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文明史序言

世界文明史序言

前言

文化的概念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200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超越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和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精神文化,又称“小文化”。

精神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经过文化专家的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著作、艺术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并能够跨时空传播。

文明的概念

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文明的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政治文化达到较高的水平。

狭义的文明是指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的社会体系。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中性的概念,文明是褒义的概念。人类在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与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的概念。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早在人类文明社会出现之前便已产生,即原始文化;而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根据“生存技术”的进步程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蒙昧时代始于人类的幼年时期,终于陶器的使用。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低级阶段终于食用鱼类和用火,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分节语出现;中级阶段终于弓箭的发明;高级阶段终于陶器的发明和使用。

野蛮时代基本上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成长、发展和鼎盛时期。它又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低级阶段指新石器时代,中级阶段属于青铜器时代,高级阶段属于铁器时代。

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的时期。人们能够磨制比较精细的新石器,有了制陶术,学会了金属的炼制。人类开始游牧生活和大规模的田间耕作。此时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并且向阶级社会过渡。

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下接71)

第一章人类的原始文化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人类的史前时代(prehistoric age)。它始于人类的出现,终于国家的产生。由于那个时代没有确切的文字记录,我们不知道那个时代任何人的姓名,不知道那个时代实际发生了哪些事件,甚至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人讲何种语言,所以我们说,那个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然而,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存,通过对这些物品的释读,我们知道了史前时代人类生活和文化的一些特征,有些特征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

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时间的长度,而在于在这一时代,人类经历了许多关键的进步:工具的制造、语言的产生、艺术的萌芽、农业的发明、社会组织的出现……,当最终发明了文字,建立了城市后,人类跨入了文明的殿堂。

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考古学家经过对古人类生产工具的研究,将其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3个时代。旧石器时代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长达数百万年之久。

一、早期人类的发展

早期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4个阶段。

生活在大约380万年前到大约180万年前的非洲古坦桑尼亚和古肯尼亚人,属于早期猿人,也叫“能人”(Homo habilis)。

能人头骨化石

生活在大约180万年前到大约20-30万年前的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北京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属于晚期猿人,也叫直立人(Homo erectus)。

右图是爪哇人

周口店遗址北京人复原像

北京人头骨

德国的海德堡人

德国的海德堡人

大约在20-30万年前到5万年前的德国的尼安德特人、中国的马坝人、巴勒斯坦的卡麦尔人等,属于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又称古人(Paleoanthropus)。

右图是德国的尼安德特人。他们不是欧洲人的祖先,而是已经灭绝。

尼安德特人

大约从4万年前开始,人类演化为晚期智人,其代表有中国的山顶洞人、法国的克鲁马农人等。晚期智人在特征上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以也叫新人。

右图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头骨

法国的克鲁马农人

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其足迹遍及亚、非、欧3个大洲。据考古资料证明,大约在5万年前,人类可能越过白令海峡的“大陆桥”,从亚洲进入美洲。由于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很大,在不同气候和饮食结构的影响下,人类体质面貌经过长期的遗传和变异,在肤色、毛发、鼻唇、身材,以及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即黄色、白色、黑色和棕色4大人种。人种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没有优劣之分。

二、旧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

人类初期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考古学家把使用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人类形成后漫漫的二三百万中,旧石器时代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大约在250-270万年前到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以打制的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和角器。

砍砸器

阿舍利文化的手斧

尖状器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使用火。最初,人类大概是利用天然火,后来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

北京猿人用火图

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

旧石器时代的人一直依靠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活,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直到距今1万年前才由农业取代。

人类出现以后,人类的群体组织也随之形成。起初,刚刚脱离动物界的人类仍然与动物一样,过着小范围的群居生活,即原始人群,这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群在婚姻形式上处于不分血缘辈分的杂乱交配状态。

但另一些学者认为,杂交的原始人群是从猿到人的过渡群体,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

式是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中,将婚姻限制在族内同一辈分的成员之间,实行族内群婚,亲子之间的婚姻被禁止。血缘家族存在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了扩大家族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又进一步实行族外群婚,本家族的成员之间禁止通婚,他们必须与另一个家族的成员通婚。人类由此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实行的是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从而形成母系氏族公社制度。在氏族公社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

母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形成,使人类完全摆脱了动物界那种低下的群居状态,开始以一套固定的社会制度、机构、明确的社会规范,来沟通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调节并化解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我国云南四川交界地带的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属纳西族,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被称为最后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

摩梭家族老当家

摩梭两地摩梭族人

走婚时的通道

摩梭女儿的房间

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刚刚从粗野洪荒状态中走出来的原始人类,既不能较清晰地认识自身,又不能较深刻地理解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各种天灾人祸、梦中的景象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惧,他们不能从自然界本身予以说明,只好求助于超自然的存在物,求助于魔力,这样就产生了原始宗教。原始人相信,通过把某种有用的动物或植物作为本团体的图腾,通过树立种种偶像、象征和进行模仿性的舞蹈,可以使各种动物大量繁衍,食物来源丰盛,消除各种灾难。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最初的艺术作品,最杰出的代表是洞穴壁画。其中最好的一部分壁画分布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洞穴壁画通常以大型猎物为题材,比如野牛、熊、马、犀牛、猛犸、野猪等。

英国发现的史前洞穴壁画

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

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到大约1万年以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之所以称为“新石器”,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石器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懂得将石器进行磨制和抛光,石刃更加锋利。磨光石器的流行和陶器的广泛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新石器时代磨制的石器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

但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成就并不是工具的改进,而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可以说,新石器时代是迄今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即农业革命。所谓“农业革命”,是指人类开始栽培农作物与饲养家畜的崭新的生产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在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上所发生的一次巨大变革。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从影响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标准出发,提出了“三次浪潮”的社会发展变革学说,认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三次巨大的变革浪潮,即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近代的工业革命、当代的信息革命。确实,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第三节人类文明的产生

到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最后出现了国家,人类社会由此跨入了文明时代。

一、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开始使用金属。最早使用的金属是天然铜,后来,人类学会了冶炼纯铜(红铜),但红铜质地柔软,制成的工具不及石器坚硬,所以与石器并用,考古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金石并用时代。随后,人类又学会了冶炼铜与锡的合金——青铜。青铜的熔点比纯铜低,硬度比纯铜高,更易于锻制成各种器具。青铜的使用,使人类跨入了金属器时代。铁的冶炼和使用要晚得多,公元前1400多年,两河流域最早发明了冶铁技术。

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农业方面从锄耕变为犁耕,从使用木犁或石犁到使用金属犁,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适宜经营农业的地区,产生了一些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部落,而在适宜进行畜牧业的地方,则出现了游牧部落。恩格斯指出:“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人类转入定居生活后,逐渐学会了纺织、制砖、制陶、建屋等手工业活动。起初,手工业是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但随着手工业生产日趋复杂,尤其是金属器的出现,冶炼、加工、制造金属工具需要专门的技巧和设备。“如此多样的活动,已经不能由同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由于经济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部门,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业和畜牧业部落间出现了经常性的交换,交换形式采取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出现了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在原先物物交换时,人们没有等价交换的观念,交换的是使用价值。随着交换的复杂化,物物交换已经不能适应,于是出现了等价交换物。起初,等价交换物是某一地区的某种物品,如金属、贝壳等,后来出现了货币。接着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商人,于是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二、由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母系氏族开始转变为父系氏族。在采集狩猎经济中,唯一的社会分工是性别的分工,男子从事狩猎,女子从事采集。女子的生产劳动对生活较有保障,因

而她们的社会地位也高。自从社会大分工以后,无论是在农业生产还是在放牧管理牲畜中,都需要较强的劳动力,男子的劳动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妇女转为主要从事家务劳动,于是出现了男女性别间新的劳动分工。原来以母系为中心的母权制氏族就转变为以父系为中心的父权制氏族。

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是通过新的婚姻和家庭形式而实现的。在母系氏族的全盛时期,婚姻形式是对偶婚下的从妇居。由于男子在生产中地位的提高,他们要求改变原有的婚姻秩序,把妻子带到家中居住。这样,对偶婚的“从妇居”就转变为“从夫居”。夫妻间的结合也有了持久性,不稳定的对偶婚逐步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婚姻(或一夫多妻制),母系氏族就转变为父系氏族。恩格斯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走婚是云南和四川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花楼”,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走婚桥

三、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与国家的形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产品没有剩余,所以人们没有私有观念,也没有私有财产,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自从农业革命以后,社会有了剩余产品,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氏族部落的首长和家族长,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机会,把一些集体的财富攫为己有,于是产生了私有经济。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也产生了。由于有了剩余产品,人们不再杀死战争中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为奴隶。同时,由于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于是,在氏族社会中,不仅有了自由人和奴隶的差别,也有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

生产力的提高,使生产趋向个体化,再加上私有观念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使大家族发生分裂。以一夫一妻为基础的个体家庭从大家族中独立出来。某些个体家庭迁居到别处,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于是形成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农村公社破坏了氏族的血缘关系,同时又保留了公有制的残余,比如土地、森林、牧场等是公有的,定期分配给家庭使用,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阶段的社会组织。

在氏族公社制度解体的基础上产生了国家。过去,氏族和部落间的战争,仅仅是为了血亲复仇或争夺疆域,而私有制和奴隶劳动出现以后,人们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财产和奴隶。军事民主制这一政治组织形式出现了,它的基本机构由部落成员大会、部落议事会和军事首

领组成。许多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

与此同时,部落的上层分子也逐渐由社会的公仆蜕变为统治阶级。在部落内贫富分化与阶级对立日益尖锐、对外战争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社会管理机构与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军事首领从选举转为世袭,并且开始称王。

国家是从氏族组织的废墟中产生的,它和氏族有着根本的不同: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的,而氏族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国家拥有公共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而氏族却没有这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暴力机关。

四、文字的出现

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它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作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将这一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手势语言或个人记号语言;图画文字或表意符号;象形文字或符号;表音性质的象形文字或按一定的公式来表达的符号;音符字母。

原始人在学会了使用语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记忆与互相交流,开始用各种物件做成特殊的标记或记号,最初的文字就是结绳记事和刻痕记事。在古代中国、日本、波斯、埃及、墨西哥、秘鲁都曾盛行结绳记事,其中古代秘鲁印加人的结绳记事最发达。他们使用一种打结的绳子,叫做“魁普”,意思是“结子”。世界各地都曾找到刻痕记事的骨块,时代在2-3万年前。

秘鲁印加人的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和刻痕记事,一般只能表达数量,而无法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到了新石器时代,图画文字大量出现。这类文字介于图画与文字之间,形象直观。不久,在它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象形文字,即用一定物体的形象符号来表示一定意义的文字,并且有一定的读音,它是一种真正的文字。它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表音文字。在这类文字中,物体的形象逐渐被定型化了的符号所代替,还与一定的发音相联系。

云南纳西族东巴教的图画文字

最早的文字生产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是由西亚的闪语区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有了文字,人类文化的成果及其传统底蕴就会不断地传递、积淀下来,不同地区与民族之间的文化才能发生实质性的碰撞、融合。正是依托文字的特殊功能,人类文明才得以持续而长足地发展起来。

五、城市是文明的表征

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村落不同,城市里居住着各种各样职业的人士。早期的城市里也居住着农民,此外还有少量工匠和商人。但城市的显要人物是职业武士、行政官员和祭司,他们的存在决定了城市和村落的差异。

拉尔夫和伯恩斯等人认为,“探讨城市的起源实际上与探讨文明的起源是一样的。文明可以定义为人类组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其时行政机构、社会机构和经济机构已发展到足以处理一个复杂社会中与秩序、安全和效能有关的问题。”文字与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

六、轴心时代

大约在一万年前,第四纪冰期结束,大地转暖,人类在经历漫长的野蛮时代后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人类文明一开始就是多元的,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城市,先后出现在西亚、北非、南亚、地中海、东亚、拉美和南部非洲等地。各地的上古文化各具特色,在产生时间上前后不一,发展也不平衡,但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上古是人类进入文明并取得重要文化成就的时代,时间跨度很大,大体上涵盖公元前四千年代苏美尔人建立国家到公元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段时期。

在上古文化中,人类取得的主要文化成就之一是“轴心时代”(Axial Period)的形成。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的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一些文明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摩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在轴心时代,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出现轴心时代精神导师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和埃及文化,虽然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之时,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

二、简答题: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