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健康教育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健康教育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健康教育

一、概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为耳石症,见于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当人的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性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

二、治疗原则

1、耳石复位法及药物对症治疗,如右后半规管手法复位。

2、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前庭反应及减轻眩晕引发的呕吐,常用药物有甲磺酸倍他司汀等。

3、对于顽固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以考虑半规管填塞术和单孔神经切断术。

三、疾病预防

1、急症发作时:

①、卧床休息,减少头颈部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

②、监测血压,心率,有无异常变化;

③、环境安静,无噪音,无强光刺激,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清新无异味;

④、物品放于患者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发生跌倒。

2、缓解后:

①、可适当运动床上活动,适应后再床边活动,逐步正常活

动,增强体质,但应注意劳逸结合。

②、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心情波动。

③、饮食上以清淡为主,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酒。

④、用药指导,如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遵医嘱服用药物。

⑤、耳石症患者复位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四、出院指导:

1、加强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予以清淡饮食;勿

暴饮暴食。

2、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限酒。

3、正确口服药物,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

4、注意监测血压,定期复诊。

5、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五版拟定人:王**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月

202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202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1流行病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迄今为止,BPPV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多项研究结果差异较大。Mizukoshi等报道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7/10万,但该研究仅纳入了急性期就诊的患者。Froehling等通过病历联网系统推算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发病率约为64/10万,但发病后没有就诊的患者未被纳入。德国一项人群横断面研究报道,BPPV年患病率为1.6%,终生患病率为2.4%,年发病率为0.6%,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 2临床表现 短暂的视物旋转或不稳感,多发生在患者起卧床及翻身的过程中,有时出现在抬头和低头时; 3检查 (一)基本检查 后半规管BPPV诊断的关键——Dix-Hallpike试验 (二)可选择的检查

1.眼动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庭功能障碍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中枢代偿情况,有助于判断BPPV与其他前庭感受器的共病状态,分析病因和判断预后。 3.听力学检查:原有的稳定的听力下降不影响BPPV诊断。如果眩晕伴有新近出现的听力下降则需要进行听力学检查。正常的听力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排除其他耳科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听神经瘤等。 4.影像学检查:颞骨CT有助于排除中耳、内耳的炎性病变或结构异常导致的位置性眩晕。内耳-桥小脑角内听道MRI能帮助了解有无占位性病变(如听神经瘤)、有无结构异常,能为部分不典型或难治性病例提供诊断线索。 5.平衡功能检查:用于评价姿势稳定性,为制定康复策略、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6.病因学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包括钙离子代谢和骨质疏松的指标,如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游离钙离子水平、骨密度测量,以及血糖、血脂、尿酸、性激素等相关检查。 4治疗

【教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复位治疗右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

【教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复位治疗 右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 眩晕规范诊疗首先应当掌握的技能是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治疗。BBPV是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的缩写,中文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良位,又称耳石症(otolithiasis),是一种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易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数据表明,该病约占眩晕疾病的三分之一。 BBPV按受累半规管分类 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分为水平半规管管耳石和嵴帽耳石; 3.前半规管BPPV:少见,约占1%~2%; 4.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后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 检查方法::Dix-Hallpike法。Dix-Hallpike试验中患耳向地时出现略带扭转成份的垂直上跳性眼震提示结果阳性。 1.病人坐在检查台上

2.头部从身体中线向被检侧转45° 3.检测者将病人颈部托住仰躺下并与水平面大约成30° 复位方法 后半规管复位方法包括Epley法,改良的Epley法或Semont法等。 Epley手法复位解析 1. 病人坐在检查台上

2.头部从身体中线向被检侧转45° 3.检测者将病人颈部托住仰躺下并与水平面大约成30°

4.头向健侧转90度

5.头继续向健侧转90°,面朝地面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眩晕类型,据报道患病率为每10万人10.7至64.0例,终生患病率为2.4%。这种眩晕的特征是短暂的旋转感觉,持续时间不到1分钟,通常是由于头部位置相对于重力的变化而引起。眩晕症通常发生在病人上床或下床、在床上翻身、头后仰或前屈的时候。即使偶有报告BPPV的患者存在持续性头晕和失衡,但是追问病史总是提示他们的症状随着头部位置的改变而加重。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BPPV的发作通常是没有已知原因的,尽管部分病例报道可能与头部创伤、长时间的平卧姿势(例如,在牙医诊室或发廊)或内耳的各种疾病有关。BPPV通常是反复发作和自发缓解的,年复发率约为15%。BPPV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摔倒和受损的风险将有所增加。 特发性BPPV的患病率在老年人和妇女中增加,发病高峰在50至6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1至3:1。据报道,BPPV还与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症以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有关——这种关联不能用年龄或性别来解释。BPPV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耳石从囊性耳石的黄斑处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当头部相对于重力的静态位置发生变化时,耳石碎片会移动到半规管内的新位置,导致虚假的旋转感。BPPV通常发生在后半规管,这是最依赖重力的管道,这类BPPV占所有病例的60%至90%。然而,BPPV累及水平半规管的患者比例可能被低估了,因为累及该部位比累及后半规管更有可能自发缓解。BPPV很少累及前半规管,可能是因为前半规管位于迷路的最上方,在那里耳石碎片不太可能被困住。 策略和证据 BPPV必须与其他更严重的急性或偶发性眩晕病因相鉴别。病史记录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以区分中风、前庭神经炎和BPPV。检查应包括持续性眼球震颤的眼动测试、垂直眼球错位和提示中枢原因的前庭反应模式。据报道,这种测试对中风的诊断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早期使用磁共振成像更准确。如果头部相对于重力位置的变化引起BPPV的症状并引起BPPV的特征模式,则支持BPPV的诊断。由于大多数医生不熟悉颅骨中半规管的精确解剖关系,因此解释不同的位置性眼震并执行正确的复位手法可能具有挑战性。 BPPV有时会涉及一只耳朵的多个耳道或双侧,因此很难识别眼震的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BPPV发病率高,50岁以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更易患此病。 01.BPPV最新临床分类 ▎按病因分类 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97%。 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按受累半规管分类 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 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 前半规管BPPV:少见类型,约占1%-2%。 多半规管BPPV: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02.如何定位受累半规管?

治疗BPPV首选手法复位,准确定位责任半规管是复位成功的首要环节。 以躺下或坐起诱发的眩晕,且主诉旋转方向呈前后翻转者多源于前后半规管BPPV,后续变位试验应以Dix-Hallpike test为主。▎Dix-Hallpike test 变位性眼震试验: 患者坐于检查台上,检查者将患者头部向右转45°,保持上述头位不变,同时将体位迅速改变为仰卧位,头向后垂悬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BPPV者,头转向患侧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 以仰卧位向左/右翻身、低头/仰头诱发的眩晕,且主诉旋转方向呈向左或右旋转者多源于水平半规管BPPV,后续的变位试验应以仰卧滚转试验(Supine Roll test)为主。 ▎Supine Roll test滚转试验:

怎样识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怎样识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一、概述 想知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怎样引起的吗?那么现在就跟 着某同事来了解一下吧!人类能够正常活动,主要是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因为在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后者称为耳石,前者称为耳石器。有的医生把由于耳石器病变引发的眩晕称为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还在探讨中,但也有人认为和耳石器中的耳石脱落有关。所以,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探讨一下吧! 二、步骤/方法: 1、人们常常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医生治疗就是通过手法转动,将在迷宫道中滚动的滚珠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恢复平衡。这个就好比小孩玩滚珠一样的。 2、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如今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各种活动中,头部的轻微碰撞,都可能日后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成为危险人群,但引发的原因不明;社会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人耳器官功能减退,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眩晕是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的。因此,得此病的人很多,往往占医院门诊眩晕病人总数

一半以上。由于手法治疗有效,许多患者完全康复后,对治疗非常满意、感到医生非常神奇。 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应该和什么病鉴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点是:与固定方向的头位变化有关,时间很短,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发现特殊的眼球运动变化。有的颈椎病病人的眩晕表现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非常相似,颈椎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排除,脑供血不主不足(循环障碍)除了眩晕外,还有复视,共济失调表现,由于脑血管疾病急、重,有可能危及生命,而且许多病人发病时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此外,有些脑肿瘤病人早期症状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同,应该高度警惕。因此,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耳科医生必须知识全面。面对典型的、与位置变化相关的眩晕,而本专业又无法解释、治疗无效时,神经内科、骨科医生应该考虑排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三、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人们就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很多人都无法辨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样就很有可能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人们要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耳石症一动就晕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发病率约占40%~50%。女性比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耳石症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症状是头部位置变化(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min,其他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是如何引起的? 椭圆囊里管平衡的耳石的碎片脱落到某个半规管里,半规管里有淋巴液,头一动耳石就动,人就会感到眩晕。 耳石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头部外伤:外伤易使耳石的碎片脱落。 2.耳石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耳石明显退化,影响连接稳定性。 3.缺钙:耳石就是石头,即碳酸钙结晶,如果缺钙,耳石就会疏松易脱落。 4.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压力大、失眠熬夜:这些因素使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促进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的异常分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内耳微循环不完全代偿,耳石脱离黏液后自行脱落。 5.内耳供血不足: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后,易引起内耳血管损伤,内耳缺血使得耳石的吸附能力变差而容易脱落。 如何快速识别耳石症? 大家只需要记住这3个字:短、动、床。 短:头晕和眩晕发作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min,但是可以每天反复多次的发作。 动:发作与头部体位改变有关,如转头、仰头或低头,但无论是躺着、坐着还是站着,只要头不动就不会晕。 床:发作往往是在起床、躺下或是左右翻身时出现。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加上最近过度劳累或失眠,就有可能是耳石症,请您一定要就近前往耳鼻喉科、神经内科或眩晕门诊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尽快康复。 耳石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位置试验 (1)Dix-Hallpike试验:通过眼震特点,判断是否为前半规管或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常用检查手法。 (2)Roll test滚转试验:确定外半规管耳石症的常用检查。 2. 听力学检查 包括纯音测听、声阻抗、耳声发射、耳蜗电图等。 耳石症的治疗及预防 1.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是耳石症的首选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达92%以上。 复位时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 (1)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 Epley 法 ①患者坐位,头向患侧转45°; ②快速后仰,使头部与床呈20~30°; ③头向健侧快速转90°; ④头继续向健侧快速转90°,同时身体向健侧侧卧; ⑤扶患者保持该头位缓慢坐起。 以上每一体位需保持30~60s,待眩晕和眼震消失再继续下一体位,重复1~2次。

眩晕科普知识

1.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体内病理或生理性位置觉刺激与大脑高级感觉中枢的冲突,是人体平衡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包括自身旋转感或周用景物旋转感、摆动感、漂浮感、升降感及倾斜感等,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不敢睁眼、活动受限、平衡失调及耳鸣、听力下降等。眩晕虽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但其根本原因多是山各种病变对内耳前庭平衡系统影响导致两侧前庭系统不平衡所致,约占眩晕病例的70%o 2.耳源性眩晕常见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梅尼埃病(MD) 前庭神经炎 ❖突发性聋伴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MV) 3.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俗称耳石症,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具有自限性、常见的前庭周圉性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临床特点:眩晕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最多见的是床上坐起、躺卧、床上左右翻身、屈身或仰视时出现眩晕。 ❖持续时间短暂。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老年性退行性改变时,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并沉积于此。(2)外伤:头颅外伤后或头部加速运动,可出现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3)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淋巴痿、梅尼埃病缓解期等,均可导致耳石脱落。(4)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致内耳供血不足,囊斑之胶质膜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4.梅尼埃病:是一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 临床特点: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伴自主神经反射现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缓解耳鸣:在眩晕发作前存在,初为低调性,反复发作后为高调性,发作时加重,间歇期减轻。 耳聋:反复发作后出现,常为单侧性,发作时加重,间歇期减轻,随发作次数增多

眩晕【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水平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

眩晕【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水平半规管耳石 的检查及复位方法 前言 昨天我们传播了“眩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后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眩晕【2】视频:耳石症复位法详解,让不老实的“石头”归队!”。 今天我们接续传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水平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 •先科普一下,轻松认识“耳石症” 手法复位“耳石症” @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法 1 Babecue复位法 主要用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的复位治疗;当行Roll试验时如果出现向地性的眼震,考虑水平半规管管石症,采用此方法进行复位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图3示左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头向患侧扭转90°,迅速平卧(图中A位置);待眼震及眩晕消失后,将头转为仰卧位(图中B位置),继而头向健侧转90°(图中C位置);待眼震及眩晕消失后,头再转90°,使鼻尖朝地面(图中D 位置);继续朝患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图中E位置);然后坐起;连续翻滚360度,使耳石最终从水平半规管移回前庭。上述每一体位待眼震眩晕消失后再保持1min。 图1: Babecue手法复位方法 嘱患者依次从患侧侧卧—仰卧—健侧侧卧—俯卧,连续翻滚270 度,耳石最终从水平半规管型移回前庭;图中所示为耳石颗粒在半规管内不同体位所在的位置。

2 Gufoni 复位法 在行Roll试验时,临床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眼震:水平向地性和水平背地性。对于向地性眼震,主要考虑是水平半规管管石症,则采用上述所提到的Babecue复位法;如果出现背地性(离地性)眼震,目前认为主要是壶腹帽处有耳石碎屑,或壶腹帽附近的水平半规管前臂中有浮动的耳石碎屑;因此在复位之前需要将这些耳石碎屑脱落并转移到水平半规管的后臂中。 针对此类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则主要采用Gufoni复位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正坐,背部和头部挺直(图中a位置),然后快速向患侧(图示左侧为患侧)卧倒(图中b位置),保持姿势1至2分钟,直到患者眼震消失或明显减弱,然后迅速将头部向上旋转45 度(图中c位置),保持2分钟后让患者缓慢坐起(图中d位置)。 该手法旨在使水平半规管长臂壶腹帽处的耳石碎屑转移到更后的位置,这样耳石才可能掉回前庭,如下图2所示。 图2:Gufoni法 对左侧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进行复位,患者正坐,背部和头部挺直,快速向患侧卧倒,保持姿势1至2分钟,待患者眩晕眼震消失或

眩晕的健康教育

眩晕的健康教育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人在静止状态下感到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摇晃的感觉。眩晕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内耳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血压异常等。为了更好地了解眩晕症状及其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健康教育文本。 一、眩晕的定义和症状描述 眩晕是指人在静止状态下感到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摇晃的感觉。眩晕可以伴随以下症状: 1. 头晕:感觉头部轻飘飘的或不稳定的。 2. 晕眩:感觉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摇晃。 3. 平衡问题:感觉走路不稳或容易摔倒。 4. 恶心和呕吐:有时伴随恶心和呕吐的感觉。 二、眩晕的常见原因 眩晕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内耳问题:内耳是平衡感知的重要器官,内耳问题如耳石症、迷路炎等可以导致眩晕。 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震荡等可以引起眩晕。 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可能会引起眩晕。 4. 血压异常:低血压或高血压都可能引起眩晕。 5. 其他原因:缺乏睡眠、焦虑、贫血等也可能导致眩晕。

三、预防和管理眩晕的方法 1. 预防内耳问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或震动环境中,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耳部感染。 2. 合理用药:在使用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如有眩晕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3. 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控制血压。 4.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减少焦虑和压力。 5. 平衡训练: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站立单脚、闭眼行走等,有助于提高平衡感知能力。 四、何时就医 如果您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 眩晕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正常工作和活动。 2. 眩晕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头痛、呕血、意识丧失等。 3. 眩晕持续时间较长,超过数小时或数天。 4. 眩晕发作频繁,每周出现多次。 五、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眩晕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您的病史、症状描述、发作频率等。 2. 身体检查: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平衡功能检查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而可能的诱因则多见于外伤。 临床特点: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 2、眩晕特点: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 (3)适应性(易疲劳性):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3、眼震特点:同眩晕特点方向:旋转性或水平性、向地性 治疗:该病药物不能治愈,手法复位有奇效。 疾病分类 老年病科 疾病描述 位置性眩晕分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两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是在某一特定头位时,激发伴随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但不伴有耳鸣、耳聋等耳宣传员症状。

症状体征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1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疾病病因 主要是由于耳石器异位所引起,也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耳石病

耳石症护理问题及措施

耳石症护理问题及措施 耳石症(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内耳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突发的眩晕,通常在头部改变姿势时发生。以下是针对耳石症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1. 眩晕发作时的护理问题: -问题:突发的眩晕可能导致患者摔倒或感到不适。 -措施: -在眩晕发作时,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 -避免突然改变头部姿势,特别是俯仰或仰卧。 2. 头部姿势调整问题: -问题:患者需要避免特定的头部姿势,以减少眩晕发作的可能性。 -措施: -教育患者正确的头部姿势,特别是避免头部向后仰或向前低。 -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头部姿势的变化。 3. 活动和锻炼问题: -问题:患者可能因眩晕而避免进行正常的活动和锻炼。 -措施: -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帮助患者逐渐增加活动水平。 -教授平衡锻炼,有助于改善耳石症引起的平衡问题。 4. 情绪和心理问题: -问题:患者可能因为频繁的眩晕发作而产生焦虑或抑郁。 -措施: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寻求心理健康专业帮助。 -教授放松和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焦虑。 5. 药物治疗问题: -问题: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帮助控制眩晕症状。 -措施: -确保患者理解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监测药物效果,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 定期复查和监测问题: -问题:耳石症可能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治疗计划。 -措施: -定期进行专业的耳鼻喉科检查,以评估病情。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症状变化。 7. 康复训练问题: -问题: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适应性平衡能力。

-措施: -推荐患者参与物理治疗或康复训练。 -教授适当的平衡训练和眼动训练。 8. 饮食和水分问题: -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因眩晕而出现食欲不振或不愿意喝水。 -措施: -提供轻食或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不适感。 -鼓励患者逐渐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9. 社交和日常生活问题: -问题:眩晕可能对患者的社交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措施: -提供社交支持,鼓励患者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 -教授应对眩晕的应急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针对耳石症患者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指导,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患者的独特状况。

[指南共识]2017AAO-HNS临床实践指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更新版)

[指南共识]2017AAO-HNS临床实践指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更新版) 2017年3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更新发布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指南;新版指南是对2008年发布的早期指南的更新;根据新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证据,新版指南对临床上的重要建议做了修改。 与前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主要改动包括: 1.向指南更新小组新增一名患者权益保障人员; 2.新证据源于2项临床实践指南,20项系统评价及27项随机对照研究; 3.加强患者教育,重视共同决策; 4.用一种新的方法来阐明动作语句关系; 5.对BPPV的诊断和管理建议进行了新增与扩展。 新版指南在行动声明方面强烈建议: 当眩晕与旋转相关时,临床医师应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诊断患者是否为后半规管BPPV;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新版指南强烈反对,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后对患者进行体位限制。 另外,新版指南还建议临床医师: 1.执行仰卧滚转测试,以评估水平半规管BPPV; 2.区分BPPV与其他原因的不平衡,如眩晕和头晕; 3.评估影响BPPV患者管理的因素,如运动障碍/平衡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家庭支持不足,跌倒风险增加等; 4.初始观察或治疗1个月后重新评估患者,以记录症状的缓解或持续; 5.当BPPV未治愈时,医师应进行重新评估或考虑其他潜在外周前

庭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6.教育患者注意BPPV对其自身安全的影响,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和随访的重要性。 总之,新版指南建议强调了BPPV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增加了恰当的治疗和定位策略,减少了不恰当前庭抑制药物与辅助测试的使用。 参考文献: Bhattacharyya N, 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Update).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 Mar;156(3_suppl):S1-S47. 点

【眩晕专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眼震和眩晕产生机制(1)

【眩晕专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眼震和眩晕产生机制(1) 本文作者: 于栋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眼球震颤,简称眼震,是眼球的一种不随意的节律性运动,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和快相运动组成。慢相为眼球向某一方向的缓慢运动,由前庭刺激所引起;快相则为眼球的快速回位运动,为中枢矫正性运动。眼球运动的慢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低的一侧,快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高的一侧。便于观察,通常将快相所指方向作为眼震方向。 一、半规管刺激诱发眼球的运动和眼震 展开剩余79% 二、BPPV眼震方向的定义 眼震以快相方向而定,可分水平性、垂直性和旋转性等。 在BPPV的诊断中,眼震的方向有特别的界定。在滚转试验中,病人左转头和右转头或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时,诱发的水平性眼震与地面垂直,快相可以向地,亦可背地,水平性眼震的快相如向地,称之为向地性眼震;如背离地,则称之为背地性眼震,或向天性眼震。在Dix-Hallpike试验中,以眼球的上极为标志描述旋转方向,记录眼球的上极转向左侧或右侧,或记录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同时描述垂直方向,上跳性或下跳性。 三、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和眩晕产生机制 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多在平躺左侧和/或右侧翻身时,诱发眩晕发作,可伴有恶心、呕吐。平卧时,水平半规管所处的平面大致与地面垂直,在重力的作用下耳石最容易在半规管内运动,引起内淋巴液的流动,刺激壶腹嵴,引起眩晕发作和眼震。 以位置试验中的翻滚试验为例,讲述眩晕和眼震产生的机制。 (一)管结石症(后臂型)

1. 平卧时,双侧水平半规管与地面垂直,壶腹位于上内侧,非壶腹位于下内侧,耳石多数位于非壶腹端即后臂。 2. 头向患侧旋转时,耳石在重力作用下,克服各种阻力,向壶腹端运动,引起内淋巴液流向壶腹,壶腹嵴帽向椭圆囊偏斜,患侧兴奋,产生快相向患侧的水平性眼震,患侧眼在下,即向地性眼震,客观体征为眼震,主观感觉为眩晕(图2)。 3. 头向健侧旋转时,耳石在重力作用下,向非壶腹端运动,引起内淋巴液流离壶腹,壶腹嵴帽向偏离椭圆囊,患侧抑制,产生快相向健侧的水平性眼震,健侧眼在下,即向地性眼震,伴眩晕(图3)。 (二)管结石症(前臂型) 耳石也可以位于管腔内靠近壶腹位置即前臂型,这种情况在左右偏头时,引起耳石的运动与后臂型管结石症相反的运动,同样产生方向相反的眼震,但持续时间<1分钟,并且在向患侧旋转时诱发的眼震和眩晕更加强烈。 (三)嵴帽结石症 1. 平卧时,双侧水平半规管与地面垂直,耳石粘附于壶腹嵴帽上。 2. 头向患侧旋转时,在重力作用下,壶腹嵴帽受到位于上耳石牵拉,偏离椭圆囊,患侧抑制,健侧的兴奋性相对高,产生快相向健侧的水平性眼震,健侧眼在上,即背地性眼震或向天性眼震,伴眩晕发作。 3. 头向健侧旋转时,在重力作用下,壶腹嵴帽受到位于上耳石牵拉,偏向椭圆囊,患侧兴奋,产生快相向患侧的水平性眼震,患侧眼在上,即背地性眼震或向天性眼震,伴眩晕发作(图4)。 无论在管结石症还是嵴帽结石症中,兴奋性刺激引起眩晕和眼震的强度大于抑制性刺激产生的眩晕和眼震。因此,在管结石症中,患侧旋转诱发的眼震强和眩晕重;而在嵴帽结石症中,健侧旋转诱发的眼震强和眩晕重。在管结石症中,在头部旋转停止后耳石也逐渐稳定,因此诱发的眼震持续时间多少于1分钟。而在管石中,耳石对壶腹嵴存在持续性牵拉,因此诱发的眼震持续时间多大于1分钟。

【教案总结】-2021耳鼻咽喉科(医学高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精选试题)

耳鼻咽喉科(医学高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叙述正确的是() A.与耳石脱落无关 B.耳石颗粒复位是首选疗法 C.首选药物治疗 D.不复发 E.年轻人发病率高于老年人 2、需要行前庭肌源性电位检查的疾病是() A.Tullio现象 B.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C.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D.中耳加压诱发的眩晕 E.颈性眩晕 3、最常见的眩晕症是() A.中枢性眩晕 B.前庭神经炎 C.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D.梅尼埃病 E.前庭阵发症

我感到四周一片黑黢黢的,伸手只见黑暗的寂寞的夜,我的呼吸随之暂停了,人却被倾盆大雨淋成了落汤鸡,是泪水和汗水的混合。。在线影院 https://www.doczj.com/doc/8219184979.html,/ 。 我回想着,那时候我仍然用力地咀嚼着他弄的食物,全然不顾他的感受,只见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嘴唇翕动着,同时鼻子抽搐了几下。 四 孩童时代,大概打我记事起,他就像百姓一日三餐一样,定时在我耳边念道:“好好念书,将来出人头地,看谁还敢欺负咱。一天想着玩,能成啥?”他严厉且又狠狠的训话,就像壮士临行前的口号,常常使我既沉重汗颜,又豪情万丈,有时候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出息。我就当做我的座右铭牢记在心,只是不知其深层次的含义罢了。 八年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进了县第四中学校,这是个不上不下的学校。因离家较远,只好选择住读。 到了高三,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每一个同学的脸上挂满了忧郁的神色,又一边心怀梦想,过着三点一线的枯燥的应试生活,就连周末一整天的休息时间也被剥夺了。三年的住读生活,使我更加独立,似乎开始理解并践行他的经典至理名言,同时,也懂得了他送给我的座右铭的奥妙。正因如此,思乡情结越来越重,越来越想摆脱现在嘈杂沉闷的乏味环境,所以一念之差,我就趁着周日夕阳余晖疾驰回家了。

眩晕症的健康宣教

眩晕症的健康宣教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天旋地转的晕眩,伴随自律神经失调症状,如恶心、呕吐和冒冷汗等。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常见的眩晕类型包括耳源性眩晕、颈性眩晕、小脑疾病和植物神经官能症等。耳源性眩晕是指由前庭迷路异常引起的眩晕,可能由于前庭感受器的病理导致眼球震颤。颈性眩晕则通常与颈椎肥大性骨质增生有关,引起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头晕眼花的感觉。小脑疾病和植物神经官能症也可能导致眩晕症状。 眩晕的表现可能为旋转性、浮动性、摇摆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地面移动或倾斜等感觉。这些表现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综合出现。一些病人可能只有头晕眼花的感觉,转换体位、情绪因素、劳累、乘车、走路等也可能诱发眩晕。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眩晕常常夹杂其他症状与体征。

对于眩晕症状,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以确定病因。一些病人可能伴有单侧或双侧耳鸣,提示基底动脉的分支内听动脉供血不足。有时,眩晕成为本病早期的惟一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神经官能症的头晕、头昏等不是真正的眩晕,其症状的波动常与情绪变化有较密切关系。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不同疾病所表现的眩晕特征也不同。例如迷路炎是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导致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常伴有鼓膜穿孔。链霉素中毒则可以通过用药史和表现来诊断。前庭神经元炎则通常在发热或感冒后突然发作,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等症状。 治疗眩晕的方法因病因和症状表现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急性发作期,应以驱邪治标救急为主;而在缓解期,则应采用扶正固本的原则。西药可以用于对症处理,如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物等。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耳蜗神经功能检查和颈椎X线检查等。康复方法则包括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