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规范的冠心病诊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其中,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下颌、颈部等放射。

体征:冠心病患者一般无明显体征,但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危险因素。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防止血栓形成等。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治疗: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脏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随访和监测: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和调整治疗方案。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等。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积极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

健康饮食:冠心病患者应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糖类的摄入。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脂、控制体重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应该戒烟限酒。

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介入诊疗技术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临床应用操作规范对

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病变等。

禁忌症: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性感染等。

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全身状况和手术风险。

术前谈话: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控制血压和血糖等。

手术器械: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如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

术前用药:在手术前30分钟,给予患者适量的镇静剂和止痛剂。

穿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如股动脉穿刺或桡动脉穿刺。

插管: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口,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以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性病变。

球囊扩张:将球囊插入病变部位,通过加压扩张球囊,以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在球囊扩张后,将支架植入病变部位,以维持冠状动脉的通畅。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指导,以促进康复。冠脉破裂: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冠脉破裂。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手术,给予患者紧急处理。

心律失常: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在出现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为了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以及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心脏听诊,检查心肺功能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血脂、血糖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节律和电生理情况。

影像学检查:进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进一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心理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考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

定期随访: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

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脂、血糖等。

心电图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节律和电生理情况。

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是基层医生诊断和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

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病情;通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病情;通过定期随访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患病人数不断增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冠心病的诊疗现状和进展备受。本文将介绍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它可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一系列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食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中国冠心病患病人数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到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冠心病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诊断技术方面,中国冠心病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日益成熟,为冠心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基因检测、代谢组学等新兴技术也在冠心病诊断中得到应用,为冠心病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压、控制血糖等,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斑块消融等,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药物球囊扩张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目前,中国冠心病的治疗已逐步迈向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冠心病诊疗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冠心病诊疗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预防为主: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冠心病的预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个体化治疗:由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个体化治疗将成为关键。基因检测、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冠心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手段。

综合管理: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需要疾病本身,还需要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未来,冠心病诊疗将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中国冠心病诊疗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冠心病预防和早期诊断,推进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冠心病患者,降低冠心病对社会的危害。

牙外伤是指由于外力导致的牙齿损伤或脱落,如跌倒、撞击、运动等意外情况下发生的牙齿折断、移位、松动等情况。牙外伤诊疗是口腔医学中的重要领域,对于保存牙齿、恢复咀嚼功能以及维护口腔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外伤诊疗的关键词和内容进行规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牙外伤: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牙齿损伤或脱落。

诊疗:指通过对患者症状的评估、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制定并实施治疗方案的过程。

症状评估:包括对疼痛、肿胀、牙龈出血等症状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伤情。

临床检查:包括对牙齿的颜色、形态、松动度等方面的检查,以确定牙齿损伤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X光检查,以了解牙齿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是否累及牙槽骨等。

治疗方案:根据症状评估、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包括牙齿修复、治疗感染、复位等。

症状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检查,了解牙齿受伤的时间、原因、症状等。

临床检查: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观察牙齿的颜色、形态、松动度等,

并记录损伤情况。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检查,了解牙齿及牙槽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治疗方案:根据症状评估、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应尽量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牙齿损伤程度和范围等因素。

治疗实施:根据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包括牙齿修复、治疗感染、复位等。

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如有不满意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口腔科常用设备:包括牙科椅、口腔镜、探针、镊子等基础设备。

特殊设备:如数字成像设备(如牙科X光机)、口腔激光治疗仪等。在牙外伤诊疗中,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选择和操作,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炎药,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应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饮食:患者在接受牙外伤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硬物、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以免加重牙齿疼痛和炎症反应。建议食用软食或流质食物。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勤刷牙、使用漱口水等,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

及时就诊:如发生牙外伤,应尽快就诊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心理支持:牙外伤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惧、焦虑等情绪,医生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牙外伤诊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并根据患者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同时,患者也应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遵循医嘱,共同促进口腔健康。

大咯血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为了规范大咯血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大咯血诊疗规范的基本概念、诊疗步骤及注意事项。

大咯血的定义大咯血是指患者一次性咯血量超过100ml,或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500ml,或虽未超过上述标准,但伴有咯血诱因或并发

症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初步评估对大咯血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咯血并发症。同时,应进行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处理并发症大咯血患者常伴有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积极处理并发症,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输血治疗对于大咯血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及时进行输血治疗,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低血压和休克的发生。

机械通气对于咯血量大、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呼吸功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其他治疗措施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还可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支气管镜检查、药物治疗等其他治疗措施,以控制出血,缓解症状。

严格掌握适应证在采用大咯血诊疗规范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大咯血患者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医生应注意观

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注重多学科协作大咯血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等。因此,在实施诊疗规范时,应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案例一: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因支气管扩张导致大咯血,入院后接受输血、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但症状未得到缓解。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诊疗规范实施不到位,如未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等。解决方案: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并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方法控制出血。案例二:一位70岁的老年患者因肺癌导致大咯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了适应证掌握不当的问题。本例患者不宜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但医生仍坚持采用此方法,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分析原因,可能是医生对诊疗规范的理解不够深入,过于依赖机械通气而忽略了其他治疗方法。解决方案: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诊疗规范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同时注重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大咯血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诊疗规范包括初步评估、处理并发症、输血治疗、机械通气及其他治疗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等多方面问题。通过不断

总结案例经验教训,加强培训和多学科协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大咯血诊疗规范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全面的疼痛管理。通过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以及减少疼痛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是指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针对疼痛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流程。这个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包括急性期、慢性期和终末期患者。诊疗原则: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诊疗程序:包括疼痛评估、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步骤。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疼痛控制,患者能够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规范的疼痛诊疗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康复。

减少并发症:准确的疼痛评估和及时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由于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优化医疗资源:规范的疼痛诊疗流程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医生培训:加强对医生进行疼痛诊疗规范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癌症疼痛的认识和治疗技能。

患者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疼痛对身体的危害及有效控制疼痛的重要性。

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心理健康: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让患者在关爱和支持中度过难关。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优化医疗资源。然而,要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强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关怀和治疗,战胜病魔带来的痛苦。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了解甲状腺癌的诊疗规范对于早期发现、合理治疗以及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甲状腺癌的诊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饮食等。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肿块、疼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甲状腺癌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和个人健康状况对于及时发现甲状腺癌非常重要。

甲状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无痛性肿块、淋巴结肿大、喉咙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包括: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颈部肿块,判断其大小、质地、活动度等特征。

(2)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检测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3)CT和MRI:对于较大的肿块或侵袭性肿瘤,CT和MRI有助于评估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4)细胞学检查:医生可以通过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获取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测以明确诊断。

病理检测是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肿块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增殖活性等特征,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肿瘤,手术通常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全切术,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对于中晚期肿瘤,可能需要切除局部组织、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灶。手术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替代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降低复发风险,缓解症状。常用的

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卡培他滨等。化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减轻症状,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辅助手术治疗或单独治疗。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其增殖。放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但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进行治疗,精准打击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甲状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患者和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摄入碘盐,避免过量食用海产品以免碘过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久坐。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

长期精神压力和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癌。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是预防甲状腺癌的重要措施。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

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了解其诊疗规范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颈部肿块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诊疗规范,合理治疗和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本文将探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及其意义,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是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化

诊疗流程和标准。其目的在于提高诊疗效率、减少误诊漏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规范医疗行为,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结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

结直肠癌根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可分为

冠心病诊疗指南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发布了最新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管理指南(下称“指南”),为该领域的诊疗规范作出较详细的推荐,本文将对该新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病理生理及概念 首先指南指出SCA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①斑块相关的心外膜动脉阻塞;②正常或有斑块动脉局限或弥漫的痉挛;③微血管功能障碍;④既往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冬眠心肌导致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结合病理生理的机制,概念上该指南的SCAD不仅局限于既往所指的稳定性心绞痛,同时也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后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情况及痉挛导致的静息发作的心绞痛。 因此,SCAD的人群范围亦随之而扩大:①现有稳定性心绞痛或其他和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②已知以往有冠心病症状,现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且需要定期随访; ③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通过病史采集明确既往已有类似症状发生;④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能被归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低危人群,例如现无胸痛、心衰,静息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首先肌钙蛋白)无异常。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例如微血管功能不全或者冠脉痉挛的病人也纳入在内。 二、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估 传统胸痛包括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和非心绞痛性胸痛,通过胸痛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症状特征来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PTP)大小,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将PTP划分为三档,低度怀疑—PTP≤15%,中度怀疑—PTP在15%至85%之间,高度怀疑—PTP≥85%。 新指南指出,检查手段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罹患该病的可能性大小,强调PTP可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及采取何种检查手段,同时根据该可能性及即将进行的检查手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产生出病人的冠心病可能性。 (一)、诊断 1、检查手段的评价和推荐 所有具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在排除持续不稳定性心绞痛后,常规行静息心电图(Ⅰ类推荐,C级证据)、血液生化(首选肌钙蛋白)、静息超声心动图(Ⅰ类推荐,B级证据)、选择性胸部X线检查,同时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新指南提到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为45%~50%,特异性为85%~90%;而运动负荷影像学检查特异性略低,约为80%,敏感性较高,约为70%~90%。作为SCAD 的初始诊断手段,运动心电图(ECG)推荐用于未接受抗缺血治疗可耐受运动的中等可能性(PTP 15%~65%)患者(I类推荐,B级证据)患者考虑为缺血性心肌病引起胸痛,如左心室功能尚可(LVEF>50%),则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低度怀疑者可能为其他疾病或者功能性冠脉疾病,中度怀疑者选择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高度怀疑者直接进行危险分层和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施行侵入性冠脉造影。 2、冠状动脉CT(CT angiography,CTA) 新指南强调适当的设备(至少64排CT)、患者选择以及患者准备对医师选择CTA有重要提示作用。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建议用于SCAD中低可能性(PTP 15%~50%)患者的排除诊断(IIa类推荐,C级证据)。同时,对于中低可能性患者,如负荷试验的结果不能提供肯定性的结论或患者有负荷试验的禁忌证,为了避免侵入性检查,如估计可获得清晰的影像,也可选择冠状动脉CTA(IIa类推荐,C级证据)。该指南不建议冠状动脉CTA 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或者无任何冠状动脉疾病征象无症状个体的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冠心病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供血供氧量间不平衡,出现心肌供血不足所致的心肌损害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故简称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使管腔狭窄或闭塞,为逐渐发展过程。血管痉挛、斑块出现裂纹、破溃、出血、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急性狭窄或完全闭塞,则为急性过程。本病属中医“心痛”、“胸痹”等范畴,严重者亦可表现为“真心痛”。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嗜食膏粱厚味、劳累过度或者缺乏体力活动、嗜好烟酒、七情内伤等有密切关系。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心脉失养或心脉不通,本虚是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是痰浊、寒凝、淤血阻滞。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1.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1.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1.3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1.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1.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 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 心痛发作期 1.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1.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2心痛缓解期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一、PCI的适应证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 (一)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I级心绞痛 *非糖尿病患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较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为公认的适应证(I 类)。 *伴有糖尿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大多认为可行PCI (Ⅱa类)。 *3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缺血的证据,可考虑PCI,但其有效性尚待证实(Ⅱb 类)。 *病变血管仅支配较小区域的存活心肌,没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PCI 成功的机会很小,临床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无关,存在导致并发症或死亡的高危因素,左主干病变,狭窄≤50%,属于相对禁忌证。 (二)中、重度心绞痛(CCA分级Ⅱ~Ⅳ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中、重度心绞痛患者多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管重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如果患者同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有可能延长寿命。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FRISC Ⅱ和TACTICS-TIMI 18试验的结果支持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重建治疗,对高危患者尤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和他汀类调脂药都有助于改善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不应忽视。 *病变血管支配中-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明显心肌缺血,PCI 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危险性小,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最新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

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医院冠心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医院冠心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2020版)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医药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支架植入后血栓栓塞和无复流、心肌重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PCI或CABG术导致的冠脉或心肌损伤、PCI术后胸痛、胸闷、心悸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 一、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冠心病筛查同《XX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二)冠心病诊断与评估发挥中医证候辨识作用。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重点进行病史、症状与体征、舌脉诊等综合信息采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把握冠心病基本病机进行中医辨证。 其他同《XX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二、治疗 冠心病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总危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具体病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合理应用中医药疗法。 其他同《XX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三、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目标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和中西医规范治疗,使患者冠心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如下图)

(三)双向转诊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1.基层医疗机构向县级或城市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转诊指征:冠心病心绞痛经中医综合治疗一个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其他同《XX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2.县级或城市二级中医医院向城市三级中医类医院转诊指征: (1)PCI术后仍胸痛、胸闷、心悸,经中医综合治疗一个月无改善或加重者; (2)心梗后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经中医综合治疗一个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 其他同《XX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3.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向县级或城市二级以下中医类医院转诊指征:经血运重建治疗或药物治疗稳定的冠心病病人可转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或县级、城市二级中医类医院进行恢复、后续治疗,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向病人宣传生活习惯方面的注意事项:如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及日常随访,以达到预防严重并发症、防止伤残发生的目的。其他同《XX 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四)各级医院的服务对象 1.县级中医医院:主要接诊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及控制难度较大、病情较复杂或有并发症以及适合中医药治疗的病人,其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 一、PCI的适应证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 (一)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I级心绞痛 *非糖尿病患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较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伴有糖尿病、1或2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大多认为可行PCI (Ⅱa类)。 *3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支配中等区域的存活心肌,治疗成功的把握性很大,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缺血的证据,可考虑PCI,但其有效性尚待证实(Ⅱb 类)。 *病变血管仅支配较小区域的存活心肌,没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PCI 成功的机会很小,临床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无关,存在导致并发症或死亡的高危因素,左主干病变,狭窄≤50%,属于相对禁忌证。 (二)中、重度心绞痛(CCA分级Ⅱ~Ⅳ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中、重度心绞痛患者多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管重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如果患者同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有可能延长寿命。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FRISC Ⅱ和TACTICS-TIMI 18试验的结果支持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重建治疗,对高危患者尤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和他汀类调脂药都有助于改善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不应忽视。 *病变血管支配中-大区域的存活心肌,负荷试验显示明显心肌缺血,PCI 成功的把握性很大,危险性小,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冠心病诊疗常规

冠心病诊疗规范 (修改) 厦门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2007年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包括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我科多收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临床病情急重,死亡率较高。本科就此疾病制定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症状: 常在体力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受寒、饱食时突然发生位于胸骨体上端或中端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波及大部分心前区,或放射到上肢(左侧多见)、肩、背、颈、咽、下颌。疼痛有的经休息或去除诱因或含服抗心绞痛药物后能迅速缓解,有的则持续不能缓解,胸痛剧烈伴汗出肢冷、唇甲紫绀等表现。 体征 可无阳性体征,或可见心率加快和血压轻度升高,心尖双重搏动,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心尖区收缩区杂音。 检查: 1、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和T波的降低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则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见异常Q波及ST-T的动态变化。部分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2、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脂、血糖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或/及室壁活动异常。 4、冠状动脉造影(我院正在筹建中),能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表明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二)中医辨证分型 1、心气亏虚 主症:胸闷隐痛,气短,动则喘息,倦怠乏力,或懒言,面色白,或易汗出,舌淡红胖,有齿痕,苔薄,脉虚细缓或结代。 2、心气亏虚痰瘀痹阻

主症:胸痛胸闷,部位固定,气短,动则喘息,倦怠乏力,面色晦,舌暗红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苔薄,脉弦细或结代。 3、气阴两虚 主症:胸闷痛时作,心悸气短、心烦不寐,头晕,盗汗口干,面红等;舌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4、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主症:心胸疼痛较剧,痛有定处,伴有胸闷,心悸气短、心烦不寐,纳少倦怠,日久不愈。舌暗红、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 5、痰浊壅盛瘀血内阻 主症: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体胖多痰,身体困重;舌淡红,苔浊腻或滑,脉滑。 6、心阳气虚 主症: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7、气滞血瘀 主症:胸闷,胸痛,胸胁胀满,心悸,舌紫暗,苔白,脉涩。 二、治疗规范 (一)西医治疗原则:按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 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1)、一般治疗:1、监护。2、休息。3、吸氧。 (2)、对症处理: a、解除疼痛:疼痛剧烈时可肌注杜冷丁50-100mg,或吗啡5-10mg。 b、控制休克:必要时在ICU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判定休克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c、心律失常:出现心律失常时,根据病情予加用抗心律失常药。 d、心力衰竭:严格休息、镇痛或吸氧外,可用利尿剂、扩血管药。 (3)、基础治疗: a、硝酸脂类: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 b、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心功能IV级或房室传导阻滞者不用)。 c、ACE-I: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防治心室重构。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规范的冠心病诊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其中,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下颌、颈部等放射。 体征:冠心病患者一般无明显体征,但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危险因素。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防止血栓形成等。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治疗: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脏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随访和监测: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适应证】 1.临床怀疑冠心病者,为明确诊断。 2.临床诊断冠心病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 路移植术或药物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 4.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 5.心脏外科手术前,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6.特殊职业者。 【禁忌证】 1.除了精神正常、有行为和责任能力的患者拒绝该项

检查及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外,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左心衰竭; (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3)未控制的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中毒; (4)未控制的高血压; (5)急性脑卒中; (6)并发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7)急性心肌炎; (8)主动脉瓣心内膜炎; (9)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 (10)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者; (11)急性心肌梗死无上述适应证者; (12)严重碘造影剂过敏; (13)严重肾功能衰竭和(或)无尿,除非已准备透析治疗清除造影剂和体内过多的液体,否则不宜进行造影。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术前小结。 5.如有PCI准备,需术前阿斯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使用三天以上,不足三天,氯吡格雷须负荷300mg一次。 6.送手术通知单到南楼5楼导管室。 7.建立静脉通道。 【手术方法】 1.血管入路:可采用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等入路。 2.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动脉并置入动脉鞘管,酌情给予肝素2000~3000U,高凝状态或操作时间延长(超过lh),可追加肝素。经常抽吸动脉鞘侧管,观察有无血栓阻塞。 3.在X线透视下和导引钢丝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升主动脉中部,不要过深,以免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进入冠状动脉。

冠心病的诊疗标准

冠心病的诊疗标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 起的心肌缺血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 巨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诊 疗标准。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诊疗标准以及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一、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 症状诊断: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憋气、心悸等,这些症 状通常在体力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自述来判断是否 符合冠心病的症状。 2. 体征诊断:冠心病的体征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心绞痛时的心电 图改变,以及心脏病理学检查中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等。通过相关体 征的观察和检查,医生可以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 3. 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升高常常与冠心病的存在和病情的严重程 度呈正相关。其他如心肌酶谱、血脂等指标也可以提供有助于诊断的 信息。 二、冠心病的治疗标准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 板药物等。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 负荷,避免心肌缺血发作。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严重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这些介入治疗,可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 3. 心脏搭桥手术: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替代冠状动脉病变段,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三、诊疗标准的意义 冠心病的诊疗标准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医学界对冠心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和思考。这些标准所依据和代表的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是对冠心病的深入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总结。 诊疗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作为支撑,这些数据来自于临床试验、病例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通过搜集分析这些数据,研究者可以发现冠心病中病理生理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提炼出高效的诊疗标准。 而这种制定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它需要不断的修订和完善。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诊疗标准可能需要进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冠心病患者的需求。 此外,诊疗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多样性。虽然诊疗标准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参考,但在具体的医疗实践

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诊疗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 适应证: 1.有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疑诊冠心病。 2.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需排除冠心病。 3.Holter、运动试验提示有客观缺血证据而无临床症状。 4.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 5.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起病6-12h)或并发心源性休克拟行急诊PCI;或心肌梗塞患者梗塞部位有存活心肌宜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 6.不稳定性心绞痛,经常规药物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宜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严重程度,以选择性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禁忌症: 1.重症心功能不全,如不能平卧1h以上,则不宜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 2.严重全身感染。 3.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手术。 4.有碘过敏所致的休克者不宜行冠状动脉造影。 5.严重肾功能不全。 6.出血性素质。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术前规范化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一般化验包括血、尿常规和肝肾功检查,以及血电解质、凝血四项、病毒系列。

3.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ECT心脏检查。 4.碘过敏试验。 5.局部清洁和备皮,选好准备穿刺的血管,选择桡动脉作为入径时行术前Allen试验。 6.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手术单签字。 7.术前4小时禁食。 8.必要时术前注射地西泮10mg,或给予口服苯巴比妥0.06-0.1g。 9.准备好必要的器械。 操作步骤: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步骤: 1.多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插管部位,患者仰卧导管床上,手臂平伸外展30º,手腕过伸位,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区域为手掌至肘关节以上。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桡骨茎突上1.5- 2.0cm处桡动脉搏动最强处采用穿透法穿刺,当带鞘穿刺针见回血,继续向前推送2-3cm,撤出针芯,,缓慢回撤塑料套管见针芯喷血后放入导丝,将导丝送入一定长度后推出针芯,,用刀尖切开穿刺点处皮肤,沿导引钢丝插入5F桡动脉鞘管。成功后经桡动脉鞘内注入硝酸甘油200ug,以防血管痉挛;注入肝素3000u。 2.用肝素盐水冲洗泥鳅导丝和造影导管,将泥鳅导丝插入TIG造影导管,尖端与导管尖端平行,进入血管鞘后将泥鳅导丝探入,尖端在导管前方4-5cm,然后将导管与导丝一起送入,直到将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撤出泥鳅导丝,回抽2-3ml血弃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并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冠心病的诊疗规范是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降低并发症风 险的重要指导。 首先,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 果来确定。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而体格检查 中常见的征象有心律不齐、心音增强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 酶谱、心肌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患 者是否患有冠心病、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其次,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是常见的治疗措施。对于中度和重度冠心病患者,通 常会采用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阻滞剂等,以减少心肌缺血和缓解症状。愈发严重的情况下,手术 干预是常见的选择,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术、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冠心病的诊疗规范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首先是早期诊断的重 要性。冠心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需要及时进行 心脏检查,特别是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 人群要加强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冠心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其次是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等。同时,也需要遵守规范的药 物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手术干预也需要遵守相应的指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 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另外,长期管理和康复护理也是冠心病患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患者 需要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危险因素,确保病情稳定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也是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 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扰,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诊疗规范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长期管理和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 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命。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 生的诊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以更好地管理冠心病,维护健康。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1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对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办法》(沪府办〔2002〕71号),结合本市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冠心病介入诊疗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有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和冠心病监护室(CCU); (三)有独立的胸外科; (四)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心导管室; (五)配备10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储存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心血管造影机; (六)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有创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吸氧设备等必要的设备和急救药品。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独立从事心脏介入诊治医师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2、独立完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 (二)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10年以上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经历; 3、5年以上独立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 (三)心导管室护士应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专业护理经验。 (四)心导管室技术人员应具有放射人员上岗资格。 三、临床应用基本规范和管理要求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征 1、明显心绞痛症状或等同症状; 2、急性心肌梗死自出现症状至入院12小时内,或12小时后仍有严重缺血表现; 3、虽无临床症状但存在客观的大面积心肌缺血实验室证据; 4、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复发者。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一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心绞痛可参照本病。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医内科急证诊疗规范》中“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 范”。 ①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腕部、 左上臂内侧等 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 甚则喘息不得平卧。②胸闷憋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 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 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侯,可发生猝死。③多发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 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2.西医诊断: 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①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②心绞痛每周发作两次以上,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者③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二)证候诊断 参照1985年《中医内科学》第五版(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脱胀闷,得暧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痹阻: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4.气阴两虚: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5.心肾阳虚: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疲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 细或沉微欲绝。

主要疾病诊疗规范

主要疾病诊疗规范 疾病的诊疗规范是医学界广泛认可的一种指导医生进行患者诊疗的标准化文件。它对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诊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疾病的诊疗规范,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病。 一、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冠心病的诊疗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脏听诊和心电图检查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3.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有疑似冠心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冠脉狭窄或闭塞。 4. 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定期进行血脂、血压等检测,并按照规范进行选择和应用药物。 5. 介入治疗: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等。 二、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诊疗规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诊断标准:根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诊断,包括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前期等类型。 2.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医生需要给患者提供相应的指导。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 4. 并发症管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需要及早预防和干预。 三、高血压病诊疗规范 高血压病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病的诊疗规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测量血压:医生需要通过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值,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2. 诊断标准:根据多次血压测量结果,对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判断。 3.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西医内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疗规范

西医内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即血液中的脂质成分等在冠状动脉壁沉积,导致血管狭窄。部分斑块如果不稳定,发生溃疡、破裂等会继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致严重后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一般而言,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因素,都会增加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例如以下: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病、肥胖或超重;慢性炎症;HIV: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冠心病家族史。除动脉粥样硬化外,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心肌缺血,表现为冠心病。例如:冠脉先天畸形、患有冠脉其他疾病、身体其他部位有血栓或易发血栓时。总之,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受到多因素影响的过程。 2.症状:典型表现是胸痛或胸闷,常出现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情况下,位于左前胸或者是胸骨的后方,被描述为有压榨感、挤压感、烧灼感或者闷痛。通常在休息后好转,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如果持续不缓解,可能是出现了更严重的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胸痛)。心绞痛可被描述为:沉重感、压迫感、隐隐作痛、烧灼感、麻木、饱胀感、压榨性疼痛、痛苦感。可能被误认为消化不良或烧心。心绞痛通常发生在胸部,但也可能出现于肩部、手臂、颈部、背部、上腹部、下颌部等。除典型的压迫性胸痛外,还可能伴发恶心、出汗、疲劳或气促等。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包括:气短、心悸、虚弱或头晕、恶心、出汗等。 【体格检查】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1.视诊:呼吸频率增快、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突发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恐惧、频死感、大汗、面色灰白或发⅛⅛,咳粉红色泡沫痰,极严重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2.触诊:双侧语颤增强或减弱。 3.叩诊: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 4.听诊:两肺布满湿性啰音和哮鸣音,第一心音减弱,心率快,同时可闻及室性奔马律,肺动脉等二心音亢进,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舒张期奔马律。右心室可闻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起病24-48小时后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可持续1-3周。 2.血红蛋白:除外贫血 3.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 4.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分为:(1)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冠心病诊疗常规

冠心病诊疗常规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医疗界一直致力于制定更有效的诊疗常规,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诊断 1、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这 些症状可能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加重。在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这些症状通常会得到缓解。 2、体检:体检可以发现心脏杂音、心脏扩大、心率失常等异常表现。 3、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检查等,这些 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的功能和心肌缺血的程度。 4、冠状动脉造影: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冠状动 脉的狭窄程度和分布情况。 二、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 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栓形成,

减轻心肌负担,从而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狭窄 处植入支架,以改善血流情况。对于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替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搭 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身体中的一段血管移植到冠状动脉上,以绕过狭窄部位,从而改善心脏供血情况。 4、生活方式调整:冠心病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 饮酒、保持适当的运动量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5、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 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6、康复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其恢复体力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训练、生活指导等。 7、预防复发: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以预防疾病复发。定期随访和复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心绞痛诊疗规范

冠心病心绞痛【定义】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的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诊断标准】(-)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 1 .疼痛发作一般都有诱因 2 .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 3 .疼痛性质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 4 .疼痛持续的时间每次3—5分钟,一般在去除诱因或舌下含用硝酸U.油后好转。 (二)体征:在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表情焦虑,皮肤出冷汗及心尖部第四心音和(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心底部有第二心音逆分裂。 (三)辅助检查: 1 .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发作时50%—60%可有缺血性ST—T改变,ST段压低0. 05mv 以上,有时T波倒置或假性正常化。变异性心绞痛时常有ST段升高。 2 .次级量运动试验(踏车):以R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20. Imv,持续2min作阳性标准。 (四)心绞痛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1 .劳累性心绞痛: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1)初发劳累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以内。 (2)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在一个月以上。 (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内突然加重。 2 .自发性心绞痛: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主因冠状动脉痉挛使冠脉供血减少而致心绞痛,发作时出现暂时性ST段下降,T波倒置,如有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性心绞痛。 目前临床上将除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这是基于对不稳定的斑块的深入认识提出的,说明了这类心绞痛患者临床上的不稳定性,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辨证分型】 本病的病位以心为主,涉及气血阴阳、肾、肝、脾、肺诸脏等。总病机为心之气血不利,不通那么痛•。病理变化复杂,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本为心之气血缺乏,心阳不振,其标为血瘀、痰阻、气滞、水停。 (-)心气虚证

冠心病规范化诊疗

冠心病规范化诊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诊疗指南:稳定型心绞痛 概述】 心绞痛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当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时,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伴随代谢产物的堆积,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刺激神经发生疼痛。缺血时伴有心脏收缩功能的障碍,出现憋气等症状,同时会导致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发生心律失常。一部分病人由于病变炎症活动加居导致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作性胸痛,其特点包括: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间,可波及心前区,有 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胸闷等。也可有烧 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和刀扎,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病人不自觉停止原来活动。 3.持续时间一般2~5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4.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在2~5分钟内缓解。 诊断要点】 1.病史询问:了解是否有上述表现。 2.体格检查: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但心绞痛发作时常见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多为肌缺血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3.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如空腹血糖、血脂 检查,必要时查糖耐量。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对于胸痛明显者,还需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4.心电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