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在行为和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人的行为是通过获得或避免后果来学习的。斯金纳将这种

行为学习的过程称为强化,即通过激励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

斯金纳认为,行为是由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刺激和反应组成的。在强化理

论中,强化物质是对行为的激励或惩罚,它可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率。当一个行为被强化物质激励时,该行为就会增加;当一个行为被惩罚时,该行

为就会减少。

斯金纳进一步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增加愉悦的

奖励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积极的行为。负强化则是通过

消除某种负面的刺激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避免某种痛苦的刺激来增加某种行

为的发生率。

斯金纳强调了所谓的强化计划,即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为,可以采用不同的

强化方式。斯金纳的实验表明,当给予持续的正强化和间歇的正强化时,间歇

正强化会更好地维持行为的发生率。而对于惩罚,强制或频繁使用惩罚可能会

导致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反应,所以斯金纳建议使用正强化来代替惩罚。

强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变量比率和变量间隔强化。斯金纳发现,如

果一个行为得到的正强化是不确定的,那么它就更有可能被固定的强化所替代,这也就是所谓的变量比率强化。同时,斯金纳还发现,单位时间内变量强化的

次数越多,相应的行为的发生率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变量间隔强化。

总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类行为的

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家庭、工作和社交等各个领域中,

强化理论可以被用来帮助人们学习和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重阳镇芦沟小学田文阳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强化的含义 强化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及行为主义科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中最重要部分和基础。30年代,通过斯金纳箱的实验,斯金纳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主动采取作用于环境(杠杆机构)的行为(如踩压),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如得到食物或水),就会重复这个行为,不利时,就会收缩、减弱以至消退停止这个行为。他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决定了动物的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新的行为模式要练习多次才能形成,以及形成后能保持多久。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2、强化的分类 期金纳认为,有机体——人或动物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取得了好的、积极的结果,使目标实现,需要满足,就会自发重复,如果及时给予肯定、认可或奖励,这些行为就会保持、巩固,叫正强化。比如说某个学生表现特别好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会让学生表现更好。而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行为反应概率则是负强化。例如学生们这次作业做得都特别认真,老师为了想让这种行为继续保持而决定今天晚上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只要是强化就是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

3、惩罚 惩罚是指在消极性行为发生后,给予其不愉快的待遇,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 4、自然消退 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于某种组织不希望发生的行为,除了直接的惩罚措施外,还可以“冷处理”或“无为而治”,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教学的意义 强化理论对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教师可以修正学生的行为方式,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教师不断地强化,引导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老师在进行学生管理中,运用不同的强化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达到学生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强化理论在三疑三探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正强化的应用 正强化一般是也应该是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强化是塑造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良好的行为给以积极强化,表扬是老师进行积极强化的一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在行为和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人的行为是通过获得或避免后果来学习的。斯金纳将这种 行为学习的过程称为强化,即通过激励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 斯金纳认为,行为是由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刺激和反应组成的。在强化理 论中,强化物质是对行为的激励或惩罚,它可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率。当一个行为被强化物质激励时,该行为就会增加;当一个行为被惩罚时,该行 为就会减少。 斯金纳进一步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增加愉悦的 奖励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积极的行为。负强化则是通过 消除某种负面的刺激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避免某种痛苦的刺激来增加某种行 为的发生率。 斯金纳强调了所谓的强化计划,即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为,可以采用不同的 强化方式。斯金纳的实验表明,当给予持续的正强化和间歇的正强化时,间歇 正强化会更好地维持行为的发生率。而对于惩罚,强制或频繁使用惩罚可能会 导致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反应,所以斯金纳建议使用正强化来代替惩罚。

强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变量比率和变量间隔强化。斯金纳发现,如 果一个行为得到的正强化是不确定的,那么它就更有可能被固定的强化所替代,这也就是所谓的变量比率强化。同时,斯金纳还发现,单位时间内变量强化的 次数越多,相应的行为的发生率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变量间隔强化。 总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类行为的 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家庭、工作和社交等各个领域中, 强化理论可以被用来帮助人们学习和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之强化学说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之强化学说 虽然巴甫洛夫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对部分强化作了一些研究,但是斯金纳却对强化问题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请注意,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他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可简单定义为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使用强化消除任何对行为这一概念的主观解释,像斯金纳的其他概念一样,这个概念要根据可观察和测量的事件来加以讨论。“我们奖励人,但强化行为。”他称他的方法为“行为的实验分析”。 (一)强化物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下表: 表4-1:强化物与惩罚 刺激增强刺激消除 反应增加积极强化(愉快刺激呈现)消极强化(消除不愉快刺激) 反应降低惩罚1(不愉快刺激呈现)惩罚2(消除愉快或强化刺激)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 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一、强化的一般概念 (一)强化的涵义 强化(reinforcement)即增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反应频率提高或降低的作用即强化。强化是由一定的刺激物引起的,这个刺激物称之为强化物(reinforcer)。例如,物质奖励、语言鼓励和行为惩罚等。 巴甫洛夫(I.P.Pavlov)首先应用了强化概念。他认为一切使行为得到加强的事件即是强化,一切由它引起的变化为条件作用。他认为强化物与刺激物相联系,使条件刺激物具有引起行为的信号意义。 斯金纳(B.F.Skinner)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赋予强化新的含义。他认为有机体在改变环境中又使其自身发生变化,其中某些变化使其得到奖赏,这就具有“强化”的含义。在操作行为中,强化物与反应相联系,某种反应受到强化,其出现概率增加,这样操作行为更容易出现。同时,斯金纳把有机体所形成的反应以及在一系列操作中反应和强化按一定顺序发生的联合序列称之为列联或关联性(contingency)。所以斯金纳认为当有机体形成一定的操作方式,再次按同一行为方式时,它的行为就会因强化而加大力量。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强化的大多数刺激或事件是与个体生存的生物学过程相关联。例如,食物对个体饥饿的强化可以使个体获得能力,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部分。随着环境的复杂、有机体对环境的行为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也改变着个体自身。有时环境改变了,旧的行为方式因得不到强化而消失,新的强化结果形成新的行为方式。这样个体就得到成长,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斯金纳认为操作性强化的第一种功能是促进有机体行为的成长(growth)即形成不同的新的反应形式。如动作技能更加熟练、精巧,对适当刺激控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操作性强化的第二种功能是保持(retention)和加强行为,使行为出现的次数加多。强化量的大小是影响强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变量。一般来讲,强化量大引起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多。在实际生活中,每次强化的结果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如,在我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斯金纳得强化理论在“三疑三探”课改应用中得思考 重阳镇芦沟小学田文阳 一、斯金纳得强化理论 1、强化得含义 强化理论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及行为主义科学家斯金纳得理论中最重要部分与基础。30年代,通过斯金纳箱得实验,斯金纳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个目得,会主动采取作用于环境(杠杆机构)得行为(如踩压),当行为得结果有利时(如得到食物或水),就会重复这个行为,不利时,就会收缩、减弱以至消退停止这个行为。她据此提出了著名得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得事物都就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得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决定了动物得行为就是否会发生变化,新得行为模式要练习多次才能形成,以及形成后能保持多久。强化就是斯金纳学习理论得核心概念。 2、强化得分类 期金纳认为,有机体——人或动物作用于环境得行为,取得了好得、积极得结果,使目标实现,需要满足,就会自发重复,如果及时给予肯定、认可或奖励,这些行为就会保持、巩固,叫正强化。比如说某个学生表现特别好老师给予表扬与奖励从而会让学生表现更好。而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行为反应概率则就是负强化。例如学生们这次作业做得都特别认真,老师为了想让这种行为继续保持而决定今天晚上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减轻学生得负担。不管就是正强化还就是负强化,只要就是强化就就是来增加行为发生得概率。正强化就是用于

加强所期望得个人行为,负强化就是为了减少与消除不期望发生得行为。 3、惩罚 惩罚就是指在消极性行为发生后,给予其不愉快得待遇,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 4、自然消退 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就是指对于某种组织不希望发生得行为,除了直接得惩罚措施外,还可以“冷处理”或“无为而治”,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二、斯金纳得强化理论对教学得意义 强化理论对教学有着深远得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得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教师可以修正学生得行为方式,塑造学生良好得行为习惯。通过教师不断地强化,引导其向积极健康得方向发展。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得奖惩措施,激发学生得学习动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其身心全面、与谐、健康得发展。老师在进行学生管理中,运用不同得强化手段与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达到学生管理得最高境界。 二、强化理论在三疑三探教学中得实际应用 1、正强化得应用 正强化一般就是也应该就是教学实践中最常用得一种手段。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得基本前提就是强化,强化就是塑造学生行为得一种重要方法。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正确得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

1956年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956年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 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罗杰·斯金纳(Roger Skinner)是自动学习理论发展的知名学者,他提出了基于强化 教育的模型,这一模型有助于解释和改善学习者的行为及其影响。他的强化理论假设,行 为是由后果及其关联的强度决定的。这一理论模型分为三个基本的要素:行为反应,后果 以及改变的可能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分析表明,正面的后果强度会激励一种行为模式, 而负面强化则会压抑或释放行为。 斯金纳的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用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在教育领域,它认为学习 者会根据他们取得的行为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基于此,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正面后果 (例如表扬、大力赞赏等)或弱化后果(例如责备、惩罚等)来改善学生的行为。此外, 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年龄适当)更多的反馈和支持以加强其学习和表现。斯金纳的强 化理论还可以应用于儿童的父母管教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采用积极的集中策略,以增加孩子表现良好行为的机会,以及消除不受欢迎的行为,而不是依靠惩罚。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也可用于解释心理和神经过程。例如,它可以帮助解释抑制或取消 过程,它们是指随着正面或负面的强化的增加,相关的行为的活动减少。此外,它还可以 解释痴呆患者和学习障碍患者的行为特征,即他们存在可能克服行为阻碍的能力,但受限 于缺少有义务性的正面强化。 因此,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和社会领域,其目的在于改善学 习者行为。这一理论假定,学习者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强化影响,其反应结果会根据它们 的行为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而发生变化。借助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以改善学习者的 行为,帮助他们改善和掌握学习技能,并有助于其应对今后的生活挑战。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三疑三探”课改应用中的思考 重阳镇芦沟小学田文阳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强化的含义 强化理论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及行为主义科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中最重要部分和基础。30年代,通过斯金纳箱的实验,斯金纳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主动采取作用于环境(杠杆机构)的行为(如踩压),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如得到食物或水),就会重复这个行为,不利时,就会收缩、减弱以至消退停止这个行为。他据此提出了着名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决定了动物的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新的行为模式要练习多次才能形成,以及形成后能保持多久。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2、强化的分类 期金纳认为,有机体——人或动物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取得了好的、积极的结果,使目标实现,需要满足,就会自发重复,如果及时给予肯定、认可或奖励,这些行为就会保持、巩固,叫正强化。比如说某个学生表现特别好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会让学生表现更好。而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行为反应概率则是负强化。例如学生们这次作业做得都特别认真,老师为了想让这种行为继续保持而决定今天晚上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只要是强化就是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

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 3、惩罚 惩罚是指在消极性行为发生后,给予其不愉快的待遇,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 4、自然消退 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于某种组织不希望发生的行为,除了直接的惩罚措施外,还可以“冷处理”或“无为而治”,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教学的意义 强化理论对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教师可以修正学生的行为方式,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教师不断地强化,引导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老师在进行学生管理中,运用不同的强化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达到学生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强化理论在三疑三探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正强化的应用 正强化一般是也应该是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强化是塑造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是心理学家伯福斯·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的一种理论,用于解释行为的起源和变化。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之间的关联而形成的。这一理论认为,行为是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这些奖励和惩罚可以增加或减少特定行为的发生频率。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主要侧重于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正向强化是指通过赋予奖励来增加一种行为的频率。例如,当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这样,学生会将取得好成绩的行为与奖励联系起来,进而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负向强化是指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一种行为的频率。例如,当一个员工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后,经理可以给予一天的休假,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这样,员工会将完成任务的行为与休假的消除不愉快刺激联系起来,进而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还包括惩罚和消除惩罚两个方面。惩罚是指通过引入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一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例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时,老师可以给予批评或留校扣分等惩罚措施,以减少学生迟到的行为。

消除惩罚是指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一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例如,当一个员工改正了过去常犯的错误后,经理可以停止对其进行额外监管或批评,以减轻员工的不愉快感。这样,员工会将改正错误的行为与消除惩罚的刺激联系起来,进而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场所、家庭等各个领域。通过正确运用强化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果。然而,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也受到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过度使用强化原理可能导致行为的机械化,剥夺了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强化原理,以达到积极的行为变化和发展的目标。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强化理论又叫做“行为修正激励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种类型,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是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就是负强化又叫消极强化。强化通过强化物发生作用,一级强化物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和水;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特权、社会地位、财富、名誉等。强化还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在教学中前者是由教师、同学、家长、学校等施予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后者则是学生的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的强化。 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曾经在美国中小学中掀起强化教育的热潮。教师灵活地运用强化物及强化规律,将强化理论与教学实践巧妙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行为,改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具人文性,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强化物,例如,微笑、言语的鼓励、适当的体态语言,或者小小的物质奖励等,给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正强化,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适用于语文教学的负强化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纠正,如特级教师魏书生规定学生犯错误要写字数不等的明书,从而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强化理论的运用可以作多方面的探索。 (1)自学目标加强 斯金纳认为,人类满足需要,指向目标的行为是复杂的,是由一系列单个要素组合而成的,如果把总目标规定的复杂行为过程,分解成许多步骤和小目标来完成,每完成一个小步子,实现一个小目标,就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然后再开启下一步的目标,使每一阶段、每一步骤行为的积极性得以保持巩固,就可以达到有效地控制、矫正和改变行为的目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正是由课文到单元再到板块,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整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终点目标和阶梯式目标,运用“小步子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小,因此学生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与其重要的社会意义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就会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及作文等老大难的教学中,采用步步强化向终点目标靠近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适时的矫正学习偏差少走弯路,往往更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自学方法加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外部强化,更要注重学生的内部强化,教给学生适当的强化学习的方法十分必要,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增加好的学习行为的频率。例如在古文教

教育心理学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教育心理学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教育学考研311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强化理论”是一个高频考点,本文将结合历年考研真题,进行详细解析。 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 1.强化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指的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例如,考试成绩好父母就给予孩子奖励。负强化指的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例如,如果考试成绩好,父母就免除孩子做家务。 正强化还和负强化的目的: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 2.惩罚 惩罚指的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该反应。例如:一名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让他站到教室外面。 惩罚的目的: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 3.消退 消退指的是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例如,当一个两岁的孩子在杂货店里向妈妈要糖果而哭闹时,妈妈都拒绝买糖果,将来再到商店时孩子逐渐不再哭闹。 【历年真题】 1.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B)(2007.全国)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解析:由“认真完成作业”可知,行为是增加了,属于强化,又因为“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是消除厌恶刺激,因此,属于负强化。

2.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B)(2009.全国)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解析:由“越加越多的表现出类似行为”可知,学生的行为是增加了,应该属于强化,又因为“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是消除了厌恶刺激,因此,属于负强化。 3.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B)(201 4.全国)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解析:家长的目标是“希望儿童可以改正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通过“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后,这种目标行为概率增加了,因此属于强化,并且, "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是消除了厌恶刺激,因此,属于负强化。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 B. F. Skinner) 经过对人和动物的学习进行的长期实验研究,提出了强化理论,又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产生 “强化”这一观点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试误理论中都曾提到,但真正对“强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则是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 在桑代克的试误理论中,强化的思想充分体现在效果律——凡在一定情境中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该情景发生联系,如果在遇到此情景,这一动作会比以前更容易出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 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 不利时, 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 从而修正其行为, 这就是强化理论, 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在行为中的作用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贯穿其中,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操作性行为的建立 斯金纳利用斯金纳箱对白鼠的操作性行为进行研究,从中得出操作性行为建立的规律,即“如果一个操作行为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行为的关键在于操作及其强化依随。 比如:孩子偶尔叫一声“妈”,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操作性行为的维持 维持就是行为的保持。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后,为了永久保持所获得的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 比如:一个学生每次解答完数学题,老师都给予表扬。根据维持原则,如果逐渐增加解答题数才给予表扬,并且以随机的时间间隔给予表扬,那么他就可能在老师没有给予强化或给以很小的强化的情况下,仍能够长时间解答数学题。 操作性行为的消退 如果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会减弱。行为消退的关键也在于强化。 比如:学生某一良好的反应未能受到老师充分关注和表扬,学生最终便会放弃做出良好反应的努力。 操作性行为的分化

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操作 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的刺激物所引起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可以通过反复操作而建立并得到加强的,从而使新的反应不断地产生。这就是强化。强化就是行为主义所说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它是行为主义的中心概念。 研究方法和技术都很简单,首先,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按压杠杆,食物就会从笼子的一端掉落到另一端。第二步,改变食物,若按压杠杆,则食物仍掉落在原位,即未受到强化;若抬高杠杆,则食物向后退,即受到强化。第三步,恢复到第一阶段,即取消按压杠杆的刺激,让狗继续获得食物,但这时不给食物,狗就会逃跑。如果逃跑就再按压杠杆。多次试验之后,若狗仍旧逃跑,就取消强化,让狗不再获得食物,那么狗最终将学会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斯金纳运用此方法把狗的训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条件刺激,就是当犬被放进笼子里去的时候,给犬食物,犬就能够得到强化;第二阶段叫有机体学习法,即随着犬接受按压杠杆动作,将食物逐渐拿开,使犬不能吃到食物,同时还必须增加其他机体刺激,比如给犬以嗅的刺激,让犬在饥饿状态下依然进行学习,直至犬会正确避免饥饿时被喂食,这种刺激就叫做强化,比如让犬去闻肉罐头或者让犬听音乐;第三阶段叫强化法,也叫训练结束阶段,即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训练,犬已经基本掌握了按压杠杆的动作,此时就要完全取消奖励,将杠杆拿走,并且让犬回到笼子里去。如果犬不愿意回去,

就再次重复按压杠杆的动作,于是狗就只好乖乖地回到笼子里去了。由此可见,训练的目的是在于建立犬对某种动作的操作定型,达到消除犬的神秘状态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塑造法,而不是强化法。 下面再以自然环境中“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为例,说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里能培养的反应。 2、巩固一些简单的条件反射,并将其转移到野外环境中去。实验材料:将一只狗拴住,将钥匙插入狗口,并告诉狗想吃东西,就可以得到食物,于是狗便不断地尝试往狗口送钥匙,同时这只狗得到满足,不再逃跑。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举例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举例 1.正强化:给予被试奖励性刺激,以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例子: 例1:教室的地板上有一片小纸屑,小林主动地把纸屑拣起来放到垃圾桶内,这时教师恰好看在眼里,立刻对这一行为进行赞赏:“小林的卫生习惯真好,大家都看到了,小林主动地把地上的纸屑仍到垃圾桶内了!”这样,小林下一次遇到地上留有纸屑,拣起来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例2:班级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在悄悄说话,有的同学在摆弄小东西,有的同学在看课外书,这时,老师看到小婷坐姿端正,静静地等待着上课。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小婷同学,上课之前地准备工作做得很好!”这样,小婷的这种行为得到强化,同时,也给其他没有准备好的同学一个示例。 例3:小榆平时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和聊天,甚至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有一天,她意外地把自己的一个简报拿来给老师欣赏,问老师觉得简报怎么样?“简报上既有丰富的文字,又有清晰的照片和图片资料,而且简报的主题非常鲜明,每一个字都写得认真、漂亮,老师觉得你做简报时花了很多工夫,我很想让全班同学都看看,欣赏一下你的作品!”这时,我意外地发现,小榆第一次在我面前展露了她灿烂的笑容。之后,小榆经常会拿一些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渐渐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开启自己的心灵。

这时我们要注意,我们地赞美一定要具有建设性,而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夸耀上。 例4:小杰是班里一位偏差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课堂注意力水平、与同学的交往等等都有一定的障碍,但是,你可以发现,该学生的每周周记都写的非常仔细。有一次,当该学生偶尔认真地写过周记后,老师对其周记进行了认真的批改,而且指出其很多的优点,好词好句,并赞赏他作文水平的确不错。结果第二次周记,该生写的更加认真,虽然有些小毛病,但老师始终给予一种承认和鼓励的态度,并且在班级上表扬该生的这一优点。如今,该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周记习惯,而且作文水平不断上升。 2.负(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的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举例: 例1.一个小孩很喜欢看天文学方面的书,但是他的爸妈不希望他向这方面发展,所以不给他钱买天文学方面的书。如果通过某种途径让他爸妈想通后给他看这方面的书,他会对天文学越来越感兴趣,会喜欢看更多这方面的书。 分析:他爸妈不给他钱买天文学方面的书是不愉快的刺激(条件),某种途径让他的爸妈想通后给他看这方面的书消除或中止不能看天文学书这个不愉快刺激(条件),之后他会看更多有关这方面的书,增加了他看天文学书的概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