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探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关系

初探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关系

初探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关系

作者:冯佳妮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2期

[摘要]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是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综合艺术。它集形、光、声、色于一体,拥有多种表现手段。但究其根本,画面与声音无疑是它构成的两大基本元素。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完美与统一是衡量电视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要使二者达到完美和谐统一,彼此互补、相得益彰,就要充分运用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的综合组合等表现手法。

[关键词]电视画面同期声音乐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59-02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观众不仅能从画面中感受到电视艺术的魅力,而且能通过声音更加深化这种魅力。因此,画面与声音,确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缺一不可。

但是,从目前地方台电视节目的制作情况看,不少节目在如何自觉地把声音纳入整体构思,如何自觉地运用和发挥画面与声音相协调等方面做的很不够。可以说是一些地方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从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入手,浅谈电视节目画面与声音的完美与统一。

一、同期声与画面

我们知道,电视节目中的声音不外乎同期声(包括伴随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人物的说话声)、音乐和解说。应该说,这三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节目中不可能让三者同时我行我素,各行其是。更不能不顾画面内容而让声音独行天下。声音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协调一致的,它们与画面也是协调一致的。声音与画面在一个节目中均应找好自己应处的位置,以及应尽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

视听双通道的电视媒体传播特点赋予电视的独家优势是对事件现场的传真纪实性,即把发生事件的现场环境、气氛、情绪等通过电视屏幕,以视听两个通道(包括画面、声音、文字颜色等),真实、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甚至做到报道过程与事件发展的同步。现场同期声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的有力的表现手段。生动、典型的现场同期声,特别是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其他典型的背景声,能够充分体现电视节目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完善的宣传效果。它在视听手段上,在时空两个维度连续性上同步对位于现实的环境,直接、客观、准确、生动地记录下现实发现的种种事件,从而构成综合的、立体的、多通路的信息传播动势。同期声包括自然音响和人物说话声。自然音响不同于语言。它是一种缺乏明确语义和严密逻辑的特

殊声音。人们往往把它归于非语言传播系统。它虽然不如有声语言那样“义正辞严”,抑扬有致,但它在反映事物运动时,却获得比有声语言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的效果,使抽象的语言立体化,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电视片《南方丝绸之路》的片头,有一组马蹄特写镜头,编导对它进行慢格处理的同时,配以夸张处理的马蹄声——这是强调,也是一种象征,它先声夺人,把观众引入空谷回响的群山之中。它向观众预示:南方丝绸之路正是马帮在崇山峻岭中一步一步踏出来的一条艰险而漫长的路。在这里声画是同步的、合一的,但声音是夸张的。放在全片之首的画面与音响的这种双重特写,是强调、是悬念,他突出了南方丝绸路的特色,从而吸引观众去关注片子内容。

自然音响和画面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音形相连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视听联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由之路。事物在一定的空间里发展,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体,电视的长处恰恰在于把人物、景物的图像和声音同时播发出来,对图像具有更具体、更直接的真实感,使观众增强了现场感。当然,自然音响不应该成为我们编导节目的一种目的,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给所拍摄的画面以生命,增强其真实感而使用自然音响,我们使用自然音响更是为了间接地说明我们的画面,去点活画面深处闪光的信息点。这样认识,才能使自然音响称为一种艺术手段。

二、音乐与画面

声音范畴中的音乐,是具有本身特有规律的听觉艺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以它自身所擅长的抒发性的艺术魅力,对节目主题思想的深化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电视节目增添了斑斓的艺术光彩。它与电视节目中的画面相结合,绝非一般伴画面内容的客观自然声响再现。而是通过音乐这种听觉艺术手段,更加深刻地体现和揭示其内在的情感灵魂、环境气氛等,以完美地表达主题。

音乐由于它以声音为最基本的表现因素,或者叫做“物质材料”,因此,以无形的声音构成的音乐只有在时间中才得以表现,得以发展。也就是说,音乐是时间艺术,它在时间中发生着、进行着、消逝着,它具有鲜明的运动性。从第一音符开始,到最后一个小节结束,音乐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才能使人获得对作品的内容、形象的完整的认识与感受。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从第一个主题的显示,到终曲乐章的“欢乐颂”,音乐是在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过程中才使人们整体地欣赏与理解了这部杰作的。音乐的这种运动性特性,与电视的基本特性是一致的。它们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时间运动和持续来发挥本身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与电视在运动性这一特性上的一致,是研究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声画上的关系的有力依据。同时,音乐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音乐能抒发和表达情绪或感性,但却不能在音乐中阐述和说明这种情绪或感性赖以产生的更加具体的缘由或表现方式。它不擅于表现声画的具体概念。如:作曲家可以描绘早晨的霞光,但却无法用音乐具体地说明早霞的形态、变化的时间、形成的各种状态等。这说明,音乐以外的主观、客观万物无疑都是确定的,红、绿、喜、忧,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都是确定的。但作为艺术的音乐,却在表现和抒发种种情态之中具有不确

定性,也就是说,音乐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不可能也不必要具体地描写人物、事物的情态这一点上。

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音乐具有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就使得它与电视这种视觉艺术的结合有了更广阔、更深入的表现天地。例如:电视报告文字《雕塑家刘焕章》里的音乐,编辑根据自己对该片主题思想的理解选择了《沙鸥组曲》为该片音乐。片中刘焕章热爱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与沙鸥为中国女排冲向世界的奋斗精神有着相同之处。因此,《沙鸥组曲》的主旋律移借到该片中显得极为和谐自然。

音乐与画面同属综合艺术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之列,只能根据节目的主题思想及其结构中的具体情节安排需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声画有机结合,相互关照、协调。

三、解说与画面

解说就是通过对电视画面作一定的解释说明,表达创作者意图的一种手段,它的主要功能是延伸画面、补充画面不足,挖掘画面内涵,提炼升华主题,连接画面实现语言蒙太奇,顺利转场,协调电视片的综合艺术效果等。

解说词是撰稿人根据主题和画面需要写出的,但在表现解说词的时候却必须由人的声音来完成。因此说,解说不是解说词。解说词是死的文字,解说是活的声音。无论是何等种类、何等质量的解说词都必须经过声音上的处理,才能与画面合为整体。它的根本作用就是使文字描绘变成人的活动着的情感。解说以解说词为蓝本,在画面、音乐、背景声的情感基础上,构成自己的解说创作蓝图。比如《雕塑家刘焕章》的开头解说词:“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人说,他是木匠。有人说他是石匠。然而,他不做家具,也不砌墙。是啊,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同木头石头打交道了。起初,大概是好玩,后来却成了他拆不开,放不下的、棒打不回头的爱好和职业了……”这段文字显然是个“大包袱”,不知说谁,也不知说什么,可是一看画面,一个满脸长着大胡子的中年男子在奋力劈木头、凿石头。最后一句出字幕标题《雕塑家刘焕章》,便觉得既是悬念,又明明白白,恰到好处。

画面传达的信息,从本质意义讲是处于无序状态的,它展现的是相对隔绝的事件片断,要使这一部分画面与那一部分画面联系起来,变成一个叙事整体,需要一种逻辑因素,这种逻辑因素往往就是解说。这时的解说就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帮助观众对主题的理解,进而把各种不同水平的理解加以引导深化,使观众由“熟知”变为“真知”,由表面走向深入。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有两组画面:一组是解放军帮助修建“引滦入津”工程牺牲了一部分指战员,天津人民为纪念他们,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另一组画面是清代的帝陵——东陵。两组画面组接,如果从表面上看,大概只有两个建筑在空间位置比较接近,而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关系,需要解说加以揭示:“七百万天津人民没有忘记在这里牺牲的军人,他们将千秋万代守候着滦水南流。离他们不远处正是清东陵。帝王们都想万岁、万万岁。然而,谁才是真正不朽的呢?”解说揭示了画面组接的深刻内涵,大大强化了观众对直观画面的感受与理解。

解说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内容上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且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的关系,不是一个功能互补的关系。解说使画面传达的信息更明了、更完整;画面使解说传达的信息更生动、更直接,使人增强对事物感受的满足程度。可以这样认为,在电视片中,解说主要作用于人的理智,画面主要作用于人的感觉。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考虑到两者不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使两者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求得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张丽

五 影视艺术的画面和声音

五影视艺术的画面与声音 电影和电视作为视听艺术,是用最具视听造型性的声画语言来叙述故事,完成作品的。画面和声音就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语汇。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的原材料,但其本身又是由诸多元素融汇组合的复杂的系统构成。一方面它们是一种有着形象价值的具体现实表达,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根据导演的额意图摄取的一种艺术化的素材。 一、画面:运动的光电影像 1、影视画面的含义和特性 影视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也是最主要的构成元素。影视画面通常指把借助于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上或磁带上,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影视画面利用人类的视觉生理、心理特性(视觉暂留和透视原理),通过光影将一个二度的、由静止画面构成的平面视觉形象转化为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运动图像。 影视画面虽说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感知,但它并不是客观的物像,而是借助物质材料的光影技术手段,为了一定的艺术目的和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现实物像进行记录、改造和加工而成的。影视画面中的影像既是对现实物像的记录,也是对现实物像的重新制作。 影视画面的特性表现在: 第一,客观现实的再现性。影视画面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现,一种自然的现实主义的再现。它强调和突出的客观现实是在空间和时间中各种具体的、肯定的、单独的面貌。尽管这种客观现实本身有可能是被人有意识制作的,如画面中的人物是由演员按照剧本的规定扮演的,场景是由人工搭建的,故事是经过精心编造的,但胶片或磁带上的影像都来自于摄影机或摄像机对这些客观物像的记录。 第二,主观心智的表现性。影视画面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记录,而且是影视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世界人生以及艺术理解所作出的对客观物像重新建构。这种包含着影视创作者主观意识的影视画面,作为一种符号就体现了主观心智的表现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影视影像是一种‘缺席的在场’:它让观众产生一种逼真的‘在场’感,但同时观众面对的又是一种经过艺术和技术处理的光影图像,真正的现实是‘缺席’的。借助这一特征,一方面影视艺术比其他艺术样式都具有更逼真的复制再现力,另一方面,它也比任何其他艺术样式具有更潜在的主观表现力。”(彭吉象语)影视画面的符号性很难从某个孤立的影像上完全显示出来,它的深刻意义更取决于观赏者对影像之间的关系、上下文之间关系的领悟与阐释。如英雄牺牲后出现的青松;《战舰波将金号》中的石狮子。 第三,画面涵义的模糊性。影视画面是有涵义的,但其涵义的表现并非单个画面涵义之和,而是画面组合之后产生的新涵义。影视画面涵义的理解,会受影视上下文关系、观众的思想观念与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制约。不同的观众会因为自身的审美趣味、文化修养、人生观等的不同,而对同一种影视画面及画面组合产生不同的看法。这就是画面涵义的模糊性。影视画面在拥有形象的确定性的同时,还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含混性。影视画面涵义的模糊性并不妨碍影视思想内容的表达和理解,只要观众进行内在的思考和审美评判,就能准确地理

第三节 声画关系与电影叙事系统

第三节声画关系与电影叙事系统 第一章声音与画面关系 第一节声音的一般知识人的视觉神经传递的信息速度为1200-1400米/秒,听觉神经传递信息800-1200米/秒。因此人们从听觉中感知的信息传递速度不及视觉,人们总是先看到后听到,在影视作品中也如此,画面提供的信息总是最先被观众接收。 第二节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虽然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生源的声音。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之外,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的形象。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二〉、声音结构三维空间声音进入电影之后改变了拍摄方法,因为声音具备强有力的塑造,拓展空间的能力,环境中的声音深度可以加强二维画面的空间感。声音对空间的塑造可以通过对音质,音量,清晰度,混响,音调的控制来反应摄影机和主体在画面中的相对距离,使主体接近或者远离而产生空间的深度感。还可以通过画外空间的声音塑造打破二维画面的平面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银幕空间“场” 的存在。“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是声音对电影的重要贡献,也是电影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 第三节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按照声源的特点对声音分类:人声,自然音响,音乐 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同期声---对白,自然音响,动作印象 配音---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动效,音乐 一、音效我们生活在声音充斥的环境中,环境音响是电影建立生活真实感必要的视听材料,除此之外,从总体上讲的音效对于电影叙事和情绪表 达两方面都有贡献 (一)叙事功能:音效可以传达环境信息,有丰富的视觉感,在电影叙事中,音效除了能和画面配合塑造更逼真和生活化的场景外,还能够作为叙事的动力,打破原有画面内的平衡状态,使故事向前推进。 (二)情绪表达功能:音响可以创造出一个声音环境,形成真实的幻象,可以烘托出一种情绪气氛。声音本身也有情绪,有些自然音响本身的情绪感,节奏感在电影的特定情绪中会得到强化,甚至夸张。例如音效和场景一起构成电影烘托情绪表达主题的意象,并不仅仅是独立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声音与故事情节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出现相对应的视觉形象,只是作为场景的情绪元素。有时,对于声音的反常处理可以强化戏剧效果,常常出现在超现实风格的电影中。 电影和声音的最重要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可以创造出时间的节奏感,另外一种节奏模式是由故事情节提供的,情节发展的快慢,对白和讲话的语速,还有剪辑的频率和镜头长度也给电影独特的节奏特征 (三)声音的转场功能:声音是电影及其重要的转场手段,不仅可以使上下镜头间建立联系,还可以使画面的转换实现自然的过渡,减小视觉的跳跃感。声音转场的基本类型有:声音跌宕,声音前置,声音的交叠,相似声音的剪接等,这主要是从处理前后场景,镜头中声音的方式来划分的。 三、电影音乐 (一)电影和音乐的关系密切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接近音乐的,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不是直接而具体的,但是在激起人的情感和情绪方面的反应是最准确合细腻的。音乐的情绪调子决定了电影画面的气氛,神韵,情绪。电影音乐很大地丰富和提升观众对电影的情感反应〉它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强化视觉画面中的情感内容,刺激画面中的运动感,暗示或传达画面不能单独表现的情感。好的配乐应该是有意义的结构性元素(二)电影音乐一般意义上功能电影配乐能够创造具有结构意义的节奏和刺激观众的情绪反应,这是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确立一场戏的情绪,气氛,加强戏剧性效果,配合人物和画面运动的节奏概括与暗示主题,音乐就像非剧中人的解说词一样,对叙事空间的事件从音乐上(感情、情绪)作出评价。 (三)电影音乐的特殊用法 1.造成一种地点感和时代感。每个时代的音乐,无论从社会内容,乐曲的旋律,曲式,演唱方式还是流行的乐器都各不相同。一首使用得当的时 代音乐可以很好地配合视觉方面的时代布景,道具,服装,发式。 2.提升对话的戏剧效果。音乐有时像对白中的情感性的标点符号一样,传达语言之外的微妙情绪,这类音乐应该是不喧宾夺主的,几乎让人不能 察觉它的存在。 3.揭示人物内心。音乐有时要超越画面从属地位而承担部分的叙事功能,使导演能传达那些往往不能直接通过语言或画面说出的内容。常用于对 人物心理状态的表现方面。 4.音乐实现对场面的一种评价,配乐后的画面又多了一层意味。特别是在一些有强烈反讽意味的场景中,音乐的这类用法更为常见。 5.音乐本身是独立的。音乐本身具有的性质,画面是一个平等的伙伴,音乐扩展场面的含义和情绪内容,完全独立于影片具体情节情境。 四、画外叙述声总的来说,画外叙述声是一种非常文学性的电影手法,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叙事任务时,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叙事, 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从画外叙事者和叙事关系上可以分为:内心独白,旁白和解说词 (一)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的超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声以人物的内心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兼叙事者)第一人称在非叙事时空对事件的评价。内心独白的作用在于它对人心理层面的挖掘,电影电视使用视听记录机器,通过摄取生活的表象来表现深层的含义,但不是所有的

声音与画面的相互配合

声音与画面的相互配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是处处可见的,它不似画面、颜色那么的有触感,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可以带给我们以震撼,声音与画面是构成电视的两个因素,声音与画面只有协调、巧妙地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才可以配合着画面给我们以喜怒哀乐。动画的不真实性,更是体现出了独特的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动画中声画交融的过程,是真实电影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最常见的便是声画合一,即画面中的视觉效果和他所发生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步调协调一致,给观众以充足的立体感。 画面与声音是构成动画影片的两个要素。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是剪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的加入丰富了动画影片的信息,提供了形成节奏的重要手段。声音与画面只有协调、巧妙有机地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是声音、画面结合的艺术。在影视作品中声音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影视审美价值的创造。 例如《秒速5厘米》,《秒速5厘米》是新海诚创作的一部写实动画,动画以一个少年为故事轴心而展开连续3个独立故事的动画短篇,时代背景是从1990年代至现代的日本,通过少年的人生展现东京以及其他地区的变迁。第一话《樱花抄》描述贵树与明里年幼时恋爱的心情,

以及他们重逢的一天,第二话《宇航员》描述以对进入高中就读的贵树怀有好感的澄田花苗的视角来展现贵树与明里分别后的生活,第三话《秒速5厘米》则刻画了贵树和明里长大后内心的种种彷徨。 从故事上说,其实并没有新意,但新海诚的优势是画面。“画得像照片”本是违背绘画规律的一件事,但在工业流水线中,快速地画出像照片一样的背景,配合音乐和镜头切换,倒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有距离的代入感——“像”照片而不“是”照片,反而产生另外一种梦幻感。 从背景音乐上,影片的开头,在女主人公的声音中,画面呈现出樱花掉落水中的场景,女主人公的一句话道出了影片片名的含义,每秒钟樱花掉落的的距离是五厘米,开头给人以很沉寂的感觉,但随后出现的鸟叫声,伴随着男女主人公漫步在一片樱花中,又会给人以轻快明朗的感觉。紧接着在一阵火车急速通过的声音中,第一部分的片名出现,樱花抄。第一部分樱花抄,运用了大量旁白的声音,来交代故事发展,画面的切换,伴随着旁白的声音,来交代故事发展。真实的画面效果,加上柔美的背景音乐,不禁的让人浮想联翩,代入感极强。最终以男主人公一个人踏上回家的火车,搭配上几个简单的音符,结束了影片的第一部分。 影片的第二部分,在一阵瑟瑟的风声中开始,在一片沉寂中结束,以

初探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关系

初探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关系 作者:冯佳妮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2期 [摘要]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是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综合艺术。它集形、光、声、色于一体,拥有多种表现手段。但究其根本,画面与声音无疑是它构成的两大基本元素。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完美与统一是衡量电视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要使二者达到完美和谐统一,彼此互补、相得益彰,就要充分运用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的综合组合等表现手法。 [关键词]电视画面同期声音乐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59-02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观众不仅能从画面中感受到电视艺术的魅力,而且能通过声音更加深化这种魅力。因此,画面与声音,确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缺一不可。 但是,从目前地方台电视节目的制作情况看,不少节目在如何自觉地把声音纳入整体构思,如何自觉地运用和发挥画面与声音相协调等方面做的很不够。可以说是一些地方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从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入手,浅谈电视节目画面与声音的完美与统一。 一、同期声与画面 我们知道,电视节目中的声音不外乎同期声(包括伴随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人物的说话声)、音乐和解说。应该说,这三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节目中不可能让三者同时我行我素,各行其是。更不能不顾画面内容而让声音独行天下。声音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协调一致的,它们与画面也是协调一致的。声音与画面在一个节目中均应找好自己应处的位置,以及应尽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 视听双通道的电视媒体传播特点赋予电视的独家优势是对事件现场的传真纪实性,即把发生事件的现场环境、气氛、情绪等通过电视屏幕,以视听两个通道(包括画面、声音、文字颜色等),真实、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甚至做到报道过程与事件发展的同步。现场同期声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的有力的表现手段。生动、典型的现场同期声,特别是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其他典型的背景声,能够充分体现电视节目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完善的宣传效果。它在视听手段上,在时空两个维度连续性上同步对位于现实的环境,直接、客观、准确、生动地记录下现实发现的种种事件,从而构成综合的、立体的、多通路的信息传播动势。同期声包括自然音响和人物说话声。自然音响不同于语言。它是一种缺乏明确语义和严密逻辑的特

纪录片中声音元素的运用

纪录片中声音元素的运用 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形式, 它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 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为了再现真实的世界, 声音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 它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而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电影的整体发展一样, 是从无到有, 最终使声音成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 声音元素在当代中国纪录片中一开始就出现、但在很长时间里却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和运用,处于一种尴尬的情势中。 电视声音和电视画面作为电视叙事的两大符号系统,二者的关系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一直饱受争议,而关于两者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声音功能的认识上:一种主张以画面为主,声音只是作为陪衬来弥补画面的不足,它强调的是画面的表现力和再现力;另一种则强调解说词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画面只是用来传达解说词的意义,它注重解说词的表意作用和对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 一方面,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中就已经出现的旁白解说对于观众认识和领会内容与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此时的旁白解说在语音特质、情绪控制、节奏感、叙事性上还缺乏本体认识,与画面的关系也较为单一,但在画面自身同样欠缺本体意识创造的前提下,声音还是起到了介绍、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而且时代气息所赋予的抒情语调也从一个角度上部分消融了作品整体上的生硬和散乱;另一方面,声音元素的构成本应是多种多样,包括人声中的对白、旁白和独白、音响中的自然音响、动作音响和机械音响、音乐中的有声源音乐、配乐以及单纯的象征性音符等,然而当代中国纪录片的声音表现范围却大多限于旁白解说、主题配乐、访谈对象的独白这三大类,间或有一点增强现场感的环境音响和与画面相匹配的人物动作音响,声音元素的特质及其潜力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挖掘。这种现象与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是多么相似,对于声音元素的深入认识和表现不仅是视听艺术创作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它往往在看似不经意之中、潜移默化着作品的主题内涵。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这段由百度百科整理的关于纪录片的定义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真实。虽然“完全真实而客观”地反映我们生活的世界,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论我们选取何种角度,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如今电影中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和画面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还会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成为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电影声、画之间的关系,变化越来越多。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影视艺术作品制作时赋予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对位。3声画分立。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也有三种:音响(指作用于画面的事物所产生的声音);道白(对白,旁白,内心独白)和音乐。我认为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属于电影声音范畴中的电影音乐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欢乐、喜悦的画面,便伴以欢乐、喜悦的旋律,例如:《小红帽》中小红帽打算去找奶奶的时候,在森林中开心的与鸟儿歌唱,音乐气氛活跃,喜悦。《功夫熊猫》1中,当阿宝想要看霹雳武侠的时候,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就是欢快喜悦的。再如《功夫熊猫》2中在战胜沈王爷时候的音乐转变,也使得影片情绪欢快起来;悲伤、忧郁的画面,便伴以悲伤、忧郁的乐曲,例如:泰国校园剧《初恋这件小事》中,在阿水得知阿亮学长和晓彬学姐谈恋爱的时候,失落的小水跳入水中,结合失落的音乐,让观众也感到无比的悲伤。 2.抒情功能、推动剧情发展。音乐的抒情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视中的音乐更充分的展现了这一功能,并且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我们经常能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时响起的一段段煽情音乐。这时的音乐不但展现了抒情功能还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例如《初恋这件小事》中最后时隔9年后,阿水和阿亮终于还是见面,终于还是将珍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最终两个人可以圆满的时候,音乐就很好的起到了煽情的作用。 3.塑造人物形象。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过演员的外形、形体语言、台词等来塑造,在人物声音方面塑造形象也时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国的武侠、神话作品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段。例如:猪八戒的声音象是从鼻子里哼出来的;孙悟空说话快特别的快;丑陋的妖魔鬼怪说话的声音十分刺耳,让人感到厌恶;佛祖的声音永远是洪亮的,很明亮的。还有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通过音乐的变换来塑造里昂的个人形象 4.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悬疑片中经常用恐怖的音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想象。例如:午夜凶铃系列中声音的突然出现。还有杀死比尔中女主角突然醒来的时候,音乐的配合让观众感到惊悚。 总之,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声音已经不仅仅是代替字幕、代替现场乐队的作用,声音几经成为影视艺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同样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 摘要:伴随着录音和影像技术的革新,影视动画中声画关系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声音从一开始的对画面的补充渐渐变为影视动画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本文结合影视动画的开展历程,探讨了声画关系的开展和声画关系的几种结合形式并举例表明。 关键词:影视动画;声画关系 一、从动画影史看声画关系的开展 19世纪末电影诞生之际,电影艺术中还不存在声音的概念。虽然当时已出现留声机这种可以录制和播放声音的设备,但由于技术限制,人们并没有找到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有效伎俩。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默片时代〞。由于不足声音作为有效的辅助表达伎俩,当时的电影演员的表演都比拟夸张,经常会运用到面部的表情特写,这也正是20世纪初喜剧电影风行的原因。不过当时的电影放映时也不是完全静默的,无论是在剧院或音乐厅,还是后来出现的电影院,大都配备有音乐家或乐队在现场伴奏,但配乐的功能仅仅是为了衬托氛围,同时掩盖老式放映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并没法做到与影片画面真正结合。这时的声音相对于画面既不具备叙事功能也没有叙述作用。直到1927年10月6日,美国的华纳兄弟拍摄并发布了故事片?爵士歌手》,里面首次出现了男主角讲话的声音,拉开了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的序幕。这也鼓励了前来参与这场首映式的沃尔特·迪士尼,他一回到工作室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给动画配上声音。1928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廉号汽艇》,采用将声画同步记录于胶片上的形式,利用音乐来配合角色夸张的动作表演,使声音作为画面的一种补充伎俩,将声音和画面真正地结合了起来。当声音进入动画不再成尴尬题,动画艺术家们也开始积极探索声画结合的不同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先锋艺术家纷纷涌入影像的创作领域,发明出不少具有实验性质的动画短片。如奥斯卡·费钦格将抽象几何图形与音乐相结合,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几何图形以规律的方式组合和变化。这也使得声音不再仅仅是画面的附庸,而是可以与其相互结合与照应,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丰盛与纯正。这些先锋艺术家对于声画关系的探索也影响了之后一批实验动画的先锋如诺曼·麦克拉伦等。同一时期的迪士尼公司那么更加偏重于动画中声音的叙事性,所有声音都有目的地为画面而存在,声音不但可以交代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还可以为观众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拓宽更广大的空间,这也渐渐成为了当时商业动画的规范。1940年迪士尼公司在动画?梦想曲》中使用光学声迹胶片进行多音轨录制,并于放映现场增加了左右两个声道的扬声器,首次营造出了立体声的效果。立体声的出现使得影视作品中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大大提高,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梦想曲》中,迪士尼还尝试用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和节奏的舒缓来引导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剧情展开,使动画电影和古典音乐达成了完美地结合。这颠覆了商业动画中声音必须服从于画面的刻板印象,对于后世的动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功能与运用

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功能与运用 一、影视声音的分类 对于影视,声音首先进入电影,使电影中的虚构世界更为逼真、完整。后来声音成为影视叙事须臾不可离开的手段之一;声音使影视叙事更为灵活、更为复杂。研究和理解影视叙事必须要理解影视的声音。 影视中的声音大致可分三类: 1. 人声: 对白、独自、解说、画外音,人发出的各种语气声:喘息、叹息、呻吟等。 2. 环境声: 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两种环境的声音,前者如,风、雨、雷、电声,鸟兽鸣叫声,山崩、海啸、河流、溪水声,后者如,武器、汽车、门窗、桌椅等发出的各种声音。 3. 音乐声: 影视插曲,影视歌曲。 影视声音的功能与运用 影视声音的运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有画面声源的声音,即画面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声音的艺术加工——人声和环境声的运用,二是对非画面声源的声音,即画面世界以外,人为的声音的艺术加工——音乐(音乐片或有音乐动作的影片不在此列)和画外音的运用。 一、人声和环境声的运用 影视中人物的对白、独自可以用来交待人物关系,故事的起因或某种关联、后果; 可以用来刻画、显示人物性格或内心活动,可以用来展开矛盾、推动情节; 可以用来表达影视作者的观念和评价 影视声音对影视空间的控制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 对画面空间的描述和实现 使毫无生气的画面空间立刻“活”起来,使观众重新找到了感觉的多面性,恢复了所有感觉印象的相互渗透性,恢复了画面空间的真实感;而且,在一些影视片中,正是对影视声音的巧妙运用,才描述和实现了画面空间的立体感、运动感。对画面空间的扩展和补充。 2. 对画面空间的代替和暗示 有些影片的画面空间,由于某种特定情境的需要,不能出现影像和空间的情形,是一种无光或少光的空间,但又不能放在画面外处理,用声音代替或暗示空间及其人物的存在,能收到别有意味的效果。 3. 对画面空间的连接和转换 声音在画面空间的运动中,起着连接和过渡的作用,声音在画面空间成为连接因素。 影视声音与画面的组合关系 一、影视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论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热爱电影的人们曾经说会说去掉声音的电影是无声电影是一种艺术,但今天的我们要说没有画面的电影也同样是艺术的,那是来自声音的艺术!电影艺术语言的发展,随着电影技术与艺术手段、方式以及电影传播手段、方式的不断丰富而丰富。在卓别林的时代里电影是无声的,穿插在幕间的字幕是那时唯一的语言;录音技术的发明,导致了有声电影的出现。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如今电影中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已经有着和画面同等重要的地位了,有时甚至还会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成为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音乐电视、音乐题材的影片)。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影视艺术作品制作时赋予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对位。3声画分立。 曾经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要展示的情绪、情调如出一辙。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多半是一种烘托的效果。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如陈凯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饰演的老师给小春上最后一刻的片断和影片最后的车站相遇片断。其中在最后一课片断中,衣着整洁的老师坐在琴旁为小春伴奏,两个人沉浸在乐曲中。配合着音乐,观众看到了两人即将分离的不舍、老师对小春的爱和小春在音乐道路上的潜力和希望。在影片最后车站相遇的片断中,小春因为领悟到父爱的珍贵在火车站大厅里激动的拉响了小提琴。带有感恩色彩的琴声配合小春带着泪水的脸以及中人激动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在纪录片中,声画同步可以体现真实感(声画同期录制)。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神奇的地球》中播出过的《最后的蒸汽机火车》。本片讲述的是当地最后一列蒸汽机火车即将退役时最后一天的纪录。用胶片拍出的画面带着与众不同的温暖的褐色调子,颇具老照片的情调。进站时火车周围包裹的浓浓的白色水蒸气和蒸汽机火车特有的轰鸣声让观众被感真实。 电影声画艺术语言中,同样也出现了声画不同步的方式,这种不同步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声画分立;二是声画对位。声画分立,就是影片的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各自独立、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在声画分立之时,声音一般不会来自画面之中,而以画外形式出现,但在总体情感、情绪上,又有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而声画对位,意味着声音与画面在情感、内涵、情绪、情调、氛围、节奏恰好是错位、对立的,形成很大反差的。正是由于声音与画面的差异、对立、错位、相反,才更有力地形成一种对比和对照,从而用一种反差的方式更强有力地表达出正面的意义、价值。声画分立的例子有:陈凯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擦拭乐谱片断。擦拭乐谱片断中的画面是小春一边擦乐谱一边在心中想着谱子上的音乐。同时一段激动人心的小提琴曲响起,这音乐像是从小春的心里和粘满灰尘的谱子里流淌出来的。这段画面和配合它的音乐告诉观众小春领悟了老师这种教学方法的用意,并且在音乐方面得到了提高;又如我国影片《人到中年》里,女主人公陆文婷在昏迷中,似乎感觉自己正在一个无限的荒漠上艰难攀行,画面上陆文婷在荒漠上攀行,这时作曲家从画外插入了一段"无字歌",这段音乐情感哀怨、忧伤,同时又有挣扎奋斗的情绪在其中。声画对位的例子有:如某影片中背景是十分优美的音乐画面却是法西斯在残暴的杀人。还有影片《老井》中,那个女瞎子凄凄惨惨的演唱与周围围观人们的哄笑形成巨大反差,为影片增色不少。 在制作影视艺术作品是会用到很多不同的剪接手法,它们是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建立画面与声

影视声画关系的种类与特征

影视声画关系的种类与特征 影视声画关系是指电影或电视剧中声音和图像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系。声音和图像的合理组合能够为观众带来更丰富、更逼真的观影体验。在影视创作中,声画关系具有多种种类和特征。 首先,音画同步是最基本的声画关系类型。音画同步指的是画面中发生的动作与声音的对应。例如,人物行走时脚步声的同步、对话时嘴部动作与对应的声音的同步等。音画同步能够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观影的代入感。 其次,音画对比是另一种常见的声画关系。音画对比是指声音和图像在意义上相互矛盾或相互衬托。这种对比能够通过对视听感受的反差产生戏剧冲突和情感张力,从而更好地引起观众的注意。例如,在惊悚片中,画面中出现一个吓人的画面时,此时突然响起柔和的音乐,产生音画对比,增加恐怖感。 第三,音画交叠是一种常用的声画关系特征。音画交叠是指声音和图像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叠与延续。这种重叠能够产生意外效应或隐藏信息,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例如,在一部爱情电影中,当两位主人公相识时,背景音乐可能突然发生变化,声音和画面交叠,暗示着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汇。

最后,音画平行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声画关系。音画平行 是指声音与图像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但彼此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平行的声画关系常用于表达内心情感、思绪或者暗示故事背后的含义。例如,在一部悬疑电影中,画面中展示了一个人在沉思的表情,此时传来了一段毫无语义的声音,通过平行的声画关系,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混乱和思考。 总之,影视声画关系的种类与特征丰富多样。不同种类的 声画关系在影视创作中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影体验。影视创作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声画关系来传达情感、展现故事或者引起观众的注意。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影视作品。

声画关系名词解释

声画关系名词解释 《声画关系》指的是音乐与画面形成的一种密切的表现手段,即音乐声音的改变与画面的图像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声画关系 is realized through two main aspects: One is to synchronize the sound and the picture, which is to make the sound and the picture’s change in a certain rhythm。The other is to convey feelings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und and pictures, which is to make the sound and pictures express the same emotions. 声画关系作为艺术表现开始于20世纪,它是动画、影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声画关系也在许多艺术和媒体作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为作品带来充满感情的感觉。比如,电影《蚂蚁人》中,画面和音乐的配合使人们在欢乐的画面中分享豪言壮语,并体验主角的冒险旅程;电视剧《海洋的盛宴》里,画面和音乐的搭配,营造出热闹而又美妙的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景象,吸引观众浸入其中。 此外,声画关系在许多动漫作品中同样突出,这也是最能体现声画关系魅力所在。一般来说,动漫中使用声画关系可以极大地扩大动漫形象,使作品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几乎每一部动画都会特别强调以特定的音乐诠释动漫内容,如高达系列电影里使用高达特有的战斗音乐,让观影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战场中。 一部好的动漫电影肯定是精心设计的主题曲加上精心设计的画面所组成的,这些歌曲可以调动观影者的情感,将观影者带入到动漫画面中去。它们往往使用节奏性强烈、富有层次感,并具有旋律和激情、感慨和愉悦的特色,从而使作品充满活力和艺术气息。 声画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媒体表现形式,能够在画面和音乐中创造艺术魅力。它不仅能体现诉说者的想象力和音乐的和谐,而且能将音乐和视觉作品的感受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影院的完美氛围,也让作品传达给更多人,不管是情感,还是美学,都能得到表达。

浅谈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浅谈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电视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新闻节目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持续产生很多新的新闻节目形态,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观众从中不仅关注了国家大事,开拓了视野,在思想上获得新的启发,但是在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方面形成了大量的讨论,在讨论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了电视新闻中的声音与画面的组合关系。[关键词]:电视新闻声画关系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两大要素那就是声音与画面,声音是观众听觉系统的反应,画面是观众视觉上的震撼,这两大符号系统究竟哪个更重要,关于这一问题已经引发了学术界相关人士的激烈探讨,出现了“主画论”与“主声论”两大分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他们各自的作用与重要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一、画面的优化 电视新闻的画面质量的优化可以从光线的运用与构图的选择等方面加以选择,运用蒙太奇手法。 首先,一个优质的电视画面要对光线进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新闻节目里,要充分发挥光线的表现作用,保证电视画面的清晰、信息的准确,以便让观众达到视觉上的震撼力,感染观众的情绪,通过在不同的场景中利用不同的光线类型,来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

例如:在新闻画面中通过光线来间接展示新闻事件发生的周边环境与气氛,以此来感染观众,使观众信服。 其次,合理选择构图优化画面。构图是新闻画面的基本章法,通过图画既能展现新闻事件又能深入挖掘深刻思想,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对新闻画面中的人物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处理,这就要求用到多样的有效的构图章法,例如:可以通过短镜头也就是缩短新闻主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来拉近新闻主体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亲近感,但是要将新闻画面构图与艺术画面区分开来,不能过多地强调艺术美感,却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 再次,运用蒙太奇镜头组合的方法,将不同的新闻画面进行剪切,然后再放在一起制作出更加具有深刻意义的新闻叙事效果,蒙太奇手法并非只能用于艺术类或者娱乐类节目的制作,用在新闻节目中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想的传达。 二、声音的运用 一个完美的电视新闻是声音与画面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一个优化的画面需要合理的声音的辅助配合,要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运用声音加以说明。 例如:突发性或者动态新闻,则需要注重通过画面来展现信息,例如: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害严重程度,记者只需要将当地的废墟以及房屋的倒塌状况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通过画面就能切身感受到灾害的严重程度,无需太多的解说,但是为了配合画面中灾难的悲催的场面,可以稍微渗透一些悲哀、低沉的音乐,来到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画面与声音是构成电影的两个要素.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是剪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的加入丰富了影片的信息,提供了形成节奏的重要手段.声音与画面只有协调、巧妙有机地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我们把声画组合看作是电影特有的表意手段.实际上,因为电影画面的存在,电影声画的存在也必然发生变化.电影话语与日常语言的相似性与相关性并不代表二者可以等同,相反,电影声画日常化的要求本身默认了电影话语与日常语言的某种差异.日常语言与电影话语的不同通常在于前者是语言的完整形式,即包含了各种现实规定性的言语事实,而后者是特定艺术规则之下的节略性话语,它不是日常语言的完整复现,而是对一种基于充分表达可能性的有意节略.这里所说的“节略”不是从普通语言学立场上看到的单一形式对多重意义的复合的那种由能指部分重叠引起的所指增容.多样的影片其所指千变万化,对于电影声画来说,“节略”主要是指能指形式的变化.假设一段3分钟时长的对话可以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和谐感,现在将它放在一段线性的有分切的画面上就有可能产生不和谐感,它听起来可能快了也有可能慢了.在视听感知的模式中,原先出于广播需要而强化的完整人声可能并不适用,必须经过重新处理,依据表意的需要或增速或减速,或放大或弱化……经过录放机器改变过的声音已经不是原有声音,它和原有声音只保持了一定的相似性.

电影声画的节略形式既是声画共同运动的成果又持续推动着声音和画面的多向运动和时空真实感的主观构造.随着电影声画的逐 步走向成熟,电影中的声画关系逐渐固定为三种主要类型: 1声画合一.是,是声音、画面结合的艺术.在影视作品中声音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影视的创造.即画 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生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步调协 调一致.其依据是人类视听接受的同步习惯和立体思维,作用在于加强真实度,丰富影像表达的层次性和立体感.这种关系是电影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声画关系,有时是唯一使用的一种关系.声画合一时的声音完全依附于画面形象,为写实音.当写实声音和画面同时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后,两种不同的感觉相互渗透和互为补充,使观众的感受变得更为深刻、真实. 2声画对位.对位概念借自音乐的,原指中两个以上的,有独立表现的旋律的同时存在.音调不同,节奏不同的若干声部可以结合,共 同构成一首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各声部的强音、高潮、 终止都不同时出现,各声部动机长短不一,力度、音色各不相同, 但在统一风格的统领下,多声部可以达到和谐.提倡声画对位的目标是建构理性以反对直接表现对话给视觉语言带来的灾难.因此,对位关系下的声画由于承载了同时进行的多种信息,它们的并置 组合可以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触发观众思考超出画面和声音之和 的新的意义.就人声而言,声画对位意味着它和形象的关系应是同质异构的,也就是说,人声的形式与画面内的形象运动并无必然性,但在隐喻的意义上,二者可以借助蒙太奇手段获得同质性.这种形式强调声音与画面的独立性与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观众的联想,达

影视鉴赏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

1.3.2 影视声音的艺术表现 声音元素是影视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强化了影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的出现,扩展了影视刻画时空的能力,改变了电影的存在形式,在电影光、平面、立体、时间四个维度之外,增加了第五维度。声音改变了影视的美学原则,改变了早期电影的无声性、纯视觉性,推动影视艺术奔向声画结合、视听交融的新天地。 一、声音的类别与表现功能 影视创作中的声音元素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人声、音乐和音响。 (一)人声 人声,也称“人物语言”,是指人的发声器官声带所发出的一切声音。影视艺术的表现对象一般以人为主,因此人声是声音中最活跃、信息量特别大的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因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的语言声音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基本方式。人声和镜头的画面结合能起到叙述内容、刻画人物性格、扩大画面容量、展开故事情节的作用。 人声包括对白、旁白、独白。 对白是指画面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话语。好的影视对白具有动作性、个性化、口语化的特点,力求短、精、巧、美。它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密切相关,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刻画性格、表现情感,还可以烘托环境、推进故事。对白作为影视艺术听觉内容的一部分,扩展了以造型为主的艺术可能性。对白的这种表意表情的功能是非常清晰的。 旁白代表作者或剧中人物对剧情进行介绍或评述的解释性语言,它由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旁白可用于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环境等,常用作故事的引子,也可用来介绍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及重要的前史,在剧情作大幅度时空跳跃时,旁白也可对省略的事件过程作简短说明,使情节过渡自然,当然,它也可用于议论点评、抒发感情。在以画面为主的情况下,旁白应该做到源于画面,不重复画面;概括画面,不脱离画面。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语言阐述,发自于画面中某一个角色的内心,是角色思想活动的表现。解说词也是一种旁白,多运用在非剧情片中,如纪录片、新闻片等,在教学媒体编辑中也经常用到解说词。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 1. 引言 1.1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是指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声音和画面相互结合,通过声音的描述和画面的展示来传达信息,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直观、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运用方式可以让观众在听觉和视觉上得到双重刺激,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电视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表达新闻事件的背景、情感和影响,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意义,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传达力。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也可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方式。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和生动的新闻信息。 2. 正文 2.1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方式 1. 视听融合:电视新闻不仅通过文字报道事件,还通过图像和声音对事件进行展示。通过视频报道、直播、录播等形式,让新闻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动画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在电视画面上,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数据可视化能够提高新 闻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 虚拟现实: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入新闻现场,让他们 身临其境地感受事件的发生。虚拟现实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新闻更加引人入胜。 4. 多维报道:通过多角度、多媒体的报道方式,展现事件的全貌 和深层次内容。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 观众全面了解事件的各个方面,获得更深入的信息。 5. 交互式体验:通过互动环节和即时反馈,让观众参与进来,成 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观众可以通过投票、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记者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交互式体验能够增加新闻 的粘性和互动性,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度。 2.2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运用优势 首先,声画合一可以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双 重呈现,信息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地传达给观众,提高了观众对新闻 事件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文字了解事件的内容,还 可以通过视听效果感受事件的现场氛围,进一步增加信息的质量和深度。 其次,声画合一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娱乐性。现代人对 于信息的接受更加倾向于视听,相较于传统的文字报道,视频报道更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研究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2-0131-02 一、影视艺术中的声音 声音充满了无声的空间,带给观众更完善的知觉感受,它能有效地将影响我们对影像的领悟和理解,能相当明确地引导观众在影像中的注意力,让观众形成期待。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可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 首先,人声是人们表达自我、相互交流、传达信息的最根本方式,在影视艺术中人声是最积极、活泼,信息量最丰富的局部。人声主要是指人物语言,还有喘息声、呼吸声,以及群众场合中的嘈杂人声、交谈声等等。如果编剧能够考虑到上述种种人声的运用,自然会有助于创造出真实环境中的气氛来。其组成主要有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对话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旁白是指由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的声音。如?肖申克的救赎?中全片的语言画外音共51处,

总长度21分48秒,占全片长度〔142分钟〕的4%,相当于每2分多钟就出现一次画外音。本片主人公雷德的画外音,共42处,长度为18分钟左右,约占全片声音的13%,超过片长的1/8。其作用是有利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大明宫词?;有利于影视作品的艺术风格创造,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的旁白影片就像瑞德的一部回忆录,瑞德缓慢而平静地讲述一个奇迹的故事。很难相信这只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不断地扩散镜头的每一个角落,隐忍的痛苦、纵然的接受、致命的依赖,禁锢侵蚀每一个人的头脑与心灵,致命的毒药随着时光的缓慢流逝而不断扩散,人生苍白得犹如一张白纸,时间仿佛静止了,毒性不断蔓延着,梦想与自由遥远得似乎根本就不存在;最后那么有利于画外空间的创造。 其次,音响是指对影视作品中人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以及所有的背景和环境声音。作为背景或环境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一般也可以被看作音响。其种类有自然音响〔如水声、动物声音、脚步声等〕;机械音响〔如汽车、火车声等〕;枪炮音响、社会环境音响〔如人群声、收音机声音等〕;特殊音响〔如电子合成音响等〕。音响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逼真感的复原上,音响既是对现实存在方式的复原,也是对人的感知愿望的满足;在刻画人物上,通过声响来突出、衬托人物形象;同时,音响不仅是对生活声音的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