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导语:

在经济学领域中,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我们

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将通过对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的解释,探讨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纳什均衡理论的基本原理

纳什均衡理论最早由约翰·福布斯·纳什提出,他通过对全局性决策和局部性决

策的研究,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纳什均衡理论认为,在博弈过程中,当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佳策略时,整个博弈系统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即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假设有两个参与者

(甲和乙)参与一场博弈,分别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策略A和策略B)。如果

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10和10;如果甲选择策略A,

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5和20;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A,

它们的收益分别是20和5;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

是0和0。在这种情况下,甲乙双方最佳的选择是选择策略A,因为此时它们的收

益最高。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策略A和策略A就是纳什均衡。

第二部分:博弈论的经济解释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如何在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环境中做出最合理决策的一门学科。在博弈论中,决策者被称为“玩家”,他们的选择被称为“策略”。博弈论通过分

析玩家的策略选择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了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决策结果。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竞争、资源分配、价格形成等一系列经济现象。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竞争结果。在资源分配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个体如何在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在价格形成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价格的形成规律和机制。

博弈论的经济解释不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也适用于其他社会领域。比如,在国际关系中,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国家间的决策和冲突。在环境保护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决策结果。可以说,博弈论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结语:

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为我们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纳什均衡理论通过研究参与者之间的最佳策略选择,揭示了系统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原理。博弈论通过分析玩家的策略选择和相互作用结果,帮助我们解释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不仅在市场经济中,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在其他社会领域的应用也不可忽视。深入理解和应用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简介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 约翰·纳什命名。在一 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 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得来 关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和存在性定理的证明等奠定非合作博弈理论发展基础的重要成果,是约翰·纳什在 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 的。实际上,博弈论的研究起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 Von Neumann)和 奥斯卡·摩根斯坦 (Osc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 为》。然而却是纳什首先用严密的数学语言和简明的文字准确地定义了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并在包含“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ies)”的情况下, 证明了纳什均衡在n人有限博弈中的普遍存在性,从而开创了与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框架路线均完全不同的“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理论,进而 对“合作博弈 (Cooperative Game)”和“ 非合作博弈”做了明确 的区分和定义。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教授评价其论文,“这是对博弈理论的高度原创性和重要的贡献。它发展了本身很有意义的n人有限非合作博弈的概念和性质。并且它很可能开拓出许多在两人零和问题以外的,至今尚未涉及的问题。在概念和方法两方面,该论文都是作者的独立创造。” 纳什均衡例子 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一个 非零和博弈,说的是两个嫌疑犯 甲和乙私人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住但未获证据。警方于是将两个嫌疑犯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 两个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3个月,对方将被判刑10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人民宅将各拘留1年;如果两人均招供,每人将被判刑5年。于是,两个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结果是,尽管甲不知乙是否招供,但他认为自己选择“招供”最好,因而甲会选择“招供”,同样乙也会选择“招供”,两人各判5年。而两人都选择不招供,虽证据不足但因私人民宅将各拘留1年的结果是不会出现的。 博弈矩阵囚犯甲 招供不招供 囚犯乙招供判刑五年 甲判刑十年;乙判刑三个月 不招供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策略选择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并提供一种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 博弈 博弈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两个或多个决策者进行策略选择的过程。每个决策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他们通过选择不同的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策略 策略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决策者可以采取的行动方案。每个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 3. 支配策略

支配策略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一个决策者采取某种行动方案时,其他 所有决策者都会采取同样的行动方案。这种情况下,该行动方案被称 为支配策略。 4.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决策者都采取最优的策略,且没有任何 一方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纳什均衡下,每 个决策者都做出了最优的选择,整个博弈过程达到了一个稳定状态。 二、纳什均衡的应用 1. 社会科学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例如,在政治学中,研究政治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时可以使用博 弈论模型,并通过计算纳什均衡来预测政治家们可能采取的行动。 2. 经济学 在经济学领域中,博弈论和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分析、价 格战、拍卖等问题。例如,在拍卖中,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和 目标选择不同的出价策略。通过计算纳什均衡,可以预测最终获胜者

以及他所支付的价格。 3. 生物学 在生物学领域中,博弈论和纳什均衡被用于研究动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例如,在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会存在资源的竞争和合作,通过使用博弈论模型并计算纳什均衡,可以预测不同类型的动物在不同情境下采取的行动。 三、纳什均衡的局限性 虽然纳什均衡在博弈论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提供准确的预测结果,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唯一的 在某些情况下,博弈模型可能存在多个纳什均衡。例如,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双方都选择背叛和双方都选择合作。这种情况下,无法确定哪种策略会被采取。 2. 纳什均衡可能不稳定 有些博弈模型中可能存在非稳定的纳什均衡。例如,在石头剪刀布游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引言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在每个决策制定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的情况下,不存在个体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进一步获益的状态。本文将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的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基本概念 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决策制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决策制定者,每个决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博弈论的基本元素包括玩家、策略和收益。玩家是决策制定者的角色,策略是玩家在每个决策点上可以采取的行动,收益是每个玩家在不同策略组合下所获得的利益。 博弈论中常见的博弈形式包括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在合作博弈中,玩家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并达成协议,而在非合作博弈中,玩家之间相互独立且没有协作的能力。 纳什均衡的概念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提出。纳什均衡指的是在每个决策制定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的情况下,不存在个体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进一步获益的状态。 具体来说,在一个博弈中,如果每个玩家选择了一个策略组合,且任何一个玩家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无法提高自己的收益,那么这个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最优响应函数。最优响应函数指的是一个玩家在其他玩家的策略给定时,可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的策略选择。 纳什均衡的特性 纳什均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 1.独立于个体的理性决策:纳什均衡的形成不依赖于玩家之间的协商或合作, 而是由每个玩家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独立的决策而达成的。

博弈论纳什均衡

博弈论纳什均衡 什么是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概念,指的是: 一种博弈稳定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谁就会损失。 两个囚徒互相揭发,就是一种纳什均衡。 对于每个囚徒来说,如果打破纳什均衡,在对方实施揭发策略时,改变揭发策略,保持沉默,自己就会由判刑2年,变成判刑5年。 也就是说,两个囚徒互相揭发是稳定博弈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就会受到损失。 这也就是均衡涵义所在,两个囚徒从利己角度,都不会单方改变策略。博弈策略稳定,博弈结果也稳定。 之所以命名为纳什均衡,是因为提出者是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 之所以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原因就是:两个囚徒如果合作,互相保持沉默,各自只要坐牢1年;但最终博弈结果,也就是纳什均衡显著特 征,是不合作。 2、纳什均衡意义重大。 纳什均衡提出,震动整个经济学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说:“你只要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它也是经济学家。”博弈论专家坎多瑞则说:“这只鹦鹉现在必须多学一个词了,那就是‘纳什均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尔森也说:“发现纳什均衡意义,可以和生命科学中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相媲美。” 纳什也因为提出纳什均衡,创立博弈论,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奖。 纳值均衡意义重大,简单来说,就是它对于经济学具有重大意义。 读友们如果了解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原理,就知道,古典经济学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个体追求私利行为,会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 但纳什均衡却违反上述原理:两个囚徒分别追求私利行为,并没有促进集体(囚徒整体)利益最大化,反而是损人不利己。 这正是市场失灵软肋之处,通过博弈论视角可以得到合乎逻辑解释,更有条件找到合适解决方案。从上述这点,读友们可以“一斑窥全豹”,感受到博弈论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纳什均衡非常普遍,小至个人沟通,中到公司竞争,大到国家往来,都可以观察到。 Q2:怎样运用纳什均衡? 1、分析囚徒困境。 如上所述,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结果是,两个囚徒互相揭发。发生这个过程并不难理解:

智猪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智猪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智猪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智猪博弈理论 介绍 在博弈论(Game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的刻画出小猪的选

择: 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在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很少为小企业的经理人所熟识。 博弈与制度由智猪博弈故事得到的启示 在这个例子中,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去踩踏板总比踩踏板好。反观大猪,明知小猪不会去踩踏板,但是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这个案例令我们不得不思考——

纳什均衡概念名词解释

纳什均衡概念名词解释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博弈双方在特定 条件下做出的最优策略选择,这个选择不会被单方面的改变,否则对 于另一方来说,选择其他策略反而更劣。 1. 概念解释 纳什均衡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从个人角度看,纳什均衡 是指当每一个人都实施最优策略时,其它人不能从自己的策略中获得 进一步的盈利收益;从社会角度看,纳什均衡则是指,当所有人都做 出了最优策略时,整个社会得到了最大的总收益。 2. 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 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并不是所有博弈都存在的。对于一个博弈,存 在纳什均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所有博弈者都采取了最优策略,即无法通过改变策略来提高自己 的收益; (2)每个博弈者的策略是对其他博弈者实施的策略的最佳反应; (3)每个博弈者都清楚地了解其他博弈者的策略。 3. 纳什均衡的类型 在实际的博弈中,纳什均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纯策略均衡:指每位参与者都只选定一个策略,并根据它的期望 收益来进行决策,不存在概率因素。 (2)混合策略均衡:指每位参与者按一定的概率选定多个策略,并根 据它的期望收益来进行决策,存在概率因素。 (3)多重纳什均衡:指博弈中存在多个均衡策略组合,每个均衡策略 组合都符合博弈的前提条件。 4. 纳什均衡的意义和应用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意义和应用非常广泛。首先, 纳什均衡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行为,如市场竞争、 政府政策制定等。其次,纳什均衡也可以用来指导协商和谈判的过程。

最后,纳什均衡还可以用来研究其他领域的决策行为,如军事战略、生态环境等。 综上所述,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博弈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一种使得所有参与者都满意的稳定状态。纳什均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 导言: 纳什均衡和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对于分析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决策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应用,并阐述其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在博弈论中,决策者被称为“玩家”,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做出决策,并受到其他玩家的决策结果的影响。博弈论主要研究的是在给定的决策环境下,玩家们应该如何选择策略,以达到自己的最优利益。 博弈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博弈和策略。博弈是指玩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策略是指玩家在博弈中可选择的行动方式。对于每个玩家来说,他们的目标是通过选择最优策略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纳什均衡的概念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提出。在一个博弈中,如果每个玩家都选择了最优策略,而且没有玩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那么这个博弈就达到了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它意味着每个玩家都在最优策略下做

出决策,没有必要再进行策略的改变。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全局最优解,但是它保证了每个玩家在当前策略下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三、纳什均衡的应用 纳什均衡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纳什均衡被用来分析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策略选择。在一个市场中,如果每个企业都选择了最优策略,那么市场将达到纳什均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纳什均衡还被应用于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和关税水平会影响各自的利益。通过分析各国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找到达到纳什均衡的贸易政策,实现贸易的互利共赢。 在环境保护领域,纳什均衡被用来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环境政策选择。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环境状况。通过博弈论的分析,可以找到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 四、纳什均衡的限制 尽管纳什均衡在博弈论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纳什均衡只是一种状态,它并不能保证达到这种状态的路径是最佳的。其次,纳什均衡假设玩家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但在实际情况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最后,纳什均衡只考虑了

纳什均衡的原理与应用

纳什均衡的原理与应用 1. 纳什均衡的定义 纳什均衡,又称为纳什平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由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于1950年提出。它是博弈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揭示了多方参与的博弈中可 能存在的平衡点。 2. 纳什均衡的原理 纳什均衡的原理基于参与者在博弈中追求个人利益的假设,即每个参与者都会 尽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纳什均衡中,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利益,而其他参与者保持不变。 3. 纳什均衡的应用 纳什均衡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尤其在经济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重要 的地位。以下是一些纳什均衡的应用实例: • 3.1 经济学 –拍卖机制:在拍卖中,卖家和买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了最终的价格。纳什均衡理论可以帮助分析卖家和买家的策略选择,以及最终的 价格形成。 –垄断定价: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面临价格选择的问题。纳什均衡可以帮助垄断者确定最优的价格策略。 • 3.2 社会科学 –博弈论研究: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多方博弈中的平衡点。社会科学研究中,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对人类行 为和决策的建模和原理研究。 –合作与竞争:纳什均衡理论可以帮助分析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在合作环境中,纳什均衡可以帮助确定最优的合作策略。 • 3.3 工程领域 –交通流控制:纳什均衡理论可以用于交通流控制系统的设计,帮助优化交通流的分配和调度。通过分析交通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可以 建立交通流动的纳什均衡模型,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电力市场:电力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影响着电力价格的形成。 纳什均衡理论可以用于分析电力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从而优 化电力价格的形成。 4. 总结 纳什均衡作为博弈论的重要成果,以其理论和应用的价值在经济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纳什均衡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多方参与的博弈问题,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对纳什均衡的原理与应用的简要介绍,纳什均衡作为一个重要的博弈论概念,深入研究它的理论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博弈情境。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导语: 在经济学领域中,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我们 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将通过对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的解释,探讨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纳什均衡理论的基本原理 纳什均衡理论最早由约翰·福布斯·纳什提出,他通过对全局性决策和局部性决 策的研究,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纳什均衡理论认为,在博弈过程中,当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佳策略时,整个博弈系统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即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假设有两个参与者 (甲和乙)参与一场博弈,分别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策略A和策略B)。如果 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10和10;如果甲选择策略A, 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5和20;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A, 它们的收益分别是20和5;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 是0和0。在这种情况下,甲乙双方最佳的选择是选择策略A,因为此时它们的收 益最高。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策略A和策略A就是纳什均衡。 第二部分:博弈论的经济解释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如何在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环境中做出最合理决策的一门学科。在博弈论中,决策者被称为“玩家”,他们的选择被称为“策略”。博弈论通过分 析玩家的策略选择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了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决策结果。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竞争、资源分配、价格形成等一系列经济现象。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竞争结果。在资源分配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个体如何在

博弈论中的博弈策略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中的博弈策略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和行为选择的学科,主要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 社会学等领域。在博弈论中,博弈策略和纳什均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探讨博弈策略和纳什均衡的含义、应用以及相关案例。 一、博弈策略的概念 博弈策略是指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采取的行动方案。博弈策略的选择会影响参 与者的利益和最终的结果。博弈策略可以分为纯策略和混合策略两种形式。 1. 纯策略 纯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只选择一种特定的行动方案。例如,在一个两人 零和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如果参与者选择合作,那么他们的策略就是纯策略“合作”;如果参与者选择背叛,那么他们的策略就是纯策略“背叛”。 2. 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纯策略。例如,在一 个两人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以50%的概率选择合作,以50%的概率选择背叛。这样的策略就是混合策略。 二、纳什均衡的概念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 择了最优的策略,而且没有动机再次改变策略。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的策略状态,参与者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纳什均衡可以分为纯策略均衡和混合策略均衡两种形式。 1. 纯策略均衡

纯策略均衡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纯策略,而 且没有其他纯策略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结果。在纯策略均衡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最优的。 2. 混合策略均衡 混合策略均衡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纯策略,而且没有其他混合策略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结果。在混合策略均衡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最优的。 三、博弈策略与纳什均衡的应用 博弈策略和纳什均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际案例。 1. 俘虏困境 俘虏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两名嫌疑人被关押在不同 的牢房,警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都只会被判处轻罪;如果其中一个人供认,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供认者将被免罪,而保持沉默者将被判处重罪;如果两人都供认,那么他们都将被判处重罪。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嫌疑人都有两种策略选择:供认或保持沉默。经过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每个嫌疑人的最佳策略都是供认。因此,俘虏困境的纳什均衡是两人都供认。 2. 垄断市场 在经济学中,垄断市场是一个常见的研究对象。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方 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而买方没有替代选择。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博弈理论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博弈理论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市场 竞争中,游戏理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 博弈理论就着重研究了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博弈行为。 一、市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在市场竞争中,在双方行动中互相影响的情况下,双方都需要 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博弈论来 描述这种互动的过程。博弈就是一个多人互动的活动,参与者在 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决策。在市场博弈中,我们假设市场中有两个 经济主体——A和B,市场供求关系再市场基本建立起来之后,A 和B有两种选择,即选择合作和不合作。此时双方行动会互相影响,双方都需要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利润。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 后果,我们称之为收益或成本。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是奖励和惩罚,在市场博弈中的奖励就是收益,惩罚就是成本。 二、纳什均衡理论

纳什均衡理论是市场博弈论的核心理论,它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博弈中对于每个参与者做出的决策,如果其他参与者 也对自己作出了相同的决策,则此时参与者达到了一种最优决策 结果。纳什均衡为参与者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达到了共同利益点,使得双方在不可预知的信息环境下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从而达 到最终的效果,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市场博弈理论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应用 市场博弈理论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 当两家零售商在同一地区内开设新的分店时,它们将互相影响彼 此的销售额。为了更好地利用市场机会,两家零售商都会考虑在 哪个位置开设它们的新分店,这时就可以运用博弈论来分析零售 商之间的成本和收益,并预测每一方选择哪个位置的概率。 再例如,公司之间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也可以参考市场博弈理论。在市场中,不同的公司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会互相影响彼此的销 售额,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公司的销售额。因此,公司制定价格 策略时需要运用博弈论来分析其他公司的行为,预测其他公司的 反应并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

博弈论贝叶斯纳什均衡

博弈论贝叶斯纳什均衡 一、引言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相互影响中做出决策的科学。贝叶斯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种解法,它考虑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决策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本文将从博弈论和贝叶斯纳什均衡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博弈论 1.基本概念 博弈论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玩家、策略和收益。 玩家是参与游戏的实体,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国家等。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 策略是指玩家在游戏中做出的选择。每个玩家都有多种可选的策略,每种策略都对应着不同的收益。 收益是指每个玩家在游戏结束后获得的利益或损失。收益可以用数字

表示,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描述。 2.分类 根据游戏参与者数量和信息情况,博弈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单人博弈:只有一个玩家参与游戏,如囚徒困境。 (2)双人博弈:有两个玩家参与游戏,如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等。(3)多人博弈:有多个玩家参与游戏,如合作博弈、竞争博弈等。 (4)完全信息博弈:每个玩家都知道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如国际象棋。 (5)不完全信息博弈:每个玩家只知道自己的策略和收益情况,不知道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如扑克牌。 3.解法 解决一个博弈问题需要找到一种最优的策略组合,使得每个玩家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常见的解法有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解等。

三、贝叶斯纳什均衡 1.基本概念 贝叶斯纳什均衡是指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多人博弈中,每个玩家根据已知信息做出最优选择所形成的策略组合。它包含两个部分: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 先验概率是指每个玩家在游戏开始前对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所做的预测。 后验概率是指每个玩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根据已知信息对其他玩家的策略和收益情况所做的修正。 2.求解方法 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求解和迭代求解。 直接求解是指通过计算每个玩家在不同信息情况下的期望收益,找到满足条件的最优策略组合。这种方法适用于信息量较少、博弈参与者较少的情况。 迭代求解是指通过反复修正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最终找到满足条件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关于博弈论和纳什均衡你应该知道这些腾讯财经[]2015-05-2510:05 我要分享 [摘要]纳什在与命运的博弈中找到均衡,纪念大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了解博弈论。 腾讯财经综合报道(风生)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角原型、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日前与妻子在美国新泽西州乘搭的士时遇上车祸,两人均不幸遇难。事发当时,这辆出租车失控撞向栏杆,两人均被抛出车外。 约翰-纳什因发表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着名的纳什均衡。 不均衡人生中孕育出均衡论 纳什于1928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出生,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晚年为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死前与82岁妻子艾丽西亚在普林斯顿居住。纳什以研究博弈论闻名,1994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被运用在市场经济、计算、演化生物学、人工智能、会计、政策和军事理论等多个领域。 纳什在数学领域上取得多项突破,但他同时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其生平故事在2001年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心灵》,赢得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的4项奥斯卡奖项。

尽管西维亚-纳萨斯(SylviaNasars)广为人知的小说《美丽心灵》(ABeautifulMind)和改编自该书的、由拉塞尔-克罗(Russell Crowe)主演的同名奥斯卡电影探究了纳什错综复杂的生平,但都没有深入挖掘他的数学思想。他的数学成果依然不被大众所熟知。在当今科学界,人们普遍认为,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数学理论相比,纳什的数学理论触及到的学科更多。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数学旨在处理物理问题,而纳什的数学却可以应用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 如若不是精神疾病的困扰,纳什今天可能已与那些科学伟人齐名。尽管如此,他在几个数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大家有目共睹。他最大的成就来自于经济学方面。由于他在博弈论上的开创性成就,他与约翰海萨尼(JohnHarsanyi)和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一起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什么是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 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

纳什博弈论的原理与应用pdf

纳什博弈论的原理与应用PDF 1. 引言 纳什博弈论是现代博弈论的重要分支,是由约翰·纳什提出的一种博弈理论。其原理从博弈参与者的个体理性行为出发,研究在相互交互中如何做出最优的决策。本文将介绍纳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 纳什均衡理论 纳什均衡是纳什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指在一个博弈中,各参与者通过做出最优 的个体决策,形成了一个状态,使得任何参与者无法通过改变自身策略来获得更好的收益。在纳什均衡下,每个参与者都做出了最优的选择,而且无人愿意改变策略。 3. 纳什博弈模型 纳什博弈论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研究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和收益情况。通常,博弈模型可以用一个矩阵来表示。例如,在一个二人零和博弈中,可以使用2x2 的矩阵表示两个参与者的策略和收益。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纳什博弈模型示例: 策略A 策略B 策略A 2, 2 0, 3 策略B 3, 0 1, 1 在这个模型中,第一个数字代表玩家1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代表玩家2的收益。例如,当两位玩家选择策略A时,玩家1会获得2的收益,玩家2也会获得2的 收益。 4. 纳什均衡的寻找方式 为了找到纳什均衡,需要确定博弈模型中的纳什均衡点。常见的寻找方式有以 下几种: - 支配策略法:通过比较每个参与者某个策略与其他策略的收益情况,找 出支配策略,然后排除其他支配策略,最终确定均衡点。 - 线性规划法:将纳什博 弈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求解最优解来确定均衡点。 - 最大最小法:计算每个 参与者的最大最小收益,并找出最大最小收益的策略组合。 5. 纳什博弈论的应用 纳什博弈论在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 些纳什博弈论的应用实例: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编辑] 纳什均衡简介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编辑] 纳什均衡的得来 关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和存在性定理的证明等奠定非合作博弈理论发展基础的重要成果,是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的。实际上,博弈论的研究起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然而却是纳什首先用严密的数学语言和简明的文字准确地定义了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并在包含“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ies)”的情况下,证明了纳什均衡在n人有限博弈中的普遍存在性,从而开创了与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框架路线均完全不同的“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理论,进而对“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做了明确的区分和定义。图克(Tucker)教授评价其论文,“这是对博弈理论的高度原创性和重要的贡献。它发展了本身很有意义的n人有限非合作博弈的概念和性质。并且它很可能开拓出许多在两人零和问题以外的,至今尚未涉及的问题。在概念和方法两方面,该论文都是作者的独立创造。”

纳什博弈论的原理与应用

纳什博弈论的原理与应用 引言 纳什博弈论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多人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和均衡 问题。该理论由约翰·纳什在1951年提出,并因其研究对经济学、政治学、生物 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将介绍纳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 在纳什博弈论中,玩家是博弈的基本单位。每个玩家都有一组可选的策略,根 据其他玩家的策略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最佳策略。博弈的结果由每个玩家所选择的策略共同决定,玩家的目标是在给定其他玩家的策略时,选择一个使自己最大化效用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纳什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一个充分理性的策略组合,其中 每个玩家在给定其他玩家的策略时,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高的效用。简而言之,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选择的状态,其中没有玩家有动机单方面改变策略。 纳什均衡的计算方法 为了计算纳什均衡,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每个玩家的效用函数,也就是每个玩家 在选择不同策略时所得到的效用。然后,我们通过寻找策略组合,使每个玩家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效用。这些策略组合就是纳什均衡。 最著名的纳什均衡计算方法是通过解决博弈的最优反应方程组得到。最优反应 方程代表了每个玩家根据其他玩家的策略选择来确定自己最佳策略的函数关系。通过解决这一方程组,可以确定纳什均衡。 除了最优反应方程,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如迭代删除劣势策略和线性规划等。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都有各自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纳什均衡。 纳什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纳什博弈论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产业组织经 济学。在竞争条件下,企业需要选择最佳的定价或生产策略。利用纳什博弈论可以分析不同企业的策略选择,并找到达到市场均衡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定义

纳什均衡定义: 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来源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但这个帕累托改进办不到,因为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主旨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囚徒困境”定义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半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2)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 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1]),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

管理经济学中的三种均衡

三种均衡的分析与比较 均衡分析方法是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均衡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西方经济学原理中,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和纳什均衡是三个重要理论,深刻理解三种均衡的含义、区别与联系对于更好地学习管理经济学有重要意义。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如果某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 衡,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纳什均衡达成时,并不意味着博弈双方都处于不动的状态,在顺序博弈中这个均衡是在博弈者连续的动作与反应中达成的。 纳什均衡属于博弈论中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博弈论中被解释为: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没有机会观察到别人的选择。给定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每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依赖于自己的类型。由于每个参与人仅知道其他参与人有关类型的分布概率,而不知道其真实类型,因而,每个参与人不可能知道其他参与人实际上会选择什么战略。但是能够正确地预测到其他参与人的选择与其各自的有关类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类型依赖型战略组合。在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其他参与人类型的分布概率的条件下,这种战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期望效用达到了最大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案例为“囚徒困境”和“硬币正反'

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中引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在直观感受上,纳什均衡更多的是利用哲学思想与思维习惯推导出的一个逻辑陷阱,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实际含义,但在数学含义上却有很大作用,并且有助于判断和决策,在长远的角度来看对经济分析和企业运行方式的选择、决策的作出有重大意义。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和价格。指在生产要素的供给函数与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以及反映生产技术状况的生产函数为既定条件下,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 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互相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将各在某一价格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 状态,这时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供销量。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一般均衡理论是描述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总体概括,它是整个西方微观经 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必要环节,它是建立在--系列更加严谨的假设条件之上的。然而从直观感受上看,一般均衡的条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