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8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多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历经四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散热的问题,从而可能推进信息技术巨大的突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传统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都是“先拼音,后识字”的编排,“部编本”语文教材却是“先识字,后拼音”。这样的编排并不

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从学习汉字入手,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对学习的心理预期。相对于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拼音带有明显的异域色彩。“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表示:“要的就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让他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13分)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某省通过改变政府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第12位,不但出台了对七大行业过剩产能处置的计划,还实施了22个制造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科学的考核政策,让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上年增加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

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某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

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答案

1.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解决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A市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实践摸索,A市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市探索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办法有利于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生态补偿办法切实可行,能够破解困局。(8分)

2.答案:①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在推动农村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了电脑散热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探索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研究中采用了分子束外延等先进方法以及生长的新材料为最终实现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提供了条件。

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解决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巨大的进步,也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同国家在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法治建设的正确认识都是真理,都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可以为另一国所借鉴。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基于一定的国情建立起来的,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囿于既有认识,而应该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认识以此推动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发展。

4.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客体的复杂多变都会限制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3分)儿童有其特殊的认知规律,不同版本的编写者对汉字教学也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2分)汉字教学、教材编写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其承载的中华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因此,“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而是对汉字教学多次反复认识的表现。(1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

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分)“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儿童认知规律、汉字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的结果。(2分)

5.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到1998年开始的“攻坚战”,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是经过多次反复完成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国企改革的不同阶段,是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的正确决策。

6.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扔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7.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8.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9.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深化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以跟进实践的需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水平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10.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办法的决策,体现了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该省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该省新的考核办法来源于该省经济发展的实践,对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1.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发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

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胜利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

13.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11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教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复习必修四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教案 【教学目标】( 结合高考评价体系与政治新课标要求 ) 考什么: 1. 描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实践活动的特点,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 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解释与论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明确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异性,知道认识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怎么考: 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展、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引导考生增强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在对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时,往往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和认识的阶段综合起来进行考查,着重培育考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的特点; 4.真理的属性。 教学难点: 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3.认识发展过程存在会反复、无限、上升性的原因; 4.真理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 翻页笔、红笔、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法(2分钟) 师:在暑假期间,我们复习了唯物论的相关知识,里面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意识,那什么是意识呢? 生:(预设)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师:那么老师就产生疑问了,我们今天要复习的认识论里面的认识这个概念和唯物论里面的意识这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呢?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帮老师解答一下。(稍等片刻) 生:(万一不会,师:如果大家都不会,那我们就带着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更进一步了解一下两者的差别,细心领会认识的奥秘;如果会,预设:其实,认识和意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它们所属的模块不一样,一个属于认识论模块,一个属于唯物论模块,教师顺势引出:看来大家是学习上的用心者,现在不妨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他与认识有关的奥秘吧!) 二、复习课讲授 环节一:明确考情(3分钟) 过渡语: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与认识论相关的高考真题,现在我们就从历年所考察的高考内容中明确本课的高频考点。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2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4分)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4分) 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8分) 4、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2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4分)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4分) 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高二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 辩证唯物论 第一种类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题:大城市郊区的农夫,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阅历,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夫改种粮食,结果农夫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结合本地实际,吩咐农夫改种菜为种粮,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吩咐,给农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1、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心确定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

2、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确定调整思路:依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夫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夫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8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多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历经四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散热的问题,从而可能推进信息技术巨大的突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传统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都是“先拼音,后识字”的编排,“部编本”语文教材却是“先识字,后拼音”。这样的编排并不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时练习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4个研究单位的23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首份2021年海洋变暖报告。新数据表明,2021年海洋升温持续,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为探究其原因,研究团队使用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模型的独立强迫实验,揭示了不同强迫因子对海洋变暖的贡献。这表明()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研究成果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全新标准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接续播撒航天梦、科学梦的种子。此次,三位“太空教师”给青少年们演示了水油分离等实验。地面上“一层油花浮在水上”是常态;空间站中水和油“分不开”、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上述现象佐证了() ①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④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的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22年4月,结合之前多轮筛查情况,上海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划分”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高低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我国智慧城市从政策推进角度大体经历了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单选题 1.毛泽东说:“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一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观点正确的是()A.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认识主体进行的各种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实践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④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不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下列选项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所反映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岁成 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

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①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③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 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 6.基于对一枚在黑龙江哈尔滨发现的、目前已知最大的人属头骨化石的研究,中英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古人类,且其所属的支系,可能与现代人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因该古人类化石在黑龙江发现,科学家将这个新的人种命名为“龙人”。这一研究具有() ①社会历史性,中英研究团队合作取得成果 ②自觉选择性,确定与“龙人”是否有亲缘关系是最终目的 ③直接现实性,改变古人类研究历程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1 -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5 -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认识 (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 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实践 (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辨析] 有人认为,盲目的实践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1.认识的两种反映形式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区别内涵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 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 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2022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21探索认识的奥秘含解析新人教版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传播时,全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有力控制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对这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客观的物质活动B.纯粹主观的活动 C.自觉能动的活动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3.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 ) 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4.最早暴发新型疫情时,人们对这是什么疫情以及它的来源和传播方式都无所知,因此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由于病毒的复杂性,有效治疗方法尚未出现。时隔1个月零8天,2020年3月19日,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nCOV)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必将取得战胜病毒的胜利。从认识论来看,这证实( )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5.下图漫画《多跨一步》蕴含的哲理是( )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6.鱼类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吗?科学家发现鱼类对进食刺激能够保持长达几年的记忆。一项新研究成果更是颠覆了人们的认识,斑马鱼的表观遗传记忆能够通过保存DNA甲基化的方式连续遗传给后代。这体现了( ) ①真理性的认识往往包含着谬误成分②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往往会导致认识的反复性③人们的认识水平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7.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改革国际治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推翻已有认知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②认识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人们的不懈追求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8.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揭开新型冠状病毒的神秘面纱。现在对于新冠病毒,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都尚在进行中。这说明(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深度广度会不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经历反复曲折之后就能获取真理 ④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活动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卷21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时卷21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选择题 1.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列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新年贺词中讲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从哲学角度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奋斗比梦想更能实现个人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②人们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把美好梦想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一著名科幻小说家曾预言,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按钮的方式改变天花板和墙壁的背景颜色,普通的玻璃将被时代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强烈紫外线的特殊玻璃。而且,这些玻璃的阳光折射率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定好的数值进行自动调整。如今,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④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团队通过对实验材料表面进行纳米化的处理,再现了水结冰的过程,揭示了这一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首次在实验中证实经典临界冰核理论的百年预言。由此可见() ①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所有预言都将变为现实②真理性认识最终要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③科技进步推动着科学预言不断得到验证④科学实验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下图漫画《多跨一步》蕴含的哲理是()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认识与实践 1.培根曾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蜜蜂酿蜜”的哲学寓意是() A.只有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因为它来源于实践 B.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因为它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D.将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2.(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月考)近年来,各地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特点,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在深化拓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层面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净化社会风气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物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的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你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题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2020辽宁鞍山一中高二月考)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连续多年组织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青年学生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是因为(易错) A.书本是认识的来源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 政治认识论秉有哲学认识论的反思性特质,是政治知识的知识,主要关注政治思维方式。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 一、选择题(共32个,每题2.5分,共计80分,选择最佳答案) 1.(13新课标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新课标安徽卷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新课标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

新高考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7探索认识的奥秘

专练27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湖南卷]“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精准扶贫理念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表明( ) ①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③理论的感召力从根本上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④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3·新课标卷]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 )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 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湖北卷]“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使得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说明( ) ①科研意识转变程度决定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②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③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 ④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浙江省高三联考]近日,依靠4米口径新型望远镜,中国科研团队在宇宙星系观测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发现了最遥远的原初星系团,这一成果也将运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材料表明( ) ①实践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认识的目的在于回归实践,为实践所用 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认识 ④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调研]教科书上说:“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饮用水,还是海水,因为含有盐离子成分而使其具有了淡淡的蓝色。此外,因为二氧化碳的存在而让水有了清凉和略甜的味道。这表明( ) ①真理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任何真理都包含有谬误的成分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 何而来 一、本课必背 第一目:认识与实践 1.认识 (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3)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 2.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改造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2)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二者不能比较谁更可靠。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重点)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重点) ①如果不超出认识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②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③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可以满足这条件。 ④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已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定。要注意“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和“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考大切口时,原理方法论尽量简写,考小切口则要详写。 一、辩证唯物论(也叫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 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1.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材料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 ④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或“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回答问题 ①原理: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材料.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材料 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材料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运用“规律”或“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材料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材料

2023年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巩固卷21探索认识的奥秘含解析

课时巩固卷21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选择题 1.2021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在我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髙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此次科考将为我国深度参与北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探索4500”成功下潜是基于( )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应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2.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航天员进入太空后担负着核心舱天和机械臂捕获天舟二号进行辅助转位试验和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等重要任务。这突出体现了实践具有( ) A.主观能动性B.直接现实性 C.社会历史性D.客观物质性 3.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和官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进,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建立的依据是(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②真理和谬误没有一定界限③实践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 ) 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中国天文学家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迄今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势必推动恒星演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科学精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尊法、守法、护法。 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真理。 二、知识体系:

三、重点知识清单: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2.实践的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易错提示】澄清几个误区: ①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②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③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⑤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特别提醒] (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四、课堂探究:

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30日,中国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 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在板块的碰撞中隆起。这座依旧在剧烈变化的年轻高原,仍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启动区,塑造了当今亚洲或北半球的气候环境格局,其抬升或下降,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环境格局将产生不同影响。2015年尼泊尔发生8.1 级地震,其对珠峰高程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仍存争议。 2020年5月27日,中国科研人员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此次测量数据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等。世界期待中国给出“世界高度”新答案与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新数据。 议题: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驱动因素。 探究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 疫情来势汹汹,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议题: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探究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新冠肺炎患者不断增加,截至5月23日晚,美国确诊病例接近164万例,死亡近10万例,美国疫情濒临失控。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就宣布了全美进入紧急状态,

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 专题十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微专题一 探索认识的奥秘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学案

微专题一探索认识的奥秘 真题重练·体味高考 1.(2020全国Ⅱ卷,23)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 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全国Ⅲ卷,2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0山东卷,12)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 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 )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0天津卷,12)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