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概论课后题

网络传播概论课后题

网络传播概论课后题

1. 简答题

1.1 什么是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平台,向广大用户群体传递信息、表达观点、传播知识和实现交流的过程。它是信息技术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信等技术与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多向交流。

1.2 网络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网络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球范围:通过互联网,网络传播可以无视时间和

地域的限制,使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

2.互动性:网络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用户可

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进来,形成多向互动的传播模式。

3.自由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思想,传递个人的声音和信息。

4.多样性:网络传播媒体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

适的媒体进行传播。

5.实时性:网络传播几乎是即时进行的,信息可以在

短时间内传递到用户手中,用户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6.影响力:网络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迅速传

播大量信息,引起社会关注,影响公众舆论。

1.3 网络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网络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扩大信息范围:网络传播使人们可以获取到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和途径。

2.促进信息传递效率: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传递速

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迅速传递重要信息,促进社会的

发展。

3.促进知识传播和学习:网络传播为知识的传播提供

了方便和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培训等方式获取

知识。

4.形成多元化的媒体环境:网络传播媒体丰富多样,

让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形成多元

化的媒体环境。

5.拓宽社交圈子:通过社交媒体等网络传播平台,人

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扩大了社交圈子。

6.促进公共参与和民主化:网络传播为公众参与社会

事务、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和公众

参与程度的提高。

2. 论述题

2.1 网络传播的挑战和问题有哪些?

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1.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网络上的信息来源众多,

真实性难以保障,容易出现谣言、假消息等问题,对用户

造成误导。

2.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随着网络传播的普及,网络

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日益突出,用户的个人信息容易被泄

露或滥用。

3.网络不平等问题:由于网络的普及差异和技术限制,一些地区和人群无法享受到网络传播的便利,在信息获取

上存在不平等现象。

4.网络虚拟化与沉浸式体验:网络传播带来了虚拟化

和沉浸式体验的问题,一些用户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忽

视现实生活。

5.网络世界的滥用和不良信息:网络传播中也存在大

量的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恶意攻击等,对社会造成

不良影响。

2.2 如何应对网络传播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应对网络传播带来的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网络素养:加强对公众和用户的网络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网络素养和辨识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

2.加强信息验证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验证机制,确

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减少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

3.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加强

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4.加强网络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

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5.增加网络普及和覆盖范围: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提

高网络普及率和覆盖范围,减小网络不平等现象。

6.弘扬网络正能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推动网络传播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3. 优化题

3.1 如何利用网络传播促进社会的发展?

网络传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

1.传递政策和信息:政府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渠道,及

时传递政策和信息,提高政策的贯彻执行效果。

2.促进商业和经济发展: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传播进行

品牌宣传、产品推广等,拓宽市场,促进商业和经济的发展。

3.支持教育和学习: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利用网络传

播平台,开设在线课程、提供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4.加强科技创新: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可以通过网络

传播,分享研究成果、交流经验,促进科技创新的合作与发展。

5.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可以利

用网络传播,宣传公益事业、倡导社会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其负面影响的防范和引导,实现网络传播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斯塔尔报告 1998年,美国独立检查官斯塔尔调查克林顿时间的报告在网上公布,我们统称为斯塔尔报告,这一案,现在已被称为是网络传播历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不是通过电视,电台或者报纸,而是通过网络率先了解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详情。 OSI参考模型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一个分委会专门研究网络体系结构,并于1984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这一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 模型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的主体结构,从而解决了不同类型网络互联时的兼容问题,被公认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并为普及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域名系统 在INTERNET里,人们喜欢用具有一定意义的字符串(英文,数字)来标识自己 的计算机,因为这比IP好记,为了避免重复,人们采取在主机名后加后缀名的办法,这个后缀名就称为域名,用来标识主机的区域位置,域名具有一定的区域层次隶属关系,一般结构形式为“区域层次名。机构名。国别名” Internet协会规定结构性域名有七类,分别是: Com 商业机构组织 edu 教育机构组织 Int 国际机构组织 gov 政府机构组织

Mil 军事结构组织 net 网络结构组织 Org 非赢利机构组织 DNS服务器 提供主机域名与IP地址之间相互转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叫DNS服务器,解析 过程大致如下: (1) DNS客户向本地的DNS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 (2) 如果该DNS本身有客户所需要的数据,直接返回给客户,如果没有,则 与其他域名服务器联系,从其他服务器获得信息,再返回给客户 (3) 如果本 地的DNS服务器查询了所有其他的域名服务器,仍未获得客户所 需要的信息,则返回“找不到”或错误信息给请求方 内联网 内联网是在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内部使用的网络技术,它以通信和信息访问的方式,帮助组织成员实现组织内的传播。主要功能有: 建立组织内部的信息网站;组织成员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组织成员的多对多信息交流,聊天功能,可以代替电话;可使用网络即时寻呼软件;文件的相互传送(ftp);组织内部资料的汇总(数据库);等等 主要作用:信息公告;内部协作;营销管理;客户服务 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portal site)的概念于1997年上正式提出。门户网站是集合众多内容,提供多样服务,以尽可能地成为使用者上网的首选网站。门户网站成为网络市场中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它的特点是:完善的搜索引擎;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免费的特色服务;互动的虚拟社区;无处不在的广告服务; WAP 无线应用协议(WAP)是一种开放式的协议,它为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WAP主要是为数字移动电话(GSM系统)与其他的无线终端装置来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绝密★启用前 网络传播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A、弹出式窗口 B、文字链接 C、电子邮件 D、网上购物 E、专栏赞助 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A、文章宜短 B、段落宜短 C、句子宜短 D、文字朴实直白 E、具有“可扫描性” 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A、政府把关 B、网站把关 C、网民自我把关 D、意见领袖把关 E、学生把关 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A、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 B、网民专题 C、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 D、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E、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A、传播更新速度慢 B、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C、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D、检索便捷 E、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形式。 4、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S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 2、搜索引擎: 3、微博: 4、大众传播: 5、匿名心理: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 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 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CDE 5、BCD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互联网 2、www 3、大众文化 4、阿帕网 5、促销 6、“链”式结构 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2、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微博: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博的方式,也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个体可以利用它向公共空间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新闻正文 层次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层次五:相关文章的延伸性阅读 2、网站传播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性;特定网站中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和高控制权;传播受众的相对不确定性;可互动性。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1)它是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2)它是维持网民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3)它 是维系网民与网站间关系的重要方式4)它是网站了解自己的网民构成,确立自己的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5)它是形成网站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6)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传播渠道7)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反馈渠道8)它是网民评论的一个形成空间。 4、记者微博的功能是:记者利用微博,不仅可以吸收公民新闻,还可以将公民新闻的水准提升。主要体现在:1)新闻的直播平台2)新闻线索的集结地3)新闻的延展空间4)新闻真伪的检验员5)

2020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新闻传播概论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 1. 关于网络公关和网络广告的关系,下列不准确的是____D____。 A.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目的不同。 B.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手段有差异。 C.网络广告的主要传播内容是对产品特点及性能的描述。 D.网络公关的目的是带来直接的营业收入。 2. 网络广告效果的衡量有点击数、点进率、独立访客、印象数等指标,对这些指标测量的精确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应该是______B______。 A.独立访客>印象数>点进率>点击数 B.独立访客>点进率>印象数>点击数 C.点进率>印象数>独立访客>点击数 D.点进率>独立访客>印象数>点击数 3. 下列_______C__________现象属于网络“恶搞”。 A. 将电影《无极》改编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B. 网民发动搜索,监督陕西官员“表叔”的贪腐行为。 C. 民众的网络表达影响了“马加爵杀人案”的审判结果。 D.不满电影《刺杀金正恩》表达的思想,网络黑客攻击制片商索尼影业内部网站。 4.下列关于“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BC_______。 A. 这一原则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B.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7年推翻了奥巴马政府历时多年推出的“网络中立”规定,但该决定遭到多家网络科技公司和民众的普遍反对。 C. “网络中立”政策仍然存在争议,我国互联网治理应辩证对待、逐步明晰该理念对中国国情

的借鉴意义。 D.“网络中立”是美国新自由主义在互联网信息通信领域的体现,对我国的互联网治理没有参照意义。 5.网民在网络上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其本质是______D_________。 A. 情感和观点共同传播的过程。 B. 事实的传播过程。 C. 事实和意见共同传播的过程。 D. 情感的传播过程。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 1.下列____BD________是使用电子管的计算机。 A.TRADIC B.UNIVAC C.EDVAC D.ENIAC 2. 下列关于“超文本”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ACD________。 A. 与传统信息形式相比,“超文本”信息形式不局限于简单的字符、数字型数据,而可以包含多媒体信息。 B.“超文本”可以传输图片、视频、音频等,但不能传输文本形式的文件。 C.“超文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之间的相互链接。 D.“超文本”的信息方式是万维网的基础构想。 3. 网络编辑思想可以通过___ABCD_________方式得以传达。 A.采用弹出式窗口、设置头条、操作排行榜顺序等。 B.发布及时性、更新频率等时间手段。

湖南自考 绝对过关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二版)最新打印-打印室补充-OK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你平时上网时使用过哪些协议?它们对应着哪些服务?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交换,与人们的日常交流是相似的,如果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即交流什么、如何交流、何时交流等。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这类规则统称为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日常上网使用的协议及对应的服务: ①SMTP协议(E-mail信息格式和传递处理方式,使用专门的邮件软件) ②MIME协议(E-mail传送二进制数据或文件,使用专门的邮件软件) ③NNTP协议(Usenet网络新闻,是网络上成千上万的网络新闻组的集合。它通常使用NNTP协议,使用特定的客户端来阅读和发送讨论的内容。它讨论的话题不限于新闻,用户通过它可以与世界各地有共同爱好的人就任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阅读网络新闻组中的信息或者在新闻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④HTTP协议(WWW万维网,HTTP协议是WWW中的通信协议,它能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以满足Web服务器与客户之间的多媒体通信需要。除了可以进行信息的浏览外,还可以实现E-mail(通过网站,不使用专门的邮件软件)、FTP、Gopher、BBS、聊天、搜索引擎等其他服务) ⑤TCP/IP协议(FTP文件传送,用于网络上两个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 2.WWW与互联网的关系是什么?WWW技术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优点)? WWW与互联网的关系:WWW万维网是互联网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有人常把WWW与互联网混为一谈,事实上,WWW只是互联网的一种服务。 作用:WWW改变了互联网的命运,使它成为普通人都可以使用的一种网络。WWW 主要优点有: ①多媒体方式: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 ②超链接:将不同地点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可以从一个文献迅速转到另一个文献而无须用户对具体过程进行了解。 ③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这使普通用户无须记忆特别的命令,就可在图形化的界面上浏览信息。 3.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将对新闻传播产生什么影响? 网络带宽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位数据。就好象高速公路的车道一样,带宽越大,好比车道越多。 网络互联技术直接关系到网络的带宽,而带宽是影响网络信息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信息传播者的愿望与意图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网络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也会受到限制。带宽决定着信息能否通畅迅捷地在网络中传输。+自己加话+ 4.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①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IPV6、网格计算、P2P技术、语义网技术等 ②Web2.0:RSS、博客、播客、维客、社会化书签、SNS等。 ③三维技术:以三维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的结合,也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5.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对新闻传播产生哪些影响?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有两个指向:汇聚与分权。 汇聚是网络变革中不可遏止的一个势头,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势所趋。各种形式的汇聚不仅将引发互联网产业或传媒产业的革命,也会带来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分权使网络中的机器在信息传输方面拥有更为对等的权利与义务。而新一代的网络应用方式,也使平民借助互联网可以对传统媒体的“特许经营”地位发起挑战。当然,分权并不意味着权力的绝对平等。但是,它意味着对原有权力结构的冲击。 6.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两次飞跃: ①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②WWW万维网的技术构想,从根本上为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变革。 7. 媒介融合体现为几个层面?媒介融合将对传媒业产生什么影响?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媒介融合体现为几个层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市场融合以及机构融合。 媒介融合是目前传媒业发展的一个总体走向,尽管很多人对于媒介融合的前景仍有各种疑惑,但是,数字传媒技术发展使媒介融合景观日益明朗却是不争的事实。推动着各种媒体间业务的交叉、渗透、互动直至融合,并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及市场的交汇、相融。 8. 搜索引擎发展。 搜索引擎服务在近年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从文字搜索向多媒体搜索扩展,从一般搜索向专业化搜索扩展,从单纯搜索向搜索与社区结合方向发展,从被动提供搜索结果向主动整合满足搜索需要发展。而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智能化搜索,这依赖于语义网等技术的发展。而与此并行的是社会化搜索引擎思想,它试图通过人工力量的加入来优化机器搜索的结果。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表)。(新 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左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 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企业 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爾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而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 “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 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圉绕一个特泄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英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1

绝密★启用前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有() A、文字链接 B、电子邮件广告 C、搜索引擎广告 D、RSS广告 E、网上购物 2、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原则包括() A、具有深度报道意识 B、追求信息客观平衡 C、运用多媒体思维 D、保持线索的完整性 E、讲求结构的逻辑性 3、互联网目前主要应用技术有() A、电子邮件 B、www 万维网 C、FTP 文件传送 D、BBS 电子公告板系统 E、即时通信 4、常见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有() A、 AVI B、 Mov C、 ASF D、 RM E、WAV 5、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有() A、中继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E、交换机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信息图表的一种,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 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站的页面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导读页,一类是。 3、媒体微博有三个主要功能,即、关系建设和公共服务。 4、网络受众调查目前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且主要是通过来发放问卷。 5、网络问卷一般包括三个部分:①前言②③结语 6、网络中形成社区需要三个基本要素:技术平台、、适应网民需求的维系 点。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传统媒体网站、商业新闻网站、。 8、网络新闻传播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是:政府把关、、网民自我把关。 9、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1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新闻的结构化整合: 2、意见领袖: 3、大众传播: 4、网络论坛: 5、网络新闻专题: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专业媒体的微博运用是什么? 2、电子邮件作为网络传播主要手段之一,其具有哪些优点? 3、网民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4、网络论坛的形式有哪些? 5、网络社区成员关系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网络传播的优势。 2、以QQ为例分析网络传播与现实人际传播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0、新闻图表 2、正文页 3、形象塑造 4、网页 5、主体 6、组织结构 7、网民 8、网站把关 9、意见整合 10、互联网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新闻的结构化整合:是指围绕某个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最终运用一定的形式将这些信息进行逻辑的呈现,从而实现对主题更为深入的揭示。 2、意见领袖:是那些可能影响别人的观点、态度甚至行为的人。有稳定且强大的传播能量的微博用户,影响他人的能量也较大。 3、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专业媒体的微博运用: 1)微博在媒体新闻报道层面的运用。体现在:利用微博发现新闻线索、利用微博核实新闻、利用微博拓展报道、利用微博扩大报道影响2)微博在媒体发展层面的运用。体现在:利用微博塑造媒体品牌、利用微博开辟新的传播平台。 2、电子邮件作为网络传播主要手段之一,其具有哪些优点? A、传输速度快 B、电子邮件非常便捷 C、成本低廉 D、信息多样化 E、交流对象广泛 F、比较安全。 3、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 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传统媒体网站是信息基础生产力量的第一极(网络媒体核心力量); 有新闻业务资质的商业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是信息聚合扩张力量的第二极; 网民:网民被视作实现信息增值转化力量的第三极。 4、网络论坛的形式: 1)从论坛的组织方式上分:1、专题式论坛 2、综合式论坛 3、专业式论坛 2)从论坛的管理方式上分:1、有限制式 2、半限制式 3、无限制式 5、网络社区成员关系: (一)从需求关系分析社区成员 1)追求成就者 2)探索者 3)社交活动者 4)恶作剧者 (二)从权力关系分析社区成员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TCP/IP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 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 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的说,TCP 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 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 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 索。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相比 Web1.0 , Web2.0 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与此相关的技术有 RSS 、博客、维基、 SNS 、微博、微信等。 Web2.0 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 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Web2.0 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Web2.0 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 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 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 (UCC ):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

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 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 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 “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 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 的途径。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 带来了重大打击。 AR :增强现实技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集成在一起的技术。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某些实体信 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信息等)将其与现实世界叠加在一起,并形成与人的互动。 VR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 设备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实时互动,从而获得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MR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 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物联网也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处理任务自动拆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由多部网

2021秋《网络新闻传播概论》试题_远程作业1(2021)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试题|远程作业1(2021) (答案:1534499857) 一、名词解释 1、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 2、意见领袖 3、数字化身 二、简答题 1、请介绍算法推送在新闻行业运用的现状,并分析这一新技术是否会带来“信息茧房”。(600字以内) 2、数字化社会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范戴克(José van Dijck)提出“平台社会”(platform society)的概念来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信息环境。请阅读以下节选段落,并选择某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归纳和阐述你对“平台社会”的理解。 In the introduction, we defined a platform as a programmable architecture designed to organize interactions between users. Many people think of platforms simply as technological tools that allow them to do things online: chatting, sharing, commenting, dating, searching, buying stuff, listening to music, watching videos, hailing a cab, and so on. But these online activities hide a system whose logic and logistics are about more than facilitating: they actually shape the way we live and how society is organized (Gehl 2011). Now let us first look more closely at the elements that construct a single platform’s anatomy: a platform is fueled by data, automated and organized through algorithms and interfaces, formalized through ownership relations driven by business models, and governed through user agreements. We will zoom in on each of these technical, economic, and sociolegal elements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their governance power, before we explore their mechanisms and effects in the next chapter.

《网络传播学概论》样卷

《网络传播学概论》样卷 一、名词解释(4个×6分=24分) ①、Web2.0 ②、超级链接③、超文本④、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⑤、自媒体⑥、数字鸿沟⑦、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四大定律之一) ⑧、吉尔德定律 参考答案:①、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②、超级链接是指向互联网上其他网页或位置的路径。能让受众由一处跳往另一处,受众权力变大,但也戏剧性地使原本可能相互竞争的两个在线服务之间变得界线模糊,网际的传播因此变得似乎既充满相异性又趋于大同。 ③、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结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连结,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连结所指向的位置。 超文本是多媒介的一个子集,指它有能力使信号成为各种媒介符号属性的综合,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录像等。 超文本能力使互联网同时获得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图片及人际的媒介属性,这是网络内介质泛化的最可感的方面。 ④、URL,英语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缩写)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例如http://https://www.doczj.com/doc/c519062841.html,/domain/HXWZ就是一个典型的URL地址。 它是一种易于理解的字符串,用来识别Internet资源的位置,并包括接受它的协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址,给网际受众以主动性访问的快捷路径。 URL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址,给网际受从以主动性访问的快捷路径。借助于浏览器,我们只要键入URL以访问WWW服务器,既可以访问到世界任一角落,在相异或趋同的境界中进退自如。 ⑤、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一种方式。 泛自媒体定义,涵盖了原来的自媒体概念,在整个范围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展,更符合“自己的媒体”这个顾名思义的解释。比如个人在自己的水杯上印上自己的座右铭或图片,水杯

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网络传播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在当今形势下,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传播媒介。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 1、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A.对 B.错 答案:对 2、人们在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中的共识包括: A.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 B.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 C.认为应当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 D.要方便网友们在网上分享信息 答案: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 3、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 A.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 B.碎片化信息成为主流 C.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D.主角是运营者,而不是网站的用户

答案: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4、人们更多的是记住信息存储的位置,而不是信息本身,这也被称为 A.谷歌效应 B.马太效应 C.茧房效应 D.木桶效应 答案:谷歌效应 5、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激活的()网络的规模 A.大众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 答案:人际传播 6、WEB2.0时代的特征是: A.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 B.关系成为传播渠道 C.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 D.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答案: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关系成为传播渠道,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7、媒介融合包括: A.技术融合

B.业务融合 C.平台与市场融合 D.机构融合 E:产业融合 答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与市场融合,机构融合,产业融合 8、场景变量指的是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特定需求,以及相关行为方式 A.对 B.错 答案:对 9、万物互联时代,新闻生产空间从“媒体空间”向“现场空间”的迁移,这带来了哪些现象() A.原生态直播 B.自媒体直播 C.卷入式体验 D.专业性传播 答案:原生态直播,自媒体直播,卷入式体验 10、智能化媒体的技术基础包括: A.语音交互技术 B.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 C.面部识别交互技术 D.视线交互技术 E:3D打印技术 答案:语音交互技术,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面部识别交互技术,视线交互技术

网络传播概论2021年10月真题006381

网络传播概论2021年10月真题006381 1.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 自我传播 B. 狭义的人际传播 C. 群体传播 D. 广义的人际传播 2. 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 人际传播 B. 群体传播 C. 组织传播 D. 大众传播 3. 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 实地调查法 B. 内容分析法 C. 控制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4. “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拉扎斯菲尔德 D. 霍夫兰 5. 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A. 德福勒模式 B. 申农一韦弗模式 C. 马莱茨克模式 D. 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 6. 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A. 噪音 B. 信号 C. 反馈 D. 信道 7. “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A. 合理性原则 B. 艺术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准确性原则

8. 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 制定分类标准 B. 实施统计分析 C. 确定分析单元 D. 抽取分析样本 9. 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 有 A. 信息功能 B. 文化功能 C. 娱乐功能 D. 协调功能 10. 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艮女) A. 娱乐功能 B. 信息功能 C. 动员功能 D. 整合功能 11.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A. “天赋人权”

网络传播概论_彭兰_2014.10.17

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第一节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 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Web2.0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体系中来. 目前,Web2.0技术包括RSS、博客、维客、SNS、微博等。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突出网络信息生产中普通网民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应用方式使网民之间产生更加紧密和牢固的关系. 关于Web2。0的共识之一:以人为中心 关于Web2.0的共识之二:用户参与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生态”建设 Web2.0试图把Web1.0时代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虽然Web2。0也强调内容的生产,但是,内容生产的主体已经由专业网站拓展为个体,从专业组织的制度化的、组织把关式的生产,拓展为更多“自媒体”的随机的、自我把关式的生产。个体内容生产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 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走向 一、以“个人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网络”的互联网 以Web2。0的相关技术作为依托,用户可以再一个平台上集成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生活和工作的个人门户,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形成,人们的社会关系在整个传播中的“基础设施",信息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流动. 二、作为公民新闻平台的互联网 1。公民新闻延伸了专业媒体的触角,使之触及以往专业媒体不能触及的社会各个角落。 2.公民新闻的碎片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 3.用户全程、多点直播增强了受众在新闻中的“卷入程度”. 4.全民投票的信息筛选机制挑战了专业媒体人的“把关人"地位. 5.推动专业媒体角色向两个方向发展:专业媒体作为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坐标;专业媒体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三、作为媒介融合中枢的互联网 1。技术融合:信息的采集、制作与发布 2.业务融合:融合性新闻、媒体合作互动、融合性产品 3.平台融合:媒体发布平台的融合,先合后分 4.市场融合:业务融合和平台融合的结果,Zaker 5。机构融合:最高层次,体制性条件 四、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移动化是未来网络传播乃至整个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发展到极致,那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传播。手机网和互联网之间的界限也会因此而模糊。这是由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化的终端所导致的。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 .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考试题型 1.填空题 2.名词解释3简答题 4.论述题 5.综合应用题 一、名词解释 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是全球性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通过TCP和IP协议把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网相互连接,以便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是互联网的一种友好的界面,使用者可以利用浏览器,通过和跳转随心所欲地阅读、聆听、观看、打印和保存自己得到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和文档。 阿帕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 互联网定律: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和迈特卡尔定律。其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了。 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精神在终极追求上是自由、共享的精神,在过程的表现上是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即万维网 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NIC)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 ICP:网络内容服务商英文为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简写为ICP,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ISP: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ATM:ATM是一种异步传输模式。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是一个数字网络国际标准,是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系统。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是一种通信协议,它允许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文档从Web 服务器传送到Web 浏览器。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 门户: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搜索引擎(全文、目录、元搜索、垂直搜索):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搜索引擎包括全文索引、目录索引、元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集合式搜索引擎、门户搜索引擎与免费列表等。 网络伦理:网络伦理是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网络伦理原则有三条:无害原则、共享原则、自主原则。 网络恶搞:"网络恶搞”作为一种网络大众消费文化现象,它风行一时,在网络上呈现出一种全民狂欢的姿态。它颠覆传统,标新立异,用一种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看所谓的传统和经典。 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

网络传播学_习题集(含答案)

《网络传播学》课程习题集 一、多项选择题 1.网络媒体较以往的传统媒体而言特征包括()。 A传播方式的交互性B数字化C多媒体D个性化E超文本 2.魔弹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 A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B认为大众媒介力量有限 C受众与大众媒介地位相当 D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E认为大众媒介力量巨大 3.人类的传播活动大体上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A口头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 D电子传播时代E网络传播时代 4. CMC作为新型传播手段。它有哪些特点() A、从传播模式看,它既然实现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可实现大众传播。 B、从传播方式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一对一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的一对多、多对多传播。 C、从传播内容看,它既可以传播文本信息,也可以传播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 D、从传播媒介看,互联网是CMC传播的基础,CMC不能离开Internet而单独存在。 E、从传播的实效性上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同步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异步传播。 5.系统模式理论是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来的。他的主要观点是()。 A、大众传播过程一般不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大众传播过程是各种社会力量、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C、传播的主要因素如传播者、接受者、媒介与信息,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 D、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双向的信息传播。 E、整个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系统。 6.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网络传播者分为()。 A、职业的网络传播者 B、普通的网络传播者 C、专门的网络传播者 D、技术型网络传播者 E、非技术性网络传播者 7.网络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包括()。 A、独处心理 B、隐蔽心理 C、匿名心理 D、角色扮演心理 E、共享心理 8.网络传播模式的多种传播类型结合的特点体现在()的结合。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网络传播概论》思考题-整合版

思考题 第一节 1. 依据个人经验和体会,谈谈你对网络传播作用的认识。 2. 互联网为何能够在1980年代迅速发展壮大? 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1983年,阿帕网分为ARPAnet 和MILnet;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成了连接 开放精神:各大学科研单位的网络,并接入ARPAnet; 用户需求 3.Web2.0的趋势下,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具有什么特点? 控制权强;受众相对不确定;有一定的互动性 第二节 4.网站传播有何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控制权强;受众相对不确定;有一定的互动性; 5.通过一个与即时通讯工具相关的网络事件,分析其传播特点与社会影响。 MSN红心签名活动:MSN中国发起“我爱奥运”MSN签名活动,通过MSN聊天工具这一遍布全球的即时聊天工具传递全球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奥运的支持,对2008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的祝愿。 体现出结构特点:多对多和社会性网络特点:强联系,弱纽带 影响:舆论表达:舆论放大器;扩散迅速。实现了广泛的社会 动员。 6.搜索引擎在研究和应用中,都有哪些价值? 研究:搜索行为是人们意愿与需求的一种自然流露,它甚至比某些调查更客观更真实,更能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与运行规律。搜索引擎的后台数据可以体现分散的个体行为累积的社会结果。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反映不同信息受人们关注的程度,从而为受众研究、市场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媒体受众分析 消费市场分析 社会发展动态分析 应用:搜索引擎在营销中的应用 存在层:被搜索引擎收录 表现层: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 关注层:增加用户的点击率 转化层:将浏览者转化为顾客 两种主要应用方式 搜索引擎优化(SEO):通过网页设计等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搜索引擎自然检索 结果中获得更好的排名位置。 搜索引擎广告:竞价排名;固定排名;关键词赞助商广告;地址栏搜索广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