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王清任的瘀血理论特点及活血化瘀法的现代临床应用

浅谈王清任的瘀血理论特点及活血化瘀法的现代临床应用

医林改错二卷。上卷以“亲自改正脏腑图”为核心,对古代脏腑图中的一些错误作了澄清和纠正;下卷记载了王氏临床辨治中风瘫痪痹证痘疹介绍活血化瘀的经验

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

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

?对于气血之病,王氏则又特别强调气虚和血瘀为致病之源。

?强调临证治病之关键在于调理气血

治疗经验

学术重点。瘀血证治分部论治瘀证

中风论治气虚致中

一)瘀血证治

1瘀血之因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血停留而为瘀

实邪气所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瘟毒)则煎熬成块

2瘀血之症显而易见血瘀之症

血瘀杂症通窍活血汤所治的头面、四肢及周围血管瘀血证;血府逐瘀汤所治心胸以上之证;膈下逐瘀汤所治肚腹之瘀血证;少腹逐瘀汤所治之月经紊乱、经色改变、痛经、崩漏、小产等;身痛逐瘀汤所治久痹等;颠狂梦醒汤所治之哭笑不休,骂詈不避亲疏等证;

瘀血证治

逐淤法虽早在《内经》、《伤寒论》中就己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血实,宜决之。”张仲景用桃核承气汤治下焦蓄血证等,但过于简略;《医林改错》载有33方,其25方中,有活血化瘀药者22方,有黄芪者11方,两者兼有者8方。

瘀血之治

(1) 行气活血化瘀方: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2) 补气活血化瘀方补阳还五汤;止泻调中汤助阳止痒汤

(3) 解毒活血化瘀方解毒活血汤通经逐瘀汤

4) 回阳救脱活血化瘀方:急救回阳汤

五逐瘀汤方剂歌诀

血府逐瘀用桃红,四物再加牛桔梗;

柴胡枳壳与甘草,专治胸中血瘀症。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茴香与干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

五灵桃红没药入,黄芪苍柏量加减。

活血化瘀学术流派

及其研究进展

自王清任之后,研究血瘀和活血化瘀的医学不断出现并形成队伍,表明在中医学术研究中,从王清任起至今,已形成了活血化瘀学术流派

如清代名医唐宗海,在《血证论·卷五》中,立“血瘀”专论,并直接沿用了王清任所创制的“通窍活血汤”、“血瘀逐瘀汤”等治其所论三焦血瘀诸证。并在书中推崇“王清任极言瘀血之证最详” , “惟治瘀血最长(卷七) 。”

2004年12月29日,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在北京揭晓:“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种病可归入血瘀证范畴(1)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类脉管炎等

?神经精神系统:脑中风,脑外伤,慢性头痛,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再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粘血症等?消化系统:溃疡病,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免疫系统:硬皮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多种病可归入血瘀证范畴(2

–代谢系统: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血管并发症等

–结缔组织系统:灼伤及外伤性皮肤瘢痕,角膜瘢痕等

–妇产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儿科:新生儿硬肿症,肝炎及紫癜等

–皮肤科:红斑结节类病,色素沉着性病,酒糟鼻

–眼科:视网膜血管阻塞病,眼部免疫病及退行性病

–口腔及耳鼻喉科:三叉神经痛,突发性聋等

–骨科:骨折等

–外科:部分急腹症等

–肿瘤科:血管瘤,肝癌等

–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等

活血化瘀法现代临床应用概况

活血化瘀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

中医可将其归为“瘀血”、“癥瘕”等范畴。活血化瘀方药具有调节载脂蛋白代谢;影响一氧化氮释放;保护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提高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血小板功能,调节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 的平衡;调节AS 相关的活性多肪及基因的表达等作用。

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

活血化瘀法在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其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抗突变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能减弱血小板凝集,可以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粘附、聚集,从而减少转移;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能影响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以改善瘤组织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放化疗敏感性;能提高抗体、补体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可抑制纤维母细胞亢进的胶原合成作用,预防或减少放疗引起的组织纤维化。

活血化瘀法治疗眼科疾病

活血化瘀法治疗眼病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此后,特别是近10 年来,活血化瘀研究愈来愈深入,为西医治疗较棘手的眼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法在眼科的运用不仅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且常在本法的基础上根据辨证适当配伍,广泛运用于眼

科炎症、挫伤、玻璃体混浊、视神经疾病,特别是对眼科血证有明显效果,如视网膜静脉阻塞、静脉周围炎等。

活血化瘀法治疗闭经

临床上常以活血化瘀法配合他法进行治疗。其中化瘀扶正法适用于思虑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失血,冲任血少,血海空虚所致的闭经;化瘀祛痰法适用于脾虚失运,血痰壅遏冲任,闭塞胞宫所致的闭经;化瘀散结法适用于肝郁气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冲任受损所致的闭经;化瘀养阴法适用于素体阴虚,过食辛辣,房事不节,耗伤津液,胞宫虚损所致的闭经;化瘀解毒法适用于起居不慎,月事不洁,邪毒入侵,日久成瘀,瘀毒壅阻胞宫所致的闭经。

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淤血的原因 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使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淤血。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常见于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分支多,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二尖瓣瓣膜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可造成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引起体循环淤血。(二)淤血的病理变化肉眼: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淤血脏器呈暗红色。代谢:静脉淤血时,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使体表淤血处温度降低;淤血的组织相对缺氧,代谢机能减弱。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 (三)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肉眼表现为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光镜下急性肺淤血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慢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水肿、肺出血,并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长期慢性

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肺淤血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发绀及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 2.肝淤血主要见于右心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小叶中央可见肝细胞萎缩、坏死。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为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光镜下可见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和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四)淤血对机体的影响①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③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脏器硬化;④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肝硬变时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壁浅静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曲张。

关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

关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 发表者:赵东奇 原著孝长山整理凌云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的治疗八法中,属于下法和消法的范畴,此法是下法和消法之中的一种类型,而为瘀血蓄积而设者。临床上以荣血离经,坯以留止,络脉瘀滞,血行不畅为病理特点的一切疾病。在诊疗过程中,皆可应用本法治疗。现在医学用于冠心病、脑血管栓塞、紫癜、子宫外孕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早在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下法(攻下瘀血)的记载。《灵枢·水胀》篇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坯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这是关于治血祛瘀法的最早记载。并且指出了病因是由于寒气客于子门,病理是由于恶血当泻不泻,坯以留止,治法是可导而下。其后,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的血痹虚劳篇更明确地提出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蜇虫丸治之。仲景之意,非大黄蜇虫丸可以缓中补虚,盖因内有干血,阻止精微之输布,饮食不能为肌肤,虚症百出,用大黄蜇虫丸攻去瘀血,则营养自复、气血强壮,疾病自愈。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清代名医王清任,对于瘀血的认识多所发挥,是善于应用活血祛瘀法的专家。他创立了血府逐瘀、少腹逐瘀、膈下逐瘀等五个逐瘀汤,临床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是他一生的心血结晶。他说:"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所制之方,均从实践中来,疗效很高,受到临床医家的推崇。其后,唐容川《血证论》对于失血瘀血诸证加以总结,辩证用药,不偏不倚,极尽方治为集血证之大成者。 我们学习本法,在临床上有较为普遍的意义。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各科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其中尤以妇科为要。妇女主血,由于妇女的生理关系,月水胎产无不关乎血,以其多瘀血流止为患也。如用于妇人少腹痛、徵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瘀血流注、腰腿酸痛等。其他方面尚用于瘀痛、创伤、痈肿、肠痈、虚劳、痹痛、酒糟鼻、暴发火眼、紫印脸、风疹块诸症。曾见一老医,一生专用吴鞠通先生之化徵回生丹。以治妇科瘀血诸病,而名躁一时者。 在临床上,此法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且应用极广,疗效显著,实为医学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泽泻、丹皮、水蛭等治疗;对照组加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中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旦发病,会迅速损害肾脏,并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等,此时肾病已不可逆,可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在我国19%~42.4%的终末期肾病是由DN所致,并有上升的趋势[1]。临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DN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70~39岁,平均年龄(53.38±10.03)岁;病程6~28年,平均病程(10.24±2.8)年。对照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70~40岁,平均年龄(52.29±9.09)岁;病程7~28年,平均病程(10.01±2.9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各项常规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符合DN西医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3)年龄18~70岁;(4)患者表示知情理解,并且同意试验;符合上面所述者,可纳入本试验中。排除标准:(1)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对本试验的药物有过敏反应者;(2)有其它肾脏疾病,如各类肾炎、肾动脉狭窄,泌尿系统严重感染者,尿路阻塞性疾病等病史;(3)患者其它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增加,如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者;(4)有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或有精神障碍和其他疾病者;(5)正在服用与本试验相关的其他中药。 1.2 诊断标准和评分标准

朱丹溪瘀血证治思想初探陈东亮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2月第22卷第2期JETCM.Feb.2013,Vol.22,No.2 ·医籍研析· 朱丹溪系金元四大家之一,毕生孜孜以求,创立滋阴学说蜚声医林,除此之外,尚集各家之长,结合自已的临证经验,在其他方面亦颇有建树。如有关瘀血的理论,虽无专篇,却独具匠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金匮钩玄》、《丹溪心法》及《格致余论》等代表著作中。丹溪从瘀血的角度出发,探讨病因病机,捕捉瘀血证候特点,立法方药论述完备,见解独特,兹试析于下。 1病因病机 丹溪有关瘀血的论述,散在于各篇章中,其认为体 内瘀血不得畅行,易引发诸多疾病,或轻或重,或深或浅,或久或暂。因病因病机及疾病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症状、体征。细研丹溪经典著述,总结体内瘀血存在的原因,或因于气,或因于邪,或因于伤。 1.1因气致瘀朱丹溪非常重视人体之气血关系,认 为“人所以籍以为生者血与气也”;“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血属阴主静,其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气行而血行,气滞则血行不利,从而使血行迟滞,甚则留于体内,阻滞脉络,结成瘀血。另外,经产妇女处于多虚多瘀的生理状态,气虚则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血虚病邪趁机侵入胞宫,经血排出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以及产后恶露排出不畅,均可停积于少腹,形成瘀血。如妇人经水“临行时,腰疼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 1.2因邪致瘀丹溪因邪致瘀的论述更为全面,含括 了寒、热、湿、痰诸邪。其一,寒为阴邪,其性凝滞,客于血脉,使经脉挛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论述尤为精辟,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后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血为极热,热血得冷为阴气所抟,汗浊凝结,滞而不行,宜其先为紫而后为黑色也”。其二,外感风热疫毒,熏蒸于内,侵及营血,热壅血瘀而结成痈,如《格致余论》曰“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甚而化脓”。其三,湿热为患,久则痹阻经络,致血液运行不畅,湿热瘀互结而变生他病。《格 致余论》中有详细病案记载“邻鲍六,年二十余,因患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叫号撼邻,予视之日,此恶血入经络证,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其四,痰瘀互结。朱丹溪从病机上首先提出了“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观点。痰源于津,瘀本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痰瘀同病”,二者实不可分。血因气滞寒凝成瘀,津液受气滞寒凝成痰、受火热煎熬成痰,痰阻血脉,脉道不利,遂而成瘀。如有关肿块,其认为“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又如“停痰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1.3因伤致瘀《内经》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说 明外伤是产生瘀血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金刃跌仆等外伤,使经脉肌肤断伤,营卫气血不能循经脉而运行,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朱丹溪亦明确指出“如颠仆损伤而腹痛者,乃是瘀血”。 2治法方药 2.1养血活血 朱丹溪对于瘀血的治疗,已有了相对 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其中最善应用四物汤。该方始载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用治外伤瘀血作痛,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治妇人诸疾。方由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4味药组成,为补血、养血经典方剂。方中熟地黄长于补肾填精,滋养阴血,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当归为养血调经要药,兼具活血作用,为臣药。佐以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4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丹溪推广其用,治疗多种内伤杂病屡获奇效,如加桃仁、红花、牛膝等治疗痛风;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治疗中风;加桃仁、红花、川芎、香附等治疗胁痛。另外,辨治中若遇气弱者加黄芪;痰瘀交阻兼郁热者,加枳壳、茯苓、通草、陈皮、牛膝、黄芩等;气滞者,四物汤加香附、木香。凡此之属,不胜枚举,用则必有据可凭,有理可循,加减变化,机圆法活。 2.2痰瘀同治朱丹溪明确提出“痰瘀同治”的理论, 治痰治瘀,有先有后,有主有辅,治痰不忘化瘀,活血不 朱丹溪瘀血证治思想初探 陈东亮 杨克雅△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 (2013)02-0264-02 【关键词】 朱丹溪 瘀血 △通信作者 (下转第266页) 264··

血瘀证研究进展_郭强中

第14卷 第8期 2012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 ol. 14 No. 8 Aug .,2012 血瘀证主要是指各类致瘀因素,如气滞、气虚、痰凝、寒凝、血热和外伤等,导致血行不畅、脉道壅塞而引起的病证,临床表现上以舌黯、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曲张、唇痿色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痛处固定不移、脉涩等为特征。 1 血瘀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血瘀理论发源于《内经》,经历代不断丰富和发展,至清代形成一门独立、成熟并且系统的学说,再经民国阶段的完善,以及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血瘀理论已经成为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结合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由该理论衍生的活血化瘀治法也在不断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并由此开发出一系列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1.1 血瘀理论的形成阶段 《内经》并无“血瘀证”之称,也没有“血瘀”或 “瘀血”的提法[1] , 其散在提及的“血脉凝泣”(《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血”(《素问?调经》)、“血凝泣”(《素问?调经论》)以及“脉不通”(《素问?举痛论》)可看作是血瘀理论的雏形,书中对于上述所提及的各类术语进行了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的详尽论述,堪称是血瘀理论的起源与根基。 《内经》对血瘀证的形成原因概括为两大类[2],一类是外因,即由六淫所致,其中又以风、寒二邪为甚;另一类是内因,主要包括内伤情志(如“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久病血衰(如“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以及跌扑闪挫(如 血瘀证研究进展 郭强中,李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摘 要: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 一。在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热、外伤等致瘀因素作用下,血瘀证患者会产生血液及血管两方面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仿照病因病机造模和重复病理过程造模两种,但能够全面体现血瘀证四诊要点的复合模型暂时还未出现。舌诊是血瘀证诊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舌色、舌苔、舌质、舌下络脉等领域,但评价标准和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关键词:血瘀证;进展;病理机制;动物模型;肿瘤;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08- 0045- 06 收稿日期:2012-0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3288)作者简介:郭强中(1980-),男,江西九江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讯作者:李云英(1958-),女,广东高州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咽喉嗓音疾病。 E-mail :docliyunying@https://www.doczj.com/doc/9916769102.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GUO Qiang-zhong,LI Yun-ying (The Otolaryngology Department of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 Blood stasis theory originated from the classic 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 The research on blood stasis syndrome (BSS) has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area i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tagnation of Qi,Deficiency of Qi,Condensation of phlegm,Yang deficiency,blood heat and trauma,which will rous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blood and vessels,ar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BSS. These changes are the basis for tumor development and migration. Using herb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is the way of TCM treating tumors and carcinoma. The methods for building animal models of BSS include imitating the etiology and repeating pathological process. Up to now,the composite model embodied all-round four major diagnostic methods points of BSS has still not been found. Tongue diagnosis is the core link for BSS final diagnose,the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lor of tongue,the tongue coating,body of tongue,sublingual collaterals and other parts,but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these research are still in exploration. Key words : blood stasis syndrome ;research progress ;pathological mechanism ;animal model ;tumor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病理生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掌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熟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 了解:发展简史 思考题: 1、病理学的任务?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化生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原因与发生机制 二、形态学变化 (一)变性 1、细胞水肿 2、脂肪沉积/脂肪变性 3、玻璃样变/透明变性 4、粘液样变性 5、淀粉样变 6、病理性色素沉积 7、病理性钙化: (二)细胞坏死 (三)凋亡 目的要求: 掌握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类型、各类损伤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及结局;坏死的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凋亡概念、与坏死的区别。 熟悉:了解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 了解:病理性色素沉积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萎缩、化生3、变性、坏死、坏疽、机化 2、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再生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 第三节肉芽组织、疤痕组织 第四节创伤愈合 掌握:创伤修复的基本概念、再生的类型、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熟悉:创伤愈合过程 了解:各种组织再生过程 思考题: 1、简述细胞再生能力分类及两种再生类型的主要特点 2、简述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1、概念: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器官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2、原因: 3、病变及后果: 4、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第二节出血 第三节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强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与结构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一)阻塞血管 (二)栓塞 (三)心瓣膜变形 (四)出血和休克 第四节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后果 (一)血栓栓塞 (二)脂肪栓塞 (三)气体栓塞 (四)羊水栓塞 (五)其他栓塞 第五节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类型与形态 (一)贫血性梗死 (二)出血性梗死 三、梗死的结局 掌握:静脉性充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 静脉性充血的原因、后果、慢性肝淤血及慢性肺淤血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血栓形成原因、机制、过程、形态、结局、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淤血 2. 血栓形成 3. 栓塞 4. 梗死 二、思考题: 1.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2. 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什么样的器官?

浅论瘀血证治

诊。患者1月前因不慎感冒后开始出现咽痛,咳嗽,咯黄痰,自服先锋Ⅳ等抗菌素后,咽痛好转,但仍咽痒咳嗽,以夜间为甚,痰粘难咯出,口干,夜寐欠安,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咽红,充血(+),咽后壁有滤泡。诊为咳嗽,证属风热化燥。治以祛风润燥,养阴润肺。方用桑杏汤合玄麦桔甘汤加减:桑叶10g,北杏15g,北沙参15g,浙贝15g,桔梗10g,玄参15g,麦冬15g,枇杷叶15g,僵蚕10g,薄荷6g(后下)、瓜蒌皮15g,甘草5g。服药4剂后,咳嗽减半,已无夜间咳嗽,但时有咽痒而咳,上方加用川芎10g,橘红5g,继服4剂而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738~744 [2]韩军,陈莉萍,钟碧玲.炎琥宁治疗成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8,3(3):48 [3]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2 [4]Song J M,K wang-Hee,Seong B LAntiviral effect of cate2 chins in green tea on influenza virus[J].Antiviral Research,2005,68: 66~74 (收稿日期 2010-05-11) 浅论瘀血证治 陈 林 陈氏中西医诊所(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本文在论述瘀血病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瘀血的证候、诊断与治法,并举典型病案以资参考。 关键词:瘀血 病因 病理 证候 诊断 治法 中图分类号:R25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2010)09-0033-02 1 瘀血的病因病理 凡血行不畅和迟缓,或离经之血滞而不行留于脏腑、经络、躯体之内者统称瘀血[1]。瘀血可由寒邪、热邪、外伤、失血、气滞、气虚等病因所造成, 。若瘀血形成又可壅塞气机,阻碍气之运行和新血的生长,而变生诸病。如瘀滞结而成积,则为血癥血臌。 瘀血形成的病机,关键在于血滞而不畅或留而不行。先哲有言:“流水不腐”,如果人体血液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则健康无病,即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若血流行受阻或离经之血留于体内,则形成瘀血,引起人体发生种种病变。跌仆堕坠,努力负重,以致恶血内留;忿怒气逆,以致气滞血瘀;妇女经闭,产妇胞衣不下,恶露不行等,皆为“因病致瘀”。凡血行不畅而导致血瘀血内停。阴遏气机,则为肿胀疼痛;瘀滞结而成积,则为血癥血臌;若因内有干血,以致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变生骨蒸劳瘵,出现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症,都属“因瘀致病”;瘀血化热,以致肌肉腐坏,则为脓液。综上所述说明瘀血可由各种因素造成。 2 瘀血的五脏证候及诊断要点 五脏见证:瘀血在肺,可导致喘咳气短,胸满顽痰,饮水即呛,胸不任重物,鼻赤,胸痛等。瘀血在心,可导致心悸、不眠、心痛、健忘、心烦、善怒、谵语、发狂、甚则神志昏迷。外症可见头发脱落,各种色见青紫的症状,以及舌有瘀点瘀斑,脉象沉涩或弦等症。瘀血在脾,可见皮下紫斑,大便下血,瘀血发黄而小便自利,烦渴呕吐,肢节痹痛,食少体倦、呃逆、痞块、疳疾等症。瘀血在肝,可导致血癥血臌,胁肋刺痛,急躁多怒,少腹胀满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瘀血在肾,可导致耳聋、耳鸣、干血痨,潮热盗汗等症。 此外,瘀血在六腑还可引起发热、头痛、脑溢血、半身不遂、间证、胃出血等等,总之各宜随证辨证。 诊断要点:刺痛不移;色见青紫;血癥血臌;脉象沉涩或细弦,舌上有紫色的瘀点或瘀斑;瘀血证中的蓄血,由于病变暴急,留滞之血甚多,故常常引起各种神志症状。 根据以上诊断要点,结合证候与病史、治疗经过,以及全身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便可作出是否患有瘀血的判断。 3 瘀血的治疗 瘀血总的治疗原则:凡“因病致瘀”者,当以治病为主;若“因瘀致病”者,则以祛瘀为主。现分为治瘀血诸法、治瘀血诸方、治瘀血诸药三个方面来叙述。 通畅血行、祛除瘀滞的方法,称为祛瘀法或称 ? 3 3 ? 2010年第28卷第9期Vol128,No19,2010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M edicine

病理学理论指导: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淤血的原因 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使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淤血。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常见于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分支多,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二尖瓣瓣膜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可造成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引起体循环淤血。 (二)淤血的病理变化 肉眼: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淤血脏器呈暗红色。 代谢:静脉淤血时,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使体表淤血处温度降低;淤血的组织相对缺氧,代谢机能减弱。 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 (三)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肉眼表现为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光镜下急性肺淤血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慢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水肿、肺出血,并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肺淤血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发绀及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 2.肝淤血主要见于右心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小叶中央可见肝细胞萎缩、坏死。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为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光镜下可见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和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四)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①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 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 ③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脏器硬化; ④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肝硬变时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壁浅静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曲张。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25T16:10:15.7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高宇 [导读]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降低血脂水平。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海拉尔 021000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与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加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降低血脂水平。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冠心病;心绞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5~80岁,平均56岁;病程2年以内20例,2~5年38例,5年以上42例。西医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稳定性心绞痛55例,合并高脂血症48例,高血压52例,心率失常23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7年国际心脏学会和WTO制定的CAD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1-1)。临床上选择主证、舌象、脉象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服用自拟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方:黄芪3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当归15g、熟地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15g、远志15g、甘草15g。兼胸阳不振加桂枝,兼痰浊加瓜蒌、半夏,气滞加木香、郁金。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4天为1疗程,,14天后统计结果。 1.4 观察指标 安全性指标有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疗效性指标有主证、心电图等。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正常心电图;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下降缺血性ST段回升≥0.05mV;无效:症状及心电图未见改善。 2.2 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 3.体会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病机多为淤血阻滞心脉。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气阴两虚者居多,由于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阴虚脉络不利,共同导致瘀血阻滞。临床症状多见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倦怠乏力,动则加重,脉沉细,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熟地当归养阴;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现代药理表明::能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减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黏度。全方合用起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作用,能减少毛细血管内皮损伤,保护内皮功能,并有扩血管,改善冠脉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从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程度及降低血脂的有效率来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2]王建华.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及新认识[J].中国全科医学,2005,8(4):301 [3]李光伟.对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治疗的思考[J].内分泌学分册,2004,24(4):271-773 [4]神安国外医学煌,潘正星,欧阳远鹏.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2013,11(4):507-508. [5]王新有.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IL-18、hs-CRP的相关性探讨[J].广西中医药,2008,31(4):14-15.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活血化瘀;黄疸;综述 黄疸是以面、目、肌肤熏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疾患。黄疸多因湿而致。或因肝胆湿热引起阳黄,或因寒湿阻滞引发阴黄。治疗大多从湿论治。但瘀热发黄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和重视,笔者现总结近年来活血化瘀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1 中医对黄疸及肝炎的认识 黄疸一症,《内经》首发其端,仲景继之,论证极为精深,立方尤为明确。自唐宋至明清,名医辈出,论治綦繁,而其主旨,未尝逾越仲景范畴。前贤对黄疸有阴黄和阳黄之分。阴黄临床所见,宜以调补心、脾、肾为治;阳黄《内经》归之为肝胆脾湿热。《金匮要略》云“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证治准绳》主张“大法宜利小便,除湿热”。因此,清利湿热为后世医家治黄之大法。汪氏[1]总结了1960-1975年所收治的大宗病例,发现大部分黄疸病例在临床上具有病程长、血瘀重、里热盛三大特征,并认为黄疸持久不退或加深的病因病机即为此三大特征所致。 肝炎尤其慢性肝炎常见的血瘀证候有:①肝区或两胁疼痛(隐痛

或刺痛);②肝脾肿大或有压痛;③血管异常,有毛细血管扩张症,如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④有鼻、齿衄、呕血、黑便,皮肤瘀点瘀斑等;⑤舌质紫黯或瘀点,脉涩或结代无脉;⑥其它依据,有肌肤甲错、月经紊乱(如经多、经少、闭经、痛经等)、低热等,均为血瘀的依据。以上血瘀证候贯穿于慢性肝炎病理过程中。可见,血瘀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中医血瘀证包括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及微循环障碍,这与慢性肝炎的病理特征相吻合[2-3]。 2 中医对活血化瘀的认识 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血不归经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古代中医文献称之为“蓄血”、“宿血”、“干血”、“死血”、“恶血”、“毒血”及“败血”等。血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大凡气滞血瘀或瘀滞不畅之血为狭义的血瘀;而污秽有毒之血为广义的血瘀。 肝为风木之脏,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使调达舒畅,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维持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的重要脏器。在病理状态下,由于湿热、情志、劳倦等多种原因,导致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形成肝病血瘀证。慢性肝病常有黄疸、胁痛、积聚、臌胀等证候,血瘀是这些证候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应结合病因、病位,同时结合瘀血程度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由于瘀血程度有轻有重,治疗用药相应有别。古代文献中有“和血”、“活血”、“散血”、“行血”、“破血”、“逐瘀血”、“主恶血”等不同提法。瘀血较轻,血气不和者,选养血、和血药;瘀血一般,程度居中者,选活血、行血、通瘀药;瘀血较重者,选破血、消瘀、攻坚药[4]。

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1-09T09:57:39.1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9月9期作者:马翠红 [导读]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马翠红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心卫生院;江苏扬州225117) 【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法;2型糖尿病;并发症 2型糖尿病又叫做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者群体更为庞大,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血糖值长期处在高水平的状态,疾病会引发其他重大疾病。研究为了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7例,采用全科医学治疗)。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和12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年龄(68.38±4.39)岁;病程时间2年-11年,平均 (7.38±2.32)岁。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和11例;年龄61岁-76岁,平均年龄(68.55±4.76)岁;病程时间2年-12年,平均(7.67±2.16)岁。2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2型塔尼哦啊并防治指南》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空腹静脉血糖在9- 13mmol/L;(3)糖化血红蛋白在7%-10%。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的患者;(3)合并重大肝肾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治疗,定时为患者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2]。观察组接受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药方:30克生黄芪、20克生地黄、20克太子参、15克丹参、15克天花粉、1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川穹、10克玄参、10克地龙、5克红花、5克全蝎,每天一剂早晚服用[3]。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2)观察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和低血糖。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2组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表示,卡方检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对比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 2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对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数据见表1。 2.2 观察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数据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现阶段的医疗手段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4]。此外,西药服用存在低血糖风险,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胰岛素的使用计量。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疾病主要病位在于肝郁脾胃,阴阳两虚变生他症。益气养阴活血法中,生黄芪具有生阳通血之效、太子参具有生津益气之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之效、生地黄能够降阴生火、川穹具有

6.1 病理学

第一章疾病的概论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相关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 病理状态是指发展极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变发展的后果。 第二节病因学 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各种因素。 疾病的发生条件主要是指那些影响疾病发生的机体内外因素。 能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死亡一般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脑死亡是指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1、生理性萎缩:青春期胸腺开始萎缩,更年期性腺发生萎缩。 2、病理性萎缩:合成代谢小于分解代谢。 ①营养不良性萎缩:(1)全身性萎缩: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 (2)局部性萎缩:局部缺血 ②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脑积水。 ③废用性萎缩:顾着长期固定后,患侧肌肉及骨组织逐渐萎缩 ④内分泌性萎缩: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发的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的萎缩。 ⑤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 病理变化: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和(或)细胞数目减少,黄褐色颗粒(脂褐素)积聚。 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举例)1、代偿性肥大(1)生理状态:骨骼肌增大 (2)病理状态:心急代偿性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1)生理状态:哺乳期的乳腺肥大,妊娠期子宫平滑肌肥大 (2)病理状态:甲状腺素分泌增多而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肥大 三、增生: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举例)1、内分泌增生: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乳腺增生。 2、代偿性增生:低血钙引起甲状旁腺增生。 3、再生性增生: 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过程称化生。 化生常发生于同源的、性质相似的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 1、上皮组织的化生:最常见为鳞状上皮化生(鳞化) 2、间叶组织成分之间的化生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损伤的发生机制 1、细胞膜的破坏是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探讨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3—2015年到该院进行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規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IR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β细胞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能够有效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血糖含量、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具有不错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标签:2型糖尿病;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临床探讨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几率逐渐提高,在慢性代谢疾病当中,糖尿病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1],中国2013年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数量约有9 300万,约占据我国总人口的7.5%。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胰岛素抵抗组织和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漏洞,β细胞的死亡可能引发胰岛功能的损坏,从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具有严重的糖毒性。所以,要对糖尿病及时治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以及二甲双胍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5年到该院进行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平均年龄(55.13±8.94)岁,平均空腹血糖含量为(11.34±1.98)mmoL/L、平均饭后血糖含量为(17.86±5.06)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9.86±2.13)%;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为(54.16±9.04)岁,平均空腹血糖含量为(12.43±0.99)mmoL/L、平均饭后血糖含量为(18.84±5.12)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10.86±1.03)%。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