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水面中华绒螯蟹养殖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水面中华绒螯蟹养殖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水面中华绒螯蟹养殖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水面中华绒螯蟹养殖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环境安全管理:确保养殖池塘的水质环境符合要求,定期检测水质指标,防止水质污染和寄生虫感染等问题。同时,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污染源对养殖过程的影响。

2. 养殖设备安全操作: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保证养殖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确保养殖过程中不会发生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 养殖过程安全措施:制定养殖标准操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饲养员在作业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避免受伤或感染。

4. 疫病防控管理:建立健全的养殖疫病防控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病检测和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预防疫情的发生。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和健康管理,提高生产安全性。

5. 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制定养殖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并减少事故损失。对于发生的事故,要进行彻底调查和分析,及时纠正问题,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大水面中华绒螯蟹养殖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需要根据国家相

关法律法规和养殖业务特点进行制定,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提高成蟹的出塘规格,是获取养蟹经济效益的前提。大规格蟹种培育、控制性早熟,饲养管理等几个技术环节是提高成蟹规格的关键。 一、大规格蟹种培育 大规格蟹种是指年底规格在每千克100—200只的一令蟹种。 1、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条件好,水草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1-2亩,水深米的鱼池;或者选择低洼湿地、芦苇滩地面积10亩左右,开挖宽5—10米左右的环沟。在培育池四周用钙型板、石棉瓦、玻璃钢瓦、聚乙烯网布缝贴塑料薄膜作为防逃设施。为提高培育幼蟹的成活率,应在培育池的浅水处,用10目/厘米的聚乙烯网布围300平方米左右水面,内植水草,作为大眼幼体的早期培育场所。 2、清塘、栽种水草 清塘时间一般在4月底。清塘时主要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低毒高效药物,但以生石灰清塘为最佳。先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一星期后,放水移栽水草。培育幼蟹的池塘,要移植蟹苗喜食的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也可在浅水处种植水稻,放置满江红、浮萍、槐叶萍等漂浮植物。 3、蟹苗放养 蟹苗放养时间不宜过早,蟹苗放得过早,生长期延长,幼蟹出塘规格不易控制,同时增大早熟蟹发生可能,一般在5月份购买人繁蟹苗即可。每亩放养大眼幼体公斤,约4万只。 (1)选苗:蟹苗一定选择长江水系的苗种,苗种淡化5天以上,出池盐度%以下,颜色暗黄,抓一把在手中有硬壳感,翻爬有力,很快散开

的大眼幼体。 (2)运输:一般采用蟹苗箱干运。蟹苗箱材料为厘米厚木板,10目/厘米聚乙烯网布。箱体规格60厘米×45厘米×10厘米,箱体四周各开一个长方形的通气孔,箱体底部钉上木条,箱体底部和四周通气孔用10目/厘米聚乙烯网布封闭起来,一般5个箱为一组,每一组加一个盖,箱体要湿透,每个箱铺一层新鲜水草,每箱可装运—1公斤大眼幼体。运输途中要防止风吹日晒、雨淋、运输途中不时喷洒洁净水、防止大眼幼体被风吹干脱水死亡。还要注意最下面箱体的底层不能积水,避免大眼幼体缺氧死亡。 (3)放苗:大眼幼体运到塘头后,要用池水淋一段时间,使大眼幼体适应当地的水温水质后再放入早期大眼幼体培育场所中。 4、幼蟹培育 根据幼蟹的生活习性和培育方式,培育过程分为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蟹和幼蟹长成大规格蟹种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仅为3—5天时间,期间大眼幼体营浮游生活,捕食浮游动物或悬浮在水中的饵料。遇到水草附在上面休息。投喂方法采用捞取适量大型浮游动物或把鱼肉绞成鱼糜,加水泼洒。日投喂量为幼蟹重量的150—200%。每日投喂6—8次,一旦发现绝大部分大眼幼体变态成幼蟹后应停止这种投喂方式,转入大规格幼蟹培育。 第二阶段:大眼幼体变态成幼蟹后,将人工饲料堆滩在池边水深30—40厘米处,每隔3—5米堆滩一堆,水草密集处可适当泼洒些人工饲料。坚持投喂十余天后,加喂一些植物性饲料,投喂量减至15—20%,每日3—4次,半个月后,投喂就以水草为主,此期间适时撤消早期大眼幼体培育场的围网。11月份后,水温急剧下降,投少量精饲料保膘。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 1.1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面积、水位适中的池塘。 1.2池塘的清整 冬季清整池塘是河蟹养殖中修复环境、改善池塘底质的最好时机,必须认真做好主要措施如下: 1.2.1认真晒塘干塘后塘底至少要晒20d左右,用曝晒和冷冻两种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减少池塘底质中有害菌的基数,改善塘底土壤的物化性质。同时利用冬季晒塘机会修复塘埂,整修防盗设施,拣去杂物、死鱼、死蟹,填平各类洞穴,清除污染物,有条件的可清除池塘中的淤泥。 1.2.2塘底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塘中水深0.2~0.3m,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15d以后加水到0.4m 左右试水放苗。有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的塘口必须先杀灭克氏原螯虾,方法是上水至夏季最高水位以上10cm,让克氏原螯虾洞没入水中,亩用溴氰菊酯175g化水泼浇,1h

后龙虾出现死亡,随后拣去,一周后排水留水0.2~0.3m深,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改善底质、中和溴氰菊酯药性),7d后排净塘水,45d后上水0.4m即可试水放苗,该清塘方法能有效杀死蟹塘克氏原螯虾并能有效地控制河蟹抖抖病的发生。 2苗种的放养和水草栽种 2.1苗种放养 2.1.1蟹种放养在2月中下旬塘水深0.3~0.4m,亩放规格为160~200只/kg的蟹种500只,根据要求养成蟹的规格大小增减放养数量。蟹种最好是自己培育或就地采购规格大小整齐一致、无缺肢秃爪、体表色泽一致、活力好的优质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 2.1.2虾苗放养春季亩放养幼虾10kg。 2.1.3大规格鳜鱼种放养在5月上中旬,亩放全长5~7cm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如水源中野杂鱼多,可亩放养20~25尾,如能补充饵料鱼则可亩放25~50尾。 2.2水草的栽种和螺蛳的移植 2.2.1水草栽种种植水草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又是河蟹脱壳避敌、鳜鱼隐蔽的场所。同时能更好地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营造”水底森林”,为河蟹、鳜鱼生态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水草栽种以一种水草为主,其他水草为补充,草品种有伊乐藻、黄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伊乐藻栽种为每4平方米一棵,苦草亩用籽量为

种蟹(扣蟹)养殖技术

蟹种(扣蟹)养殖技术 一、概述: 河蟹,也叫毛蟹、螃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绒毛而得名。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l00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水份71%,灰分1.8%,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深受人们欢迎的珍贵水产品,同时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 河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北自辽宁鸭绿江,南至广东雷州半岛,都有分布。我国有丰富的内陆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的增养殖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河蟹增养殖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特点,是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提高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水产业再上新台阶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河蟹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养殖技术并不十分复杂,特别适宜农村专业户发展养殖,对于致富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河蟹可以和鱼混养,可以和水稻、水生作物共生,利用水稻田提高综合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增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途。 二、河蟹的生态习性 1. 生活习性 (1)栖息;喜穴居和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底端不与外界相通。穴道与地平面约有10度左右的倾斜,穴道深处常有少量积水,使洞穴保持潮湿。洞口与直径基本一致,并与蟹体大小相宜,洞口形状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等,穴道长20-80厘米,甚至一米以上。 (2)食性:河蟹为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饵料。 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食物丰盛的夏季,一只成蟹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在河蟹接近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饱食后,除本身消耗外,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近几年来,由于河蟹市场看好,人工养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以,养蟹已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养蟹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和技术,必须对河蟹的基本知识,生态生长及所需水域条件等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初次养蟹必须慎重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上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河蟹的基本知识 河蟹,人们一般叫它毛蟹,因为螯足上有很多绒毛,通常又叫螃蟹,以其横行而得名,故又称横行将军。由于湖泊及大水面增殖放流人们又叫清水大闸蟹,生长在长江流域的叫长江蟹,生长在辽河水系的叫辽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河蟹喜欢打洞穴居,常隐蔽在石缝间、水草丛中、水底,白天蛰伏洞中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生长较快,一般寿命2--3年,个别最长的能活四年,对水体要求以微碱性为好,PH值为7.5-8.5,适宜生长水温18-30摄氏度左右,最佳生长水温22―28摄氏度左右。对水中溶解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清澈流水最好。河蟹和鱼一样属变温动物,体温是随着水温的升降而升降。它食性广,为杂食性,偏重动物性,喜欢吃死鱼烂虾及腐败的动物尸体,有机碎屑,小型的螺蚌蚬,昆虫及幼虫等,在正常情况下,河蟹扑食植物性饵料要比动物性饵料来的容易。在自然生活中,食物的比重,往往是植物性饵料为主,多为岸边的植物碎屑,丝状藻

类、柳叶杂、轮叶黑藻、浮萍等,也可以吃人工投喂的蔬菜、嫩草、土豆丝、粮食,谷物、糠麸皮等。人工配合饲料,动物内脏等也爱吃。河蟹的消化能力很强,贪食、食量大,饱食后产生的养料便贮存积累在肝脏中。河蟹的忍饥挨饿的能力也很强,在缺食的情况下,十天半月不进食也不会饿死。温度对河蟹的摄食有直接影响,当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上胃中食物饱满,水温在10摄氏度左右时,胃中食物呈现半饱满状态,水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代谢功能弱,很少进食,越冬时蛰伏洞中不进食。 河蟹是生殖洄游性动物,一生中生长在淡水,性成熟时开始降河进行一生中的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河蟹有争食好斗的天性,经常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斗,在密度大饵料少时还会相互残杀,其中受伤的,附肢残缺不全的,刚蜕壳的“软壳蟹”等,往往会受到同类的攻击和蚕食,这是人工养蟹必须注意的。 河蟹是甲壳类动物,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因为河蟹的肢体全部由甲壳包裹,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在生长发育中,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并通过蜕壳完成肢体的再生。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次左右,每只河蟹生长发育时间和生命长短都不一样,长到性成熟时的个体的大小,蜕壳次数多少也不一样,有的个体很大,有的则很小。据观察了解,河蟹临近蜕壳的前两天,活动缓慢,不吃食,爬到水草丛中,附肢固定在水草上。河蟹蜕壳先从头

河蟹养殖技术

目录 前言江都区小纪成人学校简介 (2) 第一章河蟹 (6) 第一节河蟹的认识 (6) 第二节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6) 第三节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9) 第二章青虾 (11) 第一节青虾的认识 (11) 第二节青虾的形态特征 (11) 第三节青虾的营养价值 (12) 第三章泥鳅 (13) 第一节泥鳅的外部特征分布范围 (13) 第二节泥鳅的生活习性 (15) 第三节泥鳅的营养价值 (16) 第四章鳌花鱼 (18) 第一节鳌花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8)

第二节鳌花鱼的营养价值 (21) 第五章仔蟹培养 (22) 第一节仔蟹的培育 (22) 第二节蟹苗质量的鉴别 (23) 第三节慎买几种河蟹苗 (24) 第四节如何识别劣质蟹苗 (26) 第五节怎样提高仔蟹培育的成活率 (28) 第六章幼蟹 (33) 第一节稻田培育 (34) 第二节池塘培育 (34) 第七章成蟹养殖 (36) 第八章日常管理 (40) 第九章水草种植 (45) 第十章蟹病防治 (48) 第十一章蟹池套养 (65) 第十二章商品蟹的捕捞与运输 (71) 第十三章河蟹常用药物功用及分类 (77) 1

前言 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位于名闻遐 迩的里下河千年古镇小纪集镇区。学校初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工作中心以扫盲为主体,辅之以农民文化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行政区划的相继调整,目前我校办学、培训等亦已发展成为扬州市江都区内办学、培训初具特色的知名成人学校,自2003年起至去年已连续七年获扬州市江都区一类学校,并连续四年名列一类第二名,是扬州市示范成人学校,扬州市首批特色乡镇成人学校,江苏省级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 学校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校占地面积1551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及生活用房,总面积2815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育人资源优越,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30台计算机)、图书阅览室、兴趣活动室、文体运动场、实验培训设备 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育培训师资37人,其中:专 2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近年来,小个蟹市场价一路走低,大个蟹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蟹种平均价1.25元/只,早熟蟹20元/千克;稻谷1.4元/千克,每667平方米蟹种、稻谷纯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现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稻田的要求与施工 稻田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力强,土质为壤土,水源不受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田间工程由围沟、田间沟和蟹苗暂养池组成,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5%以上。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上宽3米;下宽1米、深0.8米的围沟。田内每隔4米开挖一条蟹沟,使稻田呈“田”字形小块,沟宽1米,深0.6米,并与围沟相通。在田的南侧每667平方米稻田建20平方米的蟹苗暂养池,深80厘米,用作强化培育大眼幼体或收获扣蟹的暂养池。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用塑料薄膜、5号铁丝和木桩在田埂上建围拦防逃设施。稻田进、出水口也用网片防逃。田块修整结束后,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千克化水,全田泼洒,以杀灭病害,同时用0.5千克茶粕在温水中浸泡一昼夜泼洒稻沟,以杀死野杂鱼。待毒性消失后,立即在池、沟中移栽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占50%~60%。 二、水稻的栽培与管理 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插秧前15天,进行稻田整耙,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00~750千克、长效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35~4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不再追肥。移栽前2~3天,秧苗普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移栽的秧苗要求健壮无病。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行距30~35厘米,株距12~13厘米栽插。适当增加埂内侧和蟹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三、蟹种的培育与管理 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要想获得好的收成,蟹苗质量好坏是关键。生产实践证明,以选择体质健壮,爬行迅速,大小整齐,规格为15万只/千克的纯正中华绒螯蟹蟹苗最佳。蟹苗暂养池4月中旬每20平方米用生石灰5千克消毒,4月下旬施用腐熟牛粪12.5千克,繁殖适口饵料,并立即注水30厘米,5月上旬投放蟹苗0.5千克。蟹苗入池后,根据天然饵料的多少,按1∶3~5的比例补充鸡蛋和鱼糜,日投喂5~8次,投饵率200%。当蟹苗长到Ⅱ期后,改用绞碎的鱼肉与豆饼糊、麸皮,按2∶1比例投喂,日投喂3~5次,投饵率100%,

螃蟹的养殖技术

螃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1ne-Edwards )自然水域 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的产地环境、蟹种选择、蟹种放养、日常管理、蟹病防治、成蟹捕捞、暂养及质量追溯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35中华绒螯蟹亲蟹、苗种产地环境质量 肥料使用准则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渔药使用准则 3产地环境 宜选择风浪较小、有微流水、底部平坦、水草丰盛、底栖生物丰富的湖泊、浅水型水库等自然水域;面积宜为6.67h/以上;水深稳定保持在0.8m~3.0m 为宜;水质清新,水量充足,供排水方便。环境和水质质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蟹种选择 应选择中华绒螯蟹原(良)种场繁育的已淡化蟹苗;幼蟹应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格整齐,以120只~200只∕kg 为宜,应符合GB/T26435的规定,购入蟹种应有检疫合格证明。 5蟹种放养 5.1 蟹种消毒 放养前,先将蟹种在水中浸泡2min~3min 后,提出放置片刻,重更浸泡3次。然后用0.3mg/1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15min-20min1, 5.2 放养时间 宜在每年4月10日至4月30日,宜早不宜迟。 5.3 放养密度 5.3.1不投放饵料养殖 根据放养水域中水草和底栖生物资源情况,不投放饵料的天然养殖方式,放养密度为IOO 只~200 只∕667I ∏2为宜。 NY/T391 NY/T394 NY/T471 NY/T755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 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大闸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鳌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鳌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和池塘清整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作为养蟹池,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溶氧量充足。养殖池塘要求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厚10~15厘米,水深1.5~2.0米。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片,防止中华绒鳌蟹逃逸。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须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每亩120~200公斤。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二、水草种植和螺蛳放养养殖池塘中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水草的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需要达到60%以上。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栽种量为每亩48公斤,其中伊乐藻35公斤,小黄草13公斤;3—5月分期播种苦草,苦草籽播种量为每亩100克;夏季是中华绒鳌蟹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栽种量为每亩185公斤,其中金鱼藻占70%。为防止初种水草在没有生根时被中华绒鳌蟹破坏,可采用

片进行围种。为尽快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可采用固着种植法。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撒。确保中华绒鳌蟹在生长过程中有适口、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螺蛳还能起到清除残饵,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作用。 三、蟹种放养和套养品种蟹种放养应认真做好投放时间的选择、蟹种质量和规格的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和配套混养品种的选择。投放时间应避开冰冻严寒天气,气温低于0℃时蟹种冻死率极高。蟹种放养以初春时节、水温4~8℃为宜。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色光洁、体质健壮、活动敏捷、附肢完整(包括爪尖无磨损),性腺未发育成熟、无病症的蟹种,规格以5~12克/只为宜。蟹种入塘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将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鐘,冲去泡沫,提出水面片刻,再放入水中,重复3次。待蟹种吸足水后,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充气浸浴15~20分钟,完成消毒工作。大规格蟹种(10~25克/只)低密度养殖,放养数量为500~600只/亩,最多不超过660只/亩;养成商品蟹规格可达雌蟹1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养殖池塘可选择鲢鱼、鳙鱼、青虾和鳜鱼等进行套养。鲢鱼和鳙鱼可以有效地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青虾可利用部分残饵,同时作为中华绒鳌蟹的动物性优质活饵;鳜鱼可有效地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鱼(对青虾产量有要求的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最好不要套养鳜鱼)。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禁止放养草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的套养比例为2︰1,规格为150~200克/尾的鱼放养量为5~15尾/亩;规格为2.0~3.0厘米青虾,放养量5.0公斤/亩;规格为4~5厘米的鳜

养蟹技术

养蟹技术 作者:今日三农网(https://www.doczj.com/doc/6018987704.html,)

稻蟹萍立体种养技术 稻蟹萍立体种养是根据生态学种间互补原则,将稻蟹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复合群体,形成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惠共生的生态体系,在达到七妙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系统生产一态环境的目的。具体种养技术如下: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和整修 养蟹田要先择在水源丰富(最好是靠近河流和支渠)、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稻田。田块确定后,沿坝埂四周离坝1米开一条深0.6米、宽1.5米的环沟,在稻田中间挖深0.5米、宽0.8-1米的十字沟,沟与坝的坡度均为1:3。养蟹田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适,一般5亩左右建一个圈,如面积较大,中间用塑料膜围栏隔开。 在稻田四周设塑料膜篱笆,高60厘米,上沿细欠丝,每隔10厘米用钉书钉钉一下,每隔1.5-2.0米埋一立杆(木杆或竹竿均可),用以固定塑料篱笆,并使篱笆向内倾斜。下面开浅横,将薄膜埋实,防止蟹逃跑。全池合围,进出水口安水泥管,管口用金属网扎紧,网眼以幼蟹不能穿过为准,安管处要关,防蟹打洞逃跑。 二、水稻的栽培管理 1。养蟹稻田要造反株形紧凑、叶片直立、矮杆、抗病、抗倒伏、生产性好的水稻品种,根据本地气候特点,生育期宜稍长,这样可以早插秧、甲用药、早放苗,缩短蟹苗暂养期。

2.育苗应采取旱育苗或软盘育苛培形式采用大双行(50+30)×20厘米。这种栽培形式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河蟹生产,水稻产量也在500公斤以上。 3.水稻插秧后4-5天,亩施草克星10D我。该除草剂对鱼类致死中毒量为40ppm,每亩10克在稻田水深10厘米的情况下,浓度仅为0.15ppm,施药后25-30天投放蟹苗。 4.插秧前施足底肥,亩施5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蘖肥、调整马、穗肥各施尿素5公斤。 5.养蟹田水质困好,营养要丰富,田间应保持10-15厘米水层,确需断水,也要保持沟内有水。前期水温低,河蟹幼体小,投和,一般15天左右换一次水;后期可每隔7天左右换一次水,要经常检查排水口、进水口,严防河蟹逃跑和敌害进入。 三、河蟹养殖 1.放苗密度从大面积稻蟹种养实践看,一般以每亩投放0.35-0.50公斤大眼幼体为宜。 2.蟹苗暂养每5亩养蟹田要建0.5-1.0亩的暂养圈,在暂养圈内建暂养池,从蟹轩暂养专用。暂养池中水深应达0.8-1.0米,按每立方米水体放2.0万只大眼幼体建池。池四周留0.5米宽半台,坝上建防逃设施做到池埂水漏水,池底不淤泥。蟹苗下池前,每亩池面泼洒75公斤生石灰。进行

湖北十大主推品种和十大养殖技术

一、十大水产主导品种 1、中华绒螯蟹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接近性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商品饵料。河蟹的忍饥能力也很强,这就为商品蟹的长途运销提供了条件。 产量表现:池塘:40~60公斤/亩,湖泊围栏:20~30公斤/亩,湖泊放流:3~5公斤/亩。 养殖要点:养殖池塘要种草移螺,辅以投喂人工饲料。病害以防为主,加强水质调控和水草保护。湖泊围栏和放流要依据湖泊水草资源合理投放蟹种,注意防逃。 适宜区域:全省精养池塘和草型湖泊 2、克氏原螯虾 品种来源:外来 特征特性:克氏原螯虾为杂食性,以植物性饵料为主。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致使其相互残食或越塘逃离。克氏螯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 产量表现:稻田:100~150公斤/亩,池塘:300~400公斤/亩。 养殖要点:稻田要地势低、保水性好,田埂加宽加高,开沟栽草,3或9月下旬放养亲虾或幼虾,保持水中肥度,适时调控水位。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适时捕捞。池塘要清池消毒,设置防逃墙。栽种水生植物。亩放种:虾苗3~4万尾,虾种1.5~3万尾,成虾1.5~2万尾,同时混养鲢鳙夏花鱼种50~100尾。同一池塘要求虾苗虾种规格一致,一次放足;稚虾、幼虾的投喂是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培养饵料并辅以人工投饵,成虾直接投喂商品饲料或配合饲料,做好水质管理和防逃防病。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养殖池塘及低洼稻田 3、鳙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情温驯,行动迟缓,易于捕获。鳙鱼成鱼仍以浮游动物为主食,辅以浮游植物。鳙鱼鳃耙发达,排列密集,摄食强度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每年4~10月是摄食强度较大的时期。在冬季天然水体中的成熟鳙鱼不太活动。 产量表现:主养:200~300公斤/亩。混养:50~100公斤/亩。 养殖要点:合理放养密度,常年保持水体肥度以培育浮游动物,小型湖库可施加生物肥增加水体营养,摄食旺季辅以投喂商品饲料和鳙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 适宜区域:各类养殖水域 4、团头鲂 品种来源:本地 特征特性:团头鲂是适应于湖泊静水水体繁殖生长的鱼类。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一龄幼鱼的食物主要是甲壳动物,也食少量的水生植物嫩叶。成鱼的食物是水生植物及湖底的

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光伏池塘是一种将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打造生态循环、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而在光伏池塘中,养殖中华绒螯蟹则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因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强、产值高而备受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1. 环境选择 在选择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要优先考虑环境的选择。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利于螯蟹的生长和繁殖,而光伏池塘的光照效果则恰好能够满足这一点。适宜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也是中华绒螯蟹养殖成功的关键。在选择光伏池塘时,必须保证其水质清澈、底质适宜,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 2. 养殖管理 在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科学的养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要进行科学的投放螯蟹种苗,并控制投苗量,以避免种群数量过多而导致相互竞争。要加强对光伏池塘水质的管理,定期清理水草和杂物,保持水体清澈。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合理操控光照时间和温度,以促进螯蟹的生长发育。 3. 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光伏池塘中进行螯蟹养殖时,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光伏池塘和螯蟹的

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要注意防止外源性病源的侵入,保持光伏池塘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减少疫病的传播。 4. 收获和销售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一般在4至6个月后可以进行首次收获。合理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螯蟹的品质和产量。而在收获后,要及时进行螯蟹的分类、包装和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结回顾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是一种既环保又盈利的新型养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合理的收获和销售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个人观点 中华绒螯蟹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虾蟹类,其养殖技术的规范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在进行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时,需要在环境选择、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收获销售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完善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手友情提醒:本专题的文章总字数为4481字。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和前景的养殖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 追求和海鲜市场的不断扩大,海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本文将介 绍海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步骤,帮助养殖技术撰写者了解如何进 行海蟹养殖。 一、筛选和介养种蟹 成功的海蟹养殖始于良好的种蟹选择。首先,选择品种优良、适应 能力强的品种,如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等。其次,要根据自身生态条 件选择适宜的种蟹。在引进种蟹时,应确保其健康、无病虫害。养殖 户在接收种蟹后,需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介养,以适应新的环境。 二、建设合理的养殖池塘 海蟹养殖池塘的建设至关重要。养殖池塘的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洁、 富含有机物质的区域,避免工厂废水和农药的排放区附近。池塘的规 模和深度应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水体的循环与稳定。同时,池塘底部的土质应为疏松的壤土,方便海蟹的活动和觅食。 三、优化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优化对于海蟹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水质是影响 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池塘的出水口和进水源应分开设置, 定期清理杂质,保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如溶解氧、氨氮、水温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

四、合理投喂与管理 海蟹的饲养管理对于蟹的生长和产品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投喂是养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蟹类需求,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和种类。蟹类的饲料应保持新鲜和高营养,如鱼粉、虾粉等。同时,养殖户还应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残饵和污物,保持养殖环境整洁。 五、预防和控制疾病 海蟹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疾病的侵害。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应定期对海蟹进行疾病防治。首先,定期巡查池塘和蟹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其次,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提高海蟹的免疫能力。同时,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杀虫等工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六、采收和销售 海蟹养殖周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品种和养殖环境而定。在采收过程中,养殖户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捕捞工具和方法,避免对蟹体造成伤害。采收完成后,对蟹进行初步分级和清洗,然后运往市场进行销售。 总结:海蟹养殖技术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技术活动。养殖户要注意蟹种选择、养殖池塘建设、养殖环境优化、合理投喂与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以及采收和销售等环节。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

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要点

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要点 浦绒螯蟹。俗称毛蟹、石蟹、螃蟹,是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主要产于广西合浦县南流江、钦江流域及防城港河口一带。合浦绒螯蟹以下简称毛蟹年被发现后就以其优良的品质、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是广西特有的名贵品种。据分析,毛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毛蟹平均体重,最大可达,其外形、品质、规格均可与中华绒螯蟹相媲美。目前个体重以上的毛蟹其收购价达,高昂的价格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毛蟹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区近年进行了毛蟹的人工试养,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沙壤土且深的地方建蟹池,面积以为宜。蟹池最好建有浅水区和深水区坡度以为宜,以利毛蟹在浅水区的顺利蜕壳及高温期在深水区栖息。蟹池排水口设置成对角线,实行高灌低排,以加强水体交换,并设金属筛网栅栏防逃、防敌害。毛蟹喜掘穴居,可投放竹筒、瓦通等人造蟹穴。蟹池四周用厚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做防逃墙,亦可用单砖砌高的防逃墙,四角最好为圆弧形。 蟹池的清整消毒 新建的蟹池一般用茶粕进行清塘,清塘时保持左右的水

位,待清塘药物毒性过后,才能放出余水。如是养蟹老池,用茶粕清塘天后,每再用生石灰与漂白粉的混合物泼洒全池,并清除塘内过多淤泥,干塘曝晒一段时间方可注水放养蟹苗。 栽培水草 语“蟹大小,看水草”,说明水草的优劣直接影响毛蟹的生存和生长。水草既是毛蟹可口的饵料,又是毛蟹在水中的附着物,也是其栖息、蜕壳及躲避敌害的隐蔽场所。另外,水草还能增加溶氧,调节水质,降低水温,特别是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使水质清爽。栽培的水草应以毛蟹喜食的菹草、苦草、轮叶黑藻、马莱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及可为毛蟹提供遮荫的水花生、水蕹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为佳。这些水草在蟹苗放养前,通过播种、移栽、移植等方法种好、种足。饲养期间,如部分水草或嫩茎被蟹吃掉,要及时补充,保持水体约有的水草覆盖率。 蟹苗的选购和放养 优质的蟹苗体呈青灰色并有新鲜的光泽感,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附肢完整,幼蟹弄翻后能立即翻正并能迅速爬行,反应灵活。若放养天然的蟹苗,要避免放有伤病及毒捕的蟹苗;若选购人工繁殖的蟹苗,则不能放养“药苗”和“高温苗”。由于蟹苗多经干法运输,在投放前最好经过“缓苗”处理,如蟹种投放时,先用池水喷淋次,让蟹苗或鳃腔慢慢吸水,以增强活力,并减小蟹体与池水的温差以温差不超过,提高成活率。在蟹苗下池前用孔雀石绿浸洗或用盐水浸泡,

螃蟹的养殖技术

螃蟹的养殖技术 1、选择优质苗种 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按地理分布主要分为三个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在这三种蟹中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商品规格最大,品质最佳,深受市场欢迎,而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的蟹肉质则远逊于长江蟹。但目前,长江蟹源已经严重衰退,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如冬季沿江渔民不仅不保护下海亲蟹,反而到长江口滥捕产卵亲蟹。另外,由于沿海沿江养蟹户缺乏蟹种培育技术,致使一些一龄蟹种性早熟,这些长大的“小绿蟹”下海产卵,严重影响了长江蟹种质。由于长江蟹的衰退,加之经济利益的驱动,辽蟹瓯蟹趁机涌来,鱼目混珠,更造成长江蟹的种质混杂。由于蟹苗天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蟹苗现大部分为人工繁殖。但由于人工育苗时有些育苗户缺少技术,片面地追求效益,采取精养,水质稳定,饵料充足,为幼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有些饵料中含有抗生素和某些性促长素,导致一些幼苗发育过早,池塘投放后出现性早熟的比率比较高,一般为20%左右;最高达到45%。而一些育苗场采用天然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混合投喂,幼苗性早熟的比率最多为10~15%。因此,购买蟹苗时应到具备较高育苗技术的可靠的公司选择苗种。 2、控制投饵量 幼蟹性早熟的出现不仅与蟹摄人营养有很大关系,而且与饵料的品质及动植物饵料的配比有一定的关系。天然界中由于饵料较少,所以幼蟹为了觅食要进行索饵洄游,消耗能量较多,因此生长比较缓慢,

而在人工条件下,饵料充足,营养丰富,促使蟹生长加快。因此从投放大眼幼体至v期前后的幼蟹期间,可以不投喂饵料,在池塘中适量加一些浮水植物,以控制幼蟹摄入营养量。v期幼蟹以后投喂饵料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附,饵料投喂量应控制使蟹由半饱状态逐渐过渡到喂饱。这样才能使幼蟹不会提前发育,引起性早熟,特别注意购买市场的饵料必须其中不含任何添加激素促长的饵料,而且前期饵料要求植物性蛋白要求要高,后期育肥动物性蛋白要求要高。 3、控制投放密度 投放密度小会使每只蟹拥有的单位水体增多,所占有的饵料增多,这种舒适的环境也易使蟹性早熟。投放人工大眼幼体苗体,密度应控制在每亩池塘0.8一1.0公斤左右,这样可使性早熟率降低近10%。 4、注意水质水温 河蟹养殖时应注意经常检测水质水温。水质水温对控制性早熟发生也有较大关系。水质pH值应控制在7.5-8.5之内,盐度应尽量保持在4‰以下。水质过差也会导致河蟹性腺发育,引起性早熟。水温过高也会使河蟹性早熟。为控制水温,应使水位保持最浅处75cm,最深处120cm,7~8月份池塘四周水草要丰盛,这样可以避免幼蟹因水温升高而引起新陈代谢加速,发展加快。

阳澄湖蟹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阳澄湖蟹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摘要介绍阳澄湖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的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包括种蟹培育和成蟹养殖2个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阳澄湖蟹;特征特性;养殖技术;繁殖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盛产淡水区域。苏州阳澄湖以及内塘水区近几年大量养殖,养殖面积逾0.67万hm2。阳澄湖蟹肉味鲜美细嫩,蟹黄更是独具风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每年的10月开捕,苏州、上海等地游客来阳澄湖地区游览品蟹,阳澄湖大闸蟹,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及国外。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在海水中产卵繁殖,淡水中生长的洄游性甲壳动物。其个体肥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养筋益气、理胃消气、通经散热和解淤血等功效。蟹壳可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高新技术产品。 1.2生活习性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江湖岸滩地带穴居生活,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 ℃,pH值7.5-8.5,溶氧量4 mg/L以上水体中,河蟹肢体断落后有再生能力,喜食鱼、虾、螺、蚌、蠕虫、昆虫及其幼虫,有时也攻击蝌蚪和青蛙,食饵缺少时蚕食同类,尤喜食动物尸体。常食较易获得的水草,蟹胃中岸边植物和水生植物是其主要成分,食量大,忍饥能力强。河蟹有生殖洄游的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9—10月性腺趋向成熟,开始降河洄游,顺水流由湖至江,再由江至河口浅海区域交配产卵,海水是交配产卵的必要条件。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交配产卵盛期。刚产出的卵在雌蟹腹部内肢的刚毛上进行抱卵孵化,其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时间长达3-4个月。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变态,每次变态和增长都要经过蜕皮,整个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即蟹苗)和幼蟹3个阶段,在自然界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需30-40 d,河蟹寿命仅2-3年,亲蟹在幼体孵出后陆续死亡。 1.3产量表现 成蟹一般产量为900-1 200 kg/hm2,池塘养殖产量为1 050-1 200 kg/hm2,高产区为1 650-1 800 kg/hm2,湖泊网围养殖为900-1 050 kg/hm2,高产区可达1 500-1 650 kg/hm2。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一、引言 大规格河蟹因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备受青睐。目前,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关注这种贵族水产品并试图在自己的水产养殖工程中种植它们。而这些养殖户们秉着圈养、周转、节约的原则,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文将介绍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二、大规格河蟹的品种 目前市场上大规格河蟹的品种有中华绒螯蟹、红蟹、淡水蟹、土蟹、绿背蟹、雅安六带等。 其中,中华绒螯蟹是目前养殖最为常见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红蟹肉质肥厚、肉质细嫩;淡水蟹适应于多种水域,具有精明的求生能力;土蟹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绿背蟹质量稳定,适应性强,且繁殖能力较强;雅安六带的肉质细嫩,依据其生长环境,分为平水和深水两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实践经验,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河蟹品种。 三、大规格河蟹的生长环境 1.饵料 养殖大规格河蟹的饲料主要有:草鱼、鲤鱼、鲢鱼、叉尾鲤、鲫鱼等。可优先选择海蟹和虾皮等海产品为饲料,此外,其他肉类、全鱼等也可以适当使用。经常更换饲料能让蟹吃的食品更加丰富,从而增进营养。

在大规格河蟹的养殖过程中,饮用干净的水非常重要。水 质不好会影响蟹的健康。为了确保水质,可以根据蟹的需要,添加一些矿物质和氧气。此外,对水质的监测也必不可少,养殖户可以利用水质检测仪器来检测水质。 3.环境 在养殖时,要保证蟹的生长环境良好。基本要求如下:•水源应干净、清澈,无污染物的存在。 •养殖场应平坦,不含荆棘、岩石等障碍物。 •生长环境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确保空气充分流通。 •养殖池应根据蟹的生长发育,分配相应的容积,以确保蟹的活动空间充足。 四、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 1.选池 在选池时,要选择水位较低,底部光滑、不含凸起物的地方。通过排出杂乱物和过多的泥沙,可以保持池塘的清洁和卫生。选用深度相对适中的池塘,有助于蟹的生长以及保持水质的清洁。 2.选蟹 在选蟹时,要选择身体大小均匀、精气神饱满、头部翘起、腕足发达的蟹。同时,腹部肥满、背壳凸起、腹甲较大和凸起均属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表现。而身体表面贴着苔藓、黏糊不清、背壳有裂痕等表现则是不健康的症状。

绿色食品 河蟹大水面生产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LB/T 212-2021 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大水面生产规程 2021-09-26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

前言 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来琦芳、么宗利、周凯、辛绪红、张云龙、孙真、高鹏程、孙玲玲、刘一萌、唐伟

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大水面生产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水面生产的产地环境、水质管理、苗种放养、日常管理、捕捞、包装、运输与贮存等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准则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大水面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19783 中华绒螯蟹 GB/T20014.13 良好农业规范第13部分:水产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NY/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755 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NY/T841 绿色食品蟹 SC/T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1149 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 农业部[2003]第31号令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3 产地环境条件 3.1水域选择 风浪较小,水质清新,有微流水,浅水区常年水深保持0.8m-1.5m,底部平坦,含沙量低的黏壤土为好,底栖生物丰富;水草丰盛,以水生植物如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小茨藻等为主,覆盖率达70%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