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行为的形成和

发展。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来塑造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观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斯金纳强调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而产生的。

他认为,人类行为是基于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产生相

应的反馈。例如,一个人对于一个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会得到积极的

反馈,从而加强该行为的发展。

其次,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正向强化是指给予一个积极的奖励,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负向强

化是指消除一个不良的刺激,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通过设定明确

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

第三,斯金纳强调对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他提出了行为

分析的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行为的频率、时长和强度等指标,来了

解行为的规律和变化。这种系统化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

解和干预行为。

此外,斯金纳还强调了行为的上下文和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

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行为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境来制定和调整行为的目标和计划。

最后,斯金纳认为,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人类可以改变和塑造自己的行为。他提倡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正向强化的方法,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总的来说,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强调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提出了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行为的方法,强调了对行为进行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强调了环境和上下文对行为的影响,并强调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改变和塑造行为。这些基本观点为我们理解和引导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 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 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 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比如:观察法、口头报告法、条件反射法和测验法。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著名人物之一,他强调自己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他把学习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这里所说的强度的增加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而是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 他认为使条件作用的速率增加,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习不会使反应速率上升,只是为进一步强化的发生提供机会而已。 三、行为主义的作用 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

生创设能为学习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做出反应之后, 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1. 教学目标 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2. 教学过程 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 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据此,相倚组织教学即为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 袖。.\&m2T"~-G'p6M-H;} 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

第七章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3) 第一节斯金纳传略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斯奎汉纳的一个温暖安定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早年在铁路局当绘图员,后来学习法律,在取得学位之前就通过了苏士哈那县的法科考试,挂牌当上了律师。他拼命追求荣誉,尽管他撰写的《工人补偿法》出过四版,但他心里总是抱怨自己一生碌碌无成。斯金纳的母亲聪明美丽、操持严谨、秉性忠贞。斯金纳的弟弟在十六岁时因患脑动脉瘤而夭折。 斯金纳在一所单幢校舍读完了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全部课程。可能是受到了玛丽·格雷芙兹老师的熏陶,斯金纳1922年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对艺术方面也有所涉猎。 因阅读了巴甫洛夫、罗素、华生等人的著作,而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本科课程,斯金纳还是于1928年来到了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哈佛大学,他受到了波林(Edwin G Boring)和古典行为主义者亨特(Walter S Hunter)的影响。1930年,斯金纳获得了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一直工作至1936年。1936年,斯金纳成为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名教员,无论在实验室研究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出版了《有机体的行为》(1938)一书,确立了斯金纳在行为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使他成为国内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1945年,他到印第安纳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并完成了《沃尔登第二》(1948),该书描述了在行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虚拟实验社区,这可能是斯金纳最广为人知的著作。1948年,斯金纳重返哈佛大学,进入他学术生涯中异常多产的时期。他建立了研究操作行为的实验室;与费尔斯特(Ferster C B)合著了《强化的程式》(1957)一书;他用自己的《科学与人类行为》(1953)作教材给学生上课,解释行为的分析及其在精神病理学、伦理学、政府等问题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他的《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虽然招致了严厉的批评,但连续20个周都出现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中。①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斯金纳杰出科学贡献奖。同年,他被授予极富盛名的埃德加·皮尔斯(Edgar Pierce)教授衔。1990年,美国心理学会将首次颁发的心理学杰出终身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用)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用)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2、学习过程: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提出刺激---反应理论的基本观点: 1、行为是学习的依据行为是指有机体所说所做能直接观察到的机体变化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S—R)、它们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2、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即条件性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简单的条件反射反应和复杂的习惯反应之间的关系的部分和整体关系 3、学习原理学习规律(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律): 频音律?:有效动作反应的次数越多就会越被牢固的保存下来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有效反应对联结的影响较大 影响学习的其它因素:年龄,联系的分配、运用,药物,动觉反馈 对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评价: 1、主张对心理现象和学习进行看得见摸得着客观研究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2、是极端的行为主义和环境决定论拒绝和排斥,对学习内部过程及条件的研究是典型的机械主义学习理论 3、他的学习理论无多少科学价值和新创建,仅是公开树立了行为主义旗帜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 基本观点:(一)行为(反射)观: 行为分为应答性(经典性)行为与反应性(操作性)行为

两者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已知)与自发产生(未知)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是S

—R的过程,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S—R—S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二)学习观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的过程是反应---强化的过程,即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做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 学习的原则:一是任何反应如果紧跟随以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势,二是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律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三)强化原理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 强化物: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 强化分类:积极~和消极~;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满足了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水,食物等)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就能自身强化(金钱等)二级强化又可以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等)、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的玩,听音乐,旅游) 教学中注意:教师针对班上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强化物系列2、教师选择强化物应考虑年龄因素 强化程式分类:连续强化——定是强化——定比强化——变时强化——变比强化 强化时应遵循的原则:1、新任务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评价:贡献:1、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对各种类型的强化程式进行了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完善、发展;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达到高峰; 2、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行为的形成和 发展。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来塑造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观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斯金纳强调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而产生的。 他认为,人类行为是基于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产生相 应的反馈。例如,一个人对于一个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会得到积极的 反馈,从而加强该行为的发展。 其次,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正向强化是指给予一个积极的奖励,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负向强 化是指消除一个不良的刺激,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通过设定明确 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 第三,斯金纳强调对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他提出了行为 分析的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行为的频率、时长和强度等指标,来了 解行为的规律和变化。这种系统化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 解和干预行为。 此外,斯金纳还强调了行为的上下文和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 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行为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境来制定和调整行为的目标和计划。

最后,斯金纳认为,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人类可以改变和塑造自己的行为。他提倡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正向强化的方法,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总的来说,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强调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提出了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行为的方法,强调了对行为进行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强调了环境和上下文对行为的影响,并强调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改变和塑造行为。这些基本观点为我们理解和引导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观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心理学领域著名的研究主题,斯金纳在1953 年发表了有关它的观点,并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一个创始人。斯金纳是瑞典心理学家,他将简单的条件建立在动物测试室中,看到它们如何影响动物的行为。他分析了条件和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并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可操作的条件作用。条件反射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个关键概念。 斯金纳的观点是条件和行为之间存在一种可操作性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对条件进行适当的条件化,就可以引起行为的改变。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训练来学习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行为在适当的环境中被正确地触发,这里的正确是指满足了某种条件,并且出现了行为的变化。例如,一只小鸡可以被训练来视食物为一种有利的条件反射,它会看到了食物,然后就会马上向它进行反应。 斯金纳还认为,条件反射是一种可操作性的行为,可以经过训练来改变它。他把条件反射说成是一种可靠的行为,因为它可以在相同的情境中发生,并且会导致一种可预测的行为。他还认为,条件反射可以改变环境中的行为,因此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个孩子可以通过训练来学习不好的行为,并以此来避免那些行为,或者一个人可以通过训练来学习一种实用的技能。 斯金纳的观点已被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并且在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中也被广泛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是基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

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和学习来改变人的行为。在这种疗法中,精神分析师会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行为,然后设计一套训练来改变行为,通过条件反射来增强心理健康。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观点是条件和行为之间存在一种 可操作性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训练,可以学习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也已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中,其目的是通过训练和学习来改变患者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最佳状态。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是现代心理学家联合奖获得者联合奖获 得者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一种行为主义惯性条件作用理论,用以解释有关行为和反应的概念。斯金纳行为主义条件作用的理论观点是,所谓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指被条件化的受试者,即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发生行为上的改变,他把原本毫无关联的两个事件,称之为“刺激-反应”,刺激就是触发反应的因素,而反应就是受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这一概念为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学习经历解释了该过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指出,当生物接触到新的环境时,它们会做出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两个种类,一是抗性反应,也叫作被动反应,指的是它们拒绝,抵制外界新环境,并把自己原本的状态保持不变;另一种反应称作习得反应,即它们适应,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适应新的环境因素。习得反应的形成是由一种机制操作性条件作用(OCA)所起作用的,它是影响生物习得过程的主要机制之一,具体地说,如果某种刺激和某种反应之间持续建立连接,使得生物收到刺激就会做出反应,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新的适应性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范围非常广泛,认知心理学的实验室研究与该理论有密切的联系,实验室实验中的受试者通常会表现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特征,如果实验材料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或味觉,受试者就会随着实验材料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反应。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不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也适用于真实世界,

对于许多生活习惯、品行规范、学习习惯等都有着显著的解释。 例如,比如一个受试者读一本书时,他会把前面看过的内容、理解到的概念、熟悉的单词等都牢牢记在心;另外一个受试者下载一段音乐,他会将以前听过的音乐、熟悉的节奏、比较喜欢的曲调等全部记住,因此,受试者对这些内容都会有一定的习得(或称意义),这 种习得就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作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是,受刺激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是可以习得的,也就是说,内在的行为受外在环境刺激而改变,这种变化也叫做惯性条件作用,而这种改变也可以分为内摄式变化和外摄式变化两类。内摄式变化是指受试者自身不仅能改变其行为,而且能够改变其反应模式,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外摄式变化是指受试者只能改变行为,不能改变反应模式。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在当今社会有着深远意义,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也可以对孩子如何培养尊重、责任心、实践能力等做出正确的教育引导,只要给出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就能达到调节孩子行为的目的。此外,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用于治疗心理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方面也非常有效,可以有效改变受试者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病症的目的。 综上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生物接触到新的环境时,外界环境因素会刺激受试者做出抗性反应或习得反应,抗性反应是受试者拒绝、抵制外界新环境,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环境的习得反应,就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作用,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B.F. Skinn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观点和主张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包括他对于行为塑造的研究、正向强化的理论以及他对于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之一是关于行为塑造的研究。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且可以通过操纵环境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他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称为操作条件反射,通过给予动物或人类不同的刺激和奖励来观察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为后来的行为治疗和教育方法奠定了基础。 斯金纳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正向强化的理论。他认为,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动物或人类在特定行为后获得奖励时,他们更有可能再次表现出这种行为。这种理论对于教育和培训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和家长可以使用积极的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还对于教育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称为个别化教学。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潜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

的教学计划。这种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斯金纳的观点也对社会行为和社会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种理论,称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外界刺激和奖励来控制的。他指出,社会制度和规范可以通过操纵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控制人们的行为。这种观点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也为社会控制和行为改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总结来说,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研究和理论为行为塑造、正向强化、个别化教学以及社会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虽然他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但他的贡献无疑推动了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斯金纳行为主义科学哲学中的操作主义观点

斯金纳行为主义科学哲学中的操作主义观点 骆大森 斯金纳是当代西方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引起东西方思想界的注目,另一面又因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作出了独特的成就而享有盛名。他的行为主义思想和他的行为分析的科学研究,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方面,但是,正如斯金纳本人所指出的那样,行为主义“是一种有关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哲学”。[1]行为主义的科学哲学是斯金纳行为分析研究中的指导原则,他不但坚持用这种科学哲学指导自己的心理学研究,而且还把这种科学哲学的原则深入到社会学、语言学、伦理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去,力图使行为主义成为一种更一般的社会科学的科学哲学。 斯金纳所主张的这种行为主义科学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像西方一般的科学哲学那样,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认识论、方法论科学语言学。本文拟就其中的科学语言学部分,作一粗略的介绍,指出它怎样师承了操作主义的科学语言学,并如何把那种科学语言学移植到心理学的领域中。 操作主义(Operationism)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eman)所首倡的。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哲学实证主义思潮自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此后,实证主义观点一直对西方科学界有很大的魔力。实证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对经验事实或现象的忠实描述,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就是在这种哲学背景上建立起来的。 操作主义产生的另一背景,是科学的背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相继提出,使物理学中许多传统观念顿时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对论使时间、空间等概念从思辨的虚空中下落到实验操作的土地上。人们认识到:由于测量操作的方式角度的不同,对诸如时间、空间这类概念的测量操作结果,原来永远只有相对的意义。于是,在提到时、空这一类概念时,同一个概念就并不总是具有同一的意义。同时,量子理论的发展又告诉人们:如果脱离一系列测量、观察、记录、运算的操作,人类就不可能认识物质结构的性质,这些操作是人的认识的基础,但是,正像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定律”表明的那样,这些操作又必然地要限制人们的认识。上述情况导致布里奇曼作出结论,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知识回顾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如看见路上的垃圾,绕路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

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采用回避条件作用来维持行为比采用逃避条件作用更主动,这也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 二、奇思妙想 条件 频率 例子 强化 正强化 给予愉快刺激 ↑ 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奖励吃大餐 负强化 摆脱厌恶刺激 ↑ 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不让他刷碗 正惩罚(呈现性惩罚) 呈现厌恶刺激 ↓ 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要求他刷碗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 近年来,乔治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观点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内在动机和动作影响,还受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个观点建立在研究取得的发现基础上,例如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一种特定的行为进行正反馈(奖励或惩罚),同时可以增加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和持续时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明,每个行为都可以由外部条件来控制,从而改变我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受其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非即时的。斯金纳认为,及时的条件作用(即正反馈)比非即时条件作用(如惩罚)对行为产生更强烈的影响。他提出,在及时的条件作用中,每次行为后实施的正反馈(奖励或惩罚)都有助于调节以下行为,从而起到改变行为的作用。此外,斯金纳认为,如果奖励与一个人在相同环境中重复出现,这会对其行为有更深远的影响,并可以帮助倡导新的行为模式或做出新的选择。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不仅用于研究行为,也可以应用于行为改变,这是最重要的。斯金纳认为,反馈增强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人类行为,从而实现行为改变,改善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旷课和抄袭,可以通过正反馈增强技术来改变他的行为,让他更加自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惩罚来抑制他的无序行为,从而使他更加专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对于改变和塑造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指出,通过对行为实施正反馈(奖励或惩罚),可以有效地改变个体的行为,实现行为改变,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它也提示我们,要想有效地改变行为,不仅要强调积极的态度,还要强调恒定的正反馈,否则无法改变行为。 总之,乔治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非常重要,它表明,通过对行为和环境因素的正确利用,可以实现个体行为的改变,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因此,要想改变行为,就必须考虑环境因素,采取正确的措施,有效地实施反馈技术,从而起到行为改变的作用。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 20世纪,精神分析学家亚当斯金纳研究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指出,当一个行为被一种回馈的情境所维持,这个行为就会被维持。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认为,这种维持和保持行为的形式是可以被训练和改变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斯金纳做出的一个贡献,他包括了增强操作,抑制操作和替换操作。增强操作是指一种行为受到积极回馈的影响而被促进,抑制操作是指一种行为在受到消极回馈的影响时被抑制,替换操作是指当一种行为被抑制时,另一种取代的行为会被激发出来。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个人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和改变的,可以通过提供连续和持续的情境回馈来影响人的行为。斯金纳曾在他的实验中提出这种训练的观点,在实验中,他使用了强有力的回馈来鼓励主题去做一件有意义的行为。他发现,当这种强有力的回馈被以一定的频率和持续性提供时,这个行为可以被保持或维持。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不仅指出行为的强化和弱化,而且认为行为可以被训练和可以改变当它被强化和弱化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也扩展到个体之间的行为,它提出了社会培训和行为模仿。他指出,一个个体可以从另一个个体身上得到情境回馈,从而改变个体的行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情境回馈是一种有效的行为修正工具,可以用来调整个体的行为。斯金纳强调了情境回馈的持续性,短

期的情境回馈可能不起作用,但是只要情境回馈被持续地提供,行为就能够得到强化和保持。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也声称,情境回馈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修正工具,个体可以通过反复给予一定的情境回馈来影响会识到这种情境回馈的行为。斯金纳指出,这种情境回馈可以修正已有的行为,也可以创造新的行为,这需要多次重复的情境回馈才能起作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之间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更好的地理解和处理行为问题。它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心理学界的认可。 归纳总结,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认为,受到持续性和连续性情境回馈的行为可以被保持和维持,它也认为情境回馈是一种有效的行为修正工具。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对心理学的研究、理解及解决行为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建立一种特定的条件和奖惩机制,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学习过程。斯金纳的观点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而不是由内在因素所决定的。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即通过操作条件的建立和控制,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和学习进行影响和调节。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最基本的观点是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产生的。他提出了正向和负向的操作条件作用,即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削弱某种行为。正向操作条件作用是通过给予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而负向操作条件作用则是通过给予惩罚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还强调了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行为会受到其行为产生的后果的影响,如果一个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后果,那么个体就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如果一个行为产生了消极的后果,个体就有可能避免或减少这种行为。基于这一观点,斯金纳提出了强化和惩罚的概念。强化是指通过给予奖励来增强某种行为的频率,而惩罚则是通过给予惩罚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观点。他认为,

行为是通过反应和刺激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了正向和负向的刺激,即通过给予正向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而通过给予负向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此外,斯金纳还强调了行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操作条件的建立和控制进行调节和改变。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对教育和行为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价值。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操作条件和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学习过程。通过给予奖励来增强学生积极的行为,通过给予惩罚来减少学生消极的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行为管理领域,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改变和调节个体的行为。通过建立适当的操作条件和奖惩机制,可以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通过建立一种特定的条件和奖惩机制,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他的观点强调了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对教育和行为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教师和管理者有效地引导和调节个体的行为。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可以促进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提高个体的行为效果和生活质量。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一、基本理论 (一)基本原理 斯金纳将反应分为两种模式: 经过刺激后引发的反应——答应式反应 个体没有经受刺激但仍然会发出的反应——操作性反应 维系操作性反应的关键:强化 “强化物”是指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或者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例如:即将要考试了,大家经受了即将要考试的刺激于是纷纷去图书馆,去图书馆的这个行就是答应式的反应。那些即使没有考试但依然每天去图书馆,去图书馆的概率增加,一直在强化这个行为,这就是操作性的反应。 (二)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增加刺激,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奖励性的刺激 负强化:减少或取消刺激,反应概率增加。厌恶性的刺激 例如:孩子起床自动整理的床铺,妈妈夸奖孩子,孩子很开心于是以后经常整理床铺。(正强化) 父母一直唠叨着让孩子清理房间,于是孩子连续两个星期都整理房间,父母的唠叨停止了,孩子也依然会整理房间。(负强化) (三)强化的安排对学习的影响 强化分为:连续强化:每一次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间接强化:并不是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效果: 对习得速度的影响。最初学习给予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映都给予强化,就会比较快。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比例强化安排比间接强化安排的反应速度要快些。 对消退速度的影响。连续强化——间歇强化 固定强化——变化强化 必将强化的比例高——比例低 两者互相比较,当停止强化后,前者学得快也忘得快 二、案例分析 3岁的妞妞睡觉总是要妈妈陪她、哄她,直到她睡着为止,中途不能离开半步,否则就立刻放声大哭。而当她大哭大闹时,妈妈一出现,就停止哭闹,就这样妈妈每天被迫守在妞妞旁边,拿她没办法。 分析:妞妞一旦哭闹,妈妈就回来陪她哄她,是对妞妞的行为的正强化,于是妞妞就会形成这样的反应:只要哭闹就会得到妈妈的安抚。想要制止住妞妞的这种反应就要给予她负强化,在妞妞想要哭闹时不理她,让她即使哭闹也得不到妈妈的安抚,连续强化这样的行为几次,妞妞就会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就能改变这种反应。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是操作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开创者。他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方面最激进的一位,同时,也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他最有影响的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 在斯金纳之前,心理学家们就已经用刺激——反应联结对学习作出解释,如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①又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trial-error learning)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② 斯金纳指出,虽然,某些人类的行为正如之前的心理学家们说的那样,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但是,这些只能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一小部分,于是他提出了另外一类行为,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因为它们是在环境中缺乏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物时操作的。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并由此提出了对教育实践起巨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 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经典实验——斯金纳箱(Skinner box): 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了“斯金纳箱”,

并用来研究各种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行为。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通常内设一杠杆,杠杆与一食物仓相连,动物(如白鼠)偶然地一按杠杆,食物仓便打开,落下一食物小丸于食物盘内,箱外有一记录器,可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实验中,动物从初始的混乱动作中无意地碰到杠杆而得到食物,从而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通过更为复杂的设计,动物还可以学会分化行为,如当灯亮时按杠杆可以得到食物,而灯灭时按杠杆得不到食物,于是,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按压杠杆。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 从对动物的研究中,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则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无条件反应是一种应答性行为,因为它们是无条件刺激所引起,而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性行为是我们行为中的大部分。要强调的是,斯金纳并不是指操作性行为不依赖于刺激作用而产生,而是说刺激引起这种行为是不知道的,而且去了解其原因也是不重要的。操作性行为不是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所控制。 与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作两类:一类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反应,是一种不随意的行为,称应答性条件反射(respondents)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又称刺激性条件反射;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反应(operants),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它不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而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是随意或有目的的。两种反射的区别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