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括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概括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4.3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目标

准确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析探究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

小说阅读“形象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形象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 “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分析或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作用,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来考虑。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

人物形象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作用不尽相同。

第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1)对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注意主要人物的思想、个性发生变化时,情节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2)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注意是否有突出或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3)对社会的作用。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第二,次要人物的作用

(1)在情节上的串联、推动作用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行为举止,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主要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次要人物的见闻,把小说的相关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的发展;次要人物有时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任务。如《祝福》中

的“我”就有此作用。

(2)在人物形象上的衬托作用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都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突出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这样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一文中,火红色头发的巡警叶尔德林就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从端着一个“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的筛子到报告“好像出乱子了”,从给警官脱穿大衣到两次对狗的来历进行判断,既表现出他忠实而驯服,又从侧面衬托了警官的专横多变、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这样,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更有力。

(3)在主题上的揭示或深化作用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更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或丰富或揭示或深化了小说主题。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4)在环境上的暗示或交代作用

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具有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的作用。如《祝福》中通过对鲁四老爷、柳妈、四婶等次要人物的群像的描绘,暗示了当时封建礼教吃人的残酷的社会环境。

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思考角度

【特别提示】

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是小说中的人物,不同于散文中的“我”,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三、小说中的物象分析方法

小说中的物象是小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物形象一同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虽说物象在小说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意蕴和作用绝不可小觑。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1)把握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

①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②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③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象征意义。

(2)精准答题注意事项:

①根据物象种类与特征判断其作用。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应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如人使用的器物、伴随于身的动物等,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主体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结构、主题方面的作用,次要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环境和人物方面的作用。

②要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上下文分析。

③要联系意蕴答作用。如答表现人物性格(或情感)或揭示主题,一定要答出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只有这样,才不空泛笼统。

④要结合文本的特殊性答出其特殊作用。如运用了技巧,则要兼答其技巧效果,有的还有调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⑤自身的作用。自身的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要求答出某方面的作用(如答出表现人物的作用),应特别注意与情节联系在一起,答题要具体、全面。如要答表现人物的作用,先要结合情节把物象与人物的关系分开若干片段,再看它对哪些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其衬托作用到底是正衬还是反衬。

四题型对点训练

考查角度一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对点考题】(主要人物作用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的所作所为,使“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揭示小说主题。借助王有福这一形象揭示底层百姓胆小怕事、本分善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③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启示。通过王有福折射出社会上存在纵容肇事者不良行为的现象,启示人们普及法律常识,与不良行为作斗争。

思维流程

第一步,给人物定位

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王有福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把握王有福的性格特点。

第二步,找准切入点

这道题考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先要把握小说中王有福的性格特点,再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从对小说的情节、主题及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对情节的作用王有福误撞玻璃一事,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想法,由此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发展。

对主题的作用在王有福这个底层人物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

同情,他的胆小怕事、本分善良,无不令人感到震撼。

对社会的作用王有福误撞玻璃这件事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不良的心态,小说正是让人们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弘扬正能量。

(2)(次要人物作用题)“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思维流程

第一步,给人物定位

判断人物在文中的地位,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步,找准切入点,定方向

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全面准确理解“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这道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属于对次要人物的分析。作答时,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全面准确理解“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却没有见到,此后的见面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等,这一系列情节,“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可见“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情节上起到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的作用。同时,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侧面烘托,突出主要人物“我”见证了王有福的胆小怕事,见证了他的谦卑,“我”好心的提议,衬托了他的善良,所以“我”的存在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我”看待玻璃墙伤人事件,其实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所以文章通过“我”,便于揭示主旨。(此点非“主要作用”,可不答)

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的多为群体人物,文中没有体现;不过,由“我”这个次要人物出面来叙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点非“主要作

用”,可不答)

第三步,组要点,定答案

整合前两步的主要信息,形成答案,要点要全,语言要简洁。

考查角度二分析物象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

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对点考题】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答案】①板凳作为普通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

活气息,凸显了父亲亲和、自然、淡泊、随性的个性特征;

②“我”背着板凳跟父亲去下棋的情形,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又敬又爱的情感;

③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暗示着“我”正式成为一个真正的棋手,也暗示“我”在棋艺方面得到了父亲认可,为后续父亲让“我”和“眼镜”对弈作了铺垫。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经明确“板凳”这一物象,“用意”二字也明示本题属于物象作用类题目。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方面“我”为父亲背“板凳”,展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之情,“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我”总是愿意跟着父亲去看他下棋,为他背板凳,这不仅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更有“我”对父亲棋艺精湛的仰慕,反映出“我”亦子亦徒的真实心理。

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情节方面

使故事情节真实可信。“板凳”是一个与本文情景十分贴合的细节事物,父亲常常外出下棋,总是在“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这些地方下棋,必须要自己带上板凳,因此“板凳”是个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让文章显得更真实。

推动情节发展。“我”背“板凳”的变化,也反映出“我”与父亲之间关系的改变,如一开始,“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可见父亲一开始对“我”的态度并不热切,只是顺其自然;“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是“我”指出父亲“仕”下得不对,父亲教“我”用“仕”之后,父亲便让“我”替他背板凳,可见父亲此时已经认可了“我”作为他弟子的身份,让“我”从事弟子侍奉老师的活儿。

第三步,组要点,定答案

整合前两步的主要信息,形成答案,注意分条回答。

五巩固练习

完成题型突破对点训练相关题

(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作用 一、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2考虑”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要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4角度”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的;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能够把与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而且“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真题示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题型二主观题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教学案

考点二赏析小说形象——听言观行,认识“这一个”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基础先导】 人物形象 1.作者写“摔玉”这一情节展现了贾宝玉什么样的性格?(6分)《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必修三) 提示“摔玉”是情节的高潮,是宝玉鲜明性格的突出表现。“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是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突出了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的叛逆性格。 2.林冲的人物形象在梁山好汉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①安于现状,逆来顺受。小说开头的林冲对高俅竟毫不痛恨,连口称他“太尉”,对高俅的狠毒完全没有认识,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②心地善良,侠义济困。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③刚强、正直,疾恶如仇。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④做事细心。林冲去山神庙前“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个做事仔细的人。 3.结合课文,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翠翠身上体现出的美。(6分)《边城》(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 ①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②聪慧、矜持。比如课文节选第五部分中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课文节选第六部分中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两年前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端午的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4.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别里科夫命运的见证者,讲故事的形式加上第一人称的写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真实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 【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 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 (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 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公开课:《小说人物形象作用》 教案

小说复习专题--赏析小说形象作用 教学目标1、熟知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作用, 2.规范答题,有角度,更要有分析。 3.学生结合语境,学会关联,理解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重难点结合语境,立足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并规范答题。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 活动 教师 点拨 一、知识回顾: (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①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方面把握人物性格; ②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如矛盾冲突等); 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A:正面描写(人物本身):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来源:学科网ZXXK]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周围人物(次要人物对比衬托主要人物)或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场景)的渲染烘托或者物象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二)塑造人物的方法 1.常见提问方式: a. 本文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 b. 请分析文章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2.塑造人物的手法: A: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周围人物(次要人物对比衬托主要人物)或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场景)的渲染烘托或者物象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二、分析概括小说形象的作用 (一)主要人物作用题 1. 常见提问方式: ①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②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来源:学科网] ③请简要分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2.答题要点(思考方向): ①表现主题的作用。思考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主要人物往往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此外要注意主[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719298530.html,][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719298530.html,]

概括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4.3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目标 准确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析探究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 小说阅读“形象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形象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 “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分析或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作用,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来考虑。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 人物形象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作用不尽相同。 第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1)对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注意主要人物的思想、个性发生变化时,情节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2)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注意是否有突出或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3)对社会的作用。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第二,次要人物的作用 (1)在情节上的串联、推动作用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行为举止,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主要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次要人物的见闻,把小说的相关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的发展;次要人物有时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任务。如《祝福》中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专题06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真题速递 【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形象教案

第四课小说形象赏析 ●复习目标 1. 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2. 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难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设计思想 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文学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感受形象,欣赏形象(“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以及相互间的关联;要从细节、对话等方面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 《小说形象赏析》教学PPT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一、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如何把握呢?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

赏析人物形象之主要、次要人物形象作用(配套练习)-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精讲精练

高考一轮复习 小说人物3(人物形象作用——主要、次要人物形象作用)(配套练习题)练习题1 除夕夜里的流浪汉 苍松柏 灯光点亮了小镇,鞭炮声在除夕夜里迭起。 窗内,人们围坐推杯笑语;屋外,夜里寒风刺骨,偶有烟花起落。小男孩隔着雾气迷蒙的窗户,觑见了一条熟悉的人影,又是那个流浪汉!他正在除夕的夜色中流浪! 小男孩始见那个流浪汉是在春天。那时的流浪汉干瘦,腰板还是直挺的,肩上掮着根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身上裹着披散斑驳的棉袄,顶着鬈髭结块的及肩散发,走近了闲坐着的人们。如果不是那一对灰蒙蒙的眼仁久久还会一转动,那扁担上的就不止是两袋垃圾了。 “嘿,老头要钱抽烟不?”小男孩循声看去,一个中年男人叫住了流浪汉,“我拿钱给你去买烟抽,要不要?”中年男人脸上泛起笑容。 “你给我烟抽嘛。”流浪汉停在中年男人身边,像小孩索要糖果似的看着他。 中年男人稍稍离了离了流浪汉,继而笑道:“我这儿有五角和一块,你看哪张买得烟,说对咯,就拿钱给你买烟抽。”围坐的人闻言大都忍着笑。 “我不晓得,一块买得烟抽不嘛。”流浪汉问。 中年男人几乎遏制不住大笑:“一块囊个(怎么)买得到烟抽,五角要比一块大得多咯嘛,你真勒是捡渣渣(垃圾)脑壳捡搭铁(蠢笨)咯!” 流浪汉闻言憨笑,说:“他们都说我憨,你给我五角,买烟抽嘛。” “给你给你,快去买烟,不耽误你捡渣渣咯,你一天工务繁忙得很。”中年男人搜索一阵丢给了流浪汉,或许这是他第一次笑着给别人钱。 流浪汉接过钱像孩童接过久望的糖果,嘴里嘟囔着:“谢谢咯,谢谢咯,买烟抽……”然后笑着渐渐走远。 “你囊个骗人家憨包哦!”围坐的一个妇女眼角堆着笑意道。 “哪点骗了嘛,说给钱就给他钱!不是骗嘛!”春风吹散了笑趣,拂过流浪汉渐渐远去的乐滋滋的背影,却也吹皱了小男孩的心,一种无法言清的东西壅塞在他的胸口。 后来,小男孩听大人们说起,才知道流浪汉不是本镇的,家人都不在了,平日靠捡渣渣(垃圾)度日;也会在别人酒宴后帮忙清理,充当廉价的劳力,人算勤快,手脚也还是麻利的,报酬往往就是残羹与香烟。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10 人和物形象作用题 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复习 小说考题探究(10):人和物形象作用题 一、考题解读 1.考题式样 ①(2021新高考Ⅰ卷《石阵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②(2017年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③(2014年全国Ⅲ卷《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2.答题方略 (1)相关知识 小说中的物象,在诗歌中即是意象。物象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作用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2)答题角度 要回答的物象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①物象的衬托作用②物象的象征作用③物象的主题作用④物象的线索作用 二、真题实践 1.(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扬扬!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

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4.1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 教学目标 掌握小说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析并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 教学过程 考情考向 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高频题点有三个:鉴赏形象塑造手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形象的作用。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刻画,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描写手法阐释作用示例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在特 点进行描绘的描写, 包括人物的容貌、身 能暗示人物身份地 位,反映人物精神 风貌、性格爱好等。 如《林黛玉进贾府》 中作者对林黛玉的 肖像描写“两弯似蹙

材、服饰等。非蹙罥烟眉,一双似 喜非喜含情目。态生 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之病。泪光点点,娇 喘微微。娴静时如娇 花照水,行动处似弱 柳扶风。心较比干多 一窍,病如西子胜三 分”,就把林黛玉美 丽、体弱、忧愁、聪 颖的特征写了出来。 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 对话和独白。语言描 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 重要手段。 个性化的语言可以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 点,照见人物的内 心世界。 如《装在套子里的 人》中,别里科夫的 口头禅:“千万别闹 出什么乱子。”就反 映了他胆小怕事、封 闭的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 特征的动作所做的生 动、具体的描绘和刻 画。 能显示人物的内心 活动、处世态度、 思想品质等。 如《林黛玉进贾府》 中“便不上炕,只向 东边椅子上坐了”, 就表现了林黛玉的 小心谨慎。 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 的思想活动的描写, 往往和外貌、语言、 动作描写交织在一 起。 能直接表现人物的 思想和内在情感, 表现人物思想品 质,刻画人物性格。 如《林黛玉进贾府》 中王熙凤出场时,黛 玉纳罕道:“这些人 个个皆敛声屏气,恭 肃严整如此,这来者 系谁,这样放诞无 礼?”林黛玉的心理

06 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6 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 教学目标 掌握小说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析并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 教学过程 考情考向 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高频题点有三个:鉴赏形象塑造手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形象的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 新高考 全国Ⅰ卷 《给儿子》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 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 梳理概括。 人物的内心 感受 ①对形象 的考查几 乎每年都 有,卷别之 间的考查 频率区分 不大。 全国 甲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 笔之一》 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写到工 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 联系。 鉴赏形象的 特点 全国 乙卷 《长出一地的好荞 麦》 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 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 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鉴赏形象的 特点 2022 新高考 全国Ⅰ卷 《江上》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 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 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人物心理变 化 全国 甲卷 《支队政委(节 选)》 《长征:前所未闻 的故事(节选)》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 文本一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特 点 浙江卷《逛》①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塑造人物形

些艺术手法? 象的手法 ②敦厚具有怎样的品格人物形象特点 2021 新高考 全国Ⅰ卷《石门阵》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 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物象含义 ②人物形 象的特点 概括是传 统考法,人 物心理分 析近两年 考查频率 较高。 ③物象既 有对主要 物象“门” “麦子”的 考查,也有 对居于次 要地位的 “板凳” “钢琴”的 考查 全国乙卷《秦琼卖马》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 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人物心理变 化 浙江卷《麦子》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物象作用 2020 新高考 全国Ⅱ卷《大师(节选)》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 的细节。请分析文中“板凳”的用意 物象作用 全国卷Ⅱ《书匠(节选)》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特 点 浙江卷《雪》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 以分析 物象的寓意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刻画,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 赏析小说形象 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 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考法(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

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 小说人物角色 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 人物形象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 等起到了……作用。如下图示意: 考法(二) 物象的作用 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之赏析形象描写的作用

小说:赏析形象描写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赏析形象描写的作用 (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主要、次要之分。此外,小说中还经常出现“我”及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物象。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对情节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呈现,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的展开产生推进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主题。 (3)审美作用。读者阅读小说获得的种种认识、感悟,大多和人物形象密切相关。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侧面衬托主要人物,使人物各自的个性更鲜明;调节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主题;等等。 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我”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从人物塑造看“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从主题表达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之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之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通过点评与解析自主命制的《阿Q正传》中人物形象作用的简答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强化回归教材的意识; 2.通过反思高考与月考题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试题,总结此类题型的出题方式与答题技巧,培养研究真题与整理错题的习惯。 3.通过过程性整体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培养自我监控与评价学习情况的意识。 02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点评与解析自主命制的《阿Q正传》中人物形象作用的简答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难点:通过反思高考与月考题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试题,总结此类题型的出题方式与答题技巧。03 教学环境与用具 多媒体教室、希沃白板交互式课件 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05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可以先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作用有情节、主题、社会这三个角度,次要人物我们则可以从对情节、对主要人物、对环境、对主题四个角度展开。这是小说人物作用题所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 (二)学习活动一:命题点评与解析 上节课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请选择《阿Q正传》中的一个人物,出一道人物形象作用的简答题,并给出参考答案与评分要点。 1.学生互评: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题投屏展示 问题总结:①审题不清,试题为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而非分析人物形象作用 ②参考答案未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③答题角度有重叠、不全面 ④题干表述不明确,欠严谨 请同学们自查,自己出的题目有没有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完善? 2.个人分享:请优秀试题的出题人分享出题思路与答题要点。 (三)学习活动二:试题回顾与反思 请同学们回顾我们这个月所做的两道题目: 1.(2022年新高考Ⅰ卷)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①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②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③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

最新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人物形象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考纲) 重点探究

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1.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华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 (1)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1. 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 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例一、烛心李丰春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考结合 教材典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7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考结合教材典例) 教学目标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分析并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题点必备知识 1.人物形象构成 2.人物形象特点 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最好用专业术语,可从文中寻找点明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如果文中没有明确的词语,要根据文本内容,如材料中对人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及他人的评价等信息来提炼概括。 【教材典例】 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回答,表现了她小心谨慎的性格。林黛玉见贾宝玉之前,就听王夫人对她说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她的母亲也曾说过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这都写出了宝玉的性格特点。 3.熟记人物形象术语 (1)性格类

正面: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个性张扬、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孤芳自赏) (2)品质类 正面: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等。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等。 (3)拼搏类 正面: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等。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等。 (4)奉献类 正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等。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等。 (5)职责类 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

【2021年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全国通用版 第4讲 小说的人物形象(教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2020年高考浙江卷)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