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治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治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照《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治理方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形,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冠心病介入诊疗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差不多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和冠心病监护室(CCU);

(三)有独立的胸外科;

(四)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心导管室;

(五)配备10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储存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心血管造影机;

(六)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有创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吸氧设备等必要的设备和急救药品。

二、人员差不多要求

(一)独立从事心脏介入诊治医师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2、独立完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

(二)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10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3、5年以上独立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

(三)心导管室护士应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专业护理体会。

(四)心导管室技术人员应具有放射人员上岗资格。

三、临床应用差不多规范和治理要求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征

1、明显心绞痛症状或等同症状;

2、急性心肌梗死自显现症状至入院12小时内,或12小时后仍有严峻缺血表现;

3、虽无临床症状但存在客观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实验室证据;

4、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复发者。

对无明显狭窄或充满性、小血管和心肌供血范畴小的血管病变原则上不应实施介入治疗;对慢性完全堵塞病变和无爱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应慎重选择。

(二)手术操作常规

1、术前预备

(1)患者或托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术前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和心脏超声检查;

(3)如无副作用术前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制剂。

2、手术操作

(1)开放静脉通路;

(2)依照患者情形选择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入路;

(3)多体位投照完全暴露病变;

(4)正确合理地选择介入治疗器材;

(5)术中随时观看患者情形变化,发生专门情形时应及时处理;

(6)手术终止后,依照肝素使用情形择机拔除鞘管,采纳手压或止血装置止血。

3、术后处理

(1)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制剂;

(2)严密观看血压、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及心脏症状;

(3)监测肾功能损害情形。

4、手术资料治理

(1)手术病人的资料需实行电脑化统一治理,建立数据库,便于查找;

(2)术中使用过的器械均需登记;

(3)手术记录应由施行手术大夫填写;

(4)保留手术的影像,可存于光盘或是影像照片,以便有据可查。

附件2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应用治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照《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治理方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形,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运用超声乳化仪等相关设备,将患者晶状体乳化吸除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差不多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应具有眼科专用床位,每年完成内眼手术100例以上。

(三)应具有临床检验、放射、急诊和心电图等相关科室。

(四)眼科应配备裂隙灯、相应眼底检查设备、眼科专用A超和B超、角膜曲率计、眼压计等仪器设备。

(五)手术室设施设备要求

1、具有眼科专用手术室,配备相关的抢救设备,布局符合要求。

2、手术室洁净标准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3、手术室应配备超声乳化仪等乳化晶状体的设备和手柄、符合内眼手术标准的配置助手镜的眼科手术显微镜、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用器械和快速消毒锅。

二、人员差不多要求

(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主刀医师资质要求

1、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独立完成3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符合以下两项要求:

(1)有7年以上眼科临床诊疗工作经历,有相应显微手术操作体会,近2年年均内眼手术50例以上;

(2)在有临床体会医师(已独立完成3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者)台上指导下,完成至少50例超声乳化手术。

(二)其他相关岗位人员应具备的资质要求

1、手术室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一般手术室工作体会。

2、验光师应通过视光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临床应用差不多规范和治理要求

(一)收治差不多标准

1、手术适应证

当患者显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1)患者因白内障导致视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眩光等),并阻碍患者的生活;

(2)当晶状体的混浊明显阻碍眼后极部病变的诊治(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等);

(3)晶状体本身病变已导致炎症反应;

(4)部分闭角性青光眼或药物难以操纵的开角性青光眼。

2、手术禁忌证

当患者有以下情形之一时,禁行或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1)患者无手术治疗的愿望;

(2)通过戴镜等视力矫治方法能够改善视功能而满足患者的需求;

(3)超声乳化手术可能无法改善视功能;

(4)患者的生活质量尚未明显受到阻碍;

(5)患者因同时伴有严峻的全身(如慢性堵塞性肺疾患,近期发生心肌梗塞,频繁的内脏绞痛,操纵不佳的糖尿病,操纵不佳的高血压等)或眼局部病理状况而阻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进行;

(6)患者或监护人未签署正式的手术同意书和告知书;

(7)无法安排可靠的术后处理事项。

(二)技术实施的差不多程序

1、术前检查、诊断和评估

(1)患者病史(包括患者全身功能状况的评估);

(2)视力和屈光状态;

(3)外眼检查(眼位和眼球运动检查,眼睑,睫毛,泪器,眼眶等);

(4)瞳孔功能评估;

(5)眼压;

(6)眼前节的裂隙灯检查;

(7)常规散瞳后行晶状体、玻璃体和眼底(黄斑,周边视网膜,视盘)检查,有前房深度过浅等专门情形时应慎重;

(8)生物测量(要求手术前眼睛同时检查)和运算:角膜曲率测量、眼轴长度测量、眼部B 超检查及人工晶状体的运算和选择等;

(9)与手术有关的患者精神、躯体状况评估;

(10)其它检查:可选择性进行对比敏锐度、角膜内皮、角膜地势图、视觉电生理等检查。

(三)技术应用的质量要求

除专门情形,眼睛不宜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防止眼睛同时发生内眼感染的可能。

1、手术操作差不多程序

(1)充分散瞳(通常用短效快速散瞳剂)。

(2)确定无感染状况后,局部消毒(用不含酒精的碘伏按规定比例稀释后结膜囊冲洗),单眼手术野消毒范畴上界超过眉毛、鼻侧过鼻梁、下界平鼻底、颞侧过太阳穴。

(3)麻醉:能够依照病人的状况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包括球后,球周,Tenons 囊下,表面,前房内等。由于全身麻醉的各种危险因素,专门是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不完善,通常选择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术前应同患者沟通拟采纳的麻醉方式。局部针注麻醉有可能导致斜视、眼球穿通、球后出血、黄斑缺血等并发症,应引起注意。

(4)切口:可考虑>5mm的巩膜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时),也可采纳3-4mm 的小切口(植入折叠性人工晶状体时)。后者可减少术后手术性散光和创伤性眼内炎症。3-4mm切口可为角巩膜缘或巩膜切口,透亮角膜切口应≤3.2mm并用注入式植入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切口设置的位置应尽可能地中和原有的散光。以上切口均为有一定长度的隧道切口以增加自闭性。

(5)超声乳化手术眼内操作步骤包括:

①采纳环形撕囊,环形撕囊可减低前囊膜放射状撕裂的危险性,囊袋的完整性对人工晶状体稳固植入有利。

②水分离技术,能够松动晶状体核和皮质,减小术中悬韧带的张力。

③运用分核和劈核等技术,可使核质更易于安全去除。

④完全去除残留皮质。

⑤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居中,或植入睫状沟。囊袋完整性破坏时,也可考虑前房植入。

2、成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评估要素有:

(1)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稳固的植入;

(2)角膜内皮、虹膜和其它眼内组织的无或极小损害;

(3)减小或降低散光的切口设计;

(4)非缝合自闭性或适当缝合的水紧密口;

(5)小切口(≤3.5mm);

(6)无感染的发生。

3、容易引起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1)眼窝深陷,窄睑裂,突前额;

(2)硬核(深褐色或黑色核的白内障);

(3)膨胀期白内障和过熟期白内障;

(4)后极性白内障;

(5)高眼压;

(6)高度近视眼;

(7)青光眼滤过手术后;

(8)屈光手术后;

(9)玻璃体和视网膜手术后;

(10)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11)怀疑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500个/mm2,其中六角型细胞低于50%时;

(12)瞳孔难以散大者;

(13)虹膜后粘连;

(14)葡萄膜炎;

(15)晶状体悬韧带放松和断裂。

4、独眼白内障

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手术应该由有成熟体会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医师操作,并应向患者说明严峻并发症导致完全失明的可能性。

5、术后处理

(1)手术中如有严峻并发症和/或显现患者不适等情形,须留院观看;

(2)要告知患者术后用药、复诊和注意事项;

(3)常规术后第1天复诊,专门是门诊手术者。术后1周、1月再次复诊;

(4)通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周后可行视光学检查,验光配镜;

(5)白内障超声乳化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后囊膜的混浊,症状严峻时可激光或手术治疗去除。

6、术前和术后用药

术前点用的滴眼剂,以单方剂广谱抗生素(要紧是喹诺酮类)滴眼液为主,预防手术感染。术眼在手术前1天~3天点用抗生素滴眼液,4次/d。

术后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预防感染的同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非甾体抗炎滴眼剂,3次~6次/d。

(四)相关的卫生学要求

1、所有白内障超声乳化器械、敷料、人工晶状体等都应处于灭菌状态。为达到卫生学的要求,应是一人一用一灭菌,即1个病人使用1套手术器械、一个手术消毒包。

2、手术器械首选高压蒸气消毒;也可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但应待消毒气体蒸发洁净才能使用。

浸泡器械用的消毒液对眼内组织有毒性作用。

3、严禁手术消毒草率,器械违规使用以及非医疗人员的介入。

附件3

面部轮廓整形技术治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面部轮廓整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治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照《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治理方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面部轮廓整形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形,制定本规范。

面部轮廓整形技术广义上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将既有的面部骨骼和软组织的外部轮廓曲线进行一定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通常的审美标准。从狭义上说,要紧是通过对面部骨骼的切除、充填、移位等方法来改善面部形状的专项技术,通常用于下颌角肥大、颧骨肥大、颏部后缩或偏斜、面型不对称等临床表现的整形治疗。本规范涉及的技术治理标准要紧是针对后者,即特指针对不涉及牙颌关系矫正的面部骨骼轮廓整形技术。

一、医疗机构差不多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或整形美容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医疗美容门诊部和诊所均不能开展此项技术。

(二)设有整形外科和麻醉科,整形外科应符合卫生部《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差不多标准(试行)》要求,每年至少完成500例以上整形美容手术。

(三)手术室及其设备配备

1、手术室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配备至少一套能够独立满足面部轮廓整形手术需要的专业设备(如电锯等),并应具备规范的正颌外科手术器械。

2、配备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自动血压监测仪、体外除颤器等差不多手术室配备,能够胜任应急抢救需要。

二、人员差不多要求

(一)至少具有3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其中至少1名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主刀医师应从事整形外科工作六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能够熟练进行术中大出血、颌面骨折等急诊并发症的救治,独立、熟练完成颌间结扎等差不多操作。

(三)至少具有2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麻醉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具有熟练的全身麻醉体会,并具有熟练处理面部轮廓整形术中和术后显现的大出血、机械性窒息等并发症的临床体会以及抗休克、复苏等临床能力。

三、临床应用差不多规范和治理要求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治理方法》。

(二)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正侧位定位片、下颌全景片,并具备规范的术前、术后照片。

(三)严格选择面部轮廓整形手术的适应证。

(四)每例面部轮廓整形手术成立治疗组。术前、术后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的要求。

(五)术后应保证专人监护及安排能胜任急救的值班医师在场。

附件4

血液透析技术治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血液透析技术的临床应用治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照《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治理方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血液透析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形,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技术是指血液透析技术。

一、医疗机构差不多要求

(一)二级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具备内科肾脏病学科,肾脏病区床位数10张以上,开设肾脏病专科门诊。

(三)血透室空间和设施设备的要求:

1、血透室空间要求

(1)血透室选址、设计合理,周围无污染源,符合设置卫生学要求;

(2)血液透析室内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3)血液透析室应具有:

污染区:患者候诊室、患者更衣室、血透治疗室、洗涤消毒室、复用室;

半污染区:治疗室;

清洁区:工作人员更衣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水处理室、清洁库房、医务人员办公室;

(4)血液透析室内的地面、墙面应光洁、平坦,便于清洁和消毒;

(5)HBV、HCV阳性者的血透患者应与一样血透患者分开或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血透室设施设备的要求

(1)透析机

①血透室使用的透析机应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颁发的注册证。

②透析机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下(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等)使用,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要求进行操作。

(2)水处理设备

①血透室使用的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商应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颁发的注册证书。

②水处理设备应当在设备规定的环境下(温度、湿度、电压、供水压力、供水量等)使用,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③血透室水处理系统应包括下列要紧设备:

前处理:沉淀物过滤器、活性碳吸附、软化等;

主处理:单级或多级反渗透、去离子等;

后处理:微滤器、超滤器等。

(3)透析用水

透析用水参照AAMI对透析用水的要求。

(4)透析液

①透析液应由浓缩透析液(或透析粉剂)加符合质控标准的透析用水配制。

②购买的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应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5)透析消耗品(透析器、透析管路、内瘘穿刺针)、消毒药剂:

血透室使用的透析消耗品(透析器、透析管路、内瘘穿刺针)和消毒药剂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二、人员差不多要求

(一)血透室须有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专管负责。

(二)从事血透工作的医师、护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应通过上海市专业质量操纵机构组织的血透学习班专业培训。

(三)血透室的工勤人员需通过适当的培训,并记录培训资料档案。医疗机构血透室负责人对血透室工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负责。

三、临床应用差不多规范和治理要求

各医疗机构开设的血透室应严格执行《上海市血液透析质控手册》(沪卫医政〔2003〕38号)制定的血透室规章制度和相关技术应用规范。

(一)血液透析收治标准

尿毒症病人一样在肾小球滤过率(GFR)降至10ml/min左右时即应开始进行血液透析,糖尿病人宜适当提早,当GFR小于15ml/min时开始透析。其它的参考指标为:

1、血尿素氮≥28.6mmol/L(80mg/dl);

2、血肌酐≥707.2μmol/L(8mg/dl);

3、高钾血症K≥6.5mmol/L;

4、代谢性酸中毒HCO3≤16.74mmol/L;

5、有明显水潴留体征(严峻浮肿、血压升高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6、有厌食、恶心、呕吐等明显尿毒症表现。

(二)血液透析治疗的差不多程序

各级医疗机构开设的血透室在对患者进行血透治疗时,应遵循医疗护理常规,符合消毒隔离规范差不多要求,并严格执行《上海市血液透析质控手册》所规定的有关血液透析实施的差不多程序。

(三)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要求

1、血液透析规范操作:血液透析治疗应严格遵循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上海市血透质控标准。

2、每周血透次数为2~3次。一样患者原则上每周2次血透,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增加为每周3次者,应在病史中做相应的分析和记录。

3、每次血透时刻为4~5小时。

4、透析充分性应达到上海市专业质量操纵机构制定的质控标准。

(四)血液透析相关的卫生学要求

1、工作人员卫生学要求:

(1)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治理规范(试行)》、《消毒治理方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的要求。

(2)工作人员操作时都要戴好手套、口罩;有条件的单位,工作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装置,如围裙、口罩和眼罩。

(3)工作人员有可能接触血液时须戴手套、勤洗手,专门是在病人上、下机时工作人员须换手套。

(4)血透室工作人员应做到相对稳固,工作人员上岗前及以后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定期体检(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感染指标)。对HBV阴性的人员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免疫爱护。

(5)处于肝炎或其他血源性传染病传染期的工作人员,应幸免直截了当从事血透室医疗护理工作;怀孕、哺乳期工作人员应临时调离血透室工作。

2、患者卫生学要求

(1)血透患者常规透析前应作HBV、HCV血清学检测和抗-HIV检测;透析期间应定期每六个月对透析患者复查HBV、HCV血清学检测和抗-HIV检测、检测肝功能(ALT/AST)。

HBV阴性的血透患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免疫爱护。

对HBV、HCV阳性者的血透患者应与一样血透患者分开或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幸免透析病人之间共用物品。静脉压测量器、静脉压传感器等应一次性使用。

(3)血透中心仪器清洗和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要常规清洗、消毒。

3、透析器、透析管路的卫生学要求

各医疗机构透析室应严格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卫医发〔2005〕330号)和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操纵中心《关于实施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若干意见》以及相关的

上海市血透的质控标准。

4、其他

血透室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上海市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弃物治理暂行方法》(沪卫疾控〔2001〕29号)等有关规定处理。血透室所有医疗污水均应严格消毒,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附件5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治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治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照《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治理方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形,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技术是指以临床诊断治疗为目的,用基因扩增检测DNA或RNA的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转录依靠的放大系统(TAS)、自主序列复制系统(3SR)和链替代扩增(SDA)等。

一、医疗机构差不多要求

(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具备能够出具临床检验报告的独立实验室。

(三)医疗机构若设置多个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时,其每个实验室所进行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不得重复。

(四)实验室设施和设备

1、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应具有四个独立的工作区域,即试剂贮存和预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每个区域都应设立缓冲区。总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使用全自动扩增检测仪,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可适当合并。

2、各工作区应有明确标识,进入和使用实验室各区应有明确的限制。

3、各工作区均须配置专用的仪器设备。

4、实验室的工作区域、设施、能源、照明、采暖、通风等应适于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5、实验室应配置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操纵的设施,并有相应记录。

二、人员差不多要求

(一)实验室至少应有2名具有检验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两年以上医学检验工作经历、通过具有培训资质机构培训的技术人员。

(二)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临床应用差不多规范和治理要求

(一)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治理方法》和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

强本市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治理工作的通知》(沪卫医政[2004]56号)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属于II级生物安全(BSL-2)实验室,应按照《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规范》(沪卫科教[2006]34号)进行生物安全治理。

(三)以科研为目的的基因扩增检验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不得向病人收取任何费用。

(四)质量治理

1、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应编写质量手册,手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方针、目标、承诺;

(2)组织结构图;

(3)实验室内务治理程序;

(4)实验室人员配置及培训程序;

(5)实验室质量操纵治理程序;

(6)仪器设备治理程序;

(7)临床标本治理程序;

(8)实验室生物防护与安全治理程序;

(9)实验室文件、记录治理程序;

(10)各区工作程序;

(11)仪器设备校准程序;

(12)实验耗材购买、验收、储放程序;

(13)实验室清洁消毒程序;

(14)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15)文件修改程序;

(16)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程序;

(17)检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的应急处理程序;

(18)埋怨处理程序;

(19)要紧仪器使用、爱护、校准操作规程;

(20)标本唯独标识编号操作规程;

(21)临床标本采集、验收、拒收、储存操作规程;

(22)试剂质检操作规程;

(23)各检测项目的操作规程;

(24)实验结果有效性判定操作规程;

(25)室内质量操纵操作规程;

(26)室间质量评判操作规程;

(27)冰箱温度记录表;

(28)环境温、湿度记录表;

(29)要紧仪器使用、爱护记录表;

(30)要紧仪器校准记录;

(31)标本验收、拒收、储存记录表;

(32)试剂质检、使用记录表;

(33)室内质控失控报告单;

(34)实验室清洁消毒记录表;

(35)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36)应急处理记录;

(37)埋怨登记、处理记录。

2、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应开展室内质量操纵,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操纵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判。

(五)设备治理

1、实验室应分册建立要紧仪器设备档案,档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的名称;

(2)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它唯独性标识;

(3)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4)目前放置地点;

(5)接收时的状态(例如全新的、经改装的);

(6)仪器使用说明书的复印件;

(7)校准和/或检定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校准和/或检定的日期;

(8)迄今所进行的爱护和今后爱护打算的细节;

(9)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2、应正确使用和爱护所有设备,编写相关的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

3、任一设备如有问题应赶忙停止使用,并加上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移放在规定的地点直至修复。

4、修复的设备应经校准和/或检定,满足检测要求后方能使用。

5、实验室应检查由于上述缺陷对往常所进行的检测工作的阻碍,并记录相关分析、处理意见。

6、每一台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的状态。

(六)检测要求

1、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治理局批准的临床检验试剂,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

2、实验室应编制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和规程,所有的操作程序和规程及参考数据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3、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实际情形又符合现行操作程序和规程的记录治理制度;所有检测的原始记录、运算和导出数据均应包括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原始记录和数据均应归档储存2年。

4、检测结果的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定性测定报告“阴性”或“阳性”;定量检测则以拷贝数/ml或IU/ml报告;如结果高于检测方法上限,则报告≥拷贝数/ml,或按照临床大夫的要求对样本稀释后再测定,结果乘上稀释倍数;如结果低于检测方法的下限,则报告< 拷贝数/ml即可,不能报告为“0”或“阴性”。每份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1)标题,例如“检验报告”;

(2)报告的唯独性标识(如序号);

(3)检测标本的特性和状态;

(4)检测标本的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

(5)检测方法;

(6)检测及校核人员的签字、签发日期;

(7)检测结果的正常参考范畴。

5、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程序应切实可行,当用、或其它电子设备传送结果时,实验室应保证工作人员遵循文件化的程序,并为对方保密。

附件6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治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照《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治理方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形,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技术是实体肿瘤综合性治疗手段之一。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要紧由功率源、治疗操纵、定位及实时评估、运动操纵等系统组成的大型医疗设备,其治疗原理要紧是利用体外声波聚焦于生物组织内的高强度超声瞬时产生的热效应等,使焦点处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焦点以外组织无明显损害,凝固坏死组织可逐步被吸取或瘢痕化,从而达到肿瘤局部适形治疗的目的。该技术目前要紧适用于治疗声径路(或治疗声窗)良好的组织器官的恶性或良性实体肿瘤。

一、医疗机构差不多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具备内科(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肿瘤科、超声医学科以及放射诊断科、放射治疗科和急诊科等相关学科。所使用的HIFU治疗设备如需麻醉的,还应具备麻醉科。

(三)设施设备要求

1、设备安置要求

(1)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设备。依照治疗系统的差异,可设治疗区、治疗预备区和治疗设备辅助区。治疗区用于安装治疗要紧设备(包括治疗台与操纵台)及配备抢救设备等,面积不应少于30 平方米。

(2)依照设备的要求应有相应的供电线路条件及接地、供水和排水条件;治疗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地面应能承载设备的最大重量。

(4)设备安置选址应远离康复、放射等设备。

2、必备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1)除了HIFU肿瘤治疗系统外,治疗室应配备氧气供给、心电监护仪、抢救设备和药品。

(2)必备的实验室包括细胞学检查实验室、病理学检查实验室、肿瘤血清学标志物检查实验室等。

(3)配备彩色超声诊断仪、X线CT或磁共振成像仪等相关仪器设备。

二、人员差不多要求

(一)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悉肿瘤内外科治疗总体原则及超声治疗总体原则。

(二)治疗人员均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进行超声定位和治疗的操作人员应具有超声资格上岗证书。

(三)应配备护师1-2名,配备技师1-2名,必要时应配备麻醉医师。

三、临床应用差不多规范和治理要求

HIFU要紧用于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和缓解局部症状的减瘤治疗,包括①无手术根治性治疗指征的局部进展期肿瘤患者;②已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③根治性治疗(手术或放疗或HIFU 治疗等)后,局部肿瘤复发者。关于早期肿瘤,要紧适用于全身情形较差或合并多脏器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和不能同意手术相关并发症者的患者等。

(一)收治差不多标准

1、适合HIFU治疗的实体肿瘤条件是:辐照声径路良好,超声显示肿瘤轮廓清晰,且肿瘤位置相对固定,如浅表软组织肿瘤(包括乳腺良、恶性肿瘤,但应重视较浅表肿瘤治疗参量的操纵)、骨肿瘤(对颅骨和脊柱部位应慎重)、子宫肿瘤(通过膀胱作为声窗或子宫较大紧贴前腹壁)等。

2、下列情形者不适合HIFU治疗

(1)声径路辐照不良者如:腹膜后或腹盆腔实体肿瘤其前方有大量气体者(除非采纳安全的脱气或去气处理);治疗声径路中存在大片钙化者;治疗声径路中存在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者等情形。

(2)空腔(含气)脏器肿瘤(肠管、食管癌等)经皮肤径路治疗一样不作为常规治疗项目(但对晚期直肠下段及肛管癌、膀胱肿瘤如入射声径路良好,可作为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3)机载超声影像定位系统不能清晰显示肿瘤轮廓者。

(4)治疗声径路区皮肤存在以下问题:皮肤破溃、感染;或存在严峻疤痕不能进行治疗者;同意过放疗30 Gy以上者慎用。

(5)肿瘤累及的重要大血管壁(肿瘤滋养血管除外)一样不作为治疗靶点(专门是当周围组织没有专门好爱护时)。

(6)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或有严峻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或全身感染者。

(二)技术实施的差不多程序

1、HIFU治疗打算的确定

应考虑实体肿瘤全身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就HIFU肿瘤局部治疗打算而言,除了要考虑肿瘤类型、分期、部位、体积大小、深度、所在器官及肿瘤的血供状况外,还应考虑患者的全身耐受程度综合制定。

HIFU的治疗打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靶区的确定;

(2)拟选用的辐照声强和辐照连续时刻;

(3)治疗方式,水平依旧垂直治疗;

(4)皮肤和组织的声窗;

(5)拟行治疗的次数;

(6)治疗体位的确定,原则上取声波到达靶区路径最短的体位;

(7)术前及术后的处理。

2、术前预备

(1)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程长短、诊断和治疗情形及其成效。

(2)治疗耐受力评估: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作细致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应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

(3)局部皮肤的预备:皮肤应作脱气、脱脂处理。术前1天清洁皮肤、剃毛,备皮范畴包括肿块周围10cm的皮肤。治疗前治疗区皮肤脱脂脱气,用75%酒精棉球脱去皮脂,再用复压吸引器吸去毛孔内气体,以减少超声治疗的界面。脱脂脱气后用薄膜覆盖治疗区皮肤,以隔绝空气。脱脂脱气范畴以超过治疗区3~5cm为宜。

(4)术前常规预备(如胃肠道禁食、饮食等)。需要麻醉的按相应要求处理。

(5)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拟进行的治疗打算,说明治疗可能的并发症,争取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3、治疗过程

治疗应按打算进行,并依照实时检测情形,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患者体位固定,幸免体位变化阻碍治疗靶区,爱护透声区皮肤尽量幸免烧伤。治疗时,先从病变深部开始,逐步向浅部扩展。每个层面治疗完后,定位监视系统上该肿瘤病灶回声增强,可间接反映HIFU消融的治疗作用,若回声没有增强,可重复或加大治疗剂量再次治疗该层面,但应注意治疗的安全性。整个治疗过程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其平稳。

4、治疗后处理

(1)治疗后进行复原期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直至生命体征平稳。

(2)观看急性热创伤反应,术后可显现低热。

(3)注意治疗区皮肤情形,加强皮肤护理,必要时进行降温措施。应当穿柔软宽大的衣裤,沐浴时不要用力揉搓治疗区皮肤。治疗后皮肤显现红肿、水泡,给予间歇性冷敷,以降低皮下组织的温度,一样冷敷15min,间歇20min,再给予冷敷,如此循环24h。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一、PCI的适应证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 (一)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I级心绞痛 *非糖尿病患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较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为公认的适应证(I 类)。 *伴有糖尿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大多认为可行PCI (Ⅱa类)。 *3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缺血的证据,可考虑PCI,但其有效性尚待证实(Ⅱb 类)。 *病变血管仅支配较小区域的存活心肌,没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PCI 成功的机会很小,临床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无关,存在导致并发症或死亡的高危因素,左主干病变,狭窄≤50%,属于相对禁忌证。 (二)中、重度心绞痛(CCA分级Ⅱ~Ⅳ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中、重度心绞痛患者多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管重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如果患者同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有可能延长寿命。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FRISC Ⅱ和TACTICS-TIMI 18试验的结果支持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重建治疗,对高危患者尤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和他汀类调脂药都有助于改善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不应忽视。 *病变血管支配中-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明显心肌缺血,PCI 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危险性小,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治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治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照《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治理方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形,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冠心病介入诊疗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差不多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和冠心病监护室(CCU); (三)有独立的胸外科; (四)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心导管室; (五)配备10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储存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心血管造影机; (六)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有创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吸氧设备等必要的设备和急救药品。 二、人员差不多要求 (一)独立从事心脏介入诊治医师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2、独立完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 (二)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10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3、5年以上独立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 (三)心导管室护士应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专业护理体会。 (四)心导管室技术人员应具有放射人员上岗资格。 三、临床应用差不多规范和治理要求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征 1、明显心绞痛症状或等同症状; 2、急性心肌梗死自显现症状至入院12小时内,或12小时后仍有严峻缺血表现; 3、虽无临床症状但存在客观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实验室证据; 4、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复发者。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规范的冠心病诊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其中,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下颌、颈部等放射。 体征:冠心病患者一般无明显体征,但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危险因素。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防止血栓形成等。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治疗: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脏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随访和监测: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适应证】 1.临床怀疑冠心病者,为明确诊断。 2.临床诊断冠心病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 路移植术或药物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 4.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 5.心脏外科手术前,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6.特殊职业者。 【禁忌证】 1.除了精神正常、有行为和责任能力的患者拒绝该项

检查及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外,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左心衰竭; (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3)未控制的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中毒; (4)未控制的高血压; (5)急性脑卒中; (6)并发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7)急性心肌炎; (8)主动脉瓣心内膜炎; (9)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 (10)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者; (11)急性心肌梗死无上述适应证者; (12)严重碘造影剂过敏; (13)严重肾功能衰竭和(或)无尿,除非已准备透析治疗清除造影剂和体内过多的液体,否则不宜进行造影。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术前小结。 5.如有PCI准备,需术前阿斯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使用三天以上,不足三天,氯吡格雷须负荷300mg一次。 6.送手术通知单到南楼5楼导管室。 7.建立静脉通道。 【手术方法】 1.血管入路:可采用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等入路。 2.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动脉并置入动脉鞘管,酌情给予肝素2000~3000U,高凝状态或操作时间延长(超过lh),可追加肝素。经常抽吸动脉鞘侧管,观察有无血栓阻塞。 3.在X线透视下和导引钢丝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升主动脉中部,不要过深,以免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进入冠状动脉。

2019年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doc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1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1.心血管内科。 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张。 2.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

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 3.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以及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必须配备八导联以上(含八导联)的多导电生理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危重病人救治要求。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本规范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管理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行政审批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诊疗科目,并有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三)心血管内科 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心脏大血管外科

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不少于 20张。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胸外科 开展胸外科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六)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 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凝血功能(ACT)检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心导管相关器材、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 6.具备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需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开展心内电生 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需配备多导电生理仪。

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标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冠脉介入治疗 适应证: 1.有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疑诊冠心病。 2.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需排除冠心病。 3.Holter、运动试验提示有客观缺血证据而无临床症状。 4.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 5.急性心肌堵塞早期〔起病6-12h〕或并发心源性休克拟行急诊PCI;或心肌堵塞患者堵塞部位有存活心肌宜行冠状动脉造影与PCI治疗。 6.不稳定性心绞痛,经常规药物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宜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严重程度,以选择性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禁忌症: 1.重症心功能不全,如不能平卧1h以上,那么不宜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科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 2.严重全身感染。 3.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手术。 4.有碘过敏所致的休克者不宜行冠状动脉造影。 5.严重肾功能不全。 6.出血性素质。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术前规化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一般化验包括血、尿常规和肝肾功检查,以与血电解质、凝血四项、病毒系列。

3.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ECT心脏检查。 4.碘过敏试验。 5.局部清洁和备皮,选好准备穿刺的血管,选择桡动脉作为入径时行术前Allen试验。 6.做好病人与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手术单签字。 7.术前4小时禁食。 8.必要时术前注射地西泮10mg,或给予口服苯巴比妥0.06-0.1g。 9.准备好必要的器械。 操作步骤: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步骤: 1.多项选择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插管部位,患者仰卧导管床上,手臂平伸外展30º,手腕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区域为手掌至肘关节以上。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桡骨茎突上1.5- 2.0cm处桡动脉搏动最强处采用穿透法穿刺,当带鞘穿刺针见回血,继续向前推送2-3cm,撤出针芯,,缓慢回撤塑料套管见针芯喷血后放入导丝,将导丝送入一定长度后推出针芯,,用刀尖切开穿刺点处皮肤,沿导引钢丝插入5F桡动脉鞘管。成功后经桡动脉鞘注入硝酸甘油200ug,以防血管痉挛;注入肝素3000u。 2.用肝素盐水冲洗泥鳅导丝和造影导管,将泥鳅导丝插入TIG造影导管,尖端与导管尖端平行,进入血管鞘后将泥鳅导丝探入,尖端在导管前方4-5cm,然后将导管与导丝一起送入,直到将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撤出泥鳅导丝,回抽2-3ml血弃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并

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神经血管、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目录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2)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13) 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22)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33)

附件1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

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分级授权管理

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分级授权管理 (一)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者外科专业。 2.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经2名以上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要求 拟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至少1年的系统培训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25例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病例和不少于15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50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和不少于2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导管消融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20例导管消融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起搏器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10例起搏器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1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3.在境外接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系统培训6个月以上、完成规定病例数的医师,有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培训基地考试、考核合格,可以认定为达到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引言 心血管内科介入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处理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 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内容。 二、患者管理 1. 患者评估:在进行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条件。 2. 术前准备:在安排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工作。这包括患者的血液准备、药物准备和设备准备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和交流,解答其疑问和担忧。 3. 术中监测:在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术中监测,以保证患者 的安全。这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和血氧监测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和镇静等操作,以提高手术效果。 4. 术后管理: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管理。这包括 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如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用药和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三、设备管理 1. 设备采购: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如血管造影机、导 丝和球囊等。为了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这包括对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并签订相关的合同。

2. 设备维护: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工作。这包 括设备的清洁、检修和校准等。同时,还需要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设备故障问题,以避免对患者治疗的影响。 3. 设备质控:为了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设备质控体系。这包括对 设备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建立设备的维修记录和使用记录,以及进行设备的质量评估和改进等工作。 四、人员管理 1. 人员培训: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提高 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需要进行定期的人员培训。这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等。同时,还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以保证其工作质量和安全。 2. 人员配置:为了保证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配置医务人员。这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等。同时,还需要建立人员的轮班制度和工作交接制度,确保人员的工作连续性和信息流畅性。 3. 人员安全:在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这包 括对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进行管理,建立医务人员的休息和休假制度,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进行合理分配等。 五、质量管理 1. 质量评估:为了提高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质量,需要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这包括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建立患者的随访和复诊制度,以及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2. 不良事件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为了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需要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这包括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心脏导管消融技术管理制度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附件一),特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遵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诊疗方案符合诊疗常规,无禁忌症。 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须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者外科专业。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地进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操作。合格证复印件统一存医务部。 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由科主任或2名以上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在职医师决定。四、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介入病例,必须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并记录。术后手术者(或第一助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介入手术记录,附有图示说明及影像记录。 五、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术前,应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征得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同意后,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同意书》、《大额医疗费用开支同意书》上签名。 六、介入诊断、治疗报告随住院病历保存,介入诊疗光盘一式两份,一份存医院,保存期限≥15年,一份给心血管介入患者。 七、建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登记制度,内容包括患者情况及介入性器材使用情况,记录在《心血管介入材料标签粘贴本》中,登记本保存在使用科室,期限15年以上,以备产品质量追溯。术后将用于手术患者的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其他合格证明文件)粘贴在住院病历的介入手术记录中。 八、建立健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书面告知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须知》,嘱患者定期到心血管内科专科门诊复诊。 九、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定期进行临床应用能力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患者管理,患者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十、建立健全DSA数字减影室等相关管理制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感染性废物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场所符合放射防护条件,急救设备等设施配备完善,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 十二、医院必须使用符合招标采购有关规定,证照齐全、合法、合格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器材。严禁未经医院领导批准、医疗器械科审核擅自购进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器材,不得通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植入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器材。 十三、建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如植入、介入性产品断裂等),发生科室必须书面报医疗器械科、医务部。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5)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职医护人员。 5.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和无创性心血管成像与血流动力学检查。 (2)有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附件1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途径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1.心血管内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2.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3.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符合相应手术要求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3)有呼吸机和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4)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 (5)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职医护人员。 5.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和无创性心血管成像与血流动力学检查。 (2)有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风险防范预案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风险 防范预案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风险防范预案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风险防范预案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冠心病死亡率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10%~20%。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500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冠心病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和聪明。高科技手段使全世界许多冠心病患者恢复了生命。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心脏病学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由于紧急心脏介入治疗的成功发展,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从30%降至5%以下。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黄金指标,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⒈ 无法通过无创检查诊断的原因不明的胸痛,临床上怀疑为冠心病。 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左心室功能障碍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通常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来区分它们。 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5.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年龄在50岁以上,易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操作的同时进行干预。 ⒍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治疗作为主要目的: 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⒈ 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医疗效果差,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为了规范临床介入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临床介入诊疗质量控制基本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一)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独立的临床介入治疗医师、护士办公室,诊疗室,介入手术治疗室;医疗机构要有重症监护室;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有胸外科; 2、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心导管室;临床介入治疗手术间面积最低标准为50m2,并配备手术控制室、医生办公室、器材储备间、手术准备间、料理间等。 3、临床介入治疗室要求配备有心血管造影机、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高压注射器、供氧设备、各种介入治疗的常用药品及急救药品箱;符合放射防护条件,机房内不应有非相关家具及器物,机房X线防护应大于毫铅当量,控制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工作及机器维护要求,周边防护应大于1毫铅当量。 医疗机构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最好数字化)的心血管造影机;医疗机构拟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八导联或以上

的多导生理仪。 4、具有临床介入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 5、单独设置介入病房的医院要求至少配备病房主任1名,负责医生1名,经治医生1到数名,病房主管护师1名,护师及护士多名。 (二)新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专业技术项目准入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拟开展临床介入治疗技术项目的申请报告;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开展该项技术项目的人员资质和技术条件; 4、开展该项技术相应的设备、设施配备情况。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临床介入治疗需配备一支专业的、经过培训合格的医、技、护队伍。独立从事临床介入治疗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2、具有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经过省级卫生部门认可的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 4、在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完成培训后1年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继续在符合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术者至少完成与培训期间要求相同的病例数;

关于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

关于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 技术管理的通知 各县(市)卫生局: 为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印发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见附件),请各县(市)结合实际,一要指导辖区内中医医院按要求、按程序及时向省卫生厅医政处提出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报申请,确保依法执业。二要指导辖区内有意向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中医医院参照《规范(2011版)》进行准备,并按要求、按程序申报。有关文件可从省卫生厅网站下载。 石家庄市卫生局中医处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07年7月,我 部印发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 〔2007〕222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 技术准入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要求,满足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提高心血管 疾病介入诊疗服务可及性,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心血管疾 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心血管疾 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医师进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 能力重新评估,严格掌握标准,将取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 师名单向社会公布,并报我部备案。要按照《医疗技术临床 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对于不符合 《规范》要求的,及时取消资质并向社会公布。

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1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办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冠心病介入诊疗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和冠心病监护室(CCU); (三)有独立的胸外科; (四)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心导管室; (五)配备10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储存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心血管造影机; (六)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有创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吸氧设备等必要的设备和急救药品。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独立从事心脏介入诊治医师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2、独立完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 (二)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10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3、5年以上独立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 (三)心导管室护士应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专业护理经验。 (四)心导管室技术人员应具有放射人员上岗资格。 三、临床应用基本规范和管理要求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征 1、明显心绞痛症状或等同症状; 2、急性心肌梗死自出现症状至入院12小时内,或12小时后仍有严重缺血表现; 3、虽无临床症状但存在客观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实验室证据; 4、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复发者。

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篇: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1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办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冠心病介入诊疗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和冠心病监护室(CCU); (三)有独立的胸外科; (四)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心导管室; (五)配备10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储存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心血管造影机; (六)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有创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吸氧设备等必要的设备和急救药品。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独立从事心脏介入诊治医师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2、独立完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 (二)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10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3、5年以上独立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

(三)心导管室护士应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专业护理经验。 (四)心导管室技术人员应具有放射人员上岗资格。 三、临床应用基本规范和管理要求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征 1、明显心绞痛症状或等同症状; 2、急性心肌梗死自出现症状至入院12小时内,或12小时后仍有严重缺血表现; 3、虽无临床症状但存在客观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实验室证据; 4、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复发者。 附件2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办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运用超声乳化仪等相关设备,将患者晶状体乳化吸除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应具有眼科专用床位,每年完成内眼手术100例以上。 (三)应具有临床检验、放射、急诊和心电图等相关科室。 (四)眼科应配备裂隙灯、相应眼底检查设备、眼科专用A超和B超、角膜曲率计、眼压计等仪器设备。 (五)手术室设施设备要求 1、具有眼科专用手术室,配备相关的抢救设备,布局符合要求。 2、手术室洁净标准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3、手术室应配备超声乳化仪等乳化晶状体的设备和手柄、符合内眼手术标准的配置助手镜的眼科手术显微镜、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用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