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今天瑞德特老师给同学们精选的这篇文章是有关高中生物遗传类型的题目的十种解题方法,送给那些对遗传题目不太熟悉或者有困难的同学们,通过技巧可以对遗传类型的题更深入的了解,做题也就比较迅速。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

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十、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分析思路与考查类型归纳:

遗传系谱图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平时练习时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概括出此类题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达到从容应对。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遗传方

典型病例遗传特点概括口诀

①常染色

体隐性

如白化病先天性

聋哑

①隔代发病②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③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无中生有,

女儿患病

②常染色

体显性

如多指症软骨发

育不全

①代代发病②正常人为隐性纯合

体③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有中生无,

孩子正常

③X染色体

隐性

如血友病/红绿色

①隔代发病,②交叉遗传③患

者男性多于女性

女患其父、

子必患

④X染色体

显性

如抗VD佝偻病钟

摆型眼球震颤

①代代都有发病②交叉遗传③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男患其母、

女必患

⑤Y染色体

遗传

如外耳道多毛症

①家族全部男性患病②无女性患

者③只传男,不传女

父患子必患2、遗传方式的推导方法

2.1、判断显隐性遗传: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

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没有典型性特征:则两种均有可能。其中代代发病一般最可能为显性,隔代发病最可能为隐性。

2.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女患其父、子必患;显性,男患其母、女必患。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为常染色体上的。没有则两种均有可能

②没有典型特征:若两种都符合,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伴X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如果按以上方式推导,几种假设都符合,则几种都有可能。

还可以选择假设--推导的方法(反证法):先假设在X染色体上,代入进行推导,若不符合,则在常染色体上;若符合再假设在常染色体上,一般都是符合的,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不能确定,此时只有结合题干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的预测或确定。

3、子代某表现型概率的计算

①多对性状同时考查,单独考虑每一对的情况;

②确定亲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结合亲本的性状,联系亲本的“上代”、“同代”、“下代”的情况去综合考虑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时刻注意比例的变化。)

③运用相乘、相加得出子代的表现型或者基因型情况。

高考生物遗传遗传口诀及解题技巧【三篇】

高考生物遗传遗传口诀及解题技巧【三篇】 导读:本文高考生物遗传遗传口诀及解题技巧【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如何做好生物遗传题】生物遗传规律性强。但是我不建议你把这些规律都背下来。重要的是,找做题方法。首先判断是伴性还是常染,其次是显隐判断。利用好图示特征,比如说隔代,无中生有等信息。平常做题建议用推导法,根据已知条件,猜是何种遗传,然后带进去,做出以后,再把其他遗传也代进入,看看会在什么地方不成立,练习大概五十个题左右,你就开始会有感觉看到题目就能预测这是什么类型的遗传了。 常显多并软 常隐白聋苯 抗D佝偻X显 *肌X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症、先天性聋哑、苯丙*尿症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肌营养不良症; 最上面的是一个记忆口诀,多问下班上成绩好的吧 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这是遗传图谱的判断方法【篇二:做生物遗传图推断题的技巧】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非常害怕,看见那些繁琐的系谱分析题就头晕,但只要心平气和,就无所畏惧啦!对于只有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就比较简单,只要记住这句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然而对于两种及以上的系谱分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给你提供个妙招吧。首先,将题目中的系谱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复制两份,将两种遗传病进行分开研究,减少对视觉的干扰因素。 打个比方,题目中告诉你一种是常染色体的遗传,一种是伴性遗传,那么自己必须清楚两者的差别,通常情况下,题目中不会设置伴Y遗传,再去考虑是隐性还是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初次着笔进行推导分析发生矛盾,则换个思维,待两个系谱完全分析正确,满足题设要求时,将其再次合并,可以直接把答案写到试卷上,以便答题。这种题目,在平常的练习中加以重视并且深入研究,掌握基本的几个遗传病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血友病等)。同时,也要加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以及后代表现性,基因型的概率推断,提高答题效率和质量。【篇三:高中生物遗传学基本规律解题方法】伴性遗传:(也分正推、逆推两大类型) 有以下一些规律性现象要熟悉: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得病(或表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

遗传题的解题技巧:“先分后合” 高中生物中遗传部分的知识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某些问题面前不知如何入手;加强其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办法; 先分后合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各对相对性状间均为独立遗传先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分析,最后把分析的结果按题目的要求自由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可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下面介绍一下这种解题方法在遗传学题中的应用; 一、基础知识 ㈠ ㈡基因的分离规律 1、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例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A、a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a=1:1,而基因为AA或aa的个体只产生A或a一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互相杂交,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

例关系为: 3、易错:Aa×Aa的子代中AA的概率是1/4;Aa的概率是1/2;aa 的概率是1/4;但如果求子代的显性性状中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 ㈡伴性遗传 1、实质: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伴随着性别的遗传而得到遗传; 2、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 B X b的女性通过减数分裂产生X B、X b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X B:X b=1:1,而基因为X B X B或X b X b个体只产生X B或X b一种类型的配子;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X b Y的男性产生的配子为X b::Y=1:1;因此他们随意婚配,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为: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题对很多同学来说是难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解题思路: 1.判断显隐性关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 □×○ ↓ ■ 2.根据题意先找出隐性个体做为突破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3.再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算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 二、常染色体、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一)细胞核遗传: 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常染色体遗传: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与性别无关,后代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2.伴性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一定相同,且与性别相关联,后代有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且某性状只出现在某性别的个体上。 (二)细胞质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总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后代可能出现发送性状分离,但没有确定的性状分离比例。 三、遗传规律归纳总结: 1.常染色体遗传:隐性:隔代遗传(无中生有),男女患病机率均等,显性:代代相传(有中生无),男女患病机率均等。

2.伴X遗传:隐性:隔代遗传(无中生有),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显性:代代相传(有中生无),交叉遗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子代分离比不定。 4.连锁和互换遗传:完全连锁(某性状出现,必定伴随另一性状),不完全连锁:两多(同上)两少(互换)。 拓展阅读: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遗传题型及解法归纳高中

遗传题型及解法归纳高中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等。在高 中生物学课程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生物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本文将针对高中遗传学中的题型及解法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对相关考试内容。 一、基因及其表现形式 1.1 题型:基因的比较、分类与表现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的理解、分类和表现形式的把握。需要了解基因的不 同类型和变异形式对表现形式的影响,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分类。 解法: (1)了解基因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基因分为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多基因等。 (2)理解基因的表现形式和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学会分析遗传表型和遗 传规律。 (3)多加练习和思考,通过实验命题来提升解题能力。 1.2 题型:基因的互作关系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基因互作关系的了解,需要掌握基因互作关系的常见类型 和具体表现形式。 解法: (1)学会分析基因互作关系。常见的基因互作关系有优势、助性和拮抗。 (2)了解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规律。深入掌握复合型遗传的定律和表现形式。

(3)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现象。 二、遗传的分离规律和重组规律 2.1 题型:孟德尔遗传规律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孟德尔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要求了解孟德尔法则的基本特点和适用范围。 解法: (1)深入学习孟德尔法则的适用条件。包括单倍型性、基因等位和互不影响等。 (2)学会通过遗传表型和遗传规律对基因型进行推测。 (3)掌握基本的遗传概率统计方法。 2.2 题型:连锁遗传和自由组合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连锁遗传和自由组合的表现规律和计算方法,包括连锁性和迪氏定律等。 解法: (1)掌握连锁互换现象和染色体随机分离的原理。 (2)了解连锁现象对基因组合的影响,学会进行计算和推测。 (3)尤其要理解迪氏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三、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 3.1 题型:基因突变的相关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基因突变的种类、效应和继承方式等。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解题经验分享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解题经验分享 一、遗传基本规律相关计算题。 第一步:判断显隐性。 第二步:确定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一般以X和常染色体上为主,Z染色体的题与之类似)1、若未知显隐性的则利用正反交结果确定。 正反交结果一致的,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且不属于总是跟母本一致那种(细胞质遗传),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2、若已知显隐性的,则可利用后代雌雄表现是否一致来进行判断。 如:若雌性个体中:黑毛:灰毛=3:1,雄性个体中:黑毛:灰毛=3:1,则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一致,则在X染色体上。(也可以看黑毛和灰毛个体中雌性:雄性比是否都等于1:1;当不符合该比例时,也不一定不在常染色体上,注意考虑致死情况) 第三步:由表现型推导基因型。 特别提醒:做题时,首先关注后代总份数,比如4份的情况有可能是3:1或1x(3:1),16份的情况有可能是9:3:3:1及其变式,若为4:2:2:1;6:3:2:1;8:3:1等少于16份的情况,则考虑某种或者两种基因显性或隐性致死,或者某种配子致死等。此外,除了掌握(3:1) x(3:1)=9:3:3:1这种分析技巧,还要掌握用棋盘法对杂交实验进行估算和总体把握,比如:2017年全国2卷第6题中的性状分离比例为:52:3:9,先看总份数64份,棋盘法8 x 8 =64 这里的8份,即为雌雄配子份数,而配子总数8=2x2x2;由此可以推断其基因型为三杂合子。 总用时不超过20秒,很明显,对这些数据若保持敏感,在做此类题时,可显著提高效率。

或X A X a x X A Y (两对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则考虑隐性纯合 致死或者考虑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连锁情况) 1:1 Aa x aa 或X A X a x X a Y或X A Y x X a X a 2:1 Aa x Aa(完全显性,则显性纯合致死,若为不完全显性,则可能是显性或隐性纯合致死)或X A X a x X A Y (杂合致死) 9:3:3:1 AaBb x AaBb 或 AaX B X b x AaX B Y 注意:基因互作和致死情况也属于上述杂交组合,比例偏离9:3:3:1的情况,常可作合并同类项、分解和作差等方式处理。如9:7;9:3:4;15:1;12:3:1;4:2:2:1;4:5;4:4:1;6:3:2:1;8:3:1;1:4:6:4:1等。 1:1:1:1及其变式1:2:1;3:1为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测交类型,其中1:2:1有可能是一对等位基因不完全显性或者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情况。 第四步:相关计算。(基因型种数及比例和表现型种数及比例,配子种数及比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需要合理利用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棋盘法、哈代温伯格定律等) 注意自交和自由交配(随机交配)算法上的区别,其中棋盘法是通法,优点是思维简单,形象直观,当然,利用基因频率的算法其实可以大大简化过程。棋盘法上边和左边一般是罗列雌雄配子的比例,其实也可以分别罗列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此外,还有很多变式的应用,比如,算两种遗病后代患病情况。 二、遗传实验设计或探究题 核心思想:反复利用自交、杂交、测交、回交、自由交配、正反交等各种交配方式分析问题,直到后代表现型或者基因型出现差别(包括数据),即可停止。剩下的就是用专业术语作答。答案在描述时按照以下模式书写:实验思路(分组、交配方式)、预期结果及现象、得出结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在X和Y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等问题了。)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组 数 正交反交 ①♀野生型×♂突变型a →野生型 ♀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野生型×♂突变型b →野生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b ③♀野生型×♂突变型c →野生型 ♀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 试分析回答: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方法:

生物遗传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方法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的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单的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 1、判断方法 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 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只有一种 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

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 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 (1)♀23AA ×♂23AA →49 AA (2)♀23AA ×♂13Aa →19AA +19 Aa (3)♀13Aa ×♂23AA →19AA +19 Aa (4)♀13Aa ×♂13Aa →136AA +118Aa +136 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表现型为3536A_、136 aa 。 解法二 利用配子法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23AA 、13 Aa ,不难得出A 、a 的5/6、1/6 配子♂ ♀ 5/6A 1/6a 5/6a 1/6a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几种常见的来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十大解题技巧,看了的同学都说实用!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十大解题技巧,看了的同学都说实用! 今天给同学们精选的这篇文章是有关高中生物遗传类型的题目的十种解题方法,送给那些对遗传题目不太熟悉或者有困难的同学们,通过技巧可以对遗传类型的题更深入的了解,做题也就比较迅速。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区分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

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遗传学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核心内容,课本内容讲得通俗易懂,但学生做题时却经常感觉迷糊,有挫败感,没有学习信心,一到考试时,就考不了高分,直接影响了将来的高考成绩。以下是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1.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2007天津卷理综卷第4题)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 A. 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B. 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C. ②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 D. ④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 解析:读第一遍,明白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①代表胚,②代表胚乳,③代表珠被,④代表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如果我们不读第二遍,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中,一般不太明白题意。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是对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的表述。B选项,没有胚柄,而应该是子叶;C选项,胚乳只出现单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D 选项,④过程的初期主要是种子的萌发,这个时候种子不能吸收利用矿质元素;A选项,①存在于受精作用中,基因型由精子和卵细胞组合而来,③的'基因型直接来自于亲本,可能不同。答案:A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2.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

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技巧

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技巧 在高中生物学中——生物的遗传这一部分知识,是全书的重点,也是高考、会考的热点。考查的题量大约在总题量的20%以上,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如1999年的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中本部分考查内容占25%,2000年上海生物试卷 中占34%。从考查内容看,以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遗传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 题目最多。但生物的遗传的知识层次高深,内容抽象,涉及问题较多。有不少方面知识难 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又是全书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准确灵活的运用知识技能、 准确、快捷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高解题速度,就必须掌握解法技巧。现就以下几种特殊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加以说明。 一、关于dna碱基含量的计算——比例性质求解法。 根据双链dna分子碱基优势互补接合原则,并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例如等量赋值),就可以面世以下规律(或比例式)并予以灵活运用: 1、规律一: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碱基两两相等:即: a=t(a1=t2t1=a2)g=c(g1=c2c1=g2) 这一规律是推出以下规律的基础。 2、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两不优势互补的碱基之和成正比且任一两个优势互 补的碱基之和占到碱基总量的50%。即为: a+g=t+c=50%(或a+c=t+g=50%) 即1(或=1) 例,某基因中,有腺嘌呤300个,占全部碱基的30%,求这个基因中胞嘧啶有多少个? 解题过程:①首先必须弄清楚碱基名称与代号的关系:腺嘌呤(a)鸟嘌呤(g)、胸 腺嘧啶(t)、胞嘧啶(c) ②根据c所占的比例,算出该基因中的碱基总数: 300÷30%=1000(个) ③根据规律一:a=t=30%c=g==20% 即c=1000×20%=200(个) 根据规律三:a+c=50%c=50%-30%=20%

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策略

生物遗传题解题策略1: 基本概念题、性状遗传方式判断题、基因型推导题及有关种类、概率、比例计算题。 此类试题建立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础上,应先明确性状、基因、合子、杂交四方面概念及相对应的方法。 (一)性状 1.概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相同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相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杂种F1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相同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 2.方法。根据概念对相关基因型进行判断。 (1)显隐性判断 1→2法:相同性状杂交,F1出现新的性状;2→1法:一对相对性状杂交,F1只有一种性状。 (2)表达式或基因型。显性表达式:A_____隐性表达式:aa (3)依据性状分离比判断。A_____×aa→(1∶0为显性纯合;1∶1为杂合) A_____×A_____→(3∶1双亲为杂合;1∶0双亲有一方为显性纯合;2∶1显纯致死) (二)基因 1.概念。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 2.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外因)。 (1)白化病——主要由内因决定。 (2)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不属质遗传。 (3)环境影响——海龟蛋根据温度决定性别,30℃以上性别不同,30℃以下性别相同。爬行类大多不存在性染色体,但有性别决定基因。 (三)合子

1.概念。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合子(受精卵)→个体。 2.方法。合子判断方法:体细胞中有无等位基因;纯合子概率计算:一对等位基因自交:P■=1-1/2■。 (四)杂交 1.杂交——两个体间的交配(一般发生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如:杂交育种(集优)。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植物——自交;动物——子代间相互交配,可看成自交。 (1)判断显性是否纯合;(2)获取纯合体。 (3)测交——隐性纯合子(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检测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判断显性是否纯合。 测交是一种检测F1基因型的重要方法,是获得隐性纯合的重要方法。 4.正反交。判断是质遗传/核遗传:后代始终和母本性状相同——质遗传(母系遗传);后代一样——核遗传。若为核遗传,未知显隐性。后代相同即为常,后代不同即为性(X)。 生物遗传题解题策略2: 遗传中的特殊情况,可结合分析遗传定律的特殊情况。 (一)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 ①9∶7:双显基因同时出现为一种表现型,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②9∶3∶4:存在aa(或bb)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③15∶1:只要有显性基因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④9∶6∶1:单显为一种性状。 ⑤12∶3∶1:双显和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⑥13∶3:双显、双隐、一种单显表现为同一性状。 ⑦1∶4∶6∶4∶1:基因叠加(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思路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思路 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生物相交常见的有杂交(测交实际上属于杂交范畴)和自交两种方式。求解杂交或自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概率也是生物遗传概率解题一种常见的题型。 生物遗传概率解题技巧 这类题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为1时的计算,另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的计算。 对于第一种类型,根据遗传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如Aa和aa杂交后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1/2。第二种类型的计算则比较复杂。 【方法点拨】 (1)当两亲本出现的概率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求解杂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应分两步进行: ①先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运用交叉线法、棋盘法或分解组合相乘法,求出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②把第一步求出的结果与亲本出现的概率相乘,最终得出结果。 杂交后代概率的计算 假设两个亲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c和d,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在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时(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时)的概率为e,则实际上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e×c×d。 自交后代概率的计算 假设某亲本出现的概率为a,其自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在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时(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时)的概率为b,则实际上自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a。 对各类生物遗传概率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多对性状遗传的生物遗传概率题型解题步骤 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中,对单一性状进行考察的概率题型相对而言较简单,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态进行区分,因此一般的考试中出现的都是多对性状遗传的遗传概率题型,难度较大,内容较复杂,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综合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性利用,需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学会有效使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为遗传基因学中的一项基本理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被应用在遗传学概率题型的解答中,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解题的效率。以下列举几项对于自由组合定律的有效使用:(1)通过隐性纯合子这一关键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点。(2)利用基因分离的比例进行解题。例如若是在题目所给信息中发现子代所展现的性状比为3:1的话,可以由此推断出亲代的基因均为杂合子,其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则为显性性状。(3)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伴性遗传相关的试题。这类遗传的特点是相关的性状通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综合新必修2

遗传学解题技巧 一、解题原则 1.乘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做一件事,完成它平要分成n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又有m1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步骤又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个步骤又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l·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豌豆豆粒从子叶颜色看,有一半是黄色的,有一半是绿色的。从豌豆豆粒充实程度看有一半是饱满的,有一半是皱缩的;如果一个性状并不影响另一性状,那么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和饱满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因为黄绿和满皱是两个独立事件,黄或绿的发生并不影响满或皱的出现,所以黄色和饱满这两种性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因为豆粒是黄色的概率与豆粒是饱满的概率均为1/2,所以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的和饱满的概率是1/2×1/2=1/4。 2.加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者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做一件事完成它有几类方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ml种方法,第二类中有m2 种方法... ,第n 类中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如例1中,一粒豌豆不可能既是黄色又是绿色——如果是黄色就不会是绿色,如果是绿色就不会是黄色,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豌豆是黄色或绿色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如果问的是黄色或饱满的豌豆的概率则不能直接用此法则,因为黄色和饱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豌豆中也就是说黄色和饱满不是相互排斥的。 3.分离定律中的六个定值 1.杂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2Aa:1aa,表现型比例:3:1。 2.测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表现型比例:1:l。 3.纯合体杂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4.显性纯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试分析回答: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 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 型的基因属于 遗 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 型的基因属于 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 细胞核中性染色体 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类型 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 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多指症 X 染色体隐性 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X 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发病;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佝偻病 Y 染色体遗传病 全部男性患病 外耳道多毛症 (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组数 正 交 反 交 ①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 型 ♀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 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 型b ③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 型 ♀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

高中生物遗传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公式例 题附答案 1. 引言 遗传问题在高中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介绍解决高中生物遗传问题的常用思路和方法,并附带一些例题及其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解决高中生物遗传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理清问题背景和要求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问题背景和要求。确定需要求解的具体遗传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要推断的结果。 步骤二:分析问题 在理清问题背景和要求后,可以开始分析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遗传特征:确定问题涉及的遗传特征,如基因型、表现型等。 - 遗传原理:通过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如孟德尔遗传规律、显 性隐性等,来解释遗传现象。 - 推断过程:根据已知条件和遗传原理,推断未知结果。 步骤三:运用公式和方法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运用一些常用公式和方法进行解题。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例子: - 遗传交叉法:通过分析遗传交叉的结果,推断基因型或表现 型的比例。例如,利用二倍体杂合体的遗传交叉法推断杂合体和纯 合体的基因型比例。 - 遗传概率法:通过计算遗传概率,推断某个特定基因型或表 现型的出现概率。例如,利用随机配子组合法计算某个基因型在子 代中的出现概率。 - 遗传连锁法:通过遗传连锁的情况,推断不同基因之间的遗 传距离和相对顺序。例如,通过观察基因连锁的程度,推断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 步骤四:检查答案

在解答问题后,应该对答案进行检查。检查答案的过程主要包 括验证计算过程是否正确以及推断结果是否合理。 3. 例题及答案 下面是一些遗传问题的例题及其答案,供学生练: 1. 问题:一种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显性,另一个基因表现 为隐性,二者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问这两个基因能否分离遗传,为 什么? 答案: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通过遗传连锁来推断,如果两个基因连锁程度高,很少分离,说明它们位于同一染色 体上。如果连锁程度低,分离较多,说明它们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2. 问题:某杂交实验中,红花品种与白花品种进行杂交,F1 代全是红花。将F1代自交,结果出现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3:1,请 判断这些花的基因型。 答案:根据显性隐性的遗传规律,红花为纯合子,白花为杂合子。可以推断F1代的基因型为纯合子 (RR) 和杂合子 (Rr)。 4. 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