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现场监管的主要监管指标和监管评级

非现场监管的主要监管指标和监管评级

非现场监管的主要监管指标和监管评级

一、主要监管指标

2、交易流程

交易流程,是指证券公司执行客户委托的买卖交易的时序,是否符合交易规则和流程,是否按照行业标准流程进行交易,是否存在交易错误或者不合规行为,是否存在交易失败的问题。

3、交易结果

交易结果,是指客户执行证券交易后最终财务结果,是否按照交易合同的要求受益,是否存在交易的损失,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等问题。

4、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证券公司及内部人员对所发生的交易进行定期监控,是否及时发现交易违规,是否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是否存在定期报告客户交易违规的现象等。

5、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证券公司是否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客户的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防范交易风险,保护客户权益,防范投资者自行参与交易造成损失的行为。

6、技术安全

技术安全,是指是否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实施访问控制和加密等技术。

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介绍讲座

“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介绍 第一部分指标概览 目前,银监会推行的“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共分5大类38项,涵盖了全部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和监管评级指标。 主要针对法人机构设计。 核心指标的定位:替换《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银发〔1996〕450号)同时废止。 资本充足(2个) 信用风险(17个) 盈利性(8个) 流动性(7个) 市场风险(4个) 资本充足 资本充足率(≥8%) 核心资本充足率(≥4%) 注:红色表示银监会监管核心指标。 信用风险 不良资产率(≤4%) 不良贷款率(≤5%) 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100%)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00%) 拨备覆盖率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15%)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10%) 授信集中度 信用风险(续) 单一客户关联度(≤10%) 集团客户关联度(≤15%) 全部关联度(≤50%) 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盈利性 资产利润率(≥0.6%) 调整资产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11%) 风险资产利润率 净利差 成本收入比率(≤35%) 利息收入比率 中间业务收入比率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比例(≥25%) 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缺口率(≥-10%)

核心负债依存度(≥60%)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存贷款比例 最大十户存款比例 市场风险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20%) 美元敞口头寸比例 利率风险敏感度 投资潜在损失率 第二部分单项指标介绍 一、资本充足 两个指标: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程度,衡量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净额/(表外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2、核心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净额/(表外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二、信用风险 反映银行信用风险的基础指标共17个,分别从不良率、损失准备、集中度及关联度、贷

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各项比例指标计算公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1104)》 各项比例指标计算公式 一、资本充足性指标 1、资本充足率=G41(?资本净额?)/(G41?加权风险资产?+G41?市场风险资本?×12.5)×100%; 注:资本净额=核心资本+附属资本的可计算价值(以核心资本的100%为限)-扣减项(含商誉、对未并表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对未并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对工商企业的资本投资、贷款损失准备尚未提足部分、其他扣减项) 2、核心资本充足率=G41(?核心资本净额?)/(G41?加权风险资产?+G41?市场风险资本?×12.5)×100%; 注:核心资本净额=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含商誉、对未并表银行机构资本投资的50%、对未并表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50%、对非自用不动产投资的50%、对工商企业资本投资的50%、贷款损失准备尚未提足部分、其他扣减项) 3、杠杆率=G44?核心资本净额?/G44(表内总资产+表外业务规模(无条件可撤销的承诺按10%的信用转换系数处理)+衍生产品(按现期风险暴露法计算)-核心资本扣减项)×100% 二、资产质量比例指标 1、存贷款比例=G01(?各项贷款?)-S42(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G01(?贴现?)/G01(?各项存款?)×100%;

2、不良资产率=G11_Ⅱ(?信用风险资产合计?不良资产)/G11_Ⅱ(?信用风险资产合计?各项资产)×100%; 3、不良贷款率=G11_Ⅰ(不良贷款)/G11_Ⅰ(各项贷款)×100%; 4、次级贷款率=G01附注_Ⅱ(次级类)/G01附注_Ⅱ(各项贷款)×100%; 5、可疑贷款率=G01附注_Ⅱ(可疑类)/G01附注_Ⅱ(各项贷款)×100%; 6、损失贷款率=G01附注_Ⅱ(损失类)/G01附注_Ⅱ(各项贷款)×100%; 7、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G14_Ⅰ(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余额)/G14_Ⅰ(资本净额)×100%; 8、授信集中度=G14_Ⅰ(对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余额合计)/G14_Ⅰ(资本净额)×100%; 9、单一客户贷款比例=G14_Ⅲ(对最大一家客户贷款余额)/G14_Ⅲ(资本净额)×100%; 10、全部关联度=G15_Ⅱ(全部关联方表内外授信净额)/G15_Ⅰ(资本净额)×100%; 11、不良非信贷资产率=(S42?不良其他长期投资?+S42?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S42?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S42?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S42?逾期调出调剂资金?+S42?长期其他应收款项?+S41?待处理抵债资产?-S41?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S41?应收利息?+S41?利润分配借方余额?)/(S41?短期投资?+S42?长期国债投

1104系统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关键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一览表.docx

附件2 非现场监管关键指标计算公式表 编号指标名称指标来源 / 计算公式 1总资产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G01_[25.C] 2总负债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G01_[49.C] 3各项存款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G01_[61.C] 4各项贷款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G01_[62.C] 5日均存款G01附注第 IX部分《存贷款月日均情况表》, G01_IX_[6.C] 6日均贷款G01附注第 IX部分《存贷款月日均情况表》, G01_IX_[8.C] 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 G40_[10.A] 8一级资本充足率%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 G40_[11.A] 9资本充足率%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 G40_[12.A] 10杠杆率%G44《杠杆率情况表》, G44_[1.A]/(G44_[2.A]+G44_[3.A]+G44_[4.A]+G44_[5.A])×100% 11不良贷款余额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G11_I_[1.E] 12关注类贷款余额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G11_I_[1.D] 13逾期贷款余额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G11_I_[4.A] 14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比例%(G11_I_[4.3A]+G11_I_[4.4A]+G11_I_[4.5A]+G11_I_[4.6A])/G11_I_[1.E]×100% G12《贷款质量迁徙情况表》, 15贷款总体向下迁徙率% 16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17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18全部关联度% 19拨备覆盖率% 20贷款拨备率% 21净利润(本年累计) 22成本收入比率%(G12[3.D]+G12[3.E]+G12[3.F]+G12[3.G]+G12[4.E]+G12[4.F]+G12[4.G]+G12[5.F]+G12[5.G]+G1 2[6.G])/(G12[8.A]-G12[8.B])×100% G14《授信集中情况表》第Ⅲ部分《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情况表》,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G14_Ⅲ_[1.D]/G40_[3.A]×100%; G14《授信集中情况表》第 I 部分《最大十家集团客户贷款情况表》,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G14_I_[ 1.L ]/G40_[3.A]×100%; G15《最大二十家关联方交易情况表》,G15_II_[1.B] 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G11_II[1.2A]/G11_I_[1.E]×100% 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G11_II[1.2A]/G11_I_[1.A]×100% G04《利润表》, G04_[ 12.A ] G04《利润表》, ( G04_[7.A]-G04_[7.2A])/(G04_[1.A]+G04_[2.A]+G04_[3.A]+G04_[4.A]+G04_[5.A]+G04_[6.A]) ×100% 23风险资产利润率%G04《利润表》, 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 (G04_[ 11.A]+G04_[ 12.A ])/G40_[9.A]平均余额①× 100%×折年系数 24净息差%G04《利润表》, 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G04_[1.A ]/(G01[63.C] 平均余额① ) ×100%×折年系数G04《利润表》, 25非利息收入占比%(G04_[2.A]+G04_[3.A]+G04_[4.A]+G04_[5.A]+G04_[6.A])/(G04_[1.A]+G04_[2.A]+G04_[3.A]+G 04_[4.A]+G04_[5.A]+G04_[6.A])×100% 26流动性比例%G22《流动性比例监测表》, G22_[3.C] 27流动性覆盖率%G25《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G25_Ⅰ_[ Ⅱ.1.A]/G25_ Ⅰ_[ Ⅱ.2.A] ×100% 28期末存贷比(人民币)%G01附注IX《存贷款月日均情况表》, G01_IX_[9.A] 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 (G21_[6.D]+G21_[3.5.2A]-G21_[7.A]-G21_[7.B]-G21_[7.C]- G21_[7.D])/(G21_[1.A]+G21_[2.A]+G21_[1.B]+G21_[2.B]+G21_[1.C]+G21_[2.C]+G21_[1.D]+G2 1_[2.D]) ×100% 29流动性缺口率%(对分子流动性缺口的内容进行调整。具体为:将 [3.2同业存放款项 ] 的活期部分,参照 [7. 活期 存款( 不含财政性存款 )] 的填报方式进行填报,即,同业存放活期部分中较为稳定的部分填入“ 一年以上”,活期中其余部分平均列入一年以内的各剩余期限内(以各时间段期限占比进行分 配)。同业存放活期部分中较为稳定的部分,根据过去12个月最低同业存放活期部分的金额进行 填报。) 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 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 30核心负债依存度%((G21_[3.5.1I] -G21_[3.5.1A] -G21_[3.5.1B] -G21_[3.5.1C] -G21_[3.5.1D])+(G21_[3.6I] -G21_[3.6A] -G21_[3.6B] -G21_[3.6C] -G21_[3.6D])+G21_[7.F])/G01_[49.C] ×100% 3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G32《外汇风险敞口情况表》,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 G32_[12.J]/G40_[3.A] ×100% 32利率风险敏感度%G33《利率重定价风险情况表》, 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 (各币种 (G33_I_[15.A]+G33_II_[15.A])之和) /G40_[3.A] ×100%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试行)》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00.01.19 •【文号】银办发[2000]21号 •【施行日期】2000.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其他金融机构监管,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试行)》的通知(2000年1月19日银办发[2000]21号)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为了加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非现场监管,更好地完成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目标,特制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试行)》,现印发你公司,请遵照执行。 本指标体系从2000年开始按季实行。各公司要在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按照附一所列项目和附二的口径将有关资料和附一所列指标报我行银行一司;同时,要完成我行统计司要求的统计数据的报送工作。如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函告我行银行一司。 附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试行)

一、资产评估溢(折)价率 (一)本期资产评估溢(折)价率 (本期评估资产评估值-本期评估资产账面值)/本期评估资产账面值×100%。 (二)总体资产评估溢(折)价率 (评估资产评估总值-评估资产账面总额)/评估资产账面总额 ×100% 二、资产处置效率 (一)当年资产处置比率 (购入资产年初余额+购入资产当年借方发生额-购入资产期末余额)/(购入资产年初余额+购入资产当年借方发生额)×100% (二)总体资产处置比率 (初次购入资产余额+购入资产累计借方发生额-购入资产期末余额)/(初次购入资产余额+购入资产累计借方发生额) ×100% 三、资产处置现金回收率 1.总资产处置现金回收率 总资产处置现金回收率(1)=本期资产处置现金收入/本期资产处置总额×100% 总资产处置现金回收率(2)=(本期资产处置现金收入+本期营业收入)/本期资产处置总额×100% 2.转股资产现金回收率 本期股权转让现金收入/本期股权转让总额×100% 3.贷款处置现金回收率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员会统计现场检查细则(供检查参考)—— 非现场监管报表部分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现场检查细则(供检查参 考)——非现场监管报表部分 本次统计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的报表范围有: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所有基础报表、统计部所设计的特色报表、国别风险报表、QIS测算报表和GSIFI报表等。 本部分检查主要是对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的数据来源、加工方法、操作流程以及技术、组织保障情况,其中重点对部分填报难度大、涉及面广、风险反映集中的报表进行检查。历年非现场监管检查查的比较多的报表主要是资本充足率报表、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授信集中情况表等。 第一部分总体说明 一、检查内容 (一)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工作—从2011年这部分可以归入《良好标准》中制度建设、系统保障以及日常监控部分来进行评估 1.非现场监管报表涉及部门的职责分工及组织保障情况; 2.数据来源及技术保障情况; 3.数据加工方法及报表操作流程; 4.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部控制及数据质量保障情况。 (二)制度执行情况---部分内容可以由制度建设来评估 1.非现场监管报表统计方法和统计项目归属关系的准确性、

完整性; 2.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资料调阅清单 (一)进场前资料 1.非现场监管报表统计制度实施细则; 2.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及部门职责分工要求; 3.非现场监管报表统计项目与数据源数据(会计数据等)间的归属关系; 4.当期(报表时点与期数要求应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会计决算报表(并表及未并表):业务状况变动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上年年报; 6.会计制度及会计核算说明; 7.其他检查进场前需准备和分析的资料。 (二)进场后资料 包括准备金计提标准,准备金及计提准备对应的资产明细表等。 三、检查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1.熟练掌握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2004年有关统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04〕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04〕18号)、《银监会统计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银监

反洗钱非现场监督管理办法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督促金融机构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 (一)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使用社;(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四)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履行有关反洗钱义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收集金融机构报送的反洗钱信息,分析评估其执行反洗钱法律制度的状况,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限期整改等监管措施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和县(市)支行。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执行反洗钱规定的行为进行非现场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总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金融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反洗钱非现场监管规定,确定信息收集内容,规范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指导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根据各自的监管范围建立具体的非现场监管工作目标和对非现场监管资料的分析指标。 第六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向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报送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交易数据、工作报告以及内部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如实反映反洗钱工作情况。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对依法收集到的有关信息保密。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7.14 •【文号】 •【施行日期】2020.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其他金融机构监管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各银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会管单位: 为做好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工作,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定了《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本通知发至辖内有关单位和融资担保公司。 本通知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XX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行业XXXX年度发展与监管情况报告〉和〈XX机构概览〉编写说明的通知》(银监发〔2010〕76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0〕80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性担保贷款统计和有关资料转送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0〕95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增加融资性担保业务有关报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67号)同时废止;《关于印发〈关于2016年融资担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融资担

保办通〔2016〕1号)中的《本地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有关情况》不再报送。 中国银保监会 2020年7月14日 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规范非现场监管的程序、报告路径和方法,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完善融资担保公司监管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收集融资担保公司以及行业整体的报表数据、经营管理情况和其他内外部资料等信息,对融资担保公司以及行业整体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持续性监管过程。 第三条非现场监管是监管融资担保公司的必要手段,在监管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判断、监管行动制定和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条本规程所称监督管理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本地区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的部门。 本规程所称融资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条银保监会作为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统一的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则和监管报表,督促指导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非现场监管工作,加强与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监督管理部门承担非现场监管主责,负责本地区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机构和分支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21 •【文号】银保监规〔2022〕3号 •【施行日期】2022.01.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其他金融机构监管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的通知 银保监规〔202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金融监管局: 为做好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工作,银保监会制定了《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实施。 中国银保监会 2022年1月21日 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规范非现场监管的程序、内容、方法和报告路径,完善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提升非现场监管质量,依据《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监管制度,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非现场监管是指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通过收

集融资租赁公司相关报表数据、经营管理情况和其他内外部资料等信息,对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和分析处理,及时作出经营评价和风险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的监管过程。 第三条银保监会负责制定统一的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则和监管报表,督促指导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开展非现场监管工作,加强监管信息共享。 第四条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承担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主体责任,负责本地区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非现场监管工作。 融资租赁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和特殊项目公司(SPV),其非现场监管工作由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分支机构和特殊项目公司(SPV)所在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予以配合。 分支机构和特殊项目公司(SPV)的监管指标和业务指标与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合并计算。 建立分支机构、特殊项目公司(SPV)所在地与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注册地监管协作机制,共享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特殊项目公司(SPV)监管信息。 第五条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对本地区融资租赁公司实施非现场监管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原则,持续全面识别、监测、评估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状况。 第六条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对本地区融资租赁公司实施非现场监管时,应当以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为主要监管对象,遵循法人监管原则,强化法人责任。 第七条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监测与评估、信息报送与使用、监管措施四个阶段。 第二章信息收集与核实 第八条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督促指导融资租赁公司建立和落实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制度,按照银保监会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有关要求报送各项数据信息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指引(试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指引(试行) 二OO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非现场监管指引(试行) 一、总则 (一)为配合“1104工程”的实施,规范非现场监管的程序、内容和方法,明确非现场监管人员的职责和报告路径,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二)本指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的非现场监管。 (三)本指引所指的非现场监管是非现场监管人员按照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全面、持续地收集、监测和分析被监管机构的风险信息,针对被监管机构的主要风险隐患制定监管计划,并结合被监管机构风险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程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施一系列分类监管措施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四)一套完整的非现场监管程序包括制定监管计划、监管信息收集、日常监管分析、风险评估、现场检查立项、监管评级和后续监管七个阶段(如图一非现场监管流程图所示)。 (五)结合监管资源的现实情况,非现场监管人员可以根据被监管机构风险实际状况、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相应调整或简化上述非现场监管程序。

(六)为贯彻落实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非现场监管人员要关注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政策的完善和有效执行,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上述方面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管评级,督促被监管机构从制度上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七)非现场监管对被监管机构承担持续性监管的主要责任。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在专业分工、适当分离的基础上,要加强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形成有机衔接的监管合力,提高监管专业化的水平和监管效力。 (八)银监会各监管部门、各银监局可以依照本指引制定有关非现场监管的实施细则。 图一: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 表指标体系的通知 【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 【发文字号】银监办发[2016]38号 【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2.25 【实施日期】2016.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6]38号) 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为加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商业化转型后的非现场监管,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等有关规定,银监会修订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报表指标体系》),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以下要求认真执行。 一、报送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资产公司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报送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将报表指标报送工作和《监管办法》落实与促进自身改革转型、加强

集团风险管控、强化资本约束紧密结合,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将监管要求全面落实到审慎经营过程之中,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各资产公司要认真筹划,周密部署,成立由公司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指定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专门人员,明确具体的工作制度、流程、职责和分工,确保《报表指标体系》报送工作顺利实施。(二)确保数据质量。各资产公司要成立专题小组对《报表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研究,充分理解各报表数据项的具体含义和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并参照《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发〔2011〕63号),从组织、制度、系统和流程建设等方面提升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确保数据填报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认真落实《监管办法》对数据管理工作的监管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 一、监控指标 1.资本充足率(>=10%) 计算公式: 资本总额/风险资产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贷款呆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坏账准备。 风险资产总额=总资产-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存拆放商业银行款项×90%-存拆放其他金融机构款项×75%+(担保+票据承兑+其他或有负债)×50%。 2.流动性比例(>=80%) 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流动资产合计和流动负债合计指资产负债表中数据。 3.拆入资金比例(<=100%) 计算公式: 拆入资金/注册(实收)资本×100% 拆入资金指财务公司从金融机构拆入的短期资金。 4.委托贷款、投资比例(<=100%) 计算公式:

(委托贷款+委托投资)/委托存款×100% 5.长期负债比例(>=50%) 计算公式: (长期存款+长期债券+其他长期负债)/总负债×100%长期负债指期限为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负债。 6.对集团外负债比例(<=50%) 计算公式: (发行债券余额+拆入资金余额+外汇借款)/总负债×100% 7.长期投资比例(<=30%) 计算公式: 长期投资余额/资本总额×100% 长期投资不包括长期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 8.对单一企业股权投资最大比例(<=50%) 计算公式: 对单一企业股权投资/被投资企业资本金×100% 9.自有固定资产比例(<=20%) 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资本总额×100% 10.消费信贷比例(<=70%) 计算公式: 消费信贷总额/对应产品销售合同总额×100%

生态环境保护非现场监管工作指南

生态环境保护非现场监管工作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有关精神,按照“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调度”的监管模式,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进一步创新非现场监管方式,编制本工作指南。 一、非现场监管方式 本指南所指非现场监管方式,主要是指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工况监控、用电监控,辅以无人机、走航监测、视频监控、卫星遥感,以及“环保智管服”等数字化手段,对排污企业开展执法监管。 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大气、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以及排污许可重点管理企业中,已安装联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重点单位原则上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非现场监管的主要手段;其他重点单位及一般排污单位推行工况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为非现场监管的主要手段。原则上,所有纳入“环保智管服”平台的企业,均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发现线索、固定证据。 二、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 (一)数据判定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条件下监测的数据,可以作为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执法检查依据。使用自动监测数据判定是否超标时,废水以有效日均值判定,废气以有效小时均值判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相关达标判定方法

的,从其规定。 生活垃圾焚烧、火电、水泥和造纸等行业企业已执行生态环境部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的,从其规定。其中,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工况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判定按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执行;火电、水泥和造纸行业的工况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判定按照《火电、水泥和造纸行业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试行)》执行。其他排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工况和自动监测异常数据进行必要的标记,逾期未标记的,视为数据有效。 (二)异常数据的响应 1.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异常的响应。对重点排污单位任一排口当日废水有效日均值、废气有效时均值超标的情形启动一般超标报警,县级生态环境分局要及时开展现场检查并报备反馈。对重点排污单位任一排口废水有效日均值超标2倍以上、周有效日均值超标3次及以上,废气单日有效时均值累计超标8次及以上、周有效时均值累计超标30次及以上,以及一般超标报警未及时处理的情形,启动较严重超标督办,通过省统一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派发现场检查任务,要求属地在5个工作日内开展现场检查,完成督办事项办理。严重超标督办、异常数据督办等具体按照《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预警督办闭环管理工作的通知》执行。生活垃圾焚烧、火电、水泥和造纸等行业企业按照生态环境部确定的电子督办规则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11.19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 《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 意见的通知 为建立健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明确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规范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流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我会起草了《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一、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9419174924.html,、https://www.doczj.com/doc/9419174924.html,),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二、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health@https://www.doczj.com/doc/9419174924.html,。

三、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5号中国银保监会公司人身险部(100033),并请在信封上注明“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 中国银保监会 2021年11月19日 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明确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规范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流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通过收集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的公司治理、偿付能力、经营管理,以及业务、财务数据等各类信息,持续监测、分析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银监发[2006]84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 知 正文: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 (银监发〔2006〕8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非现场监管标准,明确监管要求,保持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2007年正式运行的通知》(银监发〔2006〕75号)中有关内容的一致性,银监会对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形成了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标内容 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分为“资本充足”、“信用风险”、“盈利性”、“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五个方面,共计38项指标,涵盖全部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和监管评级指标,是银监会风险监管和风险评价的重要基准。 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不包括银监会制定的仅针对某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特色监管指标”. “特色监管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请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二、指标定义

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的定义包括“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两大部分(详见附件)。指标定义是对指标计算方法的描述;计算公式是对计算方法的细化和明确。通过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将“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与“非现场监管报表”的具体项目建立联系,明确了指标的数据来源,规范了指标的计算公式。 三、其他要求 (一)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仅对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进行了规范,指标的评价标准和监管要求仍按相关法规执行。其他文件中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如与本文要求不一致,以本文为准。今后,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还将随着监管法规制度和非现场监管要求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二)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监管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并掌握非现场监管基础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结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按要求做好各项非现场监管工作。 (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监管指标有关要求,将监管标准与内部风险管理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请银监会各派出机构及时将本通知转发给辖内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以及参照法人管理的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结束——

销售监管评级标准

销售监管评级标准 中新经纬9月22日电据银保监会网站22日消息,《商业银行监管评 级办法》(下称《办法》)印发,开业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以上的商业银行 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的法人机构的监管评级,监管机 构可依据本办法对当年新设立的银行进行试评级。该《办法》自印发之日 起施行。 根据《办法》,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包括资本充足、资产质量、公 司治理与管理质量、盈利状况、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数据治理、信息 科技风险和机构差异化要素。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由定量和定性两类评 级指标组成。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评级要素权重设置。各监管评级要素的标准权重分配如下:资本 充足(15%)、资产质量(15%)、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20%)、盈利状况(5%)、流动性风险(15%)、市场风险(10%)、数据治理(5%)、信息科技风险(10%)、机构差异化要素(5%)。银保监会根据监管重点、银行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 特征具体设定和调整各评级要素权重。 (二)评级指标和评级要素得分。评级指标得分由监管人员按照评分标 准评估后结合专业判断确定。评级要素得分为各评级指标得分加总。 单项要素得分按权重换算为百分制后分6个级别,90分(含)至100 分为1级,75分(含)至90分为2级,60分(含)至75分为3级,45分(含)至60分为4级,30分(含)至45分为5级,30分以下为6级。 (三)评级综合得分。评级综合得分由各评级要素得分按照要素权重加 权汇总后获得。

(四)监管评级结果确定。根据分级标准,以评级综合得分确定监管评 级初步级别和档次,在此基础上,结合监管评级调整因素形成监管评级结果。 《办法》明确,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和S级。 其中,1级进一步细分为A、B两个档次,2-4级进一步细分为A、B、C三个档次。评级结果为1-6级的,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 高程度的监管关注。正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商业银 行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接列为S级,不参加当年监管评级。 监管评级综合得分在90分(含)至100分为1级,其中,95分(含)以 上为1A,90分(含)至95分为1B;75分(含)至90分为2级,其中,85 分(含)至90分为2A,80分(含)至85分为2B,75分(含)至80分为2C; 60分(含)至75分为3级,其中,70分(含)至75分为3A,65分(含)至 70分为3B,60分(含)至65分为3C;45分(含)至60分为4级,其中, 55分(含)至60分为4A,50分(含)至55分为4B,45分(含)至50分为4C;30分(含)至45分为5级;30分以下为6级。 对于存在以下情形的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应在评级综合得分对应的初 步级别和档次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 (一)核心监管指标不满足最低监管要求或在短期内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监管评级结果应为3级及以下; (二)出现下列重大负面因素严重影响机构稳健经营的,监管评级结果 应为3级及以下:党的建设严重弱化、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发生重大 涉刑业内案件,财务造假、数据造假问题严重,被采取重大行政处罚、监 管强制措施,重大舆情应对严重不当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5.11.01 •【文号】银监办发[2005]265号 •【施行日期】2005.1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发布日期:2007年7月3日实施日期:2007年7月3日)废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5〕265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 为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有效监管,根据贯彻落实“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审慎监管理念和“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银监会决定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为了保证该系统于2007年1月顺利投入使用,现将有关非现场监管报表、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以下统称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

系)予以印发,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源,请会机关各部门、各银监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专题小组对该报表体系进行细致研究,充分理解各数据项的具体含义,确保填报数据的真实性。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部门应组织技术力量对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此报表体系的数据逐步过渡到直接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生成。 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填报报表时要认真负责,填报负责人要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四、银监会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报表填报人和负责人进行培训,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自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印发之日起,银监会将以此统一非现场监管报表和指标体系。未来各项监管指标的变化、更新和修订将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中统一管理。 六、银监会将于2006年3月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数据试报,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是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依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布置做好正式报送的各项准备工作。 非现场监管系统正式启用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仍要按照现有各类非现场监管报表规定的要求上报银监会。 二○○五年十一月一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