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欢迎阅读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

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属于 属于

则该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 染色体遗传病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性”

2.

[例题

是X

X染

1.生物体基因型的推导

[例题]已知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翅长基因为B、b

A.AaX B X b 、AaX B Y B.BbX A X a、BbX A Y

C.AaBb 、AaBb D.AABb 、AaBB

分析:由表现型推导生物基因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填空式,基本原理是隐性性状一出现其基因型一定是纯合体,显性性状一出现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即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是什么,可以由子代或亲代

推出。如本题中眼色基因遗传。

第二种方法是比例式,即根据遗传规律的特殊比例直接写出答案,如一对相对性状自交,后代

显隐性之比为3:1,则亲本一定是杂合体;二对相对性状自交,后代之比为9:3:3:1,则亲本一定是双杂合体。如本题中翅长基因遗传,分离比为3:1,则一定是杂合体。

答案:B

2.种子、果实基因型的推导

果皮、种皮、胚、胚乳基因型推导原理见下图: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子房

卵细胞 受精卵 胚 胚珠 胚囊 极核 受精极核 胚乳

[

aaaBBb

分析:本题结合植物个体发育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熟悉种子和果实的发育,根据基因的ab ;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是受精发育成胚乳,、[例题并3. [ C.AAA :AA a :A aa :aaa=1:3:3:1 D. AAA :AA a :A aa :aaa=1:5:5:1

分析: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基因型为Aa 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其基因型是AA aa 。

四倍体AA aa 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解这道题的关键。如右图所

示,四倍体AA aa 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结果是AA :Aa :aa=1:4:1。

4.不遗传变异基因型的推导

[例题4]玉米中高秆(D )对矮秆(d )为显性。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种 子

果 实 +精子 +精子

的基因型为

A.DD B.dd

C.Dd D.DD、Dd、dd

分析:这是一类特殊题,其内容是考核不遗传变异。赤霉素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并没有改变遗传物质。类似问题还有一定浓度生长素处理未受粉花蕾柱头获得无子果实、输血、用手术把单眼皮割成双眼皮等。答案:B

5.蜜蜂基因型的推导

[例题5]一雌蜂和一雄蜂作亲本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AB

B.AbBb×Ab

C.AAbb×aB

D.AABB×ab

分析:蜜蜂性状遗传是近几年的热点之一,其主要原理是: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

[

A.

[

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分析:这道题的解题技巧很巧妙,如果你根据题意直接用乘法原理则很容易出错,因为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有很多,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最好的解题方法是:逆向思维,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的比例=1—表现型相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的比例。即:1—1/2×3/4×1—1/2×3/4×0=5/8。

答案:C

[例题3]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的孩子:

(1)正常的概率是。

(2)患甲病的概率是;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3)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4)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分析:正常孩子指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因此正常的概率是bd;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a;只患甲病孩子指患甲病不患乙病,因此只患甲病的概率是ad;患一种病是指:

患甲病×不患乙病+患乙病×不患甲病,因此患一种病的概率是ad + bc;应用数量代换也可以是:1-ac-bd、a + c - 2ac、b + d -2bd。患两种是指既患甲病又患乙病,因此患两种病的概率是ac。

这道题是概率计算的基础题之一,请看清下面分析:

先做出右图,其中大圆表示整个后代,左小圆表示只患甲病,右小圆表示只患乙病,则两小圆的交集部分表示患甲、乙两种病(ac),两小圆除去交集部分表示只患甲病(ad)或只患乙病(bc)。患一种病的概率4种表达式的含义。记住这个图及含义,在概率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4]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代谢疾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如果群体的发病率是1/10000,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与苯丙酮尿症患者婚配,生出患苯丙酮尿症小孩的概率约为。

则:

[例题

A.

B.

C.

D.

[例题

(1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B法常用的方法为。

(3)E法所用的原理是

(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

(5)由G、J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和

分析: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2、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

(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3)优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4)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

(5)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

答案(1)杂交;单倍体;能明显缩短育种期限(2)花药离体培养(2)基因突变(4)秋水仙素(5)基因工程(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技巧六:群体遗传与个体遗传问题

[例题1]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答案:B

[例题

A.3

[例题]

(1

(2

(3

Ⅲ11

A

C

(4

B X B,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遗传题在初中阶段所占的比例较小,但与高中内容衔接,且可以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遗传学知识学习和灵活运用情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所以就成为考试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会遇到有关基因组成推断、遗传方式的判定和机率计算的题目现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作了归纳和整理如下: 一、学握基本原理 要解答任何遗传题,首先要学握最基本的遇传原理,无论命题有多复杂,问题的情景多么新颖,它们总是建立在基本的知识和原理之上的,只要学握基本原理,任何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1.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 ①DD×DD→DD高茎 ②DD×Dd→DD: Dd高茎 ③DD×dd→Dd高茎 ④Dd×Dd→DD: 2Dd: dd=3高茎: 1矮茎 ⑤Dd×dd→Dd: dd=1高茎: 1矮茎 ⑥dd×dd- +dd矮基 2.显隐性的确定 ①无中生有有为隐。即:亲代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后代的性状就是隐性。 如:已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则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 ②有中生无有为显。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一个性状,这个性状为显性。 如一只棕毛老鼠(雄)与黑毛老鼠(雌)相交后,生的下一代全为黑毛老鼠。则黑色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3.基因组成的确定(有关基因用A、a表示) ①性状表现为显性,有两种基本组成,即Aa或AA。 性状表现为隐性,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即aa。 ②双亲均为显性:如果杂交后代全为显性,亲本之一一定是显性纯合体AA,另一方是AA或Aa。如果杂交后代有隐性,双亲一定是Aa×Aa。 二、学握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对很多同学来说是难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解题思路: 1.判断显隐性关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 □×○ ↓ ■ 2.根据题意先找出隐性个体做为突破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3.再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算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 二、常染色体、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一)细胞核遗传: 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常染色体遗传: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与性别无关,后代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2.伴性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一定相同,且与性别相关联,后代有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且某性状只出现在某性别的个体上。 (二)细胞质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总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后代可能出现发送性状分离,但没有确定的性状分离比例。 三、遗传规律归纳总结: 1.常染色体遗传:隐性:隔代遗传(无中生有),男女患病机率均等,显性:代代相传(有中生无),男女患病机率均等。

2.伴X遗传:隐性:隔代遗传(无中生有),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显性:代代相传(有中生无),交叉遗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子代分离比不定。 4.连锁和互换遗传:完全连锁(某性状出现,必定伴随另一性状),不完全连锁:两多(同上)两少(互换)。 拓展阅读: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 1.蛋白质 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关于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根据蛋白质形成时的特殊性,可以总结得出以下规律: ①形成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所含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②至少存在的氨基数=至少存在的羧基数=肽链的条数; ③蛋白质分子量= nM-(n-m)×18(M为氨基酸平均分子量,n为氨基酸数目,m为肽链条数); ④某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对应mRNA碱基数目:对应DNA碱基数目=1:3:6 。 2. DNA中的碱基 DNA分子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根据A—T,C—G之间的互补关系,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就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题: (1)在整个DNA分子中:A=T,G =C,(A+G)=(T+C)=(A+C)=(T+G)=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的50%。 (2)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在两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即:(A+G)/(T+C)=1,若(A1+G1)/(T1+C1)=a,则(A2+G2)/(T2+C2)=1/a。 (3)(A+T)或(G+C)占DNA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任何一条链中(A+T)或(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3. DNA复制的有关数量关系式 DNA复制的特点是一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据此: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 (1)若以32P标记某DNA分子,再将其转移到不含32P的环境中,该DNA分子经连续n代复制后:含32P的DNA分子数=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DNA分子数为(2n-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为(2n+1-2),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条数的比例为1-1/2n。 (2)某个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X个,若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则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 [(2n-1)]X个。 4.遗传概率 (1)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n代,第n代中,杂合体占(1/2)n,纯合体占1-(1/2)n。 (2)关于自由组合规律的有关数量关系式:若某生物有n对等位基因,并且是自由组合的,则: 个体产生的配子种数=2n种。例如:AaBbCc个体可产生23=8种配子。 子代表现型的种类=亲代每对性状分别相交产生的表现型数的乘积。例如:AaBb×AaBb 的子代表现型数2×2=4种。 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亲代每对性状分别相交产生的表现型之比的乘积。例如: AaBb×AaBb的子代表现型之比为(3:1)×(3:1)=9:3:3:1。 子代某种表现型所占的比例=亲代每对性状分别相交产生的子代的相应表现型比例的 乘积。例如:AaBb×AaBb的子代中表现型为双显性的所占的比例为(3/4)×(3/4)=9/16。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生物遗传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方法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的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单的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 1、判断方法 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 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只有一种 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

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 为23AA 、13 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 (1)♀23AA ×♂23AA →49 AA (2)♀23AA ×♂13Aa →19AA +19 Aa (3)♀13Aa ×♂23AA →19AA +19 Aa (4)♀13Aa ×♂13Aa →136AA +118Aa +136 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表现型为3536A_、136 aa 。 解法二 利用配子法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23AA 、13 Aa ,不难得出A 、a 的5/6、1/6 配子♂ ♀ 5/6A 1/6a 5/6a 1/6a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几种常见的来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

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遗传学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核心内容,课本内容讲得通俗易懂,但学生做题时却经常感觉迷糊,有挫败感,没有学习信心,一到考试时,就考不了高分,直接影响了将来的高考成绩。以下是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1.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2007天津卷理综卷第4题)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 A. 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B. 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C. ②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 D. ④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 解析:读第一遍,明白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①代表胚,②代表胚乳,③代表珠被,④代表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如果我们不读第二遍,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中,一般不太明白题意。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是对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的表述。B选项,没有胚柄,而应该是子叶;C选项,胚乳只出现单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D 选项,④过程的初期主要是种子的萌发,这个时候种子不能吸收利用矿质元素;A选项,①存在于受精作用中,基因型由精子和卵细胞组合而来,③的'基因型直接来自于亲本,可能不同。答案:A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2.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

遗传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遗传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遗传计算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的计算方法,它模拟了生物遗传进化的过程,通过遗传算法、遗传编程等方式,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遗传计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例如机器学习、机器人控制、图像处理等领域。 遗传计算的思想是建立一个“群体”,通过不断的进化,使得群体中的个体逐渐趋于最优解。在遗传计算中,个体可以看作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群体则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集合。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适应度,适应度越高表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在遗传计算中,个体的适应度是通过目标函数来计算的。 遗传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 1. 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若干个个体,作为初始种群。 2. 选择操作:根据每个个体的适应度,选择优秀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父代。常见的选择算法包括轮盘赌选择和锦标赛选择。 3. 交叉操作:选取两个具有父子关系的个体,通过交换基因片段来产生新的个体。常见的交叉算法包括单点交叉和多点交叉。

4. 变异操作:随机选择某些基因,改变其值。变异操作可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5. 评价适应度: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根据适应度进行选择。 6. 终止条件:当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或者适应度满足一定条件时,终止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遗传计算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参数调整。例如,种群大小、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参数都会影响算法的效果。因此,需要对遗传计算进行不断地实验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遗传计算是一种强大的求解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不断优化参数和算法,遗传计算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思路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思路 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生物相交常见的有杂交(测交实际上属于杂交范畴)和自交两种方式。求解杂交或自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概率也是生物遗传概率解题一种常见的题型。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技巧 这类题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为1时的计算,另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的计算。 对于第一种类型,根据遗传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如Aa和aa杂交后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1/2。第二种类型的计算则比较复杂。 【方法点拨】 (1)当两亲本出现的概率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求解杂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应分两步进行: ①先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运用交叉线法、棋盘法或分解组合相乘法,求出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②把第一步求出的结果与亲本出现的概率相乘,最终得出结果。 杂交后代概率的计算 假设两个亲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c和d,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在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时(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时)的概率为e,则实际上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e×c×d。 自交后代概率的计算 假设某亲本出现的概率为a,其自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在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时(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时)的概率为b,则实际上自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a。 对各类生物遗传概率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多对性状遗传的生物遗传概率题型解题步骤 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中,对单一性状进行考察的概率题型相对而言较简单,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态进行区分,因此一般的考试中出现的都是多对性状遗传的遗传概率题型,难度较大,内容较复杂,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综合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性利用,需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学会有效使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为遗传基因学中的一项基本理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被应用在遗传学概率题型的解答中,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解题的效率。以下列举几项对于自由组合定律的有效使用:(1)通过隐性纯合子这一关键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点。(2)利用基因分离的比例进行解题。例如若是在题目所给信息中发现子代所展现的性状比为3:1的话,可以由此推断出亲代的基因均为杂合子,其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则为显性性状。(3)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伴性遗传相关的试题。这类遗传的特点是相关的性状通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综合新必修2

遗传学解题技巧 一、解题原则 1.乘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做一件事,完成它平要分成n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又有m1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步骤又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个步骤又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l·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豌豆豆粒从子叶颜色看,有一半是黄色的,有一半是绿色的。从豌豆豆粒充实程度看有一半是饱满的,有一半是皱缩的;如果一个性状并不影响另一性状,那么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和饱满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因为黄绿和满皱是两个独立事件,黄或绿的发生并不影响满或皱的出现,所以黄色和饱满这两种性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因为豆粒是黄色的概率与豆粒是饱满的概率均为1/2,所以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的和饱满的概率是1/2×1/2=1/4。 2.加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者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做一件事完成它有几类方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ml种方法,第二类中有m2 种方法... ,第n 类中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如例1中,一粒豌豆不可能既是黄色又是绿色——如果是黄色就不会是绿色,如果是绿色就不会是黄色,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豌豆是黄色或绿色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如果问的是黄色或饱满的豌豆的概率则不能直接用此法则,因为黄色和饱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豌豆中也就是说黄色和饱满不是相互排斥的。 3.分离定律中的六个定值 1.杂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2Aa:1aa,表现型比例:3:1。 2.测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表现型比例:1:l。 3.纯合体杂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4.显性纯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技巧

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技巧 在高中生物学中——生物的遗传这一部分知识,是全书的重点,也是高考、会考的热点。考查的题量大约在总题量的20%以上,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如1999年的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中本部分考查内容占25%,2000年上海生物试卷 中占34%。从考查内容看,以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遗传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 题目最多。但生物的遗传的知识层次高深,内容抽象,涉及问题较多。有不少方面知识难 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又是全书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准确灵活的运用知识技能、 准确、快捷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高解题速度,就必须掌握解法技巧。现就以下几种特殊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加以说明。 一、关于dna碱基含量的计算——比例性质求解法。 根据双链dna分子碱基优势互补接合原则,并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例如等量赋值),就可以面世以下规律(或比例式)并予以灵活运用: 1、规律一: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碱基两两相等:即: a=t(a1=t2t1=a2)g=c(g1=c2c1=g2) 这一规律是推出以下规律的基础。 2、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两不优势互补的碱基之和成正比且任一两个优势互 补的碱基之和占到碱基总量的50%。即为: a+g=t+c=50%(或a+c=t+g=50%) 即1(或=1) 例,某基因中,有腺嘌呤300个,占全部碱基的30%,求这个基因中胞嘧啶有多少个? 解题过程:①首先必须弄清楚碱基名称与代号的关系:腺嘌呤(a)鸟嘌呤(g)、胸 腺嘧啶(t)、胞嘧啶(c) ②根据c所占的比例,算出该基因中的碱基总数: 300÷30%=1000(个) ③根据规律一:a=t=30%c=g==20% 即c=1000×20%=200(个) 根据规律三:a+c=50%c=50%-30%=20%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先分后合〞 高中生物中遗传局部的知识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某些问题面前不知如何入手。加强其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先分后合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各对相对性状间均为独立遗传)先别离开来,用基因的别离规律一对对加以分析,最后把分析的结果按题目的要求自由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可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下面介绍一下这种解题方法在遗传学题中的应用。 一、根底知识 ㈠ ㈡基因的别离规律 1、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别离 2、例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A、a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a=1:1,而基因为AA或aa的个体只产生A或a一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互相杂交,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

比例关系为: 3、易错:Aa×Aa的子代中AA的概率是1/4;Aa的概率是1/2;aa 的概率是1/4。但如果求子代的显性性状中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 ㈡伴性遗传 1、实质: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伴随着性别的遗传而得到遗传。

2、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 B X b的女性通过减数分裂产生X B、X b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X B:X b=1:1,而基因为X B X B或X b X b个体只产生X B或X b一种类型的配子。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X b Y 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因此他们随意婚配,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为: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试分析回答: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 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 型的基因属于 遗 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 型的基因属于 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 细胞核中性染色体 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类型 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 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多指症 X 染色体隐性 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X 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佝偻病 Y 染色体遗传病 全部男性患病 外耳道多毛症 (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组数 正 交 反 交 ①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 型 ♀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 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 型b ③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 型 ♀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策略

生物遗传题解题策略1: 基本概念题、性状遗传方式判断题、基因型推导题及有关种类、概率、比例计算题。 此类试题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础上,应先明确性状、基因、合子、杂交四方面概念及相对应的方法。 (一)性状 1.概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相同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相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杂种F1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相同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 2.方法。根据概念对相关基因型进行判断。 (1)显隐性判断 1→2法:相同性状杂交,F1出现新的性状;2→1法:一对相对性状杂交,F1只有一种性状。 (2)表达式或基因型。显性表达式:A_____隐性表达式:aa (3)依据性状分离比判断。A_____×aa→(1∶0为显性纯合;1∶1为杂合) A_____×A_____→(3∶1双亲为杂合;1∶0双亲有一方为显性纯合;2∶1显纯致死) (二)基因 1.概念。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 2.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外因)。 (1)白化病——主要由内因决定。 (2)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不属质遗传。 (3)环境影响——海龟蛋根据温度决定性别,30℃以上性别不同,30℃以下性别相同。爬行类大多不存在性染色体,但有性别决定基因。 (三)合子

1.概念。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 2.方法。合子判断方法:体细胞中有无等位基因;纯合子概率计算:一对等位基因自交:P■=1-1/2■。 (四)杂交 1.杂交——两个体间的交配(一般发生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如:杂交育种(集优)。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植物——自交;动物——子代间相互交配,可看成自交。 (1)判断显性是否纯合;(2)获取纯合体。 (3)测交——隐性纯合子(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检测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判断显性是否纯合。 测交是一种检测F1基因型的重要方法,是获得隐性纯合的重要方法。 4.正反交。判断是质遗传/核遗传:后代始终和母本性状相同——质遗传(母系遗传);后代一样——核遗传。若为核遗传,未知显隐性。后代相同即为常,后代不同即为性(X)。 生物遗传题解题策略2: 遗传中的特殊情况,可结合分析遗传定律的特殊情况。 (一)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 ①9∶7:双显基因同时出现为一种表现型,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②9∶3∶4:存在aa(或bb)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③15∶1:只要有显性基因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④9∶6∶1:单显为一种性状。 ⑤12∶3∶1:双显和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⑥13∶3:双显、双隐、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⑦1∶4∶6∶4∶1:基因叠加(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