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中职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

设A ,B 为平面上两点.若A ,B 都在x 轴(数轴)上(见图7-3(1)),且坐标为A (x 1,0), B (x 2,0),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数轴上A ,B 两点的距离为

|AB |=|x 2-x 1|. 同理,若A ,B 都在y 轴上(见图7-3(2)),

坐标为A (0,y 1), B (0,y 2),则A ,B 间的距离

|AB |=|y 2-y 1|.

若A ,B 至少有一点不在坐标轴上,设 A , B 的坐标为A (x 1,y 1), B (x 2,y 2).过A ,B

分别作

x ,y 轴的垂线,垂线延长交于C (见

图7-3(3)),不难看出C 点的坐标为(x 1,y 2), 则 |AC |=|y 2-y 1|,|BC |=|x 2-x 1

|, 由勾股定理

|AB |=22BC AC +=221221)()(y y x x -+-. 由此得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已知平面内两点A (x 1,y 1), B (x 2,y 2),则

|AB |=221221)()(y y x x -+-. (7-1-1)

例1 求A (-4,4),B (8,10)间的距离|AB |.

解 x 1=-4, y 1=4;x 2=8, y 2=10,应用公式(7-1-1),

|AB |=)()(21221y y x x -+-=2210484)()(-+--=180=65. 例2 已知点A (-1,-1), B (b ,5),且|AB |=10,求b . 解:据两点间距离公式,

|AB |=36)1()]1(5[)]1([222++=--+--b b =10,

解得 b =7或b =-9.

例3 站点P 在站点A 的正西9km 处,另一站点Q 位于P ,A 之间,距P 为5km ,且东西向距A 为6km ,问南北向距A 多少?

解 以A 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正向建立坐标系如

图7-4,则P 的坐标为(-9,0),|PQ |=9.设Q 坐标为(x ,y ), 则x =-6,据题意要求出y . 据两点间距离公式(7-1-1)

|PQ |=22069)()(y -++-=5, 解得 y =±4,

图7-3(2)

x

y O y 1 y 2 • • B A 图7-3(1) x y O x 1 x 2 •

• B

A 图7-3(3)

即站点Q 在南北向距A 是4km .

例4 如图7-5,点A ,B ,C ,D 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求点D 的横坐标x .

解 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相等, |AB |=|CD |, |AC |=|BD |. 由距离公式(7-1-1)

|AB |=5311222=-++-)()(; |AC |=17212222=-+--)()(; |CD |=422422

2

2

+-=-+-)()()(x x

|BD |=11341222++=-++)()()(x x 由|AC |=|BD |得

11172++=)(x ,x =-1±4;

由|AB |=|CD |,知x 只能取-1+4=3.

所以当点A ,B ,C ,D 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点D 的横坐标x =3,即D 的坐标为(3,4). 课内练习1 1. 求|AB |:

(1)A (8,6),B (2,1);(2)A (-2,4),B (-2,-2).

2. 已知A (a ,-5),B (0,10)间的距离为17,求a .

3. 已知A (2,1),B (-1,2),C (5,y ),且∆ABC 为等腰三角形,求y 。 线段中点的坐标

2.中点坐标公式 设P 1(x 1,y 1),P 2(x 2,y 2)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任意两点,P(x,y)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则

2

,22

121y y y x x x +=+=

例5 求连结下列两点线段的中点坐标. (1)P1(6,-4) ,P2(-2,5); (2)A (a,0) , B(0,b)

例6 已知线段P1P2中点M 的坐标为(2,3),P1的坐标为(5,6),求另一端点P2的坐标。

例7 已知A(5,0) ,B(2,1) ,C(4,7),求三角形ABC 中AC 边上的中线长。

小结 作业

图7-5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确定平面直线的要素

我们知道平面上两点能唯一确定直线l ,这两个已知点就是确 定l 的两个要素.如果直线仅过一个已知点A ,它就不能被唯一确

定,例如你可能见过用斜拉索来固定一根电线杆,尽管拉索都过定 点A ,但因为倾斜程度不同,拉索所在的直线也不同(见图7-6). 如果再给定了它的倾斜程度,那么直线l 就被唯一确定了. (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的倾斜程度应该怎样表示呢?

设l 是直角坐标系中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 x 轴绕着交点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α可以很好地反映直线l 的倾斜程度,这样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见图7-7);直线与x 轴平行时,倾斜角规定为0.

由定义可知,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α<π. 除了α=2

π

(此时l 垂直于x 轴)之外,角α与其正切tan α是一

一对应的,因此也可以用tan α来表示l 的倾斜程度.我们把直 线倾斜角α(α≠2π)的正切tan α叫做直线的斜率.通常用k 表示,

即k =tan α.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 斜率.

不难看出,倾斜角α与斜率k 之间的关系为

当0<α<2π,即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时,k >0;

当α=0,即直线l 平行于x 轴时,k=0;

当2π<α<π,即直线l 的倾斜角为钝角时,k <0; 当α=2

π,即直线l 平行于y 轴时,k 不存在,反之亦然.

例5 设直线l 过点A (3,-1),B (-1,-4),试求出l 的斜率k . 解 如图7-8,作过A 、B 的直线l , 记倾斜角为α. tan α=431341=-----)()(,

所以直线l 的斜率k =tan α=4

3.

例6 设直线l 过点A (-2,4),B (3,2),求直线l 的斜 率k .

解 如图7-9倾斜角为α,C 点的坐标为(-2,2), tan α=5

2

3224-=---)(.

总结例5例6,无论直线的倾斜角α是锐角还 是钝角,我们都不难得到如下结论:

平面上的过两点A (x 1,y 1),B (x 2,y 2) (x 1≠x 2)的直

线l 的斜率k 为

k =1

21

2x x y y --, (x 1≠x 2). (7-1-2)

图7-6

A

图7-7

图7-8

图7-9

当x 2=x 1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平行于y 轴),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

例7 直线l 1过点A 1(-5,-2), B 1(1,4);直线l 2过点A 2(3,2),B 2(4,-2),试分别求出它们的斜率k 1,k 2. 解 根据已知条件,由公式(7-1-2)得 k 1=1212x x y y --=)()(5124----=1.

同理 k 2=3

422---=-4.

例8 直线l 1由点A 1(-3,2), B 1(3,2)确定,l 2由点A 2(3,-2), B 2(3,2)确定,l 3由点A 3(4,-2), B 3(3,2)确定,试判断它们的倾斜角为何. 解 据公式(7-1-2),

l 1的斜率k 1=)(3322---=0,所以l 1的倾斜角α1=0,即l 1平行于x 轴.

l 2上点A 2(3,-2), B 2(3,2)的横坐标相同,l 2垂直于x 轴,所以l 2的倾斜角α2=2

π. l 3的斜率k 3=

4322---)(=-4,所以l 3的倾斜角α3为钝角,即2

π<α<π. 课内练习2

1. 直线l 过点A ,B ,求其斜率:

(1) A (3,-1),B (6,-2);(2)A (-3,0),B (2,6);(3)A (5,-2),B (5,3). 2. 判断下列过A ,B 的直线l 的倾斜角的范围:

(1)A (3,4),B (-1,2);(2)A (-2,-3),B (-8,6);(3) A (-2,-1),B (4,-1).

小结: 作业: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点斜式方程

设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过已知点A (x 0,y 0),即所给要素是定点和斜率,如何求直线l 的方程呢?

求直线的方程就是要

足的关系式. 设P (x

,y )为直线l 上任意异于A 的一点(见图7-10)由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

则 k

=0

x x y y --, 即 y -y 0=k (x -x 0), (1)

这表示直线l 上任意异于点A 的点的坐标必须满足关系式(1).反之,若点P 的坐标(x ,y )满足1),可以验证P 必是直线l 上的点.关系(1)是表示由定点和斜率所确定的直线的方程,我们就把(1)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或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即已知直线l 过点A (x 0,y 0),且斜率为k ,则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

y -y 0=k (x -x 0) (7-1-3)

例9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

(1)过点A(3,-1),斜率为21; (2)过原点、斜率为k ;

(3)过点A (x 0,y 0)且平行于x 轴; (4)过点A (x 0,y 0)且平行于y 轴.

例10 已知直线l 过两点A (2,1), B (3,-1),求其方程.

课内练习3

1. 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A (3,-1),斜率为4; (2)经过点B (2,-2),斜率为-2; (3)经过点C (-4,2),倾斜角为

23

π; (4)经过点D (3,-1),倾斜角为0. 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

(1)过点A (0,0),斜率为-2; (2)过点A (-6,2)且平行于x 轴;

(3)过点A (2,-3)且平行于y 轴.

3.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

(1)过点A (0,0), B (-3,1);(2)过点C (-6,2), D (-4,-2);(2)过点A (6,2), D (-4,2).

4. 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 -1=x -2,则直线的斜率是( ),倾斜角是( ). (2)斜截式方程

在点斜式方程中,如果点A 在y 轴上,则其坐标具有形式A (0, b ).此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化为 y =kx +b . 点A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见图7-13), b 就是交点的纵坐标, 我们把b 叫做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由直线的斜率及在y 轴上 的截距,而导出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8-1-4)式是否似曾相识?的确,它就是我们已经学 图7-10 图8-11

过的一次函数.以前曾说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现在不 过从另一个角度予以验证,并且还得到了一次函数中参数 的几何意义:一次项系数k 是直线的斜率,常数项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例1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

(1)倾斜角为3

2π,在y 轴的截距为3; (2)与y 轴相交于点(0,-4),斜率为-1.

例12 已知直线l 过点A (3,0)且在y 轴上的截距是-2,求l 的方程.

例13 若直线过点A (a ,0), B (0,b )(a ,b ≠0),求直线方程。

例14 如图7-15,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A (3,-3), B (0,2), C (-5,0),求出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课内练习4

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

(1)过点A (0,0),斜率为-2; (2)过点M (2,-1),在y 轴上的截距为-4.

(3)倾斜角为4

3π,交y 轴于点(0,3); (4)与坐标轴交点为(-5,0),(0,4). 2. 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AC =8和 BD =6,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求出菱形各边所 在的直线方程.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不论用点斜式、斜截式乃至截距式求直线方程,

最后得到的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而且我们都愿意把 方程化为形如

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 (3)

的形式,这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最一般的形式.可以证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因此我们把(3)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知道了直线的一般方程,立即可以得到它的斜率——如果斜率有意义的话.事实上,

当B =0 Ax +By +C =0 ⇒ x =-A C ⇒ (3)是过点(-A C

,0)、平行或重合于y 轴的直线;

当B ≠0 Ax +By +C =0 ⇒ y =-B A x -B C ⇒ (1)是以-B A 为斜率、y 轴上截距为-B

C

的直线;特别地,

A=0时(3)是过点(0,-

C 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 课内练习5

1. 直线方程Ax +By +C =0的系数A ,B ,C 满足什么关系时,这条直线有以下性质? (1)只与x 轴相交;(2)只与y 轴相交;(3)是x 轴所在直线;(4)是y 轴所在直线.

第2题图

小结:作业: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 两条直线平行

下面的结论是很直观的:两条直线l 1,l 2平行⇔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同⇔两条直线的斜率k 1,k 2 (如果有意义)相等.即

l 1//l 2 ⇔ k 1=k 2,(k 1 k 2都存在) (8-2-1) 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都不存在,那么它们都与x 轴垂直,必定是平行的.

为了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不论他们的方程以怎样的形式给出,第一个念头是求出它们的斜率,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直线方程转化为斜截式y =kx +b ,然后据(7-2-1)得到结论. 如果两条直线的方程转化为斜截式后是相同的,那么自然是重合了. 例1 判断下列直线组的位置关系: (1)l 1:2x -4y +7=0,l 2:x =2y -5; (2)l 1:x -2y +1=0, l 2:3x =6y -3.

例2 直线l 过点A (1,-3),且平行于直线l 1: 2x -3y +5=0,求其方程.

例3 已知图7-16中的ABCD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D 的横坐标x .

课内练习1

1. 判断下列各组直线是否平行:

(1)l 1: y =3x +4,l 2: y =3x -2

1

; (2)l 1: 3x +4y =5,l 2: 6x -8y =7;

(3)l 1: x -y =0,l 2: 3x +3y -10=0; (4)l 1: 3x +3y -6=0,l 2: 3x -y +1=0.

2. 求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3x -2y +2=0的直线方程.

3. 判断下列直线l 1, l 2是否平行:

(1)l 1: 过点A (3,-1), B (-1,1),l 2: 过点C (0,1), D (4,1); (2)l 1: 过点A (-3,5), B (5,1),l 2: 2x +4y -3=0.

2. 两条直线垂直

若直线l 1, l 2不平行,则必定相交.我们先来考察一种特殊情况:垂直相交.

如图7-17,记l 1的倾斜角为α1,斜率为k 1,l 2的倾斜角为α2,斜率为k 2,当l 1⊥l 2时,应有 |α1-α2|=

2π,即 α1=α2-2π或 α2=α1

-2

π.

设斜率k 1, k 2都有意义,根据斜率的定义和三角函数公式,

k 1=tan α1=tan(α2-2π)=-tan(2π-α2)=-21αtan =-21k 或 k 2=tan α2=tan(α1-

2π)=-tan(2π-α1

)=-11αtan =-1

1k .

由此可得如下判定直线垂直的方法:

设两条直线l 1, l 2的斜率都存在且分别为k 1, k 2,则

l 1⊥l 2 ⇔ k 1=-21k ,即k 1⋅k 2=-1(斜率互为负倒数). (7-2-2)

可见与直线平行的判定相仿,判定直线垂直还得从直线的斜率入手. 例4 已知两条直线l 1: 2x -4y +7=0,l 2: 2x +y -3=0,求证:l 1⊥l 2.

图7-17

例5 求过点A(2,-3)且垂直于直线l1:3x-2y+2=0的直线l

的方程.

例6 三角形三个顶点是A(4,0), B(0,3),C(6,7),求AB边上高所在的直线方程.

课内练习2

1. 判断下列各组直线是否垂直?

(1)l1:y=3x+4,l2: 2y-6x+1=0;

(2)l1: 3x+4y=5,l2: 6x-8y =7;

(3)l1: y=x,l2: 3x+3y-10=0.

2. 求过点A(2,3)且垂直于直线x-y-2=0的直线方程.

3. 已知A(5,3), B(-4, 10), C(10,6), D(3,-4),求证:AD⊥BC.

4. 两条直线l1⊥l2,且l1的斜率不存在,那么l2的斜率是多少?

3. 求相交直线的交点

设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l1: A1x+B1y+C1=0, l2: A2x+B2y+C2=0.

如果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必然相交于一点,交点既在直线l1上,又在直线l2上,即交点的坐标既能满足l1的方程,又能满足l2的方程,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反之,如果这两条直线方程只有一个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是直线l1和l2交点.因此要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只须解方程组

A1x+B1y+C1=0,

A2x+B2y+C2=0.

这个方程组的解就是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例7 求直线l1:y=2x+6和l2:3x+4y-2=0的交点.

例8 分别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若相交,求出它们的交点.

(1)l1: 4x-2y+5= 0 和l2: 2x-y+7= 0;(2)l1: 2x+3y+6 =0和l2: 过点(7,-2),(5,2).

课内练习3

1. 求直线4x+3y=10和2x-y =10交点坐标.

2.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1)l1: 2x-y=7和l2: 4x+2y=1;(2)l1: 2x-6y+4=0和l2: x-3y+2=0.

小结:

作业: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般地,设点M (x 0,y 0)为直线l : Ax +By +C =0外一点,过M 向AB 引垂线,垂足为D (见图7-20),把线段MD 的长d 叫做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

无妨设l 方程中的B ≠0(即l 的斜率存在),则可改写l 的

方程为 y =-B A x -B

C

,以x =x 0代入,得

y 1=-B A x 0-B

C ,

y 1是直线l 上对应于横坐标为x 0的点M 1的纵坐标(见图7-19),

因此 |MM 1|=|y 0-y 1|,|MD |=|y 0-y 1|⋅|cos β|,

这里的β表示MD 与MM 1的夹角.

注意l 的倾斜角α与β互补,β=π-α,

|MD |=|y 0-y 1|⋅|cos(π-α)|=|y 0-y 1|⋅|cos α|;

又因为l 的斜率k =tan α=-B

A

,据三角公式有

1+tan 2α=1+α

ααααα2

222221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 解出 |cos α|=

2

2

2

11

B

A B +=+||tan α

所以 |MD |=|y 0-y 1|⋅|cos β|=|y 0+

B A x 0+B C

|⋅22B A B +||=22B

A B +||,

即 d =|MD |=2200B

A C By Ax +++|

|. (7-2-3)

所得到的公式(7-2-3)就是我们所要的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公式十分简单,只要把已知点坐标代入直线方程,除以x ,y 前系数平方和的平方根,加上绝对值就行了. 不难验证,即使B =0,上述公式也是正确的.

作为应用公式的第一个例子,先来解决求图7-19上高的问题. 例9 求例5中AB 边上的高|CD |.

例10 求点A (2,-3)到下列直线的距离d : (1)x +y -11=0;(2)y =7.

2.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已知直线l 1,l 2相互平行.他们的公垂线被l 1,l 2所截下的线段AB 的长d ,叫做l 1,l 2之间的距离. 为了求得平行线l 1,l 2间距离,只要在l 1上任取一点P ,然后求P 到l 2的距离即可. 例11 求两条平行直线l 1: 2x +3y -8=0和l 2: 4x +6y +36=0的 距离.

例11的计算过程并不复杂,但还可以更加简单.事实上设平行线l 1,l 2的方程为 l 1: A 1x +B 1y +C 1=0, l 2: A 2x +B 2y +C =0, 因为l 1,l 2平行,因此总可以把l 2的方程转化成

图7-20

A 1x +

B 1y +

C 2=0.

在l 1上任取一点P (x 0,y 0),则有 A 1x 0+B 1y 0+C 1=0.

于是l 1,l 2之间距离为P 到l 2的距离,即

d =212120101B A C y B x A +++||=2121201010B A C y B x A +-++||

=2

1211010120101B A C y B x A C y B x A +++-++|)(|

所以 d =212112B A C C +-||. (7-2-4)

如此一来,只要把平行直线的方程演化成x ,y 前的系数相同,求其间的距离就极其简便了. 例如重新解算例11.把l 2的方程改写成2x +3y +18=0,应用(7-2-3)即得 d =2

2

6

4818+--)(13213

26=.

课内练习4

1. 求点A (1,0)到直线3x +y -3=0的距离.

2. 求点B (-2,3)到直线3x +y =0的距离.

3. 求下列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3x +y -4=0与3x +y -9=0;(2)3x +4y -10=0与6x +8y -7=0.

小结: 作业: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 圆的标准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内,已知一个圆以C (a ,b )为圆心,半径为r (见图7-23),那么当且仅当|PC |=r 时,点P (x ,y )在圆上.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当且仅当点P 的坐标(x ,y )满足r b y a x =-+-22)()(,或

(x -a )2+(y -b )2= r 2,

时,点P (x ,y )在圆上.我们把(7-3-1)叫做以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特别地,当圆心为原点O (0,0)时,简化成 x 2+y 2=r 2 例1 已知下列各圆的方程,分别求出它们的圆心和半径:

(1)(x +3)2+y 2=16;(2)(x +1)2+(y +2)2=2;(3)(x -2)2+(y -5)2=5;(3)(x -1)2+(y +1)2

=4.

例2 求下列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2;(2)圆心在点C (2,-3),半径是2;

(3)圆心在点(0, b )(2,1).

例3 求圆心是C (-3,1),且经过原点的圆的方程.

例4 求圆心在点C (1,3),并与直线3x -4y -7=0相切的圆的方程.

课内练习1

1. 求下列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点C (-4,-3),半径是2;

(3)经过原点且圆心在点C (3,4); (4)经过点A (-3,4),且圆心为C (-2,1); 2. 求以点C (-1,-5)为圆心,且和y 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2. 圆的一般方程

把以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7-3-1)展开,得到一个x ,y 的二次方程 x 2+y 2-2ax -2by +a 2+b 2- r 2=0;

因此,任何圆都能表示为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x ,y 的二次方程: (1)x 2和y 2项的系数相同为1; (2)不出现交叉乘积的二次项xy .

反之若给出一个具有上面两个特征的x ,y 的二次方程

Ax 2+Ay 2+D 1x +E 1y +F 1=0, (其中A ,D 1,E 1,F 1的为常数,A ≠0), (1) 首先,两边同除以A ,把x 2和y 2项的系数化为1

x 2+y 2+Dx +Ey +F =0, (2) 其次,通过配方可以化为

(x +2D )2+(y +2

E )2=4422F

E D -+,

当D 2+E 2-4F >0时,表示一个圆心坐标为C (-2D ,-2

E )、半径r =1

2F E D 422-+的圆.

通过正反两方面讨论,可见(1)或(2)是圆方程更一般的形式.我们把方程(1)或(2)叫做圆的一般方程.注意圆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一个实圆,或一个点,甚至无意义(表示一个“虚圆”,例如(2)

当D2+E2-4F<0时).

对给定的一个形如(1)或(2)的方程,只需要将x2,y2前系数单位化、配方,就能判定它是否表示一个圆;如果是,同时也求出了圆心坐标和半径.

例1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圆,如果是,并求出各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1)x2+y2-6x=0;(2)2x2+2y2-4x+8y-12=0;(3)2x2+2y2-4x+8y+10=0;

(4)x2+y2-6x+10=0;(5)x2+2y2-4x+8y=10.

例2 求以O(0,0), A(1,1), B(4,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并求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本题所使用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即写出圆的一般方程,由满足设定条件求出其中的未知系数.

课内练习1

1. 判定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圆的方程?如果是,求出它们的圆心和半径.

(1)2x2+2y2-4x-5=0;(2)x2+y2-3x-4y+12=0;(3)x2+2y2+4x+2y+5=0;

(4)-x2+2y2+4x+2y=1;(5)3 x2+4xy+(x-2y)2=4

2. 求过三点A(2,2), (5, 3), C(3,-1)的圆的方程.

3. 已知 ABC的顶点坐标A(1,-1), B(2,0), C(1,1),求其外接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小结:

作业: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中职数学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全3课时)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二、新知探究 设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分别是: Ax+By+C=0,x2+y2+Dx+Ey+F=0 如果直线和圆有公共点,由于公共点同时在直线和圆上,所以公共点的坐标一定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反之,如果这两个方程没有公共解,则说明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有如下结论:

教学内容三、例题讲解 例1 判断直线3x-4y+5=0与圆x2+y2=5的位置关系。 解法1:求出圆的半径r=5,圆心(0,0)到 直线的距离为: 22 |30405| d15 3(4) ⨯-⨯+ == +- < 所以直线与圆相交。 解法2:解方程组: 22 3x4y50 x y5 -+= ⎧ ⎨ += ⎩ 解得: 11 x=- x=15 y=22 y=- 5 ⎧ ⎪ ⎧⎪ ⎨⎨ ⎩⎪ ⎪⎩ 或 所以,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即:直线与圆相交。例2 已知圆(x+1)2+(y-2)2=a与直线3x+4y+5=0相切,求a的值。(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解:由题意得:圆心(-1,2)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 所以a=r2=4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数学 上课 日期 主备 教师 授课 教师 课题:§8.7.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学会解决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类比分析的能力; 重点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 难点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 教法引导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 设备 多媒体一体机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 教学内容一、复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二、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1)l:10 x y +-=,C:229 x y += (2)l:4380 x y --=,C:()2 211 x y ++=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学案

教学课题: 直线与圆的方程 课时规划:4 教学目标:掌握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判断,会求弦长。 教学重点: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链接(包括学情诊断、知识引入和过渡) 1. 复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截式.; 2.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21221221)()(||y y x x P P -+-=. 3. 点到线的距离公式:2200B A C By Ax d +++=,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2221B A C C d +-=. 4. 过两点1 212222111),(),,(x x y y k y x P y x P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5. 圆的标准方程:以点),(b a 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222)()(r b y a x =-+-. 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 当0422 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 ??--2,2E D C ,半径2 422F E D r -+=.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2,2 E D . 当0422 F E D -+时,方程无图形(称虚圆). 6.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00y x M 及圆222)()(:r b y a x C =-+-. ①M 在圆C 内22020)()(r b y a x -+-? ②M 在圆C 上22020)()r b y a x =-+-? ( ③M 在圆C 外22020)()(r b y a x -+-? 7.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方程复习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 1. 直线的方程 【复习要求】 【知识点梳理】 1.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1) 方向向量:与直线l 平行的非零向量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通常用d 表示; (2) 法向量:与直线l 平行的非零向量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通常用n 表示. 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 倾斜角:设直线l 与x 轴相较于点M ,将x 轴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与直线l 重合时所成的最小 正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注:○ 1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直线l 的倾斜角为0; ○ 2直线l 的倾斜角的范围为[) 0,π. (2) 斜率:把倾斜角不为90°的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直线l 的斜率,用k 表示,即tan k α= 注:○ 1当2 πα= 时,斜率k 不存在; ○ 2当0k ≥时,arctan k α=;当0k <时,arctan k απ=+. ○3当直线l 经过点()11 1,P x y 、()222,P x y ()21x x ≠时,1212 y y k x x -= -. 3. 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

【基本例题】 例1 求直线210 x y + +=的倾斜角. 解:斜率2k =-,所以倾斜角arctan 2α π=-. 例2 已知直线:1l y kx =+与两点()1,5A -、()4,2B -,若直线l 与线段AB 相交,求k 的取值范围. 解:直线l 恒过定点()0,1C ,4AC k =-,34 BC k =- ,数形结合知(]3 ,4,4k ? ?∈-∞-- +∞??? ? . 例3 已知()4,6A 、()3,1B --、()4,5C -三点, (1) 求经过点A 且与BC 平行的直线l 1的方程; (2) 求过点A 、B 的直线方程l 2; (3) 求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l 3. 解:(1)直线l 1的一个方向向量()7,4BC - =,所以直线 l 1的点方向式方程为 467 4 x y --= -,化为一般式方 程为47580x y +-=. (2)直线l 2的一个方向向量()7,7AB =-- ,所以直线l 2的点方向式方程为 467 7 x y --= --,化为一般式方程 为20 x y -+=. (3)直线 l 3的一个法向量()7,4BC =- ,所以直线 l 3的点法向式方程为()()74460x y ---=,化为一般式 方程为7440x y --=. 【基本练习】 1. 经过点()1,2P ,且垂直于直线350x y --=的直线的方程为 . 350 x y +-= 2. 经过点()3,4A -,且平行于直线34290x y -+=的直线的方程为 . 34250 x y -+= 3. 已知()7,4A -、()5,6B -两点,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 6510 x y --= 4. 已知直线l 经过点()3,4A ,且倾斜角是直线210 x y - +=的倾斜角的2倍,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43240 x y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单元《直线与圆的方程》word教案

第八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教学设计 课题1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斜率的概念,了解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的概念; 2.理解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的关系; 3.初步掌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及其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应用公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教学难点】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请同学们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说明(x ,y ),(x1,y1),k 的几何意义. (答案: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 -y1=k (x -x1);(x ,y )是已知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x1,y1)是直线上一个已知点的坐标,k 是直线的斜率.) (2)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是(0,b ),求直线l 的方程. (答案:y =kx +b. ) (二)讲解新课 (1)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一条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例如,引例中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0,b ),则b 就是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截距是坐标的概念,而不是距离的概念.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如果已知直线l 的斜率是k ,在y 轴上的截距是b ,那么直线l 的方程是y =kx +b . 由于这个方程是由直线的斜率和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这个方程的导出过程就是引例的解题过程.这是我们同学自己推导出来的. (3)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方程 ①它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似而不相同 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k 不能得0,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没有这个限制. ②练一练 根据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写出它们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 (1)y =3x -2, k =________,b =________; (2)y =23x +13 , k =________,b =________; (3)y =-x -1, k =________,b =________; (4)y =3x -2, k =________,b =________.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圆的标准式方程。 2.掌握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3.加深对直线和圆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圆的标准式方程。 2.理解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和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1)出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圆。 (2)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2.教学主体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①导入难点:由点斜式方程推导一般式方程。 ②讲解一般式方程的含义和用法。 ③练习:给出直线的两点坐标,求解一般式方程。 (2)圆的标准式方程 ①导入难点:先讲解圆的标准式方程含义及其由中心点和半径推导。 ②讲解圆的标准式方程的应用:求解圆心、半径,求解圆与直线的交点。 ③练习:给出圆的半径和截距,求解圆心坐标和圆的方程。 (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①导入难点:从实际问题入手,如两个圆相交,求解交点坐标。 ②讲解直线与圆的应用技巧,如如何求解直线和圆的交点等。

③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3.总结 总结本课时所学到的知识点和技巧,并强调应用技能的重要性。 五、教学辅助 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2.教学课件:制作直线方程,制作圆方程。 3.题目练习:编写题目练习和解答。 六、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课上出题,学生现场解答。 2.作业考核:留作业,检查学生课下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在于理解和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通过举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 识和技能。同时还需注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和检查,以巩固和提 高学习效果。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设计

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教学目标: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教学重点: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知识】 21212( == PP PP PP x 典型例题 ,1)、B(2,−5)两点间的距离.

过 程 活动 活动 意图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1.请根据图形,写出M 、N 、P 、Q 、R 各点的坐标.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下列各点: (1,1)A 、(3,4)B 、(5,7)C .并计算每两点之间的距离. 提问 巡视 指导 思考 口答 反复 强调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观察】 练习8.1.1第2题的计算结果显示, 1 ||||||2 AB BC AC == . 这说明点B 是线段AB 的中点,而它们三个点的坐标之间恰好存在关系1532 +=, 17 42+= 质疑 引导 分析 思考 参与 分析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设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为11(,)A x y 和22(,)B x y ,线段的中点为00(,)M x y (如图8-1),则0101(,),=--AM x x y y 2020(,),=--MB x x y y 由于M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 , =AM MB 即 01012020(,)(,)--=--x x y y x x y y ,即 01200120,, -=-⎧⎨ -=-⎩x x x x y y y y 解得121200,22++==x x y y x y . 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 思考 归纳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总结 第1题图

中等职业教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判断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对比,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 通过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类比、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判断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难点:判断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By+C=0(A、B不全为0) 2、圆的一般式方程和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222 ()() x a y b r -+-= 圆心:(a,b),半径为r 一般式方程: 2222 0(40) x y D x E y F D E F ++++=+-> 圆心: ) 2 , 2 ( E D - - ,半径: F E D4 2 1 2 2- +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d=

【二】1、探究思考:在平面内,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2、设直线l 方程为:Ax+By+C=0, 圆C 的方程为: x2+y2+Dx+Ey+F=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怎样根据方程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直线方程为Ax+By+C=0 将圆的方程用配方法或公式法化标准方程为:(x-x0)2+(y-y0)2=r2,则圆心为(x0,y0),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 d = 例1 判断直线l :x -y +1 = 0和圆x2 + y2 =5的位置关系. 解:圆x2 + y2 =5的圆心坐标为C (0,0),半径长为 ,点C 到直线l 的距离: = < 所以,直线 l 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中职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 设A ,B 为平面上两点.若A ,B 都在x 轴(数轴)上(见图7-3(1)),且坐标为A (x 1,0), B (x 2,0),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数轴上A ,B 两点的距离为 |AB |=|x 2-x 1|. 同理,若A ,B 都在y 轴上(见图7-3(2)), 坐标为A (0,y 1), B (0,y 2),则A ,B 间的距离 |AB |=|y 2-y 1|. 若A ,B 至少有一点不在坐标轴上,设 A , B 的坐标为A (x 1,y 1), B (x 2,y 2).过A ,B 分别作 x ,y 轴的垂线,垂线延长交于C (见 图7-3(3)),不难看出C 点的坐标为(x 1,y 2), 则 |AC |=|y 2-y 1|,|BC |=|x 2-x 1 |, 由勾股定理 |AB |=22BC AC +=221221)()(y y x x -+-. 由此得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已知平面内两点A (x 1,y 1), B (x 2,y 2),则 |AB |=221221)()(y y x x -+-. (7-1-1) 例1 求A (-4,4),B (8,10)间的距离|AB |. 解 x 1=-4, y 1=4;x 2=8, y 2=10,应用公式(7-1-1), |AB |=)()(21221y y x x -+-=2210484)()(-+--=180=65. 例2 已知点A (-1,-1), B (b ,5),且|AB |=10,求b . 解:据两点间距离公式, |AB |=36)1()]1(5[)]1([222++=--+--b b =10, 解得 b =7或b =-9. 例3 站点P 在站点A 的正西9km 处,另一站点Q 位于P ,A 之间,距P 为5km ,且东西向距A 为6km ,问南北向距A 多少? 解 以A 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正向建立坐标系如 图7-4,则P 的坐标为(-9,0),|PQ |=9.设Q 坐标为(x ,y ), 则x =-6,据题意要求出y . 据两点间距离公式(7-1-1) |PQ |=22069)()(y -++-=5, 解得 y =±4, 图7-3(2) x y O y 1 y 2 • • B A 图7-3(1) x y O x 1 x 2 • • B A 图7-3(3)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说课稿

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说课稿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设计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8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章我尝试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分析和教学反思8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直线和圆的方程》是中职数学基础模块的第八章,它是众多知识的汇合点,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坐标,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等等。是对口单招考试的必考点,考试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维持在10分左右,一方面,本章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体验解析几何的应用;另一方面,又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的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章本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它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18级护理专业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点、直线方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具有初步认识,已具备基础知识,也具有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女生较多,普遍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考虑问题不全面,知识运用不灵活,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结构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形成并掌握了直线与圆概念,理解圆的方程,通过对圆与直线的学习加深对解析几何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索、讨论、合作等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并结合实例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教案: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数学组 课程 名称 数学基础模块 所在 年级 高一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 系部 授课 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6.6 直线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1能用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2逐步提升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重点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 设备 多媒体一体机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 教学内容一、新课引入 从点)3,2(P射出一条光线,经过x轴反射后过点 )2,3 ( Q, 求反射点M的坐标.

教学内容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Q'、反射点M、发光点P三点共线,所以点M 为直线Q P'与x轴的交点. 点)2,3 (- Q关于x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 (2 - 3-,故直线Q P'的斜率为 1 )3 ( 2 )2 ( 3 = - - - - = k, 故直线Q P'的点斜式方程为3 2+ = +x y,即1 + =x y,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0,1-,故反射点M的坐标为) (0,1-. 二、新知探究 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 240km 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为90km 的圆形区域.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 120km 处,如果这艘轮船仍沿原航线航行,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分析这个实际问题可转化为数学问题:若轮船不改变航线,则需考虑轮船航线所在直线与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影响范围为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相交或相切会受到影响,相离则不会受到影响.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方法点拨】 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以及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能正确地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并能熟练地利用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注意直线方程各种形式应用的条件.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掌握关于点对称及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讨论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对称性来解决问题. 3.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4.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根据图形的性质,建立与之等价的代数结构;(2)根据方程的代数特征洞察并揭示图形的性质. 5.要重视坐标法,学会如何借助于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会这种方法所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 6.要善于综合运用初中几何有关直线和圆的知识解决本章问题;还要注意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与本章内容关系比较密切的知识. 第1课直线的方程 【考点导读】 理解直线倾斜角、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能根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高考中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截距、直线相对坐标系位置确定和

求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属中、低档题,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出现,每年必考. 【基础练习】 1. 直线x cos α+ 3y +2=0 的倾斜角范围是50,,66πππ⎡⎤⎡⎫ ⋃⎪⎢⎥⎢⎣⎦⎣⎭ 2. 过点)3,2(P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 10320-+=-=或x y x y 3.直线l 经过点(3,-1),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直线l 的方程为42=-=-+或y x y x 4.无论k 取任何实数,直线()()()14232140k x k y k +--+-=必经过一定点P ,则P 的坐标为(2,2) 【范例导析】 例1.已知两点A (-1,2)、B (m ,3) (1)求直线AB 的斜率k ; (2)求直线AB 的方程; (3)已知实数m 1⎡ ⎤∈-⎢⎥⎣⎦ , 求直线AB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分析:运用两点连线的子斜率公式解决,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解:(1)当m =-1时,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 当m ≠-1时,1 1 k m = +, (2)当m =-1时,AB :x =-1, 当m ≠1时,AB :()1 211 y x m -= ++. (3)①当m =-1时,2 π α=;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案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一) 【教学目标】 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的知识以及圆的知识 教学难点: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直线方程有几种形式? 分别为什么? (2) 圆的方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哪些? (3) 求圆的方程时,什么条件下,用标准方程?什么条件下用一般方程? (4) 直线与圆的方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想想身边有哪些呢? (5) 如何用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6) 如何根据圆的方程,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例1、如图是一桥圆拱的示意图,根据提供信息完成以下计算:圆拱跨度AB =84米,拱高A 6P 6=15米,在建造时每隔7米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 3P 3的长度(精确到0.01米). 方法一:在O AA Rt 6∆中 R 2 =422 +(R-15)2 可求出半径R ,而在CO P Rt 3∆中 222321-=R C P , ∴O A C P P A 6333-=,从而可求得33P A 长度。 能否用学过的圆方程的有关知识来尝试求解? 方法二:先求圆的方程,再把求33P A 长度看成3P 的纵坐标。 首先应建立坐标系。 如何建系?四种不同的建系方案:

分 组 解 答, 同学自选一种建系方案,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协作,相互探讨。 归纳总结、巩固步骤 总结解决应用问题的步骤: (1)审题----分清条件和结论,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3)解模----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 还原----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 流程图: 实际问题实际问题结论 (审题)(建模)(解模)(还原) 变式训练:某圆拱桥的水面跨度16米,拱高4米。有一货船,装满货过桥,顶部宽4米,水面以上高3米,请问此船能否通过?当卸完货返航时,船水面以上高3.9米,此时能否通过? 深入讨论、提炼思想 在上面问题求解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系”,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来完成平面几何中的计算。这一“新方法”在初等几何的证明中也非常有用,如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再看下例: 例2、已知内接于圆P的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PE 于E,探求线段PE与BC的数量关系。 AD

中职数学教案——圆的标准方程.docx

课题:圆的方程(一)——圆的标准方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方 程. (2)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以及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 问题.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投影显示(欣赏美景图片) (学生活动)如上面这些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圆形物体。欣赏上述美景图片 后,你有何感想? 自然界中有着漂亮的圆,圆是最完美的曲线之一 问题1 什么是圆? 一、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 定点是圆心 定长是半径 问题2 确定圆需要哪几个要素? 圆心一一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 确定圆的大小 (-)深入探究 问题3:如果圆心在(a,。),半径为r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学生活动]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预设] 方法:坐标法 如下图,设M (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定义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x-a)。+(y-A、= r ① 把①式两边平方,得(x—a)②+ (y—b) 2=r2 由此可得圆的标准方程为: (x-a) 2 + (y-b) 2 = r2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x2 +y2 =广2 问题3:观察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有哪些? 特点:1、明确给出了圆心坐标和半径。 2、确定圆的方程必须具备三个独立条件, 即a、b、r . 3、是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 例1:试写出下列圆的圆心及半径 (1) (x-1)2+ (y-3)2=9 (2) (x-2)2+(y-3)2 =5; (3)(x + 2)2 + y2 =(一2尸. 变式:下列方程圆的方程吗?为什么?1、(x-1)2+ (y-3)2= -5 2、(x-1)2+ (y-3)=K 例2: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⑵圆心在C(3,4),半径为打; ⑶圆心在C(l,3),半径是3 II.间接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