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的原因

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的原因

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的原因

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而轮作套种的意思就是几种作物轮流种植,这可以是因为地域或种植时间不同而定.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对环境影响不大.故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措施具体表现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 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 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造成风沙 侵蚀 草原地区 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 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 等以增加收入 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 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 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 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 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 和土壤结构,土地沙化, 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 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 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沙 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 农业生产 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 进而演变为沙地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地区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 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 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 题日趋严重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 工矿交通建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区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全国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及发展方向

全国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及发展方向 2011-05-17 12:41 全国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及发展方向 态脆弱区名称序 号 重点保护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发展方向与措施 北林草交错生脆弱区1 大兴安岭西麓山地 林草交错生态脆弱 重点区域 天然林面积减小,稳 定性下降;水土保 持、水源涵养能力降 低,草地退化、沙化 趋势激烈 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政策,禁止超采 牧、过度垦殖和无序采矿,防止草地 化与风蚀沙化,全面恢复林草植被, 理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养殖业 方农牧交错生脆弱区 2 辽西以北丘陵灌丛 草原垦殖退沙化生 态脆弱重点区域 草地过垦过牧,植被 退化明显,土地沙漠 化强烈,水土流失严 重,气候干旱,水资 源短缺 禁止过度垦殖、樵采和超载放牧,全 退耕还林(草),防治草地退化、沙 恢复草原植被,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 殖业 3 冀北坝上典型草原 垦殖退沙化生态脆 弱重点区域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 趋势激烈,风沙活动 强烈,干旱、沙尘暴 等灾害天气频发,水 土流失严重 严禁滥砍滥挖,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格控制耕地规模,禁牧休牧,以草定 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技术,发展新型有 节水农业和生态养殖业 4 阴山北麓荒漠草原 垦殖退沙化生态脆 弱重点区域 草地退化、沙漠化趋 势激烈,风沙活动强 烈,土壤侵蚀严重, 气候灾害频发,水资 源短缺 退耕还林还草,严格控制耕地规模, 牧休牧,以草定畜,恢复植被,全面 行舍饲圈养技术,发展新型农牧业, 止草地沙化 5 鄂尔多斯荒漠草原 垦殖退沙化生态脆 弱重点区域 气候干旱,植被稀 疏,风沙活动强烈, 沙漠化扩展趋势明 显,气候灾害频发, 水土流失严重 严格退耕还林还草,全面围封禁牧, 复植被,防止沙丘活化和沙漠化扩展 加强矿区植被重建,发展生态产业西 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 6 贺兰山及蒙宁河套 平原外围荒漠绿洲 生态脆弱重点区域 土地过垦,草地过 牧,植被退化,水土 保持能力下降,土壤 次生盐渍化加剧,水 资源短缺 禁止破坏林木资源,严格控制水土流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合理更新林地 源 7 新疆塔里木盆地外 缘荒漠绿洲生态脆 弱重点区域 滥伐森林,草地过 牧,植被退化严重, 高山雪线上移,水资 源短缺,土壤贫瘠, 严格保护林木资源和山地草原生态系 统,禁止采伐、过牧和过度利用水资 发展节水型高效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 防止土壤侵蚀与荒漠化扩展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生版)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以我国为例,说明我国生态脆弱区的概况。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成因。 3.以具体区域为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我国北方农牧 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知识点01 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问题:土地沙漠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①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石漠化进一步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拓展延伸】我国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地区分布 土地退化表现我国主要分布区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 土地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石漠化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土壤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 【即学即练1】(2021·贵州省平塘县民族中学高二月考)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40°05′N,94°40′E),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主峰海拔1715米,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闻名于世。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古代月牙泉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牙泉“沙挟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原因有() ①月牙泉附近潮湿,植被丰富②近处沙坡和缓,远处高山围绕 ③附近广阔高台、建筑阻隔④风速较慢,飞沙凌空而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月牙泉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原因是() A.盐碱化B.荒漠化 C.植树造林D.过度用水 3.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植树造林B.引水回灌 C.打井灌田D.扩大耕地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一、生态脆弱地区 1.概念:生态脆弱地区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 2.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大多位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二、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脆弱生态产生的原因

1.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广,时空分布集中。 2.自然灾害易发:旱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冰等灾害最为常见。洪水和暴雨还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 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1.治理水土流失

(1)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加大农林牧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2)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积极发展旅游业。 (3)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1)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一、判断题 1.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只与气候、地形、土壤有关。()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使区域自然灾害多发。() 3.黄土高原修建淤地坝的目的是保土蓄水。() 4.黄土高原地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业。() 5.提高林草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6~8题。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 7.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轮荒作业④退耕还草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⑥露天开挖,开挖原生地面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③⑥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及措施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及措施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是指在沙漠化、荒漠化、灌溉化等过程中,农牧生产活动导 致土壤土质、地表和地下水基本上丧失了原有生态功能,对地表和地下环境形成了持续性 损害,从而造成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 1.人类活动及其影响。过去,人类采用各种不同的活动使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质量 退化。这些活动包括割草采集、土地垄断、滥灌、砂土加工、土地过度耕种等。 2.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主要反映在干旱环境中,例如缺乏降雨、旱涝变化和温度 的升高/降低,这些都会恶化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的质量,导致土壤退化和影响作物产量。 3.生态系统退化。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退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弱化了土壤 生物学功能,例如节制细菌的活力,干扰吸附细菌碳、氮磷酸盐的能力,从而影响生物多 样性,使物种丰富度减少。 二、治理措施 1.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植被恢复是恢复农牧交错带土地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大 规模种植植物来增加土壤保护,设置护坡柱来防止土壤侵蚀,监测绿化效果,改善水土保 持能力。 2.完善农牧基础设施。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也是恢复农牧交错带土地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改善造林和防护林的建设,增加灌溉设施,以适应北方的气候特点,提升用水灌溉效率,并改善农牧业的生产条件。 3.开展土地治理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牧交错带土地治理技术,应该给农牧业从业人 员开展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习科学耕种、全面掌握土壤治理技术,及时发现土壤退化现象,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护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质量。 以上便是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内容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质量的降低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土地质 量的保护,恢复农牧交错带土地的健康状态,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以适应北方新时代的 发展。

课时20602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选必二221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课标内容: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各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 措施。 2.课标解读: ①“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是行为条件,也指教学的方法。即要求通过案例学习,说明给定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选取典型、恰当的生态脆弱区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完成教学任务。 ②“说明各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中的“说明”是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相邻区域的相互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教材内容,第二章主要从自然环境对区域影响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本节主要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生态问题,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教材选择的生态脆弱区案例,主要以我国生态脆弱区为主,辅以世界个别生态脆弱区。选取的案例主要有: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非洲萨赫勒地区,其中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主案例。这些案例为学生利用案例归纳学习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做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到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在初中地理及高中地理必修的学习内容中,均没有明确提出生态脆弱区的定义,或系统阐述其生态系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遵循认知规律,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辅助和引导,首先阐释生态脆弱区的定义及其生态系统特点和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生态脆弱区的基本概貌。再通过案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实现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新知的建构,并注意在探讨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的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人地观念。 四、教学目标 1.结合资料,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土地退化的原因 3.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等 七、教学过程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前导学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生态脆弱区 1.基本概念: (1)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水陆交界、、沙漠边缘等地区。 (2)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 (1)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21世纪初,80%以上的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1)基本概念:是指农区与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地区的过渡地带。 (2)气候影响:当气候出现冷暖、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的现象。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 原因表现 自然原因降水量具 有临界性 且变率大 年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 多大风 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降水稀少, 因此地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人为原过度 开垦 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好, 农区向牧区扩展。在降水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 甚至绝收,为维持生计,会扩大耕地面积

因 过度 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 但过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场退化, 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基本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具体措施: 【问题驿站】 1.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2.北方农牧交错带中各地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相同吗? 3.云贵高原石漠化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习题演练】 1.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题。

课时20602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选必二222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北

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教学设计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李德慧 一、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 课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标解读: 说出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具体表现。 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区域背景,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学习目标: 1.分析并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并提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2.学会分析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难点: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教学过程 从教材图2.11从地图中找出浑善达克沙地的地理 位置,引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从而讲解生 态脆弱区的概念和生态脆弱区表现的生态问题。并展 示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图,提示学生阅读观察,了 解它们的分布特点。 教师总结生态脆弱和土地退化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展示 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南方喀斯特石漠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环节二:课堂过程 读图 2.11,思考北方农牧交错带和年等降水量分 布的位置关系。通过图片对地理现 象加深影响,提升 学生地理实践力和 地理认知能力。 教师解释:北方农牧交错带走向总体与400毫米等降 水量线大致相当。农业生产通常要求年降水量不能低 于400毫米,畜牧业则通过逐水草而居的流动生活降 低对降水量的需求。农牧交错带基本位于降水量400 毫米等值线一带,人类两种生产方式在这里交融,依 托定居农业维持放养型生产形式。农牧交错带的环境 属性决定这里非农也非牧,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半 湿润农区与半干旱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长 期的农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和文化下相互作用和交织 的结果。位置和范围的确定也为接下来的自然原因分 析环节奠定了基础。 活动:1.通过读图2.11和2.12引导学生逐步思考下列 问题:鄂尔多斯地理位置特征。鄂尔多斯市的降水有什 么特征。鄂尔多斯市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鄂尔多 斯市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完上述 问题以后,以小组为单位综合思考“北方农牧交错带土 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通过读图分析,提 升学生对知识点的 迁移,从而提升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运 用提升其综合思维 能力。 教师通过图文展示和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 自然原因。 活动:2.通过读图及PPT鄂尔多斯资源和交通分布 图,思考鄂尔多斯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导致当地土 地退化。 教师通过图文展示和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 人为原因。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29页《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 (草)》案例,进而总结可以普遍使用的土地退化的 综合治理措施。并让学生自己表达。 巩固课堂知识,启 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进一步对前 面知识的巩固 老师通过图文展示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综 合治理措施。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变化论文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变化论 文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变化论文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以下简称“农牧交错带”是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之间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该区域的典型特征是生态的脆弱性和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并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恶劣之外,土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数量减少、质量变劣,生态服务功能逐步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张爱平等,2007)。因此,要实现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深入研究该地带的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找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措施和办法。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农牧交错带的界定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学者就开始关注农牧交错带。70多年来,虽然不同学者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界限的理解有所差异,但在核心区域的认识上基本一致。本文采用王静爱等(1999)综合确定的农牧交错带范围:包括大兴安岭南一科尔沁沙地段、张北一集宁丘陵段和黄土高原段三部分,共涉及内蒙古等10个省(区)。本文仅以农牧交错带上所有的189个县(旗、市)为分析的基本单元,市辖区没有包括在内。这样做的理由是:市辖区与县(旗、市)在资源禀赋和发展区位上存在很大差异,农牧交错带的基本特征表现不明显。 (二)生态用地的界定 广义讲的生态用地,指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包括湿地)和未利用土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农牧交错带这个特定的区域,生态用地主要包括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园地、水域(包括湿地)尽管也属于生态用地的范畴,但所占面积很小,季节变化幅度大,数据和资料也难以获得,因而未列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生态用地变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机制分析 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区域内的生态条件间接影响农业的产出和效益。 从生态用地变化引起生态条件改善的方向看,它至少给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产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能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二是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的下降,能减少农业产出不必要的损失;

微专题——从一道高考题看生态脆弱区成因分析

微专题——从一道高考题看生态脆弱区成因分析 (2021·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2)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6分) 答案: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 生态脆弱性及其成因 生态脆弱性是指岩性、地貌、土壤、水热、大气和生物相互之间关系不协调。是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 生态系统一旦遭受人类破坏,就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修复。 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比较小,构成环境的因素比较单一,动植物种类比较简单,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在答题方面,需要从自然地理要素方面表达区域的主要特征。 人为:人类活动造成的,使环境的整体结构发展变化,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生态脆弱地区是在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生态环境系统抵御干扰的能力较低,恢复能力不强,且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逆向演化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连续区域。 不同地区,生态脆弱的具体表现不同。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1.喀斯特地区,流水溶侵作用作用强,地表崎岖,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易渗透,植被稀少,石漠化现象严重。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 2.黄土高原地区,处于种植业与牧业的过渡地区,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要求量增加,牧区很容易向种植业转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人类活动的过垦、过牧、过樵,以及不合理开矿和交通线建设,会造成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3.西北荒漠地区。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多风成地貌,沙漠中多干河床、干湖盆、边缘的干燥剥蚀山地等。 4.高寒地区,狭义的高寒山区是指海拔高、常年低温、土壤下有冻土层常年不化的山区,主要分布有黑龙江省北部、青藏高原、甘肃、山西、内蒙古及云南部分地区。广义的高寒山区是泛指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降雨较少、只能适应生长较耐寒农作物的山区。 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低,无霜期短,紫外线强度高,污染较少,部分高寒山区较干旱。 本就脆弱多变的青藏高原,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已在不同地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如冰川消融,雪线上升,河流水量减少,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风蚀沙化日益扩大,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等。这些都使目前仍在继续隆升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和不稳定。 另外,热带雨林区生态也是脆弱的。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因此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很快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以亚

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内涵

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内涵 一、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 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变化反映相对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发生退化演替。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灵敏。具体表现为气候持续干旱,植被旱生化现象明显,生物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 2)时空波动性比较强。波动性是生态系统的自身不稳定性在时空尺度上的位移。在时间上表现为气候要素、生产力等在季节和年际间的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生态界面的摆动或状态类型的变化。 3)边缘效应比较显著。生态脆弱区具有生态交错带的基本特征,因处于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接带或重合区,是物种相互渗透的群落过渡区和环境梯度变化明显区,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 4)环境异质性较高。生态脆弱区的边缘效应使区内气候、植被、景观等相互渗透,并发生梯度突变,导致环境异质性增大。具体表现为:植被景观破碎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水土流失加重等。 二、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型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2019年全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55%,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等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2%左右。中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

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主要类型有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等。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巨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加强生态脆弱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 三、生态脆弱区修复的主要技术 生态脆弱区修复技术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调整人与地之间不合理和不协调的关系,关键是要解决区域的水土失衡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并具有鲜明的地域针对性。在一般意义上,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生物类,主要包括人工建筑技术、高效旱作经果林技术、防除毒杂草技术、景观格局优化技术、物种筛选技术、人工生物结皮和林分改造技术。 2)农作类,主要包括高效种植技术、等高沟垄种植技术、土壤保水技术、免耕/休耕技术、土壤快速熟化和土壤改良技术。 3)工程类,主要包括植物沙障技术、新型水窖技术、地坎/地埂保护技术、机整梯田技术、坝系水土资源利用和人工湿地建设技术。 4)其他类,主要包括生态补偿、划区禁牧/轮牧/休牧、舍饲养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教学目标: 1.认识生态脆弱区及其分布。 2.理解土地退化的概念,并结合具体区域判断土地退化的表现 3.结合材料,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4.通过对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探究,深刻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生态脆弱区概念 2. 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教学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 2. 学生观看视频讨论以下问题并分组展示,教师总结拓展 (1)说出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气候、地貌特征。 贵州卡斯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和少雨;地势起伏大,石灰岩广布。 (2)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大面积石漠化的形成原因?

(3)指出石漠化的过程中,地表土壤退化的表现 土层变薄、土地肥力下降等 (4)在我国其它地区还存在哪些形式的土地退化问题 3. 土地退化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4. 生态脆弱区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5. 图文资料介绍北方农牧交错带,学生结合问题探究思考,教师总结拓展。 (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在哪里? 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请描述北方农牧交错带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关系: 特点: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一致。东部宽,西部窄。 (3)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农牧交 错带,农牧交错带主要环境和发 展问题是什么? 400mm是旱作农业的低限 土地退化问题:荒漠化盐碱化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一生态环境脆弱区复习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生态环境脆弱区复习 [考点归纳·找共性] 生态环境脆弱区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其最大的特点是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等,现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区。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监管的薄弱地区。 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 生态环境脆弱区表现典型地区考查点 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 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2.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水土流失 我国黄土高原、东南丘陵、西南 地区 1.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利弊分析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湿地退化 三江平原、三江源的保护区、洞 庭湖和鄱阳湖 1.湿地的生态效益 2.湿地退化的原因 3.保护湿地的措施 森林退化 亚马孙平原、刚果河盆地、东南 亚热带雨林 1.森林的生态效益 2.森林破坏带来的危害 3.森林保护措施 [线索提炼·抓联系] 1.荒漠化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运用“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土壤” 思维线索,剖析自然带的形成、特点。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处亚欧大 陆腹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干旱是本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由于东 西距海远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 不同,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干旱程度加剧,并依次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分异,土壤也由黑钙土演变为荒漠土,自然带也由温带草原带演变为温带荒漠带。 (2)运用“地理位置→气候→农业”思维线索, 剖析农业生产条件。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畜牧业较发达,属于农牧业混合区;西部畜牧业较落后,以山地牧场为主,种植业以绿洲农业为主,农业多分布在山麓地带;中部黄河沿岸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由于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农作物品质优良。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分层练习)解析版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生态脆弱区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主要价值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1.A 2.C 【解析】1.三江源位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故地势高,气候高寒,且降水少,主要植被为草原、荒漠,一旦被破坏,难以恢复,故生态环境脆弱, A 正确;冰川众多,湿地广布、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都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BCD 错误。故选 A 。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故②正确。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是三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故④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人

类活动,故①错误。三江源是三江的源头,无法调蓄其下游的洪水,故③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 ②④,ABD错误;故选 C。 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该地某类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图中红色砂岩裸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该类生态环境问题及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盐渍化—华北地区B.沙漠化—西北地区 C.石漠化—西南地区D.红漠化—东南地区 4.该地区治理此类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合理灌溉C.退耕还牧D.退田还湖 【答案】3.D 4.A 【解析】3.由图文可知,红色砂岩裸露是地表裸露的红壤因降水冲刷而大量流失,造成土地贫瘠,甚至形成荒漠的土地退化现象,又称红漠化,D正确;盐渍化、沙漠化区域森林较少,与图不符,AB错误;石漠化地区的基岩是石灰岩,C错误。故选D。 4.该地区治理此类生态问题主要是解决地表裸露的红壤因降水冲刷而大量流失的问题,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正确;合理灌溉、退田还湖与水土流失现象关系不大,BD错误;退耕还牧主要在我国西北地区,D错误。故选A。 考点二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4.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2.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3. 说明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 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 2、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新课讲授】 一、生态脆弱区(板书) 1.概念(板书)

【思考】生态脆弱区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老师】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问题】读图,生态脆弱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教师】表现: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等 【问题】图片中所展示的环境问题都属于哪一类?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标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认识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 人地协调观:科学指导人类活动,针对区域生态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治理措施。 考点1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 【必备知识·归纳】 一、生态脆弱区 1.概述: (1)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发展特点:生态系统稳定差,被打破后,土地易退化。 (4)主要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主要生态脆弱区。 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区。 ②北方农牧交错地带:21世纪初,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微思考】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气候影响: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3.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重点) 1.治理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具体措施: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典型考题·剖析】 (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