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渔歌子》教学设计一【名师版】

2019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渔歌子》教学设计一【名师版】

《渔歌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出“箬、笠、蓑”等生字,会写“塞、鹭、笠”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熟读成诵。

3、感受词的形象和意境,体会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4、在拓展阅读中,加深对词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渔歌子》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并体会词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个学期刚学的一首关于春天的词吗?齐背《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渔歌子”和“忆江南”一样都是词牌名,《渔歌子》是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认认真真读上三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正音。

出示: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

(1)读音检查:给别读——齐读。

(2)结合注解图片理解“箬笠、蓑衣”。(学法指导)

3.检查朗读。

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师生读、齐读。

三、想象词中画,品出“钓”中情

作者在词中讲到“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不须归”?请同学们回到词中去找一找答案。(景美不须归)

预设: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好朋友,夸作者: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在词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美景?(预设:西塞山郁郁葱葱;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花瓣飘落在清澈的河流中;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2、哪位同学能将你所看到的美景说给大家听?

(提示:站在郁郁葱葱的西塞山脚下……,站在小桥上……)

3、(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白鹭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水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再颂:西塞山前白鹭飞……

4、了解作者生平,升华主题。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张志和是个天才,不仅是诗人,还是个画家,音律也非常精通。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遇到了一些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自称“烟波钓徒”。)(穿插“直钩垂钓”)

(2)现在你明白张志和不归的原因了吗?(留恋美景;想拥有悠闲自由的生活。)(3)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的是悠闲自在,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一起读:西塞山前白鹭飞(配乐)

5、师生和答,巩固诗句。

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呼唤他回去,哪位同学愿意来诵读一下。(一生读)

你知道哥哥写诗,意在——让弟弟早日回家。是的,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风吹起大浪的时候你就应该回家了。接下来,老师当张志和,我请一位同学当哥哥张松龄。咱们来一次和答吧。

诵读形式

师生

(1)西塞山前白鹭飞,乐是风波钓是闲,

桃花流水鳜鱼肥。草堂松径已胜攀。

青若笠,绿蓑衣,太湖水,洞庭山,

斜风细雨不须归。狂风浪起且须还。

(2)青若笠,绿蓑衣。太湖水,洞庭山。

斜风细雨不须归。狂风浪起且须还。

(3)斜风细雨不须归。狂风浪起且须还。

(4)不须归呀!且须还哪!

6、背诵本诗。诵读了多遍,你们能将《渔歌子》背诵下来了吗?(男生—女生—师生齐背)

四、拓展与延伸。

1、张志和笔下的渔翁垂钓是如此的悠闲自在,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垂钓却是另一副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江雪》)请一小组学生朗读。诗中所写的景物,你能向大家描述一下吗?(汇报预习内容)当时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写下了此诗?(千万孤独)

2、同学们请你们比较两首诗词,思考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依据学生回答适时补充诗人背景。)

相同点:都是描写渔翁垂钓的情景。作者的遭遇类似怀才不遇。……

异同点:一首诗词,一首诗。

季节不同。

表达的情感:《渔》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江》仕途遇阻,仍在等

待机会想继续为朝廷效力。……

3、诵读两首古诗,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4、小结:两位作者都是描写渔翁垂钓的情景,但是他们所看到的景物,表达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看来,要读懂这些诗词,我们得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

五、作业。

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书法作品纸,将我们今天所学的《渔歌子》端端正正地撰写在上面,写完后可将这些作品张贴在我们的学习园地中。(放音乐)板书:板书设计:

渔歌子

景美如画

不须归

悠闲自得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片段,交流写景文章的写作技法。 2.学习制作海报。 3.学习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4.背诵《渔歌子》这首词,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重点难点: 1.品味优美的写景句子,并试着仿写。 2.学习设计宣传海报。 3.想象《渔歌子》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1.阅读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其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制作海报的方法。 1.交流写景的方法。 2.制作元旦海报。 一、交流平台 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篇课文(包括三首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妙笔生花,描绘了优美的景色,让我们读时脑海里会呈现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可以品读文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来探究一下。

2.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分析。 一簇簇输液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吗,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3.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悟。 明确:(1)前两段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这棵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作者在描写中表达出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2)后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圆便满盈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方法点拨:“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与意境的和谐统一。它的形式有多样,可以化动为静,以静衬动;也可以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还可以动静结合,动静互衬。 4.交流总结。 小结:由此可见,要把所见到的景物描写下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我们要根据需要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如上面讨论交流中出现的动静结合、运用修辞,以及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当然,写景的技法有很多种,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慢慢地品味、探讨、积累,并逐步学会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一) 1.明确要求。教师课件出示制作海报的要求。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明确: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要配上好看的图画。 2.了解海报。

2019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渔歌子》教学设计一【名师版】

《渔歌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出“箬、笠、蓑”等生字,会写“塞、鹭、笠”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熟读成诵。 3、感受词的形象和意境,体会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4、在拓展阅读中,加深对词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渔歌子》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并体会词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个学期刚学的一首关于春天的词吗?齐背《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渔歌子”和“忆江南”一样都是词牌名,《渔歌子》是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认认真真读上三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正音。 出示: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 (1)读音检查:给别读——齐读。 (2)结合注解图片理解“箬笠、蓑衣”。(学法指导) 3.检查朗读。 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师生读、齐读。 三、想象词中画,品出“钓”中情 作者在词中讲到“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不须归”?请同学们回到词中去找一找答案。(景美不须归) 预设: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好朋友,夸作者: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在词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美景?(预设:西塞山郁郁葱葱;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花瓣飘落在清澈的河流中;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2、哪位同学能将你所看到的美景说给大家听? (提示:站在郁郁葱葱的西塞山脚下……,站在小桥上……) 3、(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白鹭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水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再颂:西塞山前白鹭飞…… 4、了解作者生平,升华主题。

(2019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渔歌子》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一首词。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二、说目标 1、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 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读懂词,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这首词词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圈圈景物,摆摆景物落实重点。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对话,体会 诗人情感,突破难点。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学生好奇心,猜猜诗人张志和名字的由来,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 张志和16岁那年给朝庭写了一本折子,皇帝非常欣赏,于是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板书“心志平和”)这四个字不仅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也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 2、由作者自然引出本课要学的词《渔歌子》(板题)。渔歌子是词牌名,对于词牌学生已有所了解,所以这里不再重复。只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词牌,巩固对词牌的了解。 (二)圈景物,明词意 1、自由读词,读准音,读通诗句。 这首词比较简单,读来朗朗上口,多读几遍,孩子自然就能读通读顺。有几个生字,根据学情不同,着重正音。两个平舌音“塞、蓑”,一个翘舌音“箬”,再有“斜风细雨”可能也有部分孩子念 不准。

2、圈一圈,找景物 张志和不仅是位诗人,也是一位画家,他的词就是一幅画。所以,我让孩子默读词,圈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可一边读词,一边对照 看书中插图。 3、摆一摆,找准景物位置。 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能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我设计摆摆景物。假如黑板就是一幅画,词中的九种景物该画在哪呢?为了让学生更明白,老师示范“鳜鱼”、“蓑衣”。如果把蓑衣画在这,那箬笠应画在——(蓑衣上面),笠是生字,留给学生写。老师示范这两种景物还由于“鳜”和“蓑”是二类生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其余 景物学生填完。 请一位写得正确的孩子上台演板,这对于理解能力相对差的孩子无疑是一种示范。其余孩子在事先准备的画纸上写。在这些景物当中,斜风细雨的理解是个难点。于是,我问孩子,“斜风细雨”这样写对吗?为什么?孩子会说,斜风,那风肯定是斜的。细雨被风一吹,也是斜的。我进一步问:细雨,像什么呢?斜风又是怎样的风呢?引导孩子想象,体会“斜风细雨”的那种朦胧柔和之美。 4、小结,初步形成画面。 这时,一首词真的就像一幅画了,一首《渔歌子》自然而然就吟诵出来,学生看板书,试着吟词。 (三)、诗词联诵,丰满画面 仅仅是找出词中景物,远远不够,如何引导孩子想象,把画面丰满起来呢?这一环节,采取以下手段。 1、说说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学生很容易找到是写春天,有一种春天特有景物“桃花”。一叶知秋,一花知春。 2、张志和看到的春天仅仅就这些景物吗?(生摇头)那在他眼里春天还会是怎样的影像呢?你会用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或诗句 来描绘吗? 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孩子已积累了不少有关春天的词和诗。这些四字词和诗句既精炼,意境又优美。同时,能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热 爱,从而主动积累古诗词。 3、给画面着色。 (1)在张志和的眼里,春天是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的,也是这样斜风细雨的。可是黑板上的春天图,似乎就显得单调多了。我们该给他添上什么色彩呢?从词中找证据。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3.积累古诗词。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把画面写具体。教学难点学习怎样把一个画面描写具体。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让我们去看看这个语文园地都有哪些内容吧!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清楚明了,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 ) (1)朗读这两段话。 (2)读一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2 )师:这两段都是景物描写。第一段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抓住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命力”的榕树的赞美;第二段文字,描写了月亮的动态,把月亮慢

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板书: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 (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要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①收集有关元旦祝福的句子。②为元旦晚会设计一个海报。③在海报上写上一条打动人的宣传语。生制作海报,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编写的宣传语。板书:宣传语要能打动人 (2)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出示课件4 )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既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设计意图:先找出句子的不同之处,并体会出表①读句子,体会每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别。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5 )师:这两组句子中,每组的第一句都描写得比较概括,不生动,第二句在第一句写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这句话,第二句把“夕阳西下”进行了细化,并且用“斜照”体现出夕阳的特点以及夕阳对万物的“感情”;在描写“乌鸦归巢”时,作者更是赋予乌鸦以人的情感,用“急急匆匆”点明乌鸦回家时内心的焦急,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渔歌子》教学设计(2019最新版)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能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 教学重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指名背诵) 二、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那首词《忆江南》,你们还能背诵吗?齐诵读《忆江南》 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学习第三首词《渔歌子》 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 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 1.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画面,能不能告诉老师,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 2.刚才的歌好听么?我听到有的同学还跟着音乐唱呢。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含蕴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你知道是哪几句么?(让学生念找到的句子)。 3.真好,你们刚才念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渔歌子》(板书)读,读出词的味道 (一)读出节奏 1.(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再来试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 3.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4.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5.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1.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 2.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 (1)“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2)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等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渔歌子》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味,然后背诵,体会词意,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景物的美丽和要表达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3.尝试根据给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语文园地”,先学习交流平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我们首先学习交流平台。请同学们认真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本次交流平台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开交流。 学生: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的相关语句。我们可以回顾课文,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前两个片段是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后一个片段是动态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合理的想象,把月亮当成一个淘气的孩子,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3.小结: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可以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写。你能举例说吗? 学生:如《月迹》一文从色彩方面描写月光的静态: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学生: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从数量、声音、大小、颜色、动作几方面入手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例如: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4.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你积累了哪些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呢?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①学生:《四季之美》中的“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动态描写,将夏夜的美描写得细腻、柔美且动态感十足,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仿佛那一只只萤火虫就在眼前飞舞。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优秀教 学设计 2.引导学生思考,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区别是什么?它 们各自有什么表达的好处? (二)重点讲解,示范练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对静态描 写和动态描写进行归类品味,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研究仿写。 (三)合作交流,互相研究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理解 和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仿写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制作海报,让学生在语文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背诵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元旦联欢会海报,让学生在语文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难点:背诵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考,激发兴趣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元旦联欢会海报的范例,让学生感受语文味道。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好的海报应该具备哪些元素?怎样才能让海报更有吸引力? (二)重点讲解,示范练 1.教师讲解海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设计海报,注重语文运用和美感。 (三)合作交流,互相研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海报设计的思路和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2.学生背诵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重点:设计海报,运用所学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难点:如何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来设计海报,如何背诵《渔歌子》。

三、教学过程 1.复 复上一课时所学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创作体会。 2.新授 (1)介绍元旦联欢会的主题和时间,要求学生设计一张海报来宣传。 (2)讲解海报设计的基本要素,如主题、色彩、字体、图片等。 (3)引导学生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来设计海报,例如可以在海报中描绘欢快、活泼的场景,或者描绘轻柔、舒缓的氛围。 (4)让学生自主设计海报,并在小组内交流、评价。 3.背诵 让学生跟着老师朗读《渔歌子》,并分组进行背诵练,最后进行集体朗诵。 四、作业 完成海报设计,并背诵《渔歌子》。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渔歌子》4稿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出词的韵味,从“不须归”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与你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你们那灿烂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老师呀,最喜欢春天了,因为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能简单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一、以诗迎春,激趣导入 ㈠以诗迎春 同学们,春天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诗迎接春天。老师把诗进行简单分类,老师说一首诗的前句,你们接后一句。 出示:春诗和相应的春景图 ①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春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同学们,除了用诗,我们还可以用词,比如:《忆江南》江南好—— ㈡揭题,简介作者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将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唐朝词人张志和写春天的一首词,读——《渔歌子》。(出示课题和作者)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题目读正确了。因为,这《渔歌子》是词牌,所以这个“子”在这里读第三声,渔歌子,起!

2、说到作者张志和,他的名字可有些来历。他16岁就因才华出众而深得皇帝的赏识,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渔歌子》,走近张志和。 二、读,感受词的音韵之美 出示整首词。 1、师配乐配手势范读 2、自由读 想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再读之前啊,老师想告诉你,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诗啊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3、检查朗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其它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正确,读通顺。(三位同学) 评价语预设: 读得很流畅,如果声音能在响亮些,读得字正腔圆就好了,请你再来试试。 读得字正腔圆,把“蓑”这个平舌音和“箬”这个翘舌音都读准了。 不仅读流畅了,而且还注意停顿了。 小结:同学们,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读显得尤为重要。 4、合作读 第一次: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读怎么样?请看——老师已经把这一首词分为了两个部分,你们读黑色的,老师读红色的。注意听清楚我是怎么读的?明白了吗?(听清楚了吗?)第二次交换读:现在,咱们交换着试试,我读黑色的,你们读红色的,注意读出词前后不同的节奏来。 评语:你看,我们注意了节奏,注意了轻重缓急,词的味道就出来了。 5、齐读 咱们全班再来读一次,这一次啊,老师在每行词中间加了一条小节线,因为诗词朗读,要注意停顿,老师读课题和作者,你们读内容,一定能把它读好! 三、读,感受词的景之美 过渡:(用体态提示学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质疑“不须归” 什么叫“不须归”? (那里的风景太美了),不想回家了。 引语:淅淅沥沥的春雨光临了西塞山。那在江中垂钓的渔夫是不是也该收拾收拾工具,回家避雨了呢? 预设原因一:春景美 “不须归”的意思是“不愿意回家”,是因为这儿的——风景很美。(板书:春景美)还有别的原因吗? 预设原因二:鳜鱼肥(板书:鳜鱼肥) 他想把鱼钓满,满载而归。你从哪句词得到这个信息?

2019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渔歌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 心智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词的吟诵,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出词的韵味,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智平和的情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前面学习的两首古诗。 2、导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 《渔歌子》。 二、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得我们第一课学过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背吗? 《忆江南》 2、谁知道词和诗比较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词有什么特 点? 三、总结学法、引导自学。 1、还记得以前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吗?指名介绍。(1)、了解作者,自读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种字词意思,再进一步理解每一句的意思,连句理解诗词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体会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词。 2、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一步一步自学这首词。先给五分钟完成前两步。 3、学生自学。 四、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介绍张志和。 2、指名背诵,生生互评。 3、说说词的意思。 五、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默读《渔歌子》,看看你能发现张志和在这首词中画了什么?把它圈出来。 2、学生圈画交流。 你能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吗? 3、发现此种的色彩。 他的朗读只能让老师看到一幅黑白画,是这样吗?快去看看,张志和用多少种色彩? 4、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 的画面,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静静地看,此时,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乐,给学生半分钟思考—指名交流) 5、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你们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指名 朗读、配乐) 四、走进山水,贴近词人,激发对词的了解与热爱。 五、课外拓展,视时间而定。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首词内涵丰富,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定不能学会的也是先让他们自学后再教。充分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问题,这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总结前面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由于学前有目标,课前学生能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做好笔记,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学过不少的古诗,并非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让学生情绪高涨、乐于自学,让学生从古诗词教学中领悟到一些语言文字的规律,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写景的好词佳句,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学习如何设计海报。 3.体会如何把画面写具体。 4.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能够理解诗意,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写景的好词佳句,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能够理解诗意,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设计海报。 2.体会如何把画面写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教师点拨:第一个句子中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第二个句子中的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句,值得我们品味、积累。以上景物描写片段,用词准确,写得十分形象生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这样的好词佳句,在写作时要学会运用景物描写。

二、词句段运用 1.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海报示例: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1)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2)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3)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4)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5)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教师点拨:作者把画面中的事物用修饰词进行描写,把事物的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如乌鸦归巢时的情形是“急急匆匆”的;桂树的特点是: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句子示例: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里鱼虾成群。住在村庄里的人们每天都要到小河里来挑水。 可爱的小狗在公园里绿茵茵的草坪上玩耍。它一会儿踢球,一会儿捉蝴蝶。 清晨,晴朗的天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天地也瞬间变得暗淡无光。 三、日积月累 1.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2.教师讲解重点词义,逐句翻译,疏通全诗大意,分析诗人情感。 3.安排学生再次朗读,领略意境,体会情感,背诵本诗。 词语释义: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③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⑤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⑥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⑦鳜鱼:江南又称桂鱼、桂花鱼等,肉质鲜美,十分可口。⑧归:在文中是指回家。

2019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品读并积累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 ①引导学生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元旦联欢会”海报。②前两组中每一组中的两句话,边读边想象句子描写的场景,体会第二句话把场景描写具体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完成下面三组练习题。“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养成搜集和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2、开拓思维,自制海报,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3、仿照例句,学习如何把句子写具体。 4、背诵、积累古诗《渔歌子》,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1、积累优美语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与动态美。 2、仿照例句,学习如何把句子写具体。 3、背诵、积累古诗《渔歌子》,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景色美。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就像一个百花园,徜徉其中有回味无穷的课本知识,有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古诗佳句和名言、谚语等。让我们携手走进今天的语文园地,汲取更多的养分吧! 二、交流平台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写景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佳句,下面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提示:交流时说清句子出自第几课,课题是什么,要读出美感,说出独特的感受。 预设:【课件出示前两段话】 同学们,这两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我们可以从景物描写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作者写作的特点两方面来谈谈理解。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教案) 重点回顾与整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的段落要进行情感入境地朗读。 在研究本单元课文时,要注意描写的XXX和语言更美,引导学生品味积累。 通过设计海报,布局版面和书写有特色的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在生活中研究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 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熟读成诵,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景物的美丽和要表达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研究作者认真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在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等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最后,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读出《渔歌子》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并感受词意,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景物的美丽和要表达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准备需要收集有关XXX的资料,教学课时为2课时。 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摘抄优美的语句,并进行品味积累。同时,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独特发现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在交流读书方法中,要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并进行教师巡视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是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深入体验词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要在脑海中呈现出词中描写的景象,把自己融入美丽的“风景画”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出来,深深地体会词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为了设计一个元旦联欢会海报,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最后评选出优秀设计者。 学生可以根据例句的意思仿写句子,比较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异同,交流汇报。例如,第一句是直接对景物的描写,语言简洁,意思明确。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笔下的景物更鲜活,更有灵气,语句更生动具体。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语言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字词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在研究《渔歌子》这首词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然后理解课题,拿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通过了解词牌名、词的类型、种类以及每一句的字数,学生可以初读诗词,把握节奏,深入体会词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

【推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学习指导书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认识词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感悟《渔歌子》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 1、摘抄和春天有关的成语。 2、摘抄两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 3、摘抄两句和春风、春雨有关的诗句。 4、读一读《渔歌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查找有关张志和的资料并读一读。 【课堂练习】 一、课前谈话,交流诗句

1、你能用哪些诗句来赞美迷人的春天美景呢? 二、激趣导入,了解体裁 1、初步了解词、词牌名。 2、指导朗读题目“渔歌子”。 三、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多种形式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理解词语: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 四、精读课文,品悟词境 (一)词中有景 1、在这首词中,张志和给我们画了哪些景物呢?自由读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来。 2、在张志和的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3、拓展阅读。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选自朱自清的《春》 4、你能用一些成语来赞美一下这美好的春景吗? (二)词中有人 1、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渔夫? 2、理解:不须归.() ①返回;②还给,归还;③由(谁负责)。 3、用一段话将《渔歌子》所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一说。 (三)词中有情 1、出示背景,学生自读。 2、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了什么发现? 3、拓展介绍《渔歌子》的另外四首。 渔歌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名师教学教案01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语文要素】 2.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语文要素】 4.背诵《渔歌子》。 [教学重难点]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重点) 2.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重点) 一、交流平台:归纳动静之美 (一)总结巩固,明确主题。 1.回顾,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动静之美。 2.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在《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的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四季间不同时间的动静之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安静的,早晨的大榕树是热闹的,一静一动间,自然而美好;《月迹》中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

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正是这一静一动间的描写,让大自然中的奇妙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自主合作,明确方法。 1.默读例句,结合提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①自主默读课本中关于榕树及月亮的例句,结合提示批注感受。 ②批注交流。静态描写:描写对象——对象特征——表达情感。 动态描写:描写对象——对象特征——变化过程——表达情感。 ③总结提升。静态描写:画面感+轻柔、舒缓。动态描写:动感+欢快、活泼。 2.回归文本,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各一处,朗读交流。 二、词句段运用: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一)综合运用,大显身手。(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小题) 1.对比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①独立批注,两组例句的异同。 ②交流、归纳、总结。 A.第一组动态描写: 抓动作:夕阳的斜照;归鸦的飞。 写具体:夕阳斜照的角度;归鸦的数量——点点;飞的状态——急急匆匆。 B.第二组静态描写: 抓具象的事物:树干、枝、叶、骨朵儿。 写具体:“粗粗、疏疏、累累”,叠词的运用使句子朗朗上口、形象生动。 2.读原句,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加入适当的内容,使句子更加具体。 ①明确三个句子的关键点:清澈、玩耍、布满阴云。 ②自由创作。 ③分享交流,同学评价。 例:眼前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它是那么的静,像一面镜子,倒映出蓝蓝的天,大朵大朵的白云,河岸两旁的树儿手拉着手的画面在水面清晰可见。 例: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瞧,它叼起一根枯树枝,欢快地向前奔跑;瞧,它又发现了一只落在草坪上的小鸟,它猛扑过去,糟糕,小鸟飞走了。 例:清早,推开窗户一看,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太阳早已躲得无影无踪,大

部编五上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五上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七》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能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美丽的景色人人喜爱,正如苏轼所说的,一样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美。同样,一样的景色不同的人描述出来也不一样。今天,就让我们借语文园地学习的机会,再次畅游这些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语文园地七) 2.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读一读这些语句,思考:这样写好在哪里?(板书:交流平台) ²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²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预设: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板书:静态描写)

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 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预设: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板书:动态描写) 3.你还能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其他描写动静之美的句子吗?找出语句并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我喜欢“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两句话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明亮的月夜的安静美与暗夜中萤火虫翩翩飞舞的灵动美。 预设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几句话写得真生动,“起初”“后来”“接着”“继续”这四个词准确、清晰地展现出“鸟的天堂”由静寂到热闹的变化过程。“叫”“飞”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鸟的天堂的变化,为下面“到处都是鸟声,至处都是鸟影”做了很好的铺垫。 预设3:“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这段话是对月光和院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