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课件:《兰亭集序》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课件:《兰亭集序》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课件:《兰亭集序》

【课件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记诵全文。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特点,体会行文之妙。

3.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无常、终归于尽之慨,感叹中含积极之情。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必须加强诵读。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抓住序的特点和本文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介绍有关常识,整体感知文意。

一.导语。人们早就开始了对生死的思考。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代书圣王羲之也为我们献上了对生死的哲理思考。

二.介绍。王羲之,书圣,行草《兰亭集序》誉为行书第一。其人曾一度为官,积极用世,后辞官归田,娱情山水,胸怀旷达。

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介绍成书经过,意旨,作者情况等,亦可评论。古人宴集,常一同赋诗,推一人作序。

三.感知全文。

1.听录音。正音。guǐ癸_ì禊shāng觞chěng骋shāng殇

2.初步品味本文骈散的特征。

3.对照书序,感知内容。:

作诗缘由(修禊事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情形(一觞一咏)

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

意义(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借题发挥(论生死)--这是不同于一般序文之处

形成以下情况1。记盛况

2.抒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学生对照注解,疏通全文。

共同解决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五.作业。翻译全文。

【课件二】

内容:分析与诵读

一。复习。诵读。

二.分析。

1.学习第一节。

l如何记叙盛况?

时间:永和九年,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气:惠风和畅

活动:流觞曲水感受:信可乐也

l“信可乐也”到底有几乐?(良辰1乐;美景2乐;赏心3乐;乐事4乐;人贤5乐)

l结合上述内容诵读。

l鉴赏:体会作者状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想象这一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游人如织的快乐之景)

l用清新明快的调子朗读。

2.学习第二节。

l这节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如何展开逐步?

承接上文之”;乐”而来,由乐而忧,又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由现今人们相处,处世各异,静躁不同,但忧患之源相同。A 永不满足的内在_,欣于所遇而快然自足,所之即倦,感慨系之B 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向之所欣,转眼之间以成陈迹C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故死生亦大矣。

欣于所遇及所之既倦

叹死生亦大矣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小结:本段以议论为主,探讨人生哲理,朗读宜用和缓语气读之。

3.研习第三节。

理清文脉:昔人兴感,若合一契--古人也有感于生死

批评:一生死,齐彭殇

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记此文以免不彰

三.探究。

l品本文行文之妙:由昔人兴感说起,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这样把昔人、昔人,今人、今文,后人串连起来,巧妙交代了编集之由。

l谈对一生死,齐彭殇的看法:把生死等同,长短等同是错误的。不同的人生死不同。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还或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所以应该珍惜生命,活着有价值。

l对作者生死观的认识:作者不为言谈家的论调所蒙蔽,借题发挥,阐述了他的生死观,显其旷达性格;但他毕竟生于国力衰微的东晋前期,意志消沉,不求进取的风气也影响之。分析--积

极的一面,从第一段中可感受到作者快乐之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从第二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中,也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眷恋之情;从第三段中,批评虚无主义,对玄风盛行的批评也有积极的意义。

四.拓展。人生苦短,人之共叹。但大多数却经受了人生的考验,创造了瑰丽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的恰恰是建功立业的决心。苏轼:人生如梦,却表达的恰恰是建功立业的渴望。李白虽“人生在世不称意”,却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_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小结。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文笔简练,行文高妙的美文。既有语言的隔阂也有理解的难度。选准切入口很重要。作为一篇序文,不妨从序文特点入手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作为一篇千古名篇,当自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那边是它借题发挥,独树一帜。

一篇文笔优美、哲理深奥的散文。自然要细读细品,方能悟出其行文之妙;对生死哲理,必须重锤敲打,纵横联系以期让学生弄懂。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2:第8课 兰亭集序(含答案)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的感情变化。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学法指导:组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探究 知识链接: 1、兰亭:是东晋时期会(guì)稽(jī)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2、《兰亭集序》由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3、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4、序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

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时优案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 [素材思悟] 光耀千古的324个字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人,关于他的故事,我们知道的不少。在王羲之20岁的时候,有一个太尉叫郗鉴,要到王家去招女婿。因为王家的男孩子多,遇到这种情况,高官来招女婿,大家都很重视,纷纷装模作样。唯独在东边床上有一个人,袒露着肚子在吃东西,满不在乎,他就是王羲之。来看的人回去向郗鉴报告后,郗鉴说:就东边床上那个人了!“东床快婿”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有个老太太在街上卖扇子,好几天了,一把扇子也没有卖掉。王羲之看她可怜,就说:我给你的扇子上写几个字吧!写好以后,老太太反而大哭起来,说:我这扇子干干净净的都卖不出去,你给我写得乱七八糟的,怎么卖得掉呢?王羲之说:你可以增加十倍的价钱去卖。结果,果然引起了大家的抢购。 在中国,不乏有各种各样的好书法,有的人也不一定比王羲之写得差,但是,无论如何,王羲之和他的《兰亭序》是最高峰。中国有不少文人,每天都临摹一遍《兰亭序》324个字,一共28行。有的不看字帖,干脆是默写,默写到甚至连王羲之写错的地方也要跟着写错。 淡雅人生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他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热爱自然 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带给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抑感,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人在身

体和心理上获得短时的安静和松弛,自然景观一跃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人们开始从自然中去超凡脱俗,在观赏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和至真至深的理趣溢于言表。王羲之从自然山水中体味人生宇宙,拨动天地之弦,吟唱生命的强劲之音,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小试身手] 运用王羲之的相关素材,围绕“人生价值”的中心话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片段。 答: 答案(示例)人生的价值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个人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除了拥有自信与梦想之外,还需要不懈努力。王羲之为练成一手好书法,寻访天下名师,师人所长,更在自己的家里苦练。他练字时写秃的毛笔竟堆成一座小山,成了著名的“笔冢”;他家门口用于洗毛笔的小池竟被染黑了,成了有名的“墨池”。他的不懈努力,使自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存在,而他的神来之笔《兰亭集序》则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法贴”。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懈努力与取得成功和实现人生价值是分不开的。 1.[高考源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文中有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我的答案: 答案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权贵。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漂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此谓“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人活得窝窝囊囊,有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人死得默默无闻,有人死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课件:《兰亭集序》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课件:《兰亭集序》 【课件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记诵全文。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特点,体会行文之妙。 3.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无常、终归于尽之慨,感叹中含积极之情。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必须加强诵读。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抓住序的特点和本文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介绍有关常识,整体感知文意。 一.导语。人们早就开始了对生死的思考。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代书圣王羲之也为我们献上了对生死的哲理思考。 二.介绍。王羲之,书圣,行草《兰亭集序》誉为行书第一。其人曾一度为官,积极用世,后辞官归田,娱情山水,胸怀旷达。

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介绍成书经过,意旨,作者情况等,亦可评论。古人宴集,常一同赋诗,推一人作序。 三.感知全文。 1.听录音。正音。guǐ癸_ì禊shāng觞chěng骋shāng殇 2.初步品味本文骈散的特征。 3.对照书序,感知内容。: 作诗缘由(修禊事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情形(一觞一咏) 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 意义(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借题发挥(论生死)--这是不同于一般序文之处 形成以下情况1。记盛况 2.抒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学生对照注解,疏通全文。 共同解决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五.作业。翻译全文。 【课件二】 内容:分析与诵读 一。复习。诵读。

二.分析。 1.学习第一节。 l如何记叙盛况? 时间:永和九年,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气:惠风和畅 活动:流觞曲水感受:信可乐也 l“信可乐也”到底有几乐?(良辰1乐;美景2乐;赏心3乐;乐事4乐;人贤5乐) l结合上述内容诵读。 l鉴赏:体会作者状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想象这一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游人如织的快乐之景) l用清新明快的调子朗读。 2.学习第二节。 l这节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如何展开逐步? 承接上文之”;乐”而来,由乐而忧,又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由现今人们相处,处世各异,静躁不同,但忧患之源相同。A 永不满足的内在_,欣于所遇而快然自足,所之即倦,感慨系之B 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向之所欣,转眼之间以成陈迹C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6篇-最新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6篇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兰亭集序》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1)。 教师补充: 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校园网语文第一册),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癸丑修楔流觞游目骋怀趣舍万殊齐彭殇会稽感慨系之若合一契曾不知老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四、疏通字词 1、重要词语 a.实虚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信可乐也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以之兴怀修短随化喻之于怀故叙时人 b.通假字虽趣舍万殊 c.活用词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本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我国古代散文从简单的记事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写景记游类的抒情散文则产生较晚。起初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到了东晋时期,世事离乱,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此时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便大量涌现。“唐宋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这类散文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作家在游览山川景物、名胜古迹时往往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抒写个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本单元所选三篇散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其景、情、理的高度统一,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图说·画中有话】 【概说·单元内容】 1.了解游记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以便于分析理解作品。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做到举一反三。 4.在阅读古代优秀散文作品时,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5.要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6.体验古人徜徉山水的乐趣,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我们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师说·单元所学】 1.疏通字句,把握文章大意。阅读古代作品,首先要克服语言困难,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其次要反复诵读,体会句读语气;进而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分出写景、议论、抒情的层次。 2.提纲挈领,抓住关键语句。山水游记类散文往往通过议论性语句,借景抒情、借事说理,寄托作者的理想或政治抱负。阅读这类文章,就要留意文中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作用的语句,抓住这类语句,就能化繁为简,纲举目张。 3.分析景语,体会情景关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但写景状物的目的是抒情,景与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时也通过写景抒发。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者边写景边抒情,有时景语即情语。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4.关注形象,揣摩写作意图。山水游记既注重客观景物的描绘,也讲究作品中自我形象的塑造。凡优秀的作品,不但客观景物生动,而且作者自我形象鲜明。因此,关注作品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也是捕捉作品写作意图的捷径。 第8课兰亭集序 一位哲人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品读《兰亭集序》,去触摸他那一段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吧!

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兰亭集序》挖空详注

《兰亭集序》挖空详注- 『释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聚会)于(在)会稽(郡名)山阴(县名)之兰亭(地名),修禊(古时民俗,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称为“修禊”)事也。群贤毕(全)至,少长(形作名,年长的和年轻的贤人)咸集(会集)。此地有崇(高的)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流激湍(急流),映带(景物互相衬托。一说环绕)左右(身边),引以(把)为(作为)流觞(飘流酒杯)曲水(弯曲的水流),列坐(按一定次序坐)其(它,指水流)次(旁边)。虽(虽然)无丝竹管弦(借指音乐)之盛(盛大景象),一觞(喝一杯酒)一咏(咏一首诗),亦足(足够)以(用来)畅叙(痛快地叙说)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译文』 永和九年,癸丑之年,农历三月初三,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聚会,是为了举行修禊的事。年长的年少的众多贤才全部来此聚集。这里有高耸的山峰,陡峭的山岭,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在四周环绕,我们引来溪水把它作成漂流酒杯的曲折水流,按次序坐在水流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可喝一杯酒,吟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地叙述高雅深远的情怀。 『释义』

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和暖舒适)。仰观宇宙之大(广阔无边),俯察品类(自然界的万物)之盛(繁多丰富),所以(用来)游目(纵目远望)骋怀(开畅胸怀),足以极(尽情享受)视听之娱(乐趣,欢娱),信(确实)可(值得)乐(高兴,快乐)也。 『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舒服,仰观广阔无边的宇宙,俯看繁多丰富的万物,用来纵目远望,开阔胸怀,足够用来尽情享受视听的欢娱,确实值得高兴啊。 『释义』 夫(发语词,引发议论)人之相与(相互交往),俯仰(一俯一仰,比喻时间短暂)一世(一生)。或(代词,有的人)取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怀抱(心怀,心里),悟(会面)言(谈论)一室之内;或因(借以,凭借)寄(寄寓)所托(托付的情怀),放浪(放纵)形骸(人的躯体)之外。虽(虽然)趣(通“取”)舍万殊(不同),静躁(静动)不同,当其(他们)欣(感到喜悦)于(对于)所遇(遇到的事物),暂(暂时)得(得意,满足)于己,快然(快乐的样子)自足(自己感到满足),不知老(老年)之将至;及(等到)其所之(求得,得到)既(已经)倦(厌倦),情(心情)随事(事物)迁(变化),感慨系(连接)之矣。向(以前)之所欣(喜欢的事物),俯仰之间,已为(成为)陈迹,犹(尚且)不能不以之(因此)兴(引起,生发)怀(感触,情怀),况(何况)修(长,指寿命长)短随(听任)化(造化,自然),终(终究)期(归结)于尽(消灭,指死)!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痛心)哉!

高中语文文言文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

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3-8《兰亭集序》 精品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2.关于王羲之的逸闻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著名书法家,亦能诗文。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显得拘谨,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东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选中。《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曾看到一个老大娘卖竹扇,就在竹扇上写了五个字。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过了几日,老大娘又拿扇来,王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的好鹅。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的是《道德经》。 有人把王羲之《兰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诗序》,又把他与石崇并论。王听说后颇有喜色。《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 王羲之和谢安共登冶城,王举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务,批评当世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谢却有高世之志,反对其说,认为秦二世而亡,并非清谈所致。 许询就宿于丹阳尹刘候处,床帐新丽,饮食丰美。刘、许两位名士乐此安逸,言语中俗情流露。王羲之讥讽说:“如果上古高士巢、许通稷、契,当不会有此类话。”二人听了都有愧色。 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后对哀乐很敏感,与亲友别,常数日不快。羲之谓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乐陶冶性情。《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王徽之放达不羁,在官而不理政务。有次桓冲叫他料理官务,他却拿着药悠闲地看西山云气。 王徽之非常喜爱竹子,以至认为不能一天没有此君。《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简傲》亦载:“王子猷爱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魏晋〕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

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一作:曲) 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3.8《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重点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案例剖析] 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辑的目的,请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 这一题目的考查目的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 说明诗集由来的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实际上说明做诗的缘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即即席之作。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 说明编辑的目的:全文最后一段。“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 [学法导引] 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2、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 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1、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具体体现为第一部 分:点叙宴集盛况(乐);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 【教学目的】 1.学问目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把握实词“信、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力量目标:品尝文中精练美丽、朴实清爽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情感目标:观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由“乐”到“痛”,再到“悲”变化。 【教学方法】争辩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代君王李世民,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对自己的儿子唐高宗提出要求,期望可以得到一件特殊的随葬品,这就是王羲之的有名行书作品《兰亭序帖卷》。至此,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此后,传世的《兰亭序帖卷》是曾经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打出幻灯片观赏《兰亭序帖卷》)。请看,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通篇看来,结构严密,浑然一体。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因此后人称这幅作品为“天下第一行书”。今日我们上完王氏的书法力作之后,在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王羲之的文学才华,一同学习这篇序文。 二、文学常识 1.“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有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头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今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渐渐成熟,草书得到进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制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淌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2.说“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有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举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挂念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日,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 现代人所说的序,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也写作“叙”或“绪”。上文所举的《〈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 可是,古代的状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日要丰富得多。 早在西汉就消灭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 跋,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恳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跋消灭于唐代,时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但它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状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亲密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美的。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亲密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特地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情、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就起源而言,赠序是由诗文之序演化而来的,古人饯别时,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但,清代的姚鼐认为赠序类者,乃“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赠序”一类。赠序晋代已有,如傅玄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的《赠李二郎诗序》等,唐代赠序最为兴盛。对宽敞的中学同学来说,最生疏的赠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 引导语:《兰亭集序》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的优秀教案吧。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3课时 一、导入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 二、文体简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

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 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 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 [明确]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羲之为人有傲骨,时骠骑将军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为世家大族,因受王导器重,亦有美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却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为会稽内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丧而暂居郡内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过其母一次,便再不与之往来王述居家,每听到号角之声,都认为羲之要来看他,就洒扫庭院来等待而如此者累年,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深以为恨后王述为扬州刺史,遍游会稽郡界,也不去访羲之,只是临离郡时,方匆匆一别而去王述做扬州刺史,恰好是羲之上司,羲之为其下属,于是派一位使者到京师活动,要将会稽郡分为越州管辖而这使者在京游说时言辞失当,此事遂成一时笑谈后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八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 学问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其序文特点 2.把握文中重要实虚词及常见文言句式 辨析名词 作动词 力量目标1.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2.概括归纳文中的观点态度 情感 目标 培育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知作者]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有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玡(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主要作品: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知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进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东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致使士大夫人人自危,普遍崇尚老庄思想,追求清静无为,感叹人生无常,在文章中常流露出消极心情,而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乐观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见的无为形成了鲜亮的对比。 [知常识] 序 (1)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状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争辩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谈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谈论文,如鲁迅的《〈呐喊〉自序》等。 (2)赠序。古代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3)诗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前面的一段序。 一、了解行文脉络

【公开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此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品味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更深的体悟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欣赏文中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2、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3、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王羲之的作品和小故事,以备在课上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同时了解王羲之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做准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当然,如果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奠也是无法醉中写佳作的。这个稀里糊涂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王羲之与“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