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与研究-西苑医院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与研究-西苑医院

最全放血疗法适应症

最全放血疗法适应症 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选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刺络”、“划割”等疗法。传说在远古的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放血疗法。那时人们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来治疗疾病。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又根据医疗实践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各有所为”的九针,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如《灵枢-官针篇》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针解篇》亦说:“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内经》缪刺论篇、五邪篇、癫狂篇等,更明确地指出刺络放血可治疗癫狂、头痛、暴痦,热喘、衄血等病证。扁鹊遇到虢国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阳在太子百会穴放血治疗,而使太子苏醒。以后历代都有放血疗法的记载。华佗用放血疗法治疗“卒死”,以出血与否判断预后。到了唐代,宫廷侍医已用放血疗法为皇帝治病。据《新唐书》记载,侍医秦鹤鸣在唐高宗头顶放血,治愈了他的“头眩不能视”之症。宋代有人将放血疗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扩大了放血疗法的影响。金元时期伟大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放血疗法的经验也很多,如治疗目疾、头风等证,他指出“出血者宜太阳,阳明”,“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

至迟在明代,三棱针已分为粗、细针,使针具更为适用。清代医家赵学敏和吴尚先,广泛收集民间疗法,也搜集了一些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和《理瀹骈文》中。近些年来,不断有放血疗法的报道,疗效提高,适应证增多,并已经有专著出版。放血疗法的科学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放血疗法的针具是三棱针或小眉刀。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l0cm,针柄直径约2mm,适用于皮肉丰厚的四肢、躯干放血。细针长5~7cm,针柄直径约1mm,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小眉刀长7~l0cm,刀刃长约lcm,也十分锋利。如临时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瓷器碎片、刮脸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操作方法】 一、消毒放血前,针具要煮沸消毒,医生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局部都要做常规消毒。二、体位根据放血的部位,选取适当的体位。三、放血方法放血有刺络法和划割放血两种。1.刺络法医生一手持针具,若持三棱针,用拇指、食指、中指挟持针柄,指实掌空。若持小眉刀,与持三棱针略有不同。为持稳当,还要用食指第一关节把住刀柄,另一手作捏、按、推、提等辅助动作配合。根据施术部位与治疗需要,可选用下列几种刺法:(1)点刺:这又可分为速刺与缓刺。1)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mm,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如果血或粘液流出不畅,可以在针孔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_王道成

参考文献 [1]林巾孝,张明雪.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特 征、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一线专家问卷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56-957. [2]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 修回日期:2009-08-19 作者简介:王道成(1964-),男,江苏兴化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其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术出版社,1997:109. [3]黄震华,杨菊贤.心理因素与心血管事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 病分册,1997,24(3):22. [4]胡冬梅,王力,陈文,等.应激与环核苷酸和心血管疾病[J].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58. [5]黄承才.情绪与冠心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13(3):148- 151. [6]张典丰,张聿新,张绍艳,等.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综 合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14.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王道成1,2 (1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1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前中西医结合现状是认识存在误区,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今后的发展要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完善中医理论;注重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并进,丰富辨证论治内容;引入循证医学,提高中医科研、临床水平;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现状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4-0625-02 Th e Th ink ing A bou t the Pres en t S it uation and D eve lo pm en t of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 i n ese and W estern M ed icine WAN G D ao-chen g1,2 (11N anjing Un i ver sit y of Chi nese M edicine,N anjing210029,J iangsu,China; 21Yangzhou H o sp ital of T rad itional Chi neseM edicine,Yangzhou225000,J iangsu,China) Abstrac t:The current status o f recogn izi ng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inese and w este rn m ed i c i ne have som e e rrors,s uch as lack o f a perfect theo re tica l bas i s o f i ntegrati on trad iti ona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 syste m s.T he dev elopmen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 eani ng o f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 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 ici ne correctl y in the f u t ure;to estab lish a sound f oun-dati on i n the t heoretica l syste m,to i m prove t he c li n ica l efficacy for the purpose,use m ode rn sc i entifi c t heories to develop t he tra-d itiona l Chinese m edicine t heory;focus on integ rati ng d i sease i dentifica ti on and syndro m e differentiati on and use m acro-and m-i c ro-me t hods,enr i ch the conten t o f T reat ment;i ntroducti ng ev i dence-based m ed ici ne to i m prove the traditiona l Ch i nese m ed-i c i ne research and deve lop t he c li n ica l leve;l tra i n i ng o f h i gh-l eve l talent in t he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i c i ne. K ey word s:i n teg ra tion o f traditiona 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present s i tuati on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和成功经验,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直至今日,中西医结合仍停留在简单的两种医学体系的组合,笔者针对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 1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对中西医结合内涵的理解还存在误区,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没有为/中西医结合0找到一个内涵固定、外延清晰、符合逻辑规则的定义;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不外乎:把懂得一些中医又懂得一些西医的人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中、西药并用,或把教学上中西医课程混合安排,或把/中医西医化0、/中药西药化0称之为中西结合。李今庸[1]指出现在临床上所谓/中西医结合0,实际上是中西医在医疗工作中的合作工作共事,或者是中西医两法治病,实际上就是用中医、西医两者的理论,各自诊断一次疾病,把两者的治疗合在一起。 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由于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均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胚胎期,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一套理论体系,因而不能机械地拿来指导中西医结合工作。 2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 211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 5中西医结合学会章程6中明确把/中西医结合0的含义表述为:/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中国医药学,取中西医药之长,

血瘀证研究进展_郭强中

第14卷 第8期 2012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 ol. 14 No. 8 Aug .,2012 血瘀证主要是指各类致瘀因素,如气滞、气虚、痰凝、寒凝、血热和外伤等,导致血行不畅、脉道壅塞而引起的病证,临床表现上以舌黯、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曲张、唇痿色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痛处固定不移、脉涩等为特征。 1 血瘀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血瘀理论发源于《内经》,经历代不断丰富和发展,至清代形成一门独立、成熟并且系统的学说,再经民国阶段的完善,以及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血瘀理论已经成为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结合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由该理论衍生的活血化瘀治法也在不断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并由此开发出一系列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1.1 血瘀理论的形成阶段 《内经》并无“血瘀证”之称,也没有“血瘀”或 “瘀血”的提法[1] , 其散在提及的“血脉凝泣”(《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血”(《素问?调经》)、“血凝泣”(《素问?调经论》)以及“脉不通”(《素问?举痛论》)可看作是血瘀理论的雏形,书中对于上述所提及的各类术语进行了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的详尽论述,堪称是血瘀理论的起源与根基。 《内经》对血瘀证的形成原因概括为两大类[2],一类是外因,即由六淫所致,其中又以风、寒二邪为甚;另一类是内因,主要包括内伤情志(如“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久病血衰(如“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以及跌扑闪挫(如 血瘀证研究进展 郭强中,李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摘 要: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 一。在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热、外伤等致瘀因素作用下,血瘀证患者会产生血液及血管两方面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仿照病因病机造模和重复病理过程造模两种,但能够全面体现血瘀证四诊要点的复合模型暂时还未出现。舌诊是血瘀证诊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舌色、舌苔、舌质、舌下络脉等领域,但评价标准和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关键词:血瘀证;进展;病理机制;动物模型;肿瘤;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08- 0045- 06 收稿日期:2012-0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3288)作者简介:郭强中(1980-),男,江西九江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讯作者:李云英(1958-),女,广东高州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咽喉嗓音疾病。 E-mail :docliyunying@https://www.doczj.com/doc/aa17825969.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GUO Qiang-zhong,LI Yun-ying (The Otolaryngology Department of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 Blood stasis theory originated from the classic 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 The research on blood stasis syndrome (BSS) has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area i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tagnation of Qi,Deficiency of Qi,Condensation of phlegm,Yang deficiency,blood heat and trauma,which will rous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blood and vessels,ar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BSS. These changes are the basis for tumor development and migration. Using herb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is the way of TCM treating tumors and carcinoma. The methods for building animal models of BSS include imitating the etiology and repeating pathological process. Up to now,the composite model embodied all-round four major diagnostic methods points of BSS has still not been found. Tongue diagnosis is the core link for BSS final diagnose,the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lor of tongue,the tongue coating,body of tongue,sublingual collaterals and other parts,but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these research are still in exploration. Key words : blood stasis syndrome ;research progress ;pathological mechanism ;animal model ;tumor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2011-06-11 09:32:11|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转载自古本堂绿疗馆《祁三针针灸》 一、四神针 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 1寸。 二、智三针 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 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 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 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 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放血疗法(绝妙经验方)

放血疗法我一直在用 见效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 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也叫放血疗法。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一般刺血后再拨罐。如恕张的血管,则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 刺血手法 一、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二、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 刺血后的反应 一、 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二、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 一、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二、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 一、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二、严重的心脏病。 三、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四、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五、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六、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 一、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二、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三、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四、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从出血看病法 一、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 二、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临床经验 教材中的刺血经验都是非常有效的,必须认真研读运用。以下这些经验同样效果好。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2019年北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 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中医学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最长、規模最大的集教学和科研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学院,其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创建于1956年。自创办之日至今,许多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国医泰斗在此执掌教席,经过60余年的学术积淀,学院优秀师资丰厚、教学基地完善、专业设置合理、重点学科繁多、国际交流频繁、科研成果显著,为国家和社会培了一大批功底深厚、学验俱丰的国医大师与国医精英。 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175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72人。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78人。学院下设17个教研室,7个研究中心(所)、2个实验中心。学院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2人,首都国医名师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院建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4个、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12个。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院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土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各有12个。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为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两个学科在全国排名均是第一。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局级重点学科和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北京市科委重点实验室2个,科研基地3个。校级创新团队11个。近5年,中医学院师生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98篇,其中SC论文274篇,核心期论文1824篇。近10年,中医学院教师共获得各级科研奖励71顶,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

中西医结合妇科方剂证型

中西医结合妇科方剂证型 中西医结合妇科证型方剂 ①妊娠病 1、妊娠剧吐(恶阻)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诊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停经40天左右剧烈呕吐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子汤 肝胃不和证——橘皮竹茹汤 痰湿阻滞证——小半夏加茯苓汤 气阴两亏证——生脉散合增液汤 2、流产(胎动不安,可安胎) 先兆流产肾虚——寿胎丸 气血虚弱——胎元饮 血热证——保阴煎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外伤——圣愈汤 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排出胚胎) 胎动欲堕——脱花煎 胎堕不全——生化汤 血虚气脱——人参黄芪汤 习惯性流产肾气亏虚证——补肾固冲汤 气血虚弱证——泰山磐石散

阴虚血热证——加减一阴煎 流产感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3、异位妊娠(妊娠腹痛,癥瘕)输卵管妊娠最多见 诊断:停经史,一侧下腹隐痛或胀痛,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破裂,突感一侧下腹撕裂样疼痛。 未破损型——宫外孕二号方 已破损型休克型——生脉散合宫外孕一号方 不稳定型——宫外孕一号方 包块型——宫外孕二号方 4、早产(小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者。 孕晚期,未足月前出现腰酸腹痛,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为主证 肾虚——补肾安胎饮 气血虚弱——胎元饮 血热——保阴煎 跌扑损伤——加味圣愈汤 5、妊娠期高血压(子肿) 诊断: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伴蛋白尿,水肿,少尿 脾虚——白术散 肾虚——真武汤 气滞——正气天香散 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

脾虚肝旺——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风内动——羚角钩藤汤 痰火上扰——牛黄清心丸、 6、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 诊断:妊娠中晚期胎儿存活,生长明显小于妊娠月份 肾气亏虚证——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 气血虚弱证——胎元饮合寿胎丸 阴虚内热证——保阴煎 胞宫虚寒证——长胎白术丸 7、母儿血型不合 湿热内蕴证——茵陈二黄汤 热毒——茵陈寄生汤 淤热——二丹茜草汤 ②妊娠合并病 1、心脏病(妊娠32-34周心脏负担高峰)心气虚——养心汤 心血虚——归脾汤 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2、急性病毒性肝炎 湿热蕴结证——茵陈蒿汤 湿邪困脾证——胃苓汤

关于放血疗法

关于方血疗法(静脉切开术) 第1017条放血疗法是一种一般的排泄法。它排出血管中过量的液体。 第1018条一般适应症。放血疗法仅应用于:(1)当血液过量而导致的疾病即将发生;(2)当疾病已经出现。在这两种情形下使用的目的在于移走过量的血液,排泄掉不健康的血液或消除过量及不健康的血液。 移走过量的血液有如下情形;出期的坐骨神经痛,(足部的)痛风或由于不正常血液导致的一切关节性疾病;在变稀薄的肺脏中血管破裂所引致的溶血的危险,随后过量的血液会使血管易于泄漏;频临于癫痫、中风发作、出血过多导致的忧郁症、咽扁桃体炎、内部炎性肿块、“热性”眼炎、一般性的出血但现在未出血有痔疮的人;妇女月经不调,提示需要实施静脉切开术,因为其经血常常失去正常颜色而呈现暗淡,或呈绿色。那些遭受内部器官热性配属的虚弱的人(这些情况下最好在春天放血)。 在严重冲撞及跌伤的病例中,由于担心炎症肿块的发展而进行放血(因为这可能使摔伤肿胀的部位在化脓之前有胀破的风险),并不十分必要,而且伤口局部也没有充足的血液。 也要记住,当所担心的疾病尚未降临到病人身上时,放血更安全在疾病的初期阶段必须避免放血,因为它会使周身的体液稀薄,是他们在整个身体内散开,并与健康的血液混合起来。有时静脉切开术没能移走期待的东西,就不得不重复施以放血,这也会使人虚弱。对于一段度过了化脓阶段,已经过了最初阶段及疾病的极期,应实施放血法,除非有禁忌症。 在过量出汗的情形下,放血术是必须的。 第1019条(放血法之)禁忌症。 (1)年龄:禁止在14岁之前或70岁之后放血。年轻人应当从小量抽血逐步引入到正式的放血 (2)体格:那些十分消瘦的人;那些十分肥胖的人;那些肌肉松弛的人;那些肤色白或者黄的人;那些经常生病的人;在青少年老年人中,假如他们肌肉结实,血管充盈,脸色非常红润,也可当做例外处理。 (3)生理状态:下列情况是(严格的)禁忌症:(i)充满血液的状态;胃脏中满是食物;肠道满是粪便:令人作呕的饱胀感状态:幽门的敏感状态或括约肌的虚弱状态。解释一下原因:若胃饱胀,静脉切开的效果是将把不完全消化的物质引入静脉而取代经脉中损失的血。若肠部满是粪便,肠道的静脉会从粪便中吸收腐败物质。前一种情况你要等到食物传导下去;第二种情况肠道应用润滑剂灌肠清空。在令人作呕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最全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最全版) 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国际上有关内异症的诊治指南有150余种之多。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发布了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多以该指南为临床诊疗的依据。然而该指南没有对中医药治疗形成推荐意见。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内异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然而目前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异症的方法众多,无统一规范,基层医生无所适从。临床实践需要基于中国高质量证据、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指导。虽然在1991年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但该标准距今已28年,内容已无法指导目前临床诊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内异症学组按照国内、外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团队,制订本《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

治指南》,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以促进临床规范地进行内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指南制定的方法 2.1 指南制定的原则 本指南的设计与制订步骤参考2013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并参考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 Ⅱ)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参考2018年法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法国国家卫生管理局(College National des Gynecologues et Obstetriciens Francais/Haute Autorite de Sante,CNGOF/HAS)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CNGOF/HAS《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解读、《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199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医妇科学》制定。本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发起和负责制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通过立项审查程序准予立项,由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证型

中西医结合内科 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 一呼吸系统疾病 热闭心神――清营汤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 中医病因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实证: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 四、肺结核(肺痨)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涉及心肝。 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 阴虚为主,导致气阴两虚,甚至阴损及阳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阴亏损――月华丸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阴虚火旺――百合固金汤事秦艽鳖甲散 寒饮伏肺――小青龙汤 气阴耗伤――保真汤 虚证:肺气虚――补肺汤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肺积,息贲)病位在肺,晚期波及它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脏,正虚为本,阴虚,气阴两虚多,实则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关系密切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宿根:痰伏于肺 痰湿毒蕴——导痰汤 发作期:寒哮――射干麻黄汤 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热哮――定喘汤 气阴两虚证——沙参麦冬汤 缓解期:肺虚――玉屏风散 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因慢性咳喘反复脾虚――六君子汤 而成,病位在肺脾肾心,本虚标实,外邪侵袭,热毒,痰浊,淤血,水停

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为标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病位在肺,心肝肾关系密切 急性期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 中医病因病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热闭心神,阴竭阳脱 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 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 痰蒙神窍——涤痰汤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和25个放血疗法

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和25个放血疗 法 闲在居士 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刺血心得体会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活血化瘀;黄疸;综述 黄疸是以面、目、肌肤熏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疾患。黄疸多因湿而致。或因肝胆湿热引起阳黄,或因寒湿阻滞引发阴黄。治疗大多从湿论治。但瘀热发黄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和重视,笔者现总结近年来活血化瘀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1 中医对黄疸及肝炎的认识 黄疸一症,《内经》首发其端,仲景继之,论证极为精深,立方尤为明确。自唐宋至明清,名医辈出,论治綦繁,而其主旨,未尝逾越仲景范畴。前贤对黄疸有阴黄和阳黄之分。阴黄临床所见,宜以调补心、脾、肾为治;阳黄《内经》归之为肝胆脾湿热。《金匮要略》云“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证治准绳》主张“大法宜利小便,除湿热”。因此,清利湿热为后世医家治黄之大法。汪氏[1]总结了1960-1975年所收治的大宗病例,发现大部分黄疸病例在临床上具有病程长、血瘀重、里热盛三大特征,并认为黄疸持久不退或加深的病因病机即为此三大特征所致。 肝炎尤其慢性肝炎常见的血瘀证候有:①肝区或两胁疼痛(隐痛

或刺痛);②肝脾肿大或有压痛;③血管异常,有毛细血管扩张症,如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④有鼻、齿衄、呕血、黑便,皮肤瘀点瘀斑等;⑤舌质紫黯或瘀点,脉涩或结代无脉;⑥其它依据,有肌肤甲错、月经紊乱(如经多、经少、闭经、痛经等)、低热等,均为血瘀的依据。以上血瘀证候贯穿于慢性肝炎病理过程中。可见,血瘀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中医血瘀证包括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及微循环障碍,这与慢性肝炎的病理特征相吻合[2-3]。 2 中医对活血化瘀的认识 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血不归经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古代中医文献称之为“蓄血”、“宿血”、“干血”、“死血”、“恶血”、“毒血”及“败血”等。血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大凡气滞血瘀或瘀滞不畅之血为狭义的血瘀;而污秽有毒之血为广义的血瘀。 肝为风木之脏,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使调达舒畅,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维持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的重要脏器。在病理状态下,由于湿热、情志、劳倦等多种原因,导致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形成肝病血瘀证。慢性肝病常有黄疸、胁痛、积聚、臌胀等证候,血瘀是这些证候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应结合病因、病位,同时结合瘀血程度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由于瘀血程度有轻有重,治疗用药相应有别。古代文献中有“和血”、“活血”、“散血”、“行血”、“破血”、“逐瘀血”、“主恶血”等不同提法。瘀血较轻,血气不和者,选养血、和血药;瘀血一般,程度居中者,选活血、行血、通瘀药;瘀血较重者,选破血、消瘀、攻坚药[4]。

刺血疗法的功效原理及治疗案例

生命离不开血液!血液起着运输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水和电解质等营养物,并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再把组织细胞的代废物转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而排除体外的作用。所以说血液是机体的营养、兴奋、调节、防御机能的基础,是人体生长、生存、繁殖、行为、活动和抵御疾病的物质基础。 刺血疗法的功效: 刺血疗法可以治愈人体九大系统300多种疾病,效果快速显著其中见效最为快捷的疾病有:①头颈肩腰腿关节疼痛类疾病:如各种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臂丛神经痛、网球肘、腱鞘炎、腱鞘囊肿、各种腰椎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膝踝关节痛、足跟痛、腿脚抽筋、跌打损伤、各种痈疽疖肿等; ②耳鼻咽喉五官科及肺系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鼻出血、鼻窦炎、酒糟鼻、麦粒肿、泪囊炎、结膜炎、角膜炎、红眼病、牙齿龈痛、口腔溃疡、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③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脏病、冠心病、脑供血不足、头晕、脑血管硬化、脑梗塞等; ④脾胃肠道疾病:如脾肿大、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窦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腹泻、疝气、直肠脱垂等; ⑤皮肤科疾病:如痤疮、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皮肤瘙痒、带状疱疹、静脉曲、斑秃、脱发、白发等; ⑥男科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阳痿、早泄、不育症; ⑦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闭经、经期鼻出血、产后缺乳、乳腺增生、子宫脱垂、盆腔炎、子宫膜炎、宫颈炎、不孕症等; ⑧儿科疾病:如小儿高热、惊厥、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疳积、夜哭、遗尿等; ⑨三高及其他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甲肝、乙肝、肾炎、尿潴留、尿床、全身酸软胀痛麻木冰凉、癌症绝症止痛、中风偏瘫、癫痫、精神疾病患者等。

中医放血疗法及其护理

中医放血疗法及其护理 本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消素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素纱布、胶布、弯盘。 2、操作方法 (1)点刺:(又称速刺) ①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 ②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0.1~0.3cm立即出针。 ③用手指轻轻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血液后,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2)挑刺:(此法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 ①选好部位,轻轻揉挤局部,使细小静脉充盈。 ②常规皮肤消毒。 ③用消素的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或划破)微小静脉,并挤出少量血液。 ④用干棉球擦去血滴,再揉挤放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3)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①选好部位,并在放血部位上方用手自上而下按挤,或扎上止血带,使其静脉充盈。 ②常规消毒皮肤。 ③用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刺入浅表静脉约0.3cm,再缓缓退出针头。 ④以干棉球擦去放出的血液,松开止血带,再以干棉球压迫止血。 (4)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 ①点刺部位常规消毒。 ②用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血。 ③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皮肤,必要时覆盖上消毒敷料。 3、护理 (1)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宜采用此法。 (2)注意器械及皮肤的消毒,防止感染。 (3)手法宜稳、准、轻,不宜过猛,放血不可过多。 (4)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症状较重者,请医生处理。 4、在护理的中应用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 (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 (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中医考研复试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考研复试经验分 享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同时,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和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北京)"。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启道考研复式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考研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紧密结合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评价、以病统证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中医临床试验文献资料库的建设与评价、应用循证医学建立和完善中医临床评价体系、证据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循证医学与上市后中药再评价、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原则与方法、中医药的系统评价等内容,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提供了一种重要思路和方法。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放血疗法治病46种名师优质资料

放血疗法 (中暑、昏迷、休克、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头痛、感冒、咳嗽、肺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瘫、胃痛、腹痛、胁痛、癫痫、腰痛、急性肠炎、象皮肿、破伤风、丹毒、疔疮、瘰疬、乳痈、痔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风疹、落枕、扭挫伤、痄腮、百日咳、小儿发热、急惊风、疳积、小儿哮喘、口疮、麦粒肿、角膜溃疡、目翳、暴发火眼、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眩晕、顽癣) 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选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刺络”、“划割”等疗法)。 传说在远古的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放血疗法。那时人们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来治疗疾病。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又根据医疗实践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各有所为”的九针,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中,如《灵枢?官针篇》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针解篇》亦说:“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内经》缪刺论篇、五邪篇、癫狂篇等,更明确地指出刺络放血可治疗癫狂、头痛、暴痦,热喘、衄血等病证。扁鹊遇到虢国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阳在太子百会穴放血治疗,而使太子苏醒。以后历代都有放血疗法的记载。华佗用放血疗法治疗“卒死”,以出血与否判断预后。到了唐代,宫廷侍医已用放血疗法为皇帝治病。据《新唐书》记载,侍医秦鹤鸣在唐高宗头顶放血,治愈了他的“头眩不能视”之症。宋代有人将放血疗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扩大了放血疗法的影响。 金元时期伟大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放血疗法的经验也很多,如治疗目疾、头风等证,他指出“出血者宜太阳,阳明”,“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 至迟在明代,三棱针已分为粗、细针,使针具更为适用。清代医家赵学敏和吴尚先,广泛收集民间疗法,也搜集了一些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