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既判力理论视野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既判力理论视野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既判力理论视野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

2012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并增设了我国大陆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该制度来源于法国,21世纪初在我国台湾地区得以运用在司法实践中。现今,我国的第三人撤销制度与原有的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形成了共存并行,相互补充的局面。

(一)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目的与作用

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的相关规定:“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这意味着我国民事诉讼设立了一种新的诉讼程序制度即第三人撤销之诉。所谓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第三人通过突破生效裁判效力的相对性,向法院申请撤销他人之间已经生效的、错误的判决或裁定,用以达到维护自己民事权益的制度。

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角度讲,第三人撤销之诉需要解决的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学者认为,之所以设立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就是为了通过撤销他人之间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以维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第三人撤销之诉存在的前提应该是他人之间已经生效的错误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侵害了案外第三人的利益。同时,第三人之所以能够以起诉的方式撤销他人之间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是以维护第三人的程序权利,保障程序正義为目的。

本人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一,以第

三人角度来说,第三人为了什么而进行撤销之诉,也即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目的;第二,从国家制度来说,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第三人撤销制度一方面是基于“保民”的职责而必须遵从第三人的诉讼目的,另一方面国家可能还有维护司法秩序、形成公共政策等目的。诚如上述学者所言,第三人撤销之诉以人的角度来说,是为了保障第三人应有之合法利益免受他人恶意串通、虚假诉讼侵害。对于此种不法现象,我国民事诉讼法通过完善证据制度,对恶意诉讼侵害第三人权益的违法行为也作出了制裁规定。因此,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出现,明确表示国家法律对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只要案外第三人符合起诉的条件,且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就可以提起撤销之诉,以保障该案外人的合法权利。另外,从我国建设该制度的角度而言,其是为了保障第三人在诉讼中的平等地位,保护第三人能够平等的进行诉讼。如果没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第三人的某些利益就会轻易的被他人通过法院判决而侵害。因此设立和完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格局下保障第三人合法权益免受他人恶意侵害的必要,也是国家设立诉讼程序保证公民平等参与诉讼,保障第三人的实体权利与程序利益的必要。其符合宪法致力于保护国民基本权利的宗旨,符合法治国家基本原理要求,也符合维护诉讼参与人程序利益和诉讼利益的需求。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属性特征

1.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诉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诉的一种,且是特殊类型的诉。其是第三人对原审当中当事人提出的实体权利的主张,亦是第三人对法院提出的全部或者部分撤销对其不利的生效判决、裁判和调解书的请求。但其与一般的诉不同,第三人撤销之诉具有补充性和变更性的特征,补充性说明其有一种带有补救性的程序,原告必须是生效裁判、调解书确定的当事人以外的人,这也说明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以例外的形式对案件的裁判进行纠错来体现其价值,这与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相似。但是

撤销之诉不等于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撤销之诉的主体是原诉讼的案外第三人,不是原诉讼的当事人那样在原诉讼中已经行使过一定的诉讼权利。因此,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重点在于保障第三人权益,却没有必要达到必须使用审判监督程序的程度。如果其救济程度和手段与审判监督程序一样,就没有必要新立门户。

2.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性质上属于事后救济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于保障案外第三人事前程序权利并维护其民事权益的诉讼制度,即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于案外人提起撤销之诉而言,它们是一种事前保障程序。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与诉讼的时间应当在案件起诉受理之后,案件裁判结果生效之前的阶段。如果在案件裁判生效后再通过救济程序参与进来,就应属于事后救济程序。一般而言,事前与事后的划分标准是裁判是否生效。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的条件是该第三人由于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没有参与他人之间的诉讼,导致自己不能在诉讼中行使诉讼权利,从而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第三人的权益被法院判决处分给他人并且生效之后,第三人无法通过独立请求权再来维护,程序也没有进行到执行阶段无法提起异议之诉或申请再审。因此,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旨在生效判决作出以后执行阶段之前而给第三人提供诉权的保障,其属于事后救济程序无疑。

有观点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旨在解决确认、形成判决中没有执行标的以及给付判决尚未进入执行程序,导致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案外人申请再审无从提起的问题。因此,无论原诉讼是属于确认之诉的案件还是属于给付之诉性质的案件,第三人只要有证据证明原诉讼生效裁判或者调解书内容部分或全部错误并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均可提起撤销之诉。但是,为了平衡和保障第三人权益与维护生效判决产生的既判效力的关系,我们要对案外人提起撤销之诉的启动作出严格限定并严格限制其的启动资格,只有在符合撤销之诉的条件且无法律或道德手段救济的情况下,合理启用案外人撤销之诉,这样才能

确保权利不至于被滥用。

二、既判力理论视野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既判力理论一直是我国法学界研究学者着重探讨的问题,我国至今是否明确法院裁判结果的既判力目前仍无定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既判力的观点很少被引用。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并没有像大陆法系国家那样明确规定了判决的既判力,江伟教授在其主编的《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对既判力作出了明确界定,即“实质上的确定力,又称既判力,是指确定判决在实体法上对于法院和当事人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表现为判决确定后,当事人不得就判决确定的法律关系另行起诉,也不得在其他诉讼中就同一法律关系提出与本案诉讼相矛盾的主张;同时,法院也不能作出与该判决所确定的内容相矛盾的判断”。若建立完善判决效力的既判力制度,那么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启动就极可能受到限制,相对于启动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申请再审程序及当事人申请再审,都将会有更严格的程序限制,以防生效判决既判力权威被轻易挑战。

因此,在既判力理论视野下,第三人撤销之诉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便是既判力权威。首先,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判决的既判力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冲突关系。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在已经生效的法律裁判或调解书的基础上提起的,这可能会导致民事判决的实质确定力受到颠覆;其次,生效判决的效力范围只及于法院和当事人,“非因自身原因而未参加到诉讼中的第三人”居然能够提起撤销之诉来改变或者撤销原审生效判决,这无疑是对既判力的否定,况且既判力的主观范围的相对性足以保障非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免受侵害,第三人又怎能因为利益受损而启动撤销之诉?

尽管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既判力理论背道而驰,但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既判力理论尚未在我国理论和实务界有所突破,且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案外人实体权利获得充分使用,防止本诉双方当事人通过诈害、虚假、串通等手段损害别人的实体权利,其是对裁判案件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之前给予第三人的特殊救济手

段,终归是以保证程序正当,保障利益的角度维护第三人权益不被侵害,只要有足够完整的机制防止第三人滥用撤销之诉,以免影响裁判的安定性,那么肆意挑战既判力权威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 参考文献]

张卫平.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J].中外法学,2013,25(01):170-184.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王福华.第三人撤销之诉适用研究[J].清华法学,2013,7(04):46-60.

张卫平.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J].中外法学,2013,25(01):170-184.

张卫平.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J].中外法学,2013,25(01):170-184.

邓辉辉.民事诉讼既判力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07.

巢志雄.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兼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比较[J].现代法学,2013,35(03):159-173.

张卫平,任重.案外第三人权益程序保障体系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06):132-140.

李衛国,伍芳瑶.论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适用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17(05):144-149.

许少波.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申请再审的选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01):27-33.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知识考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内容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三民事诉讼知识考点:第三人撤销 之诉的内容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 为了规制恶意诉讼,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利,2012年修改 的《民事诉讼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赋予没有参加诉讼的 第三人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撤销原生效法律文书。根据立法原意, 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当第三人因不可归责于己的事由而未参 加原案审理,但原案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使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能够请求法院撤销或改变原案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对其不 利部分的诉讼程序。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 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有以下几个特征: 1.属于一种事后救济机制。第三人撤销之诉则不同于前述参加之诉,是在原案已经生成具备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之后,对 非因自身原因而未能参加到原案诉讼程序中的第三人所提供的事后救 济机制,以扭转其合法民事权益受损的局面。 2.属于一种特殊性、非通常的救济机制。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对原 裁判之既判力的冲击和挑战。就我国当前的立法来看,在增设第三人 撤销之诉制度前,对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产生冲击的程序制度只有审判 监督程序。鉴于此,在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过程中,须有效平衡保 护第三人民事权益与维护司法和秩序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程序配 置来避免该救济路径被滥用,并进而水准地发挥该制度的预设功能。 3.属于一种以保护第三人的民事实体权益为主要目的的诉讼程序。第三人未能获得充分的事前程序保障并非启动撤销之诉的或核心事由,若第三人的民事权益并未受到原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损害,则其 无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4.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提起主体具有法定性与特定性。法定性是指 有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由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而特定性 则是指有权提起撤销之诉的只能是前诉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即原本应 具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地位的民事主体),并且该当事人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非因可归责于本人的事由而 未能参加诉讼、与本诉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设置 因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系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的新增内容,尚待司法解释对其具体的诉讼制度和操作流程予以安排,当前只能根 据诉讼法理,并参照通常程序,对其具体的程序设置做出一般性概括: 1.启动主体。有权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第 三人,但并非一切案外人均有权启动该程序,其须对原案的诉讼标的 享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与原案的裁判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该第 三人理应具备诉的利益,即其民事权益受到了原案判决、裁定、调解 书的损害。此外,启动主体还需满足程序性要求,即其未能参加原案 的诉讼程序是因不能归责于己的事由。 2.诉讼客体。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 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该诉属于形成之诉。但是, 是否所有类型和性质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所涉及的案件都能够提起 撤销之诉,尚待明确。 3.提起诉讼的期限与受理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的 规定,第三人能够自知道或理应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 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审理方式。现行法典并未明确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方式,但考虑对于利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来说,该诉讼程序属于第一次司法 救济,且具有事后性和特殊补救性等特点,所以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 实行审理为宜。不过,撤销之诉因为对启动主体有明显的要求,因而 在立案阶段,人民,法院对相关诉讼要件的审查,要严于一般案件。

民诉条文梳理:案外人权益保护及第三人撤销之诉

民诉条文梳理:案外人权益保护及第三人撤销之诉 案外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根据《民诉法》及《民诉解释》的规定,包括四部分:一是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二是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三是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四是第三人撤销之诉。本文重点介绍第三人撤销之诉。 第一、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 1、民诉法第56条的规定 第1款: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有独三:只能当事人自己参加,不能依职权追加) 第2款: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无独三:既可当事人自己参加,也可依职权追加) 第3款: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

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第三人撤销之诉) 2、民诉解释第81条的规定 第1款: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成为当事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第2款:第一审程序中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申请参加第二审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具体操作需结合民诉解释327条之规定) 3、民诉解释第327条的规定 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可调解,调解不成发回重审) (民诉解释,放宽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以避免第三人撤销之诉) 第二,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 民诉法第227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

既判力理论视野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既判力理论视野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 2012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并增设了我国大陆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该制度来源于法国,21世纪初在我国台湾地区得以运用在司法实践中。现今,我国的第三人撤销制度与原有的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形成了共存并行,相互补充的局面。 (一)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目的与作用 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的相关规定:“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这意味着我国民事诉讼设立了一种新的诉讼程序制度即第三人撤销之诉。所谓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第三人通过突破生效裁判效力的相对性,向法院申请撤销他人之间已经生效的、错误的判决或裁定,用以达到维护自己民事权益的制度。 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角度讲,第三人撤销之诉需要解决的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学者认为,之所以设立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就是为了通过撤销他人之间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以维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第三人撤销之诉存在的前提应该是他人之间已经生效的错误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侵害了案外第三人的利益。同时,第三人之所以能够以起诉的方式撤销他人之间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是以维护第三人的程序权利,保障程序正義为目的。 本人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一,以第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研究和思考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研究和思考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由来 诉讼程序基于制度设计将参与诉讼主体限制在当事人,按照该设定,诉讼本应具有相对性。然而,虽然程序限制在当事人,但裁判效力却可能突破诉讼相对性,使得裁决的事实认定或者裁判结果对他人产生约束,从而可能损害他人合法利益。对案外人的保护,我国有事前参与和事后救济两种途径,其中,事前参与主要是赋予部分案外人“第三人”身份,让其直接参与原案过程,而对于事后救济,此前我国仅设定案外人执行异议和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而前者适用范围过窄,后者法律地位一直存有争议且程序启动较为严苛,因此,为弥补已有的两种事后救济制度对案外人利益保护的不周延,我国赋予了部分案外人可针对原判提起撤销诉讼的权利。作为一种全新诉讼,国内学者对撤销之诉性质众说纷纭,如张卫平教授提出,撤销之诉是以民诉法赋予案外第三人请求权基础,其实质是一种程序请求权,改变生效裁判已确定的法律关系是撤销之诉本质所在[1]。目前,学界主流观点将撤销之诉界定为形成之诉,但笔者倒是更为赞同将其认定为混合之诉,因为第三人可在撤销请求之外独立提出新的实体请求,该实体请求可能是确认之诉或者给付之诉,虽然将其命名为撤销之诉,但实质上实体请求才是撤销原判的内在基础和依据,因此,将其界定为混合之诉更为适宜。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现状及问题 撤销之诉设立于2012年《民诉法》,多年过去,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多次修正,但该制度在实践中仍然遇冷,价值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原告主体问题 我们将案外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独三和无独三;第二类是必要共同诉讼人;第三类是其他第三人。目前撤销之诉仅将第一类主体纳入原告主体范畴,对于有独三的界定司法实践一般较好把握,难点在于对无独三的认定,无独三以“法律上利害关系”为判断标准,而对此的理解和关系程度的把握是实务审查难

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怎样确定原告、被告

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怎样确定原告、被告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将该第三人列为原告,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当事人列为被告,但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没有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列为第三人。关于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怎样确定原告、被告的问题,下面由我为你详细解答。 一、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怎样确定原告、被告 1、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将该第三人列为原告,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当事人列为被告,但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没有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列为第三人。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九十八条 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将该第三人列为原告,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当事人列为被告,但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没有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列为第三人。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的期限 期限是在六个月之内。第三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撤销之诉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出。 并应当存在下列情形的证据材料: (一)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错误; (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由此可见,启动第三人撤销之诉,需满足以下条件: (1)是提出主体为第三人,且已生效的判决内容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是第三人未能参加诉讼成为案件当事人,且未能参加诉讼是非因自己的原因; (3)是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调解书损害了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4)是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期间必须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该规定为除斥期间; (5)是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案外人只能向作出生效裁判、调解书的法院提起诉讼,其他法院对此类案件不具有管辖权。 依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将该第三人列为原告,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当事人列为被告,但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没有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列为第三人。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

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由第三人向法院提出的申请,因自己有着法定的事由而错过了参加庭审的时间,而未能维护自己的利益的一种诉讼。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整理有关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起诉状 原告(第三人):×××,男/女,××××年××月××日出生,×族,住××省××市××区××路××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被告(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男/女,××××年××月××日出生,×族,住××省××市××区××路××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诉讼请求: 1.明确的撤销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诉讼请求;

事实和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1、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证据;2、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错误的证据;3、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损害其民事权益的证据;4、其他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 此致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签名) ××××年××月××日 样式的制作依据与使用说明 1、本诉状供公民提起第三人撤销之民事诉讼用,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如能打印文件的,必须手书签字。 2、必须写明明确的撤销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诉讼请求。

3、写明:1、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证据;2、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错误的证据;3、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损害其民事权益的证据; 4、其他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制定。 第三人撤销之诉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判决的既判力具有相对性,只约束当事人,但在特定情形下会突破相对性的限制,对第三人发生作用。这意味着一些不是案件当事人的第三人,在没有参与案件审判的情形下,也可能接受判决的约束力。这对案外第三人是很不公平的,必须为其救济措施。我国的民事诉讼,坚持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这种模式尤其注重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的适用。辩论原则的核心内容即自认制度,指法院在适用法律时,必须以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为基础,受自认的约束。处分原则则赋予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诉讼请求的内容,并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法院无权在诉讼请求之外进行调查。从上述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事人主义存在很大的缺陷。容易被恶意的诉讼当事人利用损害第三人的利益。

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

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 在现实生活中,离婚是一件让人心生畏惧的事情。无论是双方协商 离婚还是一方提出离婚,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而耗时的程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第三人却可能对离婚协议产生不满或者认为其存在漏洞,于是选择起诉撤销离婚协议。本文将探讨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 议的原因、具体的法律适用以及可能的结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的可能原因。当离婚协 议对第三人的权益产生影响并且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时,他们有权起诉 撤销离婚协议。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未充分 考虑到子女的利益,导致第三人(通常是子女的监护人)认为需要通 过起诉来改变协议并保护子女的利益。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适用于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的法律。根据 中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第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已经 签订的离婚协议。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将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 否撤销离婚协议。一般而言,法院会对协议内容进行核实,并评估离 婚协议对第三人权益的影响。如果法院认为协议存在违法或不合理之处,并且确实损害了第三人的权益,就有可能撤销离婚协议。 然而,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并不一定能够成功。法院在审理此 类案件时,会根据事实和法律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权衡各方的权益。如果法院认为离婚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且不存在其他违法因素,那么 撤销离婚协议的可能性就会较小。此外,如何证明生效的离婚协议对

第三人的利益产生了损害也是一个挑战。第三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 和合理的理由,以说服法院作出撤销协议的决定。 对于第三人而言,起诉撤销离婚协议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方面,成功撤销离婚协议可能会保护第三人的权益,确保其能够继 续享受婚姻关系中的一些权益,例如财产分配、抚养费等。另一方面,撤销离婚协议也可能导致对第三人构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因为重新 进入婚姻关系可能会带来各种挑战和困扰。 总之,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充 分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离婚协议对那些受到权益损害的第三人来说,是一个有力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工具。然而,撤销离婚协议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法律程序的审理和综合判断。对第三人而言, 不仅需要有决心和毅力,还需要与律师沟通合作,以便更好地维护自 身权益和利益。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 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法律适用。离婚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复杂的过程,而 第三人起诉撤销离婚协议更是一个额外的挑战。因此,无论是夫妻双 方还是第三人,都应该在签订离婚协议之前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权益,以避免后期出现争议和纠纷。

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针对一项生效法律行为中,不参与该法律行为的第三人,就其所受到的法律后果提起诉讼的一种法律途径。在法律上,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对权利人为了维护其权益的法律保护方式之一,而且是相对普遍的一种诉讼方式。对于第三人而言,如何成功提起撤销之诉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的。本文将探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思考的借鉴。 一、第三人具有直接利益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第一个条件是第三人必须具备直接利益。所谓直接利益,是指第三人因该生效法律行为而受到实际、直接的损失或利益。如果第三人无法证明其拥有直接利益,则其提起的撤销之诉将不能得到支持。例如,小李与小张经过协商,达成了一份合同,这份合同包含了一定的义务和权利,但小红并未参与该合同的签署过程。如果小红不能证明其与该合同存在直接利益关系,则其提起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将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二、第三人未接受法律后果 第二个条件是第三人必须没有接受该生效法律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第三人本身已经接受了法律行为的结果,则其无法提起撤销之诉。例如,当某个物业公司将一所商业门面出租给一个小商家时,如果该小商家已经签署了租赁合同并在商店进行了装修,则他已经接受了该法律行为的结

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该小商家认为该租赁合同是存在一些非法性质,他也无法提起撤销之诉。 三、第三人未知道该法律行为 第三个条件是第三人未知道该法律行为的存在。当法律行为对于第三人来说是未知的或者是难以掌握的,那么第三人难以判断法律行为是否合法。这也就意味着,当第三人因为自身的错误而遭受了损失或者利益不对等的情况时,就可以向法院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例如,某物流公司与一家零售商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物流公司负责向改零售商供应货物,但此时零售商又与其它公司签订了类似的合同。当物流公司与零售商的货物交付出现问题时,物流公司发现自己受到了损失,因为零售商与另一家公司签订的合同已经将与物流公司签订的合同占据了优先权。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公司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因为他是由于合同签订的并不知情造成的。 总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途径,它可以帮助第三人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如果想要成功提起撤销之诉,我们必须了解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法律规定,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四、撤销之诉的范围 第三人撤销之诉通常与合同法、公司法、所有权法等相关。在合同法中,对于合同的效力规定了一些限制,如果合同有违反法律或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买方、卖方或者合同另一方所签的合同都可以提出撤销之诉。在公司法中,如果公司成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 在司法实践中,有时第三人即使未参加诉讼,其利益也会受到生效裁判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新修《民事诉讼法》第56条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规定为第三人提供了一种事后救济途径。但是仅依靠该条规定,远远不能解决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实际适用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关于如何构建第三人撤销之诉,将会成为近段时间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并且最高院也在筹备有关该制度的司法解释工作。笔者在分析了我国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后,试图以,我国台湾地区和法国关于此项制度的立法为参考,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构建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建议。 一、我国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目的 我国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构想,主要是受到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立法的启发,但是设立该制度的出发点却各有不同。法国将第三人撤销之诉定位于一种第三人利益损害救济机制,台湾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属于一种为第三人利益而设置的程序保障机制,而我国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就是保障第三人权益和遏制恶意诉讼。其中,遏制恶意诉讼则是我国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新增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恶意诉讼的现象日益严重,而我国原有的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关于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的规定,这造成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遏制。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新修《民事诉讼法》增设第112条,这一规定无疑有利于抑制恶意诉讼,但是却不全面,没有涉及到对第三人的救济。如果恶意诉讼已经结束,此时第三人该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因此,仅依靠112条规定不能很好地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第三人撤销之诉正好弥补这一缺憾。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不足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但是但此制度

仲裁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具体制度设计建议

仲裁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具体制度设计建议 在仲裁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具体制度设计方面,以下是一些建议:1.明确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申请条件:为了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应当明确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申请条件,例如,第三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仲裁裁决作出之日起一定时间内申请撤销,逾期申请的,不予受理。此外,还应当要求第三人提供证据证明其符合申请撤销的条件。 2.完善审查标准:法院应当加强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查力度,确 保只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才能提起撤销之诉。具体而言,法院应当对第三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撤销的仲裁裁决的合法性、撤销事由的成立与否等进行审查。 3.加强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布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司 法解释,明确相关概念和操作程序,以便于各级法院操作和实施。 例如,可以解释什么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何认定“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如何确定“申请撤销的仲裁裁决的合法性”等。 4.提高透明度:对于涉及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案件,法院应当及时公 开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例如,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告栏等渠道公开相关信息,包括受理案件通知书、开庭公告、裁决书等。 5.设立上诉制度:为了保障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可 以设立上诉制度,允许当事人对撤销之诉的裁决结果进行上诉。

在设立上诉制度时,应当明确上诉范围、上诉程序等。 6.完善执行制度:在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应当明确执行程序和执行 标准,以便于当事人申请执行或者法院强制执行。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7.建立赔偿机制: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如果因为法院的错误审查 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当事人遭受损失的,应当建立相应的赔偿机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仲裁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确保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同时,还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仲裁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认识和理解。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解与适用研究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解与适用研究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在诉讼中出现的第三人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原告和被告之间的判决。这种程序的适用条件和限制较为严格,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该程序的适用研究,并分析几个相关案例。 一、适用条件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条件比较严格。首先,第三人需要与原告和被告存在直接利益关系,并且这种利益关系应该是法定的、合法的、现实的,并且对第三人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其次,第三人必须在原告和被告之间的诉讼中没有表达过意见或未被通知。最后,第三人必须在判决作出后,立即向法院提出撤销之诉的请求。 二、案例分析 1.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第004号 该案中,林某诉讼请求他与洪某之间的婚姻关系确定无效,并要求洪某承担责任。第三人王某是洪某的二嫂,她认为如果林某的请求被支持,将会对她的合法权益产生重大损失。因此,王某向法院提出了撤销之诉的请求。法院判决支持了王某的请求,认为她符合撤销之诉的适用条件。 2.2007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第927号

该案中,公司A与公司B之间的合同纠纷进入了诉讼阶段。 第三人C则是原告公司A的股东,他提出请求撤销被告公司 B的胜诉判决。但是法院驳回了C的请求,认为C与公司A 之间的利益关系不符合撤销之诉的适用条件。 3.2015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该案中,A与B因土地产权问题进行法律程序,未通知到C。本案中的C是A的妹妹,已故A的遗孀,她因与A存在间接 的利益关系且未被通知而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法院认为C 符合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条件,支持了她的请求。 三、结论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其适用条件非常严格。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条件来判断适用与否。同时,第三人撤销之诉也需要考虑到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以维护公正和公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人撤销之诉只适用于有特定法律规定的诉讼,如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合同法》等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不适用于其他一些案件,比如刑事案件等。 总之,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特殊程序,需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在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该程序,并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司法公正。好的,我可以继续给您补充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一些相关信息和案例。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调解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调解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调解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法律纷繁复杂,容易产生纠纷。而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诉讼程序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更显复杂,更需要注重调解。本文将围绕第三人撤销之诉展开探讨,并试图探讨处理此类案件的调解方法,以期在保证司法公正合理的同时加强当事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达到调解的目的。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基本概念 第三人撤销之诉,简称“撤诉”,是指当事人向原审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原判决撤销或改变由于原判决的存在而导致所受损失的情形。所谓“第三人”,是指并非原审诉讼当事人或在原审诉讼中未经正式参加的人,而他所主张的权益又已受到原审判决的损害。比如,当一审判决中对某个物品归属作出了判决,但真实的权属人并未参与一审诉讼,则该权属人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对原审判决的撤销。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处理方式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法院直接处理,另一种是由当事人自行调解。 1、法院直接处理

如果原审诉讼当事人提出反对意见或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将对该诉讼进行审理。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需要针对撤诉原因进行分析、认定和评价。第三人要撤销原判决,必须提出证明原审诉讼中受损害的具体事实和理由,方便法院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二,需要考虑原审判决的合法性。如果撤诉原因不是因为原判决违法或侵犯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在裁决时应当考虑原判决的合法性。 第三,需要考虑原审诉讼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原判决的撤销不仅损害了第三人的权益,还损害了其他当事人的权益,法院裁决时需综合考虑各方的意见和情况。 2、当事人自行调解 第三人撤销之诉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判决解决方式存在的问题,更加推崇调解解决方式。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如果当事人可以在法院的组织下进行调解并达成协议,则可以避免司法程序不必要的延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们的合法权益。 当事人解决此类案件时,调解主持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倾听当事人的意见,理解其诉求。调解主持人需要了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分析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分析 作者简介:黄会娜(1990―),女,汉族,河南洛阳市人,研究生,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民诉法。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民事诉讼法的诉讼主体适当的扩张到第三人,导致民事诉讼的裁判的效力可能及于第三人,并可能致第三人的利益受损。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作为保障未参加诉讼而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三人之制度,相关国家和地区均有相似的规定,例如法国、台湾、澳门等。我国《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立法修改中增加了第56条第3款中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给予了规定由此可知,该规定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法国、台湾地区等立法经验,为一种事后的权利救济制度,目的旨在维护非因自己原因未参加诉讼之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立法上也有其独特性和不完善性。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规定仅限于第 56 条第 3 款,至于何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立法没有给出明确定义。 如何界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首先,从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最早起源地法国开始,法国民事诉讼法第582

条对此作出了规定,即第三人异议之诉是第三人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免受原判决的侵害,而针对原判决已确定的争点提出撤销或者变更该判决。使之在法律或事实上重新作出判决。 ①其次,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第507条第1款对此明确规定了,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与自己的原因而未能参加诉讼并且在法律上有利害关系,致使第三人不能陈述事实和理由影响了判决的结果,对此将原诉的双方当事人作为共同的被告,对其不利部分的裁决提出撤销之诉。②再次,我国澳门地区在其《民事诉讼法》第 664 条对该制度做出了规定,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是虚伪欺诈之行为,且人民法院则不知道该欺诈行为而未判定该诉讼为不正当利益诉讼,基于该判决侵犯了第三人的利益,则第三人对该裁决提出异议并向做出裁定的法院提起上诉。最后,我国学界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内涵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该制度应依附于再审之诉制度,是第三人因客观原因而没有参加诉讼程序并且在法律上利害关系,致使不能提出事实或证据影响了裁判结果的,则适用其他救济程序的除外,第三人依原诉的双方当事人为共同被告向法院提出撤销原判决之诉,具体的救济制度适用再审程序;③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就是指没有参加原诉讼,并且该诉讼结果又与第三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为保护本人的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要求撤销他人之间诉讼判决的诉讼程序。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法律适用问题初探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法律适用问题初探 第三人撤销之诉法律适用问题初探 肖少珍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据此,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我国确立了旨在保护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民事诉讼法中只有原则性规定,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应作为独立案由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于20XX年发布实施,20XX年再行修订。第三人撤销之诉为20XX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新增诉讼类型,故案由规定没有,法院信息系统也尚未增加,因此,司法实践中立案案由并非第三人撤销之诉,而是原审案由。

20XX年修订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新增诉讼类型执行异议之诉,并将执行异议之诉作为“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部分项下独立类型案由。第三人撤销之诉为特殊诉讼类型,可参照执行异议之诉,直接确定案由为第三人撤销之诉,方便司法统计。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程序需明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类似,涉及撤销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因此,应参照再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若撤销的生效裁判文书为二审,则应适用二审程序,若撤销的生效裁判文书为一审,则应适用一审普通程序。若拟判结果为撤销生效裁判文书的,还需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需明确是否中止原生效裁判执行 20XX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诉讼期间,不停

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范本

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范本 1. 民事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 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对下列民事行为,一方 有权恳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一)行为人对 行为内容有严重误会的; (二)显失公正的。 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力量人订立的合 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是与 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情况相顺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 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 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书面方式作出”;第四十八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 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以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 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由行为人担当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 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合同法》第五十四条除规定了 和《民法通则》相同的对“因严重误会订立的”及“在订立合同时显 失公正的”,合同可以撤销外,还将“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 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状况下订立的合同”纳入撤销权 行使的范围,“受伤害方有权恳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规定的这些撤销权是指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当事人不具备彻底民事行为力量时当事人恳求法院对这些民事行为所作出的撤销。申请撤销的对象是对方当事人。 而我们本节中所称的撤销权是指本人即债务人要求撤销的是债权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在这种撤销权案件中,存在三方当事人。 这两种撤销权肯定不能混淆。 2. 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及委托书怎样写 起诉状专业性强,建议问询律师后委托律师代书。 本人起诉,不需要委托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 起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或者民事、行政案件的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指控被告的书状。起诉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当事 人的基本状况,公民应当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及 职务、住址和联系方式,法人写明法人全称、住宅地、法人代表人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姓名、单位职务、地址,律师则写明所在律师事务所即可;(2) 有详细明确的诉讼恳求;(3) 有起诉所依据的现实与理由; (4) 证据和证据来源; (5)当事人签名盖章和签署的日期。 3. 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第三人指的是谁 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恳求权,或者虽无独立的恳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厉害关系,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申请再审的选择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申请再审的选择 在民事诉讼中,当当事人对判决或裁定提出异议时,有两种常见的诉讼方式可供选择: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这两种诉讼方式在程序、适用范围和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分析这两种诉讼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诉讼方式更合适。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第三人通过诉讼途径,撤销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第三人需证明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存在错误,如程序瑕疵、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错误等,才能获得法院支持。 与此相比,申请再审是当事人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异议的另一种诉讼方式。当事人认为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可向原审法院或其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法院在审查申请再审事由后,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将裁定再审,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程序简便性:申请再审比第三人撤销之诉更为简便。当事人只需向原审法院或其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请,无需另行起诉。而第三人撤销之诉需要第三人另行起诉,程序相对繁琐。 诉讼成本: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另行起诉并聘

请律师,同时需要承担败诉的风险。而申请再审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只是针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的异议进行审查,无需承担额外的诉讼成本。 适用范围:第三人撤销之诉主要适用于有损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如恶意串通、虚假诉讼等。而申请再审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当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当事人均可提出申请。 基于以上分析,在选择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时,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程序无明显瑕疵,建议当事人选择申请再审。这种方式程序简便、成本低廉,有助于尽快纠正错误判决或裁定。如果案件存在较大争议或无法确定原判决、裁定的真实性,当事人可选择第三人撤销之诉,以避免原判决、裁定对自身权益造成损害。 在面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的选择时,当事人应全面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诉讼方式。正确的判断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确保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公正、公平、合理。 在民事诉讼中,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制度,但它们都旨在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厘清这两种诉讼制度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适用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适用 鉴于当前诉讼实践中大量虚假诉讼的存在、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以及执行异议之诉对错误形成判决和确认判决及未进入执行程序的给付判决的救济无力等问题,新《民事诉讼法》借鉴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规定了与再审诉讼相并列的一种新的非常救济诉讼一一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以 下简称撤销之诉)。本文试图从该制度的法理根据挖掘入手,进一步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将来的诉讼适用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诉讼实践。 一、撤销之诉的法理根据 法国是撤销之诉的故乡。法国民事诉讼法认为既决事由的相对权威效力在具体情况下不足以保护第三人利益,因此从传统的君主或君主在各省的代表对判决不服可提申请制度中发展出了这第三人取消异议判决制度。1法国语境中的“权 威”是指不得重新考虑已经判决的事项。2由于立法体例与法国的差别,3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在规定此制度时曾饱受学界极大争议。立法者在立法理由中对此解释道,”旨在提供受判决效力所及之第三人“事后之程序保障”,而与新“民诉法”第67条之1所增设之法院依职权为诉讼告知之制度相结合,共同配套形成“纷争解决一次性”及“程序保障”之调和机制。4 比较得知,即使立法体例、名称和具体程序乃至指导思想上都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在法理根据上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认同判决可对第三人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判决既判力不足以完全保护第三人权益,第三人因此得以获得事后救济的机会,不同的是法国侧重强调实质正义,台湾地区则兼顾程序保障。 由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使然,既判力具有相对性,原则上只及于诉讼双方当事人。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因未参加诉讼未参与辩论,就不受既判力的拘束。既判力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使案外第三人主张相对性原则,另行单独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现代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密切以及产权形式的多重组合,既判力的相对性拘束力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状态。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只是极其复杂和连续发生的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微小环节,由此产生的判决效力当然能对与当事人有实体牵连关系的案外第三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台湾学者继承德国的反射效力理论对此进行解释,认为第三人虽非确定判致使当事人因受既判力,但因与当事人间存在一定之特殊关系,决之既判力所及拘束,而反射地对该第三人发生有利或不利之影响之效力。5依民法等实体法的 规定,案外第三人与诉讼标的本来具有某种法律关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参加到诉讼中,而丧失了获得判决承认的机会。不当判决产生的实体法上的效果, 变更了原来事实存在的实体法律关系状态,造成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被侵害。有侵害就有救济,有救济就应有程序保障。因此,案外第三人并不是因为程序性权益受到侵害而取得提起撤销之诉的诉权,而是因为原来的裁判侵害了其实体性合法权益,法律才给予其通过发动撤销之诉的程序获得事后救济的机会。

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

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起诉状 第三人撤销之诉篇一:实务要点:代理第三人撤销之诉,你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在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本诉当事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侵害第三人债权的情形时有发生。本文则基于这种情形,就案外人如何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实现自我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以及律师在代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以求抛砖引玉。 文/郭子龙北京国宏(天津)律师事务所 本文由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有哪些对案外第三人权益的救济途径 1.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该制度试图通过使第三人直接参与本诉程序,从而避免其合法权益因不能参加诉讼而受到侵害。

但实践中,第三人往往都因不知道诉讼存在而未能参与诉讼,尤其在本诉当事人恶意串通,虚假诉讼的,甚至还会对第三人刻意隐瞒,法院亦常常因不明确哪些人属于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而无法通知其参加诉讼,故该制度并不能满足案外第三人因未能参加诉讼而利益受损的正当程序要求。 2.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该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排除对特定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以避免侵害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但实践中,由于该制度仅适用于执行阶段,如果案件并未进入执行阶段或者已经执行完毕,则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3.包括第三人在内的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 由上述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可知,该制度将案外人申请再审限定在执行过程中,并以提出执行异议为前置程序,即第三人可以通过启动再审程序对其合法权益进行司法救济的,只能是裁判文书已生效且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 但实践中,由于该制度须以执行异议为前置程序,如果案件并未进入执行阶段或者已经执行完毕,尤其在本诉当事人恶意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