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遗传类型题目9种解题方法

1.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4.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5.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

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6.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7.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8.“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9.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先分后合” 高中生物中遗传部分的知识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某些问题面前不知如何入手;加强其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办法; 先分后合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各对相对性状间均为独立遗传先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分析,最后把分析的结果按题目的要求自由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可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下面介绍一下这种解题方法在遗传学题中的应用; 一、基础知识 ㈠ ㈡基因的分离规律 1、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例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A、a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a=1:1,而基因为AA或aa的个体只产生A或a一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互相杂交,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

例关系为: 3、易错:Aa×Aa的子代中AA的概率是1/4;Aa的概率是1/2;aa 的概率是1/4;但如果求子代的显性性状中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 ㈡伴性遗传 1、实质: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伴随着性别的遗传而得到遗传; 2、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 B X b的女性通过减数分裂产生X B、X b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X B:X b=1:1,而基因为X B X B或X b X b个体只产生X B或X b一种类型的配子;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因此他们随意婚配,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为:

遗传规律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相关的解题技巧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中,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一直是学生需掌握的重难点内容。相关内容的概率、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算型试题,命题方式灵活,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条件隐晦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解题时,在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得出正确答案。本文例举了以下三种解题技巧,旨在拓展学生思路的同时,与众多同行交流、探讨。 一.棋盘法 “棋盘法”是解答基因的遗传规律相关题目的一种基本方法(例1)。将每一个亲本的配子基因纵横地放在“棋盘”的一侧,注明各自的概率;将对应格的配子基因相加,概率相乘,即可得出合子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概率,填写在“棋盘”的对应格中(表1)。 例题1 一对夫妇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问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有多少?是携带者的几率又有多少? 解:夫妇Aa ×Aa ↓ 孩子 表1 棋盘法解题示例 “棋盘法”是遗传规律初学者解题的好帮手,它可以完整、准确地得出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概率。在解答基因分离规律相关试题(即求一对性状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时比较实用,其缺点在于当遇到推算两对(或两对以上)性 状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题目时,“棋盘法”就显得比较烦琐。在这种情

况下,“分枝法”显得更具优越性。 二.分枝法 “分枝法”是解决自由组合规律相关题目的一种简便方法(例2)。应用“分枝法”时,主要以基因的分离规律为基础,对各对相对性状进行单独分析,然后将各对性状中的各种基因型、表现型分别进行自由组合,概率进行乘积,即得出准确的解答。 例题2 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推算双杂合体亲本自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比。 解:亲本 YyRr × YyRr (1)单独考虑黄色与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Yy×Yy 后代基因型比=1YY : 2Yy : 1yy,表现型比=3黄色 : 1绿色 (2)单独考虑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Rr×Rr 后代基因型比=1RR : 2Rr : 1rr,表现型比=3圆粒 : 1皱粒 (3)对以上两对性状中的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进行自由组合 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关系子代表现型 ↓ 3圆粒 ==== 9 黄色圆粒 3黄色 1皱粒 ==== 3黄色皱粒

高考中遗传基本规律的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全部修改)

高考中遗传基本规律的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 通过近几年全国理综试卷生物试题的比较分析发现,生物学试题重在考查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而遗传变异又重在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专题探讨高考中遗传基本规律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1涉及一对相对性状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 1.1正推型:已知双亲的基因型,求子代全部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例1 番茄茎的有毛(H)与无毛(h)是一对遗传性状,并且已经知道有毛对无毛是显性。如果让基因型都为Hh的两个亲本杂交,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后代会产生什么样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呢?你能通过分析,推算出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出现的概率吗? 分析:棋盘法。(1)将配子及配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放在棋盘的一侧。(2)在每一个空格中写出它们后代的基因 型和表现型,合子出现的概率是两个配子概率的乘积。 亲代Hh x Hh 子代 练习1: Aa x Aa 纯合子占;杂合子占-------------------- ;显性占------ ;隐性占 ----- 。 答案:1/2; 1/2; 3/4; 1/4。 练习2: (2002全国理综)科学家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它能产生毒素,杀死害虫,目前正在大面 积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害虫的遗传基础,发现不抗毒素对抗毒素为显性(此处分别用B和b表示)。据 此回答: (1)种植抗虫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 (2)棉田不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 ;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 。 (3)不抗毒素害虫与抗毒素害虫杂交,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 答案(1)减轻环境污染;(2)BB、Bb;bb; (3)BB和Bb。 1.2逆推型:已知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导亲代的基因型。 例2某学校动物饲养室里养有2只黑毛豚鼠和一只白毛豚鼠,其中黑毛雌豚鼠(甲)与白毛雄豚鼠(丙)交配后,共生殖了7窝小豚鼠,其中8只黑毛,6只白毛。另一只黑毛雌豚鼠(乙)与白毛雄豚鼠(丙)交配后,生殖的7窝小豚鼠全部是黑毛豚鼠。已知豚鼠的毛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性状,黑色为显性。根据以上资料,你能够推算出甲、乙、丙3只豚鼠的基因型吗? 分析:亲代甲早丙 $ 乙早

高中生物遗传学规律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学规律解题方法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 A.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 B.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写遗传图解:P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 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3.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 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 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 4.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 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必须熟练掌握二、1) 例: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Aa×aaF是Aa和aa共2种[参二、 1⑤]Cc×CcF是CC、Cc、cc共3种[参二、1④]∴答案=2×3=6种(请写图解验证) 5.计算表现型种类: 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只问一对基因,如二1①②③⑥类的杂交,任何条件下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子代有多少基因型就有多少表现型]例:bbDd×BBD d,子代表现型=1×2=2种,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2×2×2=8种。 二、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 1.正推类型: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对很多同学来说是难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解题思路: 1.判断显隐性关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 □×○ ↓ ■ 2.根据题意先找出隐性个体做为突破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3.再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算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 二、常染色体、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一)细胞核遗传: 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常染色体遗传: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与性别无关,后代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2.伴性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一定相同,且与性别相关联,后代有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且某性状只出现在某性别的个体上。 (二)细胞质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总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后代可能出现发送性状分离,但没有确定的性状分离比例。 三、遗传规律归纳总结: 1.常染色体遗传:隐性:隔代遗传(无中生有),男女患病机率均等,显性:代代相传(有中生无),男女患病机率均等。

2.伴X遗传:隐性:隔代遗传(无中生有),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显性:代代相传(有中生无),交叉遗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子代分离比不定。 4.连锁和互换遗传:完全连锁(某性状出现,必定伴随另一性状),不完全连锁:两多(同上)两少(互换)。 拓展阅读: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遗传类型题目9种解题方法 1.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4.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5.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组 数 正交反交 ①♀野生型×♂突变型a →野生型 ♀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野生型×♂突变型b →野生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b ③♀野生型×♂突变型c →野生型 ♀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 试分析回答: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方法:

生物遗传题类型及解题技巧窍门

生物遗传题类型及解题技巧窍门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将简单介绍遗传规律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 1.判断方法: 杂交:两个相异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则为显性性状。 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 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 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 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

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 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AA、Aa的动物群体为例,进 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 直接列出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综上所述,掌握这些遗传规律的题型及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中生物学的考试。 解法二利用配子法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为AA、Aa,推 算出A、a的配子比例为5/6、1/6.这可以通过配子图来表示, 其中♂代表配子中的,♀代表配子中的卵子,5/6a和1/6a分别 代表配子中a基因的比例,5/6A1/6a代表配子中A和a基因的组合比例。 种子和果实各部分基因型的推导原理如下图所示:果皮、种皮属于母本结构,其基因型应与母本相同。胚是受精作用的结果,与母本和父本都有关,子叶属于胚的组成部分,其基因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几种常见的来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

高中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综合新必修2

遗传学解题技巧 一、解题原则 1.乘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做一件事,完成它平要分成n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又有m1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步骤又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个步骤又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l·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豌豆豆粒从子叶颜色看,有一半是黄色的,有一半是绿色的。从豌豆豆粒充实程度看有一半是饱满的,有一半是皱缩的;如果一个性状并不影响另一性状,那么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和饱满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因为黄绿和满皱是两个独立事件,黄或绿的发生并不影响满或皱的出现,所以黄色和饱满这两种性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因为豆粒是黄色的概率与豆粒是饱满的概率均为1/2,所以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的和饱满的概率是1/2×1/2=1/4。 2.加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者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做一件事完成它有几类方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ml种方法,第二类中有m2 种方法... ,第n 类中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如例1中,一粒豌豆不可能既是黄色又是绿色——如果是黄色就不会是绿色,如果是绿色就不会是黄色,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豌豆是黄色或绿色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如果问的是黄色或饱满的豌豆的概率则不能直接用此法则,因为黄色和饱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豌豆中也就是说黄色和饱满不是相互排斥的。 3.分离定律中的六个定值 1.杂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2Aa:1aa,表现型比例:3:1。 2.测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表现型比例:1:l。 3.纯合体杂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4.显性纯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题作为高考生物的必考题,其在生物考试中分数比例较大,因此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它的解题技巧。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技巧

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技巧 在高中生物学中——生物的遗传这一部分知识,是全书的重点,也是高考、会考的热点。考查的题量大约在总题量的20%以上,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如1999年的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中本部分考查内容占25%,2000年上海生物试卷 中占34%。从考查内容看,以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遗传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 题目最多。但生物的遗传的知识层次高深,内容抽象,涉及问题较多。有不少方面知识难 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又是全书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准确灵活的运用知识技能、 准确、快捷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高解题速度,就必须掌握解法技巧。现就以下几种特殊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加以说明。 一、关于dna碱基含量的计算——比例性质求解法。 根据双链dna分子碱基优势互补接合原则,并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例如等量赋值),就可以面世以下规律(或比例式)并予以灵活运用: 1、规律一: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碱基两两相等:即: a=t(a1=t2t1=a2)g=c(g1=c2c1=g2) 这一规律是推出以下规律的基础。 2、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两不优势互补的碱基之和成正比且任一两个优势互 补的碱基之和占到碱基总量的50%。即为: a+g=t+c=50%(或a+c=t+g=50%) 即1(或=1) 例,某基因中,有腺嘌呤300个,占全部碱基的30%,求这个基因中胞嘧啶有多少个? 解题过程:①首先必须弄清楚碱基名称与代号的关系:腺嘌呤(a)鸟嘌呤(g)、胸 腺嘧啶(t)、胞嘧啶(c) ②根据c所占的比例,算出该基因中的碱基总数: 300÷30%=1000(个) ③根据规律一:a=t=30%c=g==20% 即c=1000×20%=200(个) 根据规律三:a+c=50%c=50%-30%=20%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 遗传题知识基础建立在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上。高中学生在解答这类生物题型时,需要讲究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店铺为高中生整理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介绍 遗传题主要包括:基本概念题;性状遗传方式判断题;基因型推导题;有关种类、概率、比例计算题;遗传中的特殊情况;遗传系谱图题。 一、基本概念题、性状遗传方式判断题、基因型推导题及有关种类、概率、比例计算题。 此类试题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础上,应先明确性状、基因、合子、杂交四方面概念及相对应的方法。 (一)性状 1.概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相同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相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杂种F1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相同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 2.方法。根据概念对相关基因型进行判断。 (1)显隐性判断 1→2法:相同性状杂交,F1出现新的性状;2→1法:一对相对性状杂交,F1只有一种性状。 (2)表达式或基因型。显性表达式:A_____隐性表达式:aa (3)依据性状分离比判断。A_____×aa→(1∶0为显性纯合;1∶1为杂合) A_____×A_____→(3∶1双亲为杂合;1∶0双亲有一方为显性纯合;2∶1显纯致死) (二)基因 1.概念。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 2.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外因)。 (1)白化病——主要由内因决定。 (2)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

体性别影响。不属质遗传。 (3)环境影响——海龟蛋根据温度决定性别,30℃以上性别不同,30℃以下性别相同。爬行类大多不存在性染色体,但有性别决定基因。 (三)合子 1.概念。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 2.方法。合子判断方法:体细胞中有无等位基因;纯合子概率计算:一对等位基因自交:P■=1-1/2■。 (四)杂交 1.杂交——两个体间的交配(一般发生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如:杂交育种(集优)。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植物——自交;动物——子代间相互交配,可看成自交。 (1)判断显性是否纯合;(2)获取纯合体。 (3)测交——隐性纯合子(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检测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判断显性是否纯合。 测交是一种检测F1基因型的重要方法,是获得隐性纯合的重要方法。 4.正反交。判断是质遗传/核遗传:后代始终和母本性状相同——质遗传(母系遗传);后代一样——核遗传。若为核遗传,未知显隐性。后代相同即为常,后代不同即为性(X)。 二、遗传中的特殊情况,可结合分析遗传定律的特殊情况。 (一)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 ①9∶7:双显基因同时出现为一种表现型,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②9∶3∶4:存在aa(或bb)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③15∶1:只要有显性基因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④9∶6∶1:单显为一种性状。 ⑤12∶3∶1:双显和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⑥13∶3:双显、双隐、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⑦1∶4∶6∶4∶1:基因叠加(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

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一题多解”遗传题方法指导

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一题多解”遗传题方法指导 在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教学内容中,遗传规律的应用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有关遗传的问题考查复杂多变,因此,面对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是束手无策,望而却步。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呢?下面通过一题多解谈谈遗传题的解题方法。 【例1】一对夫妇女性表现型正常男性肤色正常但患有并指症(由显性基因 S 控制),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aa)的孩子,问夫妇的基因型是什么?下一胎生下并指且白化孩子和正常孩子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1.逆推法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般可用正推法,而已知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求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通常用逆推法。逆推法一般分三步:①根据题意可先用填空法写出亲代可能的基因型;②写出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③分析子代的基因型回填亲代的基因型。 如例1题中:女性表现型正常,可能的基因型为ssA_,男性肤色正常但患有并指症,可能的基因型为S_A_。第一胎是一个患白化病(aa)的孩子,其基因型为ssaa,故亲代双方均给子代提供的有sa,由此亲代的基因型为SsAa和ssAa,见下图解1. 2.棋盘格法 棋盘格法是一种计算概率的方法。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一般可用棋盘格法分析。解题步骤有三步:①先把各种雌雄配子分别写在表格的横列和纵列; ②在每一种配子前注明该配子的概率;③在棋盘格内写出相应雌雄配子结合构成的子代基因型,雌雄配子的概率乘积即为该种子代基因型出现的概率。④根据题意合并表现型相同的子代基因型的概率。此法虽较麻烦,但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解题时使用。 如下例1题分析:

由表格可知:并指且白化孩子(S_aa)只有Ssaa,概率为1/8,正常孩子(ssA_)有ssAA和ssAa,概率为3/8。 3.分枝法 解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题目时,比棋盘格法简单的还有分枝法。此法大致分三步:①先写出亲代的基因型;②分别写出独立遗传的每对基因及遗传情况并用直线相连; ③写出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概率并汇总。 例题1分析如下图:由图知并指白化概率为1/8,正常概率3/8。 4.独立分析再组合法 当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时,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具有独立性.解此类题目时,可先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独立分析每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然后利用乘法原则再将各对基因的遗传结果组合相乘,这就是独立分析再组合法.在解遗传题时利用这一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此法适合熟练掌握遗传规律的情况下使用。 如例题1分析如下:

高中生物必修生物遗传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措施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旳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旳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旳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朴旳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旳判断: 1、判断措施 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旳个体杂交,F1所体现出来旳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似性状旳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旳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随机交配旳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 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旳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与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与否符合;最终做出判断; 2、设计杂交试验判断显隐性

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旳判断: 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测后裔体现型及比例。若只有一种 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似旳体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测后裔体现型及比例。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试验材料,材料适合旳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试验材料,适合旳措施是测交和自交,不过最简朴旳措施为自交; 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旳有关计算: 1、自交:指遗传因子构成相似旳生物个体间互相交配旳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晰题目问旳是第几代,然后运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

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旳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 Aa 旳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旳状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裔基因型、体现型旳概率,有如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 (1)♀23AA ×♂23AA →49 AA (2)♀23AA ×♂13Aa →19AA +19 Aa (3)♀13Aa ×♂23AA →19AA +19 Aa (4)♀13Aa ×♂13Aa →136AA +118Aa +136 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体现型为3536A_、136 aa 。 解法二 运用配子法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23AA 、13 Aa ,不难得出A 、a 旳5/6、1/6

生物高考生物: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总结考前看看

【生物】高考生物: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总结(考 前看看) 分离定律和自由自合定律规律总结 一、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 二、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建立在减数分裂基础之上的,两大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三、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遗传的各种杂交情况及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列表如下,务必熟记。 后代相交方式以及子代表现情况。

四、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1、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X E X e XAABbX e Y 可以分解为如下三个分离定律:AaXAA; BbXBb; X E X e XX e Y。 2、概率的计算方法 先求出每一对分离定律的概率,再相乘,如计算AaBbX E X e XAABbX e Y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X E X e 的个体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AabbX E X e=1/2AaX 1/4bbX1/4X E X e=1/32。 3、用分离定律可以解决自由组合的下列问题 (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X2X2=8,产生配子AbC的比例为AbC=1/2AX 1/2bX 1/2C=1/8 (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 如AaBbCcXAABbCc杂交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种数 先求出AaBbCc和448匕金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产生8种配子,AABbCc产生4 种配子。 再求出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AaBbCc和AABbCc配子间有8X 4=32种。 (3)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如AaBbCc和AABbCc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多少种,比例是多少。 可以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XAA-后代有2种基因型(1 Aa: 1 AA) BbXBbf后代有3种基因型(R8: 2Bb: 1b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