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环境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环境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环境

1、水源、水质

以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溪河水作为蟹池水源,养蟹池应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2、池塘条件

蟹池长方形,东西向,有利日照。成蟹池1米2左右,长宽边2:1;蟹种培育池150-1000米2,长宽比1.5:1。成蟹池平均水深0.8-1.5米、蟹种培育池0.6-0.8米,池埂高出水面0.3-0.5米。

稻田养殖:加高田埂0.6-0.8米,离田埂2.0米开挖宽2.0米、深1.5米的环形沟作蟹沟,中央视田面积大小开挖“十”字或“井”字沟。

蟹池底质以黄色壤土最好,底泥以10-15c米为宜,要求保水性能好,不漏水。

池内可建设蟹岛和蟹穴,以利河蟹穴居和活动,蟹岛用黏土堆砌,形状要求不严格,高度一般低于水面10c米左右。蟹穴可用碎砖石、小瓦、毛竹筒等堆砌成楼空状,数量多少以条件而定。

3、种植水草

蟹池内需移放或栽种一定量的水草,对于河蟹栖息、觅食、隐避、生长以及稳定生态环境都有一定意义,通常水草的覆盖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1/3左右。

4、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可做成水泥砖墙,其顶部做成“T”字型出檐,内壁抹光滑或玻璃钢围拦或双层薄膜围拦,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土上部份60-80厘米。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 1.1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面积、水位适中的池塘。 1.2池塘的清整 冬季清整池塘是河蟹养殖中修复环境、改善池塘底质的最好时机,必须认真做好主要措施如下: 1.2.1认真晒塘干塘后塘底至少要晒20d左右,用曝晒和冷冻两种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减少池塘底质中有害菌的基数,改善塘底土壤的物化性质。同时利用冬季晒塘机会修复塘埂,整修防盗设施,拣去杂物、死鱼、死蟹,填平各类洞穴,清除污染物,有条件的可清除池塘中的淤泥。 1.2.2塘底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塘中水深0.2~0.3m,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15d以后加水到0.4m 左右试水放苗。有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的塘口必须先杀灭克氏原螯虾,方法是上水至夏季最高水位以上10cm,让克氏原螯虾洞没入水中,亩用溴氰菊酯175g化水泼浇,1h

后龙虾出现死亡,随后拣去,一周后排水留水0.2~0.3m深,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改善底质、中和溴氰菊酯药性),7d后排净塘水,45d后上水0.4m即可试水放苗,该清塘方法能有效杀死蟹塘克氏原螯虾并能有效地控制河蟹抖抖病的发生。 2苗种的放养和水草栽种 2.1苗种放养 2.1.1蟹种放养在2月中下旬塘水深0.3~0.4m,亩放规格为160~200只/kg的蟹种500只,根据要求养成蟹的规格大小增减放养数量。蟹种最好是自己培育或就地采购规格大小整齐一致、无缺肢秃爪、体表色泽一致、活力好的优质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 2.1.2虾苗放养春季亩放养幼虾10kg。 2.1.3大规格鳜鱼种放养在5月上中旬,亩放全长5~7cm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如水源中野杂鱼多,可亩放养20~25尾,如能补充饵料鱼则可亩放25~50尾。 2.2水草的栽种和螺蛳的移植 2.2.1水草栽种种植水草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又是河蟹脱壳避敌、鳜鱼隐蔽的场所。同时能更好地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营造”水底森林”,为河蟹、鳜鱼生态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水草栽种以一种水草为主,其他水草为补充,草品种有伊乐藻、黄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伊乐藻栽种为每4平方米一棵,苦草亩用籽量为

种蟹(扣蟹)养殖技术

蟹种(扣蟹)养殖技术 一、概述: 河蟹,也叫毛蟹、螃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绒毛而得名。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l00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水份71%,灰分1.8%,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深受人们欢迎的珍贵水产品,同时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 河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北自辽宁鸭绿江,南至广东雷州半岛,都有分布。我国有丰富的内陆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的增养殖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河蟹增养殖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特点,是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提高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水产业再上新台阶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河蟹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养殖技术并不十分复杂,特别适宜农村专业户发展养殖,对于致富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河蟹可以和鱼混养,可以和水稻、水生作物共生,利用水稻田提高综合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河蟹增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途。 二、河蟹的生态习性 1. 生活习性 (1)栖息;喜穴居和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河蟹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底端不与外界相通。穴道与地平面约有10度左右的倾斜,穴道深处常有少量积水,使洞穴保持潮湿。洞口与直径基本一致,并与蟹体大小相宜,洞口形状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等,穴道长20-80厘米,甚至一米以上。 (2)食性:河蟹为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饵料。 河蟹的食量很大,且贪食,在食物丰盛的夏季,一只成蟹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在河蟹接近成熟期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饱食后,除本身消耗外,

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着重探讨在大水面养殖模式中影响河蟹生长的关键因素,对其他养殖水域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河蟹生长过程 1.1 非人为控制下的生长过程 在自然条件下,"霜降"节气前后,河蟹在江河湖泊中已育肥成熟,开始向河口、近海迁徒洄游,这次洄游叫生殖洄游,目的是到大海中越冬,并在翌年春天于适宜的盐度、渗透压和温度下交配繁殖。受精卵在海水中经 5 次蜕皮,通过溞状幼体、蜕变成大眼幼体。此时按生理需求,纷纷从闽江、瓯江、长江、黄河、辽河等入海口进入内河淡水中生长肥育,此过程又称索饵洄游,而完成交配繁殖后的亲蟹则在夏季来临前相继自然死亡。 两次洄游的循环构成了河蟹的一生,河蟹通过一生中大约18次左右的蜕皮逐次成长,达到性成熟后即终止蜕皮、停止生长。每次蜕皮后的河蟹体重可比蜕皮前增加30%-100%。实践表明,个体越小的河蟹蜕皮后增重率越大,体质越是健壮的河蟹蜕皮后增重率也越大。 1.2 人为控制下的生长过程 首先,人们在控温、控氧的暖房中配制好人工海水,或在沿海土池中灌入天然海水,放入亲蟹促其交配、抱卵、繁殖。育出的溞状幼体(称Z1)喂以丰年虫无节幼体等饵料,通过5 次变态发育成16-20 万只/kg 的大眼幼体即蟹苗(本文以下称第一生长阶段)。 大眼幼体在人工控制的土池中培育,经大约7 次蜕皮至冬季育成500-100 只/kg 的蟹种即扣蟹(本文以下称第二生长阶段)。 蟹种在大水面或小水面中经一年人工养殖,约蜕皮5 次左右长成可出售的成蟹(本文以下称第三生长阶段) 在人工养育河蟹的过程中,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掌握河蟹的生理、生态习性,同时也要研究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着其生长,通过人为努力认识或改造这些因子,使其向着有利于增产增收的目标发展,这就是科学养殖的初衷,也是本文的要旨。 2 河蟹生长的影响因子 2.1 自然因素 2.1.1 遗传因素目前认为分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及匝江水系蟹种等。普遍认为长江水系蟹种生长较快。 2.1.2 苗种来源指大眼幼体来源,分野生自然苗种及人工繁殖苗种。人工繁殖苗种又分暖棚培育及土池天然海水培育等。 2.2 环境因素 2.2.1 养殖水体生物因素除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外,水生动物主要指底栖寡毛类、多毛类、螺类等适口底栖动物。而黑鱼、鲤鱼及野杂鱼等会危害河蟹并争食争氧。水生植物则主要指同河蟹生长密切相关的沉水植物——水草的种类及数量。 2.2.2 养殖水体非生物因素①水体申指标:pH值、透明度、矿化度、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有机物耗氧量COD 及溶解氧等。②养殖水体底质。③养殖水体面积、水深、水位变动情况。④养殖水体是初养还是经养。⑤致病因子:病毒、细菌、寄生虫等。⑥光照、气温、风浪、冰、雪、洪、涝等气候因子。 2.3 人为因素 ①幼蟹或蟹种的放养密度。②投饲的质同量。③养殖者技术管理水平等。 3 三要素理论 笔者通过自身近十年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众多成功、失败养殖案例的剖析比较后,在本文中首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近几年来,由于河蟹市场看好,人工养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以,养蟹已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养蟹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和技术,必须对河蟹的基本知识,生态生长及所需水域条件等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初次养蟹必须慎重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上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河蟹的基本知识 河蟹,人们一般叫它毛蟹,因为螯足上有很多绒毛,通常又叫螃蟹,以其横行而得名,故又称横行将军。由于湖泊及大水面增殖放流人们又叫清水大闸蟹,生长在长江流域的叫长江蟹,生长在辽河水系的叫辽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河蟹喜欢打洞穴居,常隐蔽在石缝间、水草丛中、水底,白天蛰伏洞中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生长较快,一般寿命2--3年,个别最长的能活四年,对水体要求以微碱性为好,PH值为7.5-8.5,适宜生长水温18-30摄氏度左右,最佳生长水温22―28摄氏度左右。对水中溶解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清澈流水最好。河蟹和鱼一样属变温动物,体温是随着水温的升降而升降。它食性广,为杂食性,偏重动物性,喜欢吃死鱼烂虾及腐败的动物尸体,有机碎屑,小型的螺蚌蚬,昆虫及幼虫等,在正常情况下,河蟹扑食植物性饵料要比动物性饵料来的容易。在自然生活中,食物的比重,往往是植物性饵料为主,多为岸边的植物碎屑,丝状藻

类、柳叶杂、轮叶黑藻、浮萍等,也可以吃人工投喂的蔬菜、嫩草、土豆丝、粮食,谷物、糠麸皮等。人工配合饲料,动物内脏等也爱吃。河蟹的消化能力很强,贪食、食量大,饱食后产生的养料便贮存积累在肝脏中。河蟹的忍饥挨饿的能力也很强,在缺食的情况下,十天半月不进食也不会饿死。温度对河蟹的摄食有直接影响,当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上胃中食物饱满,水温在10摄氏度左右时,胃中食物呈现半饱满状态,水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代谢功能弱,很少进食,越冬时蛰伏洞中不进食。 河蟹是生殖洄游性动物,一生中生长在淡水,性成熟时开始降河进行一生中的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河蟹有争食好斗的天性,经常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斗,在密度大饵料少时还会相互残杀,其中受伤的,附肢残缺不全的,刚蜕壳的“软壳蟹”等,往往会受到同类的攻击和蚕食,这是人工养蟹必须注意的。 河蟹是甲壳类动物,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因为河蟹的肢体全部由甲壳包裹,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在生长发育中,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并通过蜕壳完成肢体的再生。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次左右,每只河蟹生长发育时间和生命长短都不一样,长到性成熟时的个体的大小,蜕壳次数多少也不一样,有的个体很大,有的则很小。据观察了解,河蟹临近蜕壳的前两天,活动缓慢,不吃食,爬到水草丛中,附肢固定在水草上。河蟹蜕壳先从头

中华绒螯蟹等级标准

中华绒螯蟹等级标准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珍贵的淡水蟹,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和价值,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等级标准。这套标准涵盖了从蟹种选择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和安全。 1.蟹种选择 选择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蟹种,要求来源于持有种质资源保护证书的养殖场或天然水域。蟹种应体格健壮、无病害、生长速度快、遗传特征明显。 2.养殖环境 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水域应无污染、水质清澈,水深适宜,水草丰茂,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蜕壳。同时,养殖区应设有防逃设施,防止中华绒螯蟹逃跑。 3.饲养管理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如新鲜水草、螺蛳、小鱼虾等。根据天气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时间。同时,每天需对养殖区进行清理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4.疾病防治 定期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防治。采用环保、无残留的药物进行疾病治疗,避免对中华绒螯蟹产生副作用。同时,建立疾病预防机制,防止疾病传播。 5.收获与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收获。收获时,应选择健康的中华绒螯蟹,避免混入病蟹或死蟹。对于需要加工的中华绒螯蟹,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操作。 6.质量检测

对收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体重、壳宽、腹甲长度等方面的测量。同时,对中华绒螯蟹进行称重,以确定其规格等级。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环节。 7.包装与储存 对加工好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包装,要求包装材料环保、无毒无害。包装上应标明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储存时,要求环境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环境。 8.市场销售 将包装好的中华绒螯蟹投放市场销售,销售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近年来,小个蟹市场价一路走低,大个蟹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蟹种平均价1.25元/只,早熟蟹20元/千克;稻谷1.4元/千克,每667平方米蟹种、稻谷纯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现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稻田的要求与施工 稻田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力强,土质为壤土,水源不受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田间工程由围沟、田间沟和蟹苗暂养池组成,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5%以上。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上宽3米;下宽1米、深0.8米的围沟。田内每隔4米开挖一条蟹沟,使稻田呈“田”字形小块,沟宽1米,深0.6米,并与围沟相通。在田的南侧每667平方米稻田建20平方米的蟹苗暂养池,深80厘米,用作强化培育大眼幼体或收获扣蟹的暂养池。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用塑料薄膜、5号铁丝和木桩在田埂上建围拦防逃设施。稻田进、出水口也用网片防逃。田块修整结束后,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千克化水,全田泼洒,以杀灭病害,同时用0.5千克茶粕在温水中浸泡一昼夜泼洒稻沟,以杀死野杂鱼。待毒性消失后,立即在池、沟中移栽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占50%~60%。 二、水稻的栽培与管理 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插秧前15天,进行稻田整耙,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00~750千克、长效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35~4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不再追肥。移栽前2~3天,秧苗普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移栽的秧苗要求健壮无病。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行距30~35厘米,株距12~13厘米栽插。适当增加埂内侧和蟹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三、蟹种的培育与管理 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要想获得好的收成,蟹苗质量好坏是关键。生产实践证明,以选择体质健壮,爬行迅速,大小整齐,规格为15万只/千克的纯正中华绒螯蟹蟹苗最佳。蟹苗暂养池4月中旬每20平方米用生石灰5千克消毒,4月下旬施用腐熟牛粪12.5千克,繁殖适口饵料,并立即注水30厘米,5月上旬投放蟹苗0.5千克。蟹苗入池后,根据天然饵料的多少,按1∶3~5的比例补充鸡蛋和鱼糜,日投喂5~8次,投饵率200%。当蟹苗长到Ⅱ期后,改用绞碎的鱼肉与豆饼糊、麸皮,按2∶1比例投喂,日投喂3~5次,投饵率100%,

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1ne-Edwards )自然水域 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的产地环境、蟹种选择、蟹种放养、日常管理、蟹病防治、成蟹捕捞、暂养及质量追溯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自然水域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35中华绒螯蟹亲蟹、苗种产地环境质量 肥料使用准则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渔药使用准则 3产地环境 宜选择风浪较小、有微流水、底部平坦、水草丰盛、底栖生物丰富的湖泊、浅水型水库等自然水域;面积宜为6.67h/以上;水深稳定保持在0.8m~3.0m 为宜;水质清新,水量充足,供排水方便。环境和水质质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蟹种选择 应选择中华绒螯蟹原(良)种场繁育的已淡化蟹苗;幼蟹应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格整齐,以120只~200只∕kg 为宜,应符合GB/T26435的规定,购入蟹种应有检疫合格证明。 5蟹种放养 5.1 蟹种消毒 放养前,先将蟹种在水中浸泡2min~3min 后,提出放置片刻,重更浸泡3次。然后用0.3mg/1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15min-20min1, 5.2 放养时间 宜在每年4月10日至4月30日,宜早不宜迟。 5.3 放养密度 5.3.1不投放饵料养殖 根据放养水域中水草和底栖生物资源情况,不投放饵料的天然养殖方式,放养密度为IOO 只~200 只∕667I ∏2为宜。 NY/T391 NY/T394 NY/T471 NY/T755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 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大闸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鳌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鳌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和池塘清整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作为养蟹池,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溶氧量充足。养殖池塘要求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厚10~15厘米,水深1.5~2.0米。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片,防止中华绒鳌蟹逃逸。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须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每亩120~200公斤。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二、水草种植和螺蛳放养养殖池塘中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水草的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需要达到60%以上。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栽种量为每亩48公斤,其中伊乐藻35公斤,小黄草13公斤;3—5月分期播种苦草,苦草籽播种量为每亩100克;夏季是中华绒鳌蟹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栽种量为每亩185公斤,其中金鱼藻占70%。为防止初种水草在没有生根时被中华绒鳌蟹破坏,可采用

片进行围种。为尽快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可采用固着种植法。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撒。确保中华绒鳌蟹在生长过程中有适口、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螺蛳还能起到清除残饵,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作用。 三、蟹种放养和套养品种蟹种放养应认真做好投放时间的选择、蟹种质量和规格的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和配套混养品种的选择。投放时间应避开冰冻严寒天气,气温低于0℃时蟹种冻死率极高。蟹种放养以初春时节、水温4~8℃为宜。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色光洁、体质健壮、活动敏捷、附肢完整(包括爪尖无磨损),性腺未发育成熟、无病症的蟹种,规格以5~12克/只为宜。蟹种入塘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将蟹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鐘,冲去泡沫,提出水面片刻,再放入水中,重复3次。待蟹种吸足水后,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充气浸浴15~20分钟,完成消毒工作。大规格蟹种(10~25克/只)低密度养殖,放养数量为500~600只/亩,最多不超过660只/亩;养成商品蟹规格可达雌蟹1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养殖池塘可选择鲢鱼、鳙鱼、青虾和鳜鱼等进行套养。鲢鱼和鳙鱼可以有效地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青虾可利用部分残饵,同时作为中华绒鳌蟹的动物性优质活饵;鳜鱼可有效地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鱼(对青虾产量有要求的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最好不要套养鳜鱼)。中华绒鳌蟹养殖池塘禁止放养草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的套养比例为2︰1,规格为150~200克/尾的鱼放养量为5~15尾/亩;规格为2.0~3.0厘米青虾,放养量5.0公斤/亩;规格为4~5厘米的鳜

养蟹技术

养蟹技术 作者:今日三农网(https://www.doczj.com/doc/6318987705.html,)

稻蟹萍立体种养技术 稻蟹萍立体种养是根据生态学种间互补原则,将稻蟹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复合群体,形成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惠共生的生态体系,在达到七妙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系统生产一态环境的目的。具体种养技术如下: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和整修 养蟹田要先择在水源丰富(最好是靠近河流和支渠)、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稻田。田块确定后,沿坝埂四周离坝1米开一条深0.6米、宽1.5米的环沟,在稻田中间挖深0.5米、宽0.8-1米的十字沟,沟与坝的坡度均为1:3。养蟹田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适,一般5亩左右建一个圈,如面积较大,中间用塑料膜围栏隔开。 在稻田四周设塑料膜篱笆,高60厘米,上沿细欠丝,每隔10厘米用钉书钉钉一下,每隔1.5-2.0米埋一立杆(木杆或竹竿均可),用以固定塑料篱笆,并使篱笆向内倾斜。下面开浅横,将薄膜埋实,防止蟹逃跑。全池合围,进出水口安水泥管,管口用金属网扎紧,网眼以幼蟹不能穿过为准,安管处要关,防蟹打洞逃跑。 二、水稻的栽培管理 1。养蟹稻田要造反株形紧凑、叶片直立、矮杆、抗病、抗倒伏、生产性好的水稻品种,根据本地气候特点,生育期宜稍长,这样可以早插秧、甲用药、早放苗,缩短蟹苗暂养期。

2.育苗应采取旱育苗或软盘育苛培形式采用大双行(50+30)×20厘米。这种栽培形式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河蟹生产,水稻产量也在500公斤以上。 3.水稻插秧后4-5天,亩施草克星10D我。该除草剂对鱼类致死中毒量为40ppm,每亩10克在稻田水深10厘米的情况下,浓度仅为0.15ppm,施药后25-30天投放蟹苗。 4.插秧前施足底肥,亩施5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蘖肥、调整马、穗肥各施尿素5公斤。 5.养蟹田水质困好,营养要丰富,田间应保持10-15厘米水层,确需断水,也要保持沟内有水。前期水温低,河蟹幼体小,投和,一般15天左右换一次水;后期可每隔7天左右换一次水,要经常检查排水口、进水口,严防河蟹逃跑和敌害进入。 三、河蟹养殖 1.放苗密度从大面积稻蟹种养实践看,一般以每亩投放0.35-0.50公斤大眼幼体为宜。 2.蟹苗暂养每5亩养蟹田要建0.5-1.0亩的暂养圈,在暂养圈内建暂养池,从蟹轩暂养专用。暂养池中水深应达0.8-1.0米,按每立方米水体放2.0万只大眼幼体建池。池四周留0.5米宽半台,坝上建防逃设施做到池埂水漏水,池底不淤泥。蟹苗下池前,每亩池面泼洒75公斤生石灰。进行

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光伏池塘是一种将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打造生态循环、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而在光伏池塘中,养殖中华绒螯蟹则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因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强、产值高而备受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程。 1. 环境选择 在选择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要优先考虑环境的选择。光照充足的环境有利于螯蟹的生长和繁殖,而光伏池塘的光照效果则恰好能够满足这一点。适宜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也是中华绒螯蟹养殖成功的关键。在选择光伏池塘时,必须保证其水质清澈、底质适宜,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 2. 养殖管理 在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时,科学的养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要进行科学的投放螯蟹种苗,并控制投苗量,以避免种群数量过多而导致相互竞争。要加强对光伏池塘水质的管理,定期清理水草和杂物,保持水体清澈。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合理操控光照时间和温度,以促进螯蟹的生长发育。 3. 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光伏池塘中进行螯蟹养殖时,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光伏池塘和螯蟹的

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要注意防止外源性病源的侵入,保持光伏池塘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减少疫病的传播。 4. 收获和销售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一般在4至6个月后可以进行首次收获。合理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螯蟹的品质和产量。而在收获后,要及时进行螯蟹的分类、包装和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结回顾 在光伏池塘中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是一种既环保又盈利的新型养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合理的收获和销售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个人观点 中华绒螯蟹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虾蟹类,其养殖技术的规范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在进行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时,需要在环境选择、养殖管理、疾病防控以及收获销售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完善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手友情提醒:本专题的文章总字数为4481字。光伏池塘中华绒螯蟹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技术 海蟹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和前景的养殖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 追求和海鲜市场的不断扩大,海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本文将介 绍海蟹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步骤,帮助养殖技术撰写者了解如何进 行海蟹养殖。 一、筛选和介养种蟹 成功的海蟹养殖始于良好的种蟹选择。首先,选择品种优良、适应 能力强的品种,如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等。其次,要根据自身生态条 件选择适宜的种蟹。在引进种蟹时,应确保其健康、无病虫害。养殖 户在接收种蟹后,需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介养,以适应新的环境。 二、建设合理的养殖池塘 海蟹养殖池塘的建设至关重要。养殖池塘的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洁、 富含有机物质的区域,避免工厂废水和农药的排放区附近。池塘的规 模和深度应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水体的循环与稳定。同时,池塘底部的土质应为疏松的壤土,方便海蟹的活动和觅食。 三、优化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优化对于海蟹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水质是影响 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池塘的出水口和进水源应分开设置, 定期清理杂质,保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如溶解氧、氨氮、水温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

四、合理投喂与管理 海蟹的饲养管理对于蟹的生长和产品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投喂是养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蟹类需求,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和种类。蟹类的饲料应保持新鲜和高营养,如鱼粉、虾粉等。同时,养殖户还应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残饵和污物,保持养殖环境整洁。 五、预防和控制疾病 海蟹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疾病的侵害。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应定期对海蟹进行疾病防治。首先,定期巡查池塘和蟹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其次,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提高海蟹的免疫能力。同时,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杀虫等工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六、采收和销售 海蟹养殖周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品种和养殖环境而定。在采收过程中,养殖户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捕捞工具和方法,避免对蟹体造成伤害。采收完成后,对蟹进行初步分级和清洗,然后运往市场进行销售。 总结:海蟹养殖技术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技术活动。养殖户要注意蟹种选择、养殖池塘建设、养殖环境优化、合理投喂与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以及采收和销售等环节。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

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是淡水还是海水

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是淡水还是海水 阳澄湖大闸蟹是淡水还是海水 阳澄湖大闸蟹是淡水养殖。 阳澄湖大闸蟹,就是指产自阳澄湖的中华绒螯蟹,尽管全国各地的大闸蟹基本上品种同样,可是因为水域和饲养方式的不一样,在外型、口感,乃至市场价上都是有所区别,而阳澄湖大闸蟹是认可名气最大的大闸蟹品种,是我国政府为维护原产地名优产品的我国地理标志,而阳澄湖也已成为了大闸蟹的代称。苏州阳澄湖水位线长期平稳在2米长,地貌繁杂、阳光照射充裕,湖内拥有丰富多彩的微生物品种,河边则是满地水稻,水草植物丰富多彩、螺蛆更肥,与众不同的自然地理标准为大闸蟹的生长发育带来了较好的自然环境。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阳澄湖大闸蟹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蟹公馆大闸蟹。蟹公馆创立于20XX年,是一家以品质大闸蟹为主打产品的全国直营连锁品牌,蟹公馆总部养殖基地位于江苏苏州,运营中心设于上海宝山,并且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济南、长沙、武汉、重庆、西安、杭州、郑州、合肥、沈阳等核心城市设有十几家销售直营分店,客户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 阳澄湖大闸蟹几月份最好吃 阳澄湖大闸蟹9月份-10月份吃最好。阳澄湖大闸蟹被誉为“大闸蟹之王”,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上市,此时的大闸蟹已经完全成熟,肉质细腻、蟹黄饱满,是品尝雌性大闸蟹的最佳时机,等到10月份国庆节到来之际,雄性大闸蟹蟹膏厚腻,食用此时的雄性大闸蟹最佳。

要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去阳澄湖当地吃大闸蟹,避免了长途奔波,可以吃到最新鲜、最美味的大闸蟹,而且,阳澄湖当地吃蟹的花样远比外地的多多了,在这里可以吃到烹调方式多样的大闸蟹,过足嘴瘾。 一般阳澄湖大闸蟹要到当年的十二月份才会正是下市 阳澄湖大闸蟹一般会上市三个多月,大概在十二月初的时候阳澄湖大闸蟹就陆续下市了,春节期间很难看到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影子了,但是少数商家为了能赶上春节这个销售高峰期,一般会囤积一部分螃蟹春节来销售,但是这种情况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春节市场上的阳澄湖大闸蟹很少。 一般阳澄湖大闸蟹从九月开始有 正如前面所说,阳澄湖大闸蟹的上市时间一般是在中秋节前后,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九月份。所以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要等到九月份才可以吃到,在这以前出售的阳澄湖大闸蟹都是假冒的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价格一只 参见:蟹王宫阳澄湖大闸蟹价格表。一般的阳澄湖蟹50左右一只,个头大的得一百一只。这是正宗阳澄湖蟹,如果是普通池塘的河蟹,超市里那种,二三十一只。 阳澄湖大闸蟹如何保存 在收到预约大闸蟹的前半天或者前一天,将两个成瓶的矿泉水或空瓶灌满水密封后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冻上。然后,待大闸蟹到货后,立即将包装箱打开,将大闸蟹全部取出来放在桌子上或其它地方。接下来,将冰箱中的冷冻矿泉水瓶拿出来,一个换掉包装盒中已经开化的矿泉水瓶,然后大闸蟹再放回包装盒中。放完后,再用干净布(或笼布)湿上水,盖在大闸蟹的上边,然后,再将另一瓶冷冻水放在上面。最后盖上包装盒盖,每天换一次冰水,笼布湿一次水,这样大闸蟹可以从周三或周四放到周天食用,仍然是很新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