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生版)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生版)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以我国为例,说明我国生态脆弱区的概况。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成因。

3.以具体区域为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我国北方农牧

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知识点01 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问题:土地沙漠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①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石漠化进一步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拓展延伸】我国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地区分布

土地退化表现我国主要分布区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

土地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石漠化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土壤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

【即学即练1】(2021·贵州省平塘县民族中学高二月考)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40°05′N,94°40′E),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主峰海拔1715米,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闻名于世。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古代月牙泉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牙泉“沙挟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原因有()

①月牙泉附近潮湿,植被丰富②近处沙坡和缓,远处高山围绕

③附近广阔高台、建筑阻隔④风速较慢,飞沙凌空而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月牙泉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原因是()

A.盐碱化B.荒漠化

C.植树造林D.过度用水

3.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植树造林B.引水回灌

C.打井灌田D.扩大耕地

【即学即练2】下图是甘肃某地的土地荒漠化变化状况,这里是畜牧区与农耕区的过渡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所示地区1982-1998年,荒漠化土地不断增多,其原因主要是()

A.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B.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沙化

C.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次生盐碱化

5.1998-2008年,该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

A.时值多雨时期,风沙活动得到抑制

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固沙的结果

C.大面积农垦使耕地面积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D.单位面积载畜量增加

知识点0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及原因

1.位置:位于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带。

2.形成原因:

原因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

且变率大

一般认为,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

在300毫米以下时,农作物就会绝收。本带年平均降

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变率大,且多以

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

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

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多大风

本带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以鄂尔多斯高原为

例,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天数年均超过

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

风天数在10-30天。本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

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

风侵蚀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良好,农区向牧

区扩展。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

绝收。同时由于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

弱,一日遇到大风、暴雨,则加重对土壤的侵蚀。为

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祈求来年丰

沛的降水带来好收成。这样,年复一年,垦殖区面积

越来越大,并向西、向北扩展。这些地区本身生态脆

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

过度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

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

量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的开矿、樵

采、道路建设等

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壤侵蚀

【即学即练3】(2021·北京·101中学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期因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变成了沙地荒原。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营造成集中连片的林海。

6.塞罕坝造林选择树种时,主要考虑()

A.扎根深B.耐高温C.耐盐碱D.树冠大

“女人们将麦草均匀地铺在沙子上,男人们拎起铁锹把麦草从中间扎下去,入沙10厘米,

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间距1米。”这就是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的草方格治沙,如下图所示。后期生长起来的柠条、沙棘等沙生植物将彻底稳住沙丘。

7.利用草方格治沙,()

A.加大摩擦,降低高空风速B.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C.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D.背风坡应加大麦草使用量以固沙

8.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选择不同治沙方法,主要考虑()

A.热量条件不同B.降水条件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导向

【即学即练4】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州分布示意图。盆地的沙漠边缘,分布着大面积戈壁,20世纪中期以来,绿洲面积萎缩加速,许多绿洲废弃。完成下面小题。

9.与古绿洲相比,现代绿洲分布向()

①盆地边缘移动②河流上游移动③盆地中心移动④河流下游移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形成戈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11.改造沙漠可以变绿洲,戈壁却难以治理。与沙漠相比,戈壁治理难度更大的原因是()A.降水稀少,气候极干旱B.基岩裸露,地势低平

C.地下水缺乏,水源不足D.颗粒大,保水能力差

知识点0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即学即练5】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C.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13.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4.当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下列地理现象较为合理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我国北方可能受到寒潮影响

【即学即练6】图甲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土丘形如“白龙”,故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图乙为该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16.乙图中,b代表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

17.为避免该地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力拓展

考法01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2.荒漠化的成因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典例1】(2021·北京·101中学高二期中)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下左图为毛乌素沙地示意图,下右图为毛乌素沙地1995~2003年气候统计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阐述图示区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列举当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考法0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和治理

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②植被破坏:过度樵采(解决生活燃料需求);历史原因(营造宫殿、战

争、毁林开荒等)。

③人口过快增长,经济水平低,人地矛盾尖锐,环保意识差。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典例2】(2021·湖南·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月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彩车”通过太行、大鼓、不锈钢、黄河、旋转舞台和平遥古城六大元素呈现,将山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产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融于一体,于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亮相。

太原钢铁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太钢不锈钢享誉全球,是山西的名片,彩车用不锈钢作为雕塑的造型。

(1)简述太行山脉的地理意义。

(2)黄河流经晋陕两省交界地带,含沙量增大,分析其原因。

(3)分析太原钢铁厂的优势区位条件。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分布广泛

2.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沙化面积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严重

C.西部地区风蚀严重D.西部草原地区鼠害严重

3.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题。

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

4.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C.降雨集中D.黄土结构疏松5.(2021·吉林·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高二月考)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①华南②华东③华北④东北⑤西北⑥西南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③⑤⑥

6.土地荒漠化包括()

①土地沙漠化②石质荒漠化③次生盐渍化④土地污染⑤干旱⑥沙尘暴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7.(2021·辽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期中)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8.图示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D.森林破坏

9.图示区域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干旱B.人口激增C.土壤贫瘠D.植被破坏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下图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11.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B.人口压力大和人类活动不当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出现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的局面,下图为某城市湿地破坏前后的气温和河流流量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2.城市内部湿地转变为硬化路面,会造成城市水循环环节中增加的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下渗D.蒸发量

13.表示该地区湿地破坏后气温年变化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下图为中国某一河流干流流经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其中日蒸发总量为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

15.若该区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湿地减少C.荒漠化D.石漠化下是我国南方某县境内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

17.下列关于丙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B.该处地貌属于河流地貌,是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

C.该处地貌是河流沿岸理想的布局村落的场所

D.该处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左岸

18.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以解决当地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则发展经济林

D.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2021·河南·高二月考)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能量,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产的能量。下图示意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河湖生态系统相比,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A.生物多样性少B.地表生态环境脆弱

C.生物循环量小D.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20.下列地区中,破坏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澳大利亚大草原B.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马孙雨林地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1·河南·高二月考)石漠化是指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单位:万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地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雨水丰沛且集中B.都位于长江流域

C.全部在内陆省区D.土壤疏松,不耐侵蚀

22.近几十年来我国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可溶性岩石广布B.地表崎岖

C.粗放开发矿产D.过度农垦和樵采

黄河三角洲(下图)是东北最大的三角洲,每年平均以2-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区内地势平坦,物种丰富,与海河相汇处有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现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作用主要包括()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③调蓄洪水,便于航运④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⑤旅游观光,科学研究

A.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

24.20世纪80年代以来,停留在黄河三角洲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

A.湿地面积大,人类干预小B.粮食充足,全球变暖

C.地形平坦,环境优美D.土壤肥沃,水域宽广

25.生长在三角洲新生滩涂的植物应()

A.耐湿B.耐寒C.耐旱D.耐盐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26.一定流域岩石在风力水力热力和重力等作用下往往要被侵蚀和输移,被侵蚀的岩石经过输移过程中的冲淤变化,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流域的产沙量。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年产沙量越少

B.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年产沙量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少

C.湿润地区流域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显著,产沙量最大

D.年产沙量荒漠草原地区大于森林草原地区

(2021·北京·101中学高二期中)“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8.某科研小组在裸露的红壤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降雨强度相同情况下,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关于不同坡度土壤冲刷量与土地利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坡度的加大,土壤冲刷量持续增加

B.坡度超过30°以后,土壤冲刷量开始降低

C.坡度18°~24°地区,适宜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D.根据坡度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生版)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以我国为例,说明我国生态脆弱区的概况。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成因。 3.以具体区域为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我国北方农牧 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知识点01 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问题:土地沙漠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①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石漠化进一步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拓展延伸】我国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地区分布 土地退化表现我国主要分布区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 土地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石漠化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土壤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 【即学即练1】(2021·贵州省平塘县民族中学高二月考)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40°05′N,94°40′E),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主峰海拔1715米,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闻名于世。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古代月牙泉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牙泉“沙挟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原因有() ①月牙泉附近潮湿,植被丰富②近处沙坡和缓,远处高山围绕 ③附近广阔高台、建筑阻隔④风速较慢,飞沙凌空而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月牙泉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原因是() A.盐碱化B.荒漠化 C.植树造林D.过度用水 3.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植树造林B.引水回灌 C.打井灌田D.扩大耕地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前导学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生态脆弱区 1.基本概念: (1)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水陆交界、、沙漠边缘等地区。 (2)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 (1)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21世纪初,80%以上的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1)基本概念:是指农区与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地区的过渡地带。 (2)气候影响:当气候出现冷暖、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的现象。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 原因表现 自然原因降水量具 有临界性 且变率大 年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 多大风 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降水稀少, 因此地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人为原过度 开垦 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好, 农区向牧区扩展。在降水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 甚至绝收,为维持生计,会扩大耕地面积

因 过度 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 但过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场退化, 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基本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具体措施: 【问题驿站】 1.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2.北方农牧交错带中各地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相同吗? 3.云贵高原石漠化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习题演练】 1.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中A、B、C三个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退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土壤盐碱化不属于土地退化 2.A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 A.土地沙化 B.石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三种表现都有 1题,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土地退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某些半湿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是土地退化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 2.A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严重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开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对图中荒漠化加剧及防治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荒漠化的推进方向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3题,据图分析可知,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第4题,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北部受到了荒漠化的威胁;图中荒漠化的推进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与冬季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措施。 4.C 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过程是包括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在内 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5~6题。 5.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6.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人教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训练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图。读图,完成1~2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定位有()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D.②④ 2.A 1题,根据图示分析,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 ,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发展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故选D 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①正确。东部农耕区向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②④不正确。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蓄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③正确。故选A项。 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该地区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读图,完成3~4题。 3.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解析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分层练习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单选题 基础演练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某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搜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材料一洞庭湖年输沙量。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湖水、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材料二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 1.该小组研究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泥沙淤积①南水北调①气候变暖①围湖造田 A.①①B.①① C.①①D.①① 2.为改变洞庭湖面积萎缩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四水”流域①建设长江下游地区防护林①开展退耕还湖工作①疏浚河道和湖底泥沙A.①①B.①① C.①①D.①① 【答案】1.B2.D 【解析】1.由材料一洞庭湖年输沙量可知,入湖总沙量远大于出湖总沙量,泥沙淤积在湖盆,湖床太高,湖泊面积缩小,①正确。南水北调长江水位会降低,不利于向洞庭湖输水输沙,洞庭湖面积不会缩小,①错误。材料未体现气候变暖对洞庭湖水量影响,①错误。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湖泊面积缩减,①正确。①①正确,故选B。 2.由上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长江流域,①错误。建设长江下游地区防护林有利于下游及其河口地区河流含沙量问题,对中游洞庭湖没有影响,①错误。开展退耕还湖工作,恢复了湖泊的浅水草滩扩大了湖泊面积,①正确。疏浚河道和湖底泥沙,清淤河床,湖泊深度增加,扩大了湖泊容量,①正确。故选D。 【点拨】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分析思路,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季节变化;蒸发加强;泥沙淤积,湖床抬高;人为原因:湖泊按照外流湖和外流湖分析,外流湖萎缩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减少;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内流湖萎缩原因:人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气候干旱等。另外还需要关注湖泊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增多;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等。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量的多少等原因。对具体某一个湖泊,分析其面积萎缩的原因应有所选择。如洞庭湖面积萎缩原因分析中应强调围湖造田这一点,而咸海面积减小原因应该强调过度用水;艾丁湖萎缩原因分析中则应强调气候干旱的因素。因此对具体某一个湖泊,分析其面积变化的原因应有所选择。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其时空特征分析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和“绿色万里长城”。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北C.森林破坏D.酸雨危害

新教材新高考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5.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问题一】生态脆弱区的概念与分布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问题二】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的表现 (1)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组成要素少);(2)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协调;(3)部分要素性质不稳定;(4)要素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不通畅;(5)要素之间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储存比例不恰当等。 【问题三】什么是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易被破坏,且难以恢复)和人类活动(过度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问题四】分析土地退化原因的思路 1.确定土地退化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其自然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 2.确定该地土地退化的表现,从而确定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原理; 2.根据该自然地理原理,和当地的自然背景,分析该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的原因(自然原因); 3.根据该自然地理原理,和当地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是什么人类活动,干扰(破坏)了哪个自然地理要素或环节,从而导致了该土地退化现象的发生(人为原因)。 【问题五】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原因分析 1. 位置和背景:主要指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 石漠化的自然地理原理:缺少植被保护的地区,暴雨时发生水土流失,土壤无法保存,植被进一步减少,直至岩石裸露,形成石漠; 3. 脆弱性(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的表现: (1)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物质输入速度慢; (2)多陡坡,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物质输出速度快; (3)土层薄、土壤贫瘠——物质储存量少,要素间不协调; (4)降水变率大,多暴雨——要素(降水)性质不稳定; 4. 人为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和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增大,不合理或过度的人类活动(如滥砍滥伐,过度开垦),破坏地表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保持水土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基岩裸露,导致石漠化。 【问题六】石漠化的内存逻辑(恶性循环) 【问题七】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地理原理 1.土壤风蚀(主要过程):表土干燥、疏松、覆盖物(植被、冰雪等)少而裸露的地区,大风侵蚀土壤,使土壤使去粉粒和黏粒,土地沙质化且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 2.流水侵蚀:表土干燥、疏松、覆盖物(植被、冰雪等)少而裸露的地区,雨季出现暴雨,暴雨冲刷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加剧了土地退化。 【问题八】影响土壤风蚀作用强弱的因素 1.风:风力越大,风携带沙尘越多,风蚀越强; 2.土壤性质:干燥、疏松的土壤易受风蚀; 3.地表覆盖:如植被、积雪等覆盖物少,土壤裸露地区,土壤易受风蚀。 【问题九】减轻土壤风蚀的思路

2-2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4.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 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2.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3. 说明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 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 2、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新课讲授】 一、生态脆弱区(板书) 1.概念(板书) 【思考】生态脆弱区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老师】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问题】读图,生态脆弱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教师】表现: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等 【问题】图片中所展示的环境问题都属于哪一类? 【老师】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地退化是指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第______周第______个主编:______评审:______ 姓名______班级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课题: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课堂任务表 任务明细和对应训练 【任务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知识点] 生态脆弱区的地理特征,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答案]

生态交错区交界过渡自我修复系统稳定性 [解析]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这些交界过渡区域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2. 概念 【小题1】 1. 荒漠化:指由于①和②等因素造成的③。 【小题2】 1. 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①下降。 [知识点]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荒漠化 [答案] 【小题1】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小题2】生产能力 [解析] 【小题1】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小题2】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3. 荒漠化的类型 【小题1】 1. 风蚀、水蚀和冻融等①造成的土地退化。 【小题2】 1. 人类①导致的②和土壤盐渍化等。 [知识点]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荒漠化 [答案] 【小题1】外力作用 【小题2】滥垦滥牧水土流失 [解析] 【小题1】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小题2】

高中地理新教材同步教学案必修2第2章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 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概念,明确不同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危害。 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成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2.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 (1)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连线】将下列土地退化表现与其典型分布区连接起来。 答案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 (1)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②多大风。 (2)人为原因: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措施具体表现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 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探究点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 材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类型分布图。 1.从外力作用看,该区域的土地退化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2.图示盐碱化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双选)() 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B.灌溉农业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习题含答案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2广东清远高二期末)神府煤矿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沟壑两大地貌类型交错过渡地带,西部为风沙草滩,东部和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神府煤矿是典型的高强度煤炭开发区,目前对该煤矿区采取保水开采(确立地下水位控制的阈值,减轻覆岩损伤的采矿技术)的方式采煤。下图示意神府煤矿开采强度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神府煤矿区西部未实施大面积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引发土地荒漠化 B.距离核心矿区远,煤炭运输不方便 C.地质结构不稳定,易引发矿难事故 D.煤层含杂质较多,开发经济效益低 2.为减轻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实施复垦,恢复地表植被 B.跨流域调水,回灌采空区 C.封闭开采区,使其自然修复 D.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 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过程是包括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3~4题。

3.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4.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022江苏如皋高二期末)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250—400毫米,这里曾是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下图为毛乌素沙地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毛乌素沙地治理成功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榆林耕地面积扩大 B.兰州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C.榆林湿地面积增加 D.黄河中游输沙量增加 6.沙地苹果是毛乌素沙地治沙成果。榆林沙地苹果的特点及其对应的自然环境正确的是() A.蜡质层较厚——降水较少 B.病虫害少——光照时间长 C.果色鲜亮——昼夜温差大 D.果肉质地细腻——热量丰富 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1. 了解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 3. 以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为例,理解石漠化的形成。 4. 了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基本概念。 5.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6. 以非洲萨赫勒地区为例,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7.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基础知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替过渡区域,包括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被打破、土地退化后都难以恢复。 二、土地退化 1.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土地退化——石漠化 (1)石漠化的自然原因: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降水多且多暴雨,土层易发生水土流失。 (2)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和贫困落后,导致过度开垦,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进程。 三、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整体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我国的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北方农牧交错带 (1)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共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 个省级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修2教学设计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生态脆弱区。 2.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3.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K新课导入* 我国内蒙占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 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己连续15年保持 “双减少”。目前,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森林覆盖率22. 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 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K新课教学』: 一、生态脆弱区 教师:我们上述所说的浑善达克沙地就是我国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那么生态脆弱区是-个什么样的地区? 学生: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教师: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请看下面的对比图来给出答案。

学生: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教师:生态脆弱区中写着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所以它的稳定性怎样呢? 学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教师: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说到土地退化,你们可以想到什么? 学生: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教师:我们看图片了解一下土地退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之后容易出现石漠化。土地如果出现石漠化,耕地会有什么变化?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第28讲 考点二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考点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2.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 (1)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1.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典型 风蚀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水蚀荒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盐渍(碱)化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地区 黄淮海平原 冻融荒漠化高原地区青藏高原 2.石漠化 (1)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地区)。 (2)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3)原因:①自然:地势崎岖,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滑坡、泥石流多发。 ②人为: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 3.风沙问题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 (1)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②多大风。 (2)人为原因: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措施具体表现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 发展,提高人口 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第29讲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29讲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 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素养要求 1.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1.掌握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及其土地退化的表现。(区域认知) 2.理解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分析地区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综合案例,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繁荣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思维) 3.理解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措施;总结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人地协调观) 4.结合具体案例,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地理实践力) 一、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有何特点? (1)鲁尔区的位置与主要城市:位于德国西部,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主要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 (2)鲁尔区的繁荣 ①资源条件: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 ②重工业区形成 形成19世纪上半叶,依托煤炭资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 地位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械、化肥、建材、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

(3)鲁尔区的衰落 ①煤炭工业衰落: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出现“煤炭危机”。 ②钢铁工业衰落:20世纪60年代,钢铁市场需求萎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新材料的出现,钢铁产业陷入危机。 ③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④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外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 (1)鲁尔区全面转型的三个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20世纪 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 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20世纪 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 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20世纪80 年代至今 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 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①原先的煤炭、钢铁工业多已全面改造,电力、化学、石油、军事等工业部门在欧洲占据突出地位。 ②鲁尔区已成长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③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优美宜人。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是什么? (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

作业0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2023年【暑假作业】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

作业0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选择题 2023年4月以来,近十年来最强的沙尘暴袭击了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沙尘迅速东扩南下,影响了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4月9日2时的气压分布,下图示意华北风沙源地内部各亚区沙尘释放量。据此完成小题。 1.图示时刻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2.华北地区沙尘的主要沙源亚区及成因是() A.沙漠区、过度樵采B.农牧交错区、过度农垦 C.草原区、过度放牧D.荒漠草原区、过度放牧 河流入海水体悬沙浓度的变化直接反映该流域人类活动和自然应力的影响。下图示意密西西比河下游距入海口较近的某监测站第一时期(1976~1987年)与第二时期(1988~2015

年)月均径流量与月均悬沙浓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河床趋于平坦B.河道裁弯取直C.土壤保持工程D.流域径流量减少4.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峰值比第一时期提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泥沙粒径B.河床淤积量C.河流流速D.河流径流量沙坡头研究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年均降雨量176.5mm,年均蒸发量1500~2000mm该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达15%~20%,流动沙丘几乎不生长植物,覆盖度在1%以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0-300cm的土壤() A.平均水分含量更高B.降水下渗量更小 C.水分含量变幅更小D.质地致密度更高 6.研究不同类型的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特征,有助于()

2.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1课时教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 第1课时 双峰八中:彭友良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图文和视频等资料,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危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概念。 2.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其实质。 3.掌握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区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1.能够区分荒漠化与沙漠化、荒漠化与荒漠等易混概念。 2.结合实例,分析和说明我国荒漠化地区荒漠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干旱地区的荒漠》,以大致了解干旱地区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探索荒漠地区的兴趣,并经过教师的引导,引出生态脆弱区和荒漠化的概念,以此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我国的领土地域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你知道吗?我国有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抗干扰能力弱,极易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地区统称为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你知道我国生态脆弱区有哪些主要类型吗?在众多的生态脆弱区中,荒漠化生态脆弱区是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接下来我们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重点学习和探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板书)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学生进行课前探究:分析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成因。 阅读教材P61探究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查阅文献,了解上述争议内容,谈一谈,你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成因的看法。 生:(可能的答案)1.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观点: (1)多因素成因说:该观点认为高大沙山形成发育受沙源、风况、基底和植被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受环境演变的影响较大。受西风环流的影响,沙山下伏地形的起伏不仅能够改变近地表风的运行方式,而且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间冰期)沙丘主要通过钙胶结层固定在沙丘表面,气候干冷期(冰期)在钙胶结层又发育次一级沙丘。经过钙胶结层固定-加积-再钙胶结固定这样的循环演化模式,最终发育成高大的复合型沙山。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波动对高大沙丘的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在气候湿润的时期发育的沙丘灌草植被通过抑制风蚀等作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 3.理解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概况 (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夏季暴雨集中。

(2)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地表易遭受大风侵蚀。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综合治理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一户人家的村庄 “……凌晨5时,魏光财家的那头白毛驴准时嘶叫起来,开始了这个村庄一天的生活”除了他和妻子张菊花,这里平时基本看不到第三个人影。自从两年前送走最后一户邻居,东容村六社,这个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沙漠边缘的小村庄,就只剩下了他这一户人家。 从民勤县最边缘的西渠镇西行13千米,就是魏光财所在的东容村六社,一路上黄沙漫漫,不时扬起沙尘。许多地方连路都被沙子埋没了,即使是最熟悉路况的司机,也很难一下找到这里。

【高中地理试卷】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练习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 C.土地荒漠化D.森林破坏 2.图示区域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干旱B.人口激增 C.土壤贫瘠D.植被破坏 “黄河之患,患在多沙”。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在黄土高原的治理中,把植树种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①涵养水源①沉积泥沙①降低风速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水库放水冲沙效果最佳的时间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D.海—气相互作用原理 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地处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下图示意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形区的形成原因是() A.夏季多暴雨B.流水侵蚀严重 C.风力沉积强D.风力侵蚀强盛 7.该地形区的区域特征是() A.以高原为主B.土壤深厚肥沃 C.河流水质优D.生态系统复杂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1970年和2018年的环境交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B.河西走廊C.东北平原D.南方丘陵 9.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新教材人教 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第二节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要求,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知道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大致分布。区域认知 2.结合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现状,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生态脆弱区 1.含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过渡地区。 3.土地退化1含义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1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区域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微思考针对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提示可以从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采取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思考。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一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2.多大风本带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 本带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