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了解:

1、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

2、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领会:

1、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2、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三、掌握:

1、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评价。

四、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它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曾普遍存在于亚欧各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神宣誓、水审、火审、决斗、卜筮是神示证据制度中典型的神意表达方式。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它在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之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法定证据制度是适应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建立的,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潮流,取代了神示证据制度,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在运用证据上摆脱了宗教迷信,

使之服从法律。一方面限制了法官在判断证据及其证明力问题上的专横武断,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法官在采证问题上的专横武断。

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法国,法国的杜波尔在1790年12月26日向宪法会议提交了一项革新草案,自由心证的原则第一次被提出来。自由心证是作为法定证据理论的直接否定物出现的,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为法官的理性和良心,二是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理性是判断证据的依据,良心是真诚地按照理性的启示判断证据的道德保障。总之,自由心证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各种证据的真伪、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并不作具体规定,完全听凭法官根据理性和良心的指示自由判断。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在思想中形成的信念就叫做"心证","心证"达到无任何合理怀疑的程度叫做"确信",法官通过自由判断证据所形成的"内心确信"这样一种理性状态就是判决的依据。在自由心证理论中还有一?quot;盖然性"理论,认为法官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判定证据的证明力,因而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他们对此做出的决定只能具有一定盖然性。即自由心证是有限度的。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它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

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 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1)奴隶制时期的证据制度

我国奴隶制时期的证据制度民刑不分,具有以下特点:

a.法官认定案件主要依据审判时间经验的总结。

b.神示证据制度消失的较早。

c.除重视采用当事人的证词外,还重视其他证据的使用。

(2)封建王朝时期的证据制度

我国封建王朝的诉讼程序同样是民刑不分,具有纠问式诉讼的特点。

a.坚持口供至上的原则,定罪必须取得被告人认罪的供词

b.审讯是可以依法刑讯

c.诬告者反坐,伪证者罚

d.疑罪惟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

e.重视勘验检查

f.据众证定罪的制度

g.集成和发展了"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主观臆断的审判方法

2. 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证据法律制度方面,清朝末年由沈家本主持的刑事和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后来的中华民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都吸取了西方国家证据法律制度中的先进之处,确立了无罪推定、自由心证、言辞辩论、禁止刑讯逼供等原则,而且对证据的种类和证明责任等问题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国民党统治时期混合型的证据制度吸取了历史上最野蛮的东西,但表面上却采用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具有封建性、虚伪性、恐怖性的特点。

3. 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

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不同于法定证据制度,也不同于自由心证,我们将其称之为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其发展过程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31-1949)是创建期,第二阶段(1949-1966)是发展期,第三阶段(1966-1976)是瘫痪期,第四阶段(1976至今)是完善期。我国经过长期的的发展过程,逐步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证据体系和制度,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设专章对证据作了规定,不仅给证据下了科学的定义,还规定了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规则。(1)严禁用刑讯逼供及其它非法方法收集证据;(2)规定无罪推定的原则;(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4)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证据制度 内容:证据制度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要求: (1)了解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掌握证据制度的主要历史类型; 本章重点和难点: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

证证据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内容: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 要求: (1)了解认识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 (2)了解方法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 (3)了解价值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内容: 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要求: (1)了解遵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 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2)掌握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第四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 内容:证据的真实观;证据的定义;证据的资格。 要求: (1)掌握证据的定义和资格; (2)了解证据的真实观。 本章重点和难点:证据的定义、资格。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就是用一 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的形式把神的意志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1、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 2、全民族科学文化技术落后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1、对神宣誓 2、水审 3、火审 4、决斗 四、对神明裁判的评价 1、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查明案件的真实 情况 2、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 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4、不仅表现为对违法犯罪的惩罚,而

且表现为对人们的行为引导和规范能力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法律 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 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 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 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封建社会专制度 三、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1、刑讯逼供是基本的证明方法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有利防 止法官主观擅断,维护法律统一 实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 4、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 判断规则。 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1、积极性,比神示证据制度有进步 性 2、消极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 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 大小,以及案件事实认定,均由 法官根据自已的良心、理性进行 自由判断,关根据其形成的内心 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 度。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 1、资产阶级崇尚人的理性和良心, 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观点,要求 废除法定证据制度的束缚 2、资产阶级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只能 达到形式上的真实不能达到实质 上的真实。 3、资产阶级提出人权和法律面前人 人平生平等有观念要求废除法定 证据制度 三、自由心证下马制度的理论和立 法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1791

2第二章 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神示证据制度,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它是凭借神的各种启示来判断案件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这种证据制度曾经普遍存在于欧洲各国的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期。 二、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 1、对神宣誓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即控告人、被告人以及证人都要对神盟誓以证明自己的陈述是真实的。具体方式因宗教信仰不同而有区别。 2、水审 水审,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当事人接受水的考验,显示神意,并以此判定当事人对案情的陈述是否真实,或者被控人是否有罪。水审分为冷水审与沸水审二种方式。所谓“冷水审”,是指将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或被告人一方投入河水,看其是否沉没,以检验其陈述的真伪及是否有罪。所谓“沸水审”,是指令受审人用手从沸水或沸油锅中取出放置于水底的某种物品,然后包扎好其烫伤手臂,同时向神祈祷,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其烫伤是否愈合来判定其陈述是否真实或是否有罪。 3、火审

火审,就是让被告人接受火或烧红的铁器的考验,显示神意,借以判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否真实或被控人是否有罪。 4、决斗 决斗,是指诉讼当事人双方通过暴力打斗的方式决出胜负,以此判断当事人陈述是否真实,被告人是否有罪。 三、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神示证据制度以宗教信仰为其思想基础,法律把审查判断证据的权力赋予神灵,难以体现事实真相。但是,神示证据制度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一是因为当时社会证明手段的有限性;二是人们对神的崇敬产生心理作用,有利于事实真相的发现。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 法定证据制度,又称“形式证据制度”,是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如何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须据此作出判决,而不得自由评断和取舍。这种证据制度存在于欧洲封建社会。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 1、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 法律将各种证据划分为完善或不完善。完善的证据是指法律规定能够据以认定案情的充分确实的证据,不完善的证据是法律所规定的其证明力还不充分、不足以认定案情的证据。例如,受审人的坦白是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了解: 1、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 2、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领会: 1、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2、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三、掌握: 1、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评价。 四、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它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曾普遍存在于亚欧各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神宣誓、水审、火审、决斗、卜筮是神示证据制度中典型的神意表达方式。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它在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之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法定证据制度是适应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建立的,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潮流,取代了神示证据制度,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在运用证据上摆脱了宗教迷信,

使之服从法律。一方面限制了法官在判断证据及其证明力问题上的专横武断,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法官在采证问题上的专横武断。 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法国,法国的杜波尔在1790年12月26日向宪法会议提交了一项革新草案,自由心证的原则第一次被提出来。自由心证是作为法定证据理论的直接否定物出现的,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为法官的理性和良心,二是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理性是判断证据的依据,良心是真诚地按照理性的启示判断证据的道德保障。总之,自由心证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各种证据的真伪、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并不作具体规定,完全听凭法官根据理性和良心的指示自由判断。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在思想中形成的信念就叫做"心证","心证"达到无任何合理怀疑的程度叫做"确信",法官通过自由判断证据所形成的"内心确信"这样一种理性状态就是判决的依据。在自由心证理论中还有一?quot;盖然性"理论,认为法官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判定证据的证明力,因而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他们对此做出的决定只能具有一定盖然性。即自由心证是有限度的。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它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 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 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1)奴隶制时期的证据制度 我国奴隶制时期的证据制度民刑不分,具有以下特点: a.法官认定案件主要依据审判时间经验的总结。 b.神示证据制度消失的较早。 c.除重视采用当事人的证词外,还重视其他证据的使用。 (2)封建王朝时期的证据制度 我国封建王朝的诉讼程序同样是民刑不分,具有纠问式诉讼的特点。 a.坚持口供至上的原则,定罪必须取得被告人认罪的供词 b.审讯是可以依法刑讯 c.诬告者反坐,伪证者罚

自考证据法学章节讲义

自考证据法学章节讲义 第一章:绪论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证据及其证明力、证明力;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以及他们的规律。 第二章:证据制度概述 一、三种证据制度的优缺点。即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有心证证据制度。 二、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 第三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第四章:证据的种类 一、本章为重点章 二、重点把握本章所列各种法定证据的概念、范围及对案件事实证明价值和作用、价值证明力的特点。 第五章:证据的种类 一、本章为重点章 二、1.证据分类的意义以及对办案实践的作用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第六章: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收集和保全证据的规则和要求 第七章:证明概述 诉讼证据的构成和特征,以及对刑、民、行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 第八章:证明对象 三大诉讼证明对象的确定 第九章: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的概念之不同理解,以及三大诉讼证明责任之异同 第十章:证明标准 如何把握我国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第十一章:证据的审查判断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武器 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 第十二章:推定和司法认知 法律上的推定和司法认知的范围 第十三章:证据规则 设置证据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促进证据立法。 第一章绪论 一、了解: 1、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2、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二、领会: 1、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英国司法改革与证据制度的发展.doc

英国司法改革与证据制度的发展- 一、英国证据制度概述 (一)历史沿革 证据是审判的基础,证据制度是制度的核心。19世纪初期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曾经说过:程序法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公正的判决,即将有效的法律正确地适用于真实的案件事实;而这必须以相关的证据为依据。[1]然而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司法审判受神示证据制度的统治,“神明裁判”与“司法决斗”成为中决定是非曲直的标准,证据在中既没有地位,也没有意义。具有实质意义的证据制度是随着审判方式的变化,随着理性司法证明方式登上历史舞台,在中世纪司法实践中积累的一些零星的证据规则基础上逐渐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至于现代意义上的英国证据制度,则溯源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司法审判中出现的以证据的种类、方法及采纳标准等为内容的比较系统的证据规则。[2]因此,英国虽然在较长的司法实践中“积累了某些证据经验,但真正意义上的证据法距今不过三个世纪。”[3] 通过司法判例中确立的证据规则发展起来的英国证据法基本上不区分民事证据与刑事证据,但是英国从19世纪开始进行的一系列证据规则的编纂却“逐渐形成了民事证据法与刑事证据法在法律规范表现形式上的分立。”[4] 英国在民事领域的证据立法相对较少,最为重要的是1968、1972、1995年的三部《民事证据法》(Civil Evidence Act)。应当强调的是,英国于20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民事司法改革已经对其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施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次民事司法改革的成果集中体现为1999年4月26日开始生效的《民事诉讼规则》,并逐步通过《诉讼指引》的过渡性条款,对原有的民事证据法进行了较大的修改。相对于民事证据法,英国在刑事证据方面的立法更为丰富。1964~1972年,刑事法律修订委员会对刑事案件中的证据法进行了全面审查,并且将建议集中在一个引起很大争议的报告-第十一次报告-“证据(总则)”中,于1972年6月公开发表。在该报告中,委员会就刑事证据制度提出了一些大胆而影响深远的建议,并最终为《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1984 )及《1988年刑事审判法》(Criminal Justice Act 1988)。这两部法律的制定,标志英国的刑事证据立法进入一个高峰期。此后,英国又陆续制定不少专门的刑事证据法和其他包 (Criminal 含刑事证据条款的法律,如《1994年审判与公共秩序法》 Justice and Public Order Act 1994)、《1996年刑事诉讼与侦查法》(Criminal Procedure and Investigation Act 1996)、《1999年青少年审判与刑事证据法》(Youth Just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等。[5] (二)基本内容 英国证据制度虽然渊源众多,规定复杂,但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规定如何在法院证明事实的规则”,[6]具体而言包括:(1)什么样的事实可以用作证据;(2)谁应承担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及如何证明;(3)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事实得到证明。

证据制度基本沿革

证据制度基本沿革

三、外国证据制度的沿革 (一)人类早期的证据制度 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审判模式的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在人类早期的审判活动中,司法人员的认识活动在认定案件事实中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法庭也不是为查明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所设立的机构,而是为获得“神明旨意”所设置的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场所。 早期国家的审判组织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个人问案的“东方模式”;另一种是集体裁决的“西方模式”。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埃及和古印度,无论裁判者是神职人员还是行政官吏,他们在断狱问案时一般都实行个人负责制。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采用的则是奴隶主集体负责的审判模式。 在不同的审判模式下,证据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和轨迹有所不同。这在欧洲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尽管11世纪以前,罗马法和教会法同样影响着欧洲大陆和英国,但在“神明裁判”消亡的同时,欧洲大陆和英格兰的审判实践也开始分道扬镳。前者实行了所谓的“纠问式”诉讼制度;后者则形成以陪审制为核心的“对抗式”诉讼制度。 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诉讼制度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早在11世纪的爱德华国王时期,英国的法官就不再由深受教会法熏陶的教士来担任,而是由在王室法院中接受普通法训练的世俗律师来担任。但是在欧洲大陆,很多法官都是在意大利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大学中接受过罗马法和教会法教育的人。第二,从13世纪开始,英国的法律教育和培训就以其自己的法律为基本内容,最初都由伦敦那四个(前殿、内殿、林肯、格雷)具有授予律师资格权的律师协会负责。而在欧洲大陆,法律教育机构直到18世纪末还只能讲授罗马法和教会法的内容。第三,英国比欧洲大陆更早就确立了王室的中央权力,因此英国国王得以推行其偏爱的陪审团审判模式。而欧洲大陆的小国君主们则不得不在维护其统治时借助罗马法的力量,于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的“纠问式”诉讼制度就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确立起来。 (二)普通法系国家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1、陪审团审判模式的历史沿革及其对证据法律制度的影响。 英国的证据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其陪审团审判模式的产物。英国的陪审制度并非土生土长,而是从欧洲大陆传进来的。早在公元10世纪前,欧洲大陆诺曼底大公的司法官员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就经常传唤24名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进行询问,然后在其陈述的基础上做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这一做法后来被诺曼征服者带到了英格兰。 (1)做为邻里审判方式的“知情陪审团”。 在英格兰,陪审团首先被用于那些涉及王室利益的诉讼之中。后来随着王室法院权力的增长,英国王又开始授予王室法院的诉讼当事人选择陪审团审判的权利。 早期的陪审团由12名了解案情的当地居民组成。这些人被召到法庭的目的不是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而是向法庭陈述他们了解的案件事实。从现代审判的角度看,他们实际上属于证人。他们既是证人又是裁判者。 显而易见,这种陪审制度适用于那些人口少、地域小的村镇。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陪审制度必然逐渐消亡。不过,在英国的一些小村镇,这种陪审制度一直保留到19世纪的后期。 (2)“不知情陪审团”的产生和发展。 在上述陪审制度下,证据规则显然没有存在的必要,至少现代证据法中那大量涉及证人证言的规则没有存在的必要。后来,英国社会的发展促使这种“知情陪审团”向“不知情陪审团”转变,同时也推动了证据规则的产生和发展。英国19世纪著名的证据学家斯蒂芬(Sir James Stephen)通过历史上的一个案例说明,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陪审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不足”的难题。 由于在司法实践中这种需要别人提供证言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陪审员了解案情与否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范围的扩大,知情陪审员越来越难找,于是陪审员在参加审判时对案件事实一无所知的情况屡见不鲜。后来,为了防止陪审员带着事前的偏见参与案件的裁决,不了解案情又成了选择陪审员的基本条件之一。1352年,英国的法律最终确立了被告人要求知情陪审员回避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3——《证据法学》考试范围

诉讼法学(民诉、刑诉)研究生考试之—— 《证据法学》考试范围 一、考查目的 《证据法学》作为证据法学和诉讼法学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证据法学基本原理、证据法发展历史、各类证据规则、证明制度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考查要求 专题一、事实与证据 1.掌握 事实与证据的基本概念、事实的特征、证据属性、事实认定 2.理解 证据的相关性、证据的可采性、证据的证明力、证据的可信性、事实认定的概念与模式、“证据之镜”原理、事实认定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 3.运用 证据属性的审查标准 专题二、证据法理论基础和体系 1.掌握 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证据法的理论体系 2.理解 诉讼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角色,法庭认识论的任务、动力和形式,证据法的价值准则,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证据法的特征,证据法

的理论体系 3.应用 证据法的理论体系中,相关性是一条逻辑主线,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两个进出端口,举证、质证和认证构成事实认定的三个法定阶段,准确、公正、和谐与效率是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 专题三、证据制度历史沿革 1.掌握 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证明制度、英美法系证据制度、大陆法系证据制度、混合法系证据制度 2.理解 西周“五听”制度,西汉“春秋决狱”的裁判方式,唐代《断狱律》中的证据制度,宋代和清代勘验检查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证据制度建设 3.应用 理解证据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 专题四、证据开示 1.掌握 证据开示的概念、证据开示的权利与特免权、证据开示的特性、证据开示的意义 2.理解 证据开示的案件范围、控诉方的证据开示、辩护方的证据开示、

证据法学--何家弘 刘品新、陈仪

证据法学 (第三版) 何家弘刘品新著 陈仪摘要 何家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厅副厅长。 刘品新: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 第一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就司法证明的方法而言,人类社会曾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转变: 总体转变趋势:从神证——到人证――再到物证: 第一次转变:是从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第二次转变:是从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物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就司法证明的制度或证据制度而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总体趋势:从自由证明――到不自由证明――再到相对自由的证明: 第一次转变:从“自由证明”到“不自由证明”; 第二次转变:从“不自由证明”再到“相对自由证明”。 两大法系证据制度的发展轨迹:诚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证据制度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发展轨迹。 中国的证据制度的发展轨迹: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 (司法证明制度:自由证明――不自由证明――相对自由证明) 英美法系证据制度――大陆法系证据制度――中国证据制度 文书审――禁反言 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和方法 (一)神示证据的内容 1、神示证据的含义:是指司法人员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作为裁判的依据。 (二)神示证据的方法:包括“神示法”和“神判法”。 1)神誓法: (1)含义:即通过诉讼当事人面对神灵宣誓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 (2)方法:在诉讼中,当双方陈述的事实不一致而且难辨真伪时,裁判者就要求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在庄严的宗教仪式下对神灵发誓,以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如果当事人不敢对神发誓,或者在发誓过程中神态慌乱或显示出某种神灵报应的迹象,裁判者就可以认定其说的是假话并判其败诉。 2)神判法: (1)含义:即通过让当事人接受某种肉体折磨或考验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因此又称为“神明裁判法”或“折磨考验法”。 (2)仪式:这种折磨或考验通常都在由神职人员主持的宗教仪式下进行。即:(在诉

证据学 课程大纲

《证据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导读 证据学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54学时,3学分,一个学期开设。网络学习平台统一使用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 《证据学》自2001年第一版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于2003年1月作了第一次修订。2012年《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后,有关证据的章节均作了改革和补充,人们称之为“我国证据制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等部门关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程序的规定出台后,有关证据的适用增补了大量内容。同时,国内外关于证据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大量出现。鉴于此,第三版对上述内容作了增补和全面修订,以适应教学和司法工作的需要。 当前我国虽然没有一部专门的证据法典,但有关证据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已经超过百余条,关于证据法学的科研成果可以称得上硕果累累,本书吸收了众多的证据法学科研成果,也是一本实质意义上的证据法学教材。 二、教学平台内容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音像教材、课件、网络课程及网上教学资源为基干,采用音像讲授、直接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一)文字教材 《证据学》使用的文字教材是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崇义担任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出版社出版。授课是分章节进行讲解,一共有十四讲,有课程课件及视频,案例分析、练习题目及形考作业进行课后辅导,这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录像教材以章为单位,共十四讲(每章15-25分钟),采用系统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的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达到教学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简洁的效果,以最大限度

论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法定证据制度

论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法定证据制 度 论文关键词:外国证据历史沿革法定证据制度 论文摘要: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指法律依照各类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证明力的大小和如何审查判定和运用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需据此作出裁决,而不得自由评断和运用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需据此作出裁决,而不得自由评断和取舍的一种证据制度。这种证据制度只要求法官机械地运用法律规定的各项规那么认定案情,而不必考虑案件的真实情形。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 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指法律依照各类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证明力的大小和如何审查判定和运用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需据此作出裁决,而不得自由评断和运用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需据此作出裁决,而不得自由评断和取舍的一种证据制度。这种证据制度只要求法官机械地运用法律规定的各项规那么认定案情,而不必考虑案件的真实情形。 法定证据制度理论认输,每一种具有必然特点的证据,其证明力在一切案件中都是永久不变的,因此,能够用法律预先规定证据的证明力。法官在办理各类案件时,只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运用证据,就能够够准确地查明案情和正确地截断案件,如此做有利于避免法官主观擅断。在这种证据制度下,法官在审理案件进程中,没必要分析和判定本案中各类证据的真实程序和它们的证明力大小,他们惟一的

职责确实是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各类证据靠得住性的百分比,机械地计算和评判本案的各类证据,而且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二、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欧洲进入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以后,一种新的适应那时政治需要的证据制度,即法定证据制度取代了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盛行于欧洲16世纪至18世纪的君主专制时期,在德国、奥地利、俄国等国家,直至19世纪后期仍然实行法定证据制度。最先规定这种证据制度的代表性法典是1532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加洛林纳法典》、1853年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和1957年的《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等。同时期的英国,由于其民族历史传统的特殊性,尽管其证据制度中也具有许多形式主义的因素,但并无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法定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与纠问式诉讼形式的产物。君主专制政治的一个特点确实是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权利对社会的操纵。与此相适应,在欧洲大陆君主专制时期,纪问式诉讼形式取代了弹劾式诉讼形式。所谓纠问式诉讼形式是指司法机关关于犯法案件,不待有人告发,即可进行追诉、审理,被追究的犯法嫌疑人只是被拷问的对象,不是诉讼主体,不享有反对控诉的辩护权利,而且诉讼不公布进行。在纠问式诉讼形式下,不管是不是有被害人控诉,司法机关都有权主动追究犯法,法官集起诉权和审判权于一身。被告人负有供认的义务,对被告人刑讯逼供是法定的程序。很显然,这种诉讼形式大大强化了国家的司法权。在种情形下,传统的神示证据制度已不能知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必需有一种新型的证据制度来取代神示

证据法课程简介

证据法学(Law of Evidence)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70334 学时[学分]:32[2]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适用专业:法学 证据法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前言理论研究。本课程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证据法学概述、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原则、证据的学理分类、证据的种类、证明的一般理论、证明对象、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司法证明的环节与方法、推定、证明与证据的关系、证据的收集、证据的保全、证据的审查判断、证据规则等。 证据法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沿革性。最早人们为了裁断案情、解决纠纷开始逐渐意识到证据在司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证据法学作为一门有组织的独立的和理性的学科来说,其真正建立的时间却不长。证据科学和其它学科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萌芽时期。我国的证据法学这门学科在建立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在我国漫长的封建时代中,证据法学没有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直到清末,在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对传统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次“法制现代化”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初前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司法证明活动的一些规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证据法学学科建设才逐步恢复、发展和完善。 证据法游离于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任何国家的证据法都不是一部单一的法律,而总是多部法律构成的庞杂体系。证据法学的建立就是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证据法作出指导。传统上我国没有真正的证据法,所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司法人员能够正确认识案件事实”。当前证据法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为我们重新思考证据法的理论提出了要求和提供了契机。证据法学在证据学领域内的边界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变化性。证据法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司法证明实践的需要。

公证制度历史沿革

公证制度历史沿革 公证制度是指由国家权利机构授权特定的自主机构,对于确保合法权益与公共安全的需求进行证明和证据保全的专门制度。公证制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建立并发 挥了重要作用,是现代法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可 以追溯至古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 公证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在古罗马时期,人们需要将交易、遗嘱、和约等权利法律行为证明和保全。于是,在罗马法中提出了“公证”的概念, 公证人是一个具有公共信誉的私人,负责将这些法律行为进行证明和证据保全。公证 人通常是由律师或其他受过法律训练的人担任。公证人的职责包括保管和管理文书、 发掘、验证和保护证据等。 公证制度在中世纪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个时期,公证人的地位也相当高。他们通常与律师和法院关系密切,并负责扮演证明和证据保全的中心角色。公证人的 职责包括创建和管理文书册、发掘、验证证据、作为专家证人出庭等等。 到了近代,公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7至18世纪,公证制度逐渐成为一项贵族和中产阶级所熟知的职业。公证人在这个时期的职责更加多元化,包括证实 权利法律行为、监管遗嘱的分配、提供保险全面、调解争端等等。 19世纪公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许多国家正式设立公证机关,并制 定了《公证人法》、《公证法》等有关公证制度的法律。公证人的职责也更加丰富, 包括登记财产、证明原产地、证明身份等等。公证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公证 人不仅事必躬亲地亲自出面,还需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和中立性,确保证明和证据保 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证制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许多国 家正式设立了电子公证机构,公证人的职责发生了转移,不再局限于纸质证书等传统 方式的证明和证据保全。电子公证机构的崛起成为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证 服务,提高了公证制度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之,公证制度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不断发展的制度。它的发展的过程中,公证人的职责从最初的签字、保管、履行起到保证证明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直到如今电子公 证机构和数字认证技术的兴起,证明和证据保全的方法也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但其本质和目的始终未曾改变,就是最终为公民提供安全和保障。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P22 现代证据制度可以分为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以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为依据,参照欧洲大陆证据制度的发展模式,可以将证据制度划分为:〔1〕神示证据制度;〔2〕法定证据制度;〔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P23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借助〞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神证〞的方法通常包括“神誓法〞或“神判法〞。 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1、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 2、科学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乏战胜自然的力量。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 神灵本身是不存在的,是一个虚拟的抽象之物,所以神意只能通过人的意志或人所确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对神宣誓、水审、火审、决斗、卜筮等方法是神示证据制度中典型的神意表示方式,由于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也各有不同。

〔一〕对神宣誓:又称神誓法,就是当诉讼双方的陈述相互矛盾、冲突时,裁判者要求双方分别对神灵发誓,以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P24 对神宣誓的使用有两种方式。P24 〔二〕水审: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当事人接受水的考验,显示神意,借以裁定当事人对案情的陈述是否真实、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水审又分为冷水审和沸水审两种。P25 〔三〕火审:用过一定的方式要被告人接受火或者烧红的铁的检验,显示神意,借以判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否真实以与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 〔四〕决斗: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也被用在诉讼中,借以确定当事人双方对案情的陈述的真伪,以与谁是犯罪人。 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大约在12世纪末,“神明裁判〞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有二:一是在知识世界的怀疑论;二是社会环境的变迁。 神示证据制度是当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为维护剥削阶级服务的。神示证据制度的出现和长久的存在,确实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1、神示证据制度在某些情况下也确实能够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2、神示证据制度提高了人类司法判断的权威性,因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神示证据制度有利于维统治阶级的利益。 4、神示证据制度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对XX者和犯罪人的惩罚,而且表现为在适用过程中对社会上一般人行为的引导和规X能力。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证据法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法学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研究“证据法”的,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掌握证据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证据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2)激发对证据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证据学打下基础; (3)学会运用证据学的观点、证据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4)通过学习证据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为了教好、学好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向,介绍学科前沿动态,讲述证据学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观点;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完成关于证据的课堂讨论。教师要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应积极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以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实际,进行证据调查研究。 三、先修课程 刑事诉讼法学 四、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课堂讨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3学时) 1. 教学内容: (1)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2)第二节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3)第三节大陆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4)第四节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 重点、难点提示: 历史梳理 第二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4学时) 1. 教学内容: (1)第一节认识论 (2)第二节方法论 (3)第三节价值论 2. 重点、难点提示: 掌握运用方法论 第三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3学时) 1. 教学内容: (1)第一节遵守法制原则 (2)第二节实事求是原则 (3)第三节证据为本原则 (4)第四节直接言词原则 (5)第五节公平诚信原则 (6)第六节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的原则2. 重点、难点提示: 在实际中运用 第四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2学时) 1. 教学内容: (1)第一节证据的真实观 (2)第二节证据的定义 (3)第三节证据的资格 2. 重点、难点提示: 第五章证据的学理分类(2学时) 1. 教学内容: (1)第一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法学 Science of Evidence Code 【课程编号】ZB5623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2 【先修课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时数】30 【适用专业】知识产权 一、教学目的、任务 证据法学是研究诉讼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规范的学科。它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系统地阐述了古今中外有关诉讼证据的理论、有关运用证据的各项法律规范以及司法机关在诉讼中运用证据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刑事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服务的。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证据的各项法律规范,证据理论,为在今后的诉讼实践中准确地运用各种证据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二)紧紧围绕“三个基本”,即每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打好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掌握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活动中各个阶段各个程序中证据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2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 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证据法学与邻近部门法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了解: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法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2、掌握: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二)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3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神示证明方法; 三、神示证据制度评价。 第二节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评价 第三节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评价 第四节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二、近代中国的证据制度; 三、当代中国的证据制度。 教学要求: 1、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 2、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内容 3、掌握: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第三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2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证据的真实观 第二节证据的定义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基本特征; 三、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三节证据的资格 教学要求: 1、了解:证据的概念 2、理解:证据的特征(属性),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区分 (四)第四章证据的学理分类2课时

《证据学》电大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证据学基于网络考试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称之为 BD ; A.证据方法 B.证据力 C.证明力 D.证据原因 2.下列属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的有 ABCD ; A.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B.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C.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D.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3. 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 ABD ; A.证明对象 B.证明标准 C.刑罚处罚 D.推定 4.证据学最早出现在B ;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外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 ABC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B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3.下列属于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有ABCD; A.对神宣誓 B.水审 C.火审 D.决斗 4.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有 ACD ; A.刑讯逼供 B.法定性 C.等级性 D.形式主义 5.英美法系国家主要存在以下的证据规则有ABCD; A.传闻证据规则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6.我国古代证据之王为 C ; A.书证 B.物证 C.口供 D.证人证言 7.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D ;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第三章证据法原则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证据法原则的有ABCD ; A.证据裁判原则 B.直接言词原则 C.自由心证原则 D. 无罪推定原则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1019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秋季 学期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学时:45学时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证据法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有关证据的各项规定涉及证据的司法解释作系统、准确的阐述,对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据的新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同时介绍国外证据的基本理论,关注国外运用证据的最新动态,为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服务,为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确保诉讼过程顺利进行服务。 二、本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 《证据法学》早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就形成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相比,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诉讼证据和有关法律规范的学科。具体地讲包括:1、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中运用证据的经验;2、各种证据制度和理论;3、三大诉讼法中关于证据的规定;4、研究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要从国内和国外,历史和现状予以综合研究,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法学体系。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和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要认识到,《证据法学》是"三大"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学好证据法学,诉讼活动及案件的质量才有保障。

2、学习的过程中,要按照三个层次,即"了解"、"领会"、"掌握",分清轻重,把握重点。 3、学习要紧紧围绕"三个基本",即每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打好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以求运用。 4、鉴于本课程属应用学科,因此,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联系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活动中,各个阶段各个程序中证据的运用,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证据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其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解析证据法理,以证据法理剖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终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2、比较与借鉴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才能见差别:从纵向的角度来说,证据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古今的比较;从横向的角度来说,证据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大证据法之间的比较和中外证据法之间的比较,尤其是要注意对于国外证据法的理念与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3、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阅读为辅。 4、日常的授课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证据法学》是以《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为基础建立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进行"三大"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有些国家包括我国都是将证据问题规定在程序法当中,所以,他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承的。因此,《证据法学》的学习,必须同上述三门课程紧密结合,必须明确只有学好《证据法学》才能保证"三大"诉讼的顺利进行。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第二部分本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