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介入技术有哪些优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辉煌贡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有人称支架治疗是“全球性”的,这里有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全世界、全球性地在做支架治疗,另外,一个人从头到脚都可以做支架治疗。

冠脉介入的快速发展与其安全性及显著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它的技术难度不像搭桥那么大,所以在全世界能够普遍开展。在国内,不仅北京的大医院在做,各地的县市医院、地市级医院都在开展。现在我国每年可以做到二三十万例介入治疗,美国每年都要做到一百万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手术每年都在以10%到20%的速度在递增。

其次,介入治疗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不是外科手术,不需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所以治疗的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现在大部分是从手腕部分穿刺进行支架植入,病人做完手术可以步行活动,不需要卧床休息,恢复快,术后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介入治疗方法简介

介入治疗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在X线下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他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治疗,使血管管腔恢复,血流重新畅通,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最常用的是球囊扩张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

球囊扩张术是将球囊送到冠脉狭窄病变的地方,用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狭窄的斑块,使管腔扩大、血流通畅的方法。

支架置入术是在球囊扩张后,将支架送至血管病变处,用以防止动脉回缩,保持管腔通畅,增加血液供应。支架置入术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

支架置入的简单过程是:局麻后,医生将导管(一根长的、中空的、柔软的管道)插入患者股动脉或桡动脉,在导丝的引导下穿过动

脉,定位在梗阻或发生狭窄的冠状动脉处进行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学上的又一次革命。其原理是在裸金属支架表面涂上微量药物,这些药物在血管壁组织中慢慢释放,阻止重新阻塞动脉的疤痕组织的生成,进一步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冠脉介入术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如何预防再狭窄

和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涂层支架由于在支架上放了预防再狭窄的药物,所以出现再狭窄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完全预防再狭窄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放了支架后还要按医嘱继续吃药。其一是防止支架上长血栓。因为支架是一个异物,放了以后上面可能长血栓,这种发生率是1%~2%。其二,其他的血管也可能已经发生动脉硬化,但是还没有堵塞,吃药治疗有助于延缓病情,避免动脉硬化更加严重。

2.再狭窄了怎么办

对于介入术后再狭窄病变比较轻、比较局限的病人,还是建议先做支架。如果病人病情比较复杂,三支病变,而且有分叉,又有糖尿病,或者病人已经得过心肌梗死或心脏功能差,这样的病人应该选择搭桥。总而言之,病变比较轻、比较局限的病人首选支架。如果比较严重,还是选择搭桥。

3.心绞痛急性发作怎么办

冠脉介入术后如有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要保持镇静,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速效救心丸10粒。如效果欠佳,应每隔5分钟再含服一次。如连用3次仍无效,提示您有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去医院。如服药后心绞痛自行缓解,也应尽快去医院复查冠脉造影。如心绞痛发作症状和术前相似,应考虑有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如症状与术前不同,可能有新发冠脉病变。

4.遇到重要事情前如何避免引发心绞痛

在遇到重要事情前,患者经常会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为避免由此引发心绞痛,患者可根据当时的血压和心率情

况加服消心痛2~4片、倍他乐克半片或1片。如仍有心绞痛发作,应就地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如服药后心绞痛迅速缓解,可办完事后再就医,复查冠脉造影。如发作症状比以往剧烈,并伴大汗、心慌等症状,应停止一切活动,迅速就医。

5.外出旅游需注意哪些问题

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应自备急救的药盒(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和日常的口服药,尤其是介入术后服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千万不能忘记。外出旅游时,饮食起居经常不规律,一定要记住按时服药。有心绞痛发作时如口含药物不能缓解,应立刻前往当地最近的医院就医,途中可每5分钟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如自测脉搏较快(>70次/分钟)可口服或嚼碎含服倍他乐克一片。心绞痛急性发作后如药物控制良好,未再发,可回家后就近住院,复查冠脉造影。如心绞痛频繁发作,或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前往最近的有介入条件的医院积极控制病情,避免回家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6.会影响夫妻生活吗

夫妻生活对体力消耗比较大,介入术后如支架没有再狭窄,冠脉没有新发病变等情况,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但患者应根据自身条件酌情进行。如担心诱发心绞痛,也可事先服用消心痛和(或)倍他乐克,对预防心绞痛的发作会有效。

7.支架会否脱落?能够存留多长时间

支架在置入过程中有脱落的危险,主要是由于血管弯曲、钙化严重等情况。但当支架成功放入体内后,不会再发生脱落现象,即使参加活动或行心外按压、电击除颤也不会导致其脱落。支架也不会与人体存在明显的排斥反应。

当支架成功地置入患者体内大约4周后,支架表面就会被新生内膜完全覆盖而融入患者血管中,成为血管壁的一部分,起到支撑作用。因而,支架将伴随患者一生。植入后,它们不会在身体里移动。患者也不会感觉到身体里有心脏支架的存在。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概述 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居高不下。传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改善了治疗效果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被广泛认可为目前最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之一。该技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将支架植入堵塞或狭窄的血管内,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改善患者心绞痛等临床表现。 PCI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临床上常规操作。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PCI技术已能够处理复杂病变并取得可观的效果。例如,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使得狭窄血管再狭窄的风险显著降低,并减少了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中最新进展——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 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这一技术结合了现代成像技术和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引导气球扩张球囊在血管内进行临时扩张以及给药释放,实现对血管内形态和功能特征的动态观察和评估。 该技术主要使用X光透视装置、超声设备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影像设备,辅助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准确判断血管内部结构,并根据实时成像结果调整操作策略。与传统方法相比,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能够实现更准确、更安全的操作,从而提高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四、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前景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将继续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以下是该技术的一些应用前景: 1. 多支血管介入治疗:PCI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支血管的病变,有效缓解患者复杂多发性血管所带来的症状。 2. 血液循环支援装置辅助:对于高危、复杂或无法进行传统手术的患者,通过使用血液循环支援装置辅助PCI手术,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3. 冠脉内生物修复:利用生物修复剂(如干细胞、基因等)直接注射到冠脉内部,以促进损伤部位组织再生和修复。 4. 卫星导航导管系统:结合导管和卫星导航技术,使医生能够在处理难度极大的病变时更精确地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风险 尽管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需引起重视: 1. 部分患者可能无法接受介入治疗: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有严重出血倾向、晚期肿瘤患者等,可能无法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 2. 短期并发症:介入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穿孔、心肌梗死等。虽然这些并发症较为罕见,但仍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3. 长期效果不确定: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以及相关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长期效果不佳或复发。因此,术后患者还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进步的技术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并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一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需在临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一、PCI的适应证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 (一)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I级心绞痛 *非糖尿病患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较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为公认的适应证(I 类)。 *伴有糖尿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大多认为可行PCI (Ⅱa类)。 *3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缺血的证据,可考虑PCI,但其有效性尚待证实(Ⅱb 类)。 *病变血管仅支配较小区域的存活心肌,没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PCI 成功的机会很小,临床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无关,存在导致并发症或死亡的高危因素,左主干病变,狭窄≤50%,属于相对禁忌证。 (二)中、重度心绞痛(CCA分级Ⅱ~Ⅳ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中、重度心绞痛患者多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管重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如果患者同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有可能延长寿命。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FRISC Ⅱ和TACTICS-TIMI 18试验的结果支持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重建治疗,对高危患者尤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和他汀类调脂药都有助于改善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不应忽视。 *病变血管支配中-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明显心肌缺血,PCI 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危险性小,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冠心病介入护理新进展

冠心病介入护理新进展 冠心病介入护理新进展 1.前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冠心病介入护理也取得 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介入护理的新进展,以供参考。 2.冠心病介入诊断 冠心病介入诊断是通过影像学技术和相关检测手段来了解患 者的病情。目前,常用的冠心病介入诊断方式包括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心动图、电生理检查等。这些诊断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评估 心脏的功能和病变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3.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通过介入手术来改善冠脉狭窄或堵塞的情况,以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目前,常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冠 状动脉扩张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这 些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症状、减少心肌损伤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4.冠心病介入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护理是指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环节。在术前准备中,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做好身体检查和心理准备工作。在术中护理中, 护士需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并且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术后护理中,则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伤口护理和恢复情况。 5.冠心病介入护理中的并发症与风险 冠心病介入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风险。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出血、血管损伤等。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 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6.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临床指南和护理流程等。提供这些附件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冠心病介入护理新进展的具 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7.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专利、版权、医疗法规等。这些 名词在冠心病介入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提供了相应的注释,以便读者理解和运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与适应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与适应症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运重建的目的在于: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减轻或根除症状。PCI 最初应用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逐渐扩展到ACS患者。如病变的条件适合,PCI可改善病情急重患者的生存情况,并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 一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PCI是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于药物治疗相比,其总体上不能降低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一)危险分层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可根据无创检查结果进行危险分层。无创检查提示高危的患者,大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如无血运重建的禁忌症,均应行冠脉造影;而低危患者的预后较好,如症状不严重,不建议冠脉造影。冠脉造影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无创检查的危险分层: (1)高危(年死亡率>3%) 1. 静息状态下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 2. 平板评分高危(评分≤-11); 3. 运动状态下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运动状态LVEF <35%); 4. 负荷状态下大面积灌注缺损(特别是前壁损伤); 5. 负荷下多处中等大小的灌注缺损; 6. 大面积固定性灌注缺损伴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量增加(201Tl) 7. 负荷状态下灌注缺损伴有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量增加(201Tl) 8. 给予低剂量多巴酚丁胺时[≤10g/(kg·min]或心率较慢时(<120次/分),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室壁运动障碍(涉及>2个节段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 9. 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

(2)中危(年死亡率1%~3%) 1. 静息状态下轻度/中度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49%) 2.平板评分中危(-11<评分<5) 3. 负荷状态下中度灌注缺损但无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量增加(201Tl) 4. 仅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时,限制性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伴有室壁运动障碍,范围涉及≤2个节段 (3)低危(年死亡率<1%) 1. 平板评分低危(评分≥5) 2. 静息或负荷心肌灌注正常或小范围缺损 3.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室壁运动正常或静息状态下局限性室壁运动障碍无改变 (二)介入治疗适应症 2009年我国PCI治疗指南关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介入治疗概述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一.概念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通过影像学方法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为冠心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 二.适应症 •㈠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⒈病人胸痛不适或憋闷,与劳累等因素无关,不能随硝酸盐制剂或休息等措施缓解 ⒉上腹部症状,无食道、胃与胆道疾患, 或经治疗不能缓解,需与心绞痛鉴别 ⒊有缺血性心绞痛症状,但运动试验或同位素心肌断层显像无缺血客观指征者 ⒋Holter动态心电图或运动试验有心肌缺血客观指征,但无临床症状者 ⒌高通气综合症(过度换气综合征)病人有心肌缺血指征者 ⒍T波异常或非特异ST-T改变需排除冠心病者 ⒎为安全或职业特殊需要,需除外冠心病者,如飞行员或高空作业人员有胸部不适 •㈡指导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 对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各种无创性检查证实有心肌缺的冠心病病人,冠脉造影可提供确切的冠脉病变和范围以及左室功能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㈢明确病因诊断的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还可应用于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以明确病因诊断,除外冠心病的可能性。此类病人需同时进行左室造影和左室舒张未压测定。 •㈣非冠脉、疾病重大手术前的冠脉造影 ⒈中年以上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前,年轻患者若有胸痛症状也应于术前作冠脉造影 ⒉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若同时有冠脉严重病变者应同时作冠脉搭桥术 ⒊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前,尤其是法鲁氏四联症,大血管转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脉畸形者 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⒌其它非心血管疾病,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需排除冠心病 三.冠脉造影术的禁忌症 ⒈不明原因发热,尚未控制的感染。 ⒉严重贫血、血红旦白<8g/dl。 ⒊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⒋严重的活动性出血。 ⒌尚未控制的高血压。 ⒍洋地黄中毒。 ⒎对造影剂过敏及脑血管意外急性期 四.冠脉造影前病人的准备 ㈠术前24小时应完善各项检查包括:⒈心电图 ⒉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生化全项(电解质和肾功能)及肝炎全项、HIV ⒊所有药物包括阿斯匹林术前不可停服,冠脉造影前2 天停止服华法令 ㈡术前谈话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㈢备皮 ㈣碘过敏试验 ㈤需介入治疗病人术前6-12小时服用波立维300mg 五.冠状动脉造影器械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介入技术有哪些优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辉煌贡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有人称支架治疗是“全球性”的,这里有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全世界、全球性地在做支架治疗,另外,一个人从头到脚都可以做支架治疗。 冠脉介入的快速发展与其安全性及显著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它的技术难度不像搭桥那么大,所以在全世界能够普遍开展。在国内,不仅北京的大医院在做,各地的县市医院、地市级医院都在开展。现在我国每年可以做到二三十万例介入治疗,美国每年都要做到一百万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手术每年都在以10%到20%的速度在递增。 其次,介入治疗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不是外科手术,不需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所以治疗的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现在大部分是从手腕部分穿刺进行支架植入,病人做完手术可以步行活动,不需要卧床休息,恢复快,术后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介入治疗方法简介 介入治疗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在X线下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他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治疗,使血管管腔恢复,血流重新畅通,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最常用的是球囊扩张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 球囊扩张术是将球囊送到冠脉狭窄病变的地方,用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狭窄的斑块,使管腔扩大、血流通畅的方法。 支架置入术是在球囊扩张后,将支架送至血管病变处,用以防止动脉回缩,保持管腔通畅,增加血液供应。支架置入术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 支架置入的简单过程是:局麻后,医生将导管(一根长的、中空的、柔软的管道)插入患者股动脉或桡动脉,在导丝的引导下穿过动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不同形式的治疗以改善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中,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原理、适应症和常见技术。 一、介入治疗的原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通过特殊的导管技术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内部,通过扩张狭窄的血管或者修复动脉内膜断裂的方式,恢复冠状动脉的供血功能。介入治疗可以达到血管重建的效果,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轻心肌缺血,从而减少症状发生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冠心病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的患者: 1. 心绞痛:对于经过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3. 冠状动脉狭窄:对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明显心肌缺血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改善供血情况,缓解症状。 4. 冠脉搭桥术后,再狭窄:对于在冠脉搭桥术后,术后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保护冠脉搭桥的患者的心肌功能。 三、介入治疗的常见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种技术。 1. 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成形术又称为球囊扩张术,通过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到冠状动脉内部,将带有球囊的导丝送至狭窄血管部位,然后通过充气扩张球囊,使狭窄血管扩张。扩张过程中,狭窄的血管壁会发生撕裂,从而恢复血管管腔的通畅。 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在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在狭窄冠状动脉扩张后,医生会在扩张后的血管内部放置一个金属或塑料支架,以支撑和保持血管的通畅。支架内外覆盖有药物,可以防止血管重新狭窄,减少再手术的风险。 除了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心病介入治疗还可以包括成形术和断层析术、旋切术等,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介入技术。 四、介入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手术技术,自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常见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

冠心病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控制冠心病的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 3、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手术将狭窄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内膜剥离,改善心肌供血。 4、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肥、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这些改变可以帮助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减轻症状。 5、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改善症状。

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药物治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药物。 一、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综合治疗:冠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等。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长期用药: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药物治疗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能随意更改或停药。 3、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药物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常用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主

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 几十年来,冠心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和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发生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缺氧,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应 运而生。本文将重点介绍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技术在冠状动脉内进行治疗, 旨在改善血液供应和缓解病情。它通常包括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血栓 抽吸、支架植入等操作。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介入手术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 基于血管成形术(angioplasty),即通过在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放 置“球囊”扩张血管。操作过程中,导管被送至狭窄位置,扩张球囊被 充气,压瘤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其正常通畅。这样,血流就可 以重新供应到缺血的心肌区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除了血运重建,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还可以使用血栓抽吸技术。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血栓是一种常见并且危险的并发症。血栓抽吸 即通过导管将血栓物质从血管内抽出的方法,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这个操作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危害,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介入手术治疗还可以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支架是一种金 属网状结构,可以被放置在冠状动脉内,以保持狭窄血管的通畅。支 架内置后,可以增加血液供应到心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目前,全 身以及局部药物可释放支架已成为介入手术治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能够显著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尽管介入手术治疗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好处,但仍 然需要注意操作风险和并发症。由于介入手术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可能会面临出血、感染或血管损伤等风险。因此,在选择治疗方 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并根据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技术日益成熟,治疗效果也逐渐提高。尽管如今仍有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冠脉搭桥术等,但介入手术治疗作为非开胸手术的 一种选择已经取得了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 善血液供应、减少心脏病发作和心肌梗死的风险。然而,在接受手术 治疗之前,患者应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风险和预后,并在 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该在治疗之后积 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良好的心 血管健康。

最新版版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教材

冠脉造影禁忌证:不能解释的发热,未治疗的感染,血红蛋白小于80G/L的严重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活动性出血,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洋地黄中毒,以前有过 造影剂过敏但事先未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活动性脑卒中患者。 冠脉造影的适应证: 稳定性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的CCSⅢ级和Ⅳ心绞痛患者。不 管心绞痛的严重程度,通过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因素的患者。成功抢救的心源性死 亡患者,持续性(大于30秒)单形性室速或非持续性(少于30秒)多形性室速患者。 不稳定型心绞痛:对药物治疗无效高危心绞痛或中危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药物稳定后 症状复发的患者。高危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药物治疗稳定的高危或中危不稳定心绞 痛患者。低危不稳定患者通过非侵入性检查发现有高危患者。疑诊变异型心绞痛患者。 急性心梗患者或疑诊心梗,ST段抬高或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症状12小时之内 或已超12小时但仍有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在有经验的术者和设备齐全的导管室中进行急诊冠脉造影和对梗死相关血管进行介入治疗。36小时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急性ST 段抬高性心梗/Q波心梗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年龄小75岁以及可以在休克出 现后18小时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 非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非侵入性现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 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具有高危临床因素的口味和拟行高风险手术,其非侵入性 检查结果可疑时。 瓣膜病患者:胸部不适的成人患者在行换瓣术或球囊成型术之前,非侵入性影像学提 示心肌缺血或者同时出现,无胸痛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和或有多个冠心病易患因素拟行 换瓣术,有冠状动脉栓塞证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心衰患者: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绞冯或局部室壁活动异常 和或心肌扫描成像发现可逆心肌缺血。心脏移植术前。继发梗死后室壁瘤或其他心梗 后机械并发症的充血性心衰患者。 ALLEN试验:用于在桡动脉穿刺前评价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一 只手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秒,随后释放对尺动脉的压迫,释放后10秒内手掌颜 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为正常,表明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经桡动脉途经绝对禁忌证:ALLEN试验异常,已知末梢动脉近段存在阻塞性病变,需 要大鞘管(大于8F),雷诺现象,BUERGER病,桡动脉作为搭桥血管或透析用血管。相对禁忌证:对侧IMA移植。

冠心病介入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指以导管为基础应用机械原理针对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瘘等)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应用导管诊断心脏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中最为突出的进步。当1977年Gruentzig在人体上首次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从此开创了冠脉介入治疗的新领域,随着介入医师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进,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成功率均明显提高,并发症也明显降低。 支架术(STENT):冠脉内支架是一种可被球囊扩张开的、多孔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如钴合金)的、起支撑作用的管状物,它附着在球囊的表面,由输送系统送至血管病变处释放。它完全解决了PTCA术后血管弹性回缩、负性重构所引起的再狭窄,使术后再狭窄率明显降低,约13%~18%。但由于其加重了局部内膜增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仍然困扰着心脏科的医师们;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进展,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和抗凝药(肝素)的应用,使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低于0.5%;而药物涂层支架(雷帕霉素、紫杉醇等)的出现,使支架术后的再狭窄率再次降低到10%以内,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但这还有待于长期、大样本、多种病变类型的疗效观察后的循征结果。即使出现了支架内的再狭窄,还可再次使用CBA和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等方法将导管、导丝、球囊沿动脉送至冠状动脉相应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数秒钟~数分钟,消除冠脉狭窄。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球囊性能的日渐精良,PTCA的成功率也不断增加。即便如此,普通球囊扩张的机理是由于球囊的高压扩张导致血管内膜、中膜不规则的撕裂,故PTCA仍有其自身的限制性:球囊扩张并不能总是使血管病变处充分扩张、血管内径充分增大,血管的弹性回缩,扩张处血管壁的撕裂、夹层和急性闭塞等。所以,单纯PTCA术后的再狭窄率仍有30%~35%。 冠心病手术方法 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和贯穿心肌管重建术(又称激光打孔术)搭桥手术是先在该患者身上取下一段血管,用这段血管从主动脉连结到狭窄病变远端。使血流不必要经过发生狭窄病变处,而可以直接灌注心肌。适合于弥漫的、有钙化的病变血管患者。尤其适合于三支冠状动脉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 贯穿心肌重建术(激光打孔术)是利用激光对全层心肌打微孔,根据需要可以打数十个孔,主要适合于对药物效果不好,而且其血管病变又不能做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的严重心绞痛患者。此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肌的血液供给,缓解心绞痛。 还有一种介入治疗方法(PTCA),是将一条顶端带球囊的导管,经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送入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内,将球囊置于狭窄处,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粥样斑块而扩开狭窄的血管,达到增加冠脉血流的目的。 该方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容易复发,有造成血栓的可能。 到底患者需要做哪种手术或者介入治疗,必须做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 一般来说,得了冠心病就要终身用药治疗,即使已经做了相应的手术,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用药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选择指南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选择指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导致心肌缺血。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两种常见方法。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选择指南。 I. 冠心病手术治疗选择指南 冠心病手术治疗是通过开胸手术的方式来修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的血管,以恢复血液流通,减轻心肌缺血。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以下 情况: 1. 主要病变位于左主干冠状动脉:左主干冠状动脉供应心脏左室的 大部分区域,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在这种情况下, 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方法。 2. 多支血管病变:如果患者存在多支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手术 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手术可以同时修复多个血管,以确保心肌得 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3. 高危患者:对于存在其他严重健康问题的患者,例如肾功能不全、复杂的心力衰竭等,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手术可以在同一 时间进行其他手术干预,避免多次手术的风险和负担。 4. 合并疾病:冠心病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瓣 膜病或心脏节律失常。手术治疗可以在修复冠状动脉的同时,处理其 他并发疾病。

II. 冠心病介入治疗选择指南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内,使用支架 或球囊扩张器来修复狭窄或阻塞的血管,以改善血液流通。介入治疗 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单支血管病变:如果冠状动脉只有一支受影响,介入治疗通常是 首选。这种情况下,通过支架或球囊扩张器的应用可以迅速修复血管 狭窄,恢复血液流通。 2. 非严重病变:对于狭窄或阻塞不太严重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 以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创伤。与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 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3. 低危患者:对于年轻且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介入治疗通常是 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在降低冠状动脉阻塞的同时,减 少了手术所带来的风险。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相对于手术治疗对于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患者来说更具可行性,因为手术治疗可能导致呼吸功能的进 一步恶化。 总之,冠心病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选择 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存在多支血管病变、主要 病变位于左主干冠状动脉等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而 对于单支血管病变、非严重病变或低危患者,介入治疗可能更适合。 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患者的意愿也应该在治疗选择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及其术后护理指南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及其术后护理指南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冠心病已 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心脏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本文将探讨冠心 病的心脏介入治疗及其术后护理指南。 一、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张狭窄或 闭塞的血管,以恢复心肌的正常血供。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确切等优点。 1. 适应症 冠心病的心脏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①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 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②急性心肌梗死(STEMI或非STEMI)患者合 并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③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存在高 危因素(如严重病变、心肌梗死史等)。 2. 手术准备 在心脏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手术准备工作。医生会进行 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此外,还需 要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基础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手 术风险。 3. 心脏介入治疗方法

心脏介入治疗通常分为两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1)PCI:通过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引导支架到达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位置,然后扩张支架,恢复血管通畅。 (2)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使用导丝和球囊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进行扩张,以恢复血管通畅。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病变的患者。 4. 术后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术后护理的一些建议: (1)休息与观察: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并接受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心电图的监测。 (2)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继续药物治疗,如抗凝血、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等。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3)饮食调理:患者需要遵循健康饮食,减少高脂、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4)体力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活动能力。 (5)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血常规和相关指标,以及进行心肌超声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术后情况。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发展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发展 一、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简介 心脏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 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介入治疗是指通过血管插管技术将导管引入患者体内,并在血管内对患者进行有创操作来治疗心脏相关疾病。 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心肌缺血甚 至坏死。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引入了介入治疗技术。冠脉造影和经皮冠动脉介入术(PCI)是常见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 1.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技术是通过将导管引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来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 血流情况。通过这项技术,医生可以确定冠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等问题,并为后续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2. 经皮冠动脉介入术(PCI) 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介入手段之一。它通过在经股动脉或其他有血 管通路部位插入导丝和导管,将已扩张的支架置于狭窄或闭塞部位,改善血液供应。PCI通常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两个步骤,可以在无需开胸手术的情况下恢复冠 脉的通畅。 三、房颤介入治疗技术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容易导致栓 塞并增加中风风险。传统的房颤治疗方法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手术切除等,然而

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房颤的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1. 射频消融术(RFA)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高能量的射频能量传递到心房组织中,使其产生 热能,从而达到破坏心房内触发房颤的异常电路路径。这项技术可以减少或消除心房内不正常的电信号,恢复正常的心律。 2. 冷冻球囊消融术 冷冻球囊消融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方法利用特殊设计的导 管引入患者体内,将球囊气囊置于需消融区域,并通过在气囊中传输液态制冷剂来冷冻所需部位组织。这样可以有效地创造出新的电学障碍,并重新建立正常的传导路径。 四、主动脉瓣介入治疗技术 主动脉瓣替换是传统外科手术中一种常见且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方法。然而,对 于高危或不能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来说,主动脉瓣介入治疗技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 1.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引入患者体内,将新的人工瓣膜置于已经 狭窄或闭塞的主动脉瓣上方来恢复血液流动的治疗方法。这项技术不需要开放手术,通过小切口插入导管可以完成手术。TAVR适用于高危和不能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2. 笔直主动脉内治疗技术 笔直主动脉内治疗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但日益普及的方法,它利用专门设计的 导丝和支架将人工血管插入患者体内,在主动脉部位进行修复。这项技术可解决一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选择与效果评估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选择与效果评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血管供血不足引起。随 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脏介入治疗成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选择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一、心脏介入治疗选择 心脏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经血管进行操作,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一 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患者 的生活方式和一些相关的特殊因素。目前,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方法 包括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 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较轻的患者,支架植入是一种常见的选择。支架 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减少血液流动阻力,缓解病情。支架植入具有创 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那些有较好心肺功能的患者。 而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较严重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手术通过搭建血管桥梁,绕过狭窄的血管,以 达到血供的恢复。尽管手术创伤较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是首 选的治疗方式。 二、心脏介入治疗效果评估 评估心脏介入治疗的效果是了解患者病情恢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重 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指标。

1.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直观的评估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冠状动脉系统,借助X射线观察血管的疾病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评估血管的通畅程度、狭窄程度等信息,为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数据。 2. 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通过测量心脏功能指标,如心脏指数、心脏收缩功能等,来评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病情。心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心脏节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 除了以上的评估方法,患者的体感症状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因素。例如,患者是否出现心绞痛的频率和程度明显减轻,是否有疲劳感的改善等。这些都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总结: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治疗选择与效果评估是重要的治疗步骤。在治疗选择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检查以及患者体感症状的变化,都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合理的治疗选择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精品文档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55例患者,男36例,女19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6.35±4.33)年;接受介入治疗的55例患者,男35例,女20例,年龄20-76年,平均年龄(45.86±5.16)年,患者一次置入支架数最多5枚,一人置入支架次数最多3次。 1.2 纳入标准: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严重的肝肾疾病;患者桡动脉直径均≥ 2.0mm;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1.3 方法:选腕横纹上1-2 cm选择为穿刺点,右侧手臂平伸外展,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手掌至肘关节上10cm 常规消毒,采用桡动脉穿刺系统进行穿刺,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向保持一致,进针角度为30o-45o,成功穿刺后连接导丝经针孔进入血管内,针头沿导丝退出,将并套入6F的鞘管扩张管组件推进桡动脉,取出扩张管,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0.1-0.2mg 和维拉帕米1-2mg,混合液,从而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在造影前将肝素3000U注入,在支架置入术前将肝素7000U注入。术后将桡动脉鞘拔出,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术后对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出血情况,关注患者上肢末梢血供情况,给予患

者抗血小板治疗等。 单纯采用造影治疗患者,术后给予阿司匹林75mg-150mg治疗,每天1次,对于未出现病变患者,连续服药30d,出现病变患者则长期服药。接受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氯毗格雷75mg,每天1次,或者手术当天早晨顿服300mg,术后给予氯毗格雷 75mg,每天1次。根据患者病情服用3个月-9个月。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穿刺部位血肿,经按压止血处理后顺利康复,1例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 3 讨论 在进行造影治疗后,需要进行加压止血,加压器内充气18mL,手术完成后返回CCU后间隔2h后放气2mL,共进行3次,手术完成后6h将加压止血器撤去。术后穿刺部位常出现血肿、出血、皮下淤血等并发症,而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其监测与观察。有研究显示术中抗凝的操作速度、抗凝强度及血管损伤等亦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2],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技术,从而有效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进入CCU后加强对其呼吸、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监测,从而预防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肿、渗血及皮下淤血等。手术后应该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对输液速度

冠心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与效果

冠心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与效果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而发生。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首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使用药物来减轻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血管功能,从而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常用的药物包括: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2.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可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3. 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4. 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 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病情有关,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往往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而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进入体内,直接对冠状动脉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1. 冠状动脉扩张术:也称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通过导管将膨胀球囊导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通过膨胀球囊扩张血管,改善冠脉血流。 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在扩张术的基础上,通过在狭窄血管内植入金属支架,使血管保持开放状态,减少再狭窄的风险。 介入治疗可以及时恢复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并不能改变冠心病的基本病理过程,需长期用药维持。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通过植入其他血管来绕开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的手术。常用的移植物包括胸内动脉和大隐静脉。 移植术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且需使用全身麻醉,适应症较为有限,一般适用于冠心病严重、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或无法实施的患者。 四、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规开胸手术,通过使用自体血管或静脉搭桥来绕过冠状动脉狭窄,恢复血流。由于手术创伤较大,适应症较为有限,一般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等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