,不能再通过上诉方式要求撤销或者变更判决。

②判决实质上的效力,也称为判决的实质效力,指依据判决的内容而产生的效力,包括既判力、执行力和形成力。既判力是指判决生效后,法院和当事人都要受该判决的拘束,当事人不得在以后的诉讼中提出与该判决相矛盾的主张,法院不得在以后的诉讼中作出与该判决相冲突的判断。执行力是指判决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判决生效以后,当义务人没有依据生效判决确定的期限履行给付义务时,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予以强制执行。给付判决具有执行力。形成力是指判决所具有的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效力。这是针对形成判决而言的,给付判决、确认判决没有形成力。

生效判决通常对本案当事人有效力,对案外人没有效力。《民诉法解释》第249条规定:“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受让人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许。受让人申请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不予准许的,可以追加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根据该条司法解释,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原告与被告的诉讼资格不变,受让人不具有原告资格,但生效的裁判对其有拘束力。这就突破了判决效力的相对性,对案外的受让人发生效力。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

民诉法复习 页码均为课本页码 名词解释围 1、民事诉讼P9 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P15 是由国家制定的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认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3、民事纠纷P7 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容的法律争议。 4、合议制度P61 又称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5、两审终审制度P70 是指一个民诉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6、诉权P39 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 (亦即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就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请求国家法院行使司法权来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 7、诉P24 诉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而向法院提出予以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8、确认之诉P28 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的具体状态。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合法有效之诉。) 9、形成之诉(变更之诉)P27 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判决,改变或者消灭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某种现在民事法律关系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运用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之诉。) 10、给付之诉P27 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 11、诉讼标的P24 是民事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 12、诉的合并P32 是指法院将两个以上有关联的诉合并,合并到一个诉讼过程中审理解决。诉的合并只是合并审理的一种原因。诉的合并一定会导致合并审理;而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合并审理。13、诉的追加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一、引言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 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程序和相关制度进行 复习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法律。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 1.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 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则,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诉讼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2.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包括民事权益的确认、保护和恢复等。 三、民事诉讼的程序 1. 诉讼的主体 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诉讼代表人等。他们在诉讼过程中 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2. 诉讼的起诉 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原告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的要素包括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 3. 诉讼的审理 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调查、审查和裁决的过程。审理程序包括立案、 受理、调解、举证、质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4. 诉讼的执行 执行是指法院根据判决书或调解书的内容,对案件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实 现法律的效力。执行程序包括执行申请、执行裁定、执行行为等。 四、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 1. 仲裁制度 仲裁是指当事人在民事纠纷中,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解决的一种方式。仲裁制度 的特点是快捷、灵活,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2. 调解制度 调解是指当事人通过调解员的协助,自愿达成和解的一种方式。调解制度的优 势在于可以减轻法院的负担,缩短诉讼周期,促进社会和谐。 3. 证据制度 证据是指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物品和证人的陈述等。证据制度规定了证 据的收集、提交、审查和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4. 诉讼费用制度 诉讼费用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律师费、鉴定费等。诉讼费用制度规定了费用的承担方式和标准。 五、民事诉讼法的改革与展望 1. 民事诉讼法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要求不断增加,我国民事诉讼法也在 不断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包括加强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权 益等。 2. 民事诉讼法的展望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 民诉法复习 页码均为课本页码 名词解释围 1、民事诉讼P9 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P15 是由国家制定的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认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3、民事纠纷P7 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容的法律争议。 4、合议制度P61

又称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5、两审终审制度P70 是指一个民诉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6、诉权P39 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 亦即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就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请求国家法院行使司法权来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 7、诉P24 诉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而向法院提出予以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8、确认之诉P28 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的具体状态。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合法有效之诉。) 9、形成之诉(变更之诉)P27 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判决,改变或者消灭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某种现在民事法律关系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运用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之诉。) 10、给付之诉P27 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 11、诉讼标的P24 是民事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12、诉的合并P32 是指法院将两个以上有关联的诉合并,合并到一个诉讼过程中审理解决。诉的合并只是合并审理的一种原因。诉的合并一定会导致合并审理;而其他原因也可能引发合并审理。13、诉的追加 在原诉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诉。 14、反诉P36 反诉是指在已经提起的民事诉讼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群众法院提出的目标在于对抗本诉的独立请求。 15、当事人P108

民诉法期末复习

民诉法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诉讼标的(36):指当事人之间争议并且由法院审判的对象。 2.既判力(50):又称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指法院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和法院都受该判决所判定的内容拘束。 3.先予执行(171):指法院对某些民事案件作出判决前,为解决当事人一方生活或生产的紧迫要求,根据其申请,裁定另一方当事人给予申请人一定的钱物,或者停止实施某种行为,并立即执行的一项制度。 4.财产保全(168):指法院针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 5.缺席判决(197):指在一方当事人经法院传票呼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制度。 6.撤诉(196):指当事人向法院撤回起诉,不再要求法院对其诉讼请求进行审判的诉讼行为。 7.公益诉讼(218):指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8.支付令(278):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督促债权人履行义务或提出书面异议的命令,是一种司法文书,也是督促程序的核心内容。 9.公示催告程序(282):指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将申请的票据以公示的方式,催告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间内申报权利,如逾期无人申报,则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失权的一种非讼程序。 二、简答题 1.诉的类型(33) ①给付之诉,指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原告所主张的给付包括被告的金钱给付、物之给付及行为给付。给付之诉可分为现在给付之诉和将来给付之诉。 ②确认之诉,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诉。其中,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是积极确认之诉;主张法律关系不存在的,是消极确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与___因借款发生纠纷,___希望通过公力救济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下列哪种方式属于公力救济?(单选题) A.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答案) B.向___申请仲裁 C.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D.___与___协商解决 2.刘海诉朱红返还借款一案,___向法院主张朱红曾向其 借款5万元,并要求法院判决朱红还款。法院经审理查明,朱红向刘海借款5万元,并且双方还约定了到期支付利息2000元。法院判决朱红返还刘海本金5万元和利息2000元。关于 本案利息的判决,法院违反了下列哪一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单选题)

A.平等原则 B.辩论原则 C.处分原则(正确答案) D.调解原则 3.___在公开场合诋毁___的名誉,___起诉至法院要求___向其赔礼道歉。___的请求属于()(单选题) A.确认之诉 B.给付之诉(正确答案) C.变更之诉 D.形成之诉 4.下列关于法定诉讼代理人特点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单选题) A.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监护关系(正确答案) B.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的委托授权 C.代理权限范围受委托人意志支配 D.被代理的对象包括所有当事人

5.关于合议庭内部关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单 选题) A.合议庭审理案件实行协商制 B.合议庭审理案件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正确答案) C.合议庭审理案件形不成多数意见时,以审判长的意见 为准 D.合议庭审理案件形不成多数意见时,以院长的意见为 准 6.下列人员中,哪个不属于回避对象?()(单选题) A.证人(正确答案) B.翻译 C.鉴定人 D.勘验人 7.甲诉乙侵权一案开庭审理中,需要通知新的证人丙出庭,人民法院应当()(单选题) A.中止诉讼 B.终结诉讼

民事诉讼法期末(含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民事诉讼法》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2月甲和乙签订买卖钢材的合同,合同约定甲在一个星期之内交钢材给乙,乙在甲交付钢材三日内支付2000块钱给甲,甲依约完成交付,乙仅支付1000块给甲,甲几次三番找乙要钱,乙置之不理,甲无奈于4月1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支付剩余1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本案的诉讼标的物是钢材 B.本案的诉讼请求是欠款合同法律关系 C.本案的诉讼标的是买卖合同法律关系 D.本案是变更之诉 2.关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外国人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中国人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体现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法院未根据当事人的自认进行事实认定,违背了处分原则 C.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与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时,根据处分原则,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D.环保组织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体现了支持起诉原则 3.关于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 A.人民检察院仅有权对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B.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C.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调解书进行监督 D.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监督仅限于事后的抗诉方式 4.韩明和韩亮兄弟二人,住在前后院,韩明想在屋后建牲畜间,韩亮认为,自己出门就看见牲畜,会影响到自己的风水,并且会有难闻的气味。其与韩明商量未果后,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禁止韩明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诉讼是形成之诉 B.该诉讼是给付之诉 C.该诉讼是确认之诉 D.该诉讼是变更之诉 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协议管辖不正确的是:(A) A.协议管辖适用于财产权益纠纷 B.协议管辖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C.协议管辖只能选择法律规定的与合同关系密切的五个联系地 D.协议管辖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6.M县法院依法受理甲乙的合同纠纷,在审理过程中,需要送达法律文书,关于法律文书的送达,法院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 A.甲出差不在家,法院将开庭通知书直接交给甲的妻子 B.经乙同意,法院将判决书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乙 C.甲不服判决,拒绝接受判决书,送达人将判决书放在甲家中,采用录像方式记录送达过程 D.乙下落不明,法院发出60日的公告送达开庭通知书 7.刘老汉一生没有儿女,为了老有所依,在自己50岁时从福利院抱养了一名男童取名刘小小。待刘小小成家后,开始嫌弃生活不能自理的刘老汉。刘老汉不得已向W县法院起诉,要求解除与刘小小的收养关系,并要求刘小小赔偿自己辛苦费20万元。W县法院依法对该案进行调解。关于本案的调解,法院做法错误的是?(D) A.经当事人同意,法院公开调解此案 B.刘老汉行动不便,委托韩律师参加本案的调解工作 C.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同意解除收养关系的,法院不需要制作调解书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

简答题: 1、两审终审制的内容及其例外情形77页 两审终审制的概念: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告终结的制度; 两审终审制的内容:民事案件由第一审地方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作出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即使不服也不能再行上诉。 例外情形: ①: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出的判决; ②:小额诉讼程序; ③:一审以民事调解书结案的; ④:非诉程序: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执行程序; ⑤:一审裁定中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驳回起诉以外的其他裁定; ⑥:一审的决定; 2、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区别143 证明责任不同于举证责任。 ①证明责任是一种后果责任,起诉之前已经在当事人之间进行了分配,但只有到审理终结时才发挥作用;举证责任是一种行为责任,它不能事先分配,而是随着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主张而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不断转换,是在诉讼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②证明责任是一种风险负担,即直到审理终结案件事实仍真伪不明时由谁承担不利后果的安排;举证责任是一种说服法官的责任,其目的是要使法官相信其主张的事实客观存在。 ③承担证明责任其实就是承担不利的裁判后果,承担举证责任的后果则是自己主张的事实未被认定。 3、证明标准的概念、证明责任的概念、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什么?143-145 证明责任的概念:是指在案件审理终结时,若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由提出事实主张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 证明标准的概念:是指基于当事人提出的事实主张和证据,法官形成内心确信所要达到的程度或最低限度。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民诉法解释》第108条第1款规定:“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由此可见,“高度可能性”是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 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诉讼是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两方面的内容构成的。诉讼活动能够产生、变更或消灭 诉讼关系,而诉讼关系又通过诉讼活动表现出来 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 1、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 2、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 3、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当事人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 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 1、民事诉权是当事人向法院行使的请求权 2、民事诉权是当事人平等享有的宪法基本权 3、诉权具有程序内涵和实体内涵 反诉:是指在本诉的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与本诉相关的诉。本诉被告被称为“反诉原告”,本诉原告被称为“反诉被告” 管辖: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管辖恒定:是指原告起诉时,若受诉法院依民诉法规定享有对本案的管辖权,则此后不论确定管辖的事实在诉讼中发生何种变化,均不影响受诉法院对本案所享有的管辖权。 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及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的诉讼为共同诉讼。 诉讼代表人: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诉讼标的为共同或者同一种类,不可能同时参加诉讼,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代表进行诉讼,代表他人诉讼的人称为诉讼代表人。 证据能力:是指一定的事实材料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上的资格,或者说,是指证据材料能够被法院采信,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所应具备的法律上的资格。 期间: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单独或者会合实施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所应遵守的时间。 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

民诉期末复习详细版

1民事纠纷平等主体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社会纠纷。 2.诉讼契约是指以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为直接目的的,当事人之间的合意。 3诉指特定的原告针对特定的被告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 4诉讼标的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 5给付之诉要求被告履行一定的义务的诉。 6确认之诉确认一个法律关系存在的诉 7形成之诉要求变更法律关系的诉 8反诉由本诉的被告针对本诉的原告提起的,旨在反驳/抵消/排斥原告的诉讼请求的诉。 9诉权在宪法中规定,国民所享有的国家给予诉讼保护的权利 10合议庭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11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除不予公开和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律依法公开审理,同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均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判是相对于秘密审判而言的。公开审判取代秘密审判是诉讼制度文明进步的表现。 12管辖法院内部在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3级别管辖不同级别的法院在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 14一般地域管辖纠纷主体与法院辖区之间的关联性由此确定的管辖 15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管辖以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引发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地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16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者发生之后,以书面形式约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 17共同管辖:指对同一诉讼依照法律规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18专属管辖:如果某个案件符合法定条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它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 19民事诉讼当事人: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实体权益的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及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和因此而产生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2、两审终审: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终结诉讼的审级制度。 3、专属管辖:法律规定的某些民事案件专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均无管辖权。此类管辖具有独占性和排它性。 4、移送管辖:人民法院对已经受理的案件,发现自己无管辖权,从而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5、当事人:因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及人发生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6、诉讼行为能力:以自己行为的参加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7、诉讼代表人: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诉讼中,依法律规定产生的代表众多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其本身也是当事人。 8、诉讼标的:诉讼中,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要求法院裁判的实体法律关系,也指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请求。

9、举证责任倒置:特殊情况下,提出事实主张的当事人不负举证责任,而由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证明事实主张不能成立。 10、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或处罚手段,目的在于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11、缺席判决:缺席判决相对于对席判决而言,指法院开庭审理时,在一方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依法进行的判决。 12、执行根据:当事人据以申请,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具有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 13、执行回转:执行完毕后,因执行根据即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人民法院采取措施,将财产恢复到执行前状况的情形。 14、司法协助:两国法院之间根据本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的原则,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相互代为送达诉讼文书,调查取证以和其他诉讼行为等活动的总称。 15、民事程序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适用的方法性法律,是由诸多法律组成的法律体系。 16.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民诉期末复习要点

民诉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检察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地行使权利与实施民事诉讼行为。 2、处分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3、检察监督原则:检察院对于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和执行权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4、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并在裁判中对诉讼标的合一确定的诉讼。 5、普通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6、管辖恒定:原告起诉时,受诉法院依法享有案件管辖权的,即便此后确定管辖的事实发生变化,也不影响受诉法院对该案所享有的管辖权。 7、民诉法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者在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起指导作用的行为准则。 8、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的基本操作规程。

9、民事诉讼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物质材料或信息,即用于证明民事案件客观情况的事实。 10、证明责任:案件审理终结时若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由提出事实主张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 11、公益诉讼: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12、案外人异议:在执行程序中,案外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执行法院提出的对有关执行标的实体法律关系进行审理与裁判,以纠正执行错误的请求。 13、公示催告程序: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将申请的票据以公示的方式,催告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间内申报权利,如逾期无人申报,则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失权的一种非讼程序。 14、特别程序中确认调解协议: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申请,依法对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案件。 15、执行回转:在执行过程中或结束后,由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或者变更,执行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执行措施,强制取得财产的当事人返还财产的一种执行制度。 16、司法协助:不同国家的法院之间根据本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互相协助代为实施一定诉讼行为的制度。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 以下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 B.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总称 C.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等 D.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涉外民事诉讼 答案:B 2. 以下关于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我国国内的民事诉讼活动 B. 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 C.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民事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 D. 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不适用民事诉讼法 答案:C 3. 以下关于民事诉讼的适用法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民事诉讼适用法律包括宪法、民法等 B. 民事诉讼适用法律的层级关系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C. 民事诉讼适用法律的具体适用问题由各级人民法院解释 D. 民事诉讼适用法律的解释权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 答案:A 4. 以下关于起诉状的要素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起诉状应当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 B. 起诉状应当正确标明案件的性质和请求事项 C. 起诉状应当具备法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D. 起诉状应当附有证据和证明材料 答案:D 5. 以下关于举证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告应当举证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 B. 被告可以进行反驳和举证证明自己的辩护事由 C. 法院可以辅助举证,调查收集证据材料 D. 双方当事人在举证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受理当事人对法院调解的异议申请。

答案:错误 2. 民事诉讼的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签字后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正确 3. 北京市人民法院对北京市的一审民事诉讼案件具有管辖权。 答案:正确 4. 在民事诉讼中,一审判决为终审判决。 答案:错误 5. 当事人对二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其作用。 答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合法原则、便利原则和诚信原则。平等原则的作用是保证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 等的地位和权利;公正原则的作用是保证司法行为公正,保护当事人 的合法权益;合法原则的作用是保证审判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便利原 则的作用是提高诉讼效率,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诚信原则的作用 是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 2. 请简述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节简答题 一、当事人诉讼行为 (一)概念 当事人诉讼行为,是指作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当事人实施的,能够引起诉讼上法律后果的行为。 (二)分类 大陆法系的诉讼行为理论通常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分为取效性诉讼行为和与效性诉讼行为。 1、取效性诉讼行为,是指其自身无法单独直接获得所要求的诉讼效果,于是必须借助法院的相应行为才干获得所要求的诉讼效果的诉讼行为。 1)当事人的取效性诉讼行为只能向受诉法院实施; 2)受诉法院应当依法调查当事人的取效性诉讼行为是否合法或者有无理由。 2、与效性的诉讼行为,是指无需借助受诉法院的相应行为即可直接获得预期的诉讼效果的诉讼行为。 1)当事人的与效性诉讼行为大多向受诉法院实施,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向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实施; 2)与效性诉讼行为既可以是单方当事人实施,也可以是双方当事人共同实施。前者如当事人的自认,原告抛却或者者变更诉讼请求;后者如自行和解。 (三)具体类型 1、请求 请求,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裁判的意思表示。 1) 对于原告而言,请求即为诉讼请求;对于被告而言,请求为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2)请求的功能:限定法院将来所作裁判的范围。无诉即无裁判,法院不能超出诉讼请求或者在诉讼请求以外作出裁判。 2、主张 主张,是指当事人为了使自己所提诉讼请求能得到法院支持,向法院陈述相关法律要件事实的行为。 主张的内容主要为: A、原告的诉讼请求; B、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否认;被告在承认原告主张的基础上,此外提出具有独立法律效果的事实,而为旨在使原告请求得不到法院支持的抗辩。 3、举证 指当事人为了使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法院确信,向法院提出相关证据,要求法院对该证据进行调查的行为。 功能:法院不能够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外主动地调查证据以认定事实。 (四)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重要性 1、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泯灭的主要法律事实; 2、在实行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条件下,当事人诉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摆布着诉讼的进程乃至结果; 3、保证正当诉讼行为的有效实施,对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极其重要。 二、诉的合并 (一)概述 1、概念 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彼此之间有关联的诉,合并到一个诉讼程序中进行审理和裁判。 2、广义的诉的合并与狭义的诉的合并 (1) 从广义上讲,诉的合并分为诉的主观合并和诉的客观合并,前者指诉讼当事人的合并,后者指诉讼标的的合并。 (2) 从狭义上讲,诉的合并仅指诉的客体合并。 在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诉的合并普通指狭义的诉的合并,即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合并提起数个诉讼。诉的主体的合并属于多数当事人制度。 3、意义 (1)诉讼经济原则,避免程序重复,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2) 防止裁判抵触,避免法院做出相互矛盾的裁判。

民事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民事程序法 2。既判力 3.民事案件的管辖 4.原告 5.证明责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 (三)有具体的和、;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 分 ) 1。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 A. 一审终审制B。二审终审制 C。三审终审制D。复审制 2。《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 公民 D.党组织 3. 《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 在障碍消除后的( )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A。 3日 B。 5日 C。 7日 D.1 0日 4。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主持. A. 审判员一人 B.审判员二人 C 。陪审员二人D。陪审员三人 5.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 ),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A.暂不执行 B.不予执行 C.当事人提供担保后执行 D.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主要具有的优点有(). A. 当事人诉讼权利大,法官职权小,法官职权受当事人诉讼权力的制约 B. 当事人是形成判决的主体 C. 程序公正才是反映司法活动规律和内在要求的价值目标 D. 法官具有良好的素质 2.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和( )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A。合理 B。及时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一、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特点: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 分类:财产关系的纠纷(财产所有关系、财产流转关系) 人身关系的纠纷(人格权关系、身份关系)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1、私力救济:又称自力救济,是指纠纷主体在没有中立的第三者的介入的情况下,依靠自身或其他私人力量解决纠纷,实现权利。分为自决与和解,自决是指纠纷主体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强行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协商解决纠纷。 特点:无第三者、非程序性、无法律效力 2、社会救济:包括调解与仲裁,是指依靠社会力量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特点:有中间人、有一定的程序性和法律效力。 3.公力救济(民事诉讼):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解决纠纷的一种最具权威和最有效的机制。 特点:强制性、严格的规范性、法律效力 4、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和解、调解、仲裁 特征:

(1)、纠纷当事人的高度的自主性; (2)、解决方案和程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解决纠纷快捷且费用低廉; (4)、协议一般不具有强制效力,但易为当事人承认和履行; (5)、以非对抗和非公开的方式解决纠纷。 二、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 特点:1.诉讼对象的特殊性;2.当事人处分权利的自由性;3.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的特殊性;4.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范性与正当性;5、纠纷解决的强制性、最终性与权威性。 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是指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必要性、有用性及意义 (一)民诉程序的内在价值: 1、程序的自由价值; 2、程序的公正价值: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公开、参与、维持; 3、程序的效益。 (二)民诉程序的外在价值: 1、实体公正价值: 2、秩序价值:和平与安定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在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关系。 特点:

临沂大学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1) 注:可利用查找功能复制部分题干查询对应题目和解析。 查找按键:Ctrl+F 超越高度 一、单选题(共30题,60分)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之一是 A、分立关系 B、统一关系 C、既分立又统一 D、无关 正确答案:C 2、王某和郑某均为甲市人,双方于2008年底在乙市登记结婚。2009年2月郑某在丙市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11年2月王某将户口迁到丁市,并提出与郑某离婚之诉,对此案享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正确答案:D 3、孙某收到一份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其送达日期为下列哪个日期? A、孙某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 B、邮递员送达孙某家之日期 C、法院收到送达回证之日期 D、法院发出判决书之日期 正确答案:A 4、甲和乙是夫妻关系,因感情发生破裂,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夫妻关系,该诉讼属于()。 A、确认之诉 B、变更之诉 C、给付之诉 D、撤消之诉 正确答案:B 5、人民法院发现所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 A、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B、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 C、应当直接进行审理 D、应当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正确答案:B 6、法律赋予当事人诉讼的基本权利是 A、诉讼权 B、起诉权 C、获得司法保护权 D、诉权 正确答案:D

7、下列人员不属于回避人员的是() A、书记员 B、鉴定人 C、勘验人 D、证人 正确答案:D 8、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因涉外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B、适用督促程序的案件不论数额大小均由基层法院管辖 C、在中国境内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引起的纠纷双方当事人既可以约定中国的仲裁机构仲裁,也可以约定外国的仲裁机构仲裁 D、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遗产中有不动产,则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D 9、按照同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划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是()。 A、地域管辖 B、专属管辖 C、特殊管辖 D、普通管辖 正确答案:A 10、在原告诉被告民事侵权案件中,下列主体之间()诉讼法律关系。 A、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关系 B、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之间的关系 C、当事人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 D、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C 11、下列哪种案件的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A、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 B、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 C、依照再审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 D、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正确答案:A 12、人民法院在受理债权人申请后,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的期间是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正确答案:C 13、法律赋予当事人诉讼的基本权力是()。 A、诉讼权力 B、起诉权 C、获得司法保护权 D、诉权 正确答案:D

XX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民事诉讼法学》复习试卷

XX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复习试卷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10题,总分值20分, 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 1.因继承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D)(2分) A.被告所在地法院 B.继承人住所地法院 C.原告所在地法院D,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院 2.按照不同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划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是(B)(2分) A.裁定管辖 B.级别管辖 C.专属管辖D,地域管辖 3.下列协议管辖约定的法院错误的(D)? (2分) A.原告所在地法院 B.被告所在地法院 C.一审法院D,二审法院 4.某保健品公司宣传自己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系列产品效果奇特,引来众多消费者购买。此后,许多 消费者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于是纷纷向该保健品公司所在地的同一法院起诉。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2分) A.起诉的消费者可以推选2至5人作为诉讼代表人代为进行诉讼 B.该案属于普通共同诉讼引发的代表人诉讼 C.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被代表的消费者当然有效 D.没有参加诉讼的消费者仍然可以按照本诉的判决得到赔偿 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管辖(C)第一审民事案件。(2分) A.重大涉外的 B.疑难复杂的 C.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 D.诉讼标的额高的 6.下列哪∙情形不能引起必要共同诉讼(C)(2分)

A.甲公司擅自使用乙公司与丙公司共同注册的商标,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 B.个体户孙某挂靠天意广告公司并以其名义与食品厂签订广告制作合同,因其制作的广告难以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调整的( A )目的。 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留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D ) 三个月。 3.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的负担由( C )原告和被告共同决定,调解结案的除外。 4.凡是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为证明自己主张成立而提出的 证据,就是( C )直接证据。 5.诉前保全必须以利害关系人的( B )书面申请为根据。 6.人民法院依法对必须出庭参加诉讼的被告人,迫使其到 庭而采取强制措施是( D )拘传。 7.法院调解的实质是以( B )息讼为目的。 8.公开审判原则的实质是向( B )社会公开,是和不公开相 对而言的。 9.在共同管辖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管辖冲突,解决的办法 是( B )上级法院指定。 10.能够直接确定证明对象各种情况的诉讼证据是( C )直 接证据。

11.法庭辩论的顺序是( C )原告及其代理人发言;被告及 其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发言或答辩;互相辩论。 12.公开审判原则的实质是向( B )社会公开,是和不公开 相对而言的。 13.在共同管辖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管辖冲突,解决的办 法是( B )上级法院指定。 14.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 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15 )十五天内向上一级 法院提起上诉。 1.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调整民事诉讼。(答案为A) 2.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答案为D) 3.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由原告和被告共同决定,调解结案 的除外。(答案为C) 4.举证责任在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成立的就是 直接证据。(答案为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