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07 认识的反复性

2021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07 认识的反复性

2021年高考哲学主观题训练

07 认识的反复性

模板题练: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存在不同认识的原因或者运用反复性的知识,回答……问题。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材料

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材料

练习题: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狡猾的病毒”。它能深度潜伏,躲过一般的流行病学观察期,有着超长潜伏期和隐性传播的特点。它的基因传播,同时挑战了核酸检测技术、早期筛查和疑似患者识别,以及人们对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传统认知。2020年2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团队从确诊病例的标本中,成功分离到了两株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8至9月,丹麦发现一种与水貂相关的新冠病毒变体,该变体似乎并未广泛传播。2020年12月14日,英

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被命名为VOC202012/01的新冠病毒变体,初步研究表明,该变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力。2020年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体,该变体正在南非三个省迅速传播,初步研究表明,该变体与更高的病毒载量有关,可能会增加传染性,但尚无证据表明其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世卫组织建议各国

增加对新冠病毒的常规基因测序,以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并监测

变体。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暂时无法完

全识破新型冠状病毒“狡猾”的原因。

2.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

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日,河南一位返乡的李先生看到有许多车辆占用应急车道,严重影响后方救援车辆的正常通行。遂和同事一起拍照361张并向当地警方举报,交警根据这些照片,对36名车主进行处罚,均罚款200元,记6分。消息很快就冲上了热搜。众多网友支持李先生的做法,称他“干得漂亮”!也有人说:这是管闲事!

2020年8月5日,北京交管部门“随手拍”正式上线,市民群

众可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反映交通管理问题。今年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明确了公民举报控告的这些证据,公安部门必须接收并按规定处理。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的认识论知识,分析网友对李先生的做法支持和反对并存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李子柒是一名网络视频创作者,也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和2019年中国新闻周刊年度文化传播人物。从李子柒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她在舒缓的述说中告诉你如何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节日美食的方法;可以看到她在古朴宁静的田园中,娓娓道来民风民俗的前世今生;可以看到她在细致耐心地讲解中,展现中国木活字印刷术、中国古法墨和萄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李子柒的视频中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李子柒的视频中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却成功地讲好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爱上中国。李子柒的视频在网络爆红的同时,也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和非议。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不同网友对李子柒的视频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5.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

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

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经讨论和研究,仍

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

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

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说明编纂一部民法典为什么需

要几代人的努力?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如今短视频APP已经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抖音、好看视频、微视、快手等用户动辄上亿,为什么这些

短视频APP如此火爆呢?因为这些短视频APP本身也是具备传输

速度快、展示效果好、社交私性高等因素,让这些短视频APP比

起文字传播的速度更加直接高效。其次,宽带和移动流量资费下调,Wifi普及率提高,社交方式、用户需求的改变。资本、创业者、媒体携手共欢,把短视频推上了内容创业的风口。

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其遇到一系列瓶颈,如产能不匹配、盗版严重、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如很多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它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炫富攀比、拜金.奢靡等低俗内容的非主流观念,在“审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价值

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

入歧途。

短视频的未来任重而道远。有人认为:“它将给我们带来满天

星辰。”也有人认为:“它终将是虚火后留下的一地鸡毛。”

运用“探索认识的奧秘”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的人对短

视频发展前景有不同看法的原因。

7.2020年5月1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有媒体报道称,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内部就已经开始提出国家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大流行病毒的情况,但直到1月20日

才公开证实病毒能"人传人",卫健委对此如何评论?对此,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回应道:理论上细菌和病毒都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但不同细菌和病毒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不同,有的差别很大。新冠病毒是一个新型病毒,它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机理都很复杂,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有一个过程。2019年12月30日晚,国家卫健委获悉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信息,次日凌晨即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武汉市了解情况,指导疫情处置工作。1月14日召开的全国卫健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新冠病毒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仍需要深入研究,不排除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可能性。当时对病毒的认识还处于"在路上"的状态,许多问题还没有达到能得出结论的程度。专家组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1月19日,经过前后几批专家组以及当地医务人员在病例样本检测、病原鉴定等方面的持续努力,纠正了此前的一些误解,我们才对新冠病毒人和人之间的传播能力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8.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北京正式上线,学习平台运行一年来,在我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学习热潮。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各种各样的流言在各种平台散播,“喝高度酒能抵抗新冠状病毒”“新

冠状病毒是人造的”“用56℃的热水洗澡能对抗病毒”等等,学习强国平台充分发挥其主流媒体的责任,及时发布重要信息,通过订阅号、专项答题等栏目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快速普及了新冠状病毒的相关防控知识,还把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传递给人民群众。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各地中小学都推迟了开学的时间,学习强国平台专门开设直播窗口,“停课不停学”,课程覆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部学科,同学们都可以在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当“新冠状病毒”爆发的时候,谣言四起,但谣言再多也不是真理。

请从认识论角度说明谣言出现的理由,以及谣言为什么终被真理取代。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一度引起人们对其存废的争论。支持大力发展中医药的人士认为:中医药治未痛,能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治疗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可以养生保健,擅长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反对者则认为,

中医对疾病的研究没有西医深入,中医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检验,有“伪科学”“江湖骗术”之嫌疑。对此,有专家表示,关于中医药的争论很正常,争议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医药,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揭示中医药存废之争的原因。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五四青年节当天,B站联合包括央视在内的多个媒体平台发布了五四青年宣传片《后浪》,一时间引起网上热议。《后浪》作为“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诚恳而真挚,长辈对年轻一辈的肯定和赞颂令人动容。支持者大都为中年人或者有了一定生活经历的人,也正是这部分人积极转发这个短视频;而持有反对观点的人则是《后浪》面对的主要对象—当代年轻人,他们认为《后浪》的内容是鸡汤+消费主义,没有展现当代青年存在的问题。后浪在现实生活面临的压力、困惑和迷茫没有被充分的倾听;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和奋进没有被赞扬。一句“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并不能代表所有年轻人,也不能完全论释年轻人的困惑、挑战、迷茫和奋进。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青年群体对《后浪》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今在影视、小说圈子中,很多人都持这样一种观点:冷门作品佳作多,好看,艺术性高;热门作品商业化,不好看,艺术性低。由此,有人认为,商业与艺术是对立的。但也有人认为,在每年近万部上映的影视作品中,确实在有些艺术性低的作品中,总会有几部是热门的。这些艺术性低却很热门的作品,也总会不断被人拿出来当成黑热门的证据,成为攻击那些既热门又艺术性高的影视作品的借口。

据材料一,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产生上述争论的原因。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省从2021年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明确了高考科目设置为六科,除了必选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之外,其他三门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择性必修学科中自主选择,即“六选三”。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是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届考生,为适应高考改革,他们将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所谓“走班制”是指“六

选三”的选择性必修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而学生则打破原来的传统固定班级,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组合到选择性必修学科班级上课。这种班级重组,有人测算竟有近20种不同的上课组合。有人担心教学管理将会混乱而采取批评态度,有人则赞赏这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对“走班制”,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对它的态度有差异,专家、学者、老师、学生褒贬不一,不尽相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有良好的开端,但是“走班制”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尽相同?

1.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2.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会受到具体的技术设备等实践水平的限制,以及人们自身的传统认知、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不能马上识破病毒的狡猾。

3. 从认识的客体看,新型冠状病毒有着超长潜伏期和隐性传播并不断变异的特点,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人们识破病毒的狡猾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既受主体的实

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民法典编纂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民法典经过了多次反复才得以正式出台。

3.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李先生的做法,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李先生通过“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由于这一举报方式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4.

①认识的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网友对李子柒的视频持不同态度。

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③从认识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

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5.

(1)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前三次未能取得实际成果,有多种原因。经过多年努力,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况,因而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必然要经历长期反复的过程。

6.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②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③短视频的发展有良好的客观条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导致不同人感受的差异性。

7.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科学实

验、医疗水平的限制,受到专家不同立场观点、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

③从认识的客体看,新冠病毒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④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

1.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出现新的病毒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某些观点没有科学根据就成为谣言。

2.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新冠状病毒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3.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谣言被实践证明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虚幻的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所以终将被真理取代。

9.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受主客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或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反复的过程。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

水平不同,以及中医药发展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得人们对中医药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④通过争论,不同观点进行了交流与碰撞、取长补短,有利于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深化。

10.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客体条件的制约。

②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③《后浪》鸡汤+消费主义的内容,没有完全展现当代青年存在的问题,不能完全诠释年轻人的困惑、挑战、迷茫和奋进,是招致青年群体的反对的主要原因。

11.

①从认识本身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是造成人们对文化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关系形成多种不同认识的原国。

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文化作品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关系的认识由于各自的主观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

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表明人们对文化作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关系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2.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走班制”的评价不尽相同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各地实行“走班制”的实践水平、条件是有差异的,而专家、学者等不同群体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也有差异,所以对“走班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走班制”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人们对其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出现不同认识也是正常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练: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018年8月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经表决通过。由于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涉及面广、规模大,而且发展日新月异;该法律经过了3次公开征求意见和4次审议,前后共5年的时间才最终出台。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认识对象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我们很难取得真理性认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 ③只有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超越 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对“人工智能”多次表达了担忧,而一些科学家却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要与人类互补,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由此可见( ) ①相对于确定的对象会有多个真理 ②真理性认识会得到多数人认同 ③认识会受立场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边漫画表明( ) 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B.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 D.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辛过程 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根据爱因斯坦的重力理论,黑洞的边界是存在的,只是它与宇宙其他部分的区别并不明显。但霍金在2014 年1月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只存在“灰洞”。这告诉我们( ) 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 ②认识经历多次正误反复过程后更接近真理 ③应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他望远镜的观测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结合新的数学分析方法,推算现有望远镜观测不到的遥远暗淡星系的数量,更准确地估算出了我们的宇宙里存在着至少2万亿个星系,是以前认为的星系数量的10倍左右。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 ①先进认识工具也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②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③实践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们在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睡眠的意义是什么?由于人脑过于复杂,加上科研条件的限制,科学家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睡眠是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认为睡眠带来了清除大脑废物的机会。这表明( ) A.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有多个不同的真理 B.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认识具有无限性,永远无法获得真理 D.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8.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答案精析 1.C [认识对象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人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但我们追求真理永无

【步步高】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82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美国地质学家在亚利桑那州东部发现了一组蜂巢化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有2.2亿年,这比人们发现的最早花朵植物化石还早1亿年。此前,主流科学界均认为地球先有开花植物,后有蜜蜂,两者的间隔有上亿年。上述发现表明() A.人类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B.正确认识对人的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客观条件的变化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D.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受人的活动影响 5.“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下列选项与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吻合的是() A.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C.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理,或者说,它是真理,因为它是有用的 D.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之所以“温故”而“知新”,是因为()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故”与“新”彼此渗透②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温”是“知”的根本动力③追求真理有一个过程,对“故”的反复探索能推动“知”的发展④认识是向前发展的,从认识到实践的认知过程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他望远镜的观测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答案

哲学认识论专题复习训练题 重点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关于实践的相关知识: ①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关于认识的有关知识 ①认识的含义;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 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关于真理的相关知识 ①真理的含义; ②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主观题训练 1.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 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 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 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臶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 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一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2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4分)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4分) 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8分) 4、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2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4分)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4分) 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8分) 4、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3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微课堂21主观题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考查教案新人

微课堂21 主观题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考查

(2020·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信息①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信息②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

即时应用——高考这样训练与巩固 (2020·福建省漳州市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信息①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背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一精神同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平地而建。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而奋斗,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了屹立西北的一流学府。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所有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信息②这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而留守上海的师生,同样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这体现了一代代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 “西迁精神”推动了交大成功西迁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高二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 辩证唯物论 第一种类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题:大城市郊区的农夫,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阅历,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夫改种粮食,结果农夫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结合本地实际,吩咐农夫改种菜为种粮,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吩咐,给农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1、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心确定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

2、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确定调整思路:依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夫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夫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的必要性。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X)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X)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X)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X)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X)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X)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X)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X)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完整版)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高考哲学主观题训练 1、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经浩劫而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未曾终止。一种跳出了“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思维观的主张——“用简识繁”,体现了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认同。该主张倡导各地的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倡导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繁体字.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用简识繁"这一主张为什么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12分) ①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简体字与繁体字各有存在的理由,繁体字体现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简体字书写方便,符合社会生活需要。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简体宇与繁体字相互包容,共同发展。④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用简识繁”的主张体现了简体字与繁体字在现实生活中共同存在,和谐共生。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用简识繁"倡导共同存在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繁荣。(每点3分) 2、中国的慈善事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各种慈善力量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在灾害救助、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慈善组织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善款使用不善;普通民众对慈善文化和活动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12分) ①全面把握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既要看到慈善事业的长足进步,也要看到还存在的问题,做到实事求是。(4分)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调动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 1.(2023·江苏南通·一模)经常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周总理喊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曾经激励着无数的少年努力向前,不断进步,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书读得越多,心胸越大,视野越宽。一个人读书越多,胸怀越是广阔,也就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钱锺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读书成就美好人生”的演讲稿。 2.(2023·全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外部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在新的赶考路上,福建针对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给出了新的答案:未来五年,奋力打造富强、创新、活力、幸福、绿色、平安“六个福建”“六个福建”回答了时代之问,描绘了未来的关好图景,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奔赴“诗和远方”。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六个福建”为什么能精准锚定,驱动福建奔赴“诗和远方”。 3.(2023·江苏·统考二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H企业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企业的文化根基,坚持成就客户、开放进取、自我批评、至诚守信等理念,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团队合作、低调务实、时时刻刻危机意识为灵魂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员工的文化培训,使企业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卓越的企业文化推动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底线思维是H企业转危为安的重要秘诀。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影响,H企业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为摆脱困境,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将发展目标定为“活下去”,同时往“活得好”的方向发展,全线收缩甚至关闭边缘业务,聚焦核心主业。同时企业还创新发展渠道,将生存基点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上来,加强金融科技和智慧家居的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企业始终没有放弃在半导体领域方面的研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后,H企业摆脱困境,恢复了正常运营。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角度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坚守底线思维,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

2023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知识复习汇编(精华版)

2023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知识复习汇编 (精华版) 个问题都给大家标注了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二者的答法是不同的,大问题要想办法压缩点子,小问题要想办法拆分点子,保证每道题的点子在四五个的样子。可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大家在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些可以答的点子,就归纳写过来。 备注:宋体字为原理,楷体字为方法论。 另外,再次强调,记一下单元标题和课标题,因为有的时候会直接问课标题或单元标题,例如请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回答问题?大家要知道这是第六课的标题,考察的是“认识论”的知识。 二单元主观题(唯物论(或者说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1.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二单元单元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特大问题) 整个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都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筛选。

2.用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标题)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五课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大问题)(第(2)点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地拆分开,但内容尽量不要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根据材料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4)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用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标题)回答问题(大问题)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看,政治主观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许多学生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存在着分析不到位、答案偏题、观点与材料脱节等现象。分析其原因,除了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外,还在于没有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解答步骤: 一是材料层次化。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

哲学主观题答题总结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哲学部分主观题答题维度参考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关键词: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1.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或唯物论”回答……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或意识的能动作用”回答……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回答……) 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会影响部分,要立足于整体,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⑤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2.联系的多样性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会影响部分。 ②要立足于整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③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④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回答……)

2023新教材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题型七认识评析类主观题

题型七认识评析类主观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群众不断升温的冰雪体育需求,推动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 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宏伟目标,6年来,北京冬奥组委与国家和主办城市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推动完善冰雪运动发展政策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冰雪项目建设中来。随着各种社会资本的纷纷涌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各家企业纷纷提高冰雪运动配套服务的水平。其中张家口市万龙、太舞、云顶、富龙四家滑雪场入围“2020年全国滑雪场十强”。张家口已建成室内滑冰馆19座,可开展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比赛。各县区群众均能就近参与冰雪运动,体验“走出家门上冰雪”的便利。 有人认为,发挥政府作用就能实现冰雪运动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7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处罚法》正式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施行以来的第三次修订)。其中第三十三条中“首违不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这一新规引发网友热议。 福建省各地出台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首次违法书面警告”等人性化管理措施,初步实现了夜间停车,以及非主干道临时停车且未影响正常通行等轻微违法停车行为不处罚。经数据统计分析,全省城市道路夜间违法停车查处量比实施上述措施前大幅下降。各地严格规范查处违法停车执法工作,杜绝了以“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违反禁止标线指示”对“不按规定停车”违法行为实施处罚的不符合规定现象。 有人认为“首违不罚”意味着放松监管。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见下图)。 火炬整体外观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祥云向世界传达吉祥寓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特征,是北京

高考政治易错点15 认识论(原卷版)

易错点15 认识论 易错题【01】实践 1.历史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矫正]实践是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易错题【02】认识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矫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圆圈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01 (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 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 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 【答案】B 【详解】

B: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B符合题意。A: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 C: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人的认识水平,实践决定认识。故C错误。 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而非思维活动,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2020·浙江·高考真题)2017年4月起,全世界八个天文台合作探索黑洞,终于在2019年4月合成了距地球55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两年的合作提升了科学家们的观测能力,也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接下来,他们将让更多的天文台参与进来,拍出细节更丰富、角度更多样的黑洞照片。这表明 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②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④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促使人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21·全国·模拟预测)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新冠肺炎患者病例诊断正确率问题一直干扰着对患者的治疗。腾讯转变思路,以“科技向善、智慧医疗”为主题,研制出首款运用在医学领域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该技术利用AI 医学影像分析并配备该技术的整体车载移动方舱CT通过5G+AI智能诊断系统,实现影像及诊断报告跨地域自动传输,大幅提升了诊断准确率和效率,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及感染风险,为中国战疫作出了突出贡献。材料表明() ①科技创新提供了认识工具,推动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②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82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含解析)

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我国科学家经过十几年的科学实验研究发现,疟原虫在某种程度上能“以毒攻毒”杀死癌细胞,我国科学家表示将这一方法应用于10例肿瘤患者治疗后有部分患者显效,但之后仍然要积累大量的临床样本进行疗效判断.这表明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科学实验是获取正确认识最主要的实践形式 ②对认识真理性的判断离不开实践的检验 ③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有一个过程的 ④不断改变已有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前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睡眠的意义是什么?由于人脑过于复杂,加上科研条件的限制,科学家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睡眠是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认为,睡眠带来了清除大脑废物的机会。这表明() A.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有多个不同的真理 B.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认识具有无限性,永远无法获得真理 D.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3.科学界普遍认为,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点”处,其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

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样。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历经数年合作,于2019年4月10日拍摄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完成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表明() ①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主体生命的世代延续为认识的无限发展提供了可能 ③新的认识工具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真理总是在人们的科学实验活动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由于受空气污染和氧化等因素影响,使用近130年的“1千克”这一质量单位已难以适应现代精密测量要求。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为基准替代“国际千克原器”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起正式生效。“千克"被重新定义( ) ①说明科学的定义是人们正确计量的起点 ②说明原定义是未经实践检验的谬论 ③意味着人们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④表明计量单位的定义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07 真理

必修4生活与哲学 考点七真理 考纲导学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过程。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真理的客观性(区别于“主观真理论”,如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绝对真理) 表现: ①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②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③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⑤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整合: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勇于探索和发展真理。 3、真理和谬误 (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①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原因:第一,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广东2021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必背

广东2021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必背 原创!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打算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详细和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能动地熟悉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方案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制造性。 2、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掌握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进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进展。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需敬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熟悉和把握规律。) 3.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反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惩处)。②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熟悉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敬重客观规律;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4.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原理 (依据:世界具有物质性,物质打算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有规律性,规律有客观性。) 方法论:①敬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动身,通过调查讨论,找出事物固有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作为行动依据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③把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既要反对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过分强调客观条件不足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熟悉论(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 原创! 1实践与熟悉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打算熟悉,实践是熟悉的基础。实践是熟悉的唯一来源,是熟悉进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熟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熟悉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乐观参与社会实践。 ②熟悉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熟悉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错误熟悉将实践引入歧途。我们要仔细学习科学理论,用正确熟悉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克服和反对错误的熟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点理论与实践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附: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社会历史性。(有时候会插入①作为答案的其中一点。例如:实践打算熟悉,实践是熟悉的基础。实践是熟悉的唯一来源,是熟悉进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熟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熟悉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社会历史性。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