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

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大闸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鳌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鳌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和池塘清整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作为养蟹池,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溶氧量充足。养殖池塘要求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厚10~15厘米,水深1.5~2.0米。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片,防止中华绒鳌蟹逃逸。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须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每亩120~200公斤。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二、水草种植和螺蛳放养养殖池塘中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水草的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需要达到60%以上。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栽种量为每亩48公斤,其中伊乐藻35公斤,小黄草13公斤;3—5月分期播种苦草,苦草籽播种量为每亩100克;夏季是中华绒鳌蟹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栽种量为每亩185公斤,其中金鱼藻占70%。为防止初种水草在没有生根时被中华绒鳌蟹破坏,可采用

片进行围种。为尽快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可采用固着种植法。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撒。确保中华绒鳌蟹在生长过程中有适口、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螺蛳还能起到清除残饵,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作用。

三、蟹种放养和套养品种蟹种放养应认真做好投放时间的选择、蟹种质量和规格的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和配套混养品种的选择。投放时间应避开冰冻严寒天气,气温低于0℃时蟹种冻死率极高。蟹种放养以初春时节、水温4~8℃为宜。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色光洁、体质健壮、活动敏捷、附肢完整(包括爪尖无磨损),性腺未发育成熟、无病症的蟹种,规格以5~12克/只为宜。蟹种入塘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将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鐘,冲去泡沫,提出水面片刻,再放入水中,重复3次。待蟹种吸足水后,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充气浸浴15~20分钟,完成消毒工作。大规格蟹种(10~25克/只)低密度养殖,放养数量为500~600只/亩,最多不超过660只/亩;养成商品蟹规格可达雌蟹1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养殖池塘可选择鲢鱼、鳙鱼、青虾和鳜鱼等进行套养。鲢鱼和鳙鱼可以有效地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青虾可利用部分残饵,同时作为中华绒鳌蟹的动物性优质活饵;鳜鱼可有效地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鱼(对青虾产量有要求的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最好不要套养鳜鱼)。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禁止放养草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的套养比例为2︰1,规格为150~200克/尾的鱼放养量为5~15尾/亩;规格为2.0~3.0厘米青虾,放养量5.0公斤/亩;规格为4~5厘米的鳜

鱼,放养量为10~20尾/亩。四、养殖管理1.饵料管理中华绒鳌蟹饵料有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颗粒饲料。植物性饵料以南瓜、红薯、玉米、小麦、蚕豆等为主;动物性饵料以螺蛳、河蚌、野杂鱼为佳;颗粒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8%,并能保持在水中4小时以上的稳定性为宜。投喂的饵料必须鲜活、适口、无腐烂变质。整个养殖季饵料的投喂应做到“精—粗—荤”。养殖前期(3—6月)要“精”,以投喂蛋白质含量30%~35%的配合饲料为主,投饵量占蟹体重的1%~3%;养殖中期(7—8月)要“粗”,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投饵量占蟹体重的5%~10%;养殖后期(8月底以后)要“荤”,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不低于投饵量的60%,投饵量占蟹体重的5%。投饵量应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水质管理中华绒鳌蟹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要求“活、嫩、爽”,水体溶解氧在5.0毫克/升以上,pH值7.0~8.5,透明度50~60厘米。在冬春季节为提高水温,促进蟹生长,水位宜控制在0.6~0.8米。随着气温的升高,注意观察水草的生长情况,每隔10~15天注水1次,逐步提高水位10~15厘米。夏秋季节水温升高,池水深度宜控制在1.0~1.5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在夜间或者上午水温较低时进行,边排水边灌水,换水量为池水的1/3。控制水的温差在3℃以内,防止因换水引起环境突变,从而使蟹产生应激反应。7—8月,保持水深1.5米,9—10月水位控制在1.2米。定期检测pH值,当pH值小于7.2时,使用浓度为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当pH值大于8.0时,使用浓度为2~4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小时;阴天清晨

开机,傍晚关机;连续阴雨天,全天开机;主要生长季节和水质较肥时,坚持每天开机。(1)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①水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毒源污染,水体盐度不超过0.1%。水质要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的国家规定。②蟹池的合理结构:精养池设计要求科学化.标准化,开挖时应考虑到以养蟹为主.养鱼为辅。其技术要求是东西向长.南北向宽,长.宽比为3∶2。蟹池第一坡为蟹坡,坡比1∶2~2.5;第二坡为鱼坡,坡比为1∶1.5~2;第一坡与第二坡之间留宽0.4~0.6米的一个平台。蟹墩是螃蟹打洞.蜕壳的场所,蟹墩呈馒头状,高出水面20~30厘米。③水深:池子最深处1.5~2米,最浅处0.3~0.4米。④栽种水草:池四周及蟹墩周围可种黄瓜,水中要有水草,水草面积占水面30%左右。大面积蟹池土埂及土墩面积应占总面积的20%~30%,其他条件与小土池相同。⑤设进、排水口:蟹池无论大小都应设有进.排水口,进、排水口位置不能设在池的同一侧,应设在池塘对角处,这样换水时可使水流形成内循环。进.排水口皆用水泥涵管,管口用双层蒙紧,并经常检查有无破损。精养水泥池池深1.3~1.5米.长5~8米.宽3~5米,四周及底部均为水泥抹面,且池壁需磨光以防逃。池中设土墩数个,墩四周栽水花生,水面上放水葫芦.浮萍等。池子内四角为圆弧形,进水口需2个,设在池的同一侧。两洞口需高低不一,成45°角向上倾斜,并超出池壁10~15厘米,管口扎防逃。排水口设在池另一侧的最低点,出水口处亦用布扎紧。平时不换水时,可用闸板将管口的大部分遮挡起来,留小部分出水,形成流水。如是大面积水泥池,可与鱼池配套,将蟹池的出水引入鱼

池,蟹池排出的水正适合肥水性滤食性鱼类的生长。精养水泥池可两用,4~5月份可把大眼幼体培育成5期幼蟹体,秋后作为上市蟹的暂养池或“扣蟹”集中暂养池。(2)中华绒螯蟹的饲养管理:①蟹种放养量:土池精养的放养量多少应根据触种质量.饵料和管理技术水平而定。如条件好,可高密度放养,反之只能进行一般放养。就目前的养蟹技术而言,建议放养量不宜太多,以免管理跟不上导致失败。3~5期幼蟹,一般每亩放养1500~2000只,20~40只/千克规格的蟹每亩放养1000~1500只。另外,在蟹池中可放少量大规格的花.白鲢鱼种,放养量为花鲢50尾.白鲢120尾,其他鱼类不放或少放。水泥精养池一般作为秋后的强化培育池,即投放较大规格的蟹,育肥后上市。这种做法速度快.周期短,但技术性强。如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决不能采用此法,否则易造成损失。放养量为每平方米放个体50~80克的蟹15~30只,80~100克重的蟹10~20只;作为暂养池时,密度还可大些,但一定要保证池内有正常流水.投饵充足,每只蟹都应有栖息的地方。②投饲:精养池的蟹,投饵要科学化,掌握前期(3~5月)精.中期(5~8月初)粗.后期(8月至上市)精的原则。刚开食的蟹以精饵为主,让其越冬后蜕去第一次壳,此期间饵料以小杂鱼.螺蛳肉或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为主,投喂量依据水温而定。水温15℃左右时,按蟹总体重的1%~3%投饵;水温16~20℃时,按蟹总体重的2%~5%投喂。白天投饲40%,晚上投饲60%。中期以小草为主,每隔5~7天连续投喂3~5天的精饵,并在饵料中添加些防治疾病的药物添加剂。后期促肥,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投喂小杂鱼虾,螺蛳.全价配合

颗粒饲料等,按蟹总体重的8%~10%投喂。一定要看蟹的吃食程度,以投喂后3~4小时吃完为宜。水泥池精养时,以精饵为主,投喂方法和投喂量与上述相同。白天投饵在蟹区活动处,晚上投饵在浅水区。与鱼混养的池塘,白天先投鱼饵,再投蟹饵料。③换水:蟹喜欢清瘦水质。投饵易导致水质过肥,所以精养池必须经常换水。水温20℃时,每10~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1/3~1/2,气温高时每5~7天换一次水。换水时,要注意水源水质变化,特别要注意水的pH值高低。水的pH值低于7高于9时,不宜换水,以pH值7.8~8.8

为最佳。④加强巡塘,做好记录:巡塘时注意观察蟹是否正常。早晨4~5点.晚上21~22点,看到螃蟹爬上岸时或在水草上,如稍有惊动便立即下水,或离池边20厘米处有蜕壳,说明正常。巡塘时要观察蟹是否缺氧。如蟹受惊吓仍不下去,或一下水又上岸,说明缺氧。巡塘时还要观察蟹是否生病。池边有死蟹或者白天爬上岸边,足腾空又不下水,说明蟹生病,应对症检查.及时治疗。巡塘要注意检查有无敌害。如发现岸边有蟹的肢体说明有鼠害,须采取措施灭鼠。另外,也要防止水蛇.鸟类等敌害的侵犯。每日测量水温,注意投饵后吃食状况,做好生产记录备查。随时检查防逃设施,如有缺口损坏及时修补。

3种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池塘养殖性能比较

3种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池塘养殖性能比较 潘祯祥;姜晓东;吴仁福;成永旭;吴旭干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 【年(卷),期】2022(49)5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扣蟹阶段的池塘养殖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东台进行了3个品系(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大眼幼体的池塘养殖试验,比较了各品系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变化情况、最终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虽然3个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品系扣蟹平均体质量与亲本规格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 系>2龄早熟品系;(2)正常扣蟹单位面积产量和扣蟹总产量与亲本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此外,“长荡湖1号”B系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长荡湖1号”A系(P<0.05);(3)3个品系扣蟹的体质量主要分布于6.0~7.9 g和8.0~9.9 g的规格区间内,其中2龄早熟品系在小规格区间(<4.0 g和4.0~5.9 g)所占的比例较高,而“长荡湖1号”B系扣蟹在大规格区间(10.0~11.9 g和>12.0 g)所占比例较高,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4)各品系扣蟹的最终收益及投资回报率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相对于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在扣蟹养殖阶段具有产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较好。 【总页数】7页(P249-255) 【作者】潘祯祥;姜晓东;吴仁福;成永旭;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 1.1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面积、水位适中的池塘。 1.2池塘的清整 冬季清整池塘是河蟹养殖中修复环境、改善池塘底质的最好时机,必须认真做好主要措施如下: 1.2.1认真晒塘干塘后塘底至少要晒20d左右,用曝晒和冷冻两种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减少池塘底质中有害菌的基数,改善塘底土壤的物化性质。同时利用冬季晒塘机会修复塘埂,整修防盗设施,拣去杂物、死鱼、死蟹,填平各类洞穴,清除污染物,有条件的可清除池塘中的淤泥。 1.2.2塘底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塘中水深0.2~0.3m,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15d以后加水到0.4m 左右试水放苗。有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的塘口必须先杀灭克氏原螯虾,方法是上水至夏季最高水位以上10cm,让克氏原螯虾洞没入水中,亩用溴氰菊酯175g化水泼浇,1h

后龙虾出现死亡,随后拣去,一周后排水留水0.2~0.3m深,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改善底质、中和溴氰菊酯药性),7d后排净塘水,45d后上水0.4m即可试水放苗,该清塘方法能有效杀死蟹塘克氏原螯虾并能有效地控制河蟹抖抖病的发生。 2苗种的放养和水草栽种 2.1苗种放养 2.1.1蟹种放养在2月中下旬塘水深0.3~0.4m,亩放规格为160~200只/kg的蟹种500只,根据要求养成蟹的规格大小增减放养数量。蟹种最好是自己培育或就地采购规格大小整齐一致、无缺肢秃爪、体表色泽一致、活力好的优质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 2.1.2虾苗放养春季亩放养幼虾10kg。 2.1.3大规格鳜鱼种放养在5月上中旬,亩放全长5~7cm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如水源中野杂鱼多,可亩放养20~25尾,如能补充饵料鱼则可亩放25~50尾。 2.2水草的栽种和螺蛳的移植 2.2.1水草栽种种植水草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又是河蟹脱壳避敌、鳜鱼隐蔽的场所。同时能更好地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营造”水底森林”,为河蟹、鳜鱼生态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水草栽种以一种水草为主,其他水草为补充,草品种有伊乐藻、黄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伊乐藻栽种为每4平方米一棵,苦草亩用籽量为

种蟹(扣蟹)养殖技术

蟹种(扣蟹)养殖技术 一、概述: 河蟹,也叫毛蟹、螃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绒毛而得名。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l00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水份71%,灰分1.8%,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深受人们欢迎的珍贵水产品,同时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 河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北自辽宁鸭绿江,南至广东雷州半岛,都有分布。我国有丰富的内陆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的增养殖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河蟹增养殖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特点,是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提高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水产业再上新台阶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河蟹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养殖技术并不十分复杂,特别适宜农村专业户发展养殖,对于致富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河蟹可以和鱼混养,可以和水稻、水生作物共生,利用水稻田提高综合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增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途。 二、河蟹的生态习性 1. 生活习性 (1)栖息;喜穴居和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底端不与外界相通。穴道与地平面约有10度左右的倾斜,穴道深处常有少量积水,使洞穴保持潮湿。洞口与直径基本一致,并与蟹体大小相宜,洞口形状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等,穴道长20-80厘米,甚至一米以上。 (2)食性:河蟹为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饵料。 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食物丰盛的夏季,一只成蟹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在河蟹接近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饱食后,除本身消耗外,

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着重探讨在大水面养殖模式中影响河蟹生长的关键因素,对其他养殖水域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河蟹生长过程 1.1 非人为控制下的生长过程 在自然条件下,"霜降"节气前后,河蟹在江河湖泊中已育肥成熟,开始向河口、近海迁徒洄游,这次洄游叫生殖洄游,目的是到大海中越冬,并在翌年春天于适宜的盐度、渗透压和温度下交配繁殖。受精卵在海水中经 5 次蜕皮,通过溞状幼体、蜕变成大眼幼体。此时按生理需求,纷纷从闽江、瓯江、长江、黄河、辽河等入海口进入内河淡水中生长肥育,此过程又称索饵洄游,而完成交配繁殖后的亲蟹则在夏季来临前相继自然死亡。 两次洄游的循环构成了河蟹的一生,河蟹通过一生中大约18次左右的蜕皮逐次成长,达到性成熟后即终止蜕皮、停止生长。每次蜕皮后的河蟹体重可比蜕皮前增加30%-100%。实践表明,个体越小的河蟹蜕皮后增重率越大,体质越是健壮的河蟹蜕皮后增重率也越大。 1.2 人为控制下的生长过程 首先,人们在控温、控氧的暖房中配制好人工海水,或在沿海土池中灌入天然海水,放入亲蟹促其交配、抱卵、繁殖。育出的溞状幼体(称Z1)喂以丰年虫无节幼体等饵料,通过5 次变态发育成16-20 万只/kg 的大眼幼体即蟹苗(本文以下称第一生长阶段)。 大眼幼体在人工控制的土池中培育,经大约7 次蜕皮至冬季育成500-100 只/kg 的蟹种即扣蟹(本文以下称第二生长阶段)。 蟹种在大水面或小水面中经一年人工养殖,约蜕皮5 次左右长成可出售的成蟹(本文以下称第三生长阶段) 在人工养育河蟹的过程中,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掌握河蟹的生理、生态习性,同时也要研究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着其生长,通过人为努力认识或改造这些因子,使其向着有利于增产增收的目标发展,这就是科学养殖的初衷,也是本文的要旨。 2 河蟹生长的影响因子 2.1 自然因素 2.1.1 遗传因素目前认为分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及匝江水系蟹种等。普遍认为长江水系蟹种生长较快。 2.1.2 苗种来源指大眼幼体来源,分野生自然苗种及人工繁殖苗种。人工繁殖苗种又分暖棚培育及土池天然海水培育等。 2.2 环境因素 2.2.1 养殖水体生物因素除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外,水生动物主要指底栖寡毛类、多毛类、螺类等适口底栖动物。而黑鱼、鲤鱼及野杂鱼等会危害河蟹并争食争氧。水生植物则主要指同河蟹生长密切相关的沉水植物——水草的种类及数量。 2.2.2 养殖水体非生物因素①水体申指标:pH值、透明度、矿化度、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有机物耗氧量COD 及溶解氧等。②养殖水体底质。③养殖水体面积、水深、水位变动情况。④养殖水体是初养还是经养。⑤致病因子:病毒、细菌、寄生虫等。⑥光照、气温、风浪、冰、雪、洪、涝等气候因子。 2.3 人为因素 ①幼蟹或蟹种的放养密度。②投饲的质同量。③养殖者技术管理水平等。 3 三要素理论 笔者通过自身近十年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众多成功、失败养殖案例的剖析比较后,在本文中首

中华绒螯蟹等级标准

中华绒螯蟹等级标准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珍贵的淡水蟹,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和价值,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等级标准。这套标准涵盖了从蟹种选择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和安全。 1.蟹种选择 选择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蟹种,要求来源于持有种质资源保护证书的养殖场或天然水域。蟹种应体格健壮、无病害、生长速度快、遗传特征明显。 2.养殖环境 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水域应无污染、水质清澈,水深适宜,水草丰茂,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蜕壳。同时,养殖区应设有防逃设施,防止中华绒螯蟹逃跑。 3.饲养管理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如新鲜水草、螺蛳、小鱼虾等。根据天气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时间。同时,每天需对养殖区进行清理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4.疾病防治 定期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防治。采用环保、无残留的药物进行疾病治疗,避免对中华绒螯蟹产生副作用。同时,建立疾病预防机制,防止疾病传播。 5.收获与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收获。收获时,应选择健康的中华绒螯蟹,避免混入病蟹或死蟹。对于需要加工的中华绒螯蟹,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操作。 6.质量检测

对收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体重、壳宽、腹甲长度等方面的测量。同时,对中华绒螯蟹进行称重,以确定其规格等级。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环节。 7.包装与储存 对加工好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包装,要求包装材料环保、无毒无害。包装上应标明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储存时,要求环境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环境。 8.市场销售 将包装好的中华绒螯蟹投放市场销售,销售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近年来,小个蟹市场价一路走低,大个蟹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蟹种平均价1.25元/只,早熟蟹20元/千克;稻谷1.4元/千克,每667平方米蟹种、稻谷纯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现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稻田的要求与施工 稻田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力强,土质为壤土,水源不受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田间工程由围沟、田间沟和蟹苗暂养池组成,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5%以上。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上宽3米;下宽1米、深0.8米的围沟。田内每隔4米开挖一条蟹沟,使稻田呈“田”字形小块,沟宽1米,深0.6米,并与围沟相通。在田的南侧每667平方米稻田建20平方米的蟹苗暂养池,深80厘米,用作强化培育大眼幼体或收获扣蟹的暂养池。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用塑料薄膜、5号铁丝和木桩在田埂上建围拦防逃设施。稻田进、出水口也用网片防逃。田块修整结束后,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千克化水,全田泼洒,以杀灭病害,同时用0.5千克茶粕在温水中浸泡一昼夜泼洒稻沟,以杀死野杂鱼。待毒性消失后,立即在池、沟中移栽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占50%~60%。 二、水稻的栽培与管理 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插秧前15天,进行稻田整耙,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00~750千克、长效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35~4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不再追肥。移栽前2~3天,秧苗普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移栽的秧苗要求健壮无病。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行距30~35厘米,株距12~13厘米栽插。适当增加埂内侧和蟹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三、蟹种的培育与管理 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要想获得好的收成,蟹苗质量好坏是关键。生产实践证明,以选择体质健壮,爬行迅速,大小整齐,规格为15万只/千克的纯正中华绒螯蟹蟹苗最佳。蟹苗暂养池4月中旬每20平方米用生石灰5千克消毒,4月下旬施用腐熟牛粪12.5千克,繁殖适口饵料,并立即注水30厘米,5月上旬投放蟹苗0.5千克。蟹苗入池后,根据天然饵料的多少,按1∶3~5的比例补充鸡蛋和鱼糜,日投喂5~8次,投饵率200%。当蟹苗长到Ⅱ期后,改用绞碎的鱼肉与豆饼糊、麸皮,按2∶1比例投喂,日投喂3~5次,投饵率100%,

螃蟹的养殖技术

螃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1ne-Edwards )自然水域 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的产地环境、蟹种选择、蟹种放养、日常管理、蟹病防治、成蟹捕捞、暂养及质量追溯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35中华绒螯蟹亲蟹、苗种产地环境质量 肥料使用准则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渔药使用准则 3产地环境 宜选择风浪较小、有微流水、底部平坦、水草丰盛、底栖生物丰富的湖泊、浅水型水库等自然水域;面积宜为6.67h/以上;水深稳定保持在0.8m~3.0m 为宜;水质清新,水量充足,供排水方便。环境和水质质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蟹种选择 应选择中华绒螯蟹原(良)种场繁育的已淡化蟹苗;幼蟹应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格整齐,以120只~200只∕kg 为宜,应符合GB/T26435的规定,购入蟹种应有检疫合格证明。 5蟹种放养 5.1 蟹种消毒 放养前,先将蟹种在水中浸泡2min~3min 后,提出放置片刻,重更浸泡3次。然后用0.3mg/1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15min-20min1, 5.2 放养时间 宜在每年4月10日至4月30日,宜早不宜迟。 5.3 放养密度 5.3.1不投放饵料养殖 根据放养水域中水草和底栖生物资源情况,不投放饵料的天然养殖方式,放养密度为IOO 只~200 只∕667I ∏2为宜。 NY/T391 NY/T394 NY/T471 NY/T755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 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大闸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鳌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鳌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和池塘清整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作为养蟹池,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溶氧量充足。养殖池塘要求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厚10~15厘米,水深1.5~2.0米。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片,防止中华绒鳌蟹逃逸。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须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每亩120~200公斤。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二、水草种植和螺蛳放养养殖池塘中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水草的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需要达到60%以上。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栽种量为每亩48公斤,其中伊乐藻35公斤,小黄草13公斤;3—5月分期播种苦草,苦草籽播种量为每亩100克;夏季是中华绒鳌蟹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栽种量为每亩185公斤,其中金鱼藻占70%。为防止初种水草在没有生根时被中华绒鳌蟹破坏,可采用

片进行围种。为尽快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可采用固着种植法。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撒。确保中华绒鳌蟹在生长过程中有适口、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螺蛳还能起到清除残饵,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作用。 三、蟹种放养和套养品种蟹种放养应认真做好投放时间的选择、蟹种质量和规格的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和配套混养品种的选择。投放时间应避开冰冻严寒天气,气温低于0℃时蟹种冻死率极高。蟹种放养以初春时节、水温4~8℃为宜。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色光洁、体质健壮、活动敏捷、附肢完整(包括爪尖无磨损),性腺未发育成熟、无病症的蟹种,规格以5~12克/只为宜。蟹种入塘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将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鐘,冲去泡沫,提出水面片刻,再放入水中,重复3次。待蟹种吸足水后,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充气浸浴15~20分钟,完成消毒工作。大规格蟹种(10~25克/只)低密度养殖,放养数量为500~600只/亩,最多不超过660只/亩;养成商品蟹规格可达雌蟹1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养殖池塘可选择鲢鱼、鳙鱼、青虾和鳜鱼等进行套养。鲢鱼和鳙鱼可以有效地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青虾可利用部分残饵,同时作为中华绒鳌蟹的动物性优质活饵;鳜鱼可有效地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鱼(对青虾产量有要求的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最好不要套养鳜鱼)。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禁止放养草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的套养比例为2︰1,规格为150~200克/尾的鱼放养量为5~15尾/亩;规格为2.0~3.0厘米青虾,放养量5.0公斤/亩;规格为4~5厘米的鳜

湖北十大主推品种和十大养殖技术

一、十大水产主导品种 1、中华绒螯蟹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接近性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商品饵料。河蟹的忍饥能力也很强,这就为商品蟹的长途运销提供了条件。 产量表现:池塘:40~60公斤/亩,湖泊围栏:20~30公斤/亩,湖泊放流:3~5公斤/亩。 养殖要点:养殖池塘要种草移螺,辅以投喂人工饲料。病害以防为主,加强水质调控和水草保护。湖泊围栏和放流要依据湖泊水草资源合理投放蟹种,注意防逃。 适宜区域:全省精养池塘和草型湖泊 2、克氏原螯虾 品种来源:外来 特征特性:克氏原螯虾为杂食性,以植物性饵料为主。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致使其相互残食或越塘逃离。克氏螯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 产量表现:稻田:100~150公斤/亩,池塘:300~400公斤/亩。 养殖要点:稻田要地势低、保水性好,田埂加宽加高,开沟栽草,3或9月下旬放养亲虾或幼虾,保持水中肥度,适时调控水位。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适时捕捞。池塘要清池消毒,设置防逃墙。栽种水生植物。亩放种:虾苗3~4万尾,虾种1.5~3万尾,成虾1.5~2万尾,同时混养鲢鳙夏花鱼种50~100尾。同一池塘要求虾苗虾种规格一致,一次放足;稚虾、幼虾的投喂是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培养饵料并辅以人工投饵,成虾直接投喂商品饲料或配合饲料,做好水质管理和防逃防病。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及低洼稻田 3、鳙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情温驯,行动迟缓,易于捕获。鳙鱼成鱼仍以浮游动物为主食,辅以浮游植物。鳙鱼鳃耙发达,排列密集,摄食强度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每年4~10月是摄食强度较大的时期。在冬季天然水体中的成熟鳙鱼不太活动。 产量表现:主养:200~300公斤/亩。混养:50~100公斤/亩。 养殖要点:合理放养密度,常年保持水体肥度以培育浮游动物,小型湖库可施加生物肥增加水体营养,摄食旺季辅以投喂商品饲料和鳙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 适宜区域:各类养殖水域 4、团头鲂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团头鲂是适应于湖泊静水水体繁殖生长的鱼类。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一龄幼鱼的食物主要是甲壳动物,也食少量的水生植物嫩叶。成鱼的食物是水生植物及湖底的

辽河和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辽河和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王世会;周永昌;吴旭干;成永旭 【摘要】2018年3—11月,将体质量(7.83±0.72)g和(7.53±0.39)g的雌雄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和体质量(5.06±0.74)g和(5.21±0.49)g 雌雄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饲养在42m×35m×1.2m、种植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两口池塘中,密度约为1.2~1.3只/m2,常规方法养殖,比较辽河和闽江水系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结果显示:辽河蟹平均终体质量大于闽江蟹,成活率和产量较高;3—5月和7—9月闽江蟹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高于辽河蟹.辽河雌蟹全部完成生殖蜕壳时间早于闽江蟹一个月,而雄蟹则提前半个月左右.9—11月,闽江蟹性腺指数(GSI)增加量高于辽河蟹.11月初辽河蟹总可食率(TEY)显著高于闽江蟹(P<0.05),但出肉率(MY)无显著差异(P>0.05).闽江蟹中体质量 <50g的雌蟹和≥200g的雄蟹的百分比较高.综上所述,辽河蟹全部完成生殖蜕壳时间早于闽江蟹.虽然闽江蟹性腺发育较晚,但其性腺发育速度较快.本实验为进一步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和新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 【年(卷),期】2019(032)002 【总页数】7页(P19-25) 【关键词】辽河和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性能;总可食率 【作者】王世会;周永昌;吴旭干;成永旭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上海海洋

螃蟹养殖

螃蟹无公害养殖关键技术介绍 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养殖生产,种草放螺为河蟹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养殖期间应用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增加河蟹的抗病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养成的商品 蟹个体大、无污染、品质佳,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池塘的可持续发展。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生产过程中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彻底清塘、晒池,为无公害生产打好基础 每年收获后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充分曝晒,并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常规清塘药物消毒,清除过多的杂食性鱼类和有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为100~200千克/亩,漂白粉用量为20克/米,不用高毒或高残留的药物,确保生产无公害产品。 二、人工移栽种植水草,模拟自然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种植水草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性措施,在河蟹养殖池塘中种植水草已被广大养殖户认同,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水草为主,目前在江浙一带河蟹池塘养殖中种植较多的是伊乐藻。常用分枝扦插的方法进行增殖,一般在放苗前一个月进行清塘消毒,再进行水草移植。水草移栽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刚栽下水草时水位控制在50厘米以下,并及时用复合肥1~2千克/亩,促使伊乐藻快速成活生长,6~7月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60%以上。 三、投放鲜活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质的需要。 每年清明前后在池中投放螺蛳等鲜活淡水贝类,每亩投放量为300~500千克,让其自然繁殖,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饲料。 四、选用良种,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应选用自育或当地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幼蟹作蟹种,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作蟹种,同时剔除无饲养值的性早熟的“小老蟹”和明显步足残缺、体表附着寄生虫、带病菌、活动能力弱的劣质幼蟹,选优质、体质健康、附肢齐全、规格整齐的幼蟹,这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基本保证。 五、控制放养密度。 要养殖大规格商品蟹,必须打破“高密度、高产量”的传统生产方式,大力提倡“稀密度、大规格、高效益”的养殖模式,降低养殖密度。池塘放养量控制 在500~600只/亩以下,提高放规格,要求蟹种规格整齐,个体要大,规格在100~120只/千克,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雄性幼蟹的放养比例,雌雄比为1:3,这样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六、合理混养,增加养殖效益。

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光伏池塘是一种将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打造生态循环、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而在光伏池塘中,养殖中华绒螯蟹则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因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强、产值高而备受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1. 环境选择 在选择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要优先考虑环境的选择。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利于螯蟹的生长和繁殖,而光伏池塘的光照效果则恰好能够满足这一点。适宜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也是中华绒螯蟹养殖成功的关键。在选择光伏池塘时,必须保证其水质清澈、底质适宜,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 2. 养殖管理 在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科学的养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要进行科学的投放螯蟹种苗,并控制投苗量,以避免种群数量过多而导致相互竞争。要加强对光伏池塘水质的管理,定期清理水草和杂物,保持水体清澈。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合理操控光照时间和温度,以促进螯蟹的生长发育。 3. 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光伏池塘中进行螯蟹养殖时,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光伏池塘和螯蟹的

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要注意防止外源性病源的侵入,保持光伏池塘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减少疫病的传播。 4. 收获和销售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一般在4至6个月后可以进行首次收获。合理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螯蟹的品质和产量。而在收获后,要及时进行螯蟹的分类、包装和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结回顾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是一种既环保又盈利的新型养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合理的收获和销售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个人观点 中华绒螯蟹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虾蟹类,其养殖技术的规范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在进行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时,需要在环境选择、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收获销售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完善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手友情提醒:本专题的文章总字数为4481字。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和前景的养殖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 追求和海鲜市场的不断扩大,海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本文将介 绍海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步骤,帮助养殖技术撰写者了解如何进 行海蟹养殖。 一、筛选和介养种蟹 成功的海蟹养殖始于良好的种蟹选择。首先,选择品种优良、适应 能力强的品种,如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等。其次,要根据自身生态条 件选择适宜的种蟹。在引进种蟹时,应确保其健康、无病虫害。养殖 户在接收种蟹后,需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介养,以适应新的环境。 二、建设合理的养殖池塘 海蟹养殖池塘的建设至关重要。养殖池塘的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洁、 富含有机物质的区域,避免工厂废水和农药的排放区附近。池塘的规 模和深度应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水体的循环与稳定。同时,池塘底部的土质应为疏松的壤土,方便海蟹的活动和觅食。 三、优化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优化对于海蟹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水质是影响 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池塘的出水口和进水源应分开设置, 定期清理杂质,保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如溶解氧、氨氮、水温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

四、合理投喂与管理 海蟹的饲养管理对于蟹的生长和产品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投喂是养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蟹类需求,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和种类。蟹类的饲料应保持新鲜和高营养,如鱼粉、虾粉等。同时,养殖户还应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残饵和污物,保持养殖环境整洁。 五、预防和控制疾病 海蟹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疾病的侵害。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应定期对海蟹进行疾病防治。首先,定期巡查池塘和蟹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其次,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提高海蟹的免疫能力。同时,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杀虫等工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六、采收和销售 海蟹养殖周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品种和养殖环境而定。在采收过程中,养殖户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捕捞工具和方法,避免对蟹体造成伤害。采收完成后,对蟹进行初步分级和清洗,然后运往市场进行销售。 总结:海蟹养殖技术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技术活动。养殖户要注意蟹种选择、养殖池塘建设、养殖环境优化、合理投喂与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以及采收和销售等环节。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

阳澄湖蟹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阳澄湖蟹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摘要介绍阳澄湖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的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包括种蟹培育和成蟹养殖2个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阳澄湖蟹;特征特性;养殖技术;繁殖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盛产淡水区域。苏州阳澄湖以及内塘水区近几年大量养殖,养殖面积逾0.67万hm2。阳澄湖蟹肉味鲜美细嫩,蟹黄更是独具风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每年的10月开捕,苏州、上海等地游客来阳澄湖地区游览品蟹,阳澄湖大闸蟹,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及国外。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在海水中产卵繁殖,淡水中生长的洄游性甲壳动物。其个体肥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养筋益气、理胃消气、通经散热和解淤血等功效。蟹壳可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高新技术产品。 1.2生活习性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江湖岸滩地带穴居生活,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 ℃,pH值7.5-8.5,溶氧量4 mg/L以上水体中,河蟹肢体断落后有再生能力,喜食鱼、虾、螺、蚌、蠕虫、昆虫及其幼虫,有时也攻击蝌蚪和青蛙,食饵缺少时蚕食同类,尤喜食动物尸体。常食较易获得的水草,蟹胃中岸边植物和水生植物是其主要成分,食量大,忍饥能力强。河蟹有生殖洄游的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9—10月性腺趋向成熟,开始降河洄游,顺水流由湖至江,再由江至河口浅海区域交配产卵,海水是交配产卵的必要条件。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交配产卵盛期。刚产出的卵在雌蟹腹部内肢的刚毛上进行抱卵孵化,其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时间长达3-4个月。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变态,每次变态和增长都要经过蜕皮,整个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即蟹苗)和幼蟹3个阶段,在自然界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需30-40 d,河蟹寿命仅2-3年,亲蟹在幼体孵出后陆续死亡。 1.3产量表现 成蟹一般产量为900-1 200 kg/hm2,池塘养殖产量为1 050-1 200 kg/hm2,高产区为1 650-1 800 kg/hm2,湖泊网围养殖为900-1 050 kg/hm2,高产区可达1 500-1 650 kg/hm2。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一、引言 大规格河蟹因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备受青睐。目前,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关注这种贵族水产品并试图在自己的水产养殖工程中种植它们。而这些养殖户们秉着圈养、周转、节约的原则,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文将介绍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二、大规格河蟹的品种 目前市场上大规格河蟹的品种有中华绒螯蟹、红蟹、淡水蟹、土蟹、绿背蟹、雅安六带等。 其中,中华绒螯蟹是目前养殖最为常见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红蟹肉质肥厚、肉质细嫩;淡水蟹适应于多种水域,具有精明的求生能力;土蟹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绿背蟹质量稳定,适应性强,且繁殖能力较强;雅安六带的肉质细嫩,依据其生长环境,分为平水和深水两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实践经验,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河蟹品种。 三、大规格河蟹的生长环境 1.饵料 养殖大规格河蟹的饲料主要有:草鱼、鲤鱼、鲢鱼、叉尾鲤、鲫鱼等。可优先选择海蟹和虾皮等海产品为饲料,此外,其他肉类、全鱼等也可以适当使用。经常更换饲料能让蟹吃的食品更加丰富,从而增进营养。

在大规格河蟹的养殖过程中,饮用干净的水非常重要。水 质不好会影响蟹的健康。为了确保水质,可以根据蟹的需要,添加一些矿物质和氧气。此外,对水质的监测也必不可少,养殖户可以利用水质检测仪器来检测水质。 3.环境 在养殖时,要保证蟹的生长环境良好。基本要求如下:•水源应干净、清澈,无污染物的存在。 •养殖场应平坦,不含荆棘、岩石等障碍物。 •生长环境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确保空气充分流通。 •养殖池应根据蟹的生长发育,分配相应的容积,以确保蟹的活动空间充足。 四、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1.选池 在选池时,要选择水位较低,底部光滑、不含凸起物的地方。通过排出杂乱物和过多的泥沙,可以保持池塘的清洁和卫生。选用深度相对适中的池塘,有助于蟹的生长以及保持水质的清洁。 2.选蟹 在选蟹时,要选择身体大小均匀、精气神饱满、头部翘起、腕足发达的蟹。同时,腹部肥满、背壳凸起、腹甲较大和凸起均属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表现。而身体表面贴着苔藓、黏糊不清、背壳有裂痕等表现则是不健康的症状。

螃蟹的养殖技术

螃蟹的养殖技术 1、选择优质苗种 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按地理分布主要分为三个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在这三种蟹中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商品规格最大,品质最佳,深受市场欢迎,而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的蟹肉质则远逊于长江蟹。但目前,长江蟹源已经严重衰退,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如冬季沿江渔民不仅不保护下海亲蟹,反而到长江口滥捕产卵亲蟹。另外,由于沿海沿江养蟹户缺乏蟹种培育技术,致使一些一龄蟹种性早熟,这些长大的“小绿蟹”下海产卵,严重影响了长江蟹种质。由于长江蟹的衰退,加之经济利益的驱动,辽蟹瓯蟹趁机涌来,鱼目混珠,更造成长江蟹的种质混杂。由于蟹苗天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蟹苗现大部分为人工繁殖。但由于人工育苗时有些育苗户缺少技术,片面地追求效益,采取精养,水质稳定,饵料充足,为幼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有些饵料中含有抗生素和某些性促长素,导致一些幼苗发育过早,池塘投放后出现性早熟的比率比较高,一般为20%左右;最高达到45%。而一些育苗场采用天然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混合投喂,幼苗性早熟的比率最多为10~15%。因此,购买蟹苗时应到具备较高育苗技术的可靠的公司选择苗种。 2、控制投饵量 幼蟹性早熟的出现不仅与蟹摄人营养有很大关系,而且与饵料的品质及动植物饵料的配比有一定的关系。天然界中由于饵料较少,所以幼蟹为了觅食要进行索饵洄游,消耗能量较多,因此生长比较缓慢,

而在人工条件下,饵料充足,营养丰富,促使蟹生长加快。因此从投放大眼幼体至v期前后的幼蟹期间,可以不投喂饵料,在池塘中适量加一些浮水植物,以控制幼蟹摄入营养量。v期幼蟹以后投喂饵料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附,饵料投喂量应控制使蟹由半饱状态逐渐过渡到喂饱。这样才能使幼蟹不会提前发育,引起性早熟,特别注意购买市场的饵料必须其中不含任何添加激素促长的饵料,而且前期饵料要求植物性蛋白要求要高,后期育肥动物性蛋白要求要高。 3、控制投放密度 投放密度小会使每只蟹拥有的单位水体增多,所占有的饵料增多,这种舒适的环境也易使蟹性早熟。投放人工大眼幼体苗体,密度应控制在每亩池塘0.8一1.0公斤左右,这样可使性早熟率降低近10%。 4、注意水质水温 河蟹养殖时应注意经常检测水质水温。水质水温对控制性早熟发生也有较大关系。水质pH值应控制在7.5-8.5之内,盐度应尽量保持在4‰以下。水质过差也会导致河蟹性腺发育,引起性早熟。水温过高也会使河蟹性早熟。为控制水温,应使水位保持最浅处75cm,最深处120cm,7~8月份池塘四周水草要丰盛,这样可以避免幼蟹因水温升高而引起新陈代谢加速,发展加快。

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要点

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要点 浦绒螯蟹。俗称毛蟹、石蟹、螃蟹,是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主要产于广西合浦县南流江、钦江流域及防城港河口一带。合浦绒螯蟹以下简称毛蟹年被发现后就以其优良的品质、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是广西特有的名贵品种。据分析,毛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毛蟹平均体重,最大可达,其外形、品质、规格均可与中华绒螯蟹相媲美。目前个体重以上的毛蟹其收购价达,高昂的价格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毛蟹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区近年进行了毛蟹的人工试养,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沙壤土且深的地方建蟹池,面积以为宜。蟹池最好建有浅水区和深水区坡度以为宜,以利毛蟹在浅水区的顺利蜕壳及高温期在深水区栖息。蟹池排水口设置成对角线,实行高灌低排,以加强水体交换,并设金属筛网栅栏防逃、防敌害。毛蟹喜掘穴居,可投放竹筒、瓦通等人造蟹穴。蟹池四周用厚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做防逃墙,亦可用单砖砌高的防逃墙,四角最好为圆弧形。 蟹池的清整消毒 新建的蟹池一般用茶粕进行清塘,清塘时保持左右的水

位,待清塘药物毒性过后,才能放出余水。如是养蟹老池,用茶粕清塘天后,每再用生石灰与漂白粉的混合物泼洒全池,并清除塘内过多淤泥,干塘曝晒一段时间方可注水放养蟹苗。 栽培水草 语“蟹大小,看水草”,说明水草的优劣直接影响毛蟹的生存和生长。水草既是毛蟹可口的饵料,又是毛蟹在水中的附着物,也是其栖息、蜕壳及躲避敌害的隐蔽场所。另外,水草还能增加溶氧,调节水质,降低水温,特别是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使水质清爽。栽培的水草应以毛蟹喜食的菹草、苦草、轮叶黑藻、马莱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及可为毛蟹提供遮荫的水花生、水蕹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为佳。这些水草在蟹苗放养前,通过播种、移栽、移植等方法种好、种足。饲养期间,如部分水草或嫩茎被蟹吃掉,要及时补充,保持水体约有的水草覆盖率。 蟹苗的选购和放养 优质的蟹苗体呈青灰色并有新鲜的光泽感,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附肢完整,幼蟹弄翻后能立即翻正并能迅速爬行,反应灵活。若放养天然的蟹苗,要避免放有伤病及毒捕的蟹苗;若选购人工繁殖的蟹苗,则不能放养“药苗”和“高温苗”。由于蟹苗多经干法运输,在投放前最好经过“缓苗”处理,如蟹种投放时,先用池水喷淋次,让蟹苗或鳃腔慢慢吸水,以增强活力,并减小蟹体与池水的温差以温差不超过,提高成活率。在蟹苗下池前用孔雀石绿浸洗或用盐水浸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