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近几年来,由于河蟹市场看好,人工养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以,养蟹已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养蟹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和技术,必须对河蟹的基本知识,生态生长及所需水域条件等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初次养蟹必须慎重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上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河蟹的基本知识

河蟹,人们一般叫它毛蟹,因为螯足上有很多绒毛,通常又叫螃蟹,以其横行而得名,故又称横行将军。由于湖泊及大水面增殖放流人们又叫清水大闸蟹,生长在长江流域的叫长江蟹,生长在辽河水系的叫辽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河蟹喜欢打洞穴居,常隐蔽在石缝间、水草丛中、水底,白天蛰伏洞中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生长较快,一般寿命2--3年,个别最长的能活四年,对水体要求以微碱性为好,PH值为7.5-8.5,适宜生长水温18-30摄氏度左右,最佳生长水温22―28摄氏度左右。对水中溶解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清澈流水最好。河蟹和鱼一样属变温动物,体温是随着水温的升降而升降。它食性广,为杂食性,偏重动物性,喜欢吃死鱼烂虾及腐败的动物尸体,有机碎屑,小型的螺蚌蚬,昆虫及幼虫等,在正常情况下,河蟹扑食植物性饵料要比动物性饵料来的容易。在自然生活中,食物的比重,往往是植物性饵料为主,多为岸边的植物碎屑,丝状藻

类、柳叶杂、轮叶黑藻、浮萍等,也可以吃人工投喂的蔬菜、嫩草、土豆丝、粮食,谷物、糠麸皮等。人工配合饲料,动物内脏等也爱吃。河蟹的消化能力很强,贪食、食量大,饱食后产生的养料便贮存积累在肝脏中。河蟹的忍饥挨饿的能力也很强,在缺食的情况下,十天半月不进食也不会饿死。温度对河蟹的摄食有直接影响,当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上胃中食物饱满,水温在10摄氏度左右时,胃中食物呈现半饱满状态,水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代谢功能弱,很少进食,越冬时蛰伏洞中不进食。

河蟹是生殖洄游性动物,一生中生长在淡水,性成熟时开始降河进行一生中的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河蟹有争食好斗的天性,经常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斗,在密度大饵料少时还会相互残杀,其中受伤的,附肢残缺不全的,刚蜕壳的“软壳蟹”等,往往会受到同类的攻击和蚕食,这是人工养蟹必须注意的。

河蟹是甲壳类动物,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因为河蟹的肢体全部由甲壳包裹,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在生长发育中,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并通过蜕壳完成肢体的再生。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次左右,每只河蟹生长发育时间和生命长短都不一样,长到性成熟时的个体的大小,蜕壳次数多少也不一样,有的个体很大,有的则很小。据观察了解,河蟹临近蜕壳的前两天,活动缓慢,不吃食,爬到水草丛中,附肢固定在水草上。河蟹蜕壳先从头

胸甲后部边缘与腹部交界处裂开一条缝,口部两侧的侧线板交界处也产生裂缝,接着头胸甲逐步向上耸起,裂缝扩大,蟹体腹部后缩,两侧肢体不断摆动,向中间后部收缩,步足首先蜕出,接着腹部退出,最后螯足退出,以完成一次生长过程。蜕壳后,原来壳里皱折的新体,逐步伸张,吸收水份,体形就增大了很多,慢慢爬到水草丛中蛰伏静卧,两天后,柔软的新壳逐步变硬,便开始觅食活动。

河蟹每一次蜕壳,是脱胎换骨的一次,也是生命史上度过每一次难关的一次。蜕壳顺利时15-30分钟就可完成,有时甚至3-5分钟就可以完成蜕壳的全过程,然而在遇到惊扰,干旱或营养不良等情况,蜕壳的时间会延长。有时一只两只步足脱不出,仍留在旧壳中,这时的软壳蟹就缺少那一两只步足。有时整个身体不能从旧壳蜕出而死亡,称蜕壳未遂死亡。正在蜕壳过程中的蟹或刚蜕出的软壳蟹往往会遇到敌害的侵袭,软壳蟹也会遭到同类的蚕食。因此,在养蟹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蜕壳环境,促进河蟹顺利蜕壳以提高成活率,增加回捕率。

人工养蟹要想取得好的效益,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因水制宜,要讲科学、懂技术,会管理。下面围绕养蟹中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及要点做一探讨。

二、水域是条件

人工养蟹选择何种水域是很重要的,水域是人工养殖、增殖河蟹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良好的水域就没有好的效益。水域的种类很多,有池塘、河沟、水库、湖泊。养殖的种类

有大水面拦养、大水面增殖放流、网箱养殖、小水面精养,还有稻田、芦滩、浅荡养殖等。各种类型的水域对幼蟹的放养规格要求不一样,不同的水域河蟹的生长速度回捕率的高低、群体增肉倍数的大小,投入产出比的多少都不相同。同时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经济效益、背甲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差异。

水域条件包括水域座落的位置、方向、水的温度、水的来源、水质是否清新、光照是否充足、水位深浅、水草的多寡、自然饵料的丰欠,这些都与水域有关,适宜的水域环境是河蟹生存,生长的必备条件。因此,水域条件的选择是人们养蟹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养殖河蟹的水域中,水草对河蟹的生长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养蟹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水草,有利于河蟹觅食、栖息、隐避、蜕壳生长。适宜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河蟹逃避敌害的侵袭。水草还可以净化、改善水质,可以吸收水中氨、氮和无机营养盐类,减轻淡化水的肥度,同时,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和增加水中溶氧,有利于满足河蟹对溶氧的需要。同时,水草还可以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对水体的PH值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草型湖泊、水库增殖放流效果最好,一般放养规格为80-100只/斤左右,回捕率可达60%,成蟹个体可达125克左右,群体增肉倍数可达15倍左右。草多饵料丰富的湖泊水库一般不需要投饵,但投放的密度不要过大,每亩水面不超过200只。要加强日常管理,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在养殖

湖内捕鱼扎包、捞草,以免伤害幼蟹,特别是蜕壳蟹。要防止进出水口逃蟹,在洪水期间更应注意,不能在养蟹的湖泊中沤麻,因为河蟹对麻的浸出物极为敏感,很容易造成死亡。

三、苗种是关键

苗种的质量,幼蟹的种类以及干放贮存的时间,长途运输中的保管等是幼蟹成活率高低的关键,缺一不可,这里既有种苗问题,也有技术问题,一环不慎就要导致死亡。什么样的蟹种最好?我们大家都知道是长江蟹种好,长江蟹种性腺成熟晚、长的个体大、这是大家公认的。买蟹种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图便宜,见是蟹种就买,一定要分清二令蟹、老头蟹、疙瘩蟹和蟹贩子倒来倒去的网箱蟹。这些蟹种价格都很便宜,但是放养后根本没有效益。

购买蟹种要选择肢体健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放养,密度依蟹种规格和饲养条件而定。池溏精养亩放500―1000只为好。当年投放早投为好,最好是3―4月份带冰投放,及早适应环境和方便运输。

放蟹种前要注意,如果购进的蟹种运输时间较长,应在水中浸泡2―3分种,取出10分钟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钟,再取出平放,如此反复2次,再放入养殖池。

四、防逃是根本

喜欢乱爬是河蟹的天性,养蟹必须防逃,不防逃就没有效益。养蟹池塘的防逃建设十分重要。俗话说:“养蟹防逃搞不好,功夫白费全跑掉。防逃除害搞不好,花钱白养无实效。”现在人工养蟹防逃的种类办法很多,现在通常实用的

是塑料薄膜防逃,在池塘四周用特制加厚塑料薄膜围起封闭式防护墙,使塑料高出地面60厘米,地下埋入15厘米,牢牢系在插入地下的竹竿上。此法简便,投资不大,防逃效果比较好。100亩以内的水域及饵料生物比较匮乏的水域一定要建好防逃设施,才符合养蟹要求。水草多的大水面、湖泊大型水库一般不须防逃。但在其进出水口处建拦鱼网和栏鱼栅,既防逃鱼又防逃蟹。要提早开捕,捕捞日期不能太晚,要抢在生殖洄游的逃逸前,重阳前后,9月下旬及时捕获,人为控制河蟹的逃跑数量。

五、管理是保证

管理在人工养蟹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管理搞不好,效益就上不来。管理的内容很多,如投铒、水质水位调节、温度控制、防病防逃、防偷防害如何收获等。做到一放就管,一管到底抓住不放,环环紧扣。池塘养蟹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铒料要新鲜适口,不要过少,也不要过量。过少不够吃,过量污染水体,造成浪费。前期投铒以青、粗、精为主,青料(水草之类)占30%,粗料(糠麸粮食)占40%,精料(杂鱼及动物下角料)占30%。促进河蟹体积增长。后期投铒以精、粗、青为主,即精料占60%、粗、青各20%左右,促进河蟹肝脏积累,体重的增长,铒料不能单一。

水质引用要卫生、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透明度要求30公分以上,保持适当水位水量,池塘养蟹要不断加注新水,满足河蟹对水体活动空间的要求,促

进生长。

河蟹的疾病不多,最主要是蜕壳不遂症。池塘养蟹要注意铒料的新鲜适口,保证铒料的营养质量。定期改善水质,增施钙肥,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夏秋季节,20天左右用一次生石灰,亩用15公斤左右,溶化后向全池泼洒。

认真搞好防逃防害防偷管理,平时要加强看管,不时检查维修防逃设施。不管使用何种材料防逃,要确保河蟹逃不出去。在搞好防逃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害工作,要设法消灭水旱老鼠,驱赶水鸟、黄鼠狼等。水旱老鼠,投药杀之,注意投药要在离水面远些的岸边,以防河蟹误食造成死亡.

成蟹捕捞方法多种多样,有加水干塘法(适合池塘养殖捕获)蟹簖、地龙(大水面捕获)。不管用何种方法,要抓住季节,不失时机地将所有成蟹收获起来,提高效益。

为了集中销售,就需要进行暂养。暂养成蟹的池塘选择与正常人工养蟹池塘条件相同。首先要建好防逃墙,在进出水口用网拦好,堵塞漏洞,防止逃蟹,尽量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水量,投喂动物性铒料,促进河蟹体重增长,做好防病防害。看准市场行情及时销售。

以上几点是河蟹养殖的基本要点,也是主要精华,归纳起来就是四句话:“水域是条件、苗种是关键、防逃是根本、管理是保证。”只要紧紧围绕这几句话认真去做,一般都会取得很好的效益。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河蟹养殖基本知识及要点 近几年来,由于河蟹市场看好,人工养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以,养蟹已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养蟹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和技术,必须对河蟹的基本知识,生态生长及所需水域条件等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初次养蟹必须慎重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上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河蟹的基本知识 河蟹,人们一般叫它毛蟹,因为螯足上有很多绒毛,通常又叫螃蟹,以其横行而得名,故又称横行将军。由于湖泊及大水面增殖放流人们又叫清水大闸蟹,生长在长江流域的叫长江蟹,生长在辽河水系的叫辽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河蟹喜欢打洞穴居,常隐蔽在石缝间、水草丛中、水底,白天蛰伏洞中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生长较快,一般寿命2--3年,个别最长的能活四年,对水体要求以微碱性为好,PH值为7.5-8.5,适宜生长水温18-30摄氏度左右,最佳生长水温22―28摄氏度左右。对水中溶解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清澈流水最好。河蟹和鱼一样属变温动物,体温是随着水温的升降而升降。它食性广,为杂食性,偏重动物性,喜欢吃死鱼烂虾及腐败的动物尸体,有机碎屑,小型的螺蚌蚬,昆虫及幼虫等,在正常情况下,河蟹扑食植物性饵料要比动物性饵料来的容易。在自然生活中,食物的比重,往往是植物性饵料为主,多为岸边的植物碎屑,丝状藻

类、柳叶杂、轮叶黑藻、浮萍等,也可以吃人工投喂的蔬菜、嫩草、土豆丝、粮食,谷物、糠麸皮等。人工配合饲料,动物内脏等也爱吃。河蟹的消化能力很强,贪食、食量大,饱食后产生的养料便贮存积累在肝脏中。河蟹的忍饥挨饿的能力也很强,在缺食的情况下,十天半月不进食也不会饿死。温度对河蟹的摄食有直接影响,当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上胃中食物饱满,水温在10摄氏度左右时,胃中食物呈现半饱满状态,水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代谢功能弱,很少进食,越冬时蛰伏洞中不进食。 河蟹是生殖洄游性动物,一生中生长在淡水,性成熟时开始降河进行一生中的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河蟹有争食好斗的天性,经常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斗,在密度大饵料少时还会相互残杀,其中受伤的,附肢残缺不全的,刚蜕壳的“软壳蟹”等,往往会受到同类的攻击和蚕食,这是人工养蟹必须注意的。 河蟹是甲壳类动物,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因为河蟹的肢体全部由甲壳包裹,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在生长发育中,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并通过蜕壳完成肢体的再生。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次左右,每只河蟹生长发育时间和生命长短都不一样,长到性成熟时的个体的大小,蜕壳次数多少也不一样,有的个体很大,有的则很小。据观察了解,河蟹临近蜕壳的前两天,活动缓慢,不吃食,爬到水草丛中,附肢固定在水草上。河蟹蜕壳先从头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一、河蟹有哪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1)栖息 河蟹通常栖居江河湖泊岸边和水草丛生的地方。在水位稳定、水面开阔、水质良好的水域里,一般是不打洞的。在水位不稳定的水域里会打洞穴居。穴居常位于高低潮水位之间,其洞呈管状,与地平线呈10度左右的倾斜,洞的深处有少量积水,洞底不与外界相通。穴道长20-80厘米。大蟹一般一蟹一穴,有时在连通的蟹道里也有居几只蟹的。仔蟹和扣蟹一穴几只或数只。河蟹通常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夜晚出来觅食。 (2)食性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蚌肉、畜禽下脚料等;植物性饵料有苦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草以及豆饼、花生、芝麻等商品饵料。通常好食动物性饵料。河蟹贪食量大,在7、8、9三个月的暴长季节,一只成蟹一次能食多只螺类。临近性成熟时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河蟹吃饱后,除自身消耗外,其余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肝脏内形成蟹黄。河蟹能耐饥,健壮的蟹十天或更长的时间不食也能活着。 (3)争食与好斗

争食与好斗是河蟹的天性,经常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斗,在密度大、饵料少时还会互相残杀。在河蟹交配产卵季节,多只雄蟹为争夺一只雌蟹而凶猛格斗。在食物十分缺乏时,久饥的抱卵蟹常取自身腹部的卵来充饥。根据这种习性,人工养殖河蟹要多点均匀投喂饵料,确保吃饱吃好,使其均匀生长。 (4)自切与再生 当河蟹受到机械损伤或敌害攻击时,常在附肢的基节与底节之间的关节处切断,这种现象称之为“自切 ”。自切是河蟹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有效方法,是 长期适应自然界生存竞争的结果。河蟹自切以后还可再生新足,新足比原足细小一些,但仍具有原足的功能。 (5)感觉与感动 河蟹的运动有趋光、趋水流和攀越障碍的习性,所以人们就编帘、设簖、张灯拦捕河蟹,池塘养蟹利用其趋弱流顺强流习性,通过注排水在出、入水口处集中出蟹。 (6)蜕壳生长 有人观察并统计过,河蟹一生蜕壳(蜕皮)多达一二十次:蚤状幼体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蜕皮五次才成大眼幼体(蟹苗),大眼幼体在十天内蜕皮一次才成幼蟹,幼蟹约隔 五天左右蜕壳一次,小蟹还要蜕壳十多次才能长成大蟹、老蟹。

河蟹养殖方法

河蟹养殖方法 1、池塘准备。 养殖池塘要选择在有着丰富的水草,水质干净清澈,阳光充足的地方,池塘的面积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数量决定。一般是在3-8亩左右,水不宜过深,大概在1、2m左右,有良好的排灌系统,池塘最好是硬质的黏土,要将池底过厚的淤泥清除干净。在池塘的四周设置好防逃设备,并且为了减少在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在放养蟹苗的时候要将池塘做好清塘消毒的工作。放养前15天的时候使用生石灰进行全池的泼洒消毒,每亩用量大概在75千克左右。生石灰不仅可以杀灭池塘中的病菌,还能有效的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改良池底。 2、选种放苗。 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选择优良纯正的品种,不能选择杂蟹,有伤,带病的蟹,或者是肢体残缺的。蟹种应该长势良好,发育健壮,附肢齐全,没有伤病并且规格大小相差不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河蟹的质量与后期的成活率。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让蟹苗先暂养一段时间,为了让蟹苗有一个过度的适应期,在池塘中设置一个暂养区,大概占整个池塘的15。注意放养密度,密度要适中,保证河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将密度控制在一亩2000只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立春前后。 3、饲料投喂。 养殖河蟹时要适当的投喂一些饲料,因为仅靠河蟹自己采食天然

的饵料是不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发育和达到高产的目的的。放养蟹种之后,当池塘中的水温达到了11度及上后就需要人工进行投喂了。投放时要以前期精料、中期粗料、后期荤料为主,在春季时要投喂少量的糊状饵料,夏季就需要投喂植物型的饲料。过了八月就需要开始增加动物性肉料的投喂量了,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河蟹的性腺发育,增加河蟹的体重,使其肉质更加鲜美。 4、水质管理。 水质对河蟹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保证水中有一定的肥力,并且肥力不能减少,所以养殖中每周至少要加一次水。而且还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深水位,七月的水位至少要在1、5m,气温升高时要增减换水的频率。夏季5-6月时至少半个月换一次水,7-8月时至少每周换一次水,气温降低后便可逐渐减少换水频率。每次换水不需要全池水换掉,换30%左右就可以了,还需要定期的泼洒生石灰。大概是15天一次,效果在前面也说了。

河蟹养殖简介

河蟹养殖简介 河蟹养殖是指河蟹的养殖技术。河蟹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极为丰富,由于河蟹的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广,这几年养殖规模迅速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个方面 一、选择好池塘: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二、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捞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放养的蟹苗以二龄幼蟹(蟹种),18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800—1000只左右。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水葫芦等,一是能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三、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我们主要投喂杂鱼虾及饼粕、土豆、小麦等饲料。投喂时把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选择3—5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有利于清除残饵。投喂时间为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可选在傍晚前后,一天一次或两次,根据情况适度掌握。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池塘养蟹其池水PH值应为7—9,最适为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若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生长发育,若在2毫克/升以下,便会引起河蟹的死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一般采用经常换水和加水的方法,使池水经常保持在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四、敌害与病害的防治 河蟹的敌害主要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以水老鼠危害最大。河蟹夜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又称长江稻蟹,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其美味可口、肉质鲜嫩,近年来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养殖河蟹不仅能够 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本文将详细介绍河蟹的养殖技术,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河蟹养殖的要点和方法。 一、场地选择与准备 1. 水质要求:河蟹适宜生长的水质为 pH 值在7-8之间,温度保持 在22-30℃范围内,氧气含量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硬度应在80-120 mg/L,总碱度在80-120 mg/L。因此,选址时需要选择水质清洁、环境 优美、水源充足的地方。 2. 池塘建设:河蟹适宜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因此, 养殖河蟹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合适的池塘。养殖池塘的选址要避开工业 排污口、城市废水排放口等污染源,而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同时 要考虑避免洪水和干旱。 3. 池塘光照:为了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和品质,需要合理控制池塘 的光照。河蟹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每天需要保证8-10小时的光照时间,以促进其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二、种苗选择与养殖管理 1. 种苗选取:选择健康、体型完整、外壳完好、腿部无残疾的河蟹 种苗。避免使用病死或有病害的种苗,以防疾病传播和影响养殖效果。

2. 饲料供应:河蟹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稻谷、豆粉、菜叶等。合理搭配饲料,确保河蟹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饲料要注意新鲜和干燥,避免发霉变质。 3.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是河蟹养殖的关键。定期检测水质指标,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指标值,及时进行水质调整。定期更换水源,保证池塘中的氧气充足。 4. 疾病防控:河蟹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侵袭,如白点病、溶解病等。定期对河蟹进行疫苗接种,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规范的管理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5. 养殖周期管理:河蟹的养殖周期大约为3-4个月,因此,需要根据养殖需要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在河蟹成熟后,及时捕捞并进行下一周期的饲养。 三、河蟹销售与市场分析 1. 市场需求:在进行河蟹养殖前,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当地的消费市场和销售渠道,确定河蟹的售价和销售策略。 2. 售价定位:根据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需求,合理定价河蟹。要考虑成本、竞争对手的价格、品牌影响等因素,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定价。 3. 销售渠道:河蟹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和电商平台等。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在市场中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

河蟹养殖条件要求,河蟹养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河蟹养殖条件要求,河蟹养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河蟹是一种非常好养的水产品,为了争取高产,更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人工养殖河蟹的条件要求,以及河蟹养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一、养殖螃蟹需要什么条件 螃蟹是非常好养的,对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需要水质要清澈、有丰富的水草、弱光以及水温不要太低等。 螃蟹一般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 当水温达10°C以上时开始摄食,15°C左右蜕壳生长,20~28°C 为生长盛期。水温过高对螃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 二、河蟹的三种养殖方式

河蟹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湖泊网围养殖和稻田养殖三种模式。 ①池塘养殖 池塘养蟹的特点是可人工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经济效益可观。池塘养蟹的养殖模式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单养,二是混养。单养即单养河蟹,只放蟹种,不放养鱼、虾等其他养殖品种。一般亩产成蟹50-75千克;混养即以河蟹为主,混套养青虾、鳜鱼等。近年来,常州地区池塘养蟹大多采用后一种模式,特别是近年来金坛市水产站推广的蟹池“631”养殖模式(即亩产河蟹60千克、青虾30千克、优质鱼类100千克),成效十分显著。 ②湖泊网围养殖 湖泊网围养蟹是在网围养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蟹养殖方法,其技术内容主要是:在湖泊中选择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水位适中的一片水域,用网片加竹桩围定,网栏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一定的面积(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根据河蟹的生长要求,种植水革、移殖螺蛳、

投喂饲料,精心饲养管理。这种养蟹方式由于湖泊水体流动性大,水质好,河蟹活动范围广,天然饵料丰富,生产的河蟹一般规格大、品质好。 ③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饲养成蟹,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使稻禾和河蟹在同一环境中共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病害,达到提高稻谷、河蟹商品质量和种养经济效益的目的。稻田养蟹只需在田间开挖养殖沟,在稻田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即可养殖,饲养管理措施同池塘养蟹。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的水产,因其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备受市场青睐。了解河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保障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一、养殖环境 河蟹适宜在水温13℃-28℃、PH值6.5-7.5、溶氧量5mg/L以上、水质清澈、水深0.8m-1.2m的环境下生长。在养殖初期应保持水深40cm左右,每亩养殖30万只左右。随着生长发育,每只蟹需要1.5到2升的水体空间,适宜的养殖密度为每亩10万只。 为了保证蟹苗健康成长,应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测量水质参数并做好换水。 二、饲料管理 河蟹属于贪食性动物,它们食欲旺盛,可食用植物、动物、腐殖质等多种食物。通常情况下,细粮、豆cake、菜叶、虾皮、小鱼干等为常见饲料,可根据生长情况和需求适当添加其他饲料。 为减少浪费和保证饲料的新鲜性,要坚持定时、定量喂养原则。此外,注意饲料的水分、蛋白质、甲壳素、维生素等成分比例,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蟹需求。 三、疫病防治 河蟹养殖中疫病防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疫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癌病、溃疡病、壳斑病等。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是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测量水质,减少饵料残留。 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将病蟹和发病的水域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浴、药食合用、注射药等等。在医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药物使用量,并注意药物分类,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替代作用而使病情加重。 四、饲养管理 河蟹是一种需要高水质的水产,因此饲养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水质,

保证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饵料中的易消化蛋白、碳水化合物等适宜的营养成分。同时,应注意蟹类的生活规律,加强日常护理和饲养管理,促进蟹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收获与销售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采用分期养殖模式,定期收获。对于正常生长健康的蟹,可在季节适宜的时候进行定期收获。在收获前应对养殖池进行清洗、消毒,对于收获的蟹,要按规格、分类、洗净并包装。 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应注意河蟹销售环节的规范化、专业化。河蟹是一种高品质水产,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制定销售和营销策略。 总之,河蟹养殖技术要点涉及生长环境、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收获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克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只有坚持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细心认真的管理,才能实现良好的养殖效益。

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蟹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殖产物,而且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将介绍蟹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蟹养殖方法 1. 环境选择:选择适合蟹类生存和繁殖的水质环境。蟹类通常喜欢生活在淡水或半淡水的环境中,常见的蟹类品种有河蟹、大闸蟹等。选择水源清洁、水质优良、水温适宜的场地是蟹养殖成功的首要条件。 2. 动物种源:选择高质量的种苗进行养殖,可以选择从专业养殖场购买,也可以选择通过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统一供苗。 3. 养殖设施建设:根据不同的养殖规模和品种需求,选择适当的养殖设施进行建设。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池塘、棚圈、水池等进行蟹类的养殖。 4.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比是成功养殖的关键。根据蟹类的生命周期和饲料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条件,避免由于饲料污染引发蟹类疾病。 5.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养殖环境和蟹类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

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遇到严重疾病扩散的情况,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以防止整个养殖户受到影响。 二、蟹养殖注意事项 1. 温度控制:蟹类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蟹类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冬季或夏季天气极端寒冷或酷热时,要做好温度调控工作。 2. 饮食合理:蟹类的饮食需求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蟹类充足的营养摄入。同时,定期清洗饲养设施,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3. 水质管理:蟹类对水质的敏感性较高,要定期检测和管理水质,保持水体的新鲜和适宜度。注意避免水体过度富营养化,及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减少对蟹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4. 秩序养殖: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和修复,形成良好的养殖环境和秩序。避免养殖场的交叉感染和疫病传播,以保障蟹类的健康和生长。 5. 及时销售:根据蟹类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及时组织销售,避免过度存养和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蟹类养殖的成功离不开合理的养殖方法和科学的管理。只有熟悉蟹类的生长习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设施和饲料,严格管理环境和水质,才能实现蟹类的高效养殖和经济

河蟹高产养殖的主要技术方法 - 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养殖的主要技术方法-养殖技术 大家都知道河蟹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掌握良好的养殖技术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保障。现主要介绍河蟹生态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池塘建设与消毒、水草种植、蟹苗的放养、日常管理、河蟹病害的防治等,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河蟹精养高产的养殖技术方法。1、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证河蟹产量、质量,实现生态养殖的重要条件。首先要选择好蟹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注水方便。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水池的面积,池塘的面积不宜太小,要求深度为1.2-18m,底部要求留10-20cm厚的有富含腐殖质淤泥。水池的形状最好为长方形,这样便于饲养管理。水池的周围不要种植高大的树木,以免遮光。在蟹池的周围挖2m宽1.8-2m深的围沟,并在池中纵横开挖5-8条沟,方便河蟹栖息和捕捉。养殖前对蟹池进行消毒,将池内留有20cm深的水,按每亩150-200kg量泼洒生石灰水,然后均匀的翻动池底的淤泥,可有效的杀灭敌害生物,改良池底,同时还可以增加水池塘中的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生长,也可以用漂白粉进行清塘水清毒,待消完毒后暴晒15-30天即可。在蟹池内种植上适宜的水草,这些水草适口性好,并且营养丰富,可供河蟹采食。还可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有效改善蟹池的水质,有助于提高河蟹的品质。水草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遮阴、栖息、蜕壳的场所,同时还可减少河蟹的活动量,利于能量的蓄积,对生长有利。蟹池中种植水草时要注意每隔10m左右留2-3m的无草通道,便于行船和观察

河蟹日常的情况。2、放养优质的蟹苗在放养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池埂的周围设置防逃设施,并且在进排水口安装30-60目的双层筛,以防止敌害生物侵入。如果蟹池内的水草还未长成,先将蟹苗置于暂养区养殖,待水草长成后再投入蟹苗。蟹池以养殖河蟹为主,可以搭配的养殖一些其他水产,如鱼、青虾等,可建立多品种的生态养殖系统,利于河蟹的生长。要选择优质的蟹苗,最好就近购买,蟹苗的大小要求整齐,健康无病,动作敏捷,附肢齐全,体表光洁无损伤。放养的时间以水温达到8-12℃为宜,蟹苗的规格为每千克200只左右,放养的密度为每亩500-800只。在放养前要将蟹苗在3%-5%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然后再进行放养。3、加强日常的管理河蟹入池养殖后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选择优质的饵料,并进行科学投料。饲喂河蟹的饵料一般为配合饲料、螺蛳、冰鲜鱼,还可以搭配饲喂一些植物性饵料。一般在蟹苗放养后的第2天开始喂料,投喂料一般为体重的5%,此时蟹苗的摄食量较少,且池中温度较低,可在傍晚投喂少量的植物性饵料及小杂鱼即可。待水温稳定在15℃以上后,在每天中午和晚上各投喂1次。在最初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辅喂一些杂鱼,然后再逐渐的增加动物性饵料,最后以饲喂动物性饵料为主。随着池中水温的升高,蟹体的增长,饵料的饲喂量增加,此时除了要喂新鲜的浮萍外,其他饲料都要进行熟化后拌入添加剂后再饲喂。在饲喂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蟹的活动情况,并及时的增减料。因河蟹喜欢富氧且pH值偏碱性的水环境,而水质的好坏是养殖河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整个养殖期都要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新、溶氧

河蟹养殖知识点大全

河蟹养殖知识点大全 河蟹,又叫毛蟹,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蟹类,因其肉质鲜美,备受喜爱。随着人们对健康食材的追求和经济收益的考虑,河蟹养殖逐渐成 为了一项重要的养殖产业。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河蟹养殖的知识点,包括选址、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选址: 河蟹养殖的选址非常重要,合适的选址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首先,应选择水质清洁、富含有机物质的水域作为养殖区域。其次,选址应 远离城市、工厂排污口等污染源,避免水环境受到污染。此外,还需 要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交通便利等因素。 池塘建设: 河蟹养殖主要采用池塘养殖方式。在建设池塘时,应选择土壤透水 性好、肥力高的地块。池塘的面积和深度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通常,池塘的深度应保持在1-2米之间,以便于蟹类的活动和觅食。池塘底部要清除杂草,保持干净。 蟹苗选购: 蟹苗是河蟹养殖的起点,选购优质的蟹苗对于后期的养殖效果至关 重要。选择健康活泼、壳色光亮的蟹苗,避免受损或有异常现象的个体。同时,要注意蟹苗的大小均匀性,以便于管理和控制疾病。 饲料管理: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可食用的饲料种类很多。在养殖过程中,应根 据蟹类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配置饲料。常见的饲料包括野生水生动 植物、农副产品等。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定的营养物质,如 蛋白质、维生素等。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对于河蟹养殖至关重要。要定期检测水质各项 指标,如溶氧量、PH值、氨氮含量等。如果发现水质异常,要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调整。此外,可以适当进行水体通气、换水等操作,以减 轻蟹类对水质的负荷。 疾病防治: 河蟹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困扰,因此,疾病防治是必不 可少的环节。首先,要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 水质和池塘卫生。其次,要定期进行观察,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 施隔离或治疗。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标准剂量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和残留。 收获和销售: 河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5个月才能达到市场上的成熟标准。收获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和压死蟹体,同时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进行储存。在销售环节,要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合理定价,选 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如批发市场、餐饮企业等。 总结:

河螃蟹养殖方法

河螃蟹养殖方法 河螃蟹养殖方法 河螃蟹养殖方法 河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

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蟹种的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无伤、行动敏捷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为宜。 蟹池合理放养: 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蟹种放养密度,一般每亩为500―600只左右,这样使河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蟹种放养规格以每公斤100―200只为宜,规格过大,每第一次蜕壳困难,损伤较重;规格过小,则生长基数不大,影响上市规格。蟹种“暂养”,是蟹种放养前必须的过渡阶段,需先在池中设置一块“暂养区”,其暂养时间长短,应视水温和池中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暂养面积是放养面积的1/5左右。 科学合理投饵料: 河蟹是偏食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在饵料投喂上,严格实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饵方法,掌握“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

河蟹的养殖方法以及条件

河蟹的养殖方法以及条件 河蟹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蟹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河蟹。那么,如何进行河蟹的养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条件。 一、养殖方法 河蟹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选种繁育、养殖环境搭建、水质管理、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几个方面。 1.选种繁育 河蟹的选种繁育是养殖的第一步。选种时应选择体型健壮、壳色鲜亮、腹部充实的个体作为种蟹,以提高后代的品质和产量。繁育时可以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繁育两种方式,提高繁殖效率。 2.养殖环境搭建 河蟹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0℃-30℃,水质要求清洁、无污染,PH值在6.5-8.0之间。养殖池塘的选址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地方,同时需要搭建防风、遮阳的设施,以保持水温稳定。 3.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导致水质恶化。定期更换水源,以保持水质新鲜。

4.饲养管理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小动物和腐殖质等为食。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喂养和自然觅食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配制饲料,定时定量喂养,避免饲料过多或过少。同时,可以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提高蟹体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5.疾病防治 河蟹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软甲病、白点病等。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可以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质清洁。同时,注意观察蟹体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养殖条件 河蟹的养殖条件主要包括水质、水温、养殖池塘、饲料等几个方面。 1.水质 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因此在选择养殖地点时,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地方。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2.水温 河蟹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0℃-30℃。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温的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蟹体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季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