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3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微课堂21主观题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考查教案新人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3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微课堂21主观题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考查教案新人

微课堂21 主观题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考查

(2020·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信息①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信息②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

即时应用——高考这样训练与巩固

(2020·福建省漳州市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信息①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背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一精神同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平地而建。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而奋斗,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了屹立西北的一流学府。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所有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信息②这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而留守上海的师生,同样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这体现了一代代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

“西迁精神”推动了交大成功西迁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20·天津卷,12)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D[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A说法错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B说法错误。真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而不是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C说法错误。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和发展,D符合题意。]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018·全国卷Ⅰ,2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①不选。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④中“完成了”的说法错误。②③均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解读。] 3.(实践与认识)(2019·浙江4月选考,28)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 )

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C[防治水花生蔓延的活动是实践活动,早期防治手段失败是物理和化学的实践手段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导致的,不是实践水平和事物发展程度制约认识,①④不符合题意。早期的失败说明实践活动是客观的,正是这种不成功的实践,推动专家组进行调研,决定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水花生蔓延,说明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②正确。物理和化学防治手段的失败与生物防治手段的成功,表明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正确。] 4.(认识发展的上升性)(2020·江苏卷,29)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 )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④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C[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该观点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但是否认了真理具有上升性,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②④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肯定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①。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否认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排除③。]

[教师授课资源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8·天津卷,6)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C[根据题干的内容来看,霍金的“黑洞理论”虽然闻名于世,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从而导致其未获得诺贝尔奖。由此可得出“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的结论,故选C。A、B、D所表述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

[教师授课资源2]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17·全国卷Ⅱ,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B[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符合题意。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获得真理性认识既受认识客体的影响,也受认识主体的影响。失败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可能具有价值,③错误。]

[教师授课资源3] (实践的作用)(2016·天津卷,8)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过沟》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D[漫画的标题是《过沟》,画面中一个人采取行动跨过去了,还有两个人在讨论过沟的方案。据此可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D与漫画寓意相符,应选。A 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强调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均与漫画寓意不符。]

[教师授课资源4] (认识具有反复性)(2018·江苏卷,28)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C[很多人认为,中国克隆猕猴技术突破不大,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体细胞克隆技术是比胚胎分裂技术更为先进的技术,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C符合题意。]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6认识的过程对点题

认识的过程 1.如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答案A 解析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不同的视野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的制约,故A符合题意; B的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C说法错误,实践能证明一些认识是真理,也能证明一些认识是谬误;实 践决定认识,故D错误。2.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 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答案C 解析题意简述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意在强调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过程,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强调实践的作用,A不选;B、D观点错误。3.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 座山”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 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B.①④ A.①③ D.②④ C.②③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中某地在实践中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认识经历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认 识不同,表明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②正确,①③错误;上述认识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唯物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②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③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知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零和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当前,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频频挑起国际经贸摩擦的背后,是零和思维在作怪。而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主张不仅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时代光辉,也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中国智慧。这主要说明( ) ①以认识为基础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④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北京卷,5)从孔子到王阳明,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众多哲学家就像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颗星辰。纵观哲学发展史,也许哲学家们解答哲学问题的具体内容已经“过时”,但是他们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却具有永恒价值。这说明( ) A.哲学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其发达程度取决于社会存在的高度发展 B.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哲学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 C.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真理都是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哲学具有时代性,而哲学思维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3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微课堂21主观题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考查教案新人

微课堂21 主观题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考查

(2020·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信息①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信息②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

即时应用——高考这样训练与巩固 (2020·福建省漳州市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信息①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背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一精神同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平地而建。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而奋斗,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了屹立西北的一流学府。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所有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信息②这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而留守上海的师生,同样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这体现了一代代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 “西迁精神”推动了交大成功西迁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备考向导·理思路 考情展示素养目标核心线索术语必背 1.实践:实践的概 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实践是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 观性;真理的具体 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 的反复性;认识的无 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政治认同:牢固树 立实践第一的观 点,真理只有一 个,坚持真理面前 人人平等 科学精神: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真 理最基本的属性 是客观性 法治意识:树立法 治观念,自觉地尊 法、守法、护法 公共参与: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现真 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1.两个唯一:实践 是认识的唯一来 源、实践是检验认 识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 2.三个特点:实践 具有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社会历史 性 3.三个原理:实践 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真理属性原 理、认识具有反复 性无限性上升性原 理 4.四个内容:实践 决定认识的四个方 面内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 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4.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 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 理就会变成谬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 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 (一)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特别提醒:实践的范围

2022届高考政治大一轮总复习(人教版,文科)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生疏、评价类题目专练 生疏类试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学问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生疏,常见设问有“如何生疏”,“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等等。此类试题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角度加以分析,当然,并不是全部的“生疏”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1.“晒客”是继“博客”、“播客”等群体后兴起的又一网络群体。所谓晒客,源自英文“Share(共享)”,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受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共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由于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B.是错误的,由于自由是不存在的 C.是正确的,由于法律面前人人公平 D.是错误的,由于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答案 D 2.在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进展。这一政策的调整旨在() ①遵循社会进展规律,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立党为公,维护人民利益③转变党的执政理念,改善人口结构④履行管理职能,提升执政力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A 3.某地通过电视、网络、短信开展“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网络回复、短信数万条,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关注。活动主办方也准时通过网络将所征集信息提炼表述进行选登。征集过程和结果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下列对该地举办征集“城市精神”活动正确理解的是() ①此活动对该市民众的综合素养和终身进展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②民众会在被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习惯③让民众置身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无时无刻地影响市民的思想和行为④民众在实践中制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 D 解析①说法错误,该活动还不能说对民众的终身进展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②说法错误,民众应当是主动接受,不是强迫,所以不存在被动;故选D。 4.受《舌尖上的中国》这一节目的启发,某报社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另辟蹊径,间续推出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Word版含答案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科学家使用新方法,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A. 意识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 B.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D.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 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如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下列与这句诗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C.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 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辩证否定是自身的否定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矛盾双方相比较而存在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枯黄的树叶无风也会飘落。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最确切的是( )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5. Pepper机器人内置“情感引擎”,具备感情识别功能,能够通过阅读分析人类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讲话内容来“读懂”人类当前的情绪,从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人类创造出情感机器人说明( ) A. 意识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B.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 机器人具备人的思维器官的功能 D.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6. 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 A. 意识活动的内容由心情决定 B. 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 D. 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 里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而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中国奥运军团展现的为国争光的拼搏奋斗精神,依然久久激荡在国人心头,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这表明( ) ①意识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②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③ 保持高昂的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关键④ 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2021届三维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十三)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选择题 1.人们如何感知和确认自己所处的空间?这多亏大脑中的一个“定位系统”。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就是这一“定位系统”的最早发觉者。他们的争辩成果揭示了特化细胞如何协作并执行更高的认知功能,开启了人类对记忆、思考等认知过程理解的新篇章。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一争辩成果证明()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③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 ④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进展的环节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人们如何感知和确认自己所处的空间?这多亏大脑中的一个“定位系统”。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一争辩成果证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动物没有意识;④为辩证法观点。 2.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很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这体现了() A.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 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解析:选D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A错误,其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材料强调人们对春季的反映,B 与题意不符;C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春季衍生出很多好词,说明不同的人对春季的感受不同,D符合题意。 3.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争辩,在试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将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依据主观需要制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争辩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④离开了对规律的敬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践与主观能动性。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体现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说明白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争辩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②③符合题意; ①是唯心主义观点,排解;④说法确定。 4.经济新常态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面两幅漫画共同告知我们,要创业创新,必需() A.坚持个人和社会有机统一 B.坚持正确的价值推断和价值选择 C.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重视量的积累以促成事物的质变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漫画中的文字及青蛙和人的行为说明他们不乐观进取,而是实行消极被动的态度。再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创业创新必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C正确。A、B、D都不符合题意。 5.“早晨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阳光。”右边漫画() A.否定了世界的客观性 B.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 C.确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D.确定了意识的派生性 解析:选C漫画的寓意是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C符合题意。 6.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春小麦生长期缩短,产品和品质都有所下降,而冬小麦则更加适宜种植了。气候变化还适宜棉花、葡萄等喜温作物的生长,而对马铃薯等喜冷作物却不利。这就使农夫不得不对原来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该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农夫的主观愿望打算的②从根本上说是由当地政府的政策打算的③是建立在变 化了的实际基础上的④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D依据气候变化调整种植结构,体现的是物质打算意识和按客观规律办事,故选③④。①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1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含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全国卷2文综)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 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错误认识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而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1.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落成启用。FAST将被应用于寻找和研究宇宙中的脉冲星等方面,将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的这一重大原创突出说明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须通过科技成果来检验 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水平各不相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日趋完善以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制等观念日益增强,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使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4 实践与认识对点题

实践与认识 1.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了时间、雨水、农作物、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说明了①。由题干中谷雨节气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并利用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因此②说法正确。③中“征服”说法错误。④错在“完整”一词上,认识具有无限性,不能说获得完整认识。在对待“规律”这一问题上,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尊重规律,为人类造福,但不能改造规律、创造规律、消灭规律。 2.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①错误,琴乐是人为事物,对人心志的影响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②夸大了琴音物理特性的作用,听琴者的情感体验受琴音本身的物理特性影响,更受弹奏者的艺术水平、弹奏的内容、欣赏者本身的经历和感受艺术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琴音对人的心态和情绪的影响不同,说明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③正确。古琴制作和琴曲创作作为实践活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正确。 3.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选择题 1.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其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是古代蜀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太阳神鸟”的图案设计表明( A ) ①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②创意设计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连接纽带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材料中,该图案中有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是古代蜀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设计表明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意设计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①②正确。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连接纽带,③排除。意识本身不能改造世界,应该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错误。故选A。 2.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一种意象,喜欢结群的鸿雁常被用来渲染思乡怀亲的愁绪,欧阳修《戏答元珍》中的“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就属于这种情况。“鸿雁”这种意象( D ) ①源自作者多愁、敏感的内心世界 ②反映了鸿雁群居的生活实践特性 ③体现了诗词创作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④服务于作者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材料中“鸿雁”这种意象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非源自作者多愁、敏感的内心世界,①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所以鸿雁群居不具有实践特性,②错误。故选D。 3.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及5G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会诊、疫苗检测、社区排查、体温监测等领域,为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C )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检验自身认识是否符合实践需要 ②模拟人类思维,能够根据指令有效处理信息和作出决策 ③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够促进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 1.针对非洲暴发的沙漠蝗灾及对我国可能产生影响一事,2020年2月17日,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表示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这表明(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规律可以被改变 ③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该研究员认为,沙漠蝗直接飞入我国内陆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是,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从哲学角度来看,说明了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是多样的,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能被改变,②错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④错误。 【答案】 B 2.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溯性研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 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这体现了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①②符合题意。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 1.2020年2月,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我国在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这对了解月球撞击、火山活动及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C ) ①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科学发现要把握和利用事物联系的各种条件 ④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推动认识无限接近真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①排除。人可以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无限接近真理”的表述错误,排除④。故选C。 2.2020年5月,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等一批新技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 D ) A.获得认识是为了填补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认知上的空白 B.人类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理性 D.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解析] 获得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A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B错误。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C错误。故选D。 3.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里科学家主要利用显微镜和流式分析等技术,依靠若干表型特征对自然界里不同物种的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在表型特征的选取上往往具有较多的人为主观性。2020 年,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在浙江大学绘制成功,给传统的细胞认知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将对人体正常与疾病细胞状态的鉴定产生深远影响。这说明( D ) ①认识总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 ③真理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颠覆性的发展 ④人类实践水平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填空题-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填空题: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自发形成的,都有的,是零散的、朴素的。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世界观决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两者统一于哲学。 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有反作用, 为具 体科学提供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对的回答不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唯物辩证法的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 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在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在 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与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和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特征是。 9.物质是不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物质的是客观实在性。 10.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 是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12.从意识的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看:意识是人脑的;从意识的内 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在人脑中的反映。 1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1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人的意识本身就 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15.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和过程。物质是的物质,运动是物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卷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植物细胞内存在一种植物免疫关键因子,并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农业提供科学支撑。材料表明( )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反复性②意识能动性是认识和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条件③人能够设计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形式和范围④认识和利用植物免疫规律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徐州市邳州市村民张某是一位勤劳又有头脑的生意人,在经营建筑生意、包地种菜受挫后,她根据本地情况,依靠科技,一手抓粮食种植,一手抓蜗牛养殖,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致富之路,还带领周围的村民实现了脱贫增收。其成功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致富之路②把对种植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致 富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认识、利用规律谋求发展④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习近平主席在谈到精准扶贫时认为,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要求我们( ) A.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C.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4.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使用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多项“黑科技”,不仅极大拓展了我国对火星的认知,而且带动了我国航天和相关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科技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先导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追求真理是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

2022年新教材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21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21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一、选择题 1.猜谜语常常使用符合逻辑的科学思维方法。现有一则谜语,谜面是“何可废也,以羊易之”,猜一字,谜底是“佯”。猜中这个谜语需使用的方法是( )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D.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2.一位高明的医生在诊断病人的病情时,总是从总体着眼,即当他把病人这一有机体的某个部分分 解出来加以考察的时候,总是以该病人这一活的有机整体、有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为前提,否则就难以诊断病情。这说明( ) A.分析是综合的基础 B.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C.分析为综合作准备 D.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 3.19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科学家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到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并以定量的形式分析其在细胞中的比重。对细胞层层分解、分别加以 研究,是科学研究细胞必经的阶段。这一事实说明( ) A.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综合比分析更重要 B.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分析比综合更重要 C.只有对事物各要素加以综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D.只有对事物各要素进行周密分析和正确综合,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4.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 食安全观。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由过去“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表明( )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存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②“吃不饱”到“吃得饱”的量变是“吃得好”的质变的基础 ③坚持适度原则,积极促进“吃不饱”到“吃得好”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会经历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说法与漫画《都是从“一”开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一、选择题 1.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C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强调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蕴含的哲理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一致,C符合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体现的均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不一致,A、D不符合题意。“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的是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不一致,B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G网络集4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5G 传输速率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从哲学角度看,5G通信的出现( B ) A.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是人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的产物 C.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表明客观规律会因人们的需要而改变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A、D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故选B。 3.2020年4月,在某某考察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对此,我们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必修4 第21课 课时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核心考点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归纳提升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区别 含义 是人脑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相对 于物质而言 是主体对客体的 能动的反映,相 对于实践而言 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相对于 谬误而言 是真理性认识的 系统化形成的理 论体系,相对于 个别真理而言性质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属于正确的认识 联系 ①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②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真理的特征 属性理解要求 客观性(最基本) ①原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 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客 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 是客观的 ②表现: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 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 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有条件的(空间、横向)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 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要正确把握真理的适用条件 和范围

具体的(时间、纵向)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 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归纳提升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2)联系 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3)要求: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 1.认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纠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纠正: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纠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纠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教版】2023届高考政治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47:物质与运动(1、2题); 考点4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6题 26题); 考点49: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7-14题 27题); 考点50:实践与认识(15-19题 28题); 考点51:真理(20-22题); 考点52:认识过程(23-25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观点最能正确反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的是() A.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万物都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禅师写的一首禅诗,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③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运动的事物 ④人们难以把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指艺术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这说明() ①艺术作品是“造化”与“心源”的统一,缺一不可 ②现实是艺术的根源,艺术家应以现实为师并加以再造 ③创作过程是画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客观事物的过程

④自然的美转化为艺术的美决定于艺术家的情感和构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其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④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们说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因为() 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④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 A.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 6.“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7.2021年11月16日,这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执行驻留六个月的航天任务“满月”的日子。这是我国航天发展的一个剪影。回顾我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航天人继续奋斗,把青春和热血播撒在浩渺的太空,由此可见()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意识能够将奋进的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意识会对人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④高昂的精神会激励人奋勇前行改造世界

高考政治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易错点1 不能准确理解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2017·江苏政治)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识记并理解意识及其能动作用,是做错本题的原因。 【答案】D 1.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有了人脑,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还必须有客观存在,即“原材料”,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意识的表现:无论是何种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一般动物则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017·天津文综)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