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显著增加,会引发腰痛并伴随下肢疼痛、麻木。久坐以及长

期伏案工作都会导致腰椎过早退变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主

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药物、牵引等。而在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

的中医诊治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对此,本文就目前中医诊治腰椎间盘突出展开探析,给广大读者作一个相关科普。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断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为“腰痛”。中医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分为

以下四种类型:

1.1血瘀证

血瘀证的痛感主要表现为腰腿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按压疼痛部位疼痛

会加剧,且疼痛日轻夜重。血瘀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板坚硬,使患者俯仰

旋转的功能受限,并且表现出舌苔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2湿证

腰腿疼痛同时伴有发凉,转身或侧身困难,患者即使静卧疼痛依然不减,疼

痛会随着受寒或阴雨天气加重,并伴随肢体发凉。湿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舌质淡,舌苔发白,脉沉紧或脉沉缓。

1.3热证

腰腿疼痛同时伴有发热,腿软无力,疼痛会随着受热或雨天而增强,活动后

痛感减弱,外感表征为怕热口渴,小便热涩,舌苔发黄而粘腻,脉濡数或弦数。

1.4肾亏气虚证

肾亏虚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起病较缓,腰部酸痛,膝盖乏力,劳累会加重

疼痛,躺卧则疼痛减缓。偏阳虚患者面色发白无血气,腰腿发凉,某些男性患者

还会有阳痿、早泄现象,女性患者会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患者则

面色潮红,时感乏力,常会心烦致失眠,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数。

2.中医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病因病机合理应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及散寒除湿等中药材进行治疗。

2.1瘀证的治疗

(1)治法原理: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方剂:桃红四物汤。

(3)方剂组成:桃仁、红花、熟地各10g、川芎;当归10g、赤芍。

2.2湿证的治疗

(1)治法原理: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2)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3)方剂组成:独活15g、细辛3g、秦艽10g、肉桂心;防风10g、桑寄生

15g、杜仲15g、牛膝;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黄10g、芍药;人参10g、茯苓15g、甘草。

2.3热证的治疗

(1)治法原理:清热除湿。

(2)方剂:四妙散加减。

(3)方剂组成:苍术15g、黄柏10g、牛膝10g、苡仁。

2.4肾亏虚证的治疗

2.4.1偏阳虚者

1.

治法原理:温补肾阳。

(2)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3)方剂组成:熟地10g、炮附子6g、丹根10g、山药;山茱萸10g、泽泻

6g、肉桂6g、茯苓。

2.4.2偏阴虚者

(1)治法原理:滋补肾阴。

(2)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3)方剂组成: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5g、丹根;泽泻9g、茯苓。

3.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3.1筋通络法

运用揉法,滚法自腰背部顺膀胱经、肾经而下至小腿后方,依次各施法三遍,以放松痉挛肌肉。再以重手法循经点穴,最好在点穴时有串感或麻感为宜,以通

经活络。

3.2筋止痛法

运用分筋法、理筋法、拨筋法,依次在腰部痛点(突出物椎旁),臀部痛点(梨状肌及坐骨神经出口,臀中肌),股后及小腿痛点,以筋结或索条为着力点,依次施术5-10次,间隔以揉法20下左右。

3.3引按压法

患者俯卧,护理人员分别于腋下及足跟对患者作对抗牵引或机械牵引约

10min后,推拿医师立于患者一侧,用拇指由轻至重按压患者椎旁压痛点,迫使神经根与蕾核位置发生改变,减少压迫。

3.4理筋骨法

患者俯卧,复以揉摩拍打等手法循经操作5遍,达到镇定放松软组织目的。

3.5筋活结法

患者仰卧,先主动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推拿医师再协助其抬高10°并固定于此2min,以延展神经根,解除粘连,并改变神经根与突出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冯筱清,包安桃.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J]. 健康之友,2019(10):74.

[2]王志杰,郭晓明,刘子琦,等. 中医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观察[J]. 健康大视野,2020(5):144.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显著增加,会引发腰痛并伴随下肢疼痛、麻木。久坐以及长 期伏案工作都会导致腰椎过早退变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主 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药物、牵引等。而在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 的中医诊治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对此,本文就目前中医诊治腰椎间盘突出展开探析,给广大读者作一个相关科普。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断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为“腰痛”。中医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分为 以下四种类型: 1.1血瘀证 血瘀证的痛感主要表现为腰腿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按压疼痛部位疼痛 会加剧,且疼痛日轻夜重。血瘀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板坚硬,使患者俯仰 旋转的功能受限,并且表现出舌苔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2湿证 腰腿疼痛同时伴有发凉,转身或侧身困难,患者即使静卧疼痛依然不减,疼 痛会随着受寒或阴雨天气加重,并伴随肢体发凉。湿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舌质淡,舌苔发白,脉沉紧或脉沉缓。 1.3热证 腰腿疼痛同时伴有发热,腿软无力,疼痛会随着受热或雨天而增强,活动后 痛感减弱,外感表征为怕热口渴,小便热涩,舌苔发黄而粘腻,脉濡数或弦数。 1.4肾亏气虚证

肾亏虚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起病较缓,腰部酸痛,膝盖乏力,劳累会加重 疼痛,躺卧则疼痛减缓。偏阳虚患者面色发白无血气,腰腿发凉,某些男性患者 还会有阳痿、早泄现象,女性患者会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患者则 面色潮红,时感乏力,常会心烦致失眠,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数。 2.中医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病因病机合理应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及散寒除湿等中药材进行治疗。 2.1瘀证的治疗 (1)治法原理: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方剂:桃红四物汤。 (3)方剂组成:桃仁、红花、熟地各10g、川芎;当归10g、赤芍。 2.2湿证的治疗 (1)治法原理: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2)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3)方剂组成:独活15g、细辛3g、秦艽10g、肉桂心;防风10g、桑寄生 15g、杜仲15g、牛膝;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黄10g、芍药;人参10g、茯苓15g、甘草。 2.3热证的治疗 (1)治法原理:清热除湿。 (2)方剂:四妙散加减。 (3)方剂组成:苍术15g、黄柏10g、牛膝10g、苡仁。 2.4肾亏虚证的治疗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 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 (一)中医辩证论治 1、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9g 香附3g 牛膝9g 地龙6g 五灵脂6g (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独活15g 桑寄生30g 杜仲12g 牛膝20g 党参20g 当归12g 熟地黄15g 白芍10g 川芎10g 桂枝10g 茯苓12g 细辛3g 防风10g 秦艽10g 蜈蚣3条乌梢蛇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 (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

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 (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椎间盘向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3)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除出现腰腿痛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C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4)上下型椎间盘突出:大部分患者仅有腰痛症状。X线摄片检查病变椎间隙可见Schmorl结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2020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病”范畴,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进行调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治疗 一般绝对卧床休息1个月为基础治疗,可达到缓解或治愈目的。保守治疗方法有推拿、牵引、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理疗、运动医学等,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服务目标、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服务目标和服务流程。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转诊。 (1)上转二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经基层医疗机构非手术治疗3-5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二级中医类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上转三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非手术治疗7-10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三级中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XX省腰

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3)急诊转诊(参考)标准: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二)县级公立中医院 1.服务目标和服务流程。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转诊。 (1)上转三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非手术治疗7-10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三级中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下转基层医院(参考)标准:经中医药及推拿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改善,已确定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或中成药治疗方案者。其他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三)城市二级中医院 参照县级公立中医院 (四)三级中医医院 1.服务目标:同《XX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2.服务流程:对诊断明确且有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下床时应佩戴腰围保护,根据病情选择腰椎牵引、理疗、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外用、运动治疗和医疗体操等综合措施康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 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 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 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嘱病人 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 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 一、推拿疗法 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 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难点分析 1、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腰部手法治疗难度较大,病人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2、针灸、针刀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和手法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腰痛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手法治疗、针灸、针刀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腰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措施及方案优化: 1、对于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只要存在骶髂关节旋移的,腰部手法治疗以骨盆压揉手法为主;存在棘突偏歪的,以冯氏手法为主;腰椎曲度变平直或腰椎棘突后突的,以林氏手法为主,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临床疗效。 2、统一规范针灸、针刀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根性疼痛的用踝三针治疗。肾阳虚、血瘀气滞证和寒湿痹阻型运用艾灸、中医封包和中药熏蒸治疗。结合各医师的特点

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小针刀疗法以回字型针刀松解法为主。 3、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4、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微波治疗仪。 5、腰椎滑脱患者可予以佩戴腰围进行固定,加强腰椎稳定性。防止脊柱不稳诱发腰肌劳损加重,腰部疼痛难以早期缓解。 三、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 20 年开始制定了腰痛病的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实施并改进,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过程中,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医师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对20 年腰痛病优势病种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459例腰痛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分成2013年方案组和20 年方案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案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旳髓核突出而引起本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围。 二、诊断 (一)诊断根据 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局限性,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 (1)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旳症状,并且是多见旳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轻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旳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旳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对应旳神经根支配旳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旳髓核、游离旳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体现为急性尿潴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旳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旳椎间盘组织移人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 肢体麻木感:有旳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体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起旳麻木。 3、体征 (1) 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旳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旳体现。 (3) 腰部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旳病人,在病变间隙旳棘突间有压痛。约1/3旳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伴随行走距离增长,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 (5)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2023年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 GB/T15657-1995〕。西医病名 ICD-10 编码为 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局部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苦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逝,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消灭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逝,拇趾背伸力减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逝,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苦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削减 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消灭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全都的影像学检查觉察,包括椎管造影,CT 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猛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苦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病症根本消逝,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猛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静卧痛不减,日轻夜重,受寒及阴雨苦痛加重,肢体发凉。舌质胖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弦紧或弦缓。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病”范畴,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进行调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治疗 一般绝对卧床休息1个月为基础治疗,可达到缓解或治愈目的。保守治疗方法有推拿、牵引、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理疗、运动医学等,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其他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服务目标、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服务目标和服务流程。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2.转诊。 (1)上转二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经基层医疗机构非手术治疗3-5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二级中医类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2)上转三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非手术治疗7-10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三级中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3)急诊转诊(参考)标准: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二)县级公立中医院 1.服务目标和服务流程。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2.转诊。 (1)上转三级中医类医院(参考)标准:非手术治疗7-10天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可转三级中医院综合治疗。其他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2)下转基层医院(参考)标准:经中医药及推拿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改善,已确定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或中成药治疗方案者。其他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三)城市二级中医院 参照县级公立中医院 (四)三级中医医院 1.服务目标:同《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2.服务流程:对诊断明确且有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下床时应佩戴腰围保护,根据病情选择腰椎牵引、理疗、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外用、运动治疗和医疗体操等综合措施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分型辨证及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分型辨证及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外伤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引起间盘向椎管内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以腰痛及一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点的病证。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范畴。 中医辨证分型: (1)气血瘀滞型:急性发作,腰部疼痛加剧,定位不移,向下肢放射,麻痛相兼,行走及咳嗽等加剧,舌质多紫暗,脉涩或弦。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风寒痹塞型:腰痛,得温则缓,下肢重着,肌肤麻木,舌淡苔薄白,脉沉紧。 (3)肾虚型:腰腿痛麻,肢冷便溏,面色白,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 红外线药熨法 【主治】各型 【药物及制备】红花、莪术、当归、川芎、川乌、草乌、马钱子、寄生、干姜、甘草各30克。用50%酒精800毫升均匀浸润上药,密封24小时后,再以渗漉法取药液500毫升备用。 【使用方法】先以药液涂在患处,取功率1000瓦的白炽灯置50厘米处垂直辐射20~25分钟,1日1次,12~18次1疗程 中药离子导入法 【主治】气血瘀滞型及风寒痹阻型。 【药物及制备】乌头、丹参、虎杖各30克,红花、牛膝各15克,以50%酒精浸泡上药24小时后去渣存液备用。 【使用方法】取适量药液酒洒于适宜的垫板上接阳极置于患处,辅极接阴极置于对侧。通电量在5~15毫安之间,每次施治30分钟,1日1次,1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通电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疗程间宜间隔7天

蒸气疗法 【主治】各型。 【药物及制备】红花、透骨草、刘寄奴、土鳖虫、秦艽、荜茇、川芎、艾叶各10克。上药加水置于功率700瓦的电炉上加温,并将其放在治疗床下,相距治疗洞口(直径25厘米)约20~50厘米。 【使用方法】患者卧于治疗床上接受蒸气熏蒸,每次30分钟,1日1次,6次1疗程。 铁末热敷法 【主治】肾虚型及风寒痹塞型。 【药物及制备】纯生铁末500克,食盐水60-70毫升。上药混匀浸泡后装入布袋。 【使用方法】以棉垫或毛巾包好已发热的药袋敷熨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2-15次为1疗程。 薄贴法 【主治】各型。 【药物及制备】乳香12克,没药12克,麻黄10克,马钱子6克,生草乌6克,生川乌6克,骨碎补20克,自然铜10克,杜仲12克。上药炼制成膏备用。 【使用方法】取适量敷贴患处,1日1次,10次为1疗程。腰椎间盘突出可贴敷纯中药熬制的康康膏,快速治标治本。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 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 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由 于腰椎气血不畅、肌肉经络功能失调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可以改善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肌肉经络功能。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1.祛风除湿药物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伴有湿气和风邪侵袭,中药可以根据患者体 质和病情选用适合的方剂,如桂枝加附子汤、沉香附子丸等,以祛风 除湿、活血止痛。 2.活血化瘀药物 中药中的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川芎、丹参、郁李仁、红花等。 3.补益药物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中药中的补益药物可以增 强体质,改善病情。常用的补益药物有黄耆、党参、当归、熟地黄等。

针灸治疗 1.腰风针刺法 腰风针刺法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通过在腰部穴位刺激,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症状。常用的穴位有腰风、筋缩等。 2.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刺激,促进局部经络气血流通,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症状。常用的拔罐穴位有腰部关键穴位、腰骶部的各个穴位等。 3.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可以通过热刺激,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痉挛。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腰部关键穴位、肾俞等。 推拿按摩治疗 1.腰部推拿按摩 腰部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腰部穴位、经络,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痉挛。按摩手法可选择揉、捏、推、拿等,力度适中,不宜过重。 2.徒手敲打治疗

徒手敲打可以通过刺激腰部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减轻腰椎间盘 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症状。敲打手法可选择轻拍、敲打等。 3.推拿配合草药外敷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通过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并与推拿按摩结合,外敷于患处,可以改善病情。常用的中药有红花、川芎、当归等。 注意事项 1.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对中医治疗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治疗效果可能因人而异。所以,在进行中医治疗之前,应向专业中医 医师咨询,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2.治疗时间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按照医 生的建议和方案进行治疗,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可以 加速康复。 3.避免剧烈运动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劳动,以免加重腰 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延长康复时间。 结论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中药治疗、针 灸治疗和推拿按摩治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促进气血循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属中医学“痹症”范畴,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寒湿之邪属阴,性寒冷而凝滞,致使经络气血闭阻不通。临床上主要以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为主要症状。 二、治疗方法 1.穴位刺血拔罐 【主穴】肾俞、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患侧阳陵泉、丰隆、环跳、承筋、委中、承山。每次选3〜4个穴。 【操作】穴位皮肤用75%乙醇消毒后,用梅花针中度手法叩击消毒部位5分钟,至微有血珠渗出,然后用闪火法拔罐,使每个穴位出血2~4mlo每隔3天1次,21天后观察疗效。起罐时手法要轻缓,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去皮肤表面血液,局部用75%乙醇消毒,并注意局部皮肤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2.穴位注射 【主穴】患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两腿伸直,充分暴露腰部月俞穴,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液常规消毒穴位后,用20ml注射器带7号腰穿针吸取亚甲蓝注射液ImI(IOmg),利多卡因10m(0.2g),以90°垂直刺

入大肠俞L5寸,提插捻转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3ml缓慢注入穴位,继而将针缓慢退至皮下,针尖斜向上45。指向气海俞,进针约2.5寸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3ml,继而将针缓慢退至皮下,针尖斜向下45°指向关元俞,进针约2.5寸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3ml。注入药液后患者俯卧休息15~30分钟。其他部位痛点以上述药液配比方式配药后行局部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 3.耳穴压豆 【主穴】腰椎、肾、神门、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枕。 【操作】每次取3~5个耳穴行耳穴压丸进行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推拿疗法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首先采用攘、推、擦、弹、拨等手法作用于腰部、臀部及下肢,重点是胆经和膀胱经循行路线;然后用拇指按揉或一指禅作用于病变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腰阳关、十七椎、委中,手法要求深透。操作20分钟后,腰椎斜扳手法,两侧各1次。 5.中药外敷疗法 【药物】生半夏50g,生川乌30g,生草乌30g,王不留行30g,伸筋草30g,桃仁50g,红花30g独活100g牛膝50g,乳香30g,没药30g o 【操作】上药研细末,第1次用醋调敷腰撕部位,加入60%白酒和食醋各IOmL白糖适量,混合搅拌,浸渍1夜后,倒入60%白酒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小时,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要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科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现实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症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术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发、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累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也好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打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臀部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限制位时,术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4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4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1 1. 坚持健康检查:青少年或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注意检查有无脊柱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对于从事剧烈腰部运动工作者,如运动员和杂技演员,应该加强腰背部保护,防止反复损伤。 2. 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 3. 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此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如可以经常进行游泳等体育锻炼等。 4. 避免体重过重。 5. 注意保暖。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2 一、体育治疗: 适于早期,骨关节改变不大的,对慢性疼痛效果好。急性疼痛重时应停止或减轻活动量。 二、口服药物治疗: 对该病使用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初期治宜活血舒筋,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 三、外用中药治疗: 膏药和中药热敷,药物通过皮肤直达病灶,达到通经引络、散寒祛湿、通窍消炎、消肿止痛之目的。

四、物理治疗: 具体分类较多,可根据病情、设备条件等合理选用如电兴奋、红外线、超短波、超声波、离子导入等方法。 五、正骨推拿按摩: 此法较受患者欢迎,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六、牵引治疗: 可使椎盘内压减少,小关节间摩擦减少,缓解肌肉痉挛。可在医院或家中进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3 1、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3、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髓核脱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血管、脊髓等而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部位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其病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风寒湿侵袭,以致气血阻滞经脉;或外伤损伤腰脊,血行不畅,瘀血阻闭经脉;或年老体弱,久病劳损,气血精髓亏虚不足,腰脊失养所致。本病多反复发作,病程缠绵,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以肝肾亏损为本,寒湿瘀阻为标。(一)辨证论治1.瘀血内阻证【主要表现】腰部板硬刺痛,痛处固定拒按,俯仰转侧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法方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活血通络汤加减:当归10g,鸡血藤12g,川芎10g,桑寄生12g,制乳香10g,川牛膝12g,制没药10g,续断12g,桃仁10g,赤芍12g,红花10g,王不留行12g,全蝎5g。2.寒湿痹阻证【主要表现】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酸楚困重,四肢发凉,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治法方药】散寒祛湿,温经通络。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10g,威灵仙12g,麻黄10g,秦艽12g,细辛3g,羌活10g,薏苡仁15g,苍术12g,桂枝10g,白芍12g,川牛膝12g,杜仲10g,炙甘草5g。3.湿热内蕴证【主要表现】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灼热感,腿软无力,遇热天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宣痹汤加减:薏苡仁15g,防己10g,滑石(包煎)12g,法半夏10g,晚蚕沙(包煎)12g,黄柏10g,赤小豆12g,忍冬藤15g,泽泻10g,茯苓12g,木瓜10g,川牛膝12g。4.肾阴亏虚证【主要表现】腰痛绵绵,酸软无力,久治不愈,劳累则甚,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方药】滋阴补肾强腰。六味地(丸)汤加减: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0g,枸杞子12g,墨旱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

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再加某种外因,如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等邪气入侵机体等因素综合的结果。中医对ldquo;腰椎间盘突出rdquo;很早就有认识。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ldquo;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rdquo;,又云:ldquo;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rdquo;《医学心悟》也说:ldquo;腰痛拘急,牵引腿足rdquo;。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 中药 1、腰椎正骨贴:主要成分为续断、杜仲、宽筋藤、怀牛膝、当归、丹参、羌活、独活、海桐皮、赤芍、补骨脂、蜈蚣、地龙、秦艽、仙灵脾、细辛、冰片等。用法: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其直接贴于使用部位或压痛点。 2、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10g、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15g、地龙10g、羌活10g、当归10g、甘草 6g。选身痛逐瘀汤加减。 3、温肾散寒,化瘀通脉:赤芍10g、独活10g、桑寄生10g、秦艽10g、细辛 3g、防风10g、川芎10g、当归10g、熟地20g、狗脊10g、肉桂6g,牛膝10g。 4、治宜补肾阴,壮肾阳。选用:制附子10g、肉桂10g、山萸肉10g、杜仲 10g、红花10g、地龙10g、肉苁蓉12g、菟丝子10g、淫羊藿10g、龟板10g、麦冬10g、鹿角胶10g。 针灸 1、体针: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 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 1、揉摩法: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而过承山穴,重复3次。 2、按压法: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1胸椎开始,沿督脉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3遍。再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居髎、环跳、承扶、委中等穴。 3、抖法:患者俯卧,双手把住床头,术者立于患者足侧,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左手掌揉按下腰部,反复进行2~3次。 4、斜板法:患者侧卧,卧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对侧小腿上部。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病人髂骨后外缘,另一手扶住病人肩前方。同时拉肩向后,推髂骨向前,使腰部扭转,有时可听到或感觉到ldquo;咔嗒rdquo;响声。 5、滚摇:病人仰卧,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挟两踝部,将腰部旋转滚动。并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使之伸直。推拿按摩后病人多感舒适轻松,症状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中药) 初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娇娇.lnk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 【定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腰腿痛。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 一、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二、现代医学: 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 l、突出前期: 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 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 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 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 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 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2、中央型突出 ①、偏中央型:偏于一侧,主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轻,一侧较重。 ②、正中央型:位于正中央,压迫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