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德于心育德于行

养德于心育德于行

养德于心育德于行
养德于心育德于行

养德于心育德于行

一般意义上讲,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为经济建设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也是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其落脚点在于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人才是否适销对路。从人才合格性的角度和职校生就业的角度出发,职业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加以整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过于狭窄地理解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

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过多地关注其职业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养成与

提高。在职教领域内,德育被忽视的现象已具有普遍性。如果“实用”的观念被强调到极端的程度,就会助长一切以实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素质缺陷在所难免,专业发展也缺乏思想支持。德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非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将德育融合于职业教育之中,并不会削弱其“实用型”、“技能型”的特

色,反而会加强和完善其特色。

一、要软件硬抓,固本强源

前一个时期,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极难生存的尴尬境地。生源是普通高中挑剩下的,教师是想走走不了的,校舍是当地最差的。其实,这一些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学校本身教育功能的缺失,特别是德育功能的缺失,学校教育正气的缺失。职业教育必须加倍重视学生的品德培育。只有优质的德育才能拯救职教,才能发展职教,才能辉煌职教。职业学校必须固本强源,软件硬抓,把德育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切入点。

二、欲使生有德,必先师有德

勿容质疑,教师是学校德育的主要践行者。身教重于言教,立身是立言的根本。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与感染,是天长地久,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

三、建章立制,让德育生活化和细微化

任何制度,都应该力求从“尊师爱生”这个根本点出发,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制度的主人,管理的主人,把制度渗透到人人的血液

中去,以最终涵养为人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评价一名学生呢?可以试行德育学分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特长表现等全部纳入考核,从课堂到课外,从上课到实习,从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生活,无所不及。以学分评定学生,学分管理分别由教育处、教务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四部分来实施,一月一汇总,按权重算出学期总分记入家庭通知书和学生档案。学分是学生评优、毕业鉴定的重要依据,从而可以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措施,培养要求与评价体系的一致。就业时学分优异者可优先安置,学分不达标者则推迟安置,不把不合格的学生推向社会。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

职业学校应开设礼仪、书法、法制、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等课程,让德育渗透到全程教育中去。在专业课教学中,学校应通过课堂主阵地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在学生实训实

习过程中,学校应安排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实习单位蹲点,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同时,学校还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五、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

应始终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做到深刻而不乏生动,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母校作报告,他们的成长和在校生在年龄、资历、社会背景、环境等方面相近,容易成为学生向往、追随的对象,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见贤思齐的上进心,从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学校要积极发挥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和激

励功能,借助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电视台、校刊等形式,真实而及时地反映校园内外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加油站”。

学校应定期开展“文明班级创建活动”,这对各班级全面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还要

结合时事,举办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活动。可以定期举办“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我是校园小主人”、“我为校园增光彩”等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活动,举行“好习惯,伴我行”等系列活动,结合“五四”、“七、一”、“国庆”等节日,举办征文比赛、歌咏比赛、个人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学生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德育新势,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还应该未雨绸缪,不断加大德育工作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德育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职教德育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的总体素养,使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心育德 以德养心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 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陈丽君 【摘要】 学生的德育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稳定和改善学生心理状况,达到怡心、育心的功效,实现净化心灵,铸造品格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融合协同作用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学校的老师面对的是娇惯脆弱的独生子女,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这些孩子又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骤变化时期,在心理结构和特定的精神机能方面,正由附体走向独立,由幼稚走向成熟,又自有他们的困惑和苦恼:过重的学业负担、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冲击、离异家庭笼罩的抑郁和紧张、普遍的青少年性早熟等,让德育工作者觉得现在工作难做,教师难当,甚至让有的老师感到疲惫和厌倦。如果我们在做德育工作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把德育和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加强、改进学生德育,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整合教育力量的一种举措;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目标的观照下,虽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内容、学生观、工作原则、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两者并不对立。虽然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与形成优秀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但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心理健康解决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层面的东西,德育解决诸如道德认知、爱国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我们可以以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为切入口,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无论对德育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完整实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及处事态度。二者相结合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与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和基础,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上。这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3、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作用、共同进行来加以解决。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精选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精选 家庭教育不是一昧的说教,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的是抛砖者、引玉人的角色。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1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特长班,吃饭就要应付一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长重要,还是健康重要?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发烧打针的时候,不是让孩子好好休息,而是让孩子做练习题,孩子的身体比学习成绩重要吗?还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张嘴就说:“你看人家_×,你怎么这

么笨呢?”,或者是:“你真给我丢人呀!”等等,这些话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我们释放自己的情绪重要? 另外是良好的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做些题,多学些特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没时间和同学、朋友玩。我们应该冷静的想一下,孩子学习最终是为了生活,如果成了学习机器,孩子谈何生活?怎么让孩子学会相处,学会良好的社会适应。这些问题,我们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学习时,要统筹兼顾,要坚持健康第一。 二、家庭教育要人性化。 把孩子当成人,听起来难听,但做起来很多家长真的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和孩子交流时,大部分家长摆出家长作风,你要怎样怎样,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孩子是我们的宝贝,更是我们家庭重要的一份子,在处理家庭中的问题时,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要听取孩子的意见。 我曾经看到一位家长,在孩子学习轮滑时,由于轮滑鞋质量比较差,孩子本身力量又小,学习速度比较慢,这位妈妈家长一着急,过去就把孩子一脚踢倒。孩子是自己,还是家长长面子的工具,这位家长拿孩子当人看了吗?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孩子,现在上三年级,家长每天让孩子练琴、学习,很少让孩子玩,现在看这孩子,不仅运动能力极差,个子很矮,而且心智年龄很小,基本不会和小朋友交流,我想这位家长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学

以爱育心,用心育人

以爱育心,用心育人 自从参加”知行中国”的班主任培训以来,我每天认真收看大量的视频、讲座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和留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与了解。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觉得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因此在班主任工作实施中,我始终坚持“以爱育心,用心育人”的原则。因为一颗爱心带给学生的是一片温馨,一份真情浇灌的是饥渴的心灵,用爱心导航,孩子们成长的旅程中将撒满一路阳光。 一、真情付出,以爱育心 爱心的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我坚持对学生“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作为班主任,我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大姐。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绝不姑息,严肃批评,晓之以理,明确是非。但要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我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我便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为这些学生送去温暖。爱的付出,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二、讲究技巧,用心育人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深有体会。我在教育过程中,不但有着一腔热情,而且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讲究技巧。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始终坚持“五个一”的理念。 1.“问一问”学生犯了错误,先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

浅谈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滨海县滨淮中心小学吴观德 摘要:德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现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贯穿德育、 正文: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 础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二、现代教育中的德育问题及班级管理的现状

春风化雨育德入心 活动载道成德于行

春风化雨育德入心活动载道成德于行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关系着未来公民的道德素质,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培养学生 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 建设文化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为目标,培养爱生活、做好人、善学习、求创新的新时 代小学生。 一、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遵德守礼的文明人 通过落实养成教育“知、行、评、促”四步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制定行为习惯校本课程。以学生的一日常规“进校、上课、阅读、课间、上操、卫生、放学、归家”八大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对每一项学生行为习惯都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坐立行走、文明礼仪、读书写字、课堂作业、卫生安全等,通过班级文化、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主题活 动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还利用校园内张贴的《中小学生守则》、文明行为引导图、好习惯 歌谣,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日常规的具体做法,达到入脑、入心。 2.以活动为载体,深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启动“好习惯促成长”系列活动,开展班级坐立行 展示、班级队列展示,让学生学会坐立行走等;开展礼仪示范活动、文明礼仪展演等让学生 懂得礼仪规范;学校坚持晨读、午练,每学期举办书写大赛、读书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喜欢 读书写字;精心打造大课间活动,文明礼仪操、班级阳光体育以及秋季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指导学生强身健体。举办“学规范做文明学生演讲比赛”,“学雷锋,做文明人”志愿服务活动,每月都要组织开展“美德少年”、“好习惯之星”评比活动,各班推选,学校表彰,并通过宣传 栏和校园广播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每一位同学向榜样学习。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设立“红领巾监督岗”,负责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检查、督促、评比,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对好习惯之星、美德少年、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学校定期开展美德少年、文明学生评选,开展“争创四好班级”星级管理评比活动,激励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二、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做品行端正的社会人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生长文化为引领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做 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1.有爱心,做善行。在小学生中传递爱心,树立学生们良好道德品行,学校启动“良言善行” 系列活动,要求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帮起,在家里“当好父母的小助手”,教师 节“最美的祝福送给您”,走进老年公寓,送上精彩的节目,陪老人聊天,为社会上的其他人 员提供帮助,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拥有爱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有责任,能担当。学校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在低年段开设的自我服务活动中,指导学生 整理书包,准备好学习用品。中年段则聚焦于对他人的责任。红领巾上岗活动在校园内设立“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值日岗”、“红领巾志愿岗”,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实现“校园卫生人人有责”“校园新闻人人报道”“校园礼仪人人监督”。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时,也在潜移默化 中形成了对同学负责、对师长负责的意识。在高年段开设了绿色环保活动,组织学生给校园 的花草做警示牌、收集整理可回收垃圾、做“变废为宝”的手工。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对社 会的责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些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成为 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少年。 3.有努力,能收获。学校整体设计学生在校六年的经典活动,如一年级的入队仪式,四年级 的十岁生日,六年级的毕业典礼等,这些活动以固定的形式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获得 收益,为成长留下印痕。另外学校还整体设计每年的体育、读书、科技、艺术等四大节,通

育人育心的格言

育人育心的格言 51、万物生长靠太阳,在阳光的哺育下,让幼苗尽情成长,我要做好一个园叮 52、育人读万卷书,始终有用,敬业行万里路,必有收获。…………………… 53、平等对待学生,尊重赏识学生………………………………………………… 54、真诚的爱,科学的教,艺术的导。…………………………………………… 55、当今教师为国育才唯有真情真意地热爱学生,用心用意的塑造学生灵魂, 才能登上师德高峰,一览无限风光。…………… 56、用坦诚的微笑面对天真的笑脸,用真诚的心感化挚朴的心灵,用全心的爱滋润 孩子的心田,用高度的责任心构筑学生的人生。…………………………………… 57、用我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热情用我的青春浇灌学生的青春……………………… 58、用我的今天,换充满希望的明天。……………………………………………… 59、用心用爱去教育呵护每一个学生。………………………………………………… 60、用真挚的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 61、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面对的是纯净似水并时时以你为榜样与楷模的学生。 故其一言一行当更为谨之慎之——这就是教师与其他职业之不同之处。…… 62、用心灵去浇灌花朵用真情去传授知识…………………………………………… 63、用真心打开学生的心灵。…………………………………………………………… 64、为学生服务,让家长放心。……………………………………………………… 65、认真上好每堂课用心去传授知识………………………………………………… 66、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67、爱每一个学生……………………………………………………………………… 68、教人练体先练心,授人以技先授情……………………………………………… 69、认真、信心+勤奋,一切皆有可能……………………………………………… 70、以人为本,为学生着想……………………………………………………………

培养学科情感,在课堂中提高教师育德能力

培养学科情感,在课堂中提高教师育德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填鸭教学所能达到的,它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用心灵、人格情操和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塑造的结果,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人格与知识的结合才能既影响知识又影响人格的发展。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它包含“德心、德行和德品”。教师“育德能力”即为教师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狭义的讲就是教师的教育能力,而教学能力是包含在教育能力之中的。当今社会正处在大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都呈多元化的态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手段与现行的德育工作明显发生了碰撞。德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如“育人先育德”这一主题的淡化;重智轻德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有些教师也形成了思想教育只是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教学成绩不差就可以了的观念;家长的职责也往往狭义到文化知识的辅导上,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这些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实现新目标,我们认为:关键是提高广大教师的育德能力。 学科德育,是现代学校德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们挖掘并丰富学科教学中“两纲”教育的内涵,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以落实,

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和浸润,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及生命质量。 本文将通过寻找课堂教学中影响良好学科情感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加以剖析,加以反思,从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升华,在实践中提高育德能力。 一、激活学科情感,提高育德能力 学科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消极的学科情感能使学生丧失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积极地学科情感则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教学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出现在教师面前时,我们由衷地发现,“理情说教”这个误区已经走到尽头,“情感体验”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新的教材以一种人性关怀的深刻内涵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只有好好把握,激活学生的学科情感,努力使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水乳交融,并达到最大畅通,以此追求师生和谐共振的境界。 1、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融情予教 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数学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

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

养德于心育德于行

养德于心育德于行 一般意义上讲,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为经济建设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也是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其落脚点在于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人才是否适销对路。从人才合格性的角度和职校生就业的角度出发,职业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加以整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过于狭窄地理解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 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过多地关注其职业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养成与 提高。在职教领域内,德育被忽视的现象已具有普遍性。如果“实用”的观念被强调到极端的程度,就会助长一切以实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素质缺陷在所难免,专业发展也缺乏思想支持。德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非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将德育融合于职业教育之中,并不会削弱其“实用型”、“技能型”的特

色,反而会加强和完善其特色。 一、要软件硬抓,固本强源 前一个时期,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极难生存的尴尬境地。生源是普通高中挑剩下的,教师是想走走不了的,校舍是当地最差的。其实,这一些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学校本身教育功能的缺失,特别是德育功能的缺失,学校教育正气的缺失。职业教育必须加倍重视学生的品德培育。只有优质的德育才能拯救职教,才能发展职教,才能辉煌职教。职业学校必须固本强源,软件硬抓,把德育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切入点。 二、欲使生有德,必先师有德 勿容质疑,教师是学校德育的主要践行者。身教重于言教,立身是立言的根本。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与感染,是天长地久,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 三、建章立制,让德育生活化和细微化 任何制度,都应该力求从“尊师爱生”这个根本点出发,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制度的主人,管理的主人,把制度渗透到人人的血液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流动家庭……这些都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难题。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班主任更是难上难。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不好。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朝令夕改”的青春期。他们忽而表现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稍有一点挫折或不满,又变得悲观和失望。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不良引诱时,很容易失去理智,误入歧途,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的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不虚度年华、学有所成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做到“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 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个“三品之说”值得深思。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者眼中就是被普通高中招生淘汰掉的“次品”。当中职生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你读哪所学校?”如果学生说是中职学校,别人就会投来不屑的眼光。在以学历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中职生常常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和“才”的结合。诚实、善良、富有爱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就属于“人”的部分,简称“人格”。“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常言道:“万事德为首,百业德为先”。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才”只是处于零价值的地位。“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人格就像阳光雨露般沐浴着“才”。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勃发,在竞争中立于

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育德,即如何有效开展课程育德工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育德又面临着什么问题呢? 关键字:课程育德问题发展建议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在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科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即学科课程育德)已成为当下教育讨论的热点。下面我将从自身出发谈谈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中小学,为了管理的方便,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分属教务处和德育处(或者政教处)管理,这样的分工方式本意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却使大多学科教师形成了这样的错误心理:我只是一个学科老师,我只负责教书、传授知识,德育的问题由政教处或班主任解决,这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一个科任老师无关。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下,课程育德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即学科老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科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占学生大部分时间,如果学科老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意味着学生德育工作在这大部分时间里被忽略了,使得学生的德育工作处于一个间断的、不连续的过程中,就会造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难养成,道德品质难提高这样一种局面,不利于学生持续全面的发展。 学科教师课程育德自觉性和主动性缺失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课程育德的重要性和德育理论认识不够,没有把育德当作是其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根本任务,至少没有将育德上升到学科知识的同等地位,认为育德仅仅是一个附加的任务。而我认为育德与知识的传授同样重要,甚至比机械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育德是确定人的方向和态度问题。如果学生的人生方向和人生态度确定了,道德品质提高了,学习态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育德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对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情感影响就是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践行。相比于班主任来说,学科教师本身对德育心理规律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育德经验和方法相对不足,育德能力水平不高,在学科中的育德行为也仅仅是凭经验来进行,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只注重一些外在形式显性的德育,对一些隐性德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自身人格、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等等。 3、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把握育人契机,注重学科课程育德的生成性

浅谈教师德育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德育的重要性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下面,谈谈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 2、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二是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了,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各校购置的师德师风举报箱,有的锁都锈死了,劳命伤财,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四是师德评议弄虚作假。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3、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法规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失衡。由于缺乏学习,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整天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盖了洋楼,就按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得九霄云外。 二是小视小节。有的教师存在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现象。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工作不敬业。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年年倒数,误人子弟。四是法律意识淡

心育与德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浅析 一直以来,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或看法,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深刻剖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重视德育的教育,儒学作为“为人之学”,特别重视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十六大)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最近召开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以辅导学生为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心理咨询辅导活动。 谈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两个方面:区别和联系。关于区别呢,研究者都是从心育和德育在理论基础,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二者不能相互代替。首先在理论基础方面,均认为心育的基础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德育主要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法学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在工作目标上,研究者均认为两者在具体目标上不同,心育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身发展中的障碍,而德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格等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但是詹伟鸿提出一个观点:德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詹伟鸿)。在工作原则上,德育工作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是非判断旗帜鲜明(李芳,范正和);而心育则强调助人自助的心理学原则。在工作方法上,灌输,模仿,集体教育和规范是其主要手段。而心育主要倡导是会谈,心理测量,鼓励法等方法。提倡人本位为思想。 关于二者的联系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首先,从目的上看,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它教育创造条件;而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进一步发挥其积极影响,二者协同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内容上看,传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是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精选5篇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1 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每个家长渴望解决的问题,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教育贵心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

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要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在这点上,我有具体的体会,我有口头语是“滚”,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被贵心学去了,一点事不好,就说滚,而且还让幼儿园有些小朋友学去了,我一看这样不好,就不断的对贵心说:妈妈不对,我们一起改。改了很长时间才有所好转。一些坏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学起来很容易,但改起来很难,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特别注意。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学了多少东西,例如:会背多少唐诗、能认多少字等等来衡量孩子是否聪明好学,我感觉这样是不对的。其实,对于我们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养成好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将他们的一些坏习惯改掉。我们家贵心特别好动,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我就针对性的在平日多进行能够让他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例如我经常和贵心一起轮流数数,我数1他数2我3他4这样数下去,看谁先数错,贵心很爱玩;在玩具上,我和他爸有意识的多给他买积木,贵心很爱玩搭积木,有时一玩儿就是一个多小时。这些对提高注意力集中都很有帮助,我感觉贵心进入中班后,在注意力集中方

育心育德育人.

育心·育德·育人 ——“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一期实训工作总结 “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一期招生学员45名,小学学段、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各15名,另有旁听学员10名。通过一年半的实训,学员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育德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实训工作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回顾一年半工作,我们感到有下面几方面比较突出—— 一、提升育人理念,促进学员育德自觉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书”的终极目标;“教书”与“育人”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但由于功利思想、“应试教育”的强大干扰,“教书”与“育人”在当今被人为地分开,且有越离越远的趋势。 实训基地招生后,我们发现进入基地的学员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也很不相同,有的有“育人”的概念,有的“育人”概念淡薄,有的根本没有“育人”概念。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以为“育分”就是“育人”,“育分”是天经地义的。还有一些学员,对学科德育的理解非常肤浅,以为“语文德育”就是增加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或者认为学科与德育很难统一起来,如果加强德育就会损害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性。 针对学员的这种情况,我们确立了“提升理念,促进学员育德自觉性”的实训策略。 实训基地的每次活动都围绕“培养教师‘育人素养’”这一中心展开,一以贯之地强化一个理念——“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本质内涵,育人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教师专业就是‘教书育人’的专业,是学科专业技能与育人能力结合而形成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科专业的发展,而且是育德能力的发展。” 以读书为例,实训基地要求学员自学《中国哲学简史》、《中国文学概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岁月如歌》、《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传承·撒播·弘扬:中学语文与民族精神教育》、《让生命飞扬:中学语文与生命教育》、《现代教师学概论》、《语文教学谈艺录》等。这些著作从哲学、文学、文艺理论、教师精神、教育理念等多方面提升了学员的“育人素养”。 通过一系列的报告、研讨、实践、反思、总结,现在基地学员大都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教师专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对语文育德有了自觉的追求。来自江宁学校曹刚老师的总结,代表了所有学员的心声:通过学 习,我真正明白了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是语文课程本身应该承担的任务,是语 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征之体现;德育不是外加给语文教学的,而

学科德育案例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案例

【评析:利用两个圆锥体积的对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在矛盾冲突中引出新知。】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准备 (1)新的数学知识总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认为圆锥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几何体比较容易? (2)讨论:怎样转化成圆柱? (3)实验所用的圆柱和圆锥是随意选择吗?你有什么想法?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实行探究,经历从猜测——实验——证明——应用的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实验 (1)出示思考题: 比一比两个容器的底面积大小相等吗? 量一量两个容器的高相等吗? 动手实验后,想一想你手中圆柱与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 【评析: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思维有序,学会认真观察,学会总结归纳,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实验 【评析: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3、汇报 (1)多数组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少数组的圆锥与圆柱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出现几倍关系的都有。 4、小结 看来,我们不能从理论上将圆锥转化成圆柱,但通过实验,大家从偶然的现象中发现一种必然规律:多数组选择这样的两个容器有什么关系? 若在等底等高前提下,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圆锥体积=1/3×圆柱体积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V锥=1/3sh “sh”表示什么意思?“×1/3”呢? 5、归纳。

我们得出了圆锥体积公式,你能完整叙述推导过程吗? 【评析: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学会倾听,对不同的意见善于归纳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自己的实验猜想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6、引申 大家对用实验方法得出圆锥体积公式有什么质疑? 引导生质疑:是否准确,有无误差? 师介绍: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一些偶然现象中发现必然规律。但实验必定不科学可信,需要通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方能广泛应用此规律。 圆锥体积公式的逻辑证明早在公元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更(祖冲之的儿子)就在实验基础上实行了证明,而欧洲直到十七世纪才有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提出证明,比我国晚了十二个世纪。 【评析:精心创设的质疑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时揭示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数学史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 三、巩固提升,拓展使用 1、求一个圆锥体积应知道什么条件?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5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已知什么?求什么? 2、怎样改变第一个条件,也能求出圆锥的体积? R=2 d=2 c=6.28 【评析:圆锥体积计算较为繁琐,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干净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五、延伸提升 1、测量开课时的两个圆锥底面半径和高,检查它们体积谁大谁小。 其余学生测量手中圆锥体积。 【评析:再次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开课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严谨思维习惯。】 2、判断

浅谈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浅谈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新世纪人才要求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的内容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是更加注重于“育人”——即如何教学生做“人”。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对于如何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直是众多班主任们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情”为基石严慈有度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触,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情”为基石严慈有度:

1、尊重学生。初中的学生从心理上有很强的自尊心,不能把他们单一的像小孩子那样对待。要时时注意尊重他们,如果他们有缺点,犯错误,也应单独批评、单独谈心,不能在班上众多人面前指责他们。这样你尊重了他们,他们就会尊重老师,不会产生敌对心理。 2、做学生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如到校时间,班主任应该第一个到校,起码也不能迟到;在劳动时,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学生干,老师看。这样,学生会真正佩服老师,以教师为榜样,听从老师的各方面教育。 3、做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的话告诉你,你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教育管理他们。 4、做一个心里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情况,这样才能作到正确指导,必要时要从心理角度去剖析他们、辅导他们、解决他们的心里障碍、心理生理之间的矛盾等。 5、要做一个法官。学生之间不可能不出现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应该认真了解情况,公正客观地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发生矛盾的双方无意见,心服口服。从而更加信任班主任,才能实事客观的反映问题。 6、做慈母严父。以慈母心去爱学生,以严父态去要求学生,严在当严之处,爱在细微之处。对学生平时的生活,平时的困难,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真心主动的去帮助他们,要相信孩子们是有心的。如果他们一旦出现较大的错误,要严厉地指出、批评,决不能放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