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因为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多好的一个名字。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

渔歌子)

3、什么叫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

其实古代的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其读文题。

二、理解词意,感悟意境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

2、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也叫叫长短句

3、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是什么,打上圆圈,他画的什么景物啊,用笔圈出来。

一共有九种,你们都找到了吗?把9种景物,按照顺序来数一数,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4、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框,如果这是一幅画时,请你把这九

种景物工整地写在这个框里,尽量使它看上去想一幅画。师画出版画。

5、看着你们读景物,你能猜得到写的是什么季节?

6、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他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我甚至于闻到春的气息,你们能闻到吗?到词中去闻一闻,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闻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

7、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去吗?(不想)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张志和自封为烟波钓徒,他最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于是他非常有盛情地写下了渔歌子。可是,他的哥哥叫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于赋歌》(课件出示),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你怎么知道?

8、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这就是张志和毕生的追求(出示:心志平和)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

静但又充满活力。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抓住此中所描写的九种景物,去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1、关注和挖掘词中蕴涵的美好感情。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他张志和,是画家,是诗人,是词人是哲学家,他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从张志和的“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引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品味出诗人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2、运用版画,发挥想象

通过此中所描述的九种景物,我把它们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说说它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孩子们各个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提取自己的生活经验,津津有味地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

3、以读为主,读有层次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在多种朗读中品赏佳句,体味情

感,进入情境。初读时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找出词中蕴涵的景物后,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生对读。学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4、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我将注重积累,以使自己能将评价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渔父(渔歌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共3篇

《渔父(渔歌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共3篇 《渔父(渔歌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下册)1《渔父(渔歌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渔父(渔歌子)》的背景、作者、内容特点,感悟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与意境表达。 2.提高学生听懂并朗读古诗的能力,加强对古诗文的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体会人生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感恩生命。 二、教学内容 1.背景介绍:唐朝初年,陆逊为东吴大都督,成就辉煌。他出生于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市)。因此,他写下了许多吟咏富春山水的诗文。其中《渔父(渔歌子)》一文,是一首描写渔民操劳与生命哲理的佳作。全诗加上卷首一共十五句,夹杂着哲理,描绘出了景物和人物的形象。 2.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樊山。

南宋文学家、诗人,世称“樊山先生”。他的诗歌思想独特,反映出了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还是一位矛盾性很强的诗人,有时仿佛是乐观派,有时又仿佛是悲观派。他的诗歌在语言上注重调音,追求音乐性。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南宋诗坛的杰出人物。 3.内容特点:全诗叙事性强,情感真挚,表达出了渔父的紧张、激烈的劳动,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慨。诗歌语言音乐性强,情感表现具有写意性,意境优美,与当代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连接的通道。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准备一些富春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富春江水的美丽。 2)读一段描写水的文段,让学生感受水的特点和情感。 3)播放一些渔村和渔民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了解渔民的职业 和生活状态。 2.学习诗文 1)学生先自由朗读古诗,领略其情感和音乐性。 2)分小组朗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内容特点。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 2、预习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 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

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二、初读,感知韵律 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 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 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 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 师:谁愿意展示你对词的初步掌握。 三、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 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并会写3个生字。 2、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有关词人的资料,复习有关词的知识。 2、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说关于颜色和景物的词语) 一、话题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唐朝词人张志和最出名的一首词。说到词,我们开学的时候才学过一首,它是?(《忆江南》)(请生背诵) 2、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词牌名就叫做——(师板题,生齐读,指导“子”的读法) 3、像忆江南一样,这个词牌也是这首词的题目,能表示词的内容,那么,根据这题目,你猜一猜这首词大概写了什么内容?(师相机介绍:“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就是垂钓者、打鱼人唱的歌。) 二、初读,读通顺。 1、张志和是怎样向我们描绘他的垂钓生活的呢?请大家翻开书本110页,仔细地把这首词读上两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自由地读吧!(生自由读)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现在,谁来展示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都念准了。 3读得真不错,你能带大家读读词语吗?(出示生字:西塞山鳜鱼箬笠白鹭) (指名读,师小结指导生字:“塞”、“蓑”、“箬的读音,重点指导“鹭”字的书写,让学生写在书上) 4、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

古诗渔歌子教案

古诗渔歌子教案 【篇一:渔歌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桂花九年制学校学校向伟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 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 和三首古诗词,学生能够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 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全诗意境 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学习这 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 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课初步认 识了“词”,对于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 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 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 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 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 然山水的情感。 4、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渔歌子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1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渔歌子) 二、简介词牌 1.“渔歌子”又叫“渔父”。就是打渔人或者垂钓者唱的歌。 2.知道“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吗?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渔歌子》吧!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1.课件出示:自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点词的韵味。 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认识“箬笠”和“蓑衣”。 3.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读、齐读) 4.大家把词读通顺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缩短一些。 三、赏析词句,感悟诗境。 1.同学们,同学们每首词中都会有一个关键的词叫做这首词的词眼,那么,你能找出这首词的词眼吗?(板书:不须归)

《渔歌子》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渔歌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准备诗词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大家都积累了好多的古诗词,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二,初读,读顺词 1.出示《渔歌子》, 2.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 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4.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2)看了下面的的注释,你有什么收获. 三,再读,明诗意 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 4."西塞山前白鹭飞",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如果诗人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所摄取的这个画面应该是——远景)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出来. "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 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5.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整体感知) 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 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 四,精读,品词味 1.师;短短27个字,为什么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水乡风景图.古人的语言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凝炼与绝妙呢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词时,你能发现其中看似简单

渔歌子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渔歌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在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收益颇多: 1、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吟唱古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因为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多好的一个名字。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

渔歌子) 3、什么叫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 其实古代的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其读文题。 二、理解词意,感悟意境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 2、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也叫叫长短句 3、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是什么,打上圆圈,他画的什么景物啊,用笔圈出来。 一共有九种,你们都找到了吗?把9种景物,按照顺序来数一数,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4、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框,如果这是一幅画时,请你把这九

(江苏省获奖教案)千古垂钓情---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江苏省获奖教案)千古垂钓情---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教学设 计及教学反思 语文实践活动。要写好画面,必须对词有准确的理解;而写画面的过程,也是感悟词意的过程,在相应景物旁写词语,对照画面说话,这样的训练不仅新颖,而且有实效。 5、此景此情,我们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师生共同朗诵) 6、品出人之情,走进作者的内心。身临其境的体会钓情。我们似乎遗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我们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什么样的?(指名说)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师生共同朗诵)总结读词方法: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 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 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想了解张志和吗? 1.了解背景,课件出示。

张志和是诗人,画家,精通音律。16 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课件出示:他的哥哥张松龄写的诗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让学生试着诵读这首词,并说一说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师生表演:老师当哥哥,学生就是张志和。一起来一次作诗、和诗吧。我诵读: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学生诵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我诵读: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诵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诵读:且须还哪!学生诵读:不须归呀! 我问:弟弟啊,你为何不归?学生在充分理解、体会张志和当时的处境前提下,身临其境的说出张志和可能会说出的话。我说:第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呀? 生可能会回答,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我们明白了,张志和并非真的在钓鱼!他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

《渔歌子》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的一首词,小学阶段的儿童初步接触词,而且词的思想感情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费解。要求孩子们借助词的内容想象词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应放在词的理解、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 二、学生实际分析: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生字新词的学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前完成,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并收集与课堂有关的学习资料。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几个环节,读出词的韵味、找出词中景物、用简笔画画出词中的景物、孩子们看着直观形象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所描绘的景象,通过孩子们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老师的介绍理解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了解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

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六、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2、查阅并收集与词相关的资料。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读出“词”味 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四)、精读感悟,悟出“词”画 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 2、找出景物: (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仅是著名的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忆江南》,引入古诗词意境。 2、出示《渔歌子》,介绍张志和。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 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3、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词 1、谁愿意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边看边小声地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3、白鹭、套话、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创作的小散文。 5、出示图象。 观看图像,结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鸣。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体会情感 1、齐读《渔歌子》,说说如何理解“不须归”. 指导学生理解不归哪儿,体会作者不回家,弃官隐居,一去不返的原因。指导学生结合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来理解。 2、带着体会到的、作者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背下来更好。 3、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五、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张志和、白居易,请同学们查找白居易、张志和的诗词,并有感情地诵读,开一个古诗文朗读会,从朗读中赏析古诗词。 板书设计; 词两首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春日胜景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鹭、桃花、流水让人流连忘返的西塞山边美景 鳜鱼、斜风、细雨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渔歌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 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 时)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能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 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4.朗读、背诵《渔歌子》。 【教学重难点】 1.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背诵《渔歌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引导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动静结合指的是什么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点拨:动静结合是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如果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结合,则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 4.下面我们来学习《渔歌子》这首词,看看它是怎样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吧! 二、日积月累 1.朗读指导:请同学们朗读《渔歌子》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准朗读节奏,边读边画出词中描绘的景物。 课件出示: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引导思考: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诗词大意,小组内相互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3.出示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3)白鹭:一种水鸟。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Every love is for holding a lamp and meeting someone who resembles him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 删)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在朝廷过个官,后因仕途不顺而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与颜真卿等为好友。擅长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

《渔歌子》教案(13篇)

《渔歌子》教案(13篇) 教学目标: 1、把握生字词“鳜”、“箬笠”、“蓑衣”的音、形、义。 2、理解《渔歌子》的词意,试着边读边想象,感受画面美,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育阅读,朗读诗词的爱好,养成课外主动欣赏、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 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感受画面美。 难点: 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会欣赏,诵读,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音乐〕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始终被文人墨客所钟爱,很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听————〔歌曲〕。歌中唱到的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词:《渔歌子》。 2、《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方: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有些词牌还能

表示词的内容,比方,渔歌子,看到这个词牌,你会想到什么?是啊,渔歌子作为词牌们,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3、有谁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板书张志和〕〔原名张龟龄,后赐名张志和,后因事被贬,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能书善画,长于音乐。 二、整体把握古诗: 1、首先请听张教师把这首词读一遍。留意难读字的读音。 抽读:鳜鱼青箬笠〔竹子编成的像草帽一样的斗笠,所以是竹子头〕绿蓑衣〔草字头〕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边读边在书上划出词的节奏。指名上台划节奏。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齐读。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好伴侣,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者〕〔评价语:你关注到了这画里的人。乐而忘归,乐不思蜀,你关注到了画里的颜色,如梦如幻〕 大家都关注到了画面的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红。色泽鲜亮但有显得柔软,气氛安静但又布满活力。让我们看着这幅画面,一起诵读这首词。齐诵。 5、这画面不仅有动人的颜色,还有悦耳的声音。〔播放声音〕还有迷人的味道〔出示桃花图〕你听到了吗?闻到了吗?请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用流畅美丽的句子写下来,要写出画面的色、声、味。〔出示无字图片〕

《渔歌子》教学设计(6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6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渔歌子》教学反思15篇

《渔歌子》教学反思15篇 《渔歌子》教学反思1(503字) 同多数古诗词一样,张志和的《渔歌子》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如何让学生积极想象画面、理解词的意境并且能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呢?我在梳理了“景物”之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什么垂钓的人不想回去呢?他留恋什么呢?请想象画面,用最美的语言来回答,要加上合适的形容词。如“他留恋绵延不断的青山。他留恋洁白如雪自由飞翔的白鹭”。首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的想象和语言,接着指名说句子。若干名学生说完后老师提醒:把你们的这些串起来不就是一首诗吗?“如诗如画”形容的就是这么优美的语言啊!一起来根据关键词(景物)吟出这首集体创作的诗吧!最后小结:田园诗往往意境优美得像一幅山水画,刚才我们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画”,对这首词理解得更好了,来,伴着音乐背一背吧!最后通过课后作业“创作诗歌”巩固课堂成果。 从上课情况来看,学生们非常活跃,说出来的句子也很美,还说出来“他留恋美景中自己悠闲自得的心情”之类的句子,对诗的意境感悟得更加透彻了。用诗意阐述诗意,也许是更适合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也更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吧!

《渔歌子》教学反思2(1518字) 走进词的意境,体会词人心情——《渔歌子》教学反思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词中前两句写意白描,未多着色却明丽鲜艳,三四句中的箬笠“青”和蓑衣“绿”,与前文的远山近水或呼应或点缀,至最后一句的“斜风细雨”将前面所有的色彩一一冲淡,形成了人亦为景的独特画矶和审美情趣,物与物的和谐升华为人与物的和谐。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集中于“诵读”和“感受”,即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朗读活动来感受“诗情画意”。围绕“扎扎实实学语文”的语文课堂理念,我选点为“赏读课”课型,引领学生“入文,入韵,入景,入情”,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力求将一首古诗的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将课堂结构设计“六个板块”:第一个教学板块“读题识词”。《渔歌子》是鄂教版语文教材“诗词诵读”部分中首次出现的词,因此,首先要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如“词即长短句”,“词有词牌名”等等。第二个教学板块“感知词韵”。落实最基础的知识——“字词句”。

《渔歌子》教学反思教学3篇

《渔歌子》教学反思教学3篇《渔歌子》教学反思【1】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美景,体会诗中美景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录相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气氛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三、谈话交流,拓展加深体会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四、悟写结合,拓宽想象空间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1 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但还不够成熟。 在设计中,我主要采纳“自学提示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古诗,而在课堂上,老师只是起引导、加深点拨的作用,全部由同学自主沟通,完成整首词的学习。整堂课,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有很多缺乏的地方,在课堂沟通时,往往参加度不够。比方在同学观赏画面理解词意时应当要利用课本中的画面,同学更好理解。“斜风细雨不须过”在这句的理解上老师并没有明确点拨,忽视了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关心同学理解 二、“吟咏”,体验了词的韵律美,但还不够深化。 在课堂上,我播放了配乐,还播放了《渔歌子》改编的歌曲。同学听了很新奇,觉得很有意思,也能像模像样地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吟咏这首词。但在教学中,我只注意了吟咏的形式,但整堂课时间的把控缺乏,在吟诵方面的时间不够。 三、“拓展”,感受了词情,但还不全面。 课堂上,我出示了张志和的生平介绍,让同学从中看出张志和一心远离官场,真心隐逸山林的高洁情怀。还通过出示张志和哥哥的《渔歌子》与张志和的《渔歌子》的对比,体会到词人“不须归”的坚决决心。但对于拓展的诗歌同学读的不够,没有加解释,对于同学来说很难理解。 总之,上这样的汇报课,我真的感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感受到对自己教学力量的提高真的有肯定关心。当然本节课也缺乏之处,自己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我将注意积累,以使自己能将评价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渔歌子教学反思2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同学深化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觉美景,体会诗中美景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亮但又显得柔软,气氛安静但又布满活力,寄予了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录相充分地让同学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同学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气氛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同学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同学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同学也在笑声中、深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三、谈话沟通,拓展加深体会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同学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

国学渔歌子教案幼儿园中班

国学渔歌子教案——幼儿园中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渔歌子这篇古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培养幼 儿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幼儿的感官觉知和情 感认知。 3.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渔歌子 1.1 渔歌子简介 渔歌子是南朝刘宋文学家陆机所作的一篇古文,又称《钓客吟》,全文共六首,字数约千余字。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汉赋体散文,以写南方的渔民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 1.2 渔歌子节选 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 须归。” 1.3 渔歌子的意义 •渔歌子是一篇充满诗意、清新淡雅、优美动人的散文,篇篇都闪现出浓郁的民间色彩和自然气息。 •渔歌子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和生活风俗,反映了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渔歌子强调“大丈夫当如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规范自己、建设美好社会的精神。 2. 教学活动 2.1 初识渔歌子 •让幼儿们听老师读《渔歌子》第一首,并询问幼儿们对这首诗的感受。 •播放介绍《渔歌子》的视频,让幼儿更加了解这首诗及其内涵。

2.2 渔歌体验活动 •教师为幼儿制作钓竿、钓钩和鱼饵。 •让幼儿们在准备好的鱼塘或容器中体验捕捉鱼类的过程,感受渔民的辛劳和快乐。 •竞赛环节: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可设置抛竿准确性、抓鱼数量和鱼种分辨等竞赛项目。 2.3 绘画创作 •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渔歌子中的风景和形象。 •绘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发表一段简短的自由发挥。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教室墙上,展示幼儿的成果。 三、教学评估 1. 评价方式 1.1 观察评价 在幼儿进行渔歌体验活动和绘画创作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记录下 幼儿在活动中的发言和表现,为后续评估提供数据。 1.2 记录评价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幼儿的参与情况、表现和成果进行记录,并分析幼儿 的表现和差异。 2. 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主要从幼儿的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感官觉知和情感认知 •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围绕渔歌子这篇古文开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 儿在玩中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度不高、表述不清等,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和解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幼儿园整体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