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先分后合”

高中生物中遗传部分的知识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某些问题面前不知如何入手;加强其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办法;

先分后合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各对相对性状间均为独立遗传先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分析,最后把分析的结果按题目的要求自由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可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下面介绍一下这种解题方法在遗传学题中的应用;

一、基础知识

㈡基因的分离规律

1、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例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A、a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a=1:1,而基因为AA或aa的个体只产生A或a一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互相杂交,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

例关系为:

3、易错:Aa×Aa的子代中AA的概率是1/4;Aa的概率是1/2;aa 的概率是1/4;但如果求子代的显性性状中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

㈡伴性遗传

1、实质: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伴随着性别的遗传而得到遗传;

2、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 B X b的女性通过减数分裂产生X B、X b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X B:X b=1:1,而基因为X B X B或X b X b个体只产生X B或X b一种类型的配子;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因此他们随意婚配,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为:

3、易错:一对夫妇X B X b×X B Y所生孩子中患病的概率为1/4;这对夫妇所生儿子中患病的概率为1/2;

4、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⑴首先确定显隐性

①致病基因为隐性: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②致病基因为显性:

口诀为“有中生无为显性”

⑵然后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伴Y、伴X或常染色体上

①伴Y遗传:口诀为“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②伴X隐性遗传:口诀为“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口诀为“无中生女患病为常隐”或“母病子没病,女病父没病”

④伴X显性遗传:口诀为“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口诀为“有中生女正常为常显”或“父病女没病,子病母没病”

二、解题思路步骤

⑴先确定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独立遗传

⑵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分

析,

用基因的分离规律或伴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

错误!亲代表现型←→亲代基因型←→配子←→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从隐性入手,表现型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基因型可直接写

出;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有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需先写出基因式,再采用正向或逆向逻辑思维推出所求基因型,写出其余部分;

②求子代某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

⑶组合:将用分离规律或伴性遗传规律分析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

①加法定理: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和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B=PA+PB

②乘法定理: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

即:PA·B=PA ×PB

三、例题分析

例题1课本的例子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 是显性,如果让YYRR×yyrr杂交, F2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解析:★分解:Yy×Yy→YY:Yy:yy =1:2:1

3种基因型 2种表现型黄:绿=3:1

Rr×Rr→RR:Rr:rr=1:2:1

3种基因型 2种表现型圆:皱=3:1

★组合:基因型:3×3=9

1YY:2Yy:1yy1RR:2Rr:1rr=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 yyRR:2yyRr:1yyrr

表现型:2×2=4 3黄:1绿3圆:1皱= 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例题2某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C 对白种皮c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若AaBBCc×aaBbCc,求子代为绿苗紧穗黄种皮的概率 ;

★分解:Aa×aa→Aa:aa =1:1 2种基因型 2种表现型紫苗:绿苗=1:1

BB×Bb→BB:Bb =1:1 2种基因型 1种表现型紧穗=1 Cc×Cc→CC:Cc:cc =1:2:1 3种基因型 2种表现型黄种皮:白种皮=3:1

★组合:绿苗紧穗黄种皮的概率=1/2×1×3/4=3/8

答案:3/8

例题3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呈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呈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在这对夫妇中:

1 男子的基因型是;

2 女子的基因型是 ;

3 他们的子代中出现蓝眼色盲男孩的几率是 ;

解析:1先根据题意可写出母亲基因式为aaX B X,父亲的基因式为A X B Y,再从隐性的儿子蓝眼色盲aa X b Y入手逆推父母基因型,儿子的aa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所以父亲的基因型为Aa X B Y,儿子的X b Y中X b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所以母亲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2综上所述父亲基因型为Aa X B Y,母亲基因型为aaX B X b

★分解:蓝眼的概率为 1/2a×1a=1/2aa 色盲男孩概率为1/2X b×1/2Y=1/4X b Y

★组合:蓝眼色盲的男孩同时出现的概率为 1/2aa×1/4X b Y=1/8aaX b Y

答案:1AaX B Y 2aaX B X b 31/8

例题5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

基因为A、a致病

基因携带者;岛

上某家族系谱中,

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遗传病;

2Ⅲ—13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4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⑴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女病父必病”的特点,如果甲病为血友病,那么10号有病其父5号必病,但5号却没甲病,说明血友病为乙病;对于甲病,5、6号正常,10号有病,根据“无中生女患病为常隐”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⑶要求孩子患病概率先求父母基因型,11号正常,定有A,从10号隐性aa入手,5号和6号的基因都为Aa,所以11号有两种可能1/3AA、2/3Aa,他和岛上一正常女子结婚,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

2/3Aa×66%Aa→2/3×1/2a×66%×1/2a=11%aa;⑷ 6号的父亲1号是血友病患者,肯定把血友病基因给女儿,所以6号基因型为AaX B X b;13号两病兼患,所以基因型为aaX b X b;

5综上所述,11号的基因型为1/3AAX B Y、2/3AaX B Y两种,13号的基因型为aaX b X b;先分析甲病,后分析乙病,再组合;

★分解患甲病概率=2/3×1/2a×1a=1/3aa

不患甲病概率=1-1/3A =2/3A

患乙病概率= 1 X b×1/2Y= 1/2 X b Y

不患乙病概率= 1 X b×1/2X B= 1/2X B X b

★组合只患甲病的概率=1/3×1/2=1/6

只患乙病的概率=2/3×1/2=1/3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6﹢1/3=1/2

同时患两病的概率=1/3×1/2=1/6

答案1乙常隐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311%4AaX B X b aaX b X b 51/6 1/3 1/2 1/6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的题目的10种解题方法,送给那些对遗传题目不太熟悉或者有困难的同学们,通过技巧可以对遗传类型的题更深入的了解,做题也就比较迅速。 显、隐性的判断 1.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3.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4.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2.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2.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3.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1.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2.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1.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2.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3.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4.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1.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2.配子的基因型种类; 3.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 4.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 5.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区分判断 1.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2.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3.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4.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个体)产生情况分析

遗传规律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相关的解题技巧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中,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一直是学生需掌握的重难点内容。相关内容的概率、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算型试题,命题方式灵活,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条件隐晦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解题时,在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得出正确答案。本文例举了以下三种解题技巧,旨在拓展学生思路的同时,与众多同行交流、探讨。 一.棋盘法 “棋盘法”是解答基因的遗传规律相关题目的一种基本方法(例1)。将每一个亲本的配子基因纵横地放在“棋盘”的一侧,注明各自的概率;将对应格的配子基因相加,概率相乘,即可得出合子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概率,填写在“棋盘”的对应格中(表1)。 例题1 一对夫妇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问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有多少?是携带者的几率又有多少? 解:夫妇Aa ×Aa ↓ 孩子 表1 棋盘法解题示例 “棋盘法”是遗传规律初学者解题的好帮手,它可以完整、准确地得出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概率。在解答基因分离规律相关试题(即求一对性状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时比较实用,其缺点在于当遇到推算两对(或两对以上)性 状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题目时,“棋盘法”就显得比较烦琐。在这种情

况下,“分枝法”显得更具优越性。 二.分枝法 “分枝法”是解决自由组合规律相关题目的一种简便方法(例2)。应用“分枝法”时,主要以基因的分离规律为基础,对各对相对性状进行单独分析,然后将各对性状中的各种基因型、表现型分别进行自由组合,概率进行乘积,即得出准确的解答。 例题2 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推算双杂合体亲本自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比。 解:亲本 YyRr × YyRr (1)单独考虑黄色与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Yy×Yy 后代基因型比=1YY : 2Yy : 1yy,表现型比=3黄色 : 1绿色 (2)单独考虑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Rr×Rr 后代基因型比=1RR : 2Rr : 1rr,表现型比=3圆粒 : 1皱粒 (3)对以上两对性状中的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进行自由组合 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关系子代表现型 ↓ 3圆粒 ==== 9 黄色圆粒 3黄色 1皱粒 ==== 3黄色皱粒

高考中遗传基本规律的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全部修改)

高考中遗传基本规律的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 通过近几年全国理综试卷生物试题的比较分析发现,生物学试题重在考查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而遗传变异又重在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专题探讨高考中遗传基本规律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1涉及一对相对性状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1.1正推型:已知双亲的基因型,求子代全部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例1 番茄茎的有毛(H)与无毛(h)是一对遗传性状,并且已经知道有毛对无毛是显性。如果让基因型都为Hh的两个亲本杂交,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后代会产生什么样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呢?你能通过分析,推算出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出现的概率吗? 分析:棋盘法。(1)将配子及配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放在棋盘的一侧。(2)在每一个空格中写出它们后代的基因 型和表现型,合子出现的概率是两个配子概率的乘积。 亲代Hh x Hh 子代 练习1: Aa x Aa 纯合子占;杂合子占-------------------- ;显性占------ ;隐性占 ----- 。 答案:1/2; 1/2; 3/4; 1/4。 练习2: (2002全国理综)科学家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它能产生毒素,杀死害虫,目前正在大面 积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害虫的遗传基础,发现不抗毒素对抗毒素为显性(此处分别用B和b表示)。据 此回答: (1)种植抗虫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 (2)棉田不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 ;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 。 (3)不抗毒素害虫与抗毒素害虫杂交,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 答案(1)减轻环境污染;(2)BB、Bb;bb; (3)BB和Bb。 1.2逆推型:已知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导亲代的基因型。 例2某学校动物饲养室里养有2只黑毛豚鼠和一只白毛豚鼠,其中黑毛雌豚鼠(甲)与白毛雄豚鼠(丙)交配后,共生殖了7窝小豚鼠,其中8只黑毛,6只白毛。另一只黑毛雌豚鼠(乙)与白毛雄豚鼠(丙)交配后,生殖的7窝小豚鼠全部是黑毛豚鼠。已知豚鼠的毛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性状,黑色为显性。根据以上资料,你能够推算出甲、乙、丙3只豚鼠的基因型吗? 分析:亲代甲早丙 $ 乙早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遗传题在初中阶段所占的比例较小,但与高中内容衔接,且可以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遗传学知识学习和灵活运用情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所以就成为考试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会遇到有关基因组成推断、遗传方式的判定和机率计算的题目现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作了归纳和整理如下: 一、学握基本原理 要解答任何遗传题,首先要学握最基本的遇传原理,无论命题有多复杂,问题的情景多么新颖,它们总是建立在基本的知识和原理之上的,只要学握基本原理,任何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1.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 ①DD×DD→DD高茎 ②DD×Dd→DD: Dd高茎 ③DD×dd→Dd高茎 ④Dd×Dd→DD: 2Dd: dd=3高茎: 1矮茎 ⑤Dd×dd→Dd: dd=1高茎: 1矮茎 ⑥dd×dd- +dd矮基 2.显隐性的确定 ①无中生有有为隐。即:亲代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后代的性状就是隐性。 如:已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则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 ②有中生无有为显。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一个性状,这个性状为显性。 如一只棕毛老鼠(雄)与黑毛老鼠(雌)相交后,生的下一代全为黑毛老鼠。则黑色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3.基因组成的确定(有关基因用A、a表示) ①性状表现为显性,有两种基本组成,即Aa或AA。 性状表现为隐性,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即aa。 ②双亲均为显性:如果杂交后代全为显性,亲本之一一定是显性纯合体AA,另一方是AA或Aa。如果杂交后代有隐性,双亲一定是Aa×Aa。 二、学握解题方法.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 1.蛋白质 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关于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根据蛋白质形成时的特殊性,可以总结得出以下规律: ①形成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所含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②至少存在的氨基数=至少存在的羧基数=肽链的条数; ③蛋白质分子量= nM-(n-m)×18(M为氨基酸平均分子量,n为氨基酸数目,m为肽链条数); ④某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对应mRNA碱基数目:对应DNA碱基数目=1:3:6 。 2. DNA中的碱基 DNA分子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根据A—T,C—G之间的互补关系,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就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题: (1)在整个DNA分子中:A=T,G =C,(A+G)=(T+C)=(A+C)=(T+G)=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的50%。 (2)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在两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即:(A+G)/(T+C)=1,若(A1+G1)/(T1+C1)=a,则(A2+G2)/(T2+C2)=1/a。 (3)(A+T)或(G+C)占DNA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任何一条链中(A+T)或(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3. DNA复制的有关数量关系式 DNA复制的特点是一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据此: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 (1)若以32P标记某DNA分子,再将其转移到不含32P的环境中,该DNA分子经连续n代复制后:含32P的DNA分子数=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DNA分子数为(2n-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为(2n+1-2),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条数的比例为1-1/2n。 (2)某个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X个,若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则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 [(2n-1)]X个。 4.遗传概率 (1)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n代,第n代中,杂合体占(1/2)n,纯合体占1-(1/2)n。 (2)关于自由组合规律的有关数量关系式:若某生物有n对等位基因,并且是自由组合的,则: 个体产生的配子种数=2n种。例如:AaBbCc个体可产生23=8种配子。 子代表现型的种类=亲代每对性状分别相交产生的表现型数的乘积。例如:AaBb×AaBb 的子代表现型数2×2=4种。 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亲代每对性状分别相交产生的表现型之比的乘积。例如: AaBb×AaBb的子代表现型之比为(3:1)×(3:1)=9:3:3:1。 子代某种表现型所占的比例=亲代每对性状分别相交产生的子代的相应表现型比例的 乘积。例如:AaBb×AaBb的子代中表现型为双显性的所占的比例为(3/4)×(3/4)=9/16。

生物遗传类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遗传题类型及解答

**遗传题解题方法归纳** 一、一般方法: 1、审题。根据题意初步确定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 2、构建模型。将题中的杂交过程写“遗传图解”的模型。 3 二、“9:3:3:1”的变式:题中子代出现“9:3:4”、“12:3:1”、“15:1”、“9:6:1”、“9:7”的性状分离比。 1、“基因互作”的结果: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种类型的相对性状) 2、F1YyRr (自交)→F2:9(Y_R_):3(yyR_):3(Y_rr):1(yyrr) 虽然子代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但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不变。 三、纯合致死、配子不育。 如,某基因型个体致死、某基因型的花粉不育。。。等,从而影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可以通过遗传图解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分析。 四、“家族遗传系谱”试题的解答技巧 1.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步骤 (1)定性: 若为两种病,用“拆分发”,应先逐一分析,再综合。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有为隐”,“有中生无—有为显”。 (2)定位: 判断基因的位置;“隐性遗传找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显性遗传找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判定顺序一般是: ①伴Y ②伴X ③伴常 (3)定型: 依题意写出相关基因型。 ①隐性个体基因型确定,显性个体则待定;②从隐性个体切入突破。 (4)定量:计算子代个体发病率。 计算时注意“整体”的变换,如“患病女孩”和“女孩患病”的区别。 五、设计杂交实验,判定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 (一) 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 (二) 判定依据 1、细胞质中基因遗传具有_母系_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总是和母本的性状保持一致。 2、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子代性状与__性别__无关。 3、性染色体上基因遗传,子代性状与__性别__有关。 (三) 基因在染色体中存在位置的判定方法 1、判定基因在细胞核(染色体上) 还是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中):

生物遗传题类型及解题技巧窍门

生物遗传题类型及解题技巧窍门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将简单介绍遗传规律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 1.判断方法: 杂交:两个相异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则为显性性状。 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 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 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 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

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 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AA、Aa的动物群体为例,进 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 直接列出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综上所述,掌握这些遗传规律的题型及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中生物学的考试。 解法二利用配子法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为AA、Aa,推 算出A、a的配子比例为5/6、1/6.这可以通过配子图来表示, 其中♂代表配子中的,♀代表配子中的卵子,5/6a和1/6a分别 代表配子中a基因的比例,5/6A1/6a代表配子中A和a基因的组合比例。 种子和果实各部分基因型的推导原理如下图所示:果皮、种皮属于母本结构,其基因型应与母本相同。胚是受精作用的结果,与母本和父本都有关,子叶属于胚的组成部分,其基因

遗传题解题技巧

孟德尔遗传实验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都为纯种。 ②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 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 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 把握遗传各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的问题。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 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①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②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③画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答案如图所示

④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 (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

遗传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遗传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遗传计算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算法,适用于多种问题的求解。在实际应用中,遗传计算往往需要进行具体的问题求解,需要对问题进行建模,设计相应的遗传算子和适应度函数,以得到最优解。本文将介绍遗传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一、问题建模 在进行遗传计算求解问题之前,必须对问题进行建模。问题建模的关键是确定问题的基因表示方式、遗传算子和适应度函数。通常情况下,基因表示方式可以是二进制、实数或其他类型。遗传算子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这些操作是遗传计算的核心。适应度函数则是评价每个个体的好坏程度。 二、参数设置 在进行遗传计算求解问题时,需要对一些参数进行设置。这些参数包括种群大小、交叉率、变异率等。种群大小的设置直接影响到算法的效率和求解结果的质量。交叉率和变异率则会影响到种群的多样性和收敛速度。因此,在进行遗传计算时,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这些参数的最优值。

三、解题方法 遗传计算求解问题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个体,用于构建初始种群。 2.计算适应度:对每个个体进行适应度计算,并根据适应度值进行选择。 3.交叉操作:对被选择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产生新的个体。 4.变异操作:对新的个体进行变异操作,产生新的个体。 5.更新种群:将新的个体加入到种群中,并淘汰一些不优秀的个体。 6.检查终止条件:如果满足终止条件,算法停止;否则,继续执行步骤2。 四、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遗传计算的求解效率和求解质量,可以采用以下优化策略:

1.精英保留策略:保留每一代中适应度最好的一些个体,以保证种群的优势基因不被丢失。 2.多样性维护策略:采用多样性保持机制来防止算法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而无法跳出。 3.自适应参数调整策略:根据算法运行时的情况,动态调整参数值,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求解质量。 四、总结 遗传计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优化算法,可以用于多种问题的求解。在进行遗传计算求解问题时,需要对问题进行建模,设置相应的参数,确定一个合适的解题方法,并采用一些优化策略,以得到最优解。

初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在其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遗传学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是研究物种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科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试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难学的知识点,所以要有一些题解题技巧来辅助学习。 一、基因的遗传 基因是一个物种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而基因的遗传则是研究基因在子代中的传递规律。在初中生物中,基因的遗传主要涉及到孟德尔定律和杂交。孟德尔定律是基因遗传规律的基础,它指出:在自交或杂交中,一对等位基因分离时,其分离的基因在子代中的表现具有独立性和随机性。而杂交则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在遗传题解题中,需要注意遗传规律、等位基因以及自交和杂交对基因的影响等知识点。 二、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成,而表现型则是指基因在环境中的表现。在遗传题解题中,需要注意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的因素,如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互补、基因共存等。

三、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变异是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异,而进化则是物种在环境中适应和演化的过程。在遗传题解题中,需要注意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如变异如何促进进化、进化如何影响基因变异等等。 四、解题技巧 在遗传题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基因、等位基因、自交和杂交等; 2. 分析题干和选项,确定考点和答案; 3. 注意题目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和细节,例如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等; 4. 使用图表辅助解题,例如用基因型表格解答杂交问题; 5.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显性、隐性、杂合等。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先分后合〞 高中生物中遗传局部的知识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某些问题面前不知如何入手。加强其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先分后合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各对相对性状间均为独立遗传)先别离开来,用基因的别离规律一对对加以分析,最后把分析的结果按题目的要求自由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可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下面介绍一下这种解题方法在遗传学题中的应用。 一、根底知识 ㈠基因的别离规律 1、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别离 2、例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A、a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a=1:1,而基因为AA或aa的个体只产生A或a一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互相杂交,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为:

3、易错:Aa×Aa的子代中AA的概率是1/4;Aa的概率是1/2;aa 的概率是1/4。但如果求子代的显性性状中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 ㈡伴性遗传 1、实质: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伴随着性别的遗传而得到遗传。 2、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 B X b的女性通过减数分裂产生X B、X b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X B:X b=1:1,而基因为X B X B或X b X b个体只产生X B或X b一种类型的配子。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X b Y 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因此他们随意婚配,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为:

高中遗传学解题技巧

遗传学解题技巧 一、解题原则 1.乘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做一件事,完成它平要分成n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又有m1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步骤又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个步骤又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l·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豌豆豆粒从子叶颜色看,有一半是黄色的,有一半是绿色的;从豌豆豆粒充实程度看有一半是饱满的,有一半是皱缩的;如果一个性状并不影响另一性状,那么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和饱满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因为黄绿和满皱是两个独立事件,黄或绿的发生并不影响满或皱的出现,所以黄色和饱满这两种性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因为豆粒是黄色的概率与豆粒是饱满的概率均为1/2,所以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的和饱满的概率是1/2×1/2=1/4; 2.加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者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做一件事完成它有几类方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ml种方法,第二类中有m2 种方法... ,第n类中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如例1中,一粒豌豆不可能既是黄色又是绿色——如果是黄色就不会是绿色,如果是绿色就不会是黄色,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豌豆是黄色或绿色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如果问的是黄色或饱满的豌豆的概率则不能直接用此法则,因为黄色和饱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豌豆中也就是说黄色和饱满不是相互排斥的; 3.分离定律中的六个定值 1.杂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2Aa:1aa,表现型比例:3:1; 2.测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表现型比例:1:l; 3.纯合体杂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4.显性纯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遗传规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遗传规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例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 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解析:(1)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后,可以产生四个精细胞,四个精细胞经过变形后,可以形成四个精子。由于此精原细胞中有两对基因,且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如图所示。 这样的两对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通过两种自由组合的方式移向两极:AB自由组合到一极去的同时,ab自由组合到另一极去或Ab自由组合到一极去的同时,aB自由组合到另一极去。一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只能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这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就只能发生上述两种组合方式中的一种,所以这样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后,可以产生四个精子,两种精子:AB、ab或Ab、aB。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就意味着这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情况已经确定:AB自由组合到一极去,ab自由组合到另一极去。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为:ab、AB、AB。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两种精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必须要发生AB、ab和Ab、aB两种自由组合,就必须进行两次完整的减数分裂。所以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两种精子,至少需要两个精原细胞。 答案:(1)4 2 (2)ab、AB、AB (3)2 二. 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例2.假如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和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________种不同的基因型。 (2)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概率是__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________种不同的表现型。 (4)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5)杂交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 (6)杂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占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杂交后代中,共有480万粒种子,其中胚的基因型为YyRr的种子在理论上有__________粒。 解析: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试分析回答: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 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 型的基因属于 遗 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 型的基因属于 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 细胞核中性染色体 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类型 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 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多指症 X 染色体隐性 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X 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佝偻病 Y 染色体遗传病 全部男性患病 外耳道多毛症 (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组数 正 交 反 交 ①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 型 ♀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 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 型b ③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 型 ♀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