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无敌版本)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无敌版本)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二)发展观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三)矛盾观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四、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人生观价值观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附:《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①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⑤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据此回答1~3题。 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原来的8∶1,在当时是合理的,现在的1∶1,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这说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的 D.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A 2.修改选举法,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的要求,顺应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②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④政治法律思想的变化对社会存在有重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3.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先后经过了一次重新修订、四次修改,及时地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选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应当说在推进和保障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②社会意识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③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4.2010年教育部招生工作规定中,首次将“加强诚信教育”单独列出,加大了从严治考的力度,并将考生作弊的惩处范围规定为:凡是在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中,任何一场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作弊行为的,都将受到严惩。对青年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其哲学依据是( )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5.2010年,福建省寿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社会比奉献,创先争优当先锋”的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巩固和发展了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 D

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 最全套路来袭

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最全套路来袭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最全套路来袭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下面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哲学万能答题模板,欢迎参考。 一、客观题:排错除异选优 二、主观题 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 (1)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①②③abc;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 (2)技巧: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个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 (1)国家 a、国内经济:有利于①社义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

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 a、本国:有利于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④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b、世界:有利于①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②互通有无、调济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c、区域合作交流方面:有利于①优势互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②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巩固和扩大合作区域内的市场,增强区域合作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④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等等 (2)人民:有利于①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②调动劳动积极性、主动性;③增强意识(市场和竞争等),树立正确的观念(消费观等);④维护合法权益(生命财产安全)。 (3)企业: (1)国内:有利于①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夺占有市场;②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④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更多利润和收益;⑤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对外:有利于①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提高国际竞争力与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1)国家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1:文化与哲学生活主观题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1:文化与哲学 生活主观题 1、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实现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共生共赢,我们应该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追求热爱自然情怀 ——追求科学治理精神 ——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在上述五个“追求”中任选一个,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美丽家园”。 2、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皮影等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传于藏族、蒙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究。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 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 (1)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 (2)《格萨尔》的抢救工作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无敌版本)

高考哲学主观题万能答案整理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二)发展观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三)矛盾观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8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解析:原理知识要求“唯物论”,设问主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明确唯物论原理的要求,然后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进行解答。 答案:(1)自然界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首要的是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一旦违背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自然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规律以造福于人类。 (3)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2. 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8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编制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2分)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认识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2分)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以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认识等正确意识指导运河的综合整治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运河保护的相关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 3. 从意识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创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12分) ①努力发挥意识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科学制定灾区重建的目标和方案,选择19个省市对口支援19个重灾县,极大地促进了灾区的重建工作。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汇八方资源,全力投入灾后重建。(12分) 4. 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控制沉降,形成高铁道岔板等技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沪杭高铁建设者们自主研发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发挥了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的炼成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1分) 5. 小胡是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和为企业出点子的?(9分) 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小胡从自身的有利与不利的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经过市场调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点子。(3分)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小胡努力学习,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经过市场调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该企业出点子。(3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小胡经过调查研究,把握市场规律,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6. 请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12分)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了实践的目的性、有意识的特点,体现了人们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3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留待实践充分检验。(3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浙江省不仅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而且积极对群众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加以总结。(3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浙江省政府在总结肯定的基础上,予以大胆积极推广,指导实践,推动了浙江的发展。(3分) 7.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6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对GDP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 8.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知识,分析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6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经济特区的成就,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3分)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深圳的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1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2分) 9.结合材料回答:(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①材料体现出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1分)②体现出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1分) (2)①自然界及规律是客观的,承认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分)②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规律(3分)③人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过程中,必须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2分)

2014年----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1卷第40题哲学主观题专练含答案

2014年----2019年高考政治全国1卷 第40题专练 2019年1卷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2)意识是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材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 2018年1卷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

高考政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最新)

高考政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价格变化的原因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 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1)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答题要素:国家(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企业+个人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联合兼并+科学发展+对外开放 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 [重点知识默写]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真理的属性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易错点集锦】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 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 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 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 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首先是由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决定。 1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1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17、可以用客观事物自身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8、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 19、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20、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2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2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政治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 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 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

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与根本观点 2.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①合理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a.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 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根据; c.不系统性。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考点分级设问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2019)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考点分级设问答题模板 唯物论 一级考点常见设问: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的原因、依据、合理性等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材料分析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材料分析 4、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分析 二级考点常见设问: 1、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分析……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材料分析 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物质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材料分析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材料分析 2、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分析……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材料分析 ②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材料分析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分析 3、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分析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材料分析 4、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按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 1.(2023·江苏南通·一模)经常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周总理喊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曾经激励着无数的少年努力向前,不断进步,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书读得越多,心胸越大,视野越宽。一个人读书越多,胸怀越是广阔,也就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钱锺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读书成就美好人生”的演讲稿。 2.(2023·全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外部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在新的赶考路上,福建针对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给出了新的答案:未来五年,奋力打造富强、创新、活力、幸福、绿色、平安“六个福建”“六个福建”回答了时代之问,描绘了未来的关好图景,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奔赴“诗和远方”。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六个福建”为什么能精准锚定,驱动福建奔赴“诗和远方”。 3.(2023·江苏·统考二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H企业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企业的文化根基,坚持成就客户、开放进取、自我批评、至诚守信等理念,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团队合作、低调务实、时时刻刻危机意识为灵魂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员工的文化培训,使企业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卓越的企业文化推动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底线思维是H企业转危为安的重要秘诀。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影响,H企业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为摆脱困境,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将发展目标定为“活下去”,同时往“活得好”的方向发展,全线收缩甚至关闭边缘业务,聚焦核心主业。同时企业还创新发展渠道,将生存基点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上来,加强金融科技和智慧家居的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企业始终没有放弃在半导体领域方面的研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后,H企业摆脱困境,恢复了正常运营。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角度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坚守底线思维,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

政治高考哲学参考答案

政治高考哲学参考答案 政治高考哲学参考答案 在政治高考中,哲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人类思维、存在、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政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试中,要 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同时能够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政治问题中。下面将 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给出政治高考哲学参考答案。 首先,政治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政治的本质、原则和价值。在 政治高考中,通常会涉及到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例如,马克思主义政 治哲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体系,它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基本原理。了解这些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 其次,价值观是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 治的价值与目标。在政治高考中,经常会涉及到政治价值观的问题。例如,什 么是公正?什么是自由?这些问题都是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不同的政治 价值观和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对于分析政治问题和作出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政治伦理是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的道 德问题。在政治高考中,通常会涉及到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例如,政 治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政治决策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这些 问题都是政治伦理的研究内容。理解政治伦理对于分析政治行为和评价政治决 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政治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是政治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点。政治哲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变革的原因和方式。在政治高考中,通常会涉及到政 治变革的理论和实践。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而自

由主义政治哲学则强调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来实现政治变革。了解不同的政治变革理论对于理解历史和分析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政治高考哲学参考答案可以从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政治价值观、政治伦理以及政治变革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备考政治高考时,不仅要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对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政治高考中的哲学问题。

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备考高中政治,需要同学们对高中政治的学问点进行全面的复习,下面为大家带来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欢迎同学们练习。 高考政治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漫画《属相相冲》中公司的做法( ) .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表达了联系的普遍性 2.依据ZGRM银行公布统计数据,20XX年GJ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当然是综合国力的表达,有利于提高国际支付能力,不过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会给经济、政治带来不利影响。这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要坚持进展的观点看问题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要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 D.主次矛盾在肯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同志指出:"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安排更加注重公平',回答3-4题。 3.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①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②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互相依存 ③效率与公平是无条件地联系的 ④有效率就会有公平,重公平就会出效率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我D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给我们的启发有( ) ①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实行不同的解决方法 ④合理解决一方为另一方的进展制造条件 .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20XX年5月24日~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举行。中美双方围绕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沟通。针对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动乱及两国在贸易等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中美两国适时调整了战略与经济政策,最终达成了基本涵盖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的四点重要共识。这说明( ) .矛盾在事物不同的进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C.在矛盾特别性原理的指导下讨论矛盾的普遍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 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解答步骤:

一是材料层次化。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这样就把复杂的材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二是层次要点化。即紧扣题意从材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江苏省为什么要在全国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什么要制定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原因和意义各是什么?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要点:①从原因上看,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②从意义上看,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③“两个率先”的目标和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对江苏全省及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步是关键工作,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我们一定要紧扣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层次要点化时,既要抓住材料中每一层次的有效信息概括要点,同时又不能把这些有效信息孤立起来,要立足整个材料,把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完整版)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高考哲学主观题训练 1、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经浩劫而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未曾终止。一种跳出了“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思维观的主张——“用简识繁”,体现了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认同。该主张倡导各地的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倡导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繁体字.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用简识繁"这一主张为什么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12分) ①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简体字与繁体字各有存在的理由,繁体字体现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简体字书写方便,符合社会生活需要。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简体宇与繁体字相互包容,共同发展。④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用简识繁”的主张体现了简体字与繁体字在现实生活中共同存在,和谐共生。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用简识繁"倡导共同存在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繁荣。(每点3分) 2、中国的慈善事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各种慈善力量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在灾害救助、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慈善组织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善款使用不善;普通民众对慈善文化和活动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12分) ①全面把握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既要看到慈善事业的长足进步,也要看到还存在的问题,做到实事求是。(4分)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调动

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主观题精选生活与哲学部分[5]

2009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主观题选6(生活与哲学部分) 51、为了让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某校高二(3)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了解了以下内容 第一组同学经过探究,同学们普遍认为:“奶粉事件”是一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这无疑使中国乳品行业面临危机。但是,任何一个“危机”,如果处置得当,吸取教训,凤凰涅槃,这个危机就可以演变为新的“契机”。此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可能导致乳品行业的重新洗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段材料的认识。 第二组同学了解到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 (2)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为什么会面临三重困境。 第三组同学了解到奥运会开幕式上鲜艳的色彩,唯美的影像,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武术、风筝、飞天、昆曲、孔子《论语》、三千弟子求学等节目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通俗美妙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现代手法,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设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道理? 51、(1)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奶粉事件”既是“危机”也是一个新的“契机”体现了这一点。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奶粉事件”虽然使中国乳品行业面临危机。但是,如果处置得当,吸取教训,这个危机就可以演变为新的“契机”。 (2)(1)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全球变暖 ·对雨林的破坏 ·对臭氧层的破坏 ·海洋污染 ·酸雨 ·其他 ·资源、能源、粮食短缺 ·分布不均 ·经济“难民” ·其他 ·自然灾害 ·传染病 ·环境灾害 ·贫民窟的增加 ·其他 ·来临的危机 环境 资源 经济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