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

1.1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面积、水位适中的池塘。

1.2池塘的清整

冬季清整池塘是河蟹养殖中修复环境、改善池塘底质的最好时机,必须认真做好主要措施如下:

1.2.1认真晒塘干塘后塘底至少要晒20d左右,用曝晒和冷冻两种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减少池塘底质中有害菌的基数,改善塘底土壤的物化性质。同时利用冬季晒塘机会修复塘埂,整修防盗设施,拣去杂物、死鱼、死蟹,填平各类洞穴,清除污染物,有条件的可清除池塘中的淤泥。

1.2.2塘底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塘中水深0.2~0.3m,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15d以后加水到0.4m 左右试水放苗。有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的塘口必须先杀灭克氏原螯虾,方法是上水至夏季最高水位以上10cm,让克氏原螯虾洞没入水中,亩用溴氰菊酯175g化水泼浇,1h

后龙虾出现死亡,随后拣去,一周后排水留水0.2~0.3m深,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改善底质、中和溴氰菊酯药性),7d后排净塘水,45d后上水0.4m即可试水放苗,该清塘方法能有效杀死蟹塘克氏原螯虾并能有效地控制河蟹抖抖病的发生。

2苗种的放养和水草栽种

2.1苗种放养

2.1.1蟹种放养在2月中下旬塘水深0.3~0.4m,亩放规格为160~200只/kg的蟹种500只,根据要求养成蟹的规格大小增减放养数量。蟹种最好是自己培育或就地采购规格大小整齐一致、无缺肢秃爪、体表色泽一致、活力好的优质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

2.1.2虾苗放养春季亩放养幼虾10kg。

2.1.3大规格鳜鱼种放养在5月上中旬,亩放全长5~7cm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如水源中野杂鱼多,可亩放养20~25尾,如能补充饵料鱼则可亩放25~50尾。

2.2水草的栽种和螺蛳的移植

2.2.1水草栽种种植水草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又是河蟹脱壳避敌、鳜鱼隐蔽的场所。同时能更好地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营造”水底森林”,为河蟹、鳜鱼生态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水草栽种以一种水草为主,其他水草为补充,草品种有伊乐藻、黄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伊乐藻栽种为每4平方米一棵,苦草亩用籽量为

0.15~0.2kg,保证河蟹养殖塘口7~9月份水草覆盖率达70%以上。

2.2.2螺蛳移植在清塘后移植无污染的螺蛳,每只蟹0.75kg,在养殖周期中根据塘中螺蛳数量适当进行补充。

3饲料投喂及管理

3.1料投喂

河蟹饲料的投喂坚持”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投喂。在水温8℃以上,即3月上旬前后,就可以投喂鱼或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开始投1d停4d,逐步增加投喂数量,以吃掉为度,可以设食台或早晨水中观察。

4月~7月15日投喂小鱼、蚌肉或河蟹专用饲料,亩投喂量根据吃食情况调整,以吃掉为度,7月15日开始由于气温上升达35℃,即可改为夏季投喂模式,亩投河蟹颗粒料1.5kg左右,也可投小麦、黄豆、玉米等饲料,投1d停1d。

8月10日后生长进入第一高峰,最后气温降到33℃以下,改为秋季投饵模式,即以鱼、蚌肉为主,辅以颗粒饲料,每亩投喂3~4kg/d。进入10月采用冬季投饵模式,以保膘为主。可以投小麦、玉米、南瓜,也可投动物性饵料,投1d 停1d,并逐步降到投1d停2d、停3d、停4d,水温降到8℃以下停止投喂。

投喂饵料以吃完为原则,动物饵料改为植物饵料,中间需停食3~4d,让其饥饿后适应吃新的饲料,以减少浪费,塘中发生死蟹(亩死1只以上),不要投鱼、蚌肉,改投蟹

用颗粒饲料,防治肠炎,减少水质污染,降低死亡率。

3.2水质管理

河蟹塘中的水体要保持清新、活爽、透明度高。前期水质要肥,以控制青苔的生长,中后期水质要清爽,5月份采取逐步换水的方式,换水量40%~50%,保持水体清爽;6~9月份逐步加深池水,经常换水,换水量每次4~6cm,10月份要换水1次,水的pH值控制在7.5~8.5之间。

河蟹养殖前期水深控制在0.3~0.4m,促进水草生长、河蟹提早开食,5月下旬开始逐步加深池水,保持水深在伊乐藻面5cm,保持水草生长,防治蟹池缺氧,夏季保持较高水位,但一次不能加水太多,水深始终在伊乐藻面5~8cm,如果水太深,一次添加水太多,会造成水草疯长,伊乐藻大量死亡,浮上水面,然后沉底,造成蟹池水质突变、缺氧以及蟹病的发生。

3.3夏季水温调控

2004年对9户养蟹池塘进行了调查,发现6月11日~7月10日增重率为65%,7月11日~8月10日增长率仅为22%。

根据调查表发现7月11日~8月10日河蟹增率最低仅为22.6%,而丹阳市最高气温35℃从7月17日到8月10日时间长达25d,高温对河蟹生长不利,必须人为降低池塘塘底温度,是保证河蟹安全度夏的重要措施,河蟹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2004年我们对河蟹养殖塘进行了测定。

从表中得知水深为0.8m,水草全覆盖条件下高温季节

塘底温度为29.43℃,比最高气温低6.19℃,水草覆盖条件下水越深塘底水温越低,降低池塘塘底温度对河蟹生长有利,据有关报道如塘中无草,水深1.3m,水温相差1℃~2℃,湖泊围养由于是流水条件,水底温度低,当月体重可增50%以上,这就造成池塘养殖的个体远远小于湖泊围养的个体。要养好一池蟹必须种好一池草,要保证高温季节池塘水草的覆盖率达70%。

4疾病预防

河蟹养殖中的疾病防治原则和四大家鱼一样”防重于治,防治结合”,水质和水草状况是蟹生长环境好坏的主要标志,是防病的前提。一般4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使用纤虫净或甲壳净防治一次,同时要十分重视8月中旬到9月初杀死纤毛虫工作,以确保河蟹有良好的体表环境上市销售。7月份后每月使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剂预防消毒1次。高温季节月投喂自制药饵1次,连续3~5d。注重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全年3~4次,每月1次,和消毒杀菌药物间隔使用,如遇池塘消毒一周后使用。在颗粒饲料上喷洒微生物制剂投喂,改善河蟹体内环境,提高河蟹的免疫力,促进河蟹生长,降低河蟹病害的发生。

3种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池塘养殖性能比较

3种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池塘养殖性能比较 潘祯祥;姜晓东;吴仁福;成永旭;吴旭干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 【年(卷),期】2022(49)5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扣蟹阶段的池塘养殖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东台进行了3个品系(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大眼幼体的池塘养殖试验,比较了各品系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变化情况、最终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虽然3个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品系扣蟹平均体质量与亲本规格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 系>2龄早熟品系;(2)正常扣蟹单位面积产量和扣蟹总产量与亲本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此外,“长荡湖1号”B系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长荡湖1号”A系(P<0.05);(3)3个品系扣蟹的体质量主要分布于6.0~7.9 g和8.0~9.9 g的规格区间内,其中2龄早熟品系在小规格区间(<4.0 g和4.0~5.9 g)所占的比例较高,而“长荡湖1号”B系扣蟹在大规格区间(10.0~11.9 g和>12.0 g)所占比例较高,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4)各品系扣蟹的最终收益及投资回报率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相对于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在扣蟹养殖阶段具有产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较好。 【总页数】7页(P249-255) 【作者】潘祯祥;姜晓东;吴仁福;成永旭;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 1.1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面积、水位适中的池塘。 1.2池塘的清整 冬季清整池塘是河蟹养殖中修复环境、改善池塘底质的最好时机,必须认真做好主要措施如下: 1.2.1认真晒塘干塘后塘底至少要晒20d左右,用曝晒和冷冻两种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减少池塘底质中有害菌的基数,改善塘底土壤的物化性质。同时利用冬季晒塘机会修复塘埂,整修防盗设施,拣去杂物、死鱼、死蟹,填平各类洞穴,清除污染物,有条件的可清除池塘中的淤泥。 1.2.2塘底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塘中水深0.2~0.3m,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15d以后加水到0.4m 左右试水放苗。有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的塘口必须先杀灭克氏原螯虾,方法是上水至夏季最高水位以上10cm,让克氏原螯虾洞没入水中,亩用溴氰菊酯175g化水泼浇,1h

后龙虾出现死亡,随后拣去,一周后排水留水0.2~0.3m深,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改善底质、中和溴氰菊酯药性),7d后排净塘水,45d后上水0.4m即可试水放苗,该清塘方法能有效杀死蟹塘克氏原螯虾并能有效地控制河蟹抖抖病的发生。 2苗种的放养和水草栽种 2.1苗种放养 2.1.1蟹种放养在2月中下旬塘水深0.3~0.4m,亩放规格为160~200只/kg的蟹种500只,根据要求养成蟹的规格大小增减放养数量。蟹种最好是自己培育或就地采购规格大小整齐一致、无缺肢秃爪、体表色泽一致、活力好的优质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 2.1.2虾苗放养春季亩放养幼虾10kg。 2.1.3大规格鳜鱼种放养在5月上中旬,亩放全长5~7cm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如水源中野杂鱼多,可亩放养20~25尾,如能补充饵料鱼则可亩放25~50尾。 2.2水草的栽种和螺蛳的移植 2.2.1水草栽种种植水草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又是河蟹脱壳避敌、鳜鱼隐蔽的场所。同时能更好地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营造”水底森林”,为河蟹、鳜鱼生态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水草栽种以一种水草为主,其他水草为补充,草品种有伊乐藻、黄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伊乐藻栽种为每4平方米一棵,苦草亩用籽量为

种蟹(扣蟹)养殖技术

蟹种(扣蟹)养殖技术 一、概述: 河蟹,也叫毛蟹、螃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绒毛而得名。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l00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水份71%,灰分1.8%,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深受人们欢迎的珍贵水产品,同时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 河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北自辽宁鸭绿江,南至广东雷州半岛,都有分布。我国有丰富的内陆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的增养殖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河蟹增养殖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特点,是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提高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水产业再上新台阶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河蟹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养殖技术并不十分复杂,特别适宜农村专业户发展养殖,对于致富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河蟹可以和鱼混养,可以和水稻、水生作物共生,利用水稻田提高综合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增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途。 二、河蟹的生态习性 1. 生活习性 (1)栖息;喜穴居和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底端不与外界相通。穴道与地平面约有10度左右的倾斜,穴道深处常有少量积水,使洞穴保持潮湿。洞口与直径基本一致,并与蟹体大小相宜,洞口形状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等,穴道长20-80厘米,甚至一米以上。 (2)食性:河蟹为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饵料。 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食物丰盛的夏季,一只成蟹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在河蟹接近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饱食后,除本身消耗外,

河蟹养殖技术

目录 前言江都区小纪成人学校简介 (2) 第一章河蟹 (6) 第一节河蟹的认识 (6) 第二节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6) 第三节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9) 第二章青虾 (11) 第一节青虾的认识 (11) 第二节青虾的形态特征 (11) 第三节青虾的营养价值 (12) 第三章泥鳅 (13) 第一节泥鳅的外部特征分布范围 (13) 第二节泥鳅的生活习性 (15) 第三节泥鳅的营养价值 (16) 第四章鳌花鱼 (18) 第一节鳌花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8)

第二节鳌花鱼的营养价值 (21) 第五章仔蟹培养 (22) 第一节仔蟹的培育 (22) 第二节蟹苗质量的鉴别 (23) 第三节慎买几种河蟹苗 (24) 第四节如何识别劣质蟹苗 (26) 第五节怎样提高仔蟹培育的成活率 (28) 第六章幼蟹 (33) 第一节稻田培育 (34) 第二节池塘培育 (34) 第七章成蟹养殖 (36) 第八章日常管理 (40) 第九章水草种植 (45) 第十章蟹病防治 (48) 第十一章蟹池套养 (65) 第十二章商品蟹的捕捞与运输 (71) 第十三章河蟹常用药物功用及分类 (77) 1

前言 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位于名闻遐 迩的里下河千年古镇小纪集镇区。学校初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工作中心以扫盲为主体,辅之以农民文化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行政区划的相继调整,目前我校办学、培训等亦已发展成为扬州市江都区内办学、培训初具特色的知名成人学校,自2003年起至去年已连续七年获扬州市江都区一类学校,并连续四年名列一类第二名,是扬州市示范成人学校,扬州市首批特色乡镇成人学校,江苏省级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 学校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校占地面积1551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及生活用房,总面积2815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育人资源优越,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30台计算机)、图书阅览室、兴趣活动室、文体运动场、实验培训设备 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育培训师资37人,其中:专 2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整蟹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苗供不应求,人工育苗规模不断扩大,但育苗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作者结合几年来在江苏、山东等地育苗工作的实践,对河蟹人工育苗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产蟹的选择与交配 1.1亲蟹的选择以长江水系亲蟹为佳,“辽蟹”次之,“欧蟹”不宜选用。来源有三:一是从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中捕获的性成熟亲蟹,二是池塘人工养殖的性成热亲蟹,三是从沿海或河口区捕捞的抱卵蟹。当前,多选择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中生长的性成熟“绿蟹”培育抱卵蟹。亲蟹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个体大,肥满度高,活力强,附肢齐全,无伤病。雌雄蟹比例为3:1—4:1.5。亲蟹收集的时间:“长江蟹”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辽蟹”在10月中、下旬。亲蟹收集后集中消毒,消毒药物以无残留、无伤害的药物为佳。亲蟹暂养池应先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待水质稳定,溶解氧DO>5mg/L、pH为7.5—8.5时,才可放养亲蟹,放养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 1.2交配亲蟹在暂养池精心喂养一段时间,当水温在10℃左右时,逐渐向池中注加海水,使池水盐度缓慢升到12‰一20‰,不久成熟亲蟹便追尾、抱对、交配。河蟹交配的环境对卵的质和量影响较大。实践证明,选择土池进行交配较水泥池好。土池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并铺以10—15厘米细沙,池塘面积以1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m。交配时间一

般分为冬前和冬后两个阶段,无论冬前还是冬后,都应保持水温10℃以上。交配时间应控制在1周左右,避免2次交配,以免造成流产、死卵或胚胎发育不良等。交配完毕应将雄蟹全部挑出。 1.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其成活率和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抱卵蟹的培育分室外和室内两步进行,室外土池培育关键要进行防逃,经常换水,根据天气变化调节水位,清除池中残饵、死蟹和杂物。培育期每天投喂适当饵料,饵料应多样化,动植物性饵料均投,如小杂鱼、蛤肉和青菜。育苗前1个月将抱卵蟹移入室内水泥池培育,以便人工控制孵化时间。亲蟹进入室内时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消毒,同时工具也要彻底消毒。室内池放养密度在20—30只/平方米。室内培养关键在于合理升温,加强饵料质量和水质管理。升温应采取螺旋式升温方式,保证积温,防止温度突变。水温15℃以前日升温小于1℃,15℃以后日升温小于0.5℃。饵料应选抄蚕、蛤肉和鱼粉等优质饵料。池水深度控制在30—50cm,日换水1/3—1/2,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经过20多天的培育,待水温达到19℃左右,胚胎心跳达150—200次/分钟,即可排幼育苗。 2幼体培育 2.1布苗布苗前2—3天,先将布苗池洗刷干净,彻底消毒,注加过滤海水50—60cm(盐度与暂养池同)充分暴气。若采用肥水育苗,需同期接种藻液,施肥培养藻类;若采用清水培育,需用漂白粉杀死藻类和其它原生动物。将胚胎发育正常、心跳120次份钟以上的抱卵蟹装入蟹笼,用10x10的负6次方孔雀石绿消毒40分钟,洗净,放布苗池中布苗。布苗密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近年来,小个蟹市场价一路走低,大个蟹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蟹种平均价1.25元/只,早熟蟹20元/千克;稻谷1.4元/千克,每667平方米蟹种、稻谷纯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现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稻田的要求与施工 稻田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力强,土质为壤土,水源不受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田间工程由围沟、田间沟和蟹苗暂养池组成,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5%以上。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上宽3米;下宽1米、深0.8米的围沟。田内每隔4米开挖一条蟹沟,使稻田呈“田”字形小块,沟宽1米,深0.6米,并与围沟相通。在田的南侧每667平方米稻田建20平方米的蟹苗暂养池,深80厘米,用作强化培育大眼幼体或收获扣蟹的暂养池。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用塑料薄膜、5号铁丝和木桩在田埂上建围拦防逃设施。稻田进、出水口也用网片防逃。田块修整结束后,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千克化水,全田泼洒,以杀灭病害,同时用0.5千克茶粕在温水中浸泡一昼夜泼洒稻沟,以杀死野杂鱼。待毒性消失后,立即在池、沟中移栽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占50%~60%。 二、水稻的栽培与管理 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插秧前15天,进行稻田整耙,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00~750千克、长效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35~4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不再追肥。移栽前2~3天,秧苗普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移栽的秧苗要求健壮无病。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行距30~35厘米,株距12~13厘米栽插。适当增加埂内侧和蟹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三、蟹种的培育与管理 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要想获得好的收成,蟹苗质量好坏是关键。生产实践证明,以选择体质健壮,爬行迅速,大小整齐,规格为15万只/千克的纯正中华绒螯蟹蟹苗最佳。蟹苗暂养池4月中旬每20平方米用生石灰5千克消毒,4月下旬施用腐熟牛粪12.5千克,繁殖适口饵料,并立即注水30厘米,5月上旬投放蟹苗0.5千克。蟹苗入池后,根据天然饵料的多少,按1∶3~5的比例补充鸡蛋和鱼糜,日投喂5~8次,投饵率200%。当蟹苗长到Ⅱ期后,改用绞碎的鱼肉与豆饼糊、麸皮,按2∶1比例投喂,日投喂3~5次,投饵率100%,

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1ne-Edwards )自然水域 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的产地环境、蟹种选择、蟹种放养、日常管理、蟹病防治、成蟹捕捞、暂养及质量追溯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35中华绒螯蟹亲蟹、苗种产地环境质量 肥料使用准则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渔药使用准则 3产地环境 宜选择风浪较小、有微流水、底部平坦、水草丰盛、底栖生物丰富的湖泊、浅水型水库等自然水域;面积宜为6.67h/以上;水深稳定保持在0.8m~3.0m 为宜;水质清新,水量充足,供排水方便。环境和水质质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蟹种选择 应选择中华绒螯蟹原(良)种场繁育的已淡化蟹苗;幼蟹应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格整齐,以120只~200只∕kg 为宜,应符合GB/T26435的规定,购入蟹种应有检疫合格证明。 5蟹种放养 5.1 蟹种消毒 放养前,先将蟹种在水中浸泡2min~3min 后,提出放置片刻,重更浸泡3次。然后用0.3mg/1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15min-20min1, 5.2 放养时间 宜在每年4月10日至4月30日,宜早不宜迟。 5.3 放养密度 5.3.1不投放饵料养殖 根据放养水域中水草和底栖生物资源情况,不投放饵料的天然养殖方式,放养密度为IOO 只~200 只∕667I ∏2为宜。 NY/T391 NY/T394 NY/T471 NY/T755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 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大闸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鳌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鳌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和池塘清整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作为养蟹池,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溶氧量充足。养殖池塘要求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厚10~15厘米,水深1.5~2.0米。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片,防止中华绒鳌蟹逃逸。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须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每亩120~200公斤。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二、水草种植和螺蛳放养养殖池塘中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水草的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需要达到60%以上。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栽种量为每亩48公斤,其中伊乐藻35公斤,小黄草13公斤;3—5月分期播种苦草,苦草籽播种量为每亩100克;夏季是中华绒鳌蟹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栽种量为每亩185公斤,其中金鱼藻占70%。为防止初种水草在没有生根时被中华绒鳌蟹破坏,可采用

片进行围种。为尽快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可采用固着种植法。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撒。确保中华绒鳌蟹在生长过程中有适口、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螺蛳还能起到清除残饵,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作用。 三、蟹种放养和套养品种蟹种放养应认真做好投放时间的选择、蟹种质量和规格的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和配套混养品种的选择。投放时间应避开冰冻严寒天气,气温低于0℃时蟹种冻死率极高。蟹种放养以初春时节、水温4~8℃为宜。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色光洁、体质健壮、活动敏捷、附肢完整(包括爪尖无磨损),性腺未发育成熟、无病症的蟹种,规格以5~12克/只为宜。蟹种入塘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将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鐘,冲去泡沫,提出水面片刻,再放入水中,重复3次。待蟹种吸足水后,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充气浸浴15~20分钟,完成消毒工作。大规格蟹种(10~25克/只)低密度养殖,放养数量为500~600只/亩,最多不超过660只/亩;养成商品蟹规格可达雌蟹1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养殖池塘可选择鲢鱼、鳙鱼、青虾和鳜鱼等进行套养。鲢鱼和鳙鱼可以有效地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青虾可利用部分残饵,同时作为中华绒鳌蟹的动物性优质活饵;鳜鱼可有效地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鱼(对青虾产量有要求的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最好不要套养鳜鱼)。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禁止放养草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的套养比例为2︰1,规格为150~200克/尾的鱼放养量为5~15尾/亩;规格为2.0~3.0厘米青虾,放养量5.0公斤/亩;规格为4~5厘米的鳜

养蟹技术

养蟹技术 作者:今日三农网(https://www.doczj.com/doc/2019348910.html,)

稻蟹萍立体种养技术 稻蟹萍立体种养是根据生态学种间互补原则,将稻蟹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复合群体,形成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惠共生的生态体系,在达到七妙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系统生产一态环境的目的。具体种养技术如下: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和整修 养蟹田要先择在水源丰富(最好是靠近河流和支渠)、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稻田。田块确定后,沿坝埂四周离坝1米开一条深0.6米、宽1.5米的环沟,在稻田中间挖深0.5米、宽0.8-1米的十字沟,沟与坝的坡度均为1:3。养蟹田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适,一般5亩左右建一个圈,如面积较大,中间用塑料膜围栏隔开。 在稻田四周设塑料膜篱笆,高60厘米,上沿细欠丝,每隔10厘米用钉书钉钉一下,每隔1.5-2.0米埋一立杆(木杆或竹竿均可),用以固定塑料篱笆,并使篱笆向内倾斜。下面开浅横,将薄膜埋实,防止蟹逃跑。全池合围,进出水口安水泥管,管口用金属网扎紧,网眼以幼蟹不能穿过为准,安管处要关,防蟹打洞逃跑。 二、水稻的栽培管理 1。养蟹稻田要造反株形紧凑、叶片直立、矮杆、抗病、抗倒伏、生产性好的水稻品种,根据本地气候特点,生育期宜稍长,这样可以早插秧、甲用药、早放苗,缩短蟹苗暂养期。

2.育苗应采取旱育苗或软盘育苛培形式采用大双行(50+30)×20厘米。这种栽培形式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河蟹生产,水稻产量也在500公斤以上。 3.水稻插秧后4-5天,亩施草克星10D我。该除草剂对鱼类致死中毒量为40ppm,每亩10克在稻田水深10厘米的情况下,浓度仅为0.15ppm,施药后25-30天投放蟹苗。 4.插秧前施足底肥,亩施5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蘖肥、调整马、穗肥各施尿素5公斤。 5.养蟹田水质困好,营养要丰富,田间应保持10-15厘米水层,确需断水,也要保持沟内有水。前期水温低,河蟹幼体小,投和,一般15天左右换一次水;后期可每隔7天左右换一次水,要经常检查排水口、进水口,严防河蟹逃跑和敌害进入。 三、河蟹养殖 1.放苗密度从大面积稻蟹种养实践看,一般以每亩投放0.35-0.50公斤大眼幼体为宜。 2.蟹苗暂养每5亩养蟹田要建0.5-1.0亩的暂养圈,在暂养圈内建暂养池,从蟹轩暂养专用。暂养池中水深应达0.8-1.0米,按每立方米水体放2.0万只大眼幼体建池。池四周留0.5米宽半台,坝上建防逃设施做到池埂水漏水,池底不淤泥。蟹苗下池前,每亩池面泼洒75公斤生石灰。进行

湖北十大主推品种和十大养殖技术

一、十大水产主导品种 1、中华绒螯蟹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接近性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商品饵料。河蟹的忍饥能力也很强,这就为商品蟹的长途运销提供了条件。 产量表现:池塘:40~60公斤/亩,湖泊围栏:20~30公斤/亩,湖泊放流:3~5公斤/亩。 养殖要点:养殖池塘要种草移螺,辅以投喂人工饲料。病害以防为主,加强水质调控和水草保护。湖泊围栏和放流要依据湖泊水草资源合理投放蟹种,注意防逃。 适宜区域:全省精养池塘和草型湖泊 2、克氏原螯虾 品种来源:外来 特征特性:克氏原螯虾为杂食性,以植物性饵料为主。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致使其相互残食或越塘逃离。克氏螯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 产量表现:稻田:100~150公斤/亩,池塘:300~400公斤/亩。 养殖要点:稻田要地势低、保水性好,田埂加宽加高,开沟栽草,3或9月下旬放养亲虾或幼虾,保持水中肥度,适时调控水位。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适时捕捞。池塘要清池消毒,设置防逃墙。栽种水生植物。亩放种:虾苗3~4万尾,虾种1.5~3万尾,成虾1.5~2万尾,同时混养鲢鳙夏花鱼种50~100尾。同一池塘要求虾苗虾种规格一致,一次放足;稚虾、幼虾的投喂是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培养饵料并辅以人工投饵,成虾直接投喂商品饲料或配合饲料,做好水质管理和防逃防病。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及低洼稻田 3、鳙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情温驯,行动迟缓,易于捕获。鳙鱼成鱼仍以浮游动物为主食,辅以浮游植物。鳙鱼鳃耙发达,排列密集,摄食强度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每年4~10月是摄食强度较大的时期。在冬季天然水体中的成熟鳙鱼不太活动。 产量表现:主养:200~300公斤/亩。混养:50~100公斤/亩。 养殖要点:合理放养密度,常年保持水体肥度以培育浮游动物,小型湖库可施加生物肥增加水体营养,摄食旺季辅以投喂商品饲料和鳙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 适宜区域:各类养殖水域 4、团头鲂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团头鲂是适应于湖泊静水水体繁殖生长的鱼类。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一龄幼鱼的食物主要是甲壳动物,也食少量的水生植物嫩叶。成鱼的食物是水生植物及湖底的

合浦绒螯蟹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 sis Dais)俗称毛蟹、石蟹、螃蟹,是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主要产于广西合浦县南流江、钦江流域及防城港河口一带。合浦绒螯蟹(以下简称毛蟹)1989年被发现后就以其优良的品质、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是广西特有的名贵品种。据分析,毛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2%、碳水化合物6.8%、脂肪6.2%,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毛蟹平均体重75-150g,最大可达450g,其外形、品质、规格均可与中华绒螯蟹相媲美。目前个体重l00g以上的毛蟹其收购价达120-150元/kg,高昂的价格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毛蟹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区近年进行了毛蟹的人工试养,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沙壤土且深15-20cm的地方建蟹池,面积以500-1000m2为宜。蟹池最好建有浅水区和深水区(坡度以1:2.5为宜),以利毛蟹在浅水区的顺利蜕壳及高温期在深水区栖息。蟹池排水口设置成对角线,实行高灌低排,以加强水体交换,并设金属筛网栅栏防逃、防敌害。毛蟹喜掘穴居,可投放竹筒、瓦通等人造蟹穴。蟹池四周用厚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做防逃墙,亦可用单砖砌lm高的防逃墙,四角最好为圆弧形。 2.蟹池的清整消毒 新建的蟹池一般用茶粕15kg/667m2进行清塘,清塘时保持10cm左右的水位,待清塘药物毒性过后(约15天),才能放出余水。如是养蟹老池,用茶粕清塘5天后,每667m2再用生石灰25kg与漂白粉2.5-5kg的混合物泼洒全池,并清除塘内过多淤泥,干塘曝晒一段时间方可注水放养蟹苗。 3.栽培水草 俗语“蟹大小,看水草”,说明水草的优劣直接影响毛蟹的生存和生长。水草既是毛蟹可口的饵料,又是毛蟹在水中的附着物,也是其栖息、蜕壳及躲避敌害的隐蔽场所。另外,水草还能增加溶氧,调节水质,降低水温,特别是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使水质清爽。栽培的水草应以毛蟹喜食的菹草、苦草、轮叶黑藻、马莱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及可为毛蟹提供遮荫的水花生、水蕹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为佳。这些水草在蟹苗放养前,通过播种、移栽、移植等方法种好、种足。饲养期间,如部分水草或嫩茎被蟹吃掉,要及时补充,保持水体约有l/3的水草覆盖率。 4.蟹苗的选购和放养 优质的蟹苗体呈青灰色并有新鲜的光泽感,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附肢完整,幼蟹弄翻后能立即翻正并能迅速爬行,反应灵活。若放养天然的蟹苗,要避免放有伤病及毒捕的蟹苗;若选购人工繁殖的蟹苗,则不能放养“药苗”和“高温苗”。由于蟹苗多经干法运输,在投放前最好经过“缓苗”处理,如蟹种投放时,先用池水喷淋2-3次,让蟹苗或鳃腔慢慢吸水,以增强活力,并减小蟹体与池水的温差(以温差不超过3℃为宜),提高成活率。在蟹苗下池前用5-10ppm孔雀石绿浸洗10min或用3%食盐水浸泡3-5min,以给蟹体消毒。蟹苗放养最好在睛天,并选择在水草丛中或浅滩处让蟹苗自行爬入养殖池。放养的密度一般是V期幼蟹5000只/667m2;规格200-300只/kg的蟹种2500-3000只/667m2。在成蟹养殖池中每667m2可搭配放养16-20尾/kg的白鲢30尾、花鲢10尾,以滤食水中部分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5.螺蛳投放 春季三四月份在毛蟹养殖池投放鲜活螺蛳250-300Kg/667m2,使其自然繁殖,可为毛蟹提供源源不断的天然优质动物性饵料,另一方面螺蛳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使毛蟹得到健康快速生长,并能较好地改善蟹肉的品质。另外,蟹池中投放螺蛳还可以节约人工配合饲料,提高养蟹的经济效益。螺蛳投放前应用强氯精消毒处理。 6.调节水质

螃蟹养殖

螃蟹无公害养殖关键技术介绍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养殖生产,种草放螺为河蟹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增加河蟹的抗病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养成的商品 蟹个体大、无污染、品质佳,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池塘的可持续发展。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生产过程中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彻底清塘、晒池,为无公害生产打好基础 每年收获后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充分曝晒,并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常规清塘药物消毒,清除过多的杂食性鱼类和有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为100~200千克/亩,漂白粉用量为20克/米,不用高毒或高残留的药物,确保生产无公害产品。 二、人工移栽种植水草,模拟自然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种植水草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性措施,在河蟹养殖池塘中种植水草已被广大养殖户认同,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水草为主,目前在江浙一带河蟹池塘养殖中种植较多的是伊乐藻。常用分枝扦插的方法进行增殖,一般在放苗前一个月进行清塘消毒,再进行水草移植。水草移栽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刚栽下水草时水位控制在50厘米以下,并及时用复合肥1~2千克/亩,促使伊乐藻快速成活生长,6~7月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60%以上。 三、投放鲜活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质的需要。 每年清明前后在池中投放螺蛳等鲜活淡水贝类,每亩投放量为300~500千克,让其自然繁殖,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饲料。 四、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应选用自育或当地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幼蟹作蟹种,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作蟹种,同时剔除无饲养值的性早熟的“小老蟹”和明显步足残缺、体表附着寄生虫、带病菌、活动能力弱的劣质幼蟹,选优质、体质健康、附肢齐全、规格整齐的幼蟹,这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基本保证。 五、控制放养密度。 要养殖大规格商品蟹,必须打破“高密度、高产量”的传统生产方式,大力提倡“稀密度、大规格、高效益”的养殖模式,降低养殖密度。池塘放养量控制 在500~600只/亩以下,提高放规格,要求蟹种规格整齐,个体要大,规格在100~120只/千克,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雄性幼蟹的放养比例,雌雄比为1:3,这样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六、合理混养,增加养殖效益。

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光伏池塘是一种将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打造生态循环、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而在光伏池塘中,养殖中华绒螯蟹则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因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强、产值高而备受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1. 环境选择 在选择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要优先考虑环境的选择。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利于螯蟹的生长和繁殖,而光伏池塘的光照效果则恰好能够满足这一点。适宜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也是中华绒螯蟹养殖成功的关键。在选择光伏池塘时,必须保证其水质清澈、底质适宜,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 2. 养殖管理 在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科学的养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要进行科学的投放螯蟹种苗,并控制投苗量,以避免种群数量过多而导致相互竞争。要加强对光伏池塘水质的管理,定期清理水草和杂物,保持水体清澈。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合理操控光照时间和温度,以促进螯蟹的生长发育。 3. 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光伏池塘中进行螯蟹养殖时,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光伏池塘和螯蟹的

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要注意防止外源性病源的侵入,保持光伏池塘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减少疫病的传播。 4. 收获和销售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一般在4至6个月后可以进行首次收获。合理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螯蟹的品质和产量。而在收获后,要及时进行螯蟹的分类、包装和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结回顾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是一种既环保又盈利的新型养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合理的收获和销售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个人观点 中华绒螯蟹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虾蟹类,其养殖技术的规范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在进行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时,需要在环境选择、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收获销售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完善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手友情提醒:本专题的文章总字数为4481字。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和前景的养殖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 追求和海鲜市场的不断扩大,海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本文将介 绍海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步骤,帮助养殖技术撰写者了解如何进 行海蟹养殖。 一、筛选和介养种蟹 成功的海蟹养殖始于良好的种蟹选择。首先,选择品种优良、适应 能力强的品种,如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等。其次,要根据自身生态条 件选择适宜的种蟹。在引进种蟹时,应确保其健康、无病虫害。养殖 户在接收种蟹后,需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介养,以适应新的环境。 二、建设合理的养殖池塘 海蟹养殖池塘的建设至关重要。养殖池塘的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洁、 富含有机物质的区域,避免工厂废水和农药的排放区附近。池塘的规 模和深度应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水体的循环与稳定。同时,池塘底部的土质应为疏松的壤土,方便海蟹的活动和觅食。 三、优化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优化对于海蟹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水质是影响 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池塘的出水口和进水源应分开设置, 定期清理杂质,保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如溶解氧、氨氮、水温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

四、合理投喂与管理 海蟹的饲养管理对于蟹的生长和产品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投喂是养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蟹类需求,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和种类。蟹类的饲料应保持新鲜和高营养,如鱼粉、虾粉等。同时,养殖户还应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残饵和污物,保持养殖环境整洁。 五、预防和控制疾病 海蟹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疾病的侵害。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应定期对海蟹进行疾病防治。首先,定期巡查池塘和蟹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其次,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提高海蟹的免疫能力。同时,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杀虫等工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六、采收和销售 海蟹养殖周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品种和养殖环境而定。在采收过程中,养殖户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捕捞工具和方法,避免对蟹体造成伤害。采收完成后,对蟹进行初步分级和清洗,然后运往市场进行销售。 总结:海蟹养殖技术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技术活动。养殖户要注意蟹种选择、养殖池塘建设、养殖环境优化、合理投喂与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以及采收和销售等环节。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

阳澄湖蟹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阳澄湖蟹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摘要介绍阳澄湖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的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包括种蟹培育和成蟹养殖2个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阳澄湖蟹;特征特性;养殖技术;繁殖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盛产淡水区域。苏州阳澄湖以及内塘水区近几年大量养殖,养殖面积逾0.67万hm2。阳澄湖蟹肉味鲜美细嫩,蟹黄更是独具风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每年的10月开捕,苏州、上海等地游客来阳澄湖地区游览品蟹,阳澄湖大闸蟹,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及国外。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在海水中产卵繁殖,淡水中生长的洄游性甲壳动物。其个体肥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养筋益气、理胃消气、通经散热和解淤血等功效。蟹壳可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高新技术产品。 1.2生活习性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江湖岸滩地带穴居生活,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 ℃,pH值7.5-8.5,溶氧量4 mg/L以上水体中,河蟹肢体断落后有再生能力,喜食鱼、虾、螺、蚌、蠕虫、昆虫及其幼虫,有时也攻击蝌蚪和青蛙,食饵缺少时蚕食同类,尤喜食动物尸体。常食较易获得的水草,蟹胃中岸边植物和水生植物是其主要成分,食量大,忍饥能力强。河蟹有生殖洄游的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9—10月性腺趋向成熟,开始降河洄游,顺水流由湖至江,再由江至河口浅海区域交配产卵,海水是交配产卵的必要条件。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交配产卵盛期。刚产出的卵在雌蟹腹部内肢的刚毛上进行抱卵孵化,其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时间长达3-4个月。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变态,每次变态和增长都要经过蜕皮,整个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即蟹苗)和幼蟹3个阶段,在自然界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需30-40 d,河蟹寿命仅2-3年,亲蟹在幼体孵出后陆续死亡。 1.3产量表现 成蟹一般产量为900-1 200 kg/hm2,池塘养殖产量为1 050-1 200 kg/hm2,高产区为1 650-1 800 kg/hm2,湖泊网围养殖为900-1 050 kg/hm2,高产区可达1 500-1 650 kg/hm2。

河蟹养殖技术管理论文

河蟹养殖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河蟹;大规格;养殖技术 论文摘要大规格河蟹能给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总结了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包括:选用良种,严把蟹种质量关;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搭配放养;投放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调节水质,促进河蟹健康生长;做好蟹病防治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规格大、品质高的河蟹往往能给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1选用良种,严把蟹种质量关 良种是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基础。选用自育的长江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的因素。通常可从三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1龄幼蟹,体重10~35g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2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 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容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四是在高温

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水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不够时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腐败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水草过多,尤其是类似伊乐藻的单一品种过多,极易引起底层水体不流动,而造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改善蟹池水质,否则易发生黑鳃、水肿等疾病。 3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搭配放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塘,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1hm2水面放养4500~7500只,采取适当稀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鲢、鳙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一般1hm2水面混养50~100g/尾白鲢、鳙鱼种600~750尾(鲢、鳙鱼比例为5∶1)。此外,养蟹池也不能混养鳖,有条件的话,可采取养蟹池混养适量青虾的养殖模式,用生态养殖的措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池塘精养中华绒螯蟹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池塘精养中华绒螯蟹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黄春红;杨品红;韩庆;王文彬 【摘要】对池塘精养中华缄螯蟹的生物学指数,可食部分的概略养分、矿物元素、氨基酸以及脂肪酸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肥满度、可食部分及非 可食部分占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0.58、34%和56.49%;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的平均含量依次为 62.35%,19.16%,10.82%,1.69%,6.00%,0.23%,0.29%;能值为9.86 kJ/g;镁、铁、锌、铜、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6.53,72.11,54.02,10.26,5.77 μg/g;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量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量分别为16.15%,6.04%,6.76%;脂肪酸总量为 5 588.39 μg/g,其中含单不饱和脂肪酸3 603.57 μg/g.上述指标中,除水分、粗灰分、钙、磷、铁、铜以雄蟹中含量较高以外,其余指标均以雌蟹中含量较高,表明雌 蟹的整体营养价值以及风味比雄蟹好.%Biological indexes, water, crude protein , ether extract, nitrogen-free extract, ash, minerals amino acids and fatty acids in the edible parts of 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 were determined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 under pond intensive culture in Oct,200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aturated degree, proportion of edible part and non-edible parts were 0.58, 34% and 56. 49%, respectively. Proportion of water, crude protein, ether extract, ash, nitrogen-free extract,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n the edible parts were 62. 35% ,19. 16%, 10. 82%, 1.69%, 6. 00% , 0. 23%and 0. 29% , respectively. Magnesium, iron, zinc, copper and manganese in the edible part were 356. 53, 72. 11, 54.02, 10.26 and 5. 77 μg/g. Total amino acid, flavor amino acid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 in the edible part were 16. 1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