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10题)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植物、昆虫、蛇、猫头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 因素。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__ 。

(2) 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_ 。

(3) 若X 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 植物→ 昆虫→ 蜘蛛→X→ 蛇→ 鹰” ,X 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 。

(5) 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一段时间内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_ 能力。

2、(6分)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组别裸地组草地组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55.9%63.7%69. 7%

(1)比较裸地组和草地组两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2)比较草地组和灌木丛组两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上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

时间

组别蚱蜢

状态

实验组A 活跃活跃不活跃大部分死亡

对照组B 活跃活跃活跃活跃

对照组C 活跃活跃活跃活跃

(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2)

(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

设置对照组C的目的是.

4、为探究某种物质对动物生活的影响,某同学将6条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小鲫鱼随机均分到大小相同的A、B两个鱼缸中,分别加入1000毫升河水。先测出A、B两缸中小鲫鱼的呼吸频率即每分钟鳃盖开合的平均数,再向A缸中滴入10滴绿茶,同时向B缸中滴入10滴河水,一段时间后再分别观察记录小鲫鱼的呼吸频率。请回答:

(1)该同学研究的具体问题是?

设计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2)请你预计A缸中滴加绿茶前后小鲫鱼呼吸频率可能的变化结果。

①;②;③。

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生产者是______ 。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 。

(2) 如果人类大量围捕狐,短期内兔和鼠的数量会______ 。

(3) 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 。

(4) 当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时,其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 。

(5) 其中,鹰与鼠是______ 关系,鹰与狐是_______ 关系。

(6)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 和______ 。

6、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 。

(2) 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 和______ 。

(3)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草的数量会______ ,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最终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维持在______ 的状态。

(4)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 和______ 。

(5)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 。

7、综合应用

甘蔗味道清甜,兼有清热利尿、益血补肝功效等优点而深受人们喜爱。竹蔗是甘蔗的一种,竹蔗适合裁种于降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种植竹蔗时,选择大田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危害(尤其是绵蚜虫)的新植蔗梢作种。

(1) 竹蔗蔗肉松脆,构成竹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甘甜可口的竹蔗汁主要存在于______ 结构中。

(2) 吃竹蔗要先把竹蔗“ 皮” 削去,削去的“ 皮” 属于______ 组织,吃蔗肉时会吃到许多纤维状的结构,它们主要属于______ 组织。

(3) 如果竹蔗田里杂草多,会荫蔽竹蔗,抑制幼苗的生长,竹蔗和杂草是______ 关系。

8、下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 图中的______ 属于生产者。

(2) 图中所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

(3) 在该生态系统中,蛇和鹰的关系既是捕食关系,又是______ 关系。

(4) 若大量捕杀狐、蛇和鹰,之后此食物网中______ 的数量会急剧减少,最终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9、生活在风干物燥的澳洲森林里,澳洲桉树的叶片特化出发达的油细胞。夏季,挥发在空气中的桉树油极易引发火灾,火灾之后桉树又能最先回复生机占领森林。因此,桉树被人们称为“ 纵火犯” 。请作答:

( 1 )外表烧焦的桉树仍能发芽,说明桉树内具有分裂功能的____________ 组织仍然存活。

( 2 )桉树种子的种皮被火烤裂,反而有利于萌芽。最终,种子中的__________ 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 3 )桉树生长迅速,占据空间,被遮挡的其他树木生长缓慢。桉树与其他树木存在

__________ 关系。

( 4 )桉树喜欢肥,根从土壤吸收了大量____________ (选填“ 有机物” 或“ 无机物” ),导致土壤贫瘠,植被退化。

( 5 )每次打火过后,恢复了生机的森林里,其他树种比例逐渐减少。这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_________________ 。

( 6 )上述资料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下列哪几项含义?_____________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10、蛇类所捕食的动物种类很多,它们分布广泛。红纹滞卵蛇是我国湿地环境中常见的蛇类,野生环境中体表具有“ 纵纹” 和“ 斑块” 两种花纹。“ 纵纹” 类似于荷叶叶柄的纹路,而“ 斑块” 则容易藏在芦苇、香蒲等植物叶丛的投影中。

( 1 )蛇类唾液中缺乏人唾液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 酶,却含有蛋白酶,蛇的这种消化酶种类适应于它们肉食性取食类型。有人在试管中加入2mL 蛇的唾液和5mL 淀粉溶液,一定温度下处理10 分钟,加入碘液后试管中溶液_______________ (变/ 不变)蓝色。蛇的消化系统组成与人类似,食物也主要在_______________ 中被消化吸收。

( 2 )红纹滞卵蛇是无毒蛇。但是野外环境中,会出现一些有毒蛇,一旦被毒蛇咬伤,除了及时进行排毒处理外,有时还要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抗蛇毒血清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

( 3 )在以荷花为主要植物的湿地环境中,分布的红纹滞卵蛇可能以_______________ 花纹类型为主,因为另一花纹类型的幼蛇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被捕食而遭到淘汰。这说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 起了选择作用,决定进化的方向。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1、 (1) 生态太阳能

(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 食虫鸟

(4) 鹰

(5) 植物→ 鼠→ 鹰

(6) 自动调节

【解析】

【分析】

( 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 2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 3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 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4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 5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

在生物学上,把、光照、水分、植物、昆虫、蛇、猫头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2)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

在食物链“ 植物→ 昆虫→ 蜘蛛→X→ 蛇→ 鹰” ,含有六个营养级,图中包含六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植物→ 昆虫→ 蜘蛛→ 食虫鸟→ 蛇→ 鹰,植物→ 昆虫→ 蜘蛛→ 青蛙→ 蛇→ 鹰。所以,X 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食虫鸟。

(4)

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图二中的甲有毒物质最多,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最高级别的是鹰。

(5)

能量沿着食物链逐渐递减,所以食物链越短,它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在食物链“ 植物→ 鼠→ 鹰” 中,鹰获得的能量最多,鹰处于第三营养级。

(6)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2、(1)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增加空气的湿度

(2)植物越多,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越大

3、选择大小相近、虫龄相同的健康蚱蜢

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杏仁遇水产生有毒气体,对蚱蜢产生毒害作用

4、(1)绿茶对小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吗对照

(2)①加快②减慢③稳定不变(或“没有影响”)(意思相同即可,三个答案顺序可颠倒)

5、 (1) 草消费者

(2) 增加

(3) 5 草→ 鼠→ 蛇→ 鹰

(4) 鹰

(5) 捕食竞争

(6)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1)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的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

(2)

一般情况下,各成分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在食物链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生态系统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捕狐,兔和鼠就会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增加,当数量过多时由于食物不足数量开始减少,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3)

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 兔→ 鹰;草→ 兔→ 狐;草→鼠→ 狐;草→ 鼠→ 鹰;草→ 鼠→ 蛇→ 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5 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 鼠→ 蛇→ 鹰。

(4)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 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则图中鹰的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高。

(5)

图中的所有动物可统称为消费者,其中鹰吃鼠属于捕食关系,鹰和狐又都吃鼠,二者是竞争关系。

(6)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要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需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6、 (1) 生态因素

(2)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3) 减少自我调节## 自动调节相对稳定

(4) 蛇捕食## 竞争竞争## 捕食

(5) 草→ 鼠→ 蛇→ 鹰

【解析】

【分析】

( 1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 2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 3 )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 ~20% 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4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 5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草的数量会减少,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最终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二构成的食物链是:丁→ 乙→ 甲→ 丙,对应图一的食物链是:草→ 鼠→ 蛇→ 鹰,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5)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兔→ 鹰;草→ 兔→ 狐;草→ 鼠→ 狐;草→ 鼠→ 鹰;草→ 鼠→ 蛇→ 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 鼠→ 蛇→ 鹰。

7、 (1) 细胞液泡

(2) 保护输导

(3) 竞争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1)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构成竹蔗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溶解着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和色素,因此甘甜可口的竹蔗汁主要存在于液泡结构中。

(2)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竹蔗皮处在最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吃蔗肉时会吃到许多纤维状的结构,它们主要属于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及有机物。

(3)

竹蔗田里杂草多,会荫蔽竹蔗,抑制幼苗的生长,竹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地下的虫害喜欢咬食蔗芽、蔗根,害虫和竹蔗是捕食关系。

8、 (1) 草

(2) 五##5 草→ 鼠→ 蛇→ 鹰

(3) 竞争

(4) 草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1)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图中的生产者是草。

(2)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兔→ 鹰;草→ 兔→ 狐;草→ 鼠→ 狐;草→ 鼠→ 鹰;草→ 鼠→ 蛇→ 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 鼠→ 蛇→ 鹰。

(3)

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题图食物网中,鹰以蛇为食是捕食关系,故鹰与蛇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还存在竞争关系。

(4)

结合食物网可知,若大量捕杀狐、蛇和鹰,之后此食物网中的兔和鼠的数量会大幅增加,从而会捕食大量的草,使草的数量会急剧减少,最终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9、分生胚竞争无机物低 / 弱/ 小ABC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

( 1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外表烧焦的桉树仍能发芽,说明桉树的分生组织仍然存活。

( 2 )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

( 3 )桉树生长迅速,占据空间,被遮挡的其他树木生长缓慢。桉树与其他植物存在竞争阳光、水等关系,属于竞争关系。

( 4 )桉树喜欢肥,根从土壤吸收了大量无机物,如氮、磷、钾等,导致土壤贫瘠,植被退化。

( 5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每次打火过后,恢复了生机的森林里,其他树种比例逐渐减少。这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变弱。

( 6 )桉树种子的种皮被火烤裂,反而有利于萌芽,说明环境影响生物。桉树生长迅速,占据空间,说明生物适应环境。桉树根从土壤吸收了大量无机物,导致土壤贫瘠,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点睛】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

10、淀粉变小肠抗体纵纹环境

【分析】

(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泥沙) 等;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

( 2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详解】

( 1 )蛇类唾液中缺乏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分海,却含有蛋白酶。有人在试管中加入2mL 蛇的唾夜和5mL 淀粉溶液,—定温度下处理10 分钟,加入碘液后试管中溶液变蓝色,

原因是蛇类唾液中没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淀粉。蛇的消化系统组成与人类相似,食物也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 2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蛇毒,保护人体不被蛇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 3 )“ 纵纹” 类似于荷叶叶柄的纹路,而“ 斑块” 则容易藏在芦苇、香蒲等植物叶丛的投影中。在以荷花为主要植物的湿地环境中,分布的红纹滞卵蛇可能以纵纹花纹类型为主,因为另一花纹类型的幼蛇在成长过程中谷易被捕食而遭到淘汰。这说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决定进化的方向。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功能。同时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中考《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考点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人工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②处水质与①处水质相比有所改善 C.人工湿地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D.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污染物 2.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这一实例说明( ) A.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草、虫和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淡水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4.人类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农药DDT,但曾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检测出DDT成分。此现象说

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 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5.下列对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指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比较单一 6.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A.光和温度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7.一般情况下,生物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是由细胞构成的 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 8.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10题)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植物、昆虫、蛇、猫头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 因素。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__ 。 (2) 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_ 。 (3) 若X 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 植物→ 昆虫→ 蜘蛛→X→ 蛇→ 鹰” ,X 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 。 (5) 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一段时间内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_ 能力。 2、(6分)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组别裸地组草地组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55.9%63.7%69. 7% (1)比较裸地组和草地组两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2)比较草地组和灌木丛组两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上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 时间 组别蚱蜢 状态 实验组A 活跃活跃不活跃大部分死亡 对照组B 活跃活跃活跃活跃 对照组C 活跃活跃活跃活跃 (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2) (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 设置对照组C的目的是. 4、为探究某种物质对动物生活的影响,某同学将6条大小和活力相似的小鲫鱼随机均分到大小相同的A、B两个鱼缸中,分别加入1000毫升河水。先测出A、B两缸中小鲫鱼的呼吸频率即每分钟鳃盖开合的平均数,再向A缸中滴入10滴绿茶,同时向B缸中滴入10滴河水,一段时间后再分别观察记录小鲫鱼的呼吸频率。请回答: (1)该同学研究的具体问题是? 设计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2)请你预计A缸中滴加绿茶前后小鲫鱼呼吸频率可能的变化结果。 ①;②;③。 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看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有答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葵花朵朵向太阳 3.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4.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用m表示)的鼠妇,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6.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 7.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业,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甲、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____组雄性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通过本实验可知,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有害。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要树立远大志向,拓展兴趣爱好,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15题) 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草食昆虫属于______ 者。 (2) 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 (3) 如果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杀虫剂,受害最大的是______ 。 (4)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 ,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图中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 2、读图理解: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 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 。 (2) 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_ ,兔、狐等属于______ ,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属于______ 。 (3) 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数量最少的是______ 。 (4) 如果狐、鹰等肉食动物被大量捕杀,兔的数量将会______ 。 (5)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绿色植物______ 固定的能量。 3、图一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 图一所示中鹰和狐的关系是______ 。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需要补充______ 部分和______ 者。 (2) 根据图二中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从图—给出的生物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4、资料分析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 ----“ 月宫一号” 完成实验任务,三位实验人员经过105 天的科学实验于2014 年 5 月20 日成功出舱。“ 月宫一号” 由1 个综合舱和2 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160 平方米,总体积500 立方米。“ 月宫一号” 是能与地球媲美的“ 微型生物圈” 。可实现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 (1)“ 月宫一号” 之所以可称为“ 微型生物圈” ,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生物圈的基本要素,即它包含了______ 的底部、______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 月宫一号”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______ 部分组成。生态系统都具有______ 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成分的复杂程度有关系,“ 月宫一号” 总面积500 立方米,实验人员仅生活了105 天,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相对简单,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主要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A.光B.温度C.水D.空气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主要是温度影响了鸭的生活。故选B。 2.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 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蚌蜢→草→贪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答案】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 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反应的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指向捕食者。A选项鹰和蛇的位 置不正确,B和C选项的起点错误,D书写正确,故选D。 4.通常情况下,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这时根毛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A.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D.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答案】C 【解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 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植物的根从 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考点】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5.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课题中,变量是() A.温度B.光照C.水D.湿度 【答案】B 【解析】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 课题中,变量是光照,其它条件如温度、水、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

备战中考生物专项练习题——生物与环境(全国通用,含答案)

备战中考生物专项练习题(全国通用) 生物与环境 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 B.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 C.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藓 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2.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一山难容二虎”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B.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 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A.城市绿化改善了空气质量 B.北方多种树木入冬前会落叶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 D.荒漠中生长的仙人掌的茎具有储水功能 5.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春分麦起身,肥水要跟紧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2021·武威)青蛙等两栖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躲避敌害 2.(2021·南充)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优质高产水稻为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稻能在多水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体内具有发达的“气腔”,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而大部分曾经与它生活在一起的杂草因体内不具有这种结构,后来就从这个环境中消失了。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A.合作B.竞争C.寄生D.共生 3.(2021·眉山)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大量种植可用于保持水土。骆驼刺能保持水土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需要适宜环境B.生物可以适应环境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2021·河南)雪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下图示意了雪兔的毛色由深到浅的“换装”过程。关于此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练习★★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3.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4.丁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山洞深处无光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无翅膀;生活 在山洞浅处明暗交替的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有翅。那么,影响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阳光 C.空气D.岩石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C.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6.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7.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8.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通讯的是( ) A. 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 B. 乌鸦筑巢 C. 鸟类逃跑时发出鸣叫 D. 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标记路线

中考生物 生物与生态环境专题训练-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生物与生态环境 一选择试题 1(2016某某)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2(2016某某)1.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3(2016日照)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2016东营)1.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5(2016东营)2.生物圈中的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能进行活动B.能繁殖后代C.能进行反射D.能呼吸并消耗氧气 6(2016东营)10.从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典X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多项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多项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共7题) 1、下列关于潍坊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安丘蜜桃在土壤肥沃、异花传粉情况下坐果率高 B.青州银瓜客土栽培、引水灌溉品质更佳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C.沂山银杏雌雄异株,银杏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D.昌乐无籽西瓜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 2、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都应保持湿度适宜 3、日常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引起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4、“蛾类多夜间涌动”,“南橘北枳”,造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5、南方的柑橘移栽到北方不易成活,主要影响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6、某合作学习小组欲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科学的是()

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遮住有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7、若将下列刚从野外采集而来的活体标本的体表粘液抹去并置其于干燥的环境中,将不利于标本的活体观察的是: A,蝗虫 B,蛆叫 C,刚孵出的喜鹊雏鸟 D,青蛙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 1、 AB 2、 CD 3、 A、B. 4、 AC 5、 C 6、 B A、C选项变量不唯一,D选项所用鼠妇太少,存在偶然性,实验结论不准确。 7、 BD

2023年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卷(二)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八年级第一轮复习生物学专题(二) 温馨提示: 1.本专题考查内容为生物与环境; 2.满分40分,建议用时6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下面对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都能进行呼吸 D.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通过观察天时万物,对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进行总结而成的,是农耕社会的时间指南。节气之一"谷雨"是祈盼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前后,人们忙着种瓜点豆,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 C.水分、温度 D.空气、阳光 3.我国研制的载人深海探测器“蛟龙号”是世界上第一个下潜深度达到7000米以上的探测器。漆黑的海底世界,并非生命的禁区,海底"热泉"更是生命的乐土,其中最不可能 ...出现的生物是( ) A.小飞象章鱼 B.藻类 C.深海狮子鱼 D.发光水母 5.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湖中的水 B.湖中的大闸蟹 C.湖中的芦苇 D.湿地风景区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同地域的环境与各种生物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高大的植物 B.动植物种类极少 C.人类起支配作用 D.有调节气候功能 7.任何生物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 C.莲藕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D.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8.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物之间什么样的关系()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 10.下列主要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稗子使水稻生长不良 D.旱灾使农作物减产 11.东亚飞蝗,又称蚂蚱,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分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速挡,这样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2.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彤响环境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3.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米说,它的环境是指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4.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其周围对生物有影响的 A.非生物因素 B.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C.一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D.以上都不是 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田里杂草丛生影响豆的产量。草与豆苗之间的关系属于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6.德化戴云山上,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7.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菊花 B.蝗虫 C.寄生细菌 D.腐生细菌 8.浏阳大围山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大周山最可能是一一个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9.下列四个选项中,佻正确表示食物链的尼 A.阳光→草→兔→鹏 B.草→兔→鹰→细菌 C.草→兔→鹰 D.鹰→兔→草→阳光

10.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是 A.森林 B.水 C.煤 D.草原 1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B.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 C我国森林覆盖率很高 D.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2。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廠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 13.“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4.在动物的栖息环境中对动物加以保护的方式属于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 D.既不属于就地保护,也不属于易地保护 15.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此实验设计不完善,请对其进行修改。正确的修改是 位置鼠妇/只泥土光线温度/℃纸盒的左半侧10 湿土明亮20 纸盒的右半侧10 湿土阴暗30 A.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 C 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16.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图中的 17.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哪个地方最可能找到蓝藻? A.沙漠 B.森林 C.池塘 D.高山 2、下列哪种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环境? A.海豚 B.企鹅 C.老虎 D.熊猫 3、下列哪种植物属于蕨类植物? A.松树

B.银杏 C.蕨菜 D.玫瑰 二、简答题 1、描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至关重要? 3、请简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请从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角度,论述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2、举例说明某一物种的消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如何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来应对气候变化? 四、实验题 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及结论。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陈述最能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A.生物是环境的产物,无法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但以环境为主。 C.生物与环境互为作用,但以生物为主。 D.生物与环境互为作用,没有主次之分。 2、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如果有一棵植物和一只苍蝇,那么苍蝇可能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死亡。这个现象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种关系?() A.生物会影响环境。 B.生物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C.环境会影响生物。 D.环境会受到生物的影响。

3、下列哪一项陈述最能描述森林砍伐对环境的影响?() A.森林砍伐会导致动植物死亡,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B.森林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C.森林砍伐会导致气候变化,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D.森林砍伐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二、简答题 4、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1、为什么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请举例说明。411、为什么说生物会影响环境?请举例说明。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A.树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B.蝴蝶吸食花蜜繁衍后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精练 一、单选题 1.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制约生物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会制约生物的生存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会影响环境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捕食C.互利合作D.竞争 4.环境影响生物,下列反映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的是() 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B.春江水暖鸭先知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5.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实例中属于保护色的是() A.枯叶蝶形似枯叶B.毒蛾体色鲜艳C.羚羊奔跑快速D.蚱蜢颜色翠绿6.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草原的斑较色彩相近,以上实例体现了() A.温度对生活分布的影响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 8.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B.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C.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9.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B.密树繁叶,遮天蔽日 C.春天来了,一片绿色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0.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时,某班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许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中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 A.湿土和干土B.光照和阴暗C.温度和食物碎屑D.20°C和40°C 1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 A.用多只鼠妇做一次实验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B.实验变量是光照 C.实验中亮处和暗处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要一致D.这是一个对照实验 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草丛中蝗虫体色是绿色的 B.大雁在越冬区和生殖区之间迁徙 C.肥力充足,小麦生长旺盛 D.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14.生物圈的面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这说明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15.绿色植物对环境的空气湿度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此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A.植被B.温度C.光照D.土壤 二、填空题 16.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_____关系,还有_____关系、_____关系和_____关系等。

中考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单选题 1.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 境 C. 生物改变环 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2.人工栽种人参、三七等中药成功的关键在于() A. 控制适当温度 B. 控制充分的水 分 C. 控制较弱的光 照 D. 提供肥沃的土壤 3.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得到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植物 B. 阳光 C. 土壤和空气 D. 温度和水 4.在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分布影响的实验中,应设为变量的条件是() A. 光 B. 水 分 C. 温 度 D. 空气 5.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B. 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产 生 C. 围湖造田 D. 白色污染 6.一株小麦生长在自然界里,影响它生存的因素是()

A. 非生物因素 B. 生物因 素 C. 阳光、温度、 水 D.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7.紫菜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 A. 生物能影响一切环境 B.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 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8.“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某某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阳 光B . 温 度C . 水 分D . 空气 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风声鹤唳,草木皆 兵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 螳螂捕蝉,黄雀在 后 D.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0.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 水稻和稗草 B. 猫和老鼠 C. 人和 猪 D. 蚂蚁和蚱蜢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2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课一练(含答案)

2.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保护色的是() A.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 B.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毛色纯白 C.生活在热带的树蛙有很醒目的暗棕色,带蓝色斑点 D.竹节虫多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似树木的细枝 2.在热带的灌木丛中有一种形似竹节的竹节虫,其体色以绿色或褐色为主,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拟态B.警戒色C.保护色D.伪装 3.进入黑暗环境中,猫的瞳孔会显著变大,有利于发现猎物,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猫为了适应在黑暗中捕捉老鼠而练就的本领 B.这是黑暗环境对猫进行长期选择的结果 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这里涉及的食物链:老鼠→猫 4.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5.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项是() A.虎具有的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 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

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 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6.兰花螳螂的体形酷似兰花。这种现象说明的生命特征主要是() A.繁殖B.影响环境C.新陈代谢D.适应环境7.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8.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 A.环境能适应生物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适应环境 9.下图为奉化市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一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具有下列何种演化适应的鱼类最有可能终年在此环境生存() A.需较深的池水生活环境 B.具有流线型身体能快速游动 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 D.在环境恶劣时具有改变性别的能力 10.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有一年,冬季

七年级生物上册 专题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测)(含解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这两种因素属于哪种生态因素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C.种内因素 D.种间因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这两种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A

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属于捕食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土壤微生物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影响沙漠中植物生活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沙漠干旱缺水,水是影响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水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把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它们会争夺食物,其中一种会死亡。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答案】C

人教版生物初一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专题训练

人教版生物初一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同步测专题训练 选择题 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 【答案】C 【解析】 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 选择题 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 【答案】B 【解析】

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选择题 人吃饭,牛吃草,植物需要水肥等,说明生物() A. 依赖环境 B. 影响环境 C. 相互斗争 D. 适应环境 【答案】A 【解析】 选择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A 【解析】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选择题 有些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氧气和食物,而蟹则借身上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蟹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A. 共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 【答案】A 【解析】 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因此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的互惠互利,共生关系。 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一山不容二虎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D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1、(2018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答案:A 2、(2018济宁市)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 答案:C 3、(2018绵阳市)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 答案:C 4、(2018锦州)2018年6月呼伦贝尔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A.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 B. 提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知名度 C.增加了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效益 D. 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答案:D 5、(2018锦州)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庭院的菊花盆下 C.墙角的草丛中 D.学校的篮球场上 答案:D 6、(2018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答案:C 7、(2018揭阳)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 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C 8、(2018东营市)2018年初南方部分省区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B 9、(2018德城区)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 答案:C 10、(2018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生物环境和生物的关系练习题

初中生物环境和生物的关系练习题 初中生物环境和生物的 关系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013?云南)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 2.(2013?济南)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2013?长沙)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2012?泰安)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11?贺州)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2013?平凉)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2012?威海)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 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 8.(2012?聊城)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9.(2013?滨州)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2012?广州)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 11.(2012?大理州)生活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散失;变色龙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防御.以上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 12.(2011?宜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